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青花花卉紋蝶

青花花卉紋蝶

發布時間: 2025-09-12 07:15:29

❶ 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據考古工作者發現,唐代時河南省的鞏縣窯就有原始青花製作。也就是說,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朝。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人們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

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近些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色濃艷,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

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

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

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1)青花花卉紋蝶擴展閱讀:

一、唐代藍花白瓷特點:

1、胎體厚重,質地粗松,有大小不均的氣孔或氣泡。其色澤無法達到純白,泛灰或泛黃。

2、器物外罩滿釉,器足底露胎。施釉不勻,有流釉現象。釉色白泛黃色或灰色,有些呈乳白色,開片呈冰裂紋。釉面較薄,最薄處僅0.1mm。胎釉之間有化妝土,結合不夠緊密。

3、鈷料發色呈現藍色或藍中含紫,暈散,有黑色結晶點。濃重或淺淡均有出現。部分青花紋飾有明顯凸起。

4、常見紋飾開始擺脫唐代常見的不規則斑點塊面向線描圖案轉化。花草紋(寶相花,團花,四瓣小團花,蔓草蓮花)如意頭形卷雲紋,蝴蝶紋(兩翼和須清晰可辨)幾何圖樣(菱形紋,方格紋),斑點,條形。紋飾繁簡與時代前後無關。

根據化學測定,鈷料低錳高鐵,含硫無砷,與波斯鈷料特徵不符,可能來自南非,中亞或者甘肅;胎體成分與鞏義窯白瓷一致,可能就是後者出產。但是也不能排除長沙窯。推測燒成溫度在1200℃至1230℃之間。

然而唐青花是否屬於釉下彩難以確定。燒成溫度不穩定,有青花凸出釉面,胎色黃白,說明溫度比較低。呈現釉上彩的特徵。也有胎色灰白,說明溫度較高。從殘片斷面可知,鈷料雖然深入釉面,但是並沒有觸及化妝土,而且下層邊緣模糊。

9世紀至10世紀,阿拔斯王朝在錫白釉陶上加繪藍色或者藍綠交替紋樣,出現以阿拉伯文字和幾何圖形裝飾的白地藍花土陶,並且逐步提高燒制溫度,向石胎瓷轉化。其外在樣式與青花幾乎沒有區別,可以視為後者在美學上的濫觴。

二、景德鎮青花瓷:

中華傳統名瓷之一,青花瓷作為特色江西的產物在景德鎮它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景德鎮青花瓷始創於元代,到明、清兩代為高峰。它用氧化鈷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後高溫一次燒成。它藍白相映,怡然成趣,晶瑩明快,美觀雋久。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青花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後在高溫1300攝氏度上下一次燒成。

使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凈素雅。青花是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裝飾,是釉下彩瓷的一種,也是中國陶瓷裝飾中較早發明的方法之一。

❷ 清順治青花瓷的工藝

順治青花的造型,一般來說線條簡單平直,比明晚期所做更加規整細膩,一改萬曆以來民窯製作草率的風氣。器物形體多高大厚重,輕巧的器形不多見,風格上風格趨於簡單,樸素典雅、端莊大方。
順治青花以生活用瓷為主,陳設瓷為輔,造型側重實用性,新創的器形不多,基本是延續明代的傳統式樣,形制上雖多具明代之遺風,但也出現一些新穎的品種,並在過去基礎上加以適當的改進和變化。
常見有日常生活用的盤、碗、碟、杯等,還有筆筒、筒瓶(象腿瓶)、蒜頭瓶、橄欖瓶、洗口獸耳瓶、花觚、觀音尊、直口罐、蓮子罐、將軍罐。以及一些出口歐洲的外銷瓷,如各式大盤及蓋罐等。
這一時期青花造型最突出的特點是,燒造了大量的寺廟中奉用的器皿,也就是佛前供器,全是民窯,形體都比較粗厚笨重,製作不是很精細。如:供盤、供碗、香爐、撇口瓶、凈水瓶等。有的在器身上書寫供奉者的姓名、身份及祈求吉祥如意的語句,同時還寫有具體的燒造年代,如故宮博物院藏清順治十一年青花雲龍紋凈水碗、清順治十五年青花雲龍紋撇口瓶、清順治十六年青花異獸紋爐等。
盤類器物有雙圈足(中有一槽)、玉璧足(圈足外高內低)和打磨成泥鰍背足的多種。用於出口的折腰平地盤較少見,多見內壁和底一體的弧形盤。還有一種順治時期特有的似盤似碗的器物。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高圈足,足牆上寬下窄,釉底,內用清華書寫「玉堂佳器」四字雙圈款。雙圈很大,字很小。
凈水碗敞口,口沿施醬釉,頸部內收,鼓腹然後下收,平底略下凹,高圈足,釉底。
罐類器物器型較大,厚胎,修胎較細,造型古樸,肩部豐滿圓潤,腹下直斜,底部比口部大,整體感覺穩重。底部無釉無圈足,墊瓷餅燒制,潔凈不沾窯砂。爐罐瓶類底部以無釉為多見,爐類一般為餅底實足。
將軍罐一改明代將軍罐矮胖的特點,器型高矮肥胖適中,多在40厘米左右,多平底且內凹,底無釉露胎。蓮子罐多數無蓋,尺寸不大,往往上面是畫花蝶、花鳥和花卉紋。花觚一般呈直筒狀,口足微外撇,底不施釉;筒瓶又稱象腿瓶,是清初的典型器。香爐口外卷,圓鼓腹,胎體厚重,有圈足和平足實足兩種。筆筒有直口和撇口,直口圓筒形多,一般是平底露胎,用手撫摸,底非常細膩。盤、碗的底足足牆高且深,碗壁厚,弧度不大,常有磕缺,足邊旋削痕明顯,呈螺旋狀,崇禎時期的唇口小缸已經很少燒造。 由於順治時期景德鎮瓷器供大於求,工匠可以從容不迫的生產。此時青花瓷畫面多處反應了這種供大於求的痕跡:寫意的減少,寫實畫增多;認真描畫的作品較多,隨意描畫的作品較少。另外此時的戰亂痕跡也在圖畫上有所反映,如畫的鳥都是單只的,而不是成雙成對的,表現出人們孤寂無助的心態;多見高僧、仙道瀟灑活動的場景,表現了人們一種逃避現實,追求世外桃源般安逸生活的想法;多見「詩畫」一體的裝飾形式,一般在紋飾空白處用隸書書寫格言或題詩一首(順治十四年(1657年)以前的青花瓷題詩多用隸書書寫),往往落干支款,有的畫一個簡化的圖章,說明有不少沒落文人進入了瓷畫工匠的行列,這是文人書畫進入陶瓷紋飾的一個開端。
順治青花紋飾畫面構圖飽滿,繪畫一反過去單線平塗的方法,而採用雙勾填色的技法。勾勒線條流暢穩健,填色准確,很少溢出輪廓線,與明萬曆以來的隨意填色有明顯區別。山水、人物紋多寫實,見披麻皴、斧劈皴、塗、染等技法,也有單線白描的畫法。一些瓶、罐上使用皴染分水技法描畫,層次色階不是很明顯。在這時期經常看到其中的渲染還不是很成熟,精品不多,也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器紋飾灰黑混濁。許多畫風帶有崇禎青花的特點,工筆、寫意並用,有的清晰明麗,有的奔放,隨意創作的紋飾寥寥數筆,生動傳神,即有長篇詩文,也有短句。
總體看,順治青花裝飾上以山水、洞石花卉紋出現最多,其次是人物紋。紋飾都粗壯稚拙,單純的帶圖案性質的花卉紋很少見。出口的外銷瓷仍沿襲明末的山水加題詩的詩畫題材。常見雲龍紋、二龍戲珠紋、行龍紋、浮雲紋、怪石山林紋、虎紋、獅紋、豹紋、麒麟紋、異獸紋、蝴蝶紋、雀鳥紋、蝦蟹紋、花鳥紋、牡丹紋、玉蘭紋、菊紋、纏枝蓮紋、洞石花卉紋、雉雞牡丹紋、博古紋、山水圖、喜鵲登梅紋、山石芭蕉紋、松竹梅紋、月映梅紋、八仙、羅漢、梧桐樹葉、人物故事等。
龍紋一般高大雄壯,矯健有力,有的呈騰空起舞之勢,常與斑片狀浮雲交織在一起,使龍身似隱似現。以頓、捺、皴、點手法渲染游龍浮雲,翻騰轉側。獸紋均用筆粗放,十分誇張。朵雲紋則勾邊露白,多數呈括弧形。麒麟常和芭蕉畫在一起,蕉葉中間多留白,只用雙線畫出主莖、主脈,相互之間,排列不是很緊密。牡丹花出雙犄,又稱雙犄牡丹,花形大。柳樹葉呈點狀對稱,山頭則畫「苔點」,石頭多瘦削呈玲瓏狀。山水有「四王」筆意,勾、染、皴、擦運筆手法並用,山峰層次多,有陰陽面。火焰紋形狀如同二至三個並聯在一起的「山」字狀,其中間一焰明顯伸長。草畫成魚鱗片狀,俗稱「魚鱗草」或「竹編草」。竹葉畫成「人」字形。
人物紋佔有很大比例,常見八仙慶壽、羅漢圖、仕女、竹林僧人、進戟圖、武士、頌書圖、嬰戲圖以及取自《西廂記》、三國故事情節的圖案等,也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人物描繪身軀比較長,形象瀟灑,意態閑適,悠然自得,布局有簡有繁,追求神態之美。人物紋都有各種景物襯托或附詩句。
這時期許多盤、碗的里心流行畫一片樹葉加短詩兩句,以梧桐葉居多,旁題詩「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皆秋」,「梧桐一葉生,天下新春再」,「看花有意,落葉無聲」,「黃葉落兮,雁南歸」等,詩文多是隸書,還有許多畫秋葉配洞石紋,此種紋飾構圖都比較開闊疏朗,畫意清爽,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
另外,在一些筆筒、瓶、尊的口沿與近底處有的暗刻弦紋、卷枝、卷草紋等,俗稱暗花邊,花紋刻劃較淺,這種裝飾手法在天啟、崇禎瓷器中最為流行,經常能看到,而清代康熙青花中也有少量出現,多是用在帶有干支紀年的筆筒上。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帶吉祥寓意的圖案如加官圖、平升三級等。
順治青花的輔助紋飾有弦紋、卷草、如意頭、水波、卷枝、蓮瓣紋、蕉葉紋纏枝花等,開光的形式有長方形、橢圓形、扇形等。分兩組、四組。 順治官窯寫年款的很少,主要是青花碗和茄皮紫釉盤。《飲流齋說瓷》中記載:「順治僅一度開窯燒瓷,故順治瓷品極少,有之,則做楷書也」。青花見有四字和六字青花楷書款,即「順治年制」、「大清順治年制」。也有順治五年(1648年)、十年()、十一年(1654)、十二年(1655)、十四年(1657)、十五年(1658)、十六年(1659)、十七年(1660)等紀年款。朝代款中有的畫雙圈,也有不畫雙圈。畫雙圈的一般圈都很大。字體書寫有的具有明代弘治遺風,柔中有剛,字體清晰,書寫排列不是太規整,大多歪斜,間距不一。
民窯青花既有楷書也有篆書款,主要寫干支紀年款,如「順治丙戌年(1646年)」、「庚子年制(1660年)」、「大清丁亥年制(1647年)」、「順治丁酉年(1657年)」等,另外還見「大青丁亥年制」。堂名款如「三堂佳器」、「玉堂珍器」、「百花齋」、「梓桑軒制」、「西疇書院」、「繼善堂」等,其中「玉堂佳器」款的最多。另有定燒人物的名款,如「魯西王瑛制」等。此時民窯款中常見寫著「大明」、「大青」,有的甚至寫著「大明弘光年制」的順治時期瓷器,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種:其一,工匠不習慣新的年號;其二,清政府還顧不上對景德鎮瓷業細節的管理;其三,部分工匠有著強烈的反滿意識。
此時仿明朝款識有「永樂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萬曆年制」等,均為楷書。

熱點內容
茶花酒蠱花 發布:2025-09-12 08:45:21 瀏覽:573
情人節亂了 發布:2025-09-12 08:34:08 瀏覽:739
金邊寬葉蘭花 發布:2025-09-12 08:33:16 瀏覽:185
廣州華農櫻花 發布:2025-09-12 08:31:55 瀏覽:340
隔世戀梅花烙 發布:2025-09-12 08:01:29 瀏覽:676
龍須柏盆景 發布:2025-09-12 07:58:13 瀏覽:257
肖小姐花藝 發布:2025-09-12 07:56:57 瀏覽:579
漫爛海棠樹 發布:2025-09-12 07:35:00 瀏覽:211
玫瑰花茶敷臉 發布:2025-09-12 07:34:19 瀏覽:967
綠植銷售方案 發布:2025-09-12 07:24:40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