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北花卉
㈠ 花的資料,急!!!!!!!!!!!!!1
花的資料
http://www.lgfx.ct.e.cn/student/web/2000/20000215/huadeziliaozhuye.htm
http://..com/question/4691494.html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364_208635_3.htm
㈡ 關於玉簪花的古詩
1鄭大惠(宋代)《玉簪花》
玉色瓷盆綠柄深,夜涼移向小窗陰。兒童莫訝心難展,未展心時玉似簪。
2李東陽(明代)《玉簪花》
昨夜花神出蕊宮,綠雲裊裊不禁風。妝成試照池邊影,只恐搔頭落水中。
3董嗣杲(宋代)《玉簪花》
石砌秋新展綠衣,綠衣涼矗嫩瓊飛。低抽葉面幾叢矮,高叢花頭二寸肥。
4李處權(宋代)《玉簪花》
秋露日以繁,秋氣日以清。愛此堂下花,色好香滿庭。藉之青玉葉,表以白玉英。
5李東陽(明代)《玉簪》
昨夜花神出蕊宮,綠雲裊裊不禁風。妝成試照池邊影,只恐搔頭落水中。
㈢ 梅花的文學意象有哪些
享有「花之魁」之譽的梅花,具有形神兼備,色香俱佳,獨領天下春的風姿;玉骨冰心,聖潔高雅,俏也不爭春的品格;不畏嚴寒,堅韌頑強,爭報人間春的精神。因此,梅花歷來為許多詩人所詠嘆,而梅花意象也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同時,梅花的自然習性等亦增添了梅花的文化內涵。
一、梅花的貞士情操
(一) 脫俗高潔的形象
魯迅先生曾精闢地用梅花作比:「中國真同梅樹一樣,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個樣子,一忽兒挺生一兩條新梢,又回復到繁花密綴,綠葉蔥蘢的景象了。」他還請人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發自己的高潔情操。可見,梅花在中國文人眼中是不同於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潔更是與眾不同。
(二) 凌寒不屈的形象
明代李漁曾論賞梅:「風送香來,香來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可見,雪與梅常常是不可分開的,盧梅坡的《雪梅》詩更是將兩者的關系寫得形象極至:「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可見梅之傲骨,同時它還擔當了春的使者。
二、梅花的隱者風標
詩人在受挫時感到塵世的不如意,並受道家逍遙哲學的影響,於是寄情於山林風物,渴望清凈無爭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隱者高士的意象。張可久《越調.天凈沙 魯卿庵中》:「青苔古木蕭蕭,蒼雲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詩人將我們帶入渺無人跡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氣爽,何來「探梅」之說,其實這「梅」便是如梅之高潔隱士——魯卿。以梅比隱者,隱者亦是梅。
三、梅花的美人姿態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龍城錄》中記載梅花傳說,隋開皇中趙師雄於寒冬時節在羅浮山中見一淡妝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於是,後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僅因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態,還因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四、梅花傳情
花在成為春之使的同時,也成了傳遞友情的工具。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贈友人,正是藉以表達自己以梅花自許,亦一梅花許人,對於友人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贊賞;同時也含有對友人的慰藉之情,預示不久的將來春天也將到北方。自己對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雖遭嚴寒而不凋謝。頗有一種友情堅貞,與友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書亦是詩人高雅情操的表現。
五、花型寓意
瓣梅花形狀代表「梅開五福」,即「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說:「初生為元,開花為享,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喜鵲在梅花枝頭歡躍鳴叫的圖案,常被冠以「喜報早春」、「喜報春光」、「眉樣添喜」、「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諧音。「竹梅雙喜」 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語。
六、花的地理習性與文化內涵
梅花傳說在江西大庾嶺上甚多,於是稱此嶺為梅嶺。古人認為此嶺是南北的分界線,因有十月北雁南歸至此,不再過嶺的傳說。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楊億《少年游》:「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此處「翠嶺」亦是指位於粵、贛交界處的梅嶺,據傳張九齡為相,令人開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稱。於是,梅嶺人遠在異鄉時若見到梅花便會勾起無限鄉愁、鄉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中便是如此。
由於梅樹原產地廣泛,在西藏自治區、西南及長江中下游直至台灣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徵。在辛亥革命時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徵了漢、滿、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團結。
㈣ 南安鎮的花卉產業
葉浮嫩綠酒初熟,橙切香黃蟹正肥。仲冬時節,徜徉於大余縣南安鎮「瑞香世界」和遍布田疇沃野的花房花棚,盆盆金邊瑞香綠意正濃,暗香浮動;株株虎舌紅在陽光映照下,如虎舔珠;比利時杜鵑、富貴籽爭奇斗妍、嬌艷無比……人們常用「嶺南有陳村,嶺北數南安」來稱贊南安鎮的花卉產業。經過近10年的發展壯大,昔日的小花朵已成為產值超糧食的一大支柱產業。據統計,該鎮花卉面積已達1.5萬畝,花農1680戶,年產值超億元。花卉已成為南安鎮的漂亮「名片」。 南安鎮的花卉產業從一粒小小的「種子」迅速成長為大產業,既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更得益野攔於該鎮政府的大力扶持,從而使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得以壯大和提升。
大余縣南安鎮位於大庾嶺腹地,有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獨特小氣候,是種植金邊瑞香等名貴花卉的黃金地域。其金邊瑞香的栽培歷史可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素有「世界園藝三寶」之一的美譽。但直至上世紀後期,南安鎮花卉種植還是零零星星不成氣候。它真正起步是在1994年,意識到金邊瑞香廣闊的市場前景,南安鎮將其列為推動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兩駕「馬車」之一,精心培育,傾心扶持。制定各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建立、擴大花卉生產基地,並在土地使用、基地「三通」問題上特事特辦;實施積極的資金政策,吸納社會資本或民間資本,採取股份制和合作制等形式,促使產業成優成勢;選擇具有花卉生產實踐技術經驗的花農和從事花卉專業技術人員,組建科技服務隊伍,長期對項目實行生產、銷售和技術信息的培訓、傳播服務;並成立了金邊瑞香公司,以「公司+農戶」、「協會+農戶」、「能人+農戶」等方式,走產供銷一體化、科工貿一體化發展道路。
通過政府引導,南安鎮形成以花卉公司為龍頭,以各家各戶為聯合批發網點,以長駐廣州、北京、上海的聯絡站為銷售窗口的強大的輻射與聚集效應,輻射20餘個省市,並使金邊瑞香、虎舌紅出口日本、英國、韓國等國家。 依託載體,才能做強主導產業。南安鎮的花卉產業就是靠「瑞香世界」這個花卉策源地輻射帶動起來的。
大余縣兩個頭銜:「中國瑞香之鄉」、「中國花木之鄉」。這兩個頭銜都與南安鎮的兩個基地關系密切:一個是11996年開始籌建的佔地300畝舉斗的金邊瑞香花卉基地,而另一個則是2003年在老基地基礎上啟動的總規劃面積達3260畝的中國「瑞香世界」。一老一新,一小一大,折射出產業的擴張之路。
為策應全國花卉業尤其是廣東花卉市場的發展,使花鄉上檔次、產業上規模、產品創品牌,南安鎮在緊挨323國道的新安村梨花園推山平土,建成了一個集精品花卉生產、園林綠化、旅遊觀光、花卉苗木交易市場於一體的花卉「大觀園」。同時,借鑒廣東陳村、福建漳州等花卉市場的規劃格局,分設四大區,每區佔地480畝,約158個小園,在大道兩側建市場,頌答胡分塊劃區,分戶經營。該基地採取高標准、高品位、高效益和新型營養土配方與無土栽培技術,集納了200萬株品種純、無病毒、觀賞價值高的花卉品種和1200餘戶花農。一個全省最大的花卉營銷窗口輪廓初顯。
基地帶動產業興,以「瑞香世界」為輻射源,種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並以示範為先導,釋疑點、送信息、包技術、樹樣板,以拳頭產品——金邊瑞香為主題的特色產業迅速向周邊鄉鎮、村組蔓延,造就了百多家十萬元戶、幾十萬元戶、百萬元戶。彷彿一夜之間神奇的七色花降臨庾嶺大地,從去年至今,全鎮新增花卉面積2000餘畝,產值增加6000萬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年均增收170元,初步形成「百個品種、千畝基地、億元產值」的格局。 整個花卉產業要發展,僅靠「一枝獨秀」是遠遠不夠的。南安花卉順應瞬息萬變的大市場,通過優化結構、招商引資和科技活血來組建「百花齊放」的聯合艦隊,產業鏈的延伸使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
花卉業是公認的「三高」農業,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1999年至2001年,由於花卉品種單一(以金邊瑞香為主要品種),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原先賣上百上千元的金邊瑞香一度跌到10元一盆。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長留。近兩年來,該鎮通過對野生植物虎舌紅的成功繁殖培育,使其成為繼金邊瑞香的又一後繼產業,並借著昆明世博會金獎的東風,形成60萬株的種植規模。除了金邊瑞香、虎舌紅、富貴籽三個「當家花旦」外,比利時杜鵑、鬱金香、茶花、牡丹、綠蘿、盆景等也紛紛在南安搶灘登陸,落地生根……該鎮還以花為媒通過招商引資壯大花卉業,引進台灣錦都苑、台灣宏基公司、福建昌泰園藝等48家客商投資花卉種植,以商促產業化迅速推進。
南安花卉產業在前幾年規模一直上不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僅限於觀賞。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延伸花卉產業鏈,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幾乎與花卉深度開發同步,南安鎮舞動科技這只「金手指」,在降低成本、提高花卉品質、擴大種植規模上為工業化生產作準備。該鎮花農首創的全天候噴霧法,一下子將瑞香的扦插時間縮短了25天。真正的革命是由盆栽改為地栽,由庭園栽培變成露天栽培,成本因此由每畝2至3萬元下降到5000元。眼下,該鎮又建起花卉組培室,培育推廣脫毒金邊瑞香克隆苗,從根本上解決了金邊瑞香產區毒病危害的生產難題。
在南安鎮,記者看到了一張令人怦然心動的「昔日商貿絲綢路,花卉產業帶」的規劃藍圖:沿著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將始於「瑞香世界」的花卉大道延伸到梅嶺腳下,分3年時間投資8000萬元建設長16公里的花卉長廊,建設萬畝花卉產業帶,同時在梅山梅花帶中廣植全國各地梅樹品種,將梅嶺建成全國梅樹品種最齊全的旅遊觀光基地。古代與現代在這里交融,瑞香與梅花在這里輝映,南安人的幸福日子也像這美麗的花兒綻蕾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