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紅綠彩花卉紋碗

紅綠彩花卉紋碗

發布時間: 2025-08-07 00:11:40

1. 古瓷器上的牡丹紋在歷代是怎樣變化的

牡丹素有「花王」之稱。長期以來,牡丹都被作為富貴、幸福、美好、繁榮昌盛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並以各種藝術形式加以表現,瓷器上的牡丹紋就是其中之一。牡丹紋的陶瓷表現技法有刻花、印花、繪畫等;形式有獨枝、折枝、串枝、纏枝等。

宋代牡丹紋

瓷器裝飾題材豐富,內容也很廣泛。當時的定窯、耀州窯有刻劃牡丹紋製品,磁州窯則為白地黑花品種。不僅有新的紋樣的產生,還出現了植物紋和動物紋或人物紋的組合紋。其裝飾手法不僅有印刻,而且有繪畫,使花卉顯得更加自然活潑。與此同時,構圖方式有適合式、對稱式、均衡式等,各種形式的折枝牡丹、交枝牡丹、纏枝牡丹等繼續使用,花紋在器皿上的層次也明顯增多。

宋珍珠地牡丹腰圓枕

宋白釉珍珠地劃花折枝牡丹紋枕

宋白釉珍珠地牡丹紋盤

宋白釉珍珠地牡丹紋梅瓶

宋白釉刻花牡丹紋執壺

宋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折沿盤

遼代牡丹紋

瓷器裝飾上也深受宋文化的影響,牡丹花紋佔有重要的地位,刻、劃、印、繪手法創造的牡丹紋飾顯示出不同風姿。在遼三彩釉(黃、綠、茶葉末釉)中,牡丹花紋多以壓印的形式出現,或在潔白的器底印上牡丹一枝,或在器外壁印上朵朵團花,與白地刻花牡丹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

遼赤峰窯白釉劃花填黑彩牡丹紋尊

遼瓦缸窯牡丹紋梅瓶

金代牡丹紋

瓷器裝飾上同樣受宋文化的影響。在釉色裝飾中,黑釉凸白花紋是金代繼承宋代裝飾手法並加以發展的一個突出表現,花卉或花鳥紋是金代瓷器裝飾的一個明顯特徵。在紋飾技法上刻、印、剔、劃繼續沿用,並出現許多傳世佳作。

綠釉劃牡丹紋豆形枕

金時代 ? 正隆元年(1156)墨書款

金白釉褐彩牡丹紋盒

花卉紋紅綠彩碗

金時代

白地黑彩牡丹紋梅瓶

元代牡丹紋

宮廷為了加強對陶政的管理,首先在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從而使瓷器的燒造的工藝取得較快的發展。在花紋內容方面,牡丹紋依然是一個主要的裝飾圖案,而且表現的比宋遼金更加層次繁復。除以牡丹為單一主題的圖案外,牡丹與其它花卉的組合紋也是元代花卉裝飾中的一個特色,其中牡丹與菊花、茶花、石榴花的組合較為常見。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元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

元釉里紅地白花暗刻牡丹紋玉壺春瓶

明代牡丹紋

瓷器上的裝飾題材比元代更加豐富,可以說是植物、動物、景物、人物一應俱全。永樂宣德年間花卉在瓷器裝飾中佔有絕對優勢。花卉多以組合形式出現,牡丹除了與菊、茶石榴組合外,較為常見的是同菊、茶、蓮的組合,顯示鮮花四季不敗。景德鎮官窯中的牡丹紋多工整細膩,清晰秀麗,而民窯中的牡丹紋則多形象簡練,瀟灑自如。

明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執壺

明洪武青花怪石牡丹紋菱花式盤

明天順青花牡丹紋盤

清代牡丹紋

陶瓷發展的進入鼎盛時期,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所生產的瓷器最具代表性,其釉色花紋可謂是富麗堂皇,精美絕倫。

牡丹作為清代瓷繪中的主要花卉之一,歷朝的畫法都不一樣,其中康熙朝的雙犄牡丹(花朵上半部分突出的兩個似動物頭上的犄角而得名)最具特色,其次還有纏枝牡丹、折枝牡丹等。在釉色上無論是青花和彩花,在器形上,無論是圓器和琢器,均大量出現。康熙的琺琅彩器物上,多繪制含苞待放的牡丹,充滿生機。雍正牡丹,在一器上多通體繪畫,花團錦簇,枝繁葉茂。在琺琅彩器物上,常見雉雞牡丹,並有牡丹與鳳凰、牡丹獅子的組合圖案。

乾隆時期的牡丹紋更是非常普遍,常見於粉彩、琺琅彩青花,甚至霽藍描金,單色釉等。粉彩器上,牡丹很少單獨為飾,多與菊花、桃花、荷花梅花等組成四季花卉,另外還有蝙蝠、靈芝、山石、飛蝶、螳螂等共同組成生動活潑的畫面。牡丹多採取寫實法,一般畫面疏朗,充滿盎然生機。

清康熙藍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碗

清康熙紅地開光琺琅彩牡丹紋杯

清雍正粉彩雉雞牡丹紋盤

清乾隆木紋釉粉彩牡丹紋書式墨床

清嘉慶粉彩龍鳳穿牡丹紋雙耳瓶

清道光青花鳳穿牡丹紋罐

牡丹品種層出不窮,千變萬化,而作為裝飾紋樣,能適應各種工藝的需要,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和審美意識。

2. 我國有哪些著名窯口遺址

如果想要全面的知識,請點擊以下鏈接。我這里只列舉幾種,以供參考。 甌窯:在今浙江溫州一帶 。
餘杭窯:在今浙江餘杭,故名。
婺州窯:在今浙江金華地區,唐屬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始燒於三國,唐宋時窯場擴大,成為著名的青瓷生產地區。
德清窯:因地在浙江德清縣,故名。
鄞縣窯:在今浙江鄞縣,故名。
龍泉窯:在今浙江龍泉縣,故名。創燒於北宋早期,南宋晚期進入鼎盛階段,到明代中葉以後漸趨衰落,以燒青瓷聞名於世。
官窯:宋室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窯,先置修內司官窯,後立郊壇下官窯,修內司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現已確認的只有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官窯一處,專燒青瓷。
武義窯:在今浙江武義,故名。
西山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故名。燒造時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質較細膩。釉層肥厚,以淡青為主,少數開片。裝飾以刻劃蓮瓣紋為主。
吳興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為東晉唐宋瓷窯,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開片。
象山窯:在今浙江象山,故名。
紹興富盛窯:因窯址在浙江省紹興縣富盛而名。
黃岩窯:在浙江省黃岩市而名。時代從東漢 到唐宋都有發現,以青瓷為主。
紹興窯:在今浙江紹興,故名。 。
蕭山窯:地在浙江省蕭山市,故名。
麗水窯:在今浙江省麗水市而名。
泰順窯:在今浙江泰順,故名。燒青白瓷,復燒窯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體,裝坯時先裝小器,依大小可裝九件,上面一件口徑最大。所燒器物釉色偏灰,器里有簡練的刻花紋飾。
慈溪窯: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濱湖地帶,故名。為新發現的一處青瓷產地, 與餘姚毗鄰。產品以壺灰較多,壺有多種式樣,腹部多有刻花與劃 花裝飾,肩部多帶雙系,系面也有多種紋飾;釉色多呈青灰,色調特殊,但瓷質鬆脆易破。
東陽窯:在今浙江東陽,故名。六十年代發現窯址九處,七十年代後期又續有發現。始燒於唐而終於宋,其地屬婺州,所燒瓷器屬婺州窯系。
寧波窯:在今浙江寧波,故名。
哥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江山窯:在遼寧遼陽市江窯屯,因名。為遼金時期民窯。創燒於遼晚期,盛於金。以燒白釉粗瓷為主,兼燒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黃,黑釉色純黑。所燒器物,以碟、碗、杯、盤、瓶等生活器皿為多。均旋化妝土,黑釉產品多粗糙大器。
上虞窯:在今浙江上虞,故名。
臨海窯:在今浙江臨海,故名。共發現窯址兩處,均燒青瓷,一在五孔嶴,燒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間,所燒瓷器以碗為主;一在許市,燒瓷在五代到北宋之間,器物胎薄,釉 色青綠,有雕鏤極精的香薰,屬越窯系。
秘色窯:即唐代六大青瓷產地之一的浙江餘桃上林湖越窯。

熱點內容
荷花全開 發布:2025-08-07 02:02:13 瀏覽:192
菏澤牡丹區張紅 發布:2025-08-07 01:42:08 瀏覽:617
芍葯紅茶花 發布:2025-08-07 01:39:49 瀏覽:351
17年情人節限定 發布:2025-08-07 01:38:16 瀏覽:611
依米花插花 發布:2025-08-07 01:38:10 瀏覽:275
白檀的花語 發布:2025-08-07 01:37:33 瀏覽:666
水粉花卉畫圖片 發布:2025-08-07 01:36:19 瀏覽:348
百合是怎麼繁殖的 發布:2025-08-07 01:35:25 瀏覽:45
精美情人節賀卡 發布:2025-08-07 01:26:17 瀏覽:625
水波水墨荷花動態壁紙 發布:2025-08-07 01:10:49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