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與花期
㈠ 花卉的生育期和花期一樣嗎,什麼是花卉的生育期
花卉的生育期和花期不一樣。兩者在概念上略有不同。
(1)花卉生育期: 一般指植物從播種(移栽)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時間。以所需的日數表示。花卉整個生育期又可分為:以生長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為主的營養生長期,和以分化形成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為主的生殖生長期。
(2)花期:通常指植物每年開花的季節或月份。比如:山茶花、梅花,蟹爪蓮、春鵑、小蒼蘭、馬蹄蓮、仙客來、春蘭的花期在二月份。
花卉生育期:也就是植物從播種到成熟所經歷的時間。單位:日。
[花期]:當花的各部分發育成熟時,從花朵開放,雌、雄蕊從花被中暴露出來,至完成傳粉和受精作用,花朵凋謝的一段時期。花期的長短因花卉植物不同而有很大差異。開花期要求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陽光,低溫和陰雨等不良條件,均會影響開花、傳粉和受精,造成落花、落果和空秕粒。一般禾穀類作物花期較短,僅3~10天,豆科植物較長,約10~30天。
如:花期在一月份的植物有,南天竹、梅花、一品紅、君子蘭、水仙、臘梅、小蒼蘭、馬蹄蓮、仙客來、櫻草、瓜葉菊、四季海棠等。
[植物的生育期]:植物從播種出苗到成熟收獲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所需的時間。植物生育期的長短,除主要決定於其遺傳性外,還與栽培地區的氣候條件和栽培技術等因素有差異。如秋播、冬播植物,因冬季氣溫低,生長發育緩慢,生育期較長。春播、夏播植物因氣溫高,生長發育快,生育期較短。同一品種在不同緯度地區種植,由於溫度、光照的差異,生育期也隨之發生變化。
㈡ 如何對花卉的花期進行調控
對花卉的花期進行調控,主要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 溫度調控法 增溫法:通過提高溫度,阻止花卉進入休眠期,從而提前開花。例如,在溫室或冷庫等環境中人為地創造出滿足花卉植物花芽分化和花蕾發育所需的溫度條件,以達到控制花期的目的。 分期播種:對於球根花卉等,通過選擇不同時間播種,結合適當的溫度控制,可以調控花期。
2. 光照調控法 長日照處理:對於長日照花卉,如唐菖蒲、瓜葉菊等,在短日照季節採用人工光源補光,使其每天保持較長的光照時間,可以促進開花。 短日照處理:對於短日照花卉,如菊花、一品紅等,通過遮光處理,每天給予較短的光照時間,可以使其提前開花。
3. 植物生長調節劑調控法 使用適宜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如促進開花的激素或抑制劑,可以達到加速開花或延遲花期的目的。但需注意選擇適宜的激素種類與濃度,以及合適的花卉品種。
4. 栽培管理措施調控法 摘心、摘葉:通過摘除花卉的頂端或葉片,可以調整花卉的生長節奏,進而影響花期。 乾旱處理:對某些花卉進行適度的乾旱處理,可以延緩其生長速度,從而延遲花期。 修剪:通過修剪花卉的枝條或葉片,可以改變其生長形態和開花習性。
5. 綜合調控法 實際上,對花卉花期的調控往往不是單一方法的應用,而是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例如,在溫度調控的基礎上結合光照處理,或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同時採取適當的栽培管理措施等。
綜上所述,對花卉花期的調控需要根據花卉的種類、生長習性和所需環境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和靈活應用各種調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