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愛插花
㈠ 你如何評價林徽因的一生
1955年3月31日,林徽因幾天沒有進食,全身無力,多個器官衰竭。夜半,她忽然用微弱的聲音對護士說:「我要見一見梁思成。」
護士看了眼指針剛剛落到「2」的時鍾,回答:「夜深了,有話明天再談吧。」
可是,她已經沒有明天了。
她很快陷入了深度昏迷,再也沒醒來。最後的話,她終究沒能親口告訴梁思成。當陪伴了她二十七年的丈夫在護士的攙扶下走進病房時,她平靜、安詳、冰冷,再也沒有了氣息。
他第一次哭得不能自已,摸索著坐到她的床邊,拉著她的手,不停地重復:「受罪呀!受罪呀!徽,你真受罪呀!」凄惶又感傷。
原來,在生命的盡頭,無論曾經怎樣的豐富與絢麗,都不過是一個蒼涼的句號,她的句號劃在1955年4月1日6時20分。
生得好、長得好、學得好、嫁得好、愛得好,「五好女性」林徽因完美得像一尊偶像,把其他同性映襯得平淡而局促。
女人們對她總是兩邊倒的態度,欣賞的奉為指路明燈,恨不能按模子復刻一份愛情事業雙豐收的燦爛人生;不入眼的鄙夷她虛偽作秀,花蝴蝶一般穿梭在男人堆里,靠緋聞、花邊和半吊子的才情博得美女兼才女的虛名。
而男人們,卻把她當做解語花,爭先恐後擠進她的「太太客廳」,他們都是那個年代最出色的男子,胡適、徐志摩、沈從文、蕭乾、金岳霖、李健吾、朱光潛等等,把這樣一批優質而成功的異性聚攏身邊,至少,她不是個虛妄的女子。
拋開那些誇張的吹捧、泛濫的溢美和捕風捉影的八卦,她究竟是個怎樣的女子?
1904年6月10日,她出生在浙江杭州一個極品牛棚(牛人之棚),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與梁啟超、胡適、徐志摩等當時的頂尖牛人都是好友;堂叔林覺民就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與妻書》的作者。
或許上蒼為了平衡,給了她如此優秀的父親便為她安排了極其平凡的母親,她的生母何雪媛是父親的側室,思維就像自己的小腳,守舊還有點畸形,家裡開小作坊,目不識丁不說,還急躁任性,與自己工書法善女紅的大家閨秀婆婆游氏素來不和。何雪媛為丈夫生下了最得寵的長女林徽因,之後,還生過一男一女,卻接連夭折了。於是,林長民續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林徽因便叫她二娘,二娘雖然沒有文化卻性情乖巧,一連生了幾個兒子,得到了丈夫全部的寵愛,何雪媛被長期遺忘在冷僻的後院。
童年,她陪母親住在後院,前屋常常傳來父慈子孝、夫敬妻賢的笑聲,母親的院落卻死一般的寂靜。這個敏感的女兒,夾在愛她的父親,與不被父親愛的母親之間進退兩難,母親常年被冷落的悵恨積攢成了無孔不入的怨懟,脾氣越來越壞,性格也愈加偏執,她珍惜父親的愛,卻逃不開母親的仇恨。
中國傳統式多妻家庭孩子的委屈、痛楚,使她異常自尊、早熟和焦慮,甚至,庶出的身份也成為她心底恆久的痛。不幸福的家庭生活讓她在面對自己的婚姻時異常慎重——徐志摩以為離婚後就能和她在一起,多少有點兒詩人式的一廂情願。
少女時代,她最幸福的時日便是陪同父親旅歐的那段光陰,驕傲而開明的父親慈愛地望著她說:「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了解。」
父親,是生命中第一個欣賞她的男子。
我常想,如果她臨終前有機會見上樑思成一面,她留給他最後的話會是什麼?是感謝他一生的寬厚嗎?
㈡ 最美人間四月天
又是四月了。
每年一入四月,林徽因的這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便如約而來。在四月早天的雲煙里,黃昏吹著風的軟,細雨點灑在花前,有「鮮妍、鵝黃、綠、白蓮」的色彩,有「風舞動的聲音、雨滴灑落的聲音、花開的聲音」。這首充滿愛和暖、希望和美麗的詩慢慢成為四月的基調:天空睛藍、春水如碧,看奼紫嫣紅開遍,看燕子多情徘徊。就像四月田野里一朵一朵開放的花兒,在心頭一茬一茬美好地生長。
讀這樣的詩是一種享受。只是,我總是有一些貪心的,覺得這樣的詩美則美矣,然則似乎與我無關,因著這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是江南的四月天,而不是我的四月天,不是昆明的四月天!
是的,我的城是雲貴高原上的昆明,與江南相隔千里的昆明。但這並不妨礙我骨子裡的江南情。讀唐詩宋詞,愛極了古人筆下的江南:那是「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明凈絢麗;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自然秀美;是「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的清澈空靈;是「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的生機勃發。讀著讀著,總期待在那「海棠經雨胭脂透」「明日落紅應滿徑」的清晨,一場綿綿的春雨後,從枝頭飄落的花瓣一片片暈染在陌上,青山碧水,不染紅塵的畫面直入你心,而「燕子來時新社,梨花過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的輕快流麗,明朗和諧中蘊含的那份喜悅則讓人心生嚮往:期盼在春和景明的人間四月天,攜「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的滇池湖畔那「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去生長閑情的江南,赴一場撩人情思的約會,相會在「雨打梨花深閉門」的幽靜里,任那一場從唐宋清晨,一直下到今朝黃昏的梨花雨,打濕春衫!也任乍起的暖風,吹皺了一池春水,盪漾人心!
江南總是這樣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梧桐雨把南京變回金陵,漫天飛絮,千年輪回;水邊潑墨的深宅大院邊的菜花一黃,安徽又是那個「一生痴絕處」的徽州,小橋流水人家的河堤旁,垂柳吐綠、春風似剪,蘇州就美成了姑蘇;煙雨輕舟、西子湖畔、淺唱低吟,杭州便在深巷杏花聲里夢回臨安城……可昆明呢?江南的煙雨朦朧不了高原的彩雲,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鍾聲無法撫慰蓮花池邊落寞的美人。所以,昆明只能是昆明,從庄蹻建立古滇王國的二千多年歷史里,她一直只叫--昆明,高原上的「昆明」。
人們一直把江南比作一位婉約的女子,而高原卻總與雄壯的男子並稱,昆明分明不是這樣的,她雖處高原,卻秀麗清逸,她「蘋香波暖泛雲津,漁杝樵歌曲水濱。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世人惜春,只因陌上花開、春林初盛,卻總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而昆明,卻是「夏不酷暑,冬無祈寒」的四季如春,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的滇池西涯,萬頃煙波旁靜卧著長發飄飄的西山睡美人,使得高原的城市亦有了海濱的風光。她是一位「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多情女子啊!春天是她濃厚的底色,河堤上柳條被風拂動,翩躚脈脈一簾春意,她也有她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千萬別說,只有江南那樣在「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之地,於「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之時,「把酒聽歌、斜風輕度,紅燈向晚,閑情正與春長」,方是人間四月天時應有的情致。那是因為,江南的四月,是從濕漉漉的三月里走來的,在溫暖的陽光下,變得清爽干凈。這時,小園深處,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流水橋旁,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而我的城,在四月天里早已是另一幅模樣兒:當江南的早鶯還在爭暖樹時,昆明早已把滿城的花都開好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冬櫻花在江南還是「霏微臘雪不沾塵」時就已開得絢爛,待得江南花開如海之際,昆明的花兒卻「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早已是落紅滿地,化作春泥。即便是雨,江南的春雨是隨風潛入,潤物無聲的;而昆明的春雨不下則已,一下便要響起春雷,喚醒萬物。所以,在昆明是難尋江南那種「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迷濛的。但清明前後因著萬物吐故納新,天空總有一層薄薄的雲霧,幼時,總報怨昆明春天的天空不如平時那般藍得通透,老外婆用她那自民間積累下來的經驗娓娓道來:清明清明,得過了清明天空才能又清又明哪!換作文縐縐的語言,便是: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此時再看,天空中那似有似無的薄雲,遮住了平時藍得純粹的天空,陽光透過薄雲溫柔地照在綠得發亮的樹葉上,昆明也有了幾分江南的婉約了。而藍花楹正在醞釀一場紫色的浪漫,待江南花事荼蘼,藍花楹便給昆明平添了幾分「東來紫氣滿函關」的詩意:藍紫色的花朵,綴滿了高大挺直的樹冠,也綴滿了城裡的天空,把昆明擁入藍紫色的迷霧中,微風拂過枝頭,藍紫色的花瓣雨紛紛灑落,此時的昆明城是靜謐深遠的,走在花樹下,人和事都恍惚起來,那些紛擾的世事、那些熙攘的煩憂,都因著這澄明開闊而遠去,唯有清明、唯有雅麗。清代第一才子納蘭性德禪意地寫道: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場花事,初見的一剎那,便是永遠的清晰難忘。
人間最美四月天!四月的日子特別悠長,悠長到有的已然芳菲盡,有的春天來得正熱鬧,而有的春天才剛剛「水暖鴨先知」。四月的風,溫柔地吹著,四月的雨,細細地下著,讓人一心只想徜徉在這悠長悠長的日子裡,訴說等待了一年的思念。
一年的相思,已經足夠長久。對於跟隨季節變化寫下春滿庭芳、夏醉花陰,秋雨霖鈴、冬點絳唇的古人來說,遵循季節的變化是自然而然之事。他們用生命的體驗來衡量季節與時間的變化,真切地感知時間、理解萬事萬物,享受季節的細微變化,不讓自己錯過每一季的花開與葉綠,春花秋月,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所以,他們為我們留下「春風又綠江南岸」的草木同蘇;留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開心歡喜;留下了「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長空湛碧、大地橙黃;也留下了「綠蟻醅新酒,紅泥小火爐」的溫馨熾熱。時至今日,透過這些詩句去感知身邊季節的變化,感受被忽略的美,心被世間的美慢慢浸泡,漸漸發掘出了更多的美,身和心便都平和下來,腳步慢下來了,開始享受生活中每一個微小變化和浪漫,聽得見花開的聲音,看得見風吹種子發芽的樣子,被生命感動得心地柔軟,覺得日子甚是親切,詩意美好!
所以,人間最美四月天,不止是江南、不止是昆明。不止是「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豐茂,在夏日的田邊采蓮、冬夜裡煮茶焚香,在溫暖的日子裡插花寫字,一樣有著千姿百態的恣意情長,一樣有著不同尋常的歲月靜好。
江南多雨,所以古人懂得推窗看雨的愉悅,懂得焚香聽雨的冷清。過了四月,昆明的雨季就要來了。四月天的雨,細細的、涼涼的,那麼,就帶著一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悵然、帶著「沾衣欲濕杏花雨」的迷醉,在這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一起把彼此看醉,把歲月看老!
㈢ 插花的快樂
扶郎花又稱非洲菊或太陽花,是我最喜歡的花之一。她不像康乃馨或牡丹那樣熱烈,而像一個小太陽一般獨自盛放,神秘中充滿著希望和快樂,讓人的心情頓時明媚了起來。把三支太陽花分別插入花泥的呈三角形方位的三個點,使之擁有主角的光環。
與陽光的扶郎花不同,將高潔的白玫瑰插入另外一個三角形支點,與扶郎花交相輝映,彷彿在對扶郎訴說著純潔的愛情。
同樣充滿著神秘感的花卉是那高貴的閃耀玫瑰。閃耀玫瑰頂部為深紅色,下方的葉片透著香檳色。花雖不大,卻在陽光下反射著耀眼的光。閃耀的花語是神秘和羞澀,象徵著青春和愛情。
插完了主花,拿一把小雛菊放入花泥中進行點綴,高高低低的清雅高勝的紫色小雛菊讓花叢顯得錯落有致。
當然,好看的花必然少不了綠葉的陪襯。找一些空位置插入清香撲鼻的尤加利和芒葉,既可以遮擋綠泥,又可以渲染意境。
插花的樂趣之一在於選花。每一種花都有獨特的靈魂,選擇吸引眼球的幾種花作為主花,主花的搭配也甚是考究。在插花的過程中可以聽一首舒緩的音樂,讓整個人放鬆起來,陶醉於於眼下的花花世界裡。
漫隨花起,境由心生 。昨日的插花是在勝因院的一棟小樓里,這里據說曾經是林徽因的故居。在這充滿年代感和故事感的房子里插花更是讓人浮想聯翩,思緒跳躍。
今日是婦女節,祝願所有女性都可以像這些花代表的花語一樣,永遠快樂,永遠幸福,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