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二斑葉蟎
A. 硃砂葉蟎和二斑葉蟎的區別
硃砂葉蟎又名棉紅蜘蛛、棉葉蟎、火燒等。雌成蟎體長0.42~.51毫米,寬0.26~0.33毫米。背面卵圓形。體色一般為深紅色或銹紅色。常可隨寄主的種類而有變異。體軀的兩側有兩塊黑褐色長斑,從頭部開端起延伸到腹部的後端,有時分為前後兩塊,前塊略大。雄成蟎體長0.37~0.42毫米,寬0.21~0.23毫米,雌蟎小。體色為紅色或橙紅色。背面呈菱形,頭胸部前端圓形。腹部末端稍尖。卵直徑0.13毫米,圓球形。初產時無色透明,變為淡黃至深黃色。孵化前呈微紅色。幼蟎體長約0.15毫米,寬0.12毫米。體近圓形,色澤透明,取食後變暗綠色。足3對。若蟎長約0.21毫米,寬0.15毫米,足4對。雌成蟎分前若蟎和後若蟎期,雄若蟎無後若蟎期,比雌若瞞少蛻一次皮。
二斑葉蟎:雌蟎背面觀卵圓形,體長0.43~0.53毫米,寬0.3~0.32毫米。夏秋活動時期常為磚紅或黃綠色,深秋時橙紅色個體增多,滯育越冬。體背兩側各有黑斑升塊,如正反E形。雄蟎背面觀略作菱形,體長0.36~0.42毫米,寬0.19~0.22毫米,淡黃或淡黃綠色,陽具端錘彎向背面,微小,兩側突起尖利,長度幾乎相等。卵球形乳白色半透明,直徑0.12毫米。3天後轉黃色,逐漸出現2個紅色眼點。若蟎足3對,靜止期體色穩定,綠色或墨綠色。
B. 是蚜蟲嗎還是二斑葉蟎
橘蚜是柑橘新梢的害蟲,以成蟲和若蟲群集在新梢嫩葉上吮吸汁液,被害的專新梢嫩葉捲曲、皺縮,節屬間縮短,不能正常伸展,嚴重時嫩梢枯萎,引起幼果脫落及大量新梢無法抽出,不但當年減產,還會影響翌年產量,蚜蟲排泄的"蜜露"能誘發煤煙病,影響葉片光合作用, 可以試試螺蟲乙酯呋蟲胺復配劑或者螺蟲乙酯吡丙醚復配劑或者螺蟲乙酯吡蚜酮復配劑或者吡蚜酮呋蟲胺復配劑加吡丙醚等葯劑
C. 二斑葉蟎怎樣防治
二斑葉蟎
葯劑防治在越冬雌成蟎出蟄期,樹上噴50%硫懸浮劑200倍液或波美1度石硫合劑,專消滅在樹上活動的越冬成蟎屬。在夏季,要抓住害蟎從樹冠內膛向外圍擴散初期的防治。注意選用選擇性殺蟎劑。常用葯劑有 20%三唑錫懸浮劑1500倍液、5%霸蟎靈乳油2 5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0%雙甲脒乳油1200倍液、10%瀏陽黴素乳油1 000倍液、5%增效瀏陽黴素1000倍液、1.8%齊蟎素阿維菌素乳油6000倍液
由於農葯企業生產工藝,含量,隱性成份,所以請根據病情到當地經銷商尋求理想的殺蟲劑和更好的解決方案。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D. 二斑葉蟎的形態特徵
雌成蟎:體長0.42~0.59毫米,橢圓形,體背有剛毛26根,排成6橫排。生長季節為白色、黃白內色,體背兩側各具容1塊黑色長斑,取食後呈濃綠、褐綠色;當密度大,或種群遷移前體色變為橙黃色。在生長季節絕無紅色個體出現。滯育型體呈淡紅色,體側無斑。與硃砂葉蟎的最大區別為在生長季節無紅色個體,其他均相同。
雄成蟎:體長0.26毫米,近卵圓形,前端近圓形,腹末較尖,多呈綠色。與硃砂葉蟎難以區分。
卵:球形,長0.13毫米,光滑,初產為乳白色,漸變橙黃色,將孵化時現出紅色眼點。
幼蟎:初孵時近圓形,體長0.15毫米,白色,取食後變暗綠色,眼紅色,足3對。
若蟎:前若蟎體長0.21毫米,近卵圓形,足4對,色變深,體背出現色斑。後若蟎體長0.36毫米,與成蟎相似。
E. 二斑葉蟎是什麼
二斑葉蟎(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又稱黃蜘蛛、白蜘蛛,屬蜱蟎目,葉蟎科,是棉花紅蜘蛛的1個種。食性雜。為害蘋果、梨、桃、杏等多種果樹,也為害棉、豆、玉米等多種作物。近年此蟎在北方果區蔓延為害,有發展趨勢。
為害狀
以成、若蟎刺吸葉片汁液,使葉上出現許多失綠細小斑點,連片,被害葉葉色蒼白,枯焦早落。其他與山楂葉蟎相同。
形態特徵
成雌體長0.42~0.59毫米,橢圓形,一般為深紅或銹紅色,也有濃綠、黑褐、綠褐等色。越冬雌蟲橙黃色,較夏型肥大。主要是體背兩側各具1塊暗紅至暗褐色長斑。細看呈「山」形,有時中部斷開,隱約分成前後兩塊斑。雄體長0.26毫米,近卵圓形,腹末較尖,多為鮮紅色。卵為球形,長0.13毫米,表面光滑,無色至橙紅色。幼蟎近圓形,很小,僅長0.15毫米,無色,透明,取食後體暗綠,足3對,眼紅色。若蟎前期若蟲近卵圓形,體長0.2~0.3毫米,足4對,體色加深,背面出現色斑。後期若蟲與成蟲相似,變黃褐色。體長達0.3~0.4毫米。
發生特點
年發生12~13代,南代20代以上。以雌成蟲在村冠下土縫、宿根性雜草根際、枯枝落葉下及樹皮縫內越冬。2月中旬越冬雌蟲即開始活動,3月中旬始產卵繁殖,並集中在早春雜草上為害。5月底至6月初上樹為害,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猖獗為害。乾旱年分更加嚴重,9月後即開始向雜草轉移,10月份陸續越冬。
此蟎喜群居,集中於葉背主脈附近和葉柄上,吐絲拉網至葉柄上,活動在網下,葉柄葉片之間。當大發生或食料不足時,常群集成團,吐絲下垂,靠風力傳播。高溫乾旱有利蔓延為害,造成葉片早落。
防治方法
(1)田園衛生。秋後清理枯枝落葉,集中燒毀;秋深耕,刨樹盤、冬灌;鏟除果樹周圍的雜草,可消滅越冬雌蟎。
(2)化學防治。同山楂葉蟎。但此蟎必須經樹幹上樹,抗葯性強。針對這一特點,早春如噴石硫合劑,可噴樹干基部及附近地表面,先刮老皮後噴葯。宜用高效殺蟎劑或尚未用過的葯劑,交替使用幾種葯劑。如三唑錫乳油1500~2000倍效果最佳,也可用生物制劑,如0.9%愛福丁乳油3000倍液等。
F. 如何防治二點葉蟎
二斑葉蟎主要在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多聚集在主脈兩側取食。危害初期,葉片正面出現若干針眼般枯白小點,以後小點增多,以致整個葉片枯白。蟲口密度較大時,葉背面上結一層白色絲網,嚴重時造成葉片焦枯脫落。
雌成蟎體長0.43~0.53毫米,寬0.31~0.32毫米,背面觀為橢圓形。夏秋活動時期常為磚紅色或黃綠色,深秋時多變為橙紅色,滯育越冬,體色變為橙黃色。雄成蟎體長0.36~0.42毫米,寬0.19~0.25毫米,背面觀略呈菱形,遠比雌蟎為小,淡黃或淡黃綠色,活動較敏捷。卵球形,有光澤,乳白色半透明,隨胚胎發育顏色漸加深,臨孵化前出現2個紅色眼點。幼蟎半球形,淡黃或黃綠色,足3對。若蛾體橢圓形,足4對,靜止期綠或墨綠色。
二斑葉蹣在北方果區1年發生7~9代,以受精雌成蟎在枝乾裂縫、老翹皮下、果樹根頸部、雜草或覆草下越冬。春季果樹發芽(氣溫10℃以上)越冬雌成蟎開始出蟄。樹下地面越冬的雌成蟎出蟄先在雜草上取食,然後才上樹危害。樹上越冬的雌成蟎先在樹冠內膛危害,以後再擴展到全樹。二斑葉蟎以7~8月份發生為害最重,9月以後陸續出現橙黃色越冬型雌成蟎,尋找越冬場所越冬。二斑葉蟎的發育歷期短,在20~25℃下,完成1代僅需8~10天。每雌產卵量100餘粒。該蟎的抗葯性很強,一般殺蟎劑難以控制其為害。
人工防治
成齡樹早春結合防治其他病蟲,刮除主幹和主枝上的粗皮,並集中處理消滅越冬雌成蟎;越冬前(8月下旬)樹干綁草把誘集越冬雌成蟎,發芽前解下燒掉。保護利用天敵捕食葉蟎的天敵主要有食蟎瓢蟲類、花蝽類、薊馬類、隱翅甲類和捕食蟎類等幾十種,這對控制葉蟎種群數量消長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果園用葯要盡量選用對天敵影響較小的農葯品種。葯劑防治常用的葯有1.8%阿維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倍液、20%蟎死凈懸浮液2000~3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或25%倍樂霸可濕性粉劑及73%克蟎特乳油2000倍液等。
G. 二斑葉蟎怎樣治療聽聽專家建議!
二斑葉蟎防治的難點主要有:1.觀察難,現在種地的多是老人,視力不好,往內往發現的時候都已經容很嚴重了。2.用葯難,蟎害多在葉背,難著葯,結網後更難打。3.統防難,由於蟎害是區域性危害,如果做不到附近的田塊統一打葯就會影響殺蟎劑的持效期。針對以上的幾個難點,筆者建議:1.選擇一個對二斑葉蟎特效的殺蟎劑,如25%丁醚脲2000倍,為了增加持效期,可選擇復配一個24%螺蟎酯2000倍。2.添加有機硅或進口展著增效劑,並在打葯時注意葉背重點噴霧。3.聯合周圍農戶集體打葯。4.作為農資經銷商,要常下地,幫助農戶診斷辨別,適時引導。
H. 二斑葉蟎的為害特點
二斑葉蟎的出蟄溫度為5~7℃,3月下旬開始發現其出蟄活動,主要在地面早春綠色植物上活動,山楂葉蟎則於4月上旬出蟄,而此時的二斑葉蟎開始退去桔紅色,變成黃綠色,取食後背部前區兩橫山形斑明顯,並產卵。再者,由於二斑葉蟎體色和山楂葉蟎的幼若蟎體色相近,且二者均有吐絲結網習性,故常被誤認為山楂葉蟎的後期若蟎,於是沿用山楂葉蟎防治手段,使二斑葉蟎乘機不斷源源上樹,數量是暴發式增加,以致泛濫成災。
二斑葉蟎主要寄生在葉片的背面取食,刺穿細胞,吸取汁液,受害葉片先從近葉柄的主脈兩側出現蒼白色斑點,隨著危害的加重,可使葉片變成灰白色及至暗褐色,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嚴重者葉片焦枯以至提早脫落。取食中的二斑葉蟎每隔30分鍾把相當於身體25%的水分通過後腸以尿的形式排出。另外,該蟎還釋放毒素或生長調節物質,引起植物生長失衡,以致有些幼嫩葉呈現凹凸不平的受害狀,大發生時樹葉、雜草、農作物葉片一片焦枯現象。二斑葉蟎有很強的吐絲結網集合棲息特性,有時結網可將全葉覆蓋起來,並羅織到葉柄,甚至細絲還可在樹株間搭接,蟎順絲爬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