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劍花卉
『壹』 與日本傳說的武器有那些
傳說中的: 1.天業雲劍:此劍就是超級聞名的草薙劍。劍身通體白色,長二尺七、八寸,劍刃的樣子象菖蒲葉,和中國劍的類型相似,劍身很厚,劍柄的裝飾猶如魚的骨節。此劍和八尺瓊曲玉、八尺鏡並為日本三寶。傳說為須佐之男殺死八岐大蛇時,從大蛇尾巴內發現的神劍,就連日本諸神使用的十握劍都有所不如。因為八岐大蛇的頭上經常有雲覆蓋,所以這柄劍被稱做業雲劍(天是尊稱),又因為這柄劍能自己出鞘砍草,所以得到「草雉劍」的別名。據說天業雲劍有實物,但在源平合戰時,安德天皇溺水身亡,天從雲劍隨之沉入海底。 2.十握劍:相傳是日本創世神依邪那崎的配劍,據說得名的原因是劍身有十拳長。須佐之男用來斬斷八岐大蛇的就是這柄十握劍,因此十握劍又被叫做天羽羽斬。天是尊稱,羽羽是大蛇的意思,也就是說天羽羽斬就是斬斷大蛇的聖劍的意思。在《日本書記》中還有另一個稱呼是天蠅斫斬,起因是蒼蠅飛到劍刃會被劍氣所傷的傳言。這柄劍在砍碎八岐大蛇時與天從雲劍相擊而損毀。 3.布都御魂:是建御雷神的配劍,在《古事記》中是被叫做布都御魂,或者佐土布都神,在《日本書記》中叫做師魂,《源平盛衰記》中叫做布流劍。明治時代的大宮司菅政友挖掘禁地石上神宮,確認了這把傳說靈劍的存在,此劍現在還在石上神宮作為主祭品供奉著。但是,據說在鹿島神宮還供奉著另外一柄布都御魂,是一柄很長的單刃直刀,刃的長度達到七尺四寸(224厘米,含劍柄達到270厘米)。具有區別於普通長劍的威嚴感覺,而且劍身比較細長,劍鍔也只有4.2厘米寬,劍刃前端2.8厘米。這柄劍現在被定為國寶,公開讓人們參觀。 4.鬼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原名髭切,與另一把名刀膝切配為一對。據說手持兩刀攻擊的時候一刀攻擊面門,一刀攻擊膝蓋,因而得名。後來兩把刀傳到源賴光手裡,他將其中的髭切交給渡邊綱。傳說渡邊綱用髭切在五條渡口切下鬼神茨木童子的手腕,因此髭切有了「鬼切」的稱呼,後來木曾義仲又用鬼切在戶隱山殺鬼。再後來此刀又傳到源賴朝手中,成為日本當權者才能使用的寶刀。 5.蜘蛛切:原名膝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源賴光斬殺酒吞童子以後,得了瘧疾而躺在病床上,用膝切斬殺了趁他得病而化身為妖僧法師,前來暗害他的蜘蛛精。於是斬殺蜘蛛精的膝切就又有了「蜘蛛切」這一別稱。 6.七支刀(既七星劍):又名六叉之劍,石上神宮的重寶,從古代一直流傳到今天。在刀身的兩邊分別有三個分叉突起,造型非常特殊,刀身長65.5厘米,插入鞘中的長度是74.9厘米,刃身稍薄。作為武器來說,基本沒有實戰的效果,左右的突起完全不能發揮劍的劈砍作用,不僅如此,在劍柄上也沒有裝固定用的釘子,所以如果用這樣的劍去戰場的話,只要一甩就可能使劍身飛出去。此刀被認定為日本的國寶,也不是因為它作為刀劍的價值,而是在考古學上的價值。 7.村雨丸:又是一件游戲玩家皆知的武器,此刀拔出殺人的時候,帶著殺氣的刀鋒會有露水。斬殺人以後,從刀鋒會有水流出清洗血跡。這種情形就像是村雨清洗葉子一樣,因此被稱做村雨丸。 天下五劍 日本國寶。在SFC游戲《幕末降臨傳ONI》中出現過,游戲中的名字分別叫大典太、數珠丸、童子切、三日月和鬼丸。名物大典太,太刀,刃長66.10CM。平安後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來為室町將軍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時代落入秀吉手中,後來秀吉將它賜予前田利家。刀銘:三池光世 數珠丸恆次,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日蓮上人所有。 童子切安綱,具體情況不明,菊一文字則宗,太刀,刃長78.48CM。後鳥羽院時期備前國刀工則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傳說後來為新撰組劍士沖田總司所有。刀銘:菊一文字則宗 ◆ 長曾彌虎徹 長曾彌虎徹,脅差,刃長45.75CM。越前國刀工虎徹於寬文三年所作。為新撰組劍士近藤勇的愛刀。刀銘:長曽袮虎徹入道興里 138 ◆ 和泉守兼定 和泉守兼定,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之定所作,新撰組劍士土方歲三所有為第三代和泉守兼定和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刀銘:和泉守藤原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銘文:臨兵闘者皆陣烈在前。這句語出《抱朴子》的話(原文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在戰場上很流行,據說可以起鼓舞士氣的作用。讀的方法是「兵ノ闘ニ臨ム者ハ皆陣列ノ前ニ在レ」。 ◆ 堀川國廣 堀川國廣,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九州日向住國廣所作,傳說是國廣作品裡的第一傑作。後為新撰組土方歲三所有。刀銘:堀川國廣 ◆ 葵紋越前康繼 葵紋越前康繼,脅差,刃長35.3CM。江戶時代著名刀工越前康繼所作,作為御神刀供奉在尾張熱田神宮(御神刀:放在神宮中供奉神明的刀,一般不用於戰斗)。刀的兩側分別鑄有梅紋和竹紋。而之所以名為葵紋越前康繼,據說是由於是受家康賜予德川家葵紋之名,因而改銘。成刀於慶長十一年左右。刀銘:葵紋越前康繼 ◆ 肥前國忠吉 肥前國忠吉,刀,刃長67.3CM。江戶刀工肥前忠吉所作,後來為岡田以藏所有。刀銘:肥前國忠吉 ◆ 村正 村正,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工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被德川家視為「不吉」的象徵,斥之為「妖刀村正」,因而在幕末時的長州倒幕派中人氣極高。刀銘:村正 ◆ 正宗 正宗,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後來不知為何流落到薩菲羅斯手裡(笑)。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刀銘:(無銘) ◆ 長船(名物大般若長光) 4 長船,太刀,73.63CM。又名名物大般若長光,名刀工長光的作品,在室町時代即價值六百貫。因為大般若經剛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長光。本為室町末期將軍足利義輝所有,後來經由三好長慶、織田信長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長筱合戰後,家康將之賜予奧平信昌。刀銘:長船 ◆備前長船長光: 野太刀,又稱物干焯,刃長三尺二寸(約98.45CM),刀柄奇長,名刀匠備前長船長光鍛造,為劍豪佐佐木小次郎所有。因刀整體太長(三尺九寸),所以無法挎在腰間,所以只好背負在肩上。此刀作為一對一戰斗的劍客使用來說,則是十分少見的特例。刀銘:備前長光 ◆備前長船兼光:太刀,其長度超過三尺,豪華壯麗。是由備前長船派的刀匠兼光打造的。刀銘:備前兼光 ◆長船小太刀:小太刀,是備前長船派打造出的短刀。刀銘:長船 ◆影秀:太刀,是伊達政宗所喜歡用的刀。在朝鮮壬辰戰爭中將對方武將甚至連馬鞍子都被其以此刀砍下,因此也稱其『斬鞍』。他奶奶的死****,此刀與我天朝有深仇大恨!刀銘:影秀 ◆雷切:刀,名將立花道雪的配刀。道雪被稱為雷的化身,因此他愛用的寶刀也被稱為雷切。傳說道立花雪曾用其斬殺雷神。刀銘:雷切 ◆國光:短刀,刀身筆直而沒有彎度,是由刀匠新藤五國光打造的,國光是做短刀的高手。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蒲生氏鄉蒲生氏鄉喜用此刀。刀銘:國光 ◆紅雪左文字:短刀,相模國刀匠左文字所作,僅有一點彎度,裝飾華麗。是猴關白豐臣秀吉的愛刀。刀銘:紅雪左文字 ◆小龍景光:太刀,備前刀工景光所作。南北朝時期武將楠正茂的佩刀,因為劍身上有細小的龍形浮雕,因此得名。刀銘:小龍景光 ◆天國:太刀,平安時代起就流傳於世的名劍,平氏討伐藤原純友立功後從朝廷處拜領,是平氏家傳寶刀,以的雙刃形狀聞名,刀的彎度大,雙刃占刀的大半部分,其形狀怪異。刀銘:天國 ◆戒杖刀:野太刀,刀身筆直,備前刀匠國宗所作。上杉謙信喜用的刀,刀柄、刀鞘是以5尺長的自然原木製成,因此得名,後來成為了上杉家代代相傳的佩刀。刀銘:(無銘) ◆貞宗:刀,是由相模國的刀匠貞宗打造的。貞宗是初代相州「正宗」岡崎五郎正宗的義子,且完全繼承了其製造風格。刀銘:(無銘) ◆吉光骨食:太刀,由京都名刀匠栗田口吉光打造。由大友家獻至足利將軍,後來又經由松永久秀重回到大友家,但九州征伐後又被獻給豐臣秀吉。刀銘:吉光骨食 ◆壓切:刀,是織田信長所喜歡用的刀。逃到架子下的服仕茶室的小和尚,連同架子一起被織田信長用此刀給砍了,由此而得其名。刀銘:壓切 ◆真恆:太刀,由備前國的刀匠真恆打造。後來,此刀被將軍德川秀忠供奉於久能山東照宮。刀銘:真恆 ◆定利:太刀,是由山城國刀匠定利打造的,外形典雅,十分優美。刀銘:定利 ◆福岡一文字:太刀,此刀鋒刃由寬漸狹,上有波紋,略帶彎弧,由一文字派的名刀匠鐮倉一文字助真打造。以前以菊一文字聞名的有則宗。刀銘:福岡一文字助真 ◆吉岡一文字:太刀,由備前國的一文字派中的吉岡一文字派的刀匠吉房打造。刀銘:吉岡一文字吉房 ◆半太刀古脅差:總長66公分,刃長44公分,板目肌理鍛紋,互之目刃紋,外裝典雅華麗,刀姿彎弧較大,刀鞘附有魚子地鎦金花卉小柄。刀銘:國友 村正妖刀與正宗 1.村正:也是在游戲玩家中超級聞名的刀。「村正」並不是某一個刀工的名字,是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居住在伊勢(今愛知縣)桑名的一群著名鍛刀工匠。前後一共有三代村正,每代至少有3、4人同時使用村正為刀銘。以初代村正最為有名,初代村正是日本正宗冶煉鍛造工匠的後人弟子在民間的流傳分支,他的繼承者也是非常優秀的鍛造匠。他們的作品上都有華麗的花紋裝飾,而且都鋒利無比。村正屬於美濃伝。這一派的顯著特點是鑄成的刀刃中夾雜著尖刃紋。 村正作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場是在室町中期,直到江戶時期才有了「邪劍」、「妖刀」的稱號。村正之所以被稱為「妖刀」,是由於德川家康禁刀所致。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與織田家作戰的時候被自己的家臣用千子村正一刀劈了——從右肩一直劈到左腹,肚破腸流,死狀極慘(爽!!)。接著,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宏忠被近臣用刀斬傷了大腿,用的也是村正。後來,德川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織田信長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殺,用的又是村正!再後來,關原合戰中輪到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槍斬傷了手指。所以,家康對村正極其痛恨,斥之為「不吉」的象徵,下令廢止村正,不許使用,持刀者都被視為藐視幕府,被處極刑。 德川家康禁刀後,妖刀的說法就泛化了,幾乎所有村正都稱為妖刀。但是當時有不少武士感嘆於村正的鋒利,不忍心將自己的愛刀損毀,就將勢州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或者正宏,也或將村正的名字消去,繼續佩帶使用。這也是現在經常看到一些正宗的作品帶有村正特徵的原因。幕府對村正的反應也使妖刀在民眾中有了廣泛而且離奇的傳言,與德川家根本沒有關系的村正怪談也越來越多,以村正為惡源的事件在江戶時代有很多的書籍記錄。德川幕府末期,「妖刀村正」在倒幕派人士中人氣極高,不少長州倒幕派人士都把自己的配刀刻上村正的刀銘,以示堅決倒幕,也有取個吉利之意,希望自己親手斬了幕府將軍。 在現存的妖刀中,以被稱做「妙法村正」的最為有名。此刀在刀身上刻有龍,插入鞘中的部分刻有「妙法蓮華經」文字,由此可以推斷村正和日蓮宗有著很深的淵源。這是在永正十年(1513)鍛造的刀,應該是第三代村正的作品。 勢州村正:打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匠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 刀銘:村正 2.正宗:正宗屬於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點更加突出,主要是燒刃的亂刃(非直線條的刃文)中可見細小粒子。「正宗」銘文者也有好幾位,但最為有名氣的是初代相州「正宗」,就像勢州村正一樣,即岡崎五郎正宗,也是所謂「五郎入道正宗」。是日本刀界歷史上最有名的「鬼才」。其所在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的「嘉歷」,鐮倉末期。其人製做之刀在銘者少而稀,有銘文者多為二字銘;刃文為互之目亂又小亂,地肌錵崩又湯走金線,與其他「正宗」有所不同。相州「正宗」創正宗門,其後弟子人才輩出,以至有後來的所謂「正宗十哲」。 正宗所做之刀傳世不多,其中以「皆燒」刃文者更為稀少,刀刃地基紋屬於「米糠肌」,即由灰白色相間的小點構成。正宗地基紋形式至今無人能仿,這也是正宗技絕於世的地方。而且德川家康禁刀後,不少武士又將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所以現在傳世的正宗有一些實際上是村正。這兩派的名刀傳至現代都屬於鬼子國寶級的東東,極其稀有,正品幾乎不傳於世。尤其是幕末又有不少偽作,更是不好鑒別。 觀世正宗:打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匠五郎入道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後來三成將之贈送給結城秀康,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 名人所擁有的名劍 源賴光 童子切安綱 北條時賴 鬼丸國綱 北條氏直 一文字 楠木正成 小龍景光 足利義政 備前國長船住兼光 上杉謙信 備前國長船住長光 織田信長 備前國長船住光忠,一文字吉房 森蘭丸 不動行光 豐臣秀吉 粟田口藤四郎吉光 石田三成 正宗 德川家康 備前國福岡一文派助真,三池光世 池田輝政 大包平 伊達政宗 備前國長船住景秀 蒲生氏鄉 相州國鐮倉住新藤五國光,會津正宗 柳生十兵衛 三池典太 山內容堂 左行秀 佐久間象山 新藤五國光 阪本龍馬 陸奧守吉行 井伊直弼 津田助廣 近藤勇 長曾彌虎徹 土方歲三 和泉守兼定 桂小五郎 長船清光 太久保一翁 長曾彌虎徹 西鄉隆盛 山城信國 勝海舟 水心子正秀 神原鍵吉 同田貫 近藤勇 長曾彌虎徹 沖田總司 菊一文字(?),加賀清光 大石鍬四郎 大和守安定,加州住清光 永倉新八 播州住手柄山氏繁 藤堂平助 上總介兼重 齋藤一 鬼神丸國重 井上源三郎 奧州白河住兼常 原田左之助 江府助興友 谷萬太郎 月山彌郎貞吉 淺野藤太郎 武州重住藤原是一 武田觀柳齊 越前住常陸守兼植 篠冢岸三 雲州住家貞 林信太郎 備前國橫山茂平佑春 島田魁 奧州仙合住源兵衛國包 川島勝司 越中住兼明 葛山武八郎 濃州關住兼家 三品仲治 備州長船住藤原佑平 蟻通勘吾 播磨住昭重 松原忠司 加州住藤島友重 伊木八郎 越後新發田住兼則 中村金吾 江府住細田直光 尾崎彌八郎 奧州會津住兼友 佐佐木藏之丞 越中住兼明 阪井兵庫 作州津山住兼光 木內峰太 美作津山住信孝 松本喜三郎 雲仙子貞秀 竹內元三郎 關善定兼方 近藤周平 作州津山住城慶子正明 奧澤榮介 雲龍子景勝 安藤早太郎 南海太郎朝臣朝尊 新田革左衛門 勢州住長心子直久 補:日本刀外形的變遷 彎曲的曲線外形是日本刀的特徵,關於曲線的形狀有這樣的描述:「(這種曲線)是直線極度緊張的表現姿態。」日本刀是從大陸傳來的直刀形式發展起來,日本刀的出現據現有資料考證是在平安時代中期。隨著時代和戰斗形式的改變,日本刀的外形也逐漸地變化著。 平安時代後期~鐮倉時代初期 總體而言刀身較細,刀身從莖到腰元的部分有比較大的反轉。與元幅相比先幅顯著顯得狹窄,具有小鋒的特徵。 鐮倉時代中期 刀身的尺寸變大,元幅和先幅的尺寸差別明顯減少。在刀背的彎曲上,從中部到刀尖部分的彎曲程度有一定程度的加強,鋒和中鋒基本上都是「豬首」(一種切先的風格)的風格。 鐮倉時代末期 外形與鐮倉時代中期的基本上差不多,刀鋒有一點伸長。刀身的尺寸比較細,就刀的全體而言彎曲的程度有一點加強。 南北朝時期 刀身的尺寸變大,風格豪壯。連超過三尺的大太刀都有,為了減輕重量只好在刀身的厚度上動腦筋,通過「棒+木+通」的方式來減輕其分量。這種刀到後來也有將其打磨成刀的情況。 室町時代初期 外形不再是前代長大的樣子,重新回復到了普通太刀的樣式。不過刀的前部的彎曲度增大是當時刀的特徵。當時打刀的製作已經和太刀的製作平行進行了,後來逐漸發展到打刀的製作比較多的情形。 室町時代後期 鐵炮的輸入和訊速普及,使得戰斗形式從個人單挑的戰法轉變成為集團戰。太刀失去了它的實戰作用。長二尺左右,刀刃向上的打刀成為了主流。在刀身的彎曲上以刀尖的部分彎曲為特色。 桃山時代 刀的外形就象是將南北朝時代的大太刀磨去很大一部分的樣子。刀身較寬,元幅與先幅的差別不大,彎曲度較小,刀尖部分較大。出現了慶長新刀。 江戶時代中期 太平之世到來了,日本刀不僅僅因其實用,而且在制度上也成為了武家社會的象徵。彎曲度變小,先幅與元幅相比尺寸略小,突出了中鋒的作用。長度為二尺三寸的作品比較多。 江戶時代末期 復古思想的興起,幕末動亂的開始,使得日本刀的實用性再次顯現出來。刀的尺寸,長度都變得長大,刀鋒也被延長,顯示出強調武力的豪壯風格。在這段時期,製作了很大數量的日本刀。 提問人的追問 2009-07-16 18:55 有沒有明白點告訴我宮本的佩刀叫什麼啊···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6 19:08 被日本人喻為天下第一劍客,「二天一流」和「圓明流」的始祖「宮本武藏」,他用的究竟是怎樣的刀劍呢?「宮本武藏」在其傳奇性的「一乘寺之戰」一役中 (隻身敗盡武術名家「吉岡」一門,包括其掌門「吉岡傳七郎」和其餘的六 / 七十餘名劍客!) ,使用一支產自「平安」時代,刃長約 120 cm,名為「伯耆國安綱」的「太刀」。此刀後來成為了「細川藩」重臣「�6�6村大學」的收藏,在二次大戰中失落了。「宮本武藏」離世後,其刃長 65 cm 的「和泉守藤原兼定」(「美濃國」在「室町」時代的產品) 由「二天一流」的第二代繼任人「寺尾信行」承繼,及後送交「豊前小倉藩」的重臣「宮本伊織」。該刀的裝組方式常被後世的刀劍仿校,稱為「武藏拵」。此外,「宮本武藏」亦曾經擁有「了戒」(「鐮倉」時代「山城國」的「太刀」,刃長 80 cm) 和「兼久」(「美濃國」在「南北朝」的產品) 等刀。 因為宮本武藏實際上是大小太刀的二刀流,但是關於小太刀的記錄基本沒有,所以以上只有大太刀的
『貳』 中國最出名的古刀有哪些
1.名物大典太光世:刃長66.1CM,刀的彎度大,外形很有氣魄。平安後期築後國刀匠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來為室町將軍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時代落入秀吉手中,後來秀吉將它賜予前田利家。 刀銘:三池光世 2.數珠丸恆次:找遍所有相關資料都是一句話「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日蓮上人所有」。從刀的名字上分析,「數珠丸」表示和尚用的刀就像平常掛在脖子上的念珠一樣,類似中國的戒刀。至於「恆次」就不好分析了,日本刀的名字很亂套,有正式名稱,有別號,刀工的名字,執刀者的名字,甚至不少名刀都是因為被殺者而知名。日蓮上人是日本鐮倉幕府時代最後一位宗教改革家,而且也是一位最富於戰斗精神的宗教實踐者,創有日蓮宗。 3.童子切安綱:太刀,刀身長80厘米,形狀似古刀,直刃,刀幅、刀鍔2.9厘米,刀尖1.9厘米。由伯耆國的刀匠安綱打造。源賴光用此刀斬殺大江山中名叫酒吞童子的鬼神之後,由此而得此名。這柄刀在室町的將軍家流傳,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和家忠相繼使用過,現在也作為國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4.三日月宗近:相傳是山城國刀工三條宗近所作的刀。沿刀紋排列有半月形模樣花紋,因此而得此名。關於此刀的其它事跡也如「數珠丸恆次」一般,相關資料皆語焉不詳。 5.鬼丸國綱:鍛冶匠國綱齋戒三年打造的名刀。相傳鐮倉幕府的第一個將軍北條時政在夢中以此刀砍下鬼首而得名「鬼丸」,成了北條家的傳家寶。北條家滅亡後,被新田義貞和足利將軍家、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當時的當權者所擁有,且被他們視為天下的名刀,明治時代被天皇收藏,流傳至今。 ◆ 傳說中的靈劍 1.天業雲劍:此劍就是超級聞名的草剃劍。劍身通體白色,長二尺七、八寸,劍刃的樣子象菖蒲葉,和中國劍的類型相似,劍身很厚,劍柄的裝飾猶如魚的骨節。此劍和八尺瓊曲玉、八尺鏡並為日本三寶。傳說為須佐之男殺死八岐大蛇時,從大蛇尾巴內發現的神劍,就連日本諸神使用的十握劍都有所不如。因為八岐大蛇的頭上經常有雲覆蓋,所以這柄劍被稱做業雲劍(天是尊稱),又因為這柄劍能自己出鞘砍草,所以得到「草雉劍」的別名。據說天業雲劍有實物,但在源平合戰時,安德天皇溺水身亡,天從雲劍隨之沉入海底。 2.十握劍:相傳是日本創世神依邪那崎的配劍,據說得名的原因是劍身有十拳長。須佐之男用來斬斷八岐大蛇的就是這柄十握劍,因此十握劍又被叫做天羽羽斬。天是尊稱,羽羽是大蛇的意思,也就是說天羽羽斬就是斬斷大蛇的聖劍的意思。在《日本書記》中還有另一個稱呼是天蠅斫斬,起因是蒼蠅飛到劍刃會被劍氣所傷的傳言。這柄劍在砍碎八岐大蛇時與天從雲劍相擊而損毀。 3.布都御魂:是建御雷神的配劍,在《古事記》中是被叫做布都御魂,或者佐土布都神,在《日本書記》中叫做師魂,《源平盛衰記》中叫做布流劍。明治時代的大宮司菅政友挖掘禁地石上神宮,確認了這把傳說靈劍的存在,此劍現在還在石上神宮作為主祭品供奉著。但是,據說在鹿島神宮還供奉著另外一柄布都御魂,是一柄很長的單刃直刀,刃的長度達到七尺四寸(224厘米,含劍柄達到270厘米)。具有區別於普通長劍的威嚴感覺,而且劍身比較細長,劍鍔也只有4.2厘米寬,劍刃前端2.8厘米。這柄劍現在被定為國寶,公開讓人們參觀。 4.鬼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原名髭切,與另一把名刀膝切配為一對。據說手持兩刀攻擊的時候一刀攻擊面門,一刀攻擊膝蓋,因而得名。後來兩把刀傳到源賴光手裡,他將其中的髭切交給渡邊綱。傳說渡邊綱用髭切在五條渡口切下鬼神茨木童子的手腕,因此髭切有了「鬼切」的稱呼,後來木曾義仲又用鬼切在戶隱山殺鬼。再後來此刀又傳到源賴朝手中,成為日本當權者才能使用的寶刀 5.蜘蛛切:原名膝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源賴光斬殺酒吞童子以後,得了瘧疾而躺在病床上,用膝切斬殺了趁他得病而化身為妖僧法師,前來暗害他的蜘蛛精。於是斬殺蜘蛛精的膝切就又有了「蜘蛛切」這一別稱。 6.七支刀:又名六叉之劍,石上神宮的重寶,從古代一直流傳到今天。在刀身的兩邊分別有三個分叉突起,造型非常特殊,刀身長65.5厘米,插入鞘中的長度是74.9厘米,刃身稍薄。作為武器來說,基本沒有實戰的效果,左右的突起完全不能發揮劍的劈砍作用,不僅如此,在劍柄上也沒有裝固定用的釘子,所以如果用這樣的劍去戰場的話,只要一甩就可能使劍身飛出去。此刀被認定為日本的國寶,也不是因為它作為刀劍的價值,而是在考古學上的價值。 7.村雨丸:又是一件游戲玩家皆知的武器,此刀拔出殺人的時候,帶著殺氣的刀鋒會有露水。斬殺人以後,從刀鋒會有水流出清洗血跡。這種情形就像是村雨清洗葉子一樣,因此被稱做村雨丸。 ◆村正妖刀與正宗 1.村正:也是在游戲玩家中超級聞名的刀。「村正」並不是某一個刀工的名字,是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居住在伊勢(今愛知縣)桑名的一群著名鍛刀工匠。前後一共有三代村正,每代至少有3、4人同時使用村正為刀銘。以初代村正最為有名,初代村正是日本正宗冶煉鍛造工匠的後人弟子在民間的流傳分支,他的繼承者也是非常優秀的鍛造匠。他們的作品上都有華麗的花紋裝飾,而且都鋒利無比。村正屬於美濃伝。這一派的顯著特點是鑄成的刀刃中夾雜著尖刃紋。 村正作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場是在室町中期,直到江戶時期才有了「邪劍」、「妖刀」的稱號。村正之所以被稱為「妖刀」,是由於德川家康禁刀所致。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與織田家作戰的時候被自己的家臣用千子村正一刀劈了——從右肩一直劈到左腹,肚破腸流,死狀極慘 (爽!!)。接著,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宏忠被近臣用刀斬傷了大腿,用的也是村正。後來,德川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織田信長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殺,用的又是村正!再後來,關原合戰中輪到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槍斬傷了手指。所以,家康對村正極其痛恨,斥之為「不吉」的象徵,下令廢止村正,不許使用,持刀者都被視為藐視幕府,被處極刑。 德川家康禁刀後,妖刀的說法就泛化了,幾乎所有村正都稱為妖刀。但是當時有不少武士感嘆於村正的鋒利,不忍心將自己的愛刀損毀,就將勢州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或者正宏,也或將村正的名字消去,繼續佩帶使用。這也是現在經常看到一些正宗的作品帶有村正特徵的原因。幕府對村正的反應也使妖刀在民眾中有了廣泛而且離奇的傳言,與德川家根本沒有關系的村正怪談也越來越多,以村正為惡源的事件在江戶時代有很多的書籍記錄。德川幕府末期,「妖刀村正」在倒幕派人士中人氣極高,不少長州倒幕派人士都把自己的配刀刻上村正的刀銘,以示堅決倒幕,也有取個吉利之意,希望自己親手斬了幕府將軍。 在現存的妖刀中,以被稱做「妙法村正」的最為有名。此刀在刀身上刻有龍,插入鞘中的部分刻有「妙法蓮華經」文字,由此可以推斷村正和日蓮宗有著很深的淵源。這是在永正十年(1513)鍛造的刀,應該是第三代村正的作品。 勢州村正:打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匠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 刀銘:村正 2.正宗:正宗屬於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點更加突出,主要是燒刃的亂刃(非直線條的刃文)中可見細小粒子。「正宗」銘文者也有好幾位,但最為有名氣的是初代相州「正宗」,就像勢州村正一樣,即岡崎五郎正宗,也是所謂「五郎入道正宗」。是日本刀界歷史上最有名的「鬼才」。其所在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的「嘉歷」,鐮倉末期。其人製做之刀在銘者少而稀,有銘文者多為二字銘;刃文為互之目亂又小亂,地肌錵崩又湯走金線,與其他「正宗」有所不同。相州「正宗」創正宗門,其後弟子人才輩出,以至有後來的所謂「正宗十哲」。 正宗所做之刀傳世不多,其中以「皆燒」刃文者更為稀少,刀刃地基紋屬於「米糠肌」,即由灰白色相間的小點構成。正宗地基紋形式至今無人能仿,這也是正宗技絕於世的地方。而且德川家康禁刀後,不少武士又將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所以現在傳世的正宗有一些實際上是村正。這兩派的名刀傳至現代都屬於****國寶級的東東,極其稀有,正品幾乎不傳於世。尤其是幕末又有不少偽作,更是不好鑒別。 觀世正宗:打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匠五郎入道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後來三成將之贈送給結城秀康,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 刀銘:(無銘) ◆浸滿了鮮血的砍人刀 1.菊一文字則宗:太刀,刃長78.48CM,鋒刃極長,刀身細且薄,刀柄上刻有16瓣菊花。16瓣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徵。後鳥羽院時期備前國刀匠則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號稱一文字派的第一名刀,因為刀柄上的菊花,被命名為「菊一文字」。傳說後來為新撰組劍士沖田總司所有。 刀銘:菊一文字則宗 2.長曾彌虎徹:脅差,刃長45.75CM。越前國刀匠虎徹於寬文三年所作,為新撰組劍士近藤勇的所有,明治政府處斬近藤勇時用的也是此刀 刀銘:長曾袮虎徹入道興里 3.和泉守兼定:刀,刃長70.6CM。著名刀匠之定所作,新撰組劍士土方歲三所有。刀銘:和泉守藤原兼定為第三代和泉守兼定和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銘文:臨兵闘者皆陣烈在前。這句話被稱為密宗九字印,每一個字都代表一個手印,形狀奇特。原出《抱朴子》的話,原文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在戰場上很流行,據說可以起鼓舞士氣的作用。 刀銘:和泉守兼定 4.堀川國廣:刀,刃長70.6CM。著名刀匠九州日向住國廣所作,傳說是國廣作品裡的第一傑作。後為新撰組土方歲三所有。 刀銘:堀川國廣 5.葵紋越前康繼:脅差,刃長35.3CM。江戶時代著名刀匠越前康繼所作,作為御神刀供奉在尾張熱田神宮(御神刀:放在神宮中供奉神明的刀,一般不用於戰斗)。刀的兩側分別鑄有梅紋和竹紋。而之所以名為葵紋越前康繼,據說是由於是受家康賜予德川家葵紋之名,因而改銘。成刀於慶長十一年左右。 刀銘:葵紋越前康繼 6.肥前國忠吉:刀,刃長67.3CM。江戶刀匠肥前忠吉所作,後來為岡田以藏所有。 刀銘:肥前國忠吉 7.長船:太刀,刃長73.63CM。又稱名物大般若長光,名刀匠備前長船長光的作品。長船派視光忠為鼻祖,在長船一帶很興盛,南北朝、室町時代最為繁榮。此刀在室町時代即價值六百貫,因為大般若經剛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長光。本為室町末期將軍足利義輝所有,後來經由三好長慶、織田信長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長筱合戰後,家康將之賜予奧平信昌。 刀銘:長船 8.備前長船長光:野太刀,又稱物干焯,刃長三尺二寸(約98.45CM),刀柄奇長,名刀匠備前長船長光鍛造,為劍豪佐佐木小次郎所有。因刀整體太長(三尺九寸),所以無法挎在腰間,所以只好背負在肩上。此刀作為一對一戰斗的劍客使用來說,則是十分少見的特例。 刀銘:備前長光 9.備前長船兼光:太刀,其長度超過三尺,豪華壯麗。是由備前長船派的刀匠兼光打造的。 刀銘:備前兼光 10.長船小太刀:小太刀,是備前長船派打造出的短刀。 刀銘:長船 11.影秀:太刀,是伊達政宗所喜歡用的刀。在朝鮮壬辰戰爭中將對方武將甚至連馬鞍子都被其以此刀砍下,因此也稱其『斬鞍』。此刀與我天朝有深仇大恨! 刀銘:影秀 12.雷切:刀,名將立花道雪的配刀。道雪被稱為雷的化身,因此他愛用的寶刀也被稱為雷切。傳說道立花雪曾用其斬殺雷神。 刀銘:雷切 13.國光:短刀,刀身筆直而沒有彎度,是由刀匠新藤五國光打造的,國光是做短刀的高手。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蒲生氏鄉蒲生氏鄉喜用此刀。 刀銘:國光 14.紅雪左文字:短刀,相模國刀匠左文字所作,僅有一點彎度,裝飾華麗。是猴關白豐臣秀吉的愛刀。 刀銘:紅雪左文字 15.小龍景光:太刀,備前刀工景光所作。南北朝時期武將楠正茂的佩刀,因為劍身上有細小的龍形浮雕,因此得名。 刀銘:小龍景光 16.天國:太刀,平安時代起就流傳於世的名劍,平氏討伐藤原純友立功後從朝廷處拜領,是平氏家傳寶刀,以的雙刃形狀聞名,刀的彎度大,雙刃占刀的大半部分,其形狀怪異。 刀銘:天國 17.戒杖刀:野太刀,刀身筆直,備前刀匠國宗所作。上杉謙信喜用的刀,刀柄、刀鞘是以5尺長的自然原木製成,因此得名,後來成為了上杉家代代相傳的佩刀。 刀銘:(無銘) 18.貞宗:刀,是由相模國的刀匠貞宗打造的。貞宗是初代相州「正宗」岡崎五郎正宗的義子,且完全繼承了其製造風格。 刀銘:(無銘) 19.吉光骨食:太刀,由京都名刀匠栗田口吉光打造。由大友家獻至足利將軍,後來又經由松永久秀重回到大友家,但九州征伐後又被獻給豐臣秀吉。 刀銘:吉光骨食 20.壓切:刀,是織田信長所喜歡用的刀。逃到架子下的服仕茶室的小和尚,連同架子一起被織田信長用此刀給砍了,由此而得其名。 刀銘:壓切 21.真恆:太刀,由備前國的刀匠真恆打造。後來,此刀被將軍德川秀忠供奉於久能山東照宮。 刀銘:真恆 22.定利:太刀,是由山城國刀匠定利打造的,外形典雅,十分優美。 刀銘:定利 23.福岡一文字:太刀,此刀鋒刃由寬漸狹,上有波紋,略帶彎弧,由一文字派的名刀匠鐮倉一文字助真打造。以前以菊一文字聞名的有則宗。 刀銘:福岡一文字助真 24.吉岡一文字:太刀,由備前國的一文字派中的吉岡一文字派的刀匠吉房打造。 刀銘:吉岡一文字吉房 25.半太刀古脅差:總長66公分,刃長44公分,板目肌理鍛紋,互之目刃紋,外裝典雅華麗,刀姿彎弧較大,刀鞘附有魚子地鎦金花卉小柄。 刀銘:國友 日本刀的發展從年代來看,可分5代: 1. 上古刀,經過中國唐朝學到高超的鍛打技術,從公元238年~707年,這個時期的刀都是直的。現在日本奈良市某座古寺里仍然供奉著一把那個時代的名刃,從內到外與唐大刀無異。 2.古刀期,是從平安時代歷經鐮倉、南北朝到室町時代所造的刀,大約公元806年~1595年。這時候的日本刀在工藝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刀開始彎了,跟我們現在所見的日本刀已沒兩樣了。村正和正宗都是那時候的作品,因此算作古刀。 3.新刀期,1596年~1803年即慶長元年至享和三年,中間經歷日本歷史上最多傳說的戰國時期,是一個名刀倍出的年代。 著名的近藤勇(新撰組組長)所佩愛刀「虎徹」的作者正是新刀第一名家:長曾彌虎徹。 4.新新刀,江戶、幕末時期,1803~1876年,正好結束於明治9年的禁刀令。這一時期正是電影里武士、浪人別著刀子到處溜達,動輒拔刀就砍的年代,沒有戰爭亂世,刀劍追求像古刀的實用風格,最有名的刀往往都是飲滿鮮血,甚至是自己主人的血,剖腹的人極多... (也便宜了介錯的人:平白又多斬一個~ ) 5.從明治9年到今天所鍛造的刀劍均稱為現代刀,包括抗戰時期罪行累累的軍刀... 至日本戰敗,盟軍大規模收繳日全國刀劍,以期徹底瓦解武士道精神,許多歷代名刀因而流入歐美。1948年由民間發起日本刀保護運動,重揚傳統鍛造工藝,也奠定了現代將日本刀列入美術刀劍的做法。於1953年制訂做刀許可制度,日本刀作為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終於度過磨難再度得到發展。 再從外形和功能來看,日本刀可分為: 1.太刀,具有較大彎曲度,刀身長2尺(66cm)以上、3尺(約1m)以下。除了較長和彎之外,另兩個重要特徵就是,太刀刀裝非常華麗,攜帶時是刀刃方向朝下懸掛於腰上,而不是像打刀那樣刀刃朝上插在腰間。太刀的刀柄和刀身都比較長,利於發揮砍劈的威力,是由於戰爭的需要。在和平時期則在重要場合由大名或功勛武將佩戴,所以刀裝相當華貴。而普通武士是不夠身份擁有太刀的。在古刀期由於戰亂頻繁,因此造刀大多數都是太刀。 下面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天下五劍之一「鬼丸國綱」,鐮倉幕府掌權將軍北條家歷代傳刀,又被後來的各任當權者佔有,從明治時代開始被天皇家收藏。 2.打刀,日本直稱「刀」,大家心目中的日本刀形象大部分是來源於打刀。主要為武士日常佩帶使用(浪人也是失去主子的武士),刀身長也在2尺到3尺之間,大部分在2尺5寸以下。外形與太刀相差不大,刀型彎曲度沒那麼大,且刀裝不追求華麗。打刀比太刀多出兩樣東西插在刀鞘口兩側:「小柄」與「笄」。小柄就是一把裝在6寸長刀鞘里的小刀,平時用來削削水果啦割個線頭啥的... 至於「笄」,就有點BT了。先上張照片大家猜猜它是幹嘛的~~ (這張照片找的我快吐血... ) 日本古代官府曾經多次發布命令,對攜帶刀劍的長度做出限制,於是有很多太刀被改短,換上打刀裝而變成打刀,這也是很多打刀具有太刀特徵的原因。單就分類而言,從太刀與打刀的放置、攜帶上就可以輕易區分出來。打刀必須刃朝上橫置於架子,攜帶則也是刃朝上。這個並非死拘泥於形式,而是有實戰講究的,因為這樣最容易拔出刀進行斬擊,從開始拔刀到斬出都是在加速中,更利於達成最佳的斬擊效果。日本也因此產生了將拔刀與攻擊一體化的拔刀術,後來更在此之上發展出居合術,一對一突然動手時有驚人的攻擊效果。 除了太刀和打刀之外,日本刀還有另一種非常重要的刀型: 3.協差,也叫「脇指」。外形長的跟打刀差不多,刀長在1-2尺間。電影里武士們腰間都是插兩把刀的,其中一把就是脇指。這個東西偶爾會用於近身自衛,但它最主要的用途是: 剖腹。 呵呵,日本人會專門帶把刀用來自殺,皆因剖腹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環節,簡而言之:賴活不如好死~~ 類似於將太刀改為打刀,很多協差也是由長刀改成。德川幕府中後期那麼多剖腹的,協差可是立了不少功勞,中間也有赫赫有名的「人斬」之刀呢!前面說到的那位風雲人物近藤勇,就是被他自己的愛刀「虎徹」斬首的。 看看只飲自己主人鮮血的協差到底啥樣: 4.短刀。有人說日本武士是用短刀剖腹的,其實只有日本婦女才是用短刀自殺(刺咽喉)。一般階級的武士是不夠資格佩短刀的,只有大名或一些功勛武將才能佩短刀,主要用於日常防身。當然偶爾也會有人用短刀自殺,但那是不夠正式的。由於貴族和高層武士才能佩帶短刀,所以短刀也遠比協差更注重裝飾,刀裝上的工筆彩繪、鑲嵌寶石等等不一而足,刀條往往也是由名家鍛造。下面這把「紅雪左文字」就是「猴子」豐臣秀吉所佩愛刀。 5.忍者刀。與一般人的想像大相徑庭,忍者刀可以說是又丑又不起眼。它是直刀,基本無鋒刃,只能拿來刺。加長加固了刀柄,柄上有拴長繩,可以靠在牆角踩著它翻牆頭(一拉繩子就收回來),也可以躲在水裡用刀鞘當呼吸管... 在日本刀收藏中基本是不包括忍者刀的,但它也是日本刀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傳奇故事和漫畫中的常見道具。 6. 毛拔型太刀、大太刀、野太刀、小太刀,這些相對比較少見的刀劍,這里也提一下吧。 毛拔型太刀是平安時代中期出現的一種刀柄與刀身一體化的刀劍,刀柄上有雕刻。而刀鞘上粘了很多獸毛,看起來就像個掃把~~ 後來就逐漸退化到神廟里去了。 大太刀又叫野太刀,太刀長過3尺都算這些,它是戰爭的產物,取其在馬上揮舞的優勢,又可作為武士們炫耀腕力與豪邁的資本,結果越玩越長。戰國著名劍客佐佐木小次郎用的"長光"便是長達三尺二寸的大太刀,可他的對手宮本武藏更誇張,用了把4尺2寸的木刀斬了他而揚名史冊。 戰國時出現過許多超過5尺長的大太刀,而在文獻上記錄的最長的太刀刀長為9尺3寸。另外,現今尚存的最長野太刀,全長7尺4寸2分(約225cm),現存於新嶼縣彌彥神社中,為日本的國寶之一。 小日本個頭不大卻愛耍巨人的道具,要是一刀下去沒劈著,那不就是要等死了么,赫赫~~ 小太刀是刀身2尺以下的太刀,歷史上曾經有人專用這種小太刀砍人,估計是想印證那句中國古話「一寸短一寸險」... 而那位宮本武藏所創的「二天一流」,則是用一把大太刀和一把小太刀配合在實戰中致敵取勝,在日本武術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最後再順便扯一扯日本其他的兩種長兵器,槍與剃刀 在戰爭中所用的槍主要就是這種: 槍頭長度不一,截面扁平或3角,有鋒利的刃,平時有套罩住槍頭以起保護作用。漫畫《花之慶次》里那位風流不羈的游俠(浪人)前田慶次,就是以使一桿朱槍而聞名。 另一位漫畫中的著名人物本多平八郎忠勝的愛槍「蜻蛉切」則更加有名,傳說槍完成時,有蜻蜓飛來停足於槍刃,卻無法站穩而被鋒利的刃口切稱兩半,故此得名... 傳說而已,看看就好了。 另一種槍:十字槍 寶藏院大和尚創的新月十字槍沒找到圖片,有機會補上吧,不過那已經不屬於戰爭兵器了。 剃刀就是兩頭加長的刀,類似於中國宋代的朴刀,主要用於實戰中。 再加上《The Last Samurai》中的那種長弓和稀少的弩,日本的冷兵器基本就是這些了。要是中國的兵器估計我得寫到吐血為止,可惜神州利器今已無處可覓......
『叄』 這花是真的還是假的我來教你怎麼分辨不要買假貨!
玫瑰月季、小白花傻傻分不清
玫瑰,月季花,小白花,小粉花.都屬於薔薇科和薔薇屬,也就是說都是一個大家族,不開花的時候真的很容易混淆。
玫瑰:
真正的玫瑰不是我們常見的代表愛情的紅玫瑰,而是下圖中的花,略帶玫瑰色,花瓣散落。莖上有密密的刺,葉無光澤有紋理,奇數葉,5至9片不等。玫瑰花可作為香料、精油、花茶、花卉食品等的原料。我國很多地區為了經濟生產大面積種植玫瑰,很少有人在家中觀賞。玫瑰有許多用途:可以採摘、乾燥和保存,用作花茶,或製成玫瑰香包和枕頭。開花的玫瑰,摘下花瓣做成玫瑰糊。它們可以被做成甜點和玫瑰蛋糕。如果家裡有工具,也可以蒸餾製成玫瑰花露和精油。
月季:
月季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最常見的一種。據悉,月季花有兩萬多個品種,其中有一種叫花冠,就是花店里的紅玫瑰。與玫瑰相比,玫瑰的顏值更高,包括藤本、灌木、微月、姬月。莖上無刺或單根大刺,葉片有光澤,多為3-7片葉。月季花是靠「臉」吃飯的,在家裡多用於觀賞。不建議大家吃。如果是花瓣浴,真玫瑰更香更有效。
薔薇:
小粉花、小白花常見於路邊,即玫瑰,柔韌性強,爬牆快,花團錦簇,小花小葉,與月季區別較好。但是很多人都被它坑過.很多花友說,他們買的玫瑰苗,回家養花的時候,原來是玫瑰,因為回家的時候只是又大又粗的莖,店家故意把葉子都剃光了,讓你很難分辨。其實光禿禿的莖也是可以識別的,玫瑰的莖多是不帶刺的。正常的老玫瑰堆本身就比較少見。如果有,一般是刺比較大,桿皮比較黑。如果還是分不清,建議不要買裸苗。最好用葉子來裝運,回家後馬上就能看出區別。玫瑰的葉子比較小,呈鋸齒狀,最多有七片葉子,這是它最顯著的特點,因為玫瑰一般沒有那麼多葉子。玫瑰的葉子更大,更圓,有鋸齒,但有3-5片葉子,沒有7片那麼多,這是玫瑰葉子和玫瑰葉子的顯著區別。
曇花、假曇花你更喜歡哪個?
曇花和蓮都是仙人掌植物,聽名字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看到開花的效果也很明顯,但是看到沒開花的幼苗就很難看出區別了。曇花的葉子更寬、更長、更薄,所以葉子的邊緣會像波浪一樣起伏。箭蓮雖名為假曇花,但其葉片明顯比曇花小而厚,葉片邊緣有圓形花邊。對比復花的效果,曇花一般在秋夜開花,花期較短,2-5小時,多為白色。而靈劍蓮花的花期多在春季,白天開花,一般持續3-7天。花期較長,顏色有粉色、玫瑰色、白色、粉色等。還有一點,曇花可以吃,曬干保存,泡茶,燉湯都不錯。箭蓮不能亂吃。
蟹爪蘭、仙人指
蟹爪蘭和仙指也容易混淆。先來一張對比圖,大家可以先觀察一下兩者的區別。雖然兩者都是仙人掌植物,但卻屬於不同的屬。海棠就是海棠,神仙指的是長生不老。它們在「血緣」上是不同的,最大的區別就是葉子。海棠的葉子有小爪子,讓它們感覺很鋒利。仙人指的是葉子較圓,邊緣有圓形花邊,比蟹爪蘭更薄更硬,柔軟易下垂。與再次開花相比,海棠多在冬季開花,花期為11-2月。花很有特色,有3D效果。前後花瓣交錯,花管較長,顏色變化較大。這意味著
蟹蘭和仙人都是日照短,耐旱耐澇的植物。他們喜歡15-25度的環境,保養也大致如此。它們可以嫁接到火龍果、葉仙、仙人柱、仙人掌和仙人掌上。
鶴望蘭拔起來,竟然是假花
最近流行養鶴。它的葉子是綠色的,它像高昂著頭飛翔的鶴一樣綻放。特別優雅,但是市面上的小盆鶴的花100%都是假的。如果你不相信我,請把花拔掉。這種鮮艷的鶴蘭花實際上是一種人造花。插在盆栽里,一拔就拔。很多愛花人士養了幾個月才發現不對勁.真正的鶴蘭,十年八年都難開花。有花卉愛好者總結,鶴蘭要長到2m才會開花,也就是說鶴蘭開花需要很長時間,植株必須足夠大。所以,先不說花市的紅芪是真是假。只看這個大小,就能判斷這個花是不是假的。雖然花市裡魚龍混雜,但也可能有真的紅芪。如果遇到長著花的高大植物,不要上前拔別人的花。小心被打.除了識別假花,還要判斷假花下面的綠植是什麼。根據花來看,真正的仙鶴蘭和芭蕉樹一樣,葉柄很長,葉子上有明顯的紋路。從植物大小來說,兩者有明顯的區別。綠鑽、金鑽、紅鑽的最高身高都在1m以上,生長比較緩慢,很長時間沒有看到明顯的生長。鶴蘭很高,可以長到2-3米高。它屬於熱帶植物,喜歡溫暖的環境。夏季是它的生長期,可以明顯觀察到新芽破土而出,嗖嗖往上長。總而言之,如果你想買真正的Helvetica,你最好買一個更大的。葉子和高度的反差更明顯,開花更快。你不必等太久。養個三兩年就能開花了~
梔子花、狗牙花
氣溫升高,梔子花開了,狗牙花也開了,很像梔子花。如果你把它們放在一起看,差別是相當明顯的。狗牙花的枝葉較細,葉子綠色有光澤,明顯對生,細長。比較好區分的是梔子花的花苞是一朵一朵的,花苞胖乎乎的,周圍有綠色的花梗,而狗牙花有多朵花苞,花苞小而突出,花梗細長。另外,朵朵梔子花和狗牙花,細看明顯不一樣。梔子花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花瓣厚,白色但易氧化變黃;狗牙花的香氣有點像茉莉花,花瓣潔白無瑕,花瓣很薄,容易起皺。當前位置現在市面上的很多幸福樹都是綠樹。其實所謂的幸福樹只是一個商業名稱。這是個好主意。如果你想知道幸福樹和綠樹的區別,那就往下看~幸福樹的學名是芸豆樹,是南方樹種。它最大可長到15米高。注意它的葉子,又小又綠。你看綠寶樹,也是芸豆樹的一種。但與幸福樹相比,它的葉子更大更圓,生長能力也比幸福樹強,能長到20多米。花市的大幸福樹大多是綠寶樹。中等大小的綠寶樹盆栽,葉子鮮艷,特別霸氣。幸福樹的中大型盆栽,葉片小而密,新葉明顯嫩,與綠寶樹明顯不同。兩者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綠寶樹比較容易開花,它的花是綠管,而幸福樹很難開花。
其實無論是幸福樹還是綠寶樹都非常適合家用。室內養這么大的綠植,要注意通風,否則會有悶根黃葉的風險。現在天氣轉暖,它們進入生長期。每個月記得弄點復合肥~
幸福樹和綠寶樹
蘭花的種類很多,不開花的時候都像「韭菜」,麥冬也像韭菜。有些人養了好幾年了。麥冬和蘭花不開花很難區分。有經驗的花卉愛好者可以觀察球莖,即高出土面的部分。麥冬沒有明顯的鱗莖,而蘭花的鱗莖比較突出。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根。麥冬為常見的毛細根,可能有紡錘形根球。蘭花是經典的肉質根,根粗,一眼就能分辨出來。而且麥冬和蘭花的價格差挺大的,所以會有騙子鑽空子。買蘭花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蘭花和麥冬,傻傻分不清
天比較熱,蚊子很多。路邊很多賣香木盆栽的商販都說香木有驅蚊驅蟲的功效。買的人多嗎?其實你買的香木99%都是花椒,花椒屬於芸香科,花椒屬。它的葉子有油性和蠟質的紋理,葉子看起來很亮。仔細看的話,花椒的葉子雖然是對生的,但是頂部只有一片。真正的香木是櫻屬和阿月渾子屬的植物。它的葉子比較圓,沒有那麼亮。與花椒最大的區別是葉子對生,頂端對生。另一個特點是,白木香的新枝是紅葉,後期成熟後慢慢變綠,這也和花椒不同。先說驅蟲效果。其實楓香和花椒都有一點驅蟲作用。所有的植物都會散發出驅蟲的氣味來進行自我保護,但效果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厲害。花椒還是容易生蚜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