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花卉
① 藍色木槿 和 黃色杜鵑 很名貴嗎
拉丁語學名:Hibiscus syriacus,Althaea frutex,Hort. ex Mill
英文名字: Rosemallow,Rose of Sharon,Rose of Althea
中文別名: 木槿花、籬障花,根花.其花僅榮一瞬,故曰:木槿.
【原產地】 中國和印度。
【科屬】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錦葵目 Malvales
科: 錦葵科 Malvaceae
屬: 木槿屬 Hibiscus
種: 木槿花 H. syriacus
【種類】
韓國系
白色單心系
赤色單心系
紫色單心系
藍色單心系
阿斯達系
產地分布
原產可能是東亞,現在在全國和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通常作為綠籬或觀賞用。
形態特徵
錦葵科(Malvaceae)灌木或小喬木,學名Hibiscus syriacus或Althaea syriaca。原產於亞洲東部,花艷麗,作為觀賞植物廣泛栽種。高可達3公尺(10呎),通常低分枝,植株呈塔形。花似錦葵,白色、粉紫色到紫色,基部一般深紅色;某些品種有重瓣花。藤黃科(Clusiaceae)的大萼金絲桃(Hypericum calycinum)也稱木槿。
為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株高3-6米,莖直立,多分枝,稍披散,樹皮灰棕色,枝幹上有根須或根瘤,幼枝被毛,後漸脫落。單葉互生,在短枝上也有2-3片簇生者,葉卵形或菱狀卵形,有明顯的三條主脈,而常3裂, 基部楔形, 下面有毛或近無毛, 先端漸尖, 邊緣具圓純或尖銳鋸齒,葉柄長2—3厘米;托葉早落。花單生於枝梢葉腋,花瓣5,花形有單瓣、重瓣之分,花色有淺藍紫色、粉紅色或白色之別,花期6-9月。蒴果長橢圓形,先端具尖嘴,被絨毛,黃褐色,基部有宿存花萼5裂,外面有星狀毛。蒴果5室,種子三角狀卵形或略為腎形而扁,灰褐色。
習性特徵
木槿適應性強,南北各地都有栽培。喜陽光也能耐半陰。耐寒,在華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區都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能在粘重或鹼性土壤中生長,惟忌乾旱,生長期需適時適量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
常見變種:
白花重瓣木槿:白色花瓣上有紫紅色的細線條和小斑點,重斑。
玻璃重瓣木槿:枝直條,花重瓣,天青色
紫紅重瓣木槿:花瓣紫紅色或帶白色,重瓣
斑葉木槿:葉片生有白斑,花紫色,重瓣。
[編輯本段]栽培管理
木槿管理比較粗放, 耐修剪,是抗煙塵, 抗氟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極好植物, 也是美化、綠化、凈化空氣的好樹種。在天旱時適當澆水, 生長旺季稍施稀薄液肥即可, 每年只稍作修剪, 使之通風透光就行。 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春季萌芽前施肥1次,6-10月開花期,施磷肥2次。通過修剪來控制株形和樹姿,最好冬季剪枝到2尺高,3月份再剪枝一次,但不要剪枝太多。移植宜在落葉後進行。
繁殖
常用扦插和播種繁殖,以扦插為主,多在早春或梅雨季節進行, 秋末冬初也可, 均極易生根成活。尤其是在母株根基部培上土, 讓其多生發枝條, 待芽條長1~2年後, 帶部分根挖取移栽, 更易成活扦插,春季發芽前,剪取枝條20-25厘米長,插於沙床,約30天生根。播種,單瓣木槿結種後干藏至翌春播種,播後約20天發芽
1、扦插育苗
木槿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材料的取得也較容易,因而常以扦插法繁殖。扦插育苗宜在早春枝葉萌發前進行,選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為母株,在母樹萌發前選取1-2年生、徑粗1厘米以上的中、上部枝條為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選取也可結合早春樹冠整形修剪進行),將枝條剪成15-20厘米長的枝段,清水浸泡4-6小時後進行扦插。插前整好苗床,按畦帶溝寬130厘米、高25厘米作畦,每平方米施入廄肥6公斤、火燒土1.5公斤、鈣鎂磷75克作為基肥。扦插要求溝深15厘米,溝距20-30厘米,株距8-10厘米,插穗上端露出土面3-5厘米或入土深度為插條的2/3,插後培土壓實,及時澆水。扦插苗一般1個月左右生根出芽,採用塑料大棚等保溫增溫設施,也可在秋季落葉後進行扦插育苗,將剪好的插穗用100-200毫克/升的NAA溶液浸泡18-24小時,插到沙床上,及時澆水,覆蓋農膜,保持溫度18℃-25℃,相對濕度85%以上,生根後移到圃地培育。
由於木槿扦插極易生根,栽培數量較少時,可進行直插栽培,直接凈播穗按栽培密度栽入定植穴中,不需移栽定植;也可用長枝條直插栽培,要深入土深度在20厘米以上,以防倒伏和由於根系過淺而受旱害。
2、定植 木槿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可利用房前屋後的空地、山坡地、邊角荒地種植,也可作為綠籬在菜地、果園四周單行種植,或成片種植進行專業化生產。
木槿為多年生灌木,生長速度快,可1年種植多年採收。為獲得較高的產量,便於田間管理及鮮花採收,可採用單行壟作栽培,壟間距110-120厘米,株距50-60厘米,壟中間開種植穴或種植溝。木槿移栽定植時,種植入或種植溝內要施足基肥,一般以垃圾土或腐熟的廄肥等農家肥為主,配合施入少量復合肥,移栽定植最好在幼苗休眠期進行,也可在多雨的生長季節進行。移栽時要剪去部分枝葉以利成活,定植後應澆1次定根水,並保持土壤濕潤,直到成活。
田間管理
①肥水管理。當枝條開始萌動時,應及時追肥,以速效肥為主,促進營養生長;現蕾前追施1-2次磷、鉀肥,促進植株孕蕾;5-10月盛花期間結合除草、培土進行追肥兩次,以磷鉀肥為主,輔以氮肥,以保持花量及樹勢;冬季休眠期間進行除草清園,在植株周圍開溝或挖穴施肥,以農家肥為主,輔以適量無機復合肥,以供應來年生長及開花所需養分。長期乾旱無雨天氣,應注意灌溉,而雨水過多時要排水防澇。
②整形修剪。新栽植的木槿植株較小,在前1-2年可放任其生長或進行輕修剪,即在秋冬季將枯枝、病蟲弱枝、衰退枝剪去。樹體長大後,應對木槿植株進行整形修剪,整形修剪宜在秋季落葉後進行,根據木槿枝條開張程度不同可分為直立型和開張型。直立型木槿枝條著生角度小,近直立,萌芽力強,成枝力相對較差,不耐長放,可將其培養改造成有主幹不分層樹形,主幹上選留3-4個主枝,其餘疏除,在每個主枝上可選留1-2個側枝,稱為有主幹開心形。主要修剪方法:一是合理選留主枝和側枝,將多餘主枝和側枝分批疏除,使主側枝分布合理,疏密適度;二是對主枝和側枝重回縮,新枝頭分枝角度要大,方向要正,對外圍過密枝要合理疏剪,以便通風透光;三是對1年生壯花枝開花後緩放不剪,翌年將其上萌發旺枝和壯花枝全部疏除,留下中短枝開花,內膛較細的多年生枝不斷進行回縮更新,對中花枝在分枝處短截,可有效調節枝勢,促進花芽質量提高;四是對外圍枝頭進行短截,剪口留外芽,一般可發3個壯枝,將枝頭競爭枝去掉,其它緩放,然後回縮培養成枝組。開張型木槿枝條角度大,枝條開張,抽生旺枝和中花枝比直立型強一些,可將其培養成叢生灌木狀。開張型木槿,常發生主枝數過多,外圍枝頭過早下垂,內膛直立枝多且亂現象。主要修剪方法:一是及時用背上枝換頭,防止外圍枝頭下垂早衰,對枝頭處理與開心形相同;二是對內膛萌生直立枝一般疏去,防止枝條過多,擾亂樹形。
鮮花採收
木槿花採收期長,1年中從始花到開花結束的幾個月間每天都有鮮花開放,作為菜用的花朵採摘宜在每天清晨進行,採收剛開的花,採收時應輕采輕放,並採用適當的包裝盡快上市,以確保花朵新鮮。
病蟲害防治
木槿生長期間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枯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蓑蛾、夜蛾、天牛等。病蟲害發生時,可剪除病蟲枝,選用安全、高效低毒農葯噴霧防治或誘殺。應注意早期防治,避免在開花採收期施葯,保證採收的木槿花不受農葯污染。
常見葉斑病和銹病危害,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蟲害還有粉虱和金龜子,以蚜蟲為主,也有尺蠖和卷葉蛾,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對環境安全的除蟲法是用稀釋後的洗滌劑。
[編輯本段]價值和用途
觀賞:
美麗的木槿花木槿盛夏季節開花,開花時滿樹花朵,花色天公共場所花籬、綠籬及庭院布置。牆邊、水濱種植也很適宜。
木槿分布廣泛,在湖南、湖北一帶,盛行槿籬,用木槿做綠籬,是開花的籬障,別具風格。蘇州農村中也常以槿籬作圍牆,年年編織,非常堅固,也很美觀。在北方常在公路兩旁成片成排種植,不僅增強了公路兩旁的景觀,還起了防塵的作用。在公園的景點、海邊的綠地、家居小院、隔離空間的綠籬等,都可大量選栽木槿。它還是保護環境的先鋒,環保工作者測試出,木槿是抗性強的樹種,它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害氣體具有很強的抗性,同時又有滯塵的功能。
結上所述:木槿適用於公共場所花籬、綠籬及庭院布置。牆邊、水濱種植也很適宜。
葯用:
木槿花含肥皂草甙,系一種黃酮甙,並含異牡荊素。此外,尚含有皂甙及粘液質。根含鞣質和粘液質。種子含脂肪油。木槿花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治痢疾、痔瘡出血、白帶、瘡癤癰腫、燙傷。根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治咳嗽、肺癰、腸癰、痔瘡腫痛、白帶、疥癬。根皮和莖皮可清熱利濕,殺蟲止癢。治痢疾、脫肝、陰囊濕疹、腳癬等。果實稱「朝天子」,可清肺化痰,解毒止痛。治痰喘咳嗽、神經性頭痛、黃水瘡。
葯方
1.痢疾:木槿花50克,水煎,兌蜂蜜服,忌酸冷。
2.治白帶過多:木槿鮮根,50-100克,裝入500克左右重的公雞腹內,酌加開水燒兩小時,飯前分2-3次吃雞肉、喝湯。
3.治水腫:木槿鮮根50克、燈心草50克,水煎,食前服,日服兩次。
4.治疔瘡癤腫:木槿鮮花適量,甜酒少許,搗爛外敷;或鮮葉和食鹽搗爛敷患處。
5.治燙傷:木槿花研末,麻油調敷。
6.治疥癬濕癢:木槿皮25克、馬齒莧50克、白癬皮50克,煎湯,熏洗患處。
7.治氣管炎: 木槿枝條120克,水煎濃縮,每日2次分服。
8.治肺熱咳嗽、乾咳、燥咳:木槿花9克,水煎加白糖沖服,或加卷柏9克,水煎服。
9.治乳腺炎:木槿花適量,攪酒研碎,敷貼患處。
10.治腎炎、水腫:木槿鮮根120克,切片用白酒炒,水煎服。或木槿根30-45克、燈心草20-30克,水煎服或加冰糖30克服。
11.治痔瘡出血、腫痛:木槿花15克,水煎服。木槿根或根皮適量,煎湯,先熏後洗患處。
12.治大腸脫肝;木槿皮或木槿葉適量,煎湯熏洗後,再用白礬、五倍子合研末敷之。
13.治陰囊濕疹:木槿根皮60克、蛇床子60克,水煎服,熏洗患處。 木槿花製作的菜餚
*內服前最好先咨詢醫生*
食用
在福建汀州一帶,以木槿花拌面然後再下油鍋制而成的油炸木槿花,花形依稀存在,色、香、味俱全,被稱為「面花」,是花宴上的珍饈;安徽徽州有名的木槿豆腐湯,就是把木槿花和豆腐里一起煮制而成,食之花香,豆腐鮮嫩,香滑可口。木槿花作菜製作簡單,可涼拌、炒制、作湯,其質地脆嫩,細滑可口,味道清香,能潤燥,除濕熱,是一種天然保健食品。
* 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吃花卉,有花粉過敏症的最好不要隨便吃花卉類菜餚。
② 木槿是甚麼植物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jǐn)(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木槿花多色艷,非常美麗!是作自由式生長的花籬的極佳植物,適宜布置道路兩旁、公園、庭院等處,可孤植、列植或片植。木槿花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葯使用,同時可以食用。
[ 植物木槿花 【學名】Hibiscus syriacus L.
木槿花 【別名】白槿花、櫚樹花、大碗花、籬障花、清明籬、白飯花、雞肉花、豬油花、朝開暮落花、蕣、順華、順花、朝菌、朝蕣、椴、櫬、日及、藩籬草、槿樹花、平條樹花、木桂花樹、菜花樹、籬沿樹、金漆樹、白布籬、里梅花、瘧子花、喇叭花、白玉花、打碗花、燈盞花、白面花。
科屬】錦葵科,木槿屬
【產地分布】 木槿屬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木槿屬物種起源於非洲大陸,非洲木槿屬物種種類繁多,呈現出豐富的遺傳多樣性。此外,在東南亞、南美洲、澳洲、中美洲也發現了該物種的野生類型。我國也是一些木槿屬物種的發源地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對木槿屬樹種研究與栽培多集中在美國的夏威夷、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和昆士蘭、馬來西亞、韓國等地,主要用於觀賞栽培,應用最廣泛的為扶桑(H.rosa.sinensis)、木槿、木芙蓉(H.mutabilis)及其品種與雜交種。其中扶桑是馬來西亞和斐濟的國花,1950年美國成立了木槿協會,對全球木槿屬樹種進行了廣泛收集,在扶桑和木槿品種選育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每年都有新品種推出。在木槿的200多個品種中,有100多個為韓國本土品種,1990年,韓國將單瓣紅心系列品種定名為韓國國花。
【花語】堅韌,永恆,美麗,溫柔的堅持.
【形態特徵】 重瓣的木槿花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米~3米,多分枝;葉三角形或菱狀卵形,有時中部以上有3裂。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8厘米,單瓣或重瓣,有白、粉紅、紫紅等色,花瓣基部有時紅或紫紅;花期6~9月,花甚多,雖每花只開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開放,十分美麗。在園林中常用作花籬、單植、成列種植或作其他灌木的背景。花期滿樹花朵,嬌艷奪目,甚為壯觀美麗。
【生長習性】
其性喜溫涼、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條件,喜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較耐乾旱,耐瘠薄,耐半蔭蔽,忌澇,耐寒冷,生長適溫15~28℃。
【繁殖】
木槿可用播種、扦插和嫁接繁殖。扦插可於4月結合修枝整形進行,插穗選擇木質化的健壯枝條,長10~12厘米,露天扦插於紅壤或沙壤中,每月上午澆水一次,極易成活。
單瓣的木槿花 【栽培】
木槿適應性強,粗生易長,栽培管理較易。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南方旱季,此時木槿進入半休眠狀態,管理以澆水保苗為主;4—10月進入高溫多雨季節,可於4月對植株進行短截,並加強肥水管理,以促發新梢,使花開繁茂。
【病蟲害】
木槿主要的病蟲害有:黃刺蛾、毛蟲、蚜蟲、吹綿蚧、圓形盾蚧和煤煙病等。 [編輯本段]二:中葯木槿花 【學名】Flos Hibisci
【別名】里梅花,朝開暮落花,瘧子花,籬障花,喇扒花。白玉花,藩籬花,豬油花,打碗花,燈盞花,白飯花,白面花,舜花,朝菌花,椴花,櫬花,日及花,植樹花,平條樹花,白牡丹花,清明籬花,木桂花,菜花,籬沿樹花,金漆樹花,白布籬花,川槿花,雞肉花,白槿花,花奴。
【商品名】木槿花,川槿花。以花朵大而完整,乾燥,色白無雜質者為佳。
【處方名】木槿花,槿樹花,鮮木槿花。
【其他標准稱謂】英文名Shrubalthea Flower。
【原植物形態】落葉灌木,高3~4m。莖多分枝,幼枝密被黃色星狀毛及茸毛。葉互生,卵形或菱狀卵形,長4~7cm,寬2~4cm,不裂或中部以上3裂,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齒。花大,單生葉腋,直徑5~6cm,花柄長4~14mm;小苞片6~7,線形,有星狀毛;花萼鍾形,5裂,有星狀毛及短柔毛;花瓣白色、紅色、淡紫色等,常重瓣;雄蕊和柱頭不伸出花冠。蒴果長圓形,長約2cm,頂端有短喙,密生星狀毛。種子褐色。花期7~10月,果期9~10月。
【採制】夏、秋季晴日花初開放時採摘盛開花朵,曬干。
美麗的木槿花 【性狀】花呈不規則形,工1.5~3cm,寬1~1.5cm,基部鈍圓,柄短,苞片一輪。花萼灰綠色,裂片卷縮或反卷;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細毛;花瓣10枚,皺折,淡黃或淡紫藍色,倒卵形,基部密生白色長柔毛;雄蕊合生成蕊柱,花葯多數,呈紫黑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含皂草黃甙(saponarin)、肌醇(inositol)、粘液質。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用於痢疾,腹瀉,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瘡癤癰腫,燙傷。
【用法用量】 2~4錢;外用適量,研粉麻油調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焙入葯;作湯代茶,治風。
2.《本草綱目》:消瘡腫,利小便,除濕熱。
3.《本草匯言》: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滯,善治赤白積痢,干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
4.《本經逢原》:紅者治腸風血痢,白者治白帶白痢。
5.《安徽葯材》:治皮膚病。
6.《江西中葯》:白花與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
7.《醫林纂要》:木槿花,白花肺熱咳嗽吐血者宜之,且治肺癰,以甘補淡滲之功。又赤白花分治赤白痢,以大腸與肺相表裡,小腸與心相表裡,凡痢,二腸濕熱也,以滑去滯,則愈矣。 [編輯本段]三:食材木槿花 木槿花是一種食用花卉
木槿花為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有白色、水紅色、紅色、黃色及紫色的,紛披陸離,迎霞沫日,臨風招展,光彩秀美,受到歷代詩人的贊揚。
吃木槿花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福建汀州人用木槿花和稀面和蔥花,下鍋油煎、鬆脆可口,俗稱「面花」。徽州山區的居民用木槿花煮豆腐吃,味道十分鮮美可口。
木槿花味甘性涼,食之可清熱利濕涼血,排毒養顏。
木槿花蕾,食之口感清脆。完全綻放的木槿花,食之滑爽。
木槿花的營養價值極高,每100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質1.68克、脂肪0.19克、總酸0.38克、粗纖維1.4克、干物質10.3克、還原糖2.10克、維生素C24.6毫克、氨基酸總量1.19克、鐵0.8毫克、鈣60.6毫克、鋅0.30毫克,並含有黃酮類活性化合物及粘液質。若是指花粉的話,它的營養價值更高。
這里介紹木槿常用的食療方法,供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