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花卉紋樣
⑴ 花格門紋飾及圖案分類 中式仿古窗花格應該怎樣運用
花格門門窗紋飾以及圖案有哪些分類呢?對應的仿古窗花格應該怎麼運用呢?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這兩個方面信息,由此入手也可以得知,花格門的門窗紋飾和圖案有很多,具體包括幾何圖案或者是樹木花卉以及動物圖案,它們大部分是採用木質材料或者是鐵藝鋼材材料加工而成的,前者可能更加適合中式傳統復古的典雅風格選擇,而且如果要運用這種中式仿古窗花格的話,應該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說可以講究對稱美,講究造型方面的搭配,或者是細節方面的處理,這樣子才可達到滿意的效果,具體可以參考上文結合實際進行了解和分析學習。
一、花格門門窗紋飾及圖案分類:
1、幾何圖案
凡用各種直線,曲線以及圓形、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等等,構成規則或者不規則的幾何紋樣做裝飾的圖案,統稱幾何圖案。門窗上的幾何圖案是最主要的裝飾手段,它包括各種變體以及多種組合形式。幾何圖案中最單純的有四方、六方、三角等形式,亦有星光、風車等文學含義的形式,還有拐彎處圓潤處理的俗稱一根藤、扯不斷的寓意,吉祥的形式,再加上多種幾何形式的組合,比如外方內圓,大面積的冰裂紋等。幾何圖案作為裝飾主體的長處是,規律性強,因而富於節奏韻律。大面積整齊劃一的裝飾,視覺沖擊強烈。尤其窗扇、隔扇單片數量多時,效果非常明顯。幾何圖案屬抽象圖案,所以文學寓意不那麼直接,比較費解。
2、樹木花卉
樹木花卉是古代吉祥圖案中經常用的,古人賦予植物文學生命,注重各類植物內在的品質,加以倡揚。比如"梅蘭竹菊"四君子,"松竹梅"歲寒三友等等。在這里,植物的個性完全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具體寫照。在明清門窗中,出現了大量植物圖案。
3、動物圖案
在繪畫中,凡禽鳥統稱翎毛,凡獸統稱走獸。這里所指動物圖案還包括龍鳳麒麟等神獸,魚龜蛙及昆蟲等等。龍是中國人幾千年創造出的神獸,代表著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力。龍的外觀就集各類動物之長,鱷頭、鹿角、蟒身、鷹爪,魚鱗、蝦眼,龍能夠騰雲駕霧,翻江倒海、上天入地、來去無蹤。歷朝歷代,各類動物上對龍的描繪,尤其在皇家建築上使用不厭其煩。至於民間建築門窗偶見龍紋,也在表現百姓對龍的信仰。鳳凰、麒麟等瑞獸圖案出現的原因也與龍紋雷同。其他獸類,大致可分為家禽與野獸。凡家養動物,如馬牛羊等,代表著物阜民豐的年代;凡野生動物,如虎蛇猴等,寄託著美好願望。生肖文化是中國古代獨有的一種計年文化,中國人傳統的十二生肖在門窗紋飾中時有表現。至於家禽野鳥,或取其吉,或納其祥,萬變未離其宗。
二、中式仿古窗花格應該怎樣運用
現如今的中式風格裝修不同以往的古典中式裝修,而且現代的工藝材料在運用上也使得中式花格在製作商有了無限的可能,在材料上只要是你能想到的用來製作,比如金屬、玻璃等一些材質的製品都可以得到運用。
1、新中式風格講究綱常,講究對稱,以陰陽平衡概念調和室內生態。選用天然的裝飾材料,運用「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的組合規律來營造禪宗式的理性和寧靜環境。
2、裝飾空間:新中式風格非常講究空間的層次感,依據住宅使用人數和私密程度的不同,需要做出分隔的功能性空間,一般採用「啞口」或簡約化的「博古架」來區分;在需要隔絕視線的地方,則使用中式的屏風或窗欞,通過這種新的分隔方式,單元式住宅就展現出中式家居的層次之美。
3、造型:空間裝飾多採用簡潔硬朗的直線條。直線裝飾在空間中的使用,不僅反映出現代人追求簡單生活的居住要求,更迎合了中式傢具追求內斂、質朴的設計風格,使「新中式」更加實用、更富現搜索代感。
4、裝飾色彩:新中式風格的傢具多以深色為主,牆面色彩搭配:一是以蘇州園林和京城民宅的黑、白、灰色為基調;二是在黑、白、灰基礎上以皇家住宅的紅、黃、藍、綠等作為局部色彩。
5、裝飾材料:絲、紗、織物、壁紙、玻璃、仿古瓷磚、大理石等。
6、配飾傢具:新中式風格的傢具可為古典傢具,或現代傢具與古典傢具相結合。中國古典傢具以明清傢具為代表,在新中式風格傢具配飾上多以線條簡練的明式傢具為主。
7、飾品:瓷器、陶藝、中式窗花、字畫、布藝以及具有一定含義的中式古典物品等。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一種特殊的裝飾隔斷建材產品,也就是花格門。它們可能是應用在門上和窗戶上面,或者是擺放在客廳和餐廳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傢具用品。一個方面的話花格門門窗不僅僅材質選擇有很多、尺寸規格各不相同,對應的上面的花紋和紋路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常見的可能是幾何圖案的花格門窗紋飾,也有可能是樹木花卉以及動物圖案的花格門窗紋飾,在設計和購置的過程中還應該參考空間方面方便的協調統一,細節方面的處理和雕刻印花的工藝。這樣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⑵ 跪求花卉的適合紋樣,要帶花卉名稱
花卉圖案設計是現代圖形設計中最為重要、最為廣泛運用的題材和內容之一.服裝的面料設計、陶瓷的裝飾紋樣設計、裝潢的標志設計以及環境藝術設計中牆紙及地毯紋樣的設計等等,不體現花卉圖案的設計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卉圖案的設計與運用,我國已有了悠久的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敦煌藻井圖案中,卉圖案就佔有很大的比例,無論在造型還是色彩的運用方面,是令人稱絕的,其中的蓮花紋、卷草紋,型巧妙、穿插有序,色彩則顯得典雅、穩重並富於層次變化.傳統的紡織品及陶瓷藝術晶中,卉圖案造型的運用更是多姿多彩,唐代的織錦,代的絹絲織品,卉圖案均佔了很大的比例.陶瓷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青花瓷,大量運用了花卉圖案這一手法進行裝飾.在現代的許多裝飾性的圖畫、油畫、壁畫、雕塑等藝術品中,都會欣賞到出於不同藝術家手筆中那些美妙絕倫的花卉圖形.此可見,卉圖案藝術早已深深地根植於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們心中。
花卉圖案的設計,動物圖案、人物圖案及風景圖案等設計的方法與步驟基本上是一致的,要經過觀察與寫生,本造型訓練,獨紋樣組織、二方連續紋樣的組織、適合紋樣的組織、四方連續紋樣的組織等步驟,成一個完整的圖案設計體系,個體系是以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來實現的.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面我們循序進行舉例說明。
1:寫生與觀察.卉的觀察與寫生,花卉圖案設計的必要手段,寫生的過程中,注意並仔細地觀察好所要寫生的花卉的生長規律及特性,如從花蕾到花開時的變化過程、花瓣的造型及瓣數、花蕊的特點、是單蕊還是多蕊、是長還是短等等.別應注意此花形的各個觀察角度,看哪個角度最能體現其造型特徵,的花形正面特徵不明顯,側面特徵卻很生動,玫瑰花,面特徵和月季及牡丹相差無幾,側面則更易表現.到葉子的造型,應觀察其外形特徵,圓葉還是尖葉葉脈是對生還是互生.些信息會通過寫生輸入你的設計意念當中去的,使你在設計中做到心中有數、得心應手.以我們強調觀察與寫生的重要性就在於此
2:基本造型的設計.從寫生的資料到圖案的設計,需要經過一個基本造型的階段,於初學者來說,何將寫生的資料轉化為圖案造型,是一個關鍵的過程,這個過程掌握好了,會為往後的各種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要求將花卉的花苞與葉子部分分開來進行單獨的歸納與概括、訓練,繁到簡,不規則到規則等造型變化,施以點線面等裝飾手法,之成為今後設計中的各種圖案組織的基本形式。
3:圖案的設計.有了基本形之後,—步驟就是將所變化出來的基本造型有序地組織成一個單獨的圖案.織的方法是將花與葉的造型以均衡式及對稱式兩種方式進行組合,成為一個既簡單又完整的單獨圖案.以不同的色彩效果來表現其不凡的魅力。 4:連續圖案設計.二方連續圖案是圖案設計的重要形式之—,是將單獨的圖形以上、下或左、右的形式來進行排列的長條形圖案,般適用於邊緣裝飾、服裝、陶瓷,包裝設計中最為常用.方連續的組織格式變化極為豐富,一般可分為八種不同的排列格式.計過程中應注意其排列的韻律變化,疏密、大小、色調等變化,期達到完整的視覺效果。
適合紋樣主要為有—定外形格式的產品來進行設計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特定外形,案的造型應適合於這—外形.合圖案的組織格式主要分為均衡式、對稱式、多層式等組織形式,有很強的藝術性及觀賞性。
此類圖案主要應用於染織服裝的面料設計,最大特點是圖案的組織是以上下、左右都能連續組織的圖案形式.的組織格式—般分為二點式、三點式、四點式、五點式等,常不超過六點式,是以倍數來定點數的.每個點的圖形應有大小、方向上的變化,插得當,留空檔,適於每個角度的觀看.四方連續圖案的變化效果是極為豐富的,是人們服裝上常見到的圖案作品.
⑶ 花窗的花窗紋飾及圖案分類
幾何圖案
凡用各種直線,曲線以及圓形、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等等,構成規則或者不規則的幾何紋樣做裝飾的圖案,統稱幾何圖案。門窗上的幾何圖案是最主要的裝飾手段,它包括各種變體以及多種組合形式。幾何圖案中最單純的有四方、六方、三角等形式,亦有星光、風車等文學含義的形式,還有拐彎處圓潤處理的俗稱一根藤、扯不斷的寓意,吉祥的形式,再加上多種幾何形式的組合,比如外方內圓,大面積的冰裂紋等。
幾何圖案作為裝飾主體的長處是,規律性強,因而富於節奏韻律。大面積整齊劃一的裝飾,視覺沖擊強烈。尤其窗扇、隔扇單片數量多時,效果非常明顯。幾何圖案屬抽象圖案,所以文學寓意不那麼直接,比較費解。
樹木花卉
樹木花卉是古代吉祥圖案中經常用的,古人賦予植物文學生命,注重各類植物內在的品質,加以倡揚。比如「梅蘭竹菊」四君子,「松竹梅」歲寒三友等等。在這里,植物的個性完全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具體寫照。在明清門窗中,出現了大量植物圖案。
動物圖案
在繪畫中,凡禽鳥統稱翎毛,凡獸統稱走獸。這里所指動物圖案還包括龍鳳麒麟等神獸,魚龜蛙及昆蟲等等。龍是中國人幾千年創造出的神獸,代表著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力。龍的外觀就集各類動物之長,鱷頭、鹿角、蟒身、鷹爪,魚鱗、蝦眼,龍能夠騰雲駕霧,翻江倒海、上天入地、來去無蹤。
歷朝歷代,各類動物上對龍的描繪,尤其在皇家建築上使用不厭其煩。至於民間建築門窗偶見龍紋,也在表現百姓對龍的信仰。鳳凰、麒麟等瑞獸圖案出現的原因也與龍紋雷同。其他獸類,大致可分為家禽與野獸。凡家養動物,如馬牛羊等,代表著物阜民豐的年代;凡野生動物,如虎蛇猴等,寄託著美好願望。生肖文化是中國古代獨有的一種計年文化,中國人傳統的十二生肖在門窗紋飾中時有表現。至於家禽野鳥,或取其吉,或納其祥,萬變未離其宗。
山水風景
寄情山水,是中國歷代文人的一種嗜癖。生活富足,政治失意,均可在山水之間找到寄託。或遠山近水,或一水兩山,典型的明清山水畫的布局,在門窗浮雕板上均可尋到蹤跡。使用山水作為門窗裝飾的絕對少數,原因是山水畫為文人較高層次的追求,而常人則認為過雅而不悅其目,故而棄之。
人物神仙
人物指歷史上確有其人,代代相傳;神仙指宗教,神話創造的人物,婦孺皆知,但亦有無名無姓的百姓,如漁樵耕讀,只是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門窗在花板、中心盤等主要部分,常常深雕人物。這些人物題材中大致分為歷史人物,如孔子、老子、蘇東坡、李白等;文學人物,如《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等;神仙人物,如彌勒、八仙等;還有吉祥人物,如壽星、財神等,這部分人物出現頻率最高,是封建社會整體社會心態的最直接反映。
故事戲曲
無論有文字記載也好,還是百姓口授流傳也好,故事的生命力極強,尤其元代戲曲雜劇的興起,使故事情節變得易記並長久不衰。明萬曆以後帶有插圖版刻的話本小說的普及,對此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的話本小說插圖以及戲曲、酒牌、墨譜等,均出自安徽新安派、江蘇金陵派、福建建安派和浙江武林派,尤以新安版刻為最。
對這些故事,亦可分為四個部分:一、歷史事件,如桃園結義、岳母刺字等;二、杜撰故事,如游園驚夢、打漁殺家等;三、民間傳說,如二十四孝、風塵三俠等;四、神怪題材,如鍾馗捉鬼、嫦娥奔月等。其中戲曲和故事是百姓最為喜愛的,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博古雜寶
博古可以解釋為博學好古,歷史的進程中留下的財富是文化。歷朝歷代生活在富足以後,都對先人的歷史遺存感興趣。最典型的是北宋、晚明、乾隆三個時期。尤其清乾隆盛世,政府的提倡,使好古成為全國的嗜好,百姓無不以古為榮。博古圖案大同小異,只是因個人喜好不同,側重點不一樣罷了。青銅、古玉、陶瓷、象玉、犀角等,都是博古題材。另外,七珍八寶九章,八吉祥、暗八仙等等,這些都屬博古雜寶題材,在門窗裝飾題材中,雅而不俗,平易近人。
其他題材
古代門窗裝飾題材多而雜,除以上幾類,仍有許多題材歸屬不易。比如,文字裝飾,中國字是象形文字,僅文字自身就是藝術。千百年來形成的書法藝術,書體真草隸篆,各具風采。用文字作為裝飾手段,除外型特殊,內容也極重要,比如,福祿壽喜,重在吉祥;又如,朱子家訓,重在守則;還有就是變形美化的字體,如團壽等,其他題材還有八卦,太極,方勝,五蝠捧壽,吉慶有餘等,不勝枚舉。
⑷ 中國古代紋樣有哪些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葯)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竊曲紋
竊曲紋·波紋·蛟龍紋 西周中期以後,逐漸抽象化,形成一種新的主導性的紋飾:竊曲紋。其名稱也是據《呂氏春秋》:「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離俗覽》)竊曲紋的基本特徵是一個橫置的S形,正符合於「上下皆曲」的特點。周代的一種重要裝飾紋樣。又稱竊曲紋、窮則曲。是一種適應裝飾部位要求而變形的動物紋樣,是動物的簡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來,以直線為主的裝飾特點,也打破了對稱格式。一般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形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但又未完全擺脫直線的雛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圓、圓中有方的特點。
竊曲紋由鳥紋、龍紋衍化而來的痕跡是很明顯的。試將一部分鳥紋加以排比,可以推測出它向竊曲紋衍化的具體過程,較早的鳥紋在翅膀後邊接連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後來這個尾巴與軀體分離開來,成為一個彎卷的抽象紋飾,再後,鳥身部分也抽象化了,卻保留著原先的一根長長的羽毛,最後,這根羽毛也消失了,形成了典型的竊曲紋。
竊曲紋適應性很強,可以隨機變化,裝飾於器物各種不同的部位,以竊曲紋構成的裝飾,一般不刻雲雷紋的地紋。與竊曲紋同時流行的抽象紋飾還有重環紋、垂鱗紋等,重環紋多以長圓和圓形圖像連續排作為裝飾帶施加於器物口沿或圈足部分。垂鱗紋像水族動物身上的鱗片,作交錯排列飾於水器之上。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呂氏春秋·適威》:「周鼎有竊曲(一作窮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始見於西周,盛行於西周中、後期,春秋戰國時仍見沿用。
大克鼎上的竊曲紋
雲紋
早期階段:彩陶上的原始旋紋是十分典型的抽象幾何紋。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它們就是早期的紋樣式。作為遠古的文化遺存,它在當時是否有「雲」的指征意義,現在還無法斷定。僅從形態來看,似乎可以看出:楚漢雲氣紋、先秦卷雲紋、商周雲雷紋與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旋紋,有著一種比較明顯的承繼關系。但人們一般把多見於商周青銅器裝飾的雲雷紋,視為雲紋的早期形態。在雲紋的發展歷史中,雲雷紋具有重要的意義。
鼎盛時期:漢代是我國雲紋運用面最廣,也是雲紋形態最為豐富和最為生動的時期之一。出現了雲氣紋、卷雲紋、雲獸紋等新型雲紋形式。在雲雷紋的基礎上,卷雲紋通過對其構形元素的「簡化」和結構模式的「打散」。確立了自身的存在形式,簡化的勾卷也從此成為後來雲紋形態演繹普遍採用的定型化元素。在卷雲紋的基礎上,漢代出現了極具時代感的雲氣紋,構形元素除了依然作主體的勾卷形外,雲氣紋中還出現了「雲尾」這一新的成分。在紋樣構成中起著加強力量和速度感的作用,增強了漢代雲氣紋特有的一種氣勢。這時雲紋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漢代雲氣紋統攝全局的流動感和生機勃勃的雄渾氣息,在魏晉南北朝的流雲紋上得以繼續保持。作為中國雲紋意向最透徹也最簡潔的感性闡釋,流雲紋把自雲雷紋以來的「簡化」變化趨勢強化到極致,使魏晉南北朝的裝飾空間呈現風起雲涌、情馳神縱的生動。
成熟時期:隋唐是朵雲紋盛行時期。宋代雲紋在總體上依然是朵雲樣式。元代朵雲紋往往呈現較強的組合感。唐宋以來,順應時代的審美要求而日趨豐富的裝飾元素,使朵雲紋的架構顯得負荷日重。元代所呈現的構形元素單位必然加強,正是朵雲形態化過程中,疊雲紋是一種呈面狀展開,鋪張、繁復的雲紋類型。它一般由層疊茂密的勾卷雲頭,加上彎轉曲折、流動通暢的排線雲軀而夠成。在中國雲紋體系中,如意雲紋是最具抽象品格又認同普遍、應用廣泛的一種類型。
雲紋形態的整體演變趨勢呈現為:在原有的基礎上,結構日趨復雜、造型日趨豐厚、形象日趨細膩。這些可以概括為精緻化的發展趨勢,根本體現了中華民族為滿足自身審美需要所作的不斷努力。藝術形成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日益增進的審美經驗和表現要求一旦到了一定程度,便會突破原先的形式構架去尋求適合自己的表達形式。
雲氣紋
漢魏時代流行的裝飾花紋之一。是一種用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圖案。一般作為神人,神獸、四神等圖像的地紋。也有單獨出現的。雲紋寓意高升和如意。雲氣紋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漢魏時代,對自然的崇尚和對神仙的崇拜。
雲氣紋是一種用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圖案,是我國傳統的紋樣。從商周的「雲雷紋」、先秦的「卷雲紋」、兩漢的「雲氣紋」和隋唐以來的「朵雲紋」、「如意紋」,都是當時典型的、定型化的紋飾,在陶器,青銅器,漆器,銅鏡到陶瓷,都能看見它活躍的身影。
原始的藝術形式以至整個人類認識的最初來源,都與人類生存的外部環境以及這種環境所給予的感官經驗有密切的關系。新石器時代農耕文化需要對天象、地形、植物習性等作更為周密的觀察和注視,這可視為是對「雲」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時的首次關注。如:商周青銅器上的「雷紋」在形態上與「雷「字有相同之處,體現了原始先民對雲、雷等自然現象的認識和形象特徵的模擬。
先秦和兩漢時期,作為商周青銅器上的典型的具有獨立性裝飾的雷紋被春秋戰國時期的卷雲紋所代替,成為先秦雲氣紋了漢代雲氣紋的先導。從漢初到漢代絕大部分時間里的說明性、闡釋性表象演化成了漢末逐漸有藝術意味的意象。「雲氣紋」與其時的天界、飛升思想相關。為雲紋逐漸向抽象的精神形態或哲學思想層面的升華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實踐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和佛教盛行,魏晉人開始從「氣、韻、形、神」的角度開始研讀作品的內涵。表現在形象上,從重視形似發展到重視神似,從追求外貌的酷肖對象發展到了追求內在的審美特性。此後,中國人表現在形象方面的審美理想才開始朝著藝術的方面發展了。
唐代雲紋有單勾卷和雙勾卷兩種最基本的樣式,以雲氣之神氣沖和萬物之情態的「衍化」造型意向為基礎,集中體現雲紋的盤繞盤曲、生動飄逸的形式意味。在這一時期的藝術樣式上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雄渾博大,圓潤飽滿的審美取向。以定型化姿態崛起的朵雲紋,對後代整個中國雲紋發展的格局也有代表性的意義。
宋代雲紋裝飾則逐漸向小巧精緻發展,向靜態內向、符號化的發展,總體上依然是朵雲紋樣式。只是增多了波折曲線,在形態上顯得較為復雜。這或許是由於皇權的集中、強化,使宋人以儒家理學為代表的文化心理向保守的、封閉的、退讓的、內傾的、虛靜的方向發展的審美心理的體現。元代朵雲紋在宋代基礎上更趨復雜化,在保持「雲朵」整體感的同時,更具有組合感。使元代的雲紋在格式上是比較散漫、寫意性的以安詳、沉靜為主,卻又洋溢著生氣。也使得雲紋裝飾開始逐漸離開表現客觀對象的本質。成為一種服從並服務於主體心境的又具有相對獨立審美價值的裝飾形式,使它成為既有時代特點又超出於時代局限的普遍而又恆定的審美典範。
夔龍紋
夔龍紋是在古鍾鼎器物上所雕刻的一種的裝飾紋樣,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夔龍相傳是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僅有一足;也有記載說是舜的二臣名,分別指樂官和諫官。
古鍾鼎彝[1] 器等物上所雕刻的夔形紋飾。也稱夔紋。
補充:一種瓷器裝飾紋樣。夔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僅有一足。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記述:「夔如龍一足」。
夔紋始流行於商、西周青銅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紋飾均模仿當時的青銅器,因此也有印夔紋裝飾的。瓷器上的夔紋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紋罐、嘉慶青花夔龍福祿萬代瓜棱形龍耳瓶等。
相傳舜的二臣名。夔為樂官,龍為諫官。《書.舜典》:"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孔傳:"夔龍,二臣名。"唐杜甫《奉贈蕭十二使君》詩:"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後用以喻指輔弼良臣。古器物上的夔龍紋飾。夔龍又稱且角龍。3.夔者,見於《書·舜典》,《國語·魯語》,《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諸典中,或為樂官,或為木石之怪,或為國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義亦頗相似。《說文》「夔,神魖也,如龍,一足。從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夔,形與龍相似,《韓非子》:「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說文解子》:「夔,神魅也,如龍、一足。」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隻足的類似龍的形象,都稱之為夔或夔龍,有的夔紋已演變為幾何圖形的裝飾。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後人便將青銅器表現一足的、類似龍的形象都稱之為夔,紋飾稱為夔龍紋或龍紋。
萬字紋
中國古代傳統紋樣之一。萬字紋即「卍」字形紋飾,紋飾寫成「卍」。「卍」字為古代一種符咒,用做護身符或宗教標志,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卍」字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唐代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採用漢字,讀作「萬」。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種錦紋,這種連鎖花紋常用來寓意綿長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也叫「萬壽錦」。
《辭海》載:「卐」(音「萬」)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此標志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等國的歷史上均出現過:後來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羅門教、佛教等都曾使用。後來,發展引申為堅固、永恆不變、辟邪趨吉,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徵,是表示永恆的吉祥符號。「卐」起源於史前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西亞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陶器上,就發現了「卐」字元號。進入青銅時後代,「卐」字紋在歐洲也甚為流行,作為裝飾性符號,在早期基督教藝術和拜占庭藝術中亦屢見不鮮。過去的研究曾一度認為「卐」形紋是通過佛教傳入中國的,但其實中國境內出現「卐」形紋可以追溯到距今約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家窯文化,而佛教在東漢時期才傳入中國。不過隨著佛教的傳入,「卐」形符號在中國的流行和使用確實更為普遍了,新石器時代陶器、古巴蜀國的銅帶鉤、唐代銅器、清代織錦、鏤空門窗上比比皆是。但這些器物上使用的「卐」形紋大多是取吉祥寓意,曾經濃厚的宗教意味,漸漸失去了原來的含義,而審美成分越來越濃,漸漸演變成民族傳統的審美對象了。
宗教含義
「卐」字元在藏族苯教中是代表太陽的符號。太陽神是苯教最大的神靈之一,因此宗教圖案「卐」字元在藏族服飾上的運用非常頻繁。它在藏族婦女的心目中,是美好的象徵,視為吉祥之物。逢年過節,婦女們總要在自家門口,用白石灰畫上「卐」字元,以示來年吉祥如意,有些地方的藏族婦女,還喜歡把「卐」字元綉在衣服的背部。她們認為這樣可以免除天災人禍,保佑平平安安。在甘肅青海民間刺綉、針織藝術品中,「卐」字元及其變體運用極廣。它的紋路變化,氣勢韻味無不洋溢著濃郁的民族氣息,藏族婦女頭面上佩戴的辮筒、腰間掛的荷包、腰帶、袖口、領子、鞋幫、襪墊等處亦綉有「卐」的變體。
婚禮含義
「卐」字元在婚禮上呈現出宗教情感和審美情感的交融。青海湟源日月鄉居住的藏民有一種習慣,他們娶親時,婆家將羊皮鋪在院子里,在羊皮上用青稞繪制「卐」字元,新娘進門時,腳踏在「卐」字元中心,以示「男女同生、陰陽相配、吉祥如意、堅固永久」之意。「卐」字元由簡到煩、由單到雙,字元四端縱橫伸延,互相銜接,形成的紋圖,稱「萬字錦」、「長腳萬字」。藏傳佛教寺院建築物的窗牆、門格、梁頭上常常刻有這樣連綴而成的「卐」字元,民間四合院的門窗圖案也有「卐」或者「卐」字元的變體,即取此「富貴不斷頭」的意思。
⑸ 求藏族風格 紋樣 圖案
有一定數量的紀念品商店,最受歡迎的是繪畫、古董、工藝品、地毯、羊絨、傳統蒙古衣物、皮革製品、壁掛、 明信片、鼻煙壺和木雕。愛冒險的旅客也許希望出去"大扎哈", 哪是一個巨型跳蚤市場,幾乎任何想買的東西都可能被買到,但哪裡總是非常擁擠,也是遊客經常被扒手襲擊的地方。 蒙古藝術品 雕刻藝術 蒙古族雕刻藝術歷史悠久。包括石雕、木調、骨雕等。石雕多見於城市建築物上,如明代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上;馬頭琴及蒙古象棋之棋子是木雕藝術品。作品生動、質朴,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織綉工藝 包括綉花、貼花等幾中,多用在服飾和生活用品的裝潢上。如衣領、袖邊、靴帽、氈襪、枕頂、荷包、門簾、鞍墊等,均可見刺綉的花卉、盤腸圖案。工藝精湛,色澤艷麗。 蒙古包鋪氈 毛綉工藝品。蒙古包內鋪墊物。在羊毛氈上用本色羊毛線綉上花紋,紋樣用雲 朵紋、卷草紋、回紋等。一般中心為圓形適合紋樣,四 角配角花,周圍飾數條邊緣紋樣。色彩素凈,紋樣有立體感。多為女子精心設計和刺綉。 蒙古氈毯 織毯工藝品。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前,蒙古族擀氈制毯工藝就有很大發展, 清代已達到一定水平。毛氈裝飾手法有兩種:一是毛氈擀成後,刺綉各種紋樣,做暗紋裝飾;二是擀氈前,用毛色的對比夾擀出紋樣。裝飾、色彩都有明顯的民族特 色。今藏故宮博物院的清康熙年間黃地五繩捧壽栽絨毯、黃地獅子滾球栽絨毯是當時制毯工藝的代表製品。 金銀器 金屬工藝品。工藝、題材大體與藏族金銀器相仿。流行於華北、東北蒙古族牧區。歷 史悠久。主要器具有包銀鑲嵌木碗、銀壺、包銀鑲嵌木盅 及包銀腰刀等。花紋繁密,多呈凸凹形壓花紋。北京 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年間蒙古族鏨花銀匣、壘銀絲包鑲 木箱、金銀包鑲刀筷堪稱精品,其中鏨花銀匣正面鏨滿 佛像及卷草紋,尤為精緻。 銅器 金屬工藝品。有銅火鍋、銅壺、鞍花、馬鐙、銅鈴、奶桶及銅飾件等。由民間藝人板打、鏨刻製成。其中鳳嘴龍把銅壺用卷草紋、蓮花瓣紋與幾何紋裝飾。蒙醫用鋼勺鏨刻有花鳥、盤腸、卷草等繁密紋飾。篆刻藝術有力而多變,刀法嫻熟。其中銅奶茶壺最為流行。用紫銅或黃銅製作。有圓形、橢圓形、扁圓形等類。壺蓋、壺嘴上用金、銀或合金焊上雕制有花紋圖案的裝飾,兼有實用價值、藝術價值。 蒙古刀 蒙古族農牧民特需用品。一般長約20—30厘米。製作工藝精湛,歷史悠久,刀刃鋒利,刀 柄刀鞘上鑲有銀質、銅質或鋁質圖案,有的還配備一雙象牙或檀木筷子,十分精緻美觀。在牧區,牧民隨身攜帶,多用於宰羊、割皮、吃「手把肉」等。也是一種精美的工藝品,頗受各族人民喜愛。 馬鞍 馬鞍對蒙古族來說不僅是騎馬的必備之物,而且是騎手和馬的重要裝飾物,已形成獨特的裝飾藝術。馬鞍的製作和裝飾有久遠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很多有關蒙古族的史書中都有記載。馬鞍的前後鞍鞽都有各種裝飾,或繪圖案,或鑲嵌貝雕、骨雕,還有軟墊、鞍鞽、鞍韂、鞍花等處均飾以邊緣紋樣或角隅紋樣。鞍花多用銀或銅製作,軟墊鞍韂多用刺綉。 圖案藝術 木器彩畫 蒙古族裝飾彩繪藝術。隨著蒙古草原藏傳佛教的盛行,藏傳佛教建築彩畫廣泛應用於蒙古 族木器裝飾,形成較有特色的民族木器裝飾形式。一般用於蒙古包門、箱、櫃、桌面及蒙古包內支柱。紋樣多以盤腸、八結、D字紋為骨架。在骨架紋樣上纏繞變化 繁密的雲卷紋、卷草紋等,間繪藏傳佛教裝飾藝術中常見的龍鳳、法螺、佛手、寶蓮等。色彩多用對比色,對同 比色之間又多用多層次的退暈方法,使畫面顯得層次繁多而又諧調,色彩富麗。有的蒙古包支柱從柱礎到天頂, 通體彩繪描金,十分精美。 蒙古紋樣 蒙古族圖案藝術。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為自然紋樣,其中花草紋有丹、梅、杏花、牡丹、海棠、芍葯等,動物紋有蝴蝶、蝙蝠、鹿、馬、羊、牛、駱駝、獅子、老虎、大象等,另有山、水、火、雲之類。二為吉祥紋樣,如福、祿、壽、喜、盤腸、八結、方勝、龍、鳳、法螺、佛手、寶蓮、寶相花等。其中不少紋樣同其他民族,特別是同漢族和藏族紋樣關系密切,但在運用紋樣時卻顯蒙古族特色。蒙古族喜歡組合運用紋樣,如盤腸紋延伸再加卷草的雲頭紋,纏繞不斷,變化豐富多采。技法多以幾何形卷草紋為主,利用曲直線的變化,表現不同的感情,將直曲矛盾的不同形式相結合,達到和諧統一。 蒙古文書法 蒙古文書法是蒙古族書法藝術。蒙古文有近千年歷史,歷代蒙古族書法藝術家頗多。書法有楷、
⑹ 中國傳統花紋有哪些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葯)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⑺ 宋代絲綢紋樣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哪些
宋代絲綢紋樣的組復織形式主要制有二方連續式、團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等。二方連續形式主要應用於服裝的袖、襟、領等邊飾,從出土的實物看,製作方法有印金、刺綉、彩繪等多種,有連續式的,也有散點式及對置式的。題材有山茶、菊、梅、牡丹及鳥蝶等。團花式是將素材組成圓形單位紋樣,然後在平面織物上按米字構成骨格作規則散點排列。例如新疆阿拉爾出土的靈鷲球紋、重蓮團花錦等都屬於這一形式,團花還具有喜慶團圓的意義。折枝花式是以帶有花頭、枝葉的單枝花卉作為單位紋樣,然後作散點分布,具有寫實生動、恬淡自然的特點。穿枝花式的特點是四季百花皆以枝幹相連,各種動物飛舞賓士其中,以動與靜的組合形式出現,紋樣非常繁縟。
⑻ 明代的裝飾紋樣有哪些
1、龍紋
明代龍紋兇猛威武,胸前大多飾有曲折的綬帶,身披火焰紋,怒發沖冠,咆哮於海濤祥雲之間,以示主宰權勢。
頭部略圓,比前朝顯細,鬢發成篷,毛有向上沖或向斜上沖之勢。下顎較長,特別是上顎端肌肉發達,高高突起,呈如意狀,形如豬嘴,所以人稱「豬嘴龍」;睫毛比較寫實,眼瞼的上邊緣一般用數根短豎線表示睫毛;
雙須粗,伸展有力,形如魚叉,部分龍紋的雙須在局部處呈螺旋形曲折,但須尖成前沖,直而不彎;爪子第一第二趾相對成蟹鉗狀,趾間距離比較相近,形若風車;身體呈網格紋、鋸齒紋較多。
2、纏枝紋
纏枝紋是明代最具表現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紋樣,分析了纏枝紋的基本概念;論述了纏枝紋兩種最基本的構圖形式,即「S」形和「冏」形構圖樣式,這兩種基本骨骼形式能夠適應多種主題花卉的表現;
從吉祥文化入手,闡明纏枝紋是把人們的吉祥寓意通過纏枝紋樣物化在各種生活物件上了;雖然纏枝紋還融會了異域優秀的紋樣,但它始終沿著本民族傳統藝術的主脈而發展變化,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傳。
(8)圓形花卉紋樣擴展閱讀:
龍紋的歷史:
龍紋的雛形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中。紅山文化遺物中發現了類似龍形的玉器飾物。馬家窯文化遺物中發現了繪有類似龍形的彩陶壺,體態似魚,生兩爪,披鱗。
商周時期的玉器、石雕和青銅器裝飾均大量地採用了類似龍形的紋樣,又以獨角獨足的夔龍最為多見)。
同一時期在甲骨文、金文中已出現數十種「龍」字,這些文字均以表現扭動的蟲形身軀為特徵。秦漢以來,龍的形態基本定形,頭、角、四爪及尾均具備鮮明的特徵,身軀由短而粗變為修長而柔細)。
⑼ 元代絲織紋樣的設計特徵
散點式是兩宋時期的流行排列方式,指一塊塊面積較小的花卉紋樣散點排列組成連續圖案。花卉的外輪廓不再拘束在團窠的形態裡面,而是各種自由的姿態。筆者參與分析鑒定的南京長干寺遺址地宮出土的北宋紡織品中就有不少散搭花的絲織品,如四瓣朵花綾、花卉紋絞經紗(圖1)等,後者紋樣為兩花左右對稱成一組的折枝菊花,成散點排列,搖曳生姿。類似的排列在黑龍江阿城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的綠地折枝梅織錦絹綿裙面料、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折枝梅花綺、星點折枝梅花綾上也有反映。
折枝式宋代折枝式構圖採用牡丹、芙蓉、山茶等大朵花為主,配以梅花、桃花等小花及葉、蕾等為輔,組成緊簇折枝在畫面上均勻布局。福州南宋黃升墓出土的深煙色牡丹海棠花綾(圖2)、褐色牡丹芙蓉梅花綾、褐色山茶花羅及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折枝花綺等多件絲織品,均以折枝大花為主,間飾小花,主花寫實,枝葉裝飾,虛實得當。
纏枝式纏枝式是以纏枝為基本骨架、以花卉等做主題紋樣的排列形式。宋代纏枝花寫生風格濃郁,多為四方連續。大花分布均勻,枝條處於次要地位,難以分清骨架和主題紋樣的區別。如湖南衡陽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黑色纏枝牡丹花紗單衣殘片(圖3),紋樣由兩朵盛開的纏枝牡丹組成一花回單元。花紋工整秀麗,葉瓣分明,布局飽滿[3]。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纏枝牡丹花羅、纏枝花綾、纏枝花卉紗等多件絲織品,也皆為此種排列方式。
幾何填花式將瑣紋、方勝、球路、龜背、曲水等幾何紋樣與花卉紋樣結合穿插是宋代極為流行的錦緞裝飾紋樣。幾何填花式構圖有多種形式,有的以花卉為主花,周圍格子中巧妙安排幾何小花紋,有的以幾何圖形為骨架,填各種花卉[4]。如八達暈填花,是中心為八面幾何形,由向八面延伸的花團網格組成骨架,在骨架中飾以蓮花、靈芝、桃子等紋樣的形式。從相關文獻來看,《清秘藏》所記宋錦中有八花暈錦,《蜀錦譜》中也有八答暈的記載,都應類此。又如毬路填花,是以圓圓相交為基本骨架,在骨架中飾以各類花卉的形式。《蜀錦譜》中記載有花錦盤毬錦、真紅雪花毬路錦等名目。再如「落花流水」紋,是在連續的曲水紋上飾以單朵或折枝的梅花、桃花等小型花朵的形式。元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記宋御府名畫錦褾所用織錦中,有「紫曲水」一名,並注「俗呼落花流水」[5]。
造型手法與裝飾處理特徵
寫生花宋代絲織花卉紋樣造型受畫院花鳥寫生之風大盛的影響,紋樣素材一般直接取源於自然生活中的花卉加以寫生變化,似鮮花迎春,搖枝飄葉,栩栩如生。寫生花卉在宋代圖案中常見有散搭花、折枝花和纏枝花三種形式[6]。前文所述不少出土的絲織品就採用了寫生花造型,如南京長干寺遺址地宮的北宋花卉紋絞經紗(圖1)、南宋黃升墓的深煙色牡丹海棠花綾(圖2)、南宋周瑀墓的纏枝花綾等。寫生花寫實生動、恬淡自然的風格成為宋代審美意識的典型紋樣程式。
復合花從出土文物來看,兩宋時期出現了復合花的大膽創造,即花中有花,葉中有花,顯示出設計的別具匠心。如福州南宋黃升墓出土的黃褐色牡丹花心織蓮花羅、淺褐色芙蓉葉內織梅花羅(圖4),以復瓣的牡丹、芙蓉折枝花為主體,一件在主花花心部位套織蓮花、一件在芙蓉葉子上填織梅花。又如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以兩朵大牡丹花為主體的纏枝牡丹花羅,小花穿插枝頭,搖曳多姿,葉內填飾梅花折枝,錯落有致。這些復合形式的圖案主花寫實、枝葉裝飾、虛實得當,是寫實與裝飾手法相結合的佳作。
四時花四時花指以春夏秋冬四季的多種花卉組成圖案,以示完美之意。陸游《老學庵筆記》[7]記載:「靖康初,京師織帛及婦女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幡、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花則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並為一景,謂之一年景。」福州黃升墓的一件用於被面的深褐色雜花綺(圖5),將牡丹、芙蓉、荷花、梅花等不同時節花卉和諧排列成四方連續。另一件用於褲子的褐黃色雜花綺,紋樣以牡丹、海棠、梅花等多種穿枝花組成,花紋明朗豐滿。江蘇常州武進南宋墓和江西德安周氏墓也出土了四時花遍地的花羅織物。
情景花情景花指將花卉與鳥蝶瑞禽等相結合的情景紋樣,如嬰戲、花鳥等圖案。這類圖案反映出宋人追求富貴榮華、福祿壽喜、連生貴子等傳統思想對絲綢藝術的影響。花卉嬰戲題材如湖南衡陽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金黃色牡丹蓮蓬童子綾(圖6),紋樣以牡丹、蓮蓬為主體,用攀枝童子作陪襯,並以纏枝串通,整個圖案布局和諧,線條流暢。穿花動物題材如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褐色獅子藤花綾、棕色「富」獅子滾綉球藤花綾、深褐色仙鶴藤花綾等。
文人花將「歲寒三友」———松、竹、梅安排在同一幅絲織紋樣中,是宋代絲織紋樣文人風格的典型代表。在德安周氏墓和福州黃升墓都有此類題材織物出土。如在黃升墓出土織品中有一件用於夾衣面料的棕黃色紋緯六枚提花緞,滿地花枝紋樣以松針、竹葉、梅花為主題,以寫意的手法表現出植物的結構特點。
色彩特點從傳世的紡織品和人物畫中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宋代花卉紋樣絲織品配色深受時代審美思想的影響,總體色彩傾向於清淡柔和、典雅莊重。不喜用鮮艷華麗的飽和色和對比強烈的配色,較多採用深淺不同的茶色、褐色、棕色、綠色、藕色等兩種色的調和色,再配上白色圖案,呈現淡雅柔和的色彩效果[8-9],與寫實化的紋樣造型相協調。
宋代絲織花卉紋樣在現代絲綢家紡中的設計實踐
傳統美和時代美的結合是設計產品成熟的標志。將宋代絲織花卉紋樣經過適當的變形和改造,應用到現代的家紡設計中,以現代的織造方式呈現出來,既能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又能提高現代紡織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
設計主題與定位宋代絲織花卉紋樣清新脫俗、灑脫典雅,這種風格正迎合了現代人渴望返璞歸真,隨心自在的心態。本設計通過運用宋代絲織花卉等紋樣元素,結合現代表現手法,展現出庄嚴中透著活力,典雅中透著時尚的文化風情。設計定位為高端絲綢家紡,織花面料經緯紗線均選用桑蠶絲,採用低純度的經典顏色為主色調,表現高雅脫俗的古典風格。
圖案設計整套家紡的圖案設計以花卉紋樣為主,從宋代經典的絲織紋樣中提取花卉和幾何紋等元素,借鑒它的造型規律和特點,結合現代時尚元素進行創新設計。
主紋樣設計運用現代裝飾變形技法將宋代織物中的花頭進行變形,還將現實中的花卉進行宋代風格的重構,形成適合現代床品的牡丹、月季、茶花等幾種花卉形態。同時配上宋代生色折枝花特有的纖巧的枝條,自然寫實的葉片,葉蓋枝,枝連花,花生葉,形成柔美的花卉紋樣。在構圖上,舍棄宋代絲織品較均勻式的構圖,地部引入現代的不規則條紋骨架,骨架內以「卐」字變形紋滿鋪,上層以大小不等的圓為紋樣框架,在大圓中填入精心設計的宋代風格四時花卉形態,每個圓中的花卉圖案各不相同,部分枝條從圓形里延伸出來,穿插於各圓之間,增加聯系、填補空隙。主紋樣設計稿見圖8,主要用於被套、被面等。
輔紋樣設計輔紋樣圖案主要提取主紋樣中的一些元素,比如幾何形的底紋,經典的花頭等,以達到配套呼應的效果。其中輔紋樣一(圖9)為靠墊的獨幅適合紋樣。對角處以現代流行的線描花方式,勾勒出宋代經典的牡丹、山茶紋樣。兩花之間用塊面狀的波點紋肌理填充,體現出傳統與時尚的結合。輔紋樣二(圖10)為抱枕獨幅設計紋樣,輔紋樣三(圖11)主要用於枕頭、床單等,皆以「卐」紋變體呼應整體設計。
色彩設計根據2012—2013年中國家紡流行趨勢,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家紡產品色彩,一類會運用絢麗鮮艷的色彩,另一類則主要傾向於運用溫和的調性。新種類的顏色被不斷地開發出來,被設計師大膽地運用到設計中去,而經典的顏色則被在新的圖案中重新演繹。本設計選用與宋代絲織品色調相和諧的咖啡色和米色為主色調,搭配如墨綠之類的比較沉穩的顏色,再配以小面積的亮色作為點綴,體現內斂典雅的古典特色。
織造工藝整個產品系列包括四款面料,經線選用[22.2×24.4dtex×1(1/20/22D)廠絲80捻/10cmS×2]68捻/10cmZ(米白色)桑蠶絲,經密為1140根/10cm;緯線選用22.2×24.4dtex(1/20/22D)×3(3/20/22D)桑蠶絲,顏色根據不同設計進行相應選擇。選用主紋針數為96000針的電子提花機織造,單造單把吊裝造。
組織設計說明主紋樣、輔紋樣一和輔紋樣二面料,為緯二重產品;輔紋樣三面料,為單層產品。組織以加強緞紋為主,配合斜紋等組織,表現色彩的不同深淺層次,以主紋樣面料為例,做具體說明。主紋樣面料甲緯選用咖啡色,乙緯為墨綠色。紋樣設計,咖啡色有5個層次,米色2個,綠色2個。最深的咖啡色,僅用甲緯難以達到效果,所以使背襯的墨綠色紗線故意露出來,加深整體顏色,甲緯8枚緯緞背襯乙緯橫向的加強四個組織點的8枚加強緯緞;第二層次的選用甲緯12枚緯緞背襯乙緯12枚經緞;第三層次,甲緯橫向的加強2個組織點的12枚加強緯緞背襯乙緯12枚經緞;第四層次,甲緯1/5斜紋背襯乙緯6枚經斜紋來表現;最淺的咖啡色,甲緯橫向的加強四個組織點的8枚加強緯緞背襯乙緯8枚經緞。米色兩個層次,分別選用甲緯8枚經緞背襯乙緯16枚經緞,甲緯12枚經緞變化組織背襯乙緯12枚經緞。綠色兩個層次,分別選用乙緯12枚經緞背襯甲緯12枚經緞,乙緯橫向加強三個點的12枚變化緯緞背襯甲緯12枚經緞。上機織造下機面料成品由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制織。
款式設計及效果模擬本套絲綢家紡產品由一件被套、兩個靠墊、一個抱枕、兩個枕頭和一件床單組成。款式設計上,以主紋樣為被套表面,外圍拼接較主紋樣地部顏色稍淺的純色面料。被套內面則用淺咖啡的純色面料。靠墊以輔紋樣一織花面料為主體,圖案居中,緣鑲滾邊。抱枕以輔紋樣二織花面料為正面,四角加飾小型盤長流蘇。枕頭採用拼接方式,以淺咖啡色純色面料為主體,一側拼縫輔紋樣三織花面料。床單採用與枕頭相同的淺咖啡色純色面料為主體,三邊拼縫輔紋樣三織花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