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爺頭花卉
❶ 泰國著名的花有什麼
泰國蘭花。
泰國蘭花(商品名泰蘭)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是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後」的美譽,可作盆栽觀賞或切花栽培,具有良好應用前景。蘭科植物家族龐大,在世界上約有700屬,200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與溫帶地區。
泰國是熱帶蘭花的原生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蘭花生產國與供應國,因此泰蘭家族非常的龐大。如果你深入到泰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仔細地觀察,處處可見蘭花的清影,發現泰國人民對蘭花懷有一種深厚的情感。
(1)佛爺頭花卉擴展閱讀
泰國每年都要舉辦一次蘭花盛會,招待外國使節和社會名流及外來遊客。 據報道,泰國的氣候濕潤、溫和,生產的蘭花已遠銷世界十幾個國家,每年出口創外匯達600多萬美元,成為亞洲最大最多的花卉生產國之一。
泰國每逢人們辦喜事,總是少不了蘭花,視蘭為吉祥如意的象徵。無論是宴席上或者是家裡的大廳里,還是卧室的床頭櫃上、辦公桌面上,皆一一擺放著蘭花。同時,泰國人還有這樣一種習慣:上醫院探望病人時,總是攜帶一束翠綠的蘭花,奉獻給病人,預祝病人早日康復。
❷ 佛教十大名花那幾種花卉
佛教里有「五樹六花」的說法,即佛經中規定寺院里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因為佛教起源於印度,因此「五樹六花」相關的植物也是以熱帶植物為主。這些植物因獨特的形態被賦予了深厚的佛教內涵,關於它們的傳說也流傳了千年。
五樹是指菩提樹、高榕、貝葉棕、檳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花、文殊蘭、黃姜花、雞蛋花、緬桂花和地涌金蓮。
「五樹」之菩提樹
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菩提」意為「覺悟」。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們還經常在菩提樹下思考。
「五樹」之高榕
高榕的果子雖然較小,但結得特別多,果熟時枝頭無數小果如同紅色的珊瑚,引來了多種鳥獸爭食,熱鬧非凡,真是「動物的天堂」,西雙版納傣族的歷史長詩《厘俸》中說它是「附有神靈」。
「五樹」之貝葉棕
佛教上赫赫有名的"貝葉經"也就是用貝葉棕之葉片製作而成的。在熱帶地區,哪裡有佛教,哪裡就有貝葉棕。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人民視貝葉為自己文化發展的象徵,並常常以此引為自豪,甚至對貝葉棕加以神化,認為只有心誠的佛爺才能種活它。
「五樹」之檳榔
檳榔樹的外貌與椰子樹相似,高幹挺拔,枝葉迎風,清秀可愛。檳榔的果實可食,南方一些地方人民,有咀嚼檳榔的習慣,愈嚼愈香,醇味醉入。檳榔也是一種葯材,有止瀉治痢、殺蟲去積等功能,別名「洗瘴丹」。
「五樹」之糖棕
糖棕也稱為砂糖椰子。人們喜歡用小刀刻劃花序,然後花序汁就會順著刀子流向桶里,其汁液十分甜,像砂糖一般。 一個花序可以產出4小桶甜汁液。糖棕的羽狀葉片常年油綠,巨大而稠密,猶如天然的華蓋,遮擋住熱帶熾熱的陽光;又好似一支支綠色的大綠傘,給人們一片涼爽的綠蔭,可作庭院成片栽種。
「六花」之荷花
荷花又稱蓮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的國花,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大慈大悲聞名的觀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蓮花上,一手持著一隻凈瓶,一手執著一朵白蓮。在翻讀佛經書籍時,人們又常常會見到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
「六花」之文殊蘭
文殊蘭花葉並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文殊蘭跟佛教頗有因緣,,它名字則是來自於端坐在佛家寺院里,,神情端莊,為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的文殊菩薩,是人間智慧的化身。
「六花」之黃姜花
黃姜花原產於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印度,生於山谷密林中。花色深黃、鮮艷、芳香。黃姜花的花期為8月份到9月份,花開有淡淡的香味,十分迷人。成熟的黃姜花高度在1米8左右。
「六花」之雞蛋花
在我國西雙版納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 之一而被廣泛栽植,故又名「廟樹」或「塔樹」。其樹形美觀,奇形怪狀,全株莖干含有乳汁。蛋花在溫室栽培時冬季會落葉,這是其耐寒性差的表現,但落葉後光禿的樹干彎曲自然似盆景,也有很強的觀賞性。
「六花」之緬桂花
緬桂花就是白蘭花,是木蘭科的落葉灌木,夏天為其花期,花香濃郁,在離樹30,40米也可以聞到其香氣。有些人甚至會買一些鮮摘下來的白蘭花放於家中,使其家中布滿香氣。如冬季溫度適宜, 會有花持續不斷開放,只是香氣不如夏花濃郁。
「六花」之地涌金蓮
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 也是傣族文學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在南方如養護得法,幾乎常年有花可賞。適合栽植花壇中心,也是盆栽觀賞佳品。
最簡單的,你去淘寶找到你要的花種,然後問店家,然後問她是否適合。
❹ 年畫起源於什麼
年畫正式形成於北宋時期。當時,繁榮的商業和手工業、日漸成熟的雕版印刷術、豐富的民間慶賀新年活動等為年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汴京(今河南開封)和臨安(今浙江杭州)的歲末市場上開始印賣木刻年畫,題材上也大為擴展,如風俗、戲曲、美女、娃娃等年畫題材開始出現。南宋時期的木版年畫更加豐富。
明中葉以後,隨著商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術的成熟,木版年畫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出現了諸如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蘇州桃花塢等著名的年畫產地。
1949年以後,新年畫繼承了舊年畫的許多優良傳統,摒棄了舊年畫中的一些迷信、落後的內容。許多專業畫家加入了年畫的創作隊伍,他們打破了舊年畫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膽借鑒其他畫種的表現手法,年畫的面貌煥然一新。另一說始於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張貼門神為多,故年畫可以包括門神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