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古畫花卉

古畫花卉

發布時間: 2021-02-07 20:54:49

⑴ 中外名畫有哪些求名字~

國內: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唐·閻立本《步輦圖》 版唐·張萱、周昉《權唐宮仕女圖》 唐·韓滉《五牛圖》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清·郎世寧《百駿圖》
國外:
最後的晚餐
聖母子
蒙娜麗莎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梅杜薩之筏
伊凡殺子
自由引導人民
向日葵
無名女郎畫像
十字架上的耶穌

⑵ 中國畫的由來,及古代中國畫叫什麼名字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回中國畫答」,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文人墨客是以具體畫種或題材為名稱的,例「山水、花鳥、寫意、工筆等」更有詳細點的加上了作者、作品名稱、作品篇幅等。例如「張擇端工筆長卷清明上河圖」如果要一概而論的話,文人稱之為「丹青」。

(2)古畫花卉擴展閱讀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

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⑶ 古人怎樣鑒賞古畫

1、紙絹鑒定

書畫所用的材料絹和紙對於書畫的斷代起著一定的作用。絹和紙的鑒定是鑒定書畫又一途徑。晚周帛畫和戰國楚墓帛畫以及稍晚時候的馬王礁漢墓帛畫,均是畫在較細密的單絲織成的,至今為止未見用雙絲絹的(即經線是雙絲,緯線是單絲織成絹)。

五代到南宋時期的絹,從表面來看,除了單絲絹外,還出現了雙絲絹的形式。元代的絹總的說來比宋絹顯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絹細密潔白,並且還呈現出稀鬆的狀態。明代的絹總的看來也是比較粗糙。

明代早中期有一種質量較低較稀薄的絹,由於這種絹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書畫家往往先將其托上紙然後再進行書畫創作。漢、晉古紙,所見都是用麻料,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魚網等廢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薴麻。

2、印章鑒定

印章的時代特徵與氣息也是鑒定書畫的佐證。印章的時代氣息可從其形狀、篆文、刻法、質地、印色等方面出來。宋代印章銅、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質料的。自元代王冕開始採用石料刻印以後,採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漸多起來。

明代初期,各種石料的印章已相當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變化,篆文每個字的停筆處,都比原筆畫略粗一點,但顯得較淡,並略呈黃色,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後期印章以石質居多,其它如水晶、瑪瑙、銅、玉等均有。

清初,書畫家印章甩用的篆文變化並不大,但印章形狀、字體字形都有多樣化的趨勢。清代中後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種各樣的規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種流派,大都以《說文解字》為主體。

3、題跋鑒定

題跋可分三類:作者的題跋,同時代人的題跋,後人的題跋。真古畫而配以定人的偽跋,或偽古畫而配以定人的真跋,都是常見之事。畫上如有作者同時人的題跋,應當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間的關系。這方面的情況從書畫本身並不見得能知道,而須從一些題跋中去探索。

後人的題跋對書畫鑒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如書畫上或題跋上,尤其是書畫的題款等等出現了這種情況,都被認為是作偽者所露出的馬腳。避諱。

在封建帝王時代,行文要避諱,就是當寫到與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寫一筆,這就叫避諱,通稱為缺筆。在書畫上面,看到缺筆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諱,就可以斷定書畫的創作時期,不能早於避諱的那代皇帝的時期,否則就是作偽的漏洞。

(3)古畫花卉擴展閱讀:

在中華民族的藝術領域中,尤其是以漢族文化為中心的各種藝術,都有一種互相關聯的現象,盡管它們的外形和用途不同,表現方法和所用工具也不盡相同,但那些不同門類藝術的藝術氣息和趣味,也就是所表達的民族性格的特點,在神髓上卻有相通之處。

譬如建築與服裝,都以寬博嚴肅為基調;桌椅陳設,都以方整對稱為基調;乃至文學語言上竟自出現世界各族語言都不曾有的四六排偶大篇作品等等,這是漢民族文化中特別講求的對稱美。因而,對稱的要求貫穿於大部分這種文化藝術。體到書法和繪畫,更具有某些獨特的內在的關聯。

描繪人物只用單線條,並不藉助陰影,面頰上加上幾道線,性格就特別突出,這就叫做「傳神」。「傳神」一詞,在繪畫領域中也並不專指人像寫真,它也常被用在畫其他物像上,如「為山水傳神」、「為花鳥傳神」等。

用這個詞主要是指擺脫物像的一切細節,而要抓住它們的整體要點。所以許多「寫意」的人物,並沒有被觀者誤為貓狗;一抹遠山,也沒有被觀者誤為紙上的濕痕。尤可注意的,畫樹干、花頭、山巒、衣褶,寧許它不盡相似,但不許它的筆觸癱軟。

⑷ 什麼網站上可以下載到高清的中國古代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最好是免費的。

推薦--當代工筆人--當然是免費的--但要做個簡單的注冊--,去看看就知道了

⑸ 中國古畫的分類

國畫的分類
山水
欣賞中國山水畫,先要了解國畫製作者的胸襟意象。畫家把名山大川的版特色,先儲於心,權再形於手,所以不以「肖形」為佳,而以「通意」為主。一樹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畫家的的意景。不必斤斤計較透視比例等顯示的問題。

動物
動物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獅、虎、貓、犬可稱為走獸,各種魚類可稱為游魚,蟬、蝶、蜻蜓稱為草蟲,各種雀鳥稱為翎毛。動物可以歸到花鳥畫。

人物
可分為古今兩類:古裝人物,或者是歷代英雄名士為一類;現代服裝,或者模特兒寫生為一類。由於人物要有動作、表情,所以人物畫是比較深奧的製作。

根據製作技巧、筆法,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

工筆
用細致的筆法製作,工筆畫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是工筆畫的特色。

寫意
心靈感受、筆隨意走 ,視為意筆,寫意畫不重視線條,重視意象,與工筆的精細背道而馳。生動往往勝於前者。

根據畫面內容又可以分為傳統繪畫和現代繪畫。

傳統
中國畫畫齡以千年計,形成了一套筆法、構圖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種風格的國畫稱為傳統繪畫。

現代
近代中國畫家,參考西方繪畫以及現代派的作品,將其精華融匯於中國畫之中,至於更有抽象式的新派國畫,其用色、構圖等都與傳統繪畫大相徑庭。

⑹ 中國畫方面的知識

要准備宣紙(熟宣、生宣)、絹、礬、毛筆、墨汁、中國畫顏料、筆洗、調色盤、等。
上礬主要是為了防止畫上的墨及顏料漏到紙的背面。最好多上幾次。

工 筆 畫

工筆畫即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唐代花鳥畫傑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光色艷發,妙窮毫釐。仔細觀賞並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可見。又如五代畫家黃筌寫花卉翎毛因工細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蒼鷹視為真物而襲之,此見於《聖朝名畫評》 :「廣政中昶命筌與其子居農於八卦殿畫四時山水及諸禽鳥花卉等,至為精備。其年冬昶將出獵,因按鷹犬,其間一鷹, 奮舉臂者不能制,遂縱之,直入殿搏其所畫翎羽。」

工筆畫在唐代已盛行起來。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繪畫的材料改進。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初唐時期因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

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篙本需要反復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如陳之佛所作秋艷圖。

中國的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在工筆畫中,無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是力求於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都是現實生活,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而且富有詩意。明末以後,隨著西洋繪畫技法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相互借鑒,從而使工筆畫的創作在造型更加准確的同時,保持了線條的自然流動和內容的詩情畫意。

中國畫用什麼樣的顏料?
中國畫使用的顏料有植物顏料(水色)和天然礦物質顏料(石色),還有化學合成顏料三大類。植物顏料有花青、胭脂、藤黃等。礦物質顏料有赭石、硃砂、朱膘、石青、石綠、石黃等。由鋅管包裝的中國畫顏料大都是化學合成顏料。這些統稱中國畫顏料。

水色(植物顏料)是透明色,可以相互調和使用,沒有覆蓋力,色質不穩定,容易退色。石色(礦物顏料)是不透明色,相互不能調和使用,覆蓋力強,色質穩定,不易退色。石色和水色相互之間也不能調和使用。
問:中國畫的執筆方法是怎樣的?
答:初學者,首先要懂執筆,姿勢才能正確,達到運筆用墨自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筆正:筆正則鋒正。骨法用筆以中鋒為本。
(2)指實:手指執筆要牢實有力,還要靈活不要執死。
(3)掌虛:手指執筆,不要緊握,指要離開手掌,掌心是空的,以便運筆自如。
(4)懸腕、懸肘:指大面積的運筆要懸腕或懸肘,才可以筆隨心,力貫全局。

中國畫用什麼樣的墨?

墨在中國繪畫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墨有固體墨與液體墨兩種。中國畫的傳統用墨是固體墨,因其所用的原料不同,又分為油煙墨、漆煙墨和松煙墨三種。 油煙墨——是用桐油等油類燒製成煙製成。其黑色偏暖,用來作畫,與其他透明顏色調和用很協調。 松煙墨——用松樹枝燒煙製成,其黑色偏冷,多用於書法。 漆煙墨——用傳統大漆燒煙而成,其黑色細潤而有光澤,用於繪畫也合適。 在選用時以質地細膩、滋潤呈藍紫色為好。以「頂、上、貢、選」為墨的等級之分。液體墨保持了油煙墨的特點,由於使用方便,現在十分普及,但用於寫意畫較好。其中以「天津書畫用墨汁」和北京「一得閣墨汁」為好。

工筆畫用什麼樣的紙?

工筆畫用熟宣紙或是熟絹,是生宣紙或生絹經過一定比例的膠礬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滲水。熟宣紙目前有不少品種,如清水書畫宣、冰雪宣、書畫箋、蟬翼箋、雲母箋等。以上熟宣紙中有薄有厚,膠礬水有濃有淡。一般來說薄者適合畫淡彩,厚者適合畫重彩。以蟬翼箋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灑金箋以及各種染色紙都可以用來畫工筆絹為純絲織製品,分圓絲、扁絲兩種。圓絲絹又稱「原絲絹」,在古代繪畫中常用。現在常用的是扁絲絹,是在絹織成之後加以捶砸,使絹絲呈扁形,以減少絹絲之間的空隙,使絹刷上膠礬水之後不易漏礬。這種絹有白色和仿舊色等幾種。

工筆畫使用什麼種類的筆?

(1)勾線筆
工筆畫多用中鋒勾勒細而勻的線條。一般選用狼毫類細而尖的筆。常用的筆有衣紋筆、葉筋筆、大紅毛、小紅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筆
常用的染色筆有:大白雲、中白雲、小白雲和其他軟毫毛筆。純羊毫筆過於軟,一般不太好用,白雲筆較好,因為它外層是羊毫,中間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彈性。
(3)板刷類
工筆畫經常需要塗底色,或做大面積的平塗和渲染,因此需備有各種寬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筆。

工筆畫有哪些主要的染法?

1、分染:工筆畫繪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筆蘸色,另一支筆蘸水,將色彩拖染開去,形成色彩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
2、統染:在繪制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幾片葉子、幾片花瓣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關系,稱為統染。
3、罩染:在已經著色的畫面上重新罩上一層色彩並局部渲染。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時用某種色小面積、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畫面稱為提染。
5、烘染:在所描繪的物體周圍淡淡的渲染底色用來襯托或掩映物體。
6、點染: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上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取靈動之意。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時候時常用到此法。
7、斡染:將一塊色彩向四周染開。畫仕女臉頰的紅暈時即是採用此法,工筆牡丹的繪制中也會用到。
8、醒染:在罩色過後色彩略顯發悶的畫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畫面醒目。

「沒骨」和「勾填色」的畫法特徵是什麼?

「沒骨」花鳥畫是不用墨勾線,直接用墨或顏色描繪物體形象,所以稱它為沒有骨乾的工筆畫。
除了不勾輪廓線外,其他部位的線條,如葉筋、花脈、鳥羽等,在染色之後仍要用色線勾畫,並要做到線色融合一體,或是直接用色染出線的感覺來。
沒骨具有細致、豐富、和諧、艷麗明快而俊秀的效果。
勾填色,是沒有勾物體輪廓線,而是在輪廓線內填色的一種表現形式,又稱「雙勾廓填」。勾填色是我國民族繪畫最早、最基本的設色方法,也是工筆花鳥畫從古至今運用得最普遍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已形成一種體式。在勾填色這一表現形式中,由於使用顏色色質的不同以及著染方法繁簡的區別,又分為重彩法和淡彩法兩種。
「重彩」又叫重著色,多以礦物質顏料如硃砂、石青、石綠等色著染。染色步驟較為復雜,經多次疊染,色彩深沉厚重,富麗堂皇,精緻工整,富於裝飾效果。
「淡彩」主要使用較透明的植物質色(又叫水色)著染。淡彩著染的基本方法與重彩相同,但比重彩著染要簡便一些。因此,淡彩具有線條清晰,色彩明快,清新淡雅朦朧的效果。

工筆畫怎樣用筆?

工筆畫在勾線時行筆不要太快,要有節奏。勾畫短線時執筆以腕肘著桌面,以手指活動為主;勾稍長一些的線應懸腕而肘著桌面,以腕部活動為主,手指執筆要實,使腕部活動靈活;勾更長一些的線應腕部著桌面而肘部懸起,線隨腕動(不要隨著手指動)。無論勾哪一種線,在行筆的過程中,都要摒住呼吸,不要太快,一氣呵成。總之無論哪一種執筆方法,都應保持線條的圓渾與流暢。
例如:白描勾線不是用細線沿著輪廓去「描」,而是書法中講究的用筆去「寫」出形象。工筆白描不只是講究工細,更重要的是追求線條的力感和美感,所謂「工細兼力」,反對纖細柔弱的線條。
勾線之初,先練習使用中鋒,避免側鋒。中鋒用筆飽滿而有彈性,線條圓潤渾厚,結實而有力感;開始練習勾線時,很容易出現側鋒,特別是在線條轉折的地方,因為毛筆是圓錐形,轉彎時必須提筆,並輕轉筆管扭轉方向,使筆鋒平行圓轉過來,才能保持中鋒。線條產生力感的關鍵在於筆鋒與紙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線為了細,不敢用力,勾出的線浮滑在紙面上,不符合要求。勾線時要把筆按下去,使筆鋒對紙面有一個壓力,同時又要擎住毛筆,向上有一個提力,兩力平衡再用一個拖的力量行筆。只壓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現側鋒敗筆;只提不壓就是「飄」,線條滑而無力,用線切忌「撩」、「挑」、「滑」。所以說,每勾一條線都應該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動作。
(1)起筆藏鋒:如起筆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鋒頓筆,然後再向右行,這叫欲右先左,反之,則欲左先右。上下行筆也是這樣,欲下先上,欲上先下,這樣筆與紙就有了摩擦。
(2)行筆:行筆要穩,速度要慢,對紙面壓力要均勻。行筆中有各種變化,中途轉向稍停為「頓」,向後折回為「挫」,頓挫時要調整筆鋒方向,不使出現側鋒。中鋒圓轉用筆為「轉」,側鋒方拐為「折」。
(3)收筆回鋒:每逢收筆都要向來的方向收回,所謂「天往不回」,「不垂不縮」,使線的結尾含蓄有力。
還要注意練慣用線的各種筆墨變化,如中鋒與側鋒,順鋒與逆鋒,以及頓挫、轉折、粗細、連斷、方圓、疾徐、光毛、虛實等用筆的變化,再加上濃淡、干濕等墨色的變化,以達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什麼是中鋒、側鋒用筆?

中鋒用筆要執筆端正,筆鋒在墨線的中間,用筆的力量要均勻,筆鋒垂直於紙面,其效果圓渾穩重。側鋒用筆執筆偏側,筆鋒在墨線的邊緣,筆鋒與紙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勻,時快、時慢、時輕、時重,其效果毛、澀變化豐富。

怎樣製作仿古紙和仿古絹?

(1)可以用國畫色中的赭石、花青、墨等色(最好是透明色)在較大的容器中調和,用排筆或板刷蘸取上層色水(把下層顆粒粗的顏料濾掉)在紙或絹上刷勻,一遍不成可刷兩次,即可染成仿古畫顏色。
(2)以紅茶適量加水在火上煮,等把茶水煮成紅褐色時,根據色調的需要調入其他色或墨,就可以刷制了。
(3)過錳酸鉀是一種常用消毒劑,呈小顆粒狀,加水溶解後是紫色,塗在紙上呈褐色。應注意這種溶液不宜太濃,太濃會使紙的質地變脆。

畫工筆畫怎樣過稿、怎樣裱紙?

因為熟紙或熟絹不易改動,所以畫工筆畫一般先在圖畫紙上畫好素描稿,然後拷貝到熟宣紙或絹上畫正稿。步驟是:

(1)選好紙或絹,裁得比素描稿四周大出一至兩個公分,准備以後裱紙時塗膠水或漿糊用。

(2)素描稿放在熟紙或絹的下面,用HB的鉛筆輕輕地把稿子描下來,輪廓要描清楚,筆痕不要太重,以免將來勾墨線時壓不住拷貝留下的鉛筆線。

(3)找一張普通白紙裁得同素描稿一樣大,用來做襯紙。因熟紙或絹一般都很薄呈半透明狀,下面襯白紙,作畫時容易看清畫面效果。把襯紙打濕讓其完全漲開再用漿糊或膠水貼在畫板上。

(4)待襯紙干後,把拷貝好的正稿放在上面用噴嘴或噴壺把紙噴濕,等紙完全漲開趁濕把畫紙四周反面塗上一至兩公分的膠水或漿糊粘牢,干後就可以作畫了。

畫工筆畫在裱紙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怎樣才能把紙裱好?

裱紙對於畫工筆畫來講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不注意會造成漏礬,給以後的工作帶來不便。
在整個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稿用紙一定要比素描稿四邊大出一至兩公分,用來塗膠水或漿糊,要不然畫面會變小。
(2)畫板平放在桌面上,往紙或絹上噴水要適量,太多的水會沖掉畫紙表面的膠礬水,還會把紙漲裂。噴水太少,紙或絹不能完全漲開,在作畫時,紙面還會不平整。所用的噴壺或噴嘴噴出的水最好是霧狀,這樣比較均勻。水在紙面最好是薄薄噴一層,讓水滲到紙里去以後,再用膠水或漿糊粘到畫板上。
(3)畫紙上有水時,不要用手摸,更不要用布擦或用吸水紙吸,這樣會造成漏礬。

在畫工筆畫的過程中什麼是「漏礬」?

由於熟紙或熟絹是用膠礬水多次刷制而成,所以在繪畫過程中隨著多次的渲染或是用水過多,膠礬會走失而造成漏礬。漏礬之後會滲水,顏色上不均勻,一塊深一塊淺影響畫面效果。古人所講「三礬九染」是很有道理的,要學會自己配製膠礬水,每上幾遍顏色就上一遍膠礬水,既可以固定顏色,又可以防止漏礬。
工筆,就是運用工整、細致、縝密的技法來描繪對象。工筆又分為工筆白描和工筆重彩兩類。工筆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線條來描繪對象,不塗顏色。白描本來大抵是用來打草稿的,宋代畫家李公麟把它發展成獨立的畫種,他的白描如行雲流水,變化無窮豐富,有很強的表現力。他畫的《五馬圖》,人和馬都用單線勾出,比例准確,肌肉骨骼的結構清楚,甚至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澤也細致地表現出來,動態極為生動,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工筆重彩,就是指工整細密和敷設重色的中國畫。在中國繪畫的早期,工筆重彩佔有主要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帛畫、都是道地的工筆重彩,特別是軑妃墓的T形「非衣」,構圖巧妙,線描精細,設色絢麗,顯示了當時工筆重彩達到了高度的成就。古代繪畫普遍使用丹砂和青綠之類的重彩顏料,因此稱繪畫為「丹青」,由此可見工筆重彩在古代繪畫中的重要地位了。

寫意畫是與工筆畫相對而言的一種畫法。它要求用粗放、簡練的筆墨,畫出對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據傳唐代的時候,玄宗命令畫家李思訓和吳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繪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他用了幾個月的工夫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則在一天之內就畫成三萬余里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像,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一定是比較粗放、簡練的。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寫意的區別了。到了宋代,蘇軾提出「士人畫」,主張畫畫「不求形似」,而應寫情寄意,以表達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繪畫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圖》,畫一株枯樹、一塊頑石,石後露出一、二枝竹子,樹下幾根細草。這幅畫抒發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書法家卻給以極高的評價,說枝幹「虯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後,筆法簡練、造型生動、酣暢淋漓、講究意趣的寫意畫大盛。
這樣,寫意畫就同遵守傳統、恪守法則的工筆畫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兩大派,長期地在畫壇上爭相輝映,代代地相傳下來。

⑺ 如何欣賞古畫

古畫,是美術考古的重要資料。從古畫中可以了解歷史。今天能見到的歷史記載,不可能包羅萬象。有些問題,在歷史書籍中查不到答案,但是在古畫里卻得到了解決,就是說,古畫可以驗證歷史記載,可以彌補歷史記載的不足。例如山東省博物館展出過一幅明代畫卷,叫《明夏厚摹機織圖卷》。畫卷用十分工細的手法表現了生產流水線的具體情況,對了解與研究古代紡織機械、紡織生產工藝的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中國科學院專門研究古代紡織史的專家曾經非常認真地看過這件《明夏厚摹機織圖卷》,說這幅畫在全國范圍內也是很重要的。又如明代愛國將領戚繼光,是受人尊敬的歷史人物,他的光輝業績有許多記載,但他的形象卻無法從歷史文獻中查清楚。50年代,戚繼光的後人把世代相傳的《戚繼光肖像軸》捐獻給國家,經鑒定,這確實是明代的肖像畫。也就是說,這就是戚繼光最早的形象資料了。前不久中央電視台的《上下五千年》節目中,戚繼光的形象也是來自《戚繼光肖像軸》。這幅畫就收藏在山東省博物館,許多觀眾都曾經見到過。其它,如服裝、建築、傢具、武器等等,古畫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歷史研究、美術創作以及電視電影的拍攝,都需要借鑒古畫,博物館是免不了要多來幾趟的。 研究美術史,學習美術史,書本上的插圖非常有限。要看第一手的資料,必須常跑博物館。從畫的載體說,有壁畫、卷軸畫;從質地說,有紙本、絹本、綾本;從作者說,有宮廷畫、文人畫、工匠畫;從畫法說,有工筆畫、寫意畫等;從畫科說,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等等。要觀摩實物標本,則博物館就是最好的課堂了。 學習中國傳統繪畫,只有印刷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細心揣摩名家的真跡。例如,從明代的大幅山水畫里,可以學習斧劈皴、披麻皴等各種皴法,可以清清楚楚地觀察墨的干濕濃淡的變化;欣賞清代龔賢畫的黃山,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利用寫生的;玩味揚州八家的寫意花卉,可以比較深入地認識文人畫中詩書畫相結合的特點。中國繪畫是東方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繪畫理論,宏觀上講意境,講氣韻;微觀上講構圖與形象,講色彩與筆墨技巧。要想深入理解這些理論,必須反復欣賞名畫。因為理論是從創作中總結出來的。 目前,書畫市場十分活躍,但是真真假假也十分混亂。只有腦子里裝的真跡多了,才能漸漸增加把握。博物館藏畫是一個很大的藝術天地。無論學識多麼淵博的專家,也會遇到一時說不清楚的問題。但在另一方面,任何人,包括小朋友,在古畫展廳里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一種博物館所特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而這種熏陶,無疑對任何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⑻ 欣賞一幅中國古代繪畫作品時通常有哪幾個角度

欣賞古畫,既是享受,又是學習,如果走馬觀花,那可就是莫大的浪費了。

古畫,是美術考古的重要資料。從古畫中可以了解歷史。今天能見到的歷史記載,不可能包羅萬象。有些問題,在歷史書籍中查不到答案,但是在古畫里卻得到了解決,就是說,古畫可以驗證歷史記載,可以彌補歷史記載的不足。例如山東省博物館展出過一幅明代畫卷,叫《明夏厚摹機織圖卷》。畫卷用十分工細的手法表現了生產流水線的具體情況,對了解與研究古代紡織機械、紡織生產工藝的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中國科學院專門研究古代紡織史的專家曾經非常認真地看過這件《明夏厚摹機織圖卷》,說這幅畫在全國范圍內也是很重要的。又如明代愛國將領戚繼光,是受人尊敬的歷史人物,他的光輝業績有許多記載,但他的形象卻無法從歷史文獻中查清楚。50年代,戚繼光的後人把世代相傳的《戚繼光肖像軸》捐獻給國家,經鑒定,這確實是明代的肖像畫。也就是說,這就是戚繼光最早的形象資料了。前不久中央電視台的《上下五千年》節目中,戚繼光的形象也是來自《戚繼光肖像軸》。這幅畫就收藏在山東省博物館,許多觀眾都曾經見到過。其它,如服裝、建築、傢具、武器等等,古畫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歷史研究、美術創作以及電視電影的拍攝,都需要借鑒古畫,博物館是免不了要多來幾趟的。

研究美術史,學習美術史,書本上的插圖非常有限。要看第一手的資料,必須常跑博物館。從畫的載體說,有壁畫、卷軸畫;從質地說,有紙本、絹本、綾本;從作者說,有宮廷畫、文人畫、工匠畫;從畫法說,有工筆畫、寫意畫等;從畫科說,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等等。要觀摩實物標本,則博物館就是最好的課堂了。

學習中國傳統繪畫,只有印刷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細心揣摩名家的真跡。例如,從明代的大幅山水畫里,可以學習斧劈皴、披麻皴等各種皴法,可以清清楚楚地觀察墨的干濕濃淡的變化;欣賞清代龔賢畫的黃山,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利用寫生的;玩味揚州八家的寫意花卉,可以比較深入地認識文人畫中詩書畫相結合的特點。中國繪畫是東方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繪畫理論,宏觀上講意境,講氣韻;微觀上講構圖與形象,講色彩與筆墨技巧。要想深入理解這些理論,必須反復欣賞名畫。因為理論是從創作中總結出來的。

目前,書畫市場十分活躍,但是真真假假也十分混亂。只有腦子里裝的真跡多了,才能漸漸增加把握。博物館藏畫是一個很大的藝術天地。無論學識多麼淵博的專家,也會遇到一時說不清楚的問題。但在另一方面,任何人,包括小朋友,在古畫展廳里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一種博物館所特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而這種熏陶,無疑對任何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⑼ 古代的工筆畫畫亭苔樓閣怎麼畫法

亦稱「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致一類畫法,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工筆畫要求「有巧密而精細者」(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水墨、淺絳、青綠、金碧、界畫等藝術形式均可表現工筆畫。
中國畫中屬於工細一類的畫法。因用工整緻密的筆法描繪物像,故名。有別於「寫意」。
清 慵訥居士 《咫聞錄·秘戲圖》:「 關中 馬振 ,近時畫家之著名也,善工筆。一時風氣,凡饋大憲禮,必有秘戲圖冊,而 馬振 之所畫者,即景生情,能窮閨閘之婿態。」 黃賓鴻 《古畫徵·明畫尚簡之筆》:「言 明 畫之工筆者,必稱 仇實父 。」 秦牧 《藝海拾貝·粗獷與細膩》:「偶然翻閱 齊白石 的畫冊,從裡面一些粗獷的意筆和精細的工筆相結合的畫幅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工筆畫即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唐代花鳥畫傑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
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光色艷發,妙窮毫釐。仔細觀賞並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可見。又如五代畫家黃筌寫花卉翎毛因工細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蒼鷹視為真物而襲之,此見於《聖朝名畫評》 :「廣政中昶命筌與其子居農於八卦殿畫四時山水及諸禽鳥花卉等,至為精備。其年冬昶將出獵,因按鷹犬,其間一鷹, 奮舉臂者不能制,遂縱之,直入殿搏其所畫翎羽。[2] 」 工筆畫在唐代已盛行開來。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繪畫的材料改進。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的《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

熱點內容
梅花引演唱 發布:2025-05-16 09:15:10 瀏覽:611
意花卉作品 發布:2025-05-16 09:13:38 瀏覽:122
lol艾希情人節限定皮膚高清圖 發布:2025-05-16 09:05:08 瀏覽:166
雞冠花盆栽種植方法 發布:2025-05-16 08:59:55 瀏覽:620
海棠培育 發布:2025-05-16 08:59:45 瀏覽:284
冰糖百合燉雪梨 發布:2025-05-16 08:59:43 瀏覽:331
春蘭蘭花價格表 發布:2025-05-16 08:44:06 瀏覽:932
男友忘記情人節 發布:2025-05-16 08:39:01 瀏覽:470
猜茶花的謎語 發布:2025-05-16 08:18:25 瀏覽:559
茶花網名 發布:2025-05-16 08:13:45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