花卉影調
❶ 影調的種類有哪些(急!!!)
1、高調:highkey,以大面積的白或淺灰影調來襯托小面積的深色塊,畫面中淡的影調佔80%——90%,給人回以輕松,明快,純潔,素答雅,高貴的感覺。用光特點:光源多,光照面積大,光比小(1:1.5)。
2、低調:用大面積的黑色調子突出少量的白色塊,將小塊白色部分變成了畫面的視覺中心,而這一小塊白色正是畫面的主題。低調用來強化肅穆,凝重,神秘,寂寞,恐怖等藝術效果。低調的用光特點:「少」,「小」,「側」。光源小,光照面積小,以側逆光為主,光比大,一般1:8左右。
3、中間調:介於高調和低調之間,以灰色為主,黑與白的面積小,反差平淡,中間過度層次豐富。
❷ 花卉照片是否能賞心悅目還需把握照片的影調和色調
個人覺得風景和鮮花的照片 只要拍攝的好 其實用原本的顏色是最好的
❸ 怎樣對花卉進行花期調控
用人為的方法改變花卉的開花期,讓其按照人們的意願開花,稱為花期調控。花期調控可使花卉集中在同一時間開放,舉辦花展,為節日或其他需要提供定時用花。現介紹幾種花卉的花期調控技法。
牡丹 為供應春節用花,11月下旬要移入溫室,5――6天後開始加溫,栽植時充分灌水,以後每天噴水1次,可望春節開花。一般栽植50――60天後可開花,溫度稍高時開放早些。
梅花 如春節用花,可於入冬後將盆梅移入溫室陽光下,並每天在頂端適當灑水,溫度保持8――10℃,待花蕾略現色後,漸增至15℃――20℃。如要「五一」節開花,則可將頭年長滿花芽的盆梅置於比0℃稍高的冷室中,而在翌年4月上中旬逐步移放室外。
杜鵑 盆栽杜鵑於冬季或早春移放20℃溫室,約2周後,即能開花。如在早春萌動前,在3℃――4℃冷藏,夏秋時移出室外,2周後。可開花。藉助於溫度的調節,杜鵑盆栽四時都可開花。
菊花 菊花為短日照開花植物,可以通過控制日照長短來提前或錯後花期。提前花期,在生長期間用黑布遮光處理,每日只給予8――10小時日照,則70――75天可以開花。推遲花期,在9月初開始,每夜給予3小時電燈照明,在停止光照後,即起蕾開花。間斷黑夜可起到延長日照的作用。
唐菖蒲 若需唐菖蒲在早春開花,就應在12月底或1月初,將種球上盆在15℃的溫室中催芽,待放葉後,再將其移入冷室地栽。
❹ 如何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節花卉花期、催花、促花
如何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節花卉花期、催花、促花?
觀賞植物調控花期尤為重要,為回了適應市場和節日的需答要,控制開花植物的開花時間及延緩或促進開花,在生產實際中除光、溫度和肥水調控外,還運用植物調節劑(催花劑、遲花劑)誘導或延緩開花,增加花朵。如鬱金香株高5-10cm時用調節劑可提前開花,用乙烯利滴在觀賞鳳梨科植物葉腋中,能誘導開花。除此之外,矮壯素、多效唑也有促進開花作用。廣泛用於木本觀賞植物,如牡丹、山茶花、玫瑰等。用赤黴素可促進紫羅蘭、櫻草、山茶花、丁香、鬱金香、白芷、天竺葵、石竹、杜鵑、水仙、大麗菊、仙客來、唐菖蒲、秋海棠等花卉植物開花。用IBA、NAA、PP333可延緩杜鵑、一品紅、落地生根、菊花、麝香石竹、倒掛金鍾等花卉延遲開花。

溫馨提示:因各地土壤、水肥條件等自然環境的差異和氣候、作物品種、生長條件、栽培方法等不同,本文所介紹的植保技術和用葯僅供參考,廣大的農業種植者不管使用任何農葯請按照標簽說明並在當地農技推廣人員的指導下科學使用。
❺ 怎樣調控花卉的開花期
花卉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可是由於光照、溫度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和花卉自身生長發育規律,一些花卉只能在每年的一定時間開放。由於某些節日和親友喜慶的需要,人們希望某種花卉能在需要的時間內開花,即按照人們的意志定時開放。這就需要人為地對花期進行調控,即所謂「催百花於片刻,聚四季於一時」。開花期比自然花期提早者稱為促成栽培,比自然花期延遲的稱為抑制栽培。
欲使花卉按照人們的需要適時開放,就要在深入地掌握各種花卉生長發育規律的基礎上,熟悉各類花卉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用調節環境條件和花卉本身生育過程的方法來調控花期。常用的技術措施有以下四種。
(1)溫度處理
①加溫處理:對於需要在較高溫度下就能形成花芽的花卉,如月季、茉莉、米蘭、瓜葉菊、大岩桐、長春花、天竺葵等,只要提前加溫,就能在需要開花時如期開放。對於正在休眠越冬但花芽已經形成的花卉,如梅花、牡丹、碧桃、迎春等,經受霜雪後,移入室內,逐漸加溫,使室溫保持15~25℃,並經常噴霧,就能提前開花。
②低溫處理:多用於休眠越冬的花卉,如杜鵑、梅花、碧桃等,如在春季不讓其開花,可放在2~5℃冷窖內,約每半月澆一次水,可使花期延後至「五一」或「國慶節」。
(2)日照處理
①短日照處理:此法可使短日照花卉提前開花,如菊花、一品紅、葉子花、蟹爪蘭等。這類花卉在健壯生長之後,採用遮光處理,常用黑布(或黑塑料)將全株罩嚴,每天只給8~10小時光照,經過此處理50~60天後即可提前開花。
②長日照處理:採用長日照處理,可以使短日照植物花期延後,如將菊花在花芽未分化前(8月下旬),每天用燈光補充光照,使每天見光時間超過12小時,即可抑制花芽形成,延遲開花;反之,也可採取加光法使長日照花卉提前開花。
(3)葯劑處理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花卉,可以打破休眠,促進花芽分化,提前開花。如用200~400毫克/千克的赤黴素對八仙花、杜鵑、櫻花等進行處理,對打破休眠有效。
(4)栽培措施利用花卉不同時期播種、扦插、修剪、摘心等栽培措施來控制花期。如唐菖蒲採用分期栽種的方法,可以做到四季有花;一串紅採用摘心措施,可以延遲花期20多天;大麗花從扦插到開花大約需要120天,採用分期扦插育苗,可調節花期。
❻ 如何區分影調
影調是指
拍攝對象表面不同亮度光影的階調層次,
畫面有了影調便不僅僅是平面的,
而是出現了立體感、質感與肌理。
光線是形成影調的決定性因素,
強弱程度不同的光線會形成不同的畫面影調。
依據影調的類型幾乎所有照片
都可以被分為以下3類。

這幅作品只有地平線附近有些許的光線,明暗對比分明,但整體偏暗,利用這種大面積的低調畫面將夕陽神秘的氛圍表現得更有韻味【焦距:24mm 光圈:f/4快門速度:1/50s 感光度:100】
❼ 草本花卉的植株怎麼調整
1.摘心用手指摘除或用剪刀剪除主幹或側枝的生長點(新梢的頂芽),回抑制植株長得太高,答使全株低矮,株叢緊湊,觀賞效果好。摘心有利於養分的積累,促使萌發側枝,或加粗生長,或促進花芽分化等。有時候為了調整鄰近新梢的長勢,也可以通過摘心達到抑強扶弱的目的,或者對側枝摘心,使其成為主幹的輔枝,促使主幹生長健旺。菊花、一串紅、百日草、蜀葵等都可摘心栽培。
2.抹芽、打杈和摘葉抹去剛萌生的腋芽,或打去嫩枝杈,摘除過密的葉片,其作用是節省養分。
3.摘蕾摘除過多的花蕾留中央頂端的花蕾,也是抹芽的一種,菊花、大麗花、芍葯等要摘蕾。在生產球根花卉的種球時,為了促使球根的生長,要摘除花蕾。觀果植物如幼果太多,應摘去適當數量的幼果,使保留的果實長得碩大。
4.支架綁縛容易倒伏的花卉和藤本花卉需支架,容易倒伏的花卉大多還要綁縛。藤本花卉一般只是開始引蔓,以後能自動纏繞。一些大麗花品種、盆栽菊花沒用葯矮化處理的、曇花、龜背竹等需要支架綁縛。牽牛花、蔦蘿、葫蘆科花卉、紅花菜豆等需支架栽培,或種在有籬笆、樹旁等處。
❽ 什麼是影調,什麼是色調
色調是指一張照片的「基調」,以青藍紫白為整體感覺的畫面稱為冷色調,以紅橙黃黑為整體感覺的畫面稱為暖色調,這是一。另一概念是,色調的冷暖是相對的.從前的富士膠卷的的色調偏藍綠,色調較冷,柯達膠卷的色彩還原偏橙黃,色調較暖。
影調的概念是指明暗變化,同一顏色的物體,在光線的作用下表現出不同的色飽和,甚至表現出不同的色調(色溫作用)。R/G/B通道色中的任何一種顏色,去掉色飽和後呈現的都是「灰色」,黑白照片中紅色,呈現的是較深的灰,黃色呈現的是較淺色的灰....。
一張照片的基調,或者說色調的變化,如果不能同時進行比對,肉眼不容易區別,比如,我們在矯正色偏時到底去掉多少黃或者藍比較合適?沒有統一的標准,既是使用的是同一品牌的顯示器觀看,仍然存在每個人對顏色感受的個體差異。所以,我們每位影友坐在自己的顯示器前討論色調,我認為是個不易說清的話題。但是,討論影調則不然!因為目前的所有顯示器均達到了用256個灰亮等級表現亮度變化的水平,灰亮變化的影調一目瞭然,標準是可見的(雖然也存在個體感受差異)。
平面攝影無論是黑白還是彩色,正是用無數不同亮度的色點(像素)去再現畫面的,雖然256級的灰亮度以及8位通道色足夠把自然界中的色彩還原到顯示器上。但是,由於相機的快門是一次性開啟,並且是給每個像素以同等的曝光時間曝光,換句話說,每個像素都具備表現256灰階亮度的能力,而快門的曝光方式限制了像素的表現能力統統按照一個標准感光。那麼,在大光比環境(側光、側逆光、逆光)拍攝時的主體處在明暗兩端的影調中時,勢必對應亮部的像素曝光過度,對應暗部的像素曝光不足而必須人為干預(曝光補償)舍次求主。正是相機的上述特點,使獲得層次分明的細膩影調的攝影照片變得很難!從前的暗房技術使用的分區曝光,現代數碼技術中的HDR,以及D-Lighting處理技術,還有後期軟體中的色階調整,PS中的塗層技術....。等等都是為了得到細膩的、層次分明的色調、影調設計的後續手段!
在實際拍攝中,不少影友喜歡高對比度高反差的影調,尤其是在後期調整時,把細節拉的像塊平板,最典型的就是把MM的臉蛋搞得像張白面餅(多有得罪)!把自然風光、建築風光的暗部細節調的黑乎乎,拍攝肌膚、花卉類完全依賴後期,導致把影像拉的色調分離.....,所有這些做法,無形中把相機的生理缺陷擴大了!把求之不得的細節影調丟掉了。
❾ 攝影的影調有哪三種分別有什麼作用
一、高調
高調給人以光明、純潔、輕松、明快的感覺。比較適合於表現婦女、兒童的形象。風光照片中的恬靜,商品攝影中的素雅潔凈,高調攝影一般採用較為柔和的、均勻的、明亮的順光。
有時會覺得它空虛、肅穆、素淡、哀怨,有時又會覺得如同輕音樂、抒情詩一般,根據內容的不同,傳達給人們的感情色彩也會不同。
二、低調
低調的作品有時讓人感到堅毅、穩定、沉著、充滿動力,有時又會覺得黑暗、沉重、陰森森。低調表現的感情色彩比高調更強烈、深沉。它伴隨著作品主題內容的變化,顯示著各自不同的面目。
低調作品通常採用側光和逆光,使物體和人像產生大量的陰影及少量的受光面,有明顯的體積感,重量感和反差效應。在人物表現中通常用在老人,威信很高的長者,當然也可以表現性格深沉的年青人等等。表現物像的有雕塑群,紀念碑,古建築中的廟宇等。
三、灰色調(中間調)
灰色調有其獨特的魁力。基調的性格特徵不很明顯。但畫面層次豐富、細膩,它往往隨著畫面的形象、動勢、色彩、光線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感情色彩。
它講究用光,一般為多光源綜合配置。用灰色調來表現大自然的景觀是很理想的。灰調善於模糊物體的輪廓,造成柔和的、恬靜的、素雅的秀美,它又有表現雨、霧、雲、煙的專長。
(9)花卉影調擴展閱讀
攝影術語
1、像深
景深前界和景深後界分別共軛的兩個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像深與景深相對應,像深越大,景深也就越大。確定景深的標准:135相機可允許的模糊圈直徑一般為 1/30 mm,即0.033 mm。
2、超焦距:
當鏡頭聚焦在無限遠時,位於無限遠的景物結成清晰的影像,同時在有限距離某一點上的物體也能達到清晰的標准,近於這一點的物體就模糊起來,那麼,這個物體到鏡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超焦距。
3、焦距(Focal length):
透鏡中心到其焦點的距離。焦距的單位通常用mm(毫米)來表示,一個鏡頭的焦距一般都標在鏡頭的前面。
如f=50mm(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標准鏡頭」,因為其視角於人眼視角相同故稱標准鏡頭),28-70mm(我們最常用的鏡頭)這個焦距段是最適合拍人像的、70-210mm(長焦鏡頭)等。
4、光圈(Aperture):
用於控制鏡頭通光量大小的裝置。光圈用F表示,有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❿ 拍攝花卉的時候怎麼對焦
這個手法乍一聽非常可笑,但告訴你如何做到這點後,你會非常震驚。不需要等到下雨才拍攝,只要拿上一個裝滿水的噴壺,對著鮮花噴灑就可以了。我在 品店發現了一種非常不錯的小噴壺。只要用噴壺噴上幾下,花瓣上就有非常可愛的水珠了,沒有人會知道你沒有耐心地等待大自然母親般的恩賜,而是用噴壺噴上的。帶一個非常小的噴壺,把它放在攝影包里(當然是空瓶子)。我曾經在一場春雨過後的一天,在白宮的草坪上用這種噴水的手法為我送給我太太的黃玫瑰拍過一些照片。你也用這個方法試試看,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與攝影無關的小提示:
把噴壺放在攝影包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好處:把褶皺的衣服熨平整。睡前在襯衫、運動衫、攝影馬甲等衣服上噴灑幾滴,第二天起床時就會發現褶皺不見了。我知道這跟攝影沒有多大關系。
2、黑色背景下拍攝花卉
花卉攝影有一種拍攝方法——把單枝花放在黑色背景下拍攝,拍出的照片引人入勝。當然你可以在Photoshop里添加黑色背景,但是這個方法太費事。專業攝影師的做法是—拍攝時在花的背後放一塊黑色的背景。我的老朋友是一名非常有影響力的風光攝影師,他告訴我這個方法—當外出拍攝花卉時,他會穿件黑色的夾克,如果看見想拍的花,他會讓他的助手(或者朋友、妻子、路人等)在花的後面舉起夾克的反面。我知道,這聽起來很誇張,但你親自試過就知道了。如果是在室內拍攝花卉(差不多每次給我太太買花,或者朋友給我們送花,我都會拍),買一些黑色天鵝絨或者絲絨,然後把它放在花的後面做背景。你可以用一個東西把它支撐起來(我曾經把絲絨背景蓋在我兒子的餅干筒上)。花和黑色背景之間要間隔幾尺(這樣,光線變暗,黑色背景看起來會非常黑),這樣就可以開始拍了。那麼,什麼樣的光線是最佳的呢?請繼續閱讀下文。
3、在白色背景下拍攝
另外一種非常流行的花卉攝影方法是在白色背景下拍攝。從當地相機器材店買卷無痕白紙(非常便宜),但它通常比你所需的要寬。除非是給花商拍攝,通常你都不願意看見花瓶。所以我會去辦公用品店,買兩張或三張20×30英寸的白板(跟告示板有點像,但更厚、更硬)。通常,我都放一塊白板在花後面(花裝在花瓶里),然後用另外一塊板把自然光(來自一個有非直射光的窗戶)反射到白色背景上,那樣,照片就不會顯得灰了。同樣,在花和背景之間間隔3英尺左右,在自然光下,拍攝白色背景上花的影象要比在Photoshop里添加白色背景簡單得多。
使用浴簾小竅門:
如果你有浴簾(下面我們將談到它的用法),那麼這里還有一個省錢的辦法:把它當成白色背景。如果你使用較淺的景深,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白色背景是浴簾。不要用f/11或者f/16拍攝,否則人家會說:「不錯的浴簾,」或者說「你是在浴室拍的嗎?」
4、室內花卉攝影的理想光線
如果是在室內拍攝花卉,你不需要購買一個昂貴的攝影燈(不是非買不可),因為用柔和的自然光拍出的花卉圖片效果更好。窗外柔和的陽光不是直射而是散射時,拍出來的照片非常棒。如果你的窗戶非常臟,那可能更好,因為它讓光線更加分散柔和。所以需要在房間、工作室、辦公室等地方尋找一個陽光不是直射的窗戶。然後把花放在窗戶附近,並且要讓花側光(如果是正對著光,拍出來的照片就沒有立體感)。現在支起三腳架,在眼睛與花水平的位置拍攝(記住,不要俯拍)。現在無需花一分錢,就可以在漂亮、柔和的光線下拍攝了(至少不需買攝影燈)。
如何人為地創造出理想的自然光:
如果面對的是從窗戶照進來的刺目陽光,可以人為改變光線,在沃爾瑪等超市買兩件東西:(1)白色磨砂浴簾(或者浴簾襯墊);(2)一些大頭釘或者圖釘。用大頭針把磨砂浴簾釘在窗戶上,這樣就可用此種理想的散射光線盡情享受拍攝的樂趣了。別擔心,我不會把這個秘密告訴別人的。
5、在哪才能拍到絢麗的花
這個問題聽起來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我也記不清有多少次跟攝影師們談論這個問題了,他們總是說:「這個問題我從來沒想過。」為了拍出絢麗的花卉照片,需要去花商那裡買鮮花(看見了吧,很簡單的問題)。你可以挑選任何一朵你想要的花(我喜歡拍玫瑰、馬蹄蓮、百合、雛菊),而且買的花必須花型很好(它們要新鮮)。你可以拒絕他們給你的任何有斑點或者花型不好的花,而且你也不需他們把花包紮起來。你可以用不到100元人民幣就可以拍到怒放的、令人驚艷的鮮花(雖然有時你必須花一天左右的時間等待玫瑰盛開)。
6、讓風停止
如果你在戶外拍攝花卉,可能會遇到花卉攝影的自然天敵——風。三腳架支好了,相機對准了拍攝體,對焦也完成了,你只能在那等著風慢慢停下來,沒有比這更令人沮喪的了。如果是用微距鏡頭拍攝就更糟了,因為即使最輕微的抖動都會造成災難(誇張的說法,照片會模糊不清)。你可以嘗試以前的方法,用身體擋住風(其實這樣效果很差),但實際上,你可以用相機本身來解決這個問題。選擇快門優先模式(用於控制快門速度,相機根據這個速度調整別的設置,使得曝光適度),然後將快門速度增加到1/250秒或者更快。一般來說,這樣就把風造成的移動凝固住了(除非是颶風)。如果更快的快門速度仍不起作用,還有第二個方案可以實施,那就是把風變成拍攝對象。對了,如果不能打敗它,那就俯首稱臣——採用一個非常慢的快門速度,這樣你能看見花在移動(當按動快門的時候,你會看見花移動的軌跡),你會「看見」風,別有一番景緻。試試這種「看風」的方法,也許你會愛上這種拍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