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關於插花的事

關於插花的事

發布時間: 2025-10-05 07:58:14

插花從來不是什麼高雅的事

插花是一件高雅的事。
喜歡花花草草,似乎是每一個人的天性,但說起生活中的插花藝術,很多人又會覺得離自己很遠,有些縹緲,也有些太過於藝術。
其實,在漫長的插花史上,花事一直都是人們的一種日常生活,蘊含的是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從六朝時期的佛前供花開始,插花便是先人表達對生命虔誠的象徵。後經唐宋,插花氛圍達到高峰,民間插花風氣盛行;在宋代文人的參與下,插花又逐步變成了生活中的雅事,人人雅好插花。
北宋時期,甚至已然出現了專門事花的店鋪,中國人的精緻生活普及程度可見一斑。當時,插花藝術已出現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民間的書齋、廳堂里,插花隨處可見,風雅變成了人們的生活日常,一枝花是先人對生命的供養。

Ⅱ 水滸里的男人愛戴花是怎麼回事,男子簪花最開始是怎麼來的

水滸傳正處於宋朝,而宋朝的有一個風俗就是男子也喜愛簪花。

簪花在水滸傳中成為了一種特色

宋代男子簪花是從宮廷中流傳出來的

在唐代已經出現了男子簪花的情況,而到了宋代,已經把這種風俗習慣傳承下來了,宋太宗時期曾經舉辦過百花宴,帝王君臣全體都簪花參加宴會,宋徽宗也特別喜歡簪花,他自己喜歡簪花也賞賜花給臣子,因此這種風俗就在宋代特別盛行。

Ⅲ 2024插花文案朋友圈 曬自己插花的說說

插花文案朋友圈

1、一束鮮花,勝過一千個吻。

2、花草之美,美在這份繁華;養花之樂,樂在這份情趣。

3、用一束花,講述一個浪漫的故事。

4、一場春雨,一縷清風,一簇花開。

5、細雨生寒意,情隨花藝濃。

6、花美,心情也美,所謂養花也。

7、把各種花材分門別類的養護起來,再組合起來就是幸福。

8、涼酒隔夜三兩明月清風各一半,清風二月擾枝端,搖曳花枝在城南,花開城南願君安,城南花開待君還,花香三月望滿懷,溫酒三杯敬城南。

9、暮色黃昏的花朵也是時間烙印下的痕跡,很美!

10、開花的花就是好花。

11、我的快樂就是創作出一個個精美的花藝作品。

12、三分茉氣、四分黃橘,盡歡意、不語別離瀟瀟滿是桂花雨。

曬自己插花的說說

1、歲月如花,笑看花開,靜賞花落是人生的一種極致。

2、一曲雲水一閑茶,一樹菩提一煙霞。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

3、節日禮物提前天就買了,還需要我自己動手剪枝插花還是很開心哦。

4、一瓶,一花,一室陽光,一室芬芳,一心歡愉。

5、修剪掉的樹枝,拿來插花瓶,別樣的風景。

6、主要是自己動手,享受勞動的快樂!

7、春天的周末在家多動手插花整理花草做菜,期待小苗茁壯成長。

8、在家動手插花,既陶冶性情,又為家裡增添了一道自然風光,何樂而不為呢?

9、自己動手插花,看著這些鮮嫩的花朵,心情明媚了許多,小玫瑰的花苞好多啊,靜待綻放。

10、昨天在家插花,給自己做了蛋糕塔可惠靈頓。

11、這么好的天氣碰上限號日,我已經在家插花了。

12、被它們的生命力與美所感染,那顆煩躁的心瞬間俘獲。自己動手插花。

13、自己動手買花,配花瓶修剪插花,半個花藝師的趕腳,有點小成就感,以後要多插花。

14、一次比一次的漂亮!自己在家動手插插花,就是有成就。

第一次插花感悟語錄

1、插花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生活情調,第一次動手插花,自拍一張留個紀念。

2、今天的計劃:去鄉下山上砍樹枝插花,在家掃膠片,傍晚去看櫻花

3、第一次自己動手做這么文藝的事情,靜下心來插花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4、我一個人在家學插花,顏色是很溫柔,不過不是我的調調。

5、時隔一年半,花瓶終於又插上了鮮花,大半夜在家倒騰插花的我是快樂的。

6、春天來啦,想起去年的我天天在家無聊插花,這么快又過了一年。

7、緩解壓力,放鬆心情,插花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呀,尤其是自己動手嘗試。

8、今年春天的沙塵天氣真是頻繁,乖乖在家插花,喝茶,犯傻吧。

9、第一份插花作業。以前覺得插花很簡單,不明白為什麼這也值得開課,真正動手做時才懂。

10、生活要羨於去發現美,自己動手插花美不美?

Ⅳ 茶室插花六大講究,瞬間提升喝茶格調

插花,一場生活美學的修行。

橫斜觸目千萬條,賞心只有三兩枝

折枝插瓶,回歸性靈之美

讓生活散發一縷芬芳

簡約樸拙的意境中,流淌著四時的低語

入眼是畫,入心是禪

在室內獨憐花影,心性得以安放

素的極致之美

如花在野,如風清涼

無的豐富之美

如魚在淵,如月素凈

多一分為過,少一分不足

濃淡相宜,素雅清心,疏疏落落,氣韻無窮

插花雅事,由來已久

插花始於六朝,作為禮佛出現,那時中國人用花表示對生命的虔誠。後經唐宋而達到高峰,在宋代文人的參與下,插花變成了生活的雅事,北宋年間,出現了專門事花的店鋪,中國人的精緻生活開始得到普及,插花出現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民間,書齋插花、廳堂插花等都隨處可見,風雅變成了人們的生活日常,一枝花,便成了先人對生命的供養。

器不在貴,花不在香

插花是從古代的折枝花鳥畫而來,這為中國的插花增加了厚重感,即使千百年後,插花的器具、形式千變萬化,但最終還是脫離不了中國藝術的傳統內核。

器不在貴,雅緻就行,花不在香,清心即可,插花就是最簡單的美學修行。

陶瓷瓦罐,銅瓶器皿,一枝春花,幾枝秋樹,都可以成為案上的風雅,重要是在於心性的陶冶,讓我們感受這片土壤上,文化生發的溫度,它像熙暖的春風一樣,讓審美的種子,開出滿枝的清香。

清虛有致,韻律無窮

我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生活中的插花就是一幅畫,一首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幽逸雋永,賞心悅目。

那是虛實結合、比例的協調之美,當我們能從日常的插花藝術里,感受到美學成分的時候,那我們對風雅的領悟,便成了對生命的贊頌。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意識,也是藝術境界的根據,用心靈的清疏看待生活的美,讓生活變得搖曳生姿。

Ⅳ 84歲的老人蔡仲娟,一生只做一件事,把插花做到極致

這段時間火遍外網的阿木爺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手上中國功夫—傳統木藝,創下了1178萬次的點擊量,讓無數外國人嘆為觀止。

持一事,終一生,阿木爺爺用他的堅持,把木藝做到了極致。

如今社會,無數年輕人把工作辭了又找,找了又換。他們到底為什麼如此浮躁,堅持真有如此困難嗎?是時代改變了他們,還是他們無法適應當下的時代?

來看另一個老人的故事,和阿木爺爺一樣,她堅持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

她是蔡仲娟,中國插花花藝終身成就大師,被人們尊稱為蔡先生,她用她60年的堅持,帶動中國花藝走向美麗新世界。

意境美、自然美、線條美,靈動自然,不拘一格就是中國插花藝術的特點。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璀璨的中國文化之一。

當我們回溯歷史,我們會發現,在中國文明剛剛發芽的時候,花就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漢魏南北朝時,中國插花步入了初級階段。

隋唐五代時期,佛前供花廣為流行,當時,日本使者來中國考察佛教時,對中國插花印象極深,從此傳入日本。

由於唐宋朝時期,朝野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文人雅士眾多,插花在此時,廣為推崇,成為了一種生活藝術。


清朝隨著朝代的的衰退,中國插花也一步步走向沒落。在改革開放初期,幾近斷流。

在世界舞台上來說,中國插花源於中國,卻興於日本,中國傳統插花藝術3000多年歷史,卻在經歷多年曲折後,在今天的影響力不如550多年一脈相承的日本花道。

難道,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自己卻做不到發揚光大嗎?

1983年,她和同事參加了南斯拉夫的國際花展,簡單的幾枝黑松、白菊、紅楓,完成一幅名為《松菊圖》的作品,贏得了特別獎。

問道為什麼會請中國時,主辦方回復道:因為上一屆的日本花藝師在表演時說,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入的,所以我們自然邀請你們中國花藝師來獻藝。


在回家的飛機上,蔡先生認識到,這是我們中國的藝術,我們炎黃子孫,有責任要繼承發展,於是,這份愛好和工作,從此變成了一份使命和事業。

當蔡先生下定決心投入到這份事業中的時候,沒有教材,她就自己從史料中,從花鳥畫中一步步去查找,去摸索,去總結,去創新。

1987年她創辦了上海插花花藝協會,聚集大家共同研究和實踐,初期的研究會只有10人,工作艱辛。

1)設壇授藝

當時還沒有什麼師資力量,為了把中國插花傳承下去,在1988年,她舉辦了師資培訓班,把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傳授出去,讓老師們帶回各地去發展。

除上海之外,蔡先生也經常受邀請在各地培訓教學,例如山東、蘭州、浙江等。從2006年在乃夫插花學校設壇授藝以來,僅山東一處就培養了500多名學員。

她的學生,有的成為了花藝大師,有的成為花藝教授,有的成為花店業領軍人物。


2)展出美麗

為了把插花藝術推廣到生活中,從1996年開始就已和國際友好基金會合作,主辦《上海國際插花藝術展「花之韻」》,至今已舉辦了6屆,成為國際上知名的花藝展覽。

她和她的學生,多年來,在台灣、揚州、上海、武漢、廣東、蘭州、深圳等地均舉辦過中國傳統插花花藝展覽,參觀的民眾絡繹不絕,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和了解這一項我們自己的民族藝術。

3)比賽競技

不僅是培訓和展覽,花藝比賽能總結經驗,快速成長

她想把這種中國文化變成學校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

於是中小學生插花比賽、海派市民插花大賽、專業比賽開始一場一場舉行,更多人感受了花藝的樂趣。

國內很多專業人士開始進入國際賽事,進入國際舞台。


4)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the art of chinese flower arrengemant》中國插花藝術英文版,是蔡先生2017年發布於美國及全球的一本書。

內容有中國插花藝術簡史,風格特點,構圖原理,造型法則,色彩配置,立意命題,在材取及加工,器皿和工具,插花類別,基本形態,製作技巧等。

非常全面、系統、詳實介紹了中國插花,同時把中國文化推向了世界。

在這之前,蔡先生已在國內發布了多本插花專注,例如:《藝術插花指南》《中外藝術插花作品選》《中國插花薈萃》等,讓很多人獲得了知識,也受到了啟發。

沒有一條路是好走的,從決定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終身的道路,一步一步的堅持,終會迎接黎明的曙光。

這月21日,上海植物園舉辦了「璀璨非遺 匠心傳承」蔡仲娟師生插花藝術作品展,以及 「德藝雙馨 傳道授藝」蔡仲娟插花藝術60周年研討會。

在2017年在阿聯酋阿布扎比拉,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 ,在國家花藝教練組組長項一鳴的指導下,中國的花藝項目獲得金牌,中國最年輕的18歲選手潘沈涵站上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的最高領獎台。


走一段艱辛之路,完成一個青年匠人攀登技能巔峰的夢想。

在今年的俄羅斯喀山,中國再次在世賽花藝項目取得金牌,值得驕傲。要知道,就在一年前,陸亦煒還是一名花粉過敏者。這個今年才18歲的少年,靠著他的堅韌與熱忱,頂著過敏紅疹、蕁麻疹,靠著不斷吃葯、塗葯膏,慢慢調整,逐步適應、堅守所愛,最終站上了世界花藝技能的巔峰!

中國已不再是那個受人欺壓的中國。


結語:

蔡先生今年84歲,仍然活躍在花藝行業的各個重要場合。

在各種花藝賽事上,她是評委。在各地花藝課堂里,她是老師。在各種花藝展覽中,她是大師。

她腿腳不便 ,卻常常在講課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一次,中國花卉報記者去學校采訪,蔡老師一下課就立刻轉戰備課教室繼續忙碌。工作人員都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打擾她。記者采訪都「碰了釘子」,聽到說「課程結束後再采訪」,她高興地說:太好了,你太理解我了!

找到一份自己喜愛並願意付諸一生的事業實屬不易,但阿木爺爺做到了,蔡仲娟做到了,希望你也能做到。

只要努力,時光不會辜負你。


Ⅵ 劉嘉玲用500萬古董花瓶插花,會不會對古董造成損傷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會遇到一系列的考古物品,這一些有著歷史價值的物品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非常珍貴,所以說我們非常地珍惜他們。然而在這一些文物的保護方面,我們也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但是卻有保護不到的一些地方。在一些私人的古董文物落入到一些不珍惜他們的人手裡,這一些古董就會遭受到一定的損傷。在熱點上就有這么一件事情,那就是劉嘉玲用500萬的古董花瓶插花,網友們對於這件事情都比較關心,紛紛表達了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劉嘉玲用500萬古董花瓶插花這一件事情也是暴殄天物,這樣的話肯定會對古董造成一系列的損傷。

Ⅶ 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每年的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彝族頗具特色的傳統節日——插花節,以雲南省大姚縣曇華山區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以下為您帶來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故事,歡迎瀏覽!

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從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熱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提拉巴,兩人都有拔山之力,沒有人能夠摔倒他們。斯熱阿比聽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領,就從天上下來,和他比試。那天阿提拉巴正好出門,臨行時,他對母親說:“天上的大力士來找我,請老人家抬一塊鐵塊招待他,就說這是我吃的東西,請他嘗嘗。讓他等一會兒,我馬上回來找他摔跤。”

說完,阿提拉巴就走了。一會兒,斯熱阿比來了,阿提拉巴的母親真的抬了一塊鐵塊給斯熱阿比,斯熱阿比咬了一口,怎麼也咬不動。他想:阿提拉巴吃鐵塊,他的力氣一定比我大。想罷,他急急忙忙回去了。

阿提拉巴回來以後,他母親把經過說了一遍,阿提拉巴聽說斯熱阿比咬不動鐵塊,就知道力氣一定沒有自己大,所以,他便跑去追斯熱阿比。斯熱阿比剛剛要上天,就被阿提拉巴追上了。

“不要走,你既然找我來摔跤,那咱們就比試比試吧!”

斯熱阿比聽了他的話,就張開雙手,猛地抱住他,兩人就開始摔跤了。他們的力氣真的非常驚人,大地被他們震得格格的.響,那些山巒、樹木都抖動起來。斯熱阿比抱住阿提拉巴一摔,阿提拉巴踉蹌一下,被斯熱阿比壓在地上。但他的背脊還沒有著地的時候,阿提拉巴一個挺身,從斯熱阿比頭上翻過來壓在他的身上。斯熱阿比脊背落了地,但他不服輸,還要求再摔一次。這一次。阿提拉巴站成一個騎馬式,斯熱阿比用力摔他,他的兩腳像生了根,一動也不動。阿提拉巴乘對方不留神,抓住對方的一隻胳膊用力一摔,斯熱阿比被摔出兩丈多遠,趴在地上動不了了。阿提拉巴走近一看,斯熱阿比口吐鮮血,已經死了。

阿提拉巴回到家裡,哪知天菩薩知道斯熱阿比被摔死的事以後,非常生氣,但又沒有辦法對付阿提拉巴,便派來大量的蟲子來吃地上的莊稼。阿提拉巴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許多松樹,領著人們燒蟲子,把天菩薩派來的蟲子都燒死了,保護了莊稼。從此,彝族百姓就把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定為火把節。

【延伸閱讀】

1、彝族插花節的來歷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節,又叫馬纓花節。它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2、兄妹結為夫妻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 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3、生下肉團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六個童男,五十六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六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六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五十六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4、尋找爹娘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5、定居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6、節日活動

大姚彝族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就是杜鵑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屆時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櫻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在秀麗的曇華山上,人山人海,遍嶺是歌聲,處處是彝族群眾歡慶節日的熱鬧場面。來自四面八方的彝族群眾身著彝族盛裝相聚一起歡歌笑舞。人們從山野中採摘馬櫻花,暢游曇華山;有的親朋好友相邀坐到路邊臨時搭起的小攤前,要上一碗美味的全羊湯鍋,一份剛烙好的苦蕎粑粑,暢飲香醇的包穀酒;或和著蘆笙對起悠揚的彝家小調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飄盪在花間林下,陶醉在春天裡。 大姚彝族插花節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祭花神儀式,手持法鈴的畢摩(祭師)口頌經文,祈求花神賜福給人類,給彝族人民帶來世代安康和幸福。

;
熱點內容
海棠苑租房 發布:2025-10-05 09:23:15 瀏覽:634
玫瑰花牛奶 發布:2025-10-05 09:16:17 瀏覽:525
短花枝插花 發布:2025-10-05 09:11:22 瀏覽:879
櫻花贊日語 發布:2025-10-05 09:10:36 瀏覽:911
巴中花卉批發市場 發布:2025-10-05 09:09:11 瀏覽:850
茶花馬可波羅 發布:2025-10-05 09:04:42 瀏覽:707
雨中蘭花圖片 發布:2025-10-05 08:46:18 瀏覽:527
丁香馮延巳 發布:2025-10-05 08:40:43 瀏覽:220
民國風插花 發布:2025-10-05 08:40:36 瀏覽:899
牡丹煙紅色軟包多少錢 發布:2025-10-05 08:32:33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