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插花趴配樂

插花趴配樂

發布時間: 2025-07-13 02:44:42

A.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春天的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春天樹葉和花的美麗,獲得美的體驗。

2、初步嘗試對稱拓印作畫。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重難點:

嘗試對稱拓印畫

畫出樹的主要形態。

准備:

多媒體課件、黑色卡紙、顏色、毛筆、彩色紙、亮片、膠水

過程:

一、現在是什麼季節?你看到春天的樹葉和冬天的樹葉有什麼不一樣?

二、(欣賞多媒體)春姑娘來了,她吹呀吹呀,樹葉變綠了,有的還開出了各種顏色的小花。(配樂)

看看春天裡的樹有哪些顏色?春天裡樹上開出了什麼顏色的花?你還見過哪些春天裡的花?

三、分析重點

1、樹寶寶有哪些部分組成?(樹干、樹枝、樹葉)

2、先把畫紙對折,選一種顏色在對折中線的旁邊畫出樹乾和樹枝,(看老師變魔術)把紙對折壓印,再用其他顏色在紙的同一邊點畫出樹葉和花。最後就畫出了一棵美麗的春天的樹啦。

3、兒歌指導畫:先把紙對折,畫出樹乾和樹枝,對折壓一壓,五彩花兒點點點,多彩的大樹真好看。

四、請幼兒打扮春天的樹林,小朋友可以用毛筆畫花,也可以撕紙貼花、黏貼亮片貼花,教師巡迴指導

五、把幼兒的作品貼成一片樹林。互相欣賞。找找我喜歡的大樹。

六、我們在春天的樹林前照張相吧。

教學反思

主要還是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善於提出問題。

選擇好的場所讓幼兒親自去親近自然,幼兒能自主的去觀察一年4季的變化,同時能讓幼兒了解樹變化的同時,對環境保護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小網路: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春天真美麗 設計思路:

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不易被孩子們發覺,我們要仔細地尋找她留下的蛛絲馬跡。由此,我設計了「春天真美麗」這一主題,通過這個活動讓讓幼兒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受春天的氣息。讓幼兒親手培育、照顧自然角的小植物,親身感受到了春天的來臨,並鼓勵孩子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感受春天的美麗。

主題網路圖: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地收集各種關於春天到來的氣息,並且敢於用自己的語言在集體面前做自己的闡述。

2.在社會實踐中,體驗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並且通過這些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學會用美術作品表現春天,通過學習繪畫表達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4、在春遊中通過購買物品,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通過在活動中嘗試解決困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

環境布置

1、用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指紋畫、吹畫和折紙作品小花豐富後牆和外牆。 2、語言區投放關於春天知識的圖書、掛圖、和漢字游戲字卡。 家長工作

幫助收集、查閱有關春天的知識材料,並且提供資料給大家共享。 通過家長園地、和每日的家園信息反饋及個別談話,鼓勵家長利用休息日帶孩子踏青、去放風箏等等,幫助幼兒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標。

活動過程

活動一春天的花兒 活動目標:

會用指紋畫表達春天的小花 掌握指紋畫的步驟和方法

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 活動准備:

顏料、顏料盒、美術畫紙若干 活動重點與難點:

活動重點:掌握指紋畫表現花朵的方法

活動難點:把指紋小花的花瓣組合成一朵朵五顏六色的小花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

師:春天到了,到處開滿了顏色鮮艷的小花。小朋友喜不喜歡呀?今天老師就教小朋友用我們的小手畫出可愛美麗的小花。小朋友想不想學啊?

老師示範

老師用一個手指沾上顏料畫出一片花瓣。

老師把沾了顏料的手指擦乾凈,同樣的方法,把花瓣變成一朵朵漂亮的五瓣、六瓣、三瓣等等花朵。(重點告訴小朋友們,在組合花瓣時,要保證花瓣圍繞一個中點組合成一個圓形,不要太分散、也不要過分重疊在一起。)

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老師先帶領幼兒一起回憶一下畫指紋畫花朵的基本步驟。 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老師在一旁指導。 活動結束

教師評價幼兒的作品,以鼓勵為主,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興趣。

展示幼兒的作品,用幼兒的作品裝飾教室的後牆和外牆。鼓勵幼兒再接再厲。

活動二動物醒來了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裡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 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了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系。

二、活動准備:

1. 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徵的知識經驗。 2. 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遊》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並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四、活動觀察

1、以游戲引題: 溫暖而又春天真美麗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游,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

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裡怎麼樣?」「它會怎麼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了,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幼兒自我發現後。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裡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麼季節醒來了?為什麼?」本環節主要是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了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系,擴展幼兒的知識面。

4、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六、活動延伸:

通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春天真美麗里,自然中院子里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後,

聽著《郊遊》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裡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通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春天來了,自然界中的萬物會發生變化。

2、初步學習演唱歌曲《春天》,並能跟隨音樂內容自由律動、做動作。

3、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美好,萌發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活動准備:

1、自製掛圖(根據歌詞內容設計)。

2、鋼琴伴奏。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引導幼兒思考

(1)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呀(春天)

你們是怎麼知道春天來了呢?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教師適時引導。

(3)教師小結:春天來了,柳樹會發芽,花朵會開放,冬眠的動物都醒來了。

幼兒活動:自由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這種輕松的方式,拉近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讓幼兒能更輕松更愉快的思考問題,有利於他們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引導幼兒提取記憶中春天的樣子,為接下來記憶歌詞做鋪墊。

2、出示掛圖,示範演唱歌曲《春天》並學習歌詞。

(1)教師演唱歌曲,請幼兒注意傾聽歌詞。

師:你們聽到歌詞里都唱了什麼?

(2)教師幫助幼兒補充、重述歌詞。

(3)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內容,梳理畫面內容的同時能與歌詞聯系,方便幼兒記憶。

幼兒活動:幼兒傾聽教師演唱,初步記憶歌詞;能盡量把歌詞記憶完整;學會把畫面與歌詞聯系起來記憶。

設計意圖:教師先清唱一遍,速度要慢,是讓幼兒聽清楚歌詞里唱了什麼。小班幼兒的記憶都需要靠直觀生動的形象,所以利用掛圖,讓幼兒能根據畫面記憶歌詞,加深印象。

3、完整學習歌曲《春天》。

(1)教師不跟隨伴奏清唱,歌唱速度要放慢,咬字

要清晰,邊唱邊在圖片上指引出歌詞內容,幫助幼兒記憶。

(2)教師通過指畫面引導幼兒說出歌詞,並運用多種形式,如男女生輪流唱歌詞、小組唱歌詞,反復練習並能自然地配上相應的動作。

(3)教師運用集體演唱、小組演唱,男女分組演唱,個人演唱的形式反復練習歌曲,知道唱完後保持花的造型。

(4)幼兒能配合動作完整演唱歌曲。

幼兒活動:幼兒完整學習歌曲,在演唱的同時還能夠自然地配上動作、跟隨音樂律動。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幼兒記憶歌曲,加深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夠完整的唱出歌曲。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中,組織幼兒扮演太陽、小草、小鳥、花,按照樂句表演。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像力和創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近段時間,我們中班正在結合季節開展主題活動《大樹和小花》。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總是與樹進行親密接觸,他們和樹成為了好朋友。如何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又有助於發展幼兒的能力呢?於是,我設計生成了美術活動《春天的樹》,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想想、畫畫中嘗試並體驗紙團拓印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幼兒熱愛美術、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欣賞春天的樹,嘗試用紙團拓印的方式大膽畫出自己喜愛的樹。

2、積極參與活動,能與同伴合作使用繪畫材料,體驗紙團拓印畫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能大膽嘗試用紙團拓印的方式畫出自己喜愛的樹。

【活動難點】

選用適宜的顏色表現出春天樹木的基本特徵。

【活動准備】

多媒體、各色顏料、示範用紙和幼兒繪畫用紙、廢紙團、抹布、背景圖、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了解樹木特徵

1、引導幼兒欣賞春天的樹,激發幼兒興趣。

2、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樹朋友。

二、模擬演示,明確作畫方法

1、教師出示紙團拓印好的作品,引導幼兒發現繪畫方式和以前作品的不同。

2、教師以情景化的語言介紹今天的作畫材料。

3、請個別幼兒上來探索用紙團拓印作畫,教師提醒作畫方法。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出示背景圖,激發幼兒創作慾望。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3、播放音樂,幼兒自主作畫,教師適時指導。

四、評價展示,分享體驗成功

1、以小動物評畫和幼兒互相介紹作品的方式進行交流評價,感受成功的快樂。

2、和小樹林小動物拍照留念。

3、幫忙整理活動材料離場。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里,我們的「花漫朝霞」主題開展了「尋花」、「種花」、「採花」、「插花」、「做花」等一系列豐富有趣的活動,「家長進課堂——花藝製作」活動中何子航爸爸教小朋友做了美麗的扇子花,我們的扇子花布置在了牆面上,有的孩子還是經常去折著大大小小的扇子,還擺出了不同的造型:娃娃、花朵等。孩子的興趣點就是我們活動的原動力,既然孩子那麼專注於扇子的造型,我們不妨一起來試試,一次次好玩的扇子造型活動就這樣開始了。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線索學慣用不同大小的紙扇進行創意組合造型活動。

2、探索組合連接的方法,體驗合作與整體造型的樂趣。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會折紙扇。

材料准備:大小不等的紙張、透明膠、雙面膠、毛茛、剪刀、回形針、夾子等。紙扇造型範例:蝴蝶、花等。

環境准備:「扇子吧」牆面布置:「花精靈」、「動物家族」,主牆面場景布置、四周籮筐放折好的扇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故事《春天》。(自編)邊講述故事邊出示製作好的扇子造型。

春天到了,幼兒園開滿了鮮花,今天我們來到了「親親圖書室」,請你來找找這里的春天在哪裡?

(有小鳥)小鳥在叫:春天來啦!(有大樹)大樹在說:春天來啦!(有跳舞的花)花兒在唱:春天來啦!(有小朋友)小朋友在歡唱:春天來啦!

2、談話,小朋友想想,還會有誰來參加這個春天的聚會呢。

春天裡,還會有誰來參加這個歡樂的聚會呢?

二、引發幼兒操作

1、觀察一下,這些春天裡的花草動物是怎麼做出來的?你會拼一拼嗎?

2、鼓勵孩子創意拼擺出其他各種春天的動植物或人物。

三、幼兒操作

1、個人完成或合作完成。

要求:先想好自己想創意什麼樣的作品,再選擇合適的扇形進行拼擺,或者選擇紙張自製需要的扇形。

2、重點:造型的連接和表現。

回形針和訂書機的使用,先自己嘗試連接,主動尋找合適的連接方法,互相學習交流。

四、展示作品,創編故事

1、請幼兒把創意好的造型直接布置在情景牆上。

2、創編在春天的故事中,交流講述。

活動

本次活動以美術為載體,融合了語言、想像、合作、經驗、表達等的多元整合,通過觀察、講述了解扇形的造型創意,大膽設計不同的扇形作品,採用探索、嘗試、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連接的過程,並在連接時相互交流、學習,共同完成對新工具的使用。完成的作品被展示布置出來,直接創作成春天的故事,孩子的情感和成功體驗得到了滿足。

活動反思

「扇子吧」牆面布置:「花精靈」、「動物家族」,主牆面場景布置、四周籮筐放折好的扇子。這些環境把孩子一下子引入了活動的情境,好玩有趣生動,扇子造型豐富多彩,孩子的創意動力也有了。創作過程也是在輕松隨意的氛圍中進行,地墊讓孩子無拘無束地或趴、或跪自由創意,新工具對男孩子特別有挑戰性,幾個孩子一起互相探索,還請老師示範,幾下子就會自己使用了。孩子會做,會說,但都是做完了說或說完了做,做的過程不是很自信。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起對象聲詞的興趣。

(2)尋找表達各種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像力。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准備:

圖畫書《春天的聲音》和教學課件(PPT)、場景圖片:雨中的大型玩具、木質平台、雨傘、樹木、表示勝利的一段音效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故事,引發興趣

①出示第2面:

一這是什麼時候?

②出示第3~4面:

一鼴鼠爸爸在干什麼?

(2)欣賞故事,感受理解

①出示第5面,結合音效:

一這是什麼聲音?

一門鈴響了,會是誰呢?

②出示第6~7面,結合音效:

一你聽見了什麼聲音?會是誰呢?

一鼴鼠爸爸是怎麼問的?

③出示第8~14面:

一鼴鼠爸爸又聽到了哪些聲音?

一他是怎麼問的? (感受「××××……××,是你嗎」的句式)

小結:叮咚叮咚、咣當咣當、呼啦呼啦、嘩啦嘩啦、沙沙沙,鼴鼠爸爸聽到了這么多不同的聲音,他在不停地問,想要找到答案。

④出示第15面:

一鼴鼠爸爸忙了大半夜,也沒找到答案,他准備去睡覺了。

⑤出示第16面:

一看看,他又怎麼了?這回會聽到什麼聲音呢?

⑥出示第17~21面:

一這是誰的聲音?

一你聽到過春雨的聲音嗎?春雨的聲音是怎樣的?

一你來問問,你聽到的聲音是不是春雨的聲音? (運用句式問得好的幼兒,就可以播放勝利的音效)

小結:原來鼴鼠爸爸聽到的那麼多聲音,都是春雨下在不同的地方發出的聲音,真好聽!這可是春天的聲音!

(3)找找、看看,大膽表述

一春雨下在門上、窗戶上……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春雨還會下在哪裡呢? (幼兒自由表述)

出示場景圖片:

一春雨如果下在這些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呢?你來問一問。(幼兒自由觀察、運用句式表述)

一誰來問一問? (邀請個別幼兒表述,表述完整的幼兒可以播放勝利的音效)

活動延伸:

一春雨還在下,會下在哪裡呢?

活動反思:

故事通過講述鼴鼠爸爸在一個春雨的夜晚,找尋各種聲音的來源,讓孩子感受了春雨中各種不同的事物發出的聲音,將孩子的視野帶入大自然。

小網路: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7

目標:

1、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力。

2、提高有的表達能力。

3、能大膽的表述。

准備:

春天的圖片;到戶外觀察春天等。

過程:

1、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認真觀察,說說圖片上有什麼?

2、引導幼兒找春天的秘密,

1)先在室內找;

2)再到戶外找。並請幼兒把自己發現的秘密大膽說出來。教師把幼兒發現的秘密記錄下來。

3、開闊幼兒思路,引導幼兒和別人說的不一樣。

4、帶幼兒到戶外觀察。

5、記錄:尤尤:「毛毛蟲」掉下來,就要長出新葉子了。

逗豆:楊樹上的毛毛蟲掉下來了!

超超:我姥姥家那邊的桃花開了。

祉君:草娃娃長出「頭發」啦!

懷瑾:我去公園看見有桃心的花開了。

宣宣:春天的天氣好,到外面玩高興。

妞妞:我種的小種子發芽了。

可可: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新宇:春天天上有小鳥在飛。

洋洋:小樹發芽了,要長出新葉子了。

格格:外面的小草綠了。

6、把幼兒說的話貼到牆面上,也讓幼兒參與到牆面環境的布置中來,有種成就感。

7、回家後,把自己發現春天的秘密告訴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再找找春天還有什麼秘密。

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孩子更加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了。不僅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探究發現植物的特點,而且可以使幼兒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頑強的生命力,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的熱情、關愛與呵護植物的情感與能力,以及對勞動的熱愛。

B.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春天的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1

活動要求與內容:

1、通過觀察、欣賞進一步感知花的主要特徵。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春天的花。

3、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干凈,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環境與材料准備:

1、幼兒收集各種花,把他們布置成一個大花園。

2、顏料、盒子、棉簽、積木、蔬菜。

3、牆面創設「春天的花」。

活動過程:

(一)感受春天的花、觀察春天的花

T:春天到了,天氣暖洋洋的,各種美麗的花都開了。這幾天老師和寶寶一起參觀了花圃,逛了許多花店。寶寶和老師收集了許多的花,瞧,把我們的教室打扮成了一個大花園。

T:寶寶,這么多美麗的花你們喜歡嗎?快找一朵最喜歡的花去看看、摸摸、聞聞、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牽牛花、杜鵑花康乃馨、馬蹄蓮、迎春花、滿天星、紅掌、百合……)

整合內容:

1、數字----1和許多(一朵花開了,兩朵花開了,許多許多花都開了。幼兒學花開的樣子)

2、兒歌----教師可以把孩子的回答整理成兒歌,如;牽牛花象喇叭,滴答滴答,春天來了。

3、情感----為了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激發幼兒喜歡花的情感,如說到迎春花時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這么漂亮的花我們要愛護它。

4、游戲----爬到哪裡了:牽牛花的藤可以爬的爬到寶寶哪裡了?(身體的各部位)

5、歌曲----《一閃一閃亮晶晶》

6、色彩----紅、黃、藍、綠……五顏六色

提升經驗:

1、花兒真漂亮!有各種顏色、形狀,花兒的味道真香,我們大家都喜歡。

2、每朵花都有花蕊和花瓣,他們是好朋友,喜歡手拉手。

(二)喜愛春天的花,表現春天的花

寶寶我們也來打扮小花園,今天老師准備了許多材料寶寶,看看他們是誰?待會兒我們要用他們變出美麗的花。

預設指導重點:

1、花蕊和花瓣是好朋友,他們要手拉手。

2、幼兒分組表現春天的花。(折花、撕貼花、印花、手指點花、棉簽畫花)

活動反思:

還行內容貼近幼兒生活,教師努力為孩子創造條件,鼓勵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通過看、摸、聞、聽等多種途徑與春天互動,讓幼兒能初步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逐步地親近和喜愛大自然,並學慣用多種途徑表達、表現出自己對春天的情緒、情感、感知和體驗。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在看看、說說、畫畫、玩玩中,理解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大膽說話的願望。

2、 初步理解詩歌內容,並喜歡用動作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3、 豐富詞彙:柳枝、翩翩。

活動准備:

1、 課前帶幼兒觀察春景,積累粗淺的感性經驗。

2、 春天背景圖一幅,咪咪笑的桃花、綠綠的柳枝、黑黑的燕子、花花的蝴蝶圖片各一幅用報紙遮住一次排開貼在牆壁上。彩筆等。

3、 歌曲《下春雨了》磁帶一份。配樂詩歌朗誦《畫春天》

活動過程:

1、 律動《下春雨了》,感受春天雨露的親切。

師:春天到了,調皮的小雨點也來了。

2、 通過觀察圖片,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內容,能大膽地用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師:雨停了,現在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看春天的景色?跟我走吧!

A、出示圖片(紅紅的桃花咪咪笑,有笑臉的桃花)。

師:你看到了什麼?她是什麼顏色的?紅紅的桃花現在在干什麼呢?你來學學它的樣子。他還會在干什麼?請你來學學它的樣子。我門一起來試試。

B、出示綠綠的柳枝彎彎腰(擬人化,柳樹手插腰)。

師:教師帶幼兒到柳樹前,你看到了什麼?什麼顏色的柳枝?柳枝在干什麼?你來學學柳枝彎彎腰!我們一起來學學。

C、出示燕子高高飛

師:呀!它是誰呀?燕子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燕子在干什麼?飛地高還是低啊?你會飛嗎?表演給大家看看,我們一起飛吧!

D、出示花蝴蝶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別忘了還有我呢!是誰呀?它身上有很多種顏色我們叫它花蝴蝶。誰知道花蝴蝶有什麼本領?花蝴蝶也會飛,花蝴蝶飛呀飛,像在干什麼?給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翩翩舞。學習詞「翩翩舞」我們一起來學蝴蝶翩翩

舞吧。(邊飛邊念翩翩舞。)

3、兒的回答做畫,讓幼兒進一步理解並熟悉詩歌內容。

師:春天的景色美嗎?春天春天真美好,讓我們畫張春天的畫吧!

師:用什麼畫春天呢?好,就用這些彩筆吧,學習詞「彩筆」,

師:剛剛在路上你看到了什麼?桃花在干什麼?聽,錄音機寶寶看到我們的畫,想給我們念一首春天的詩歌。(紅紅的桃花咪咪笑)它是怎麼說的?(多請幾個幼兒學念,並及時鼓勵念地好的幼兒)

師:你還看到了什麼?柳枝在干什麼?聽,(綠綠的柳枝彎彎腰)它說了什麼?(多請幾個幼兒學念,並及時鼓勵念地好的幼兒)

師:還有誰呢?繼續聽錄音。黑黑的燕子在干什麼?(多請幾個幼兒說。)

師:咦?花蝴蝶哪兒去了?它在干什麼?用一個好聽的詞叫翩翩舞。

師:春天美好嗎?春天春天多美好!我們一起來誇誇春天吧!

4、完整欣賞詩歌兩次

師:錄音機寶寶把我們剛剛看到的景色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你們聽。

師:我也會了,讓我也來試試。

5、幼兒表演詩歌數次

師:詩歌好聽嗎?讓我們給這么美的詩歌配上好看的動作吧!已經學會詩歌的幼兒也可以邊跳邊念。

6、活動結束

師:春天的詩歌可真美,讓我們變成翩翩舞的蝴蝶到外面去春遊吧。

附詩歌: 畫春天

我用彩筆畫春天,

紅紅的桃花咪咪笑,

綠綠的柳枝彎彎腰,

黑黑的燕子高高飛,

花花的蝴蝶翩翩舞,

春天春天多美好。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熱愛花卉的情感。

2.要求幼兒在較長時間觀察春季花卉的基礎上,用語言描述花的名稱、顏色及特徵,培養幼兒口語表達力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3.通過學慣用圓形紙、折疊粘貼的方法、創作美麗的花朵,共同布置「春季花卉」圖,進一步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

活動准備:

1.利用散步時間帶領幼兒觀察春天的花,認識它們的名稱及特徵,並用彩筆畫下來。

2.各色彩紙、彩筆、剪刀、膠水、大小不同的瓶蓋等圓形物;範例一份。

教學流程:

活動一:科學——春天的花卉

(一)教師啟發談話。

師:「前幾天我們在幼兒園里欣賞了許多春天開放的花,還把它們畫了下來,現在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的畫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看,並互相交流:你找到了春天的什麼花?它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有香味嗎?

(二)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花。

1.讓幼兒互相交換看畫,並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

2.教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描述花的名稱、顏色及特徵,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用上好聽的詞(如:散發淡淡的清香等)。

(三)個別講述。

1.請個別幼兒示範講述:展示自己的畫,並對大家說說自己找到了春天的什麼花?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聞起來有什麼感覺?

2.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較完整地講述。

(四)請幼兒給自己的畫上彩,並剪下

活動二:手工——花開了

(一)出示範例「美麗的花」讓幼兒自由欣賞,引起幼兒製作的興趣。

(二)組織幼兒研究怎樣製作美麗的花。

1.請幼兒認真觀察,這朵花用什麼做的?數數看一共用了多少個圓形組成的?

2.你想用什麼方法剪圓形紙?

3.教師補充並示範粘貼花和葉的方法:漿糊只要塗一半就可以。

(三)交代要求:將剪下的紙扔在指定的籃子,及時收放好工具材料,注意安全和衛生。

(四)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幼兒多做幾朵不同色彩的花,提醒幼兒多貼一點花瓣。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創造各種形狀的花瓣組合成各種美麗的花。

3、提醒幼兒製作時注意良好的操作常規。

(五)活動結束。

1.請幼兒互相欣賞作品,並交流製作心得。

2.將幼兒製作的「美麗的花」與布置春天相結合。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里,我們的「花漫朝霞」主題開展了「尋花」、「種花」、「採花」、「插花」、「做花」等一系列豐富有趣的活動,「家長進課堂——花藝製作」活動中何子航爸爸教小朋友做了美麗的扇子花,我們的扇子花布置在了牆面上,有的孩子還是經常去折著大大小小的扇子,還擺出了不同的造型:娃娃、花朵等。孩子的興趣點就是我們活動的原動力,既然孩子那麼專注於扇子的造型,我們不妨一起來試試,一次次好玩的扇子造型活動就這樣開始了。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線索學慣用不同大小的紙扇進行創意組合造型活動。

2、探索組合連接的方法,體驗合作與整體造型的樂趣。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會折紙扇。

材料准備:大小不等的紙張、透明膠、雙面膠、毛茛、剪刀、回形針、夾子等。紙扇造型範例:蝴蝶、花等。

環境准備:「扇子吧」牆面布置:「花精靈」、「動物家族」,主牆面場景布置、四周籮筐放折好的扇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故事《春天》。(自編)邊講述故事邊出示製作好的扇子造型。

春天到了,幼兒園開滿了鮮花,今天我們來到了「親親圖書室」,請你來找找這里的春天在哪裡?

(有小鳥)小鳥在叫:春天來啦!(有大樹)大樹在說:春天來啦!(有跳舞的花)花兒在唱:春天來啦!(有小朋友)小朋友在歡唱:春天來啦!

2、談話,小朋友想想,還會有誰來參加這個春天的聚會呢。

春天裡,還會有誰來參加這個歡樂的聚會呢?

二、引發幼兒操作

1、觀察一下,這些春天裡的花草動物是怎麼做出來的?你會拼一拼嗎?

2、鼓勵孩子創意拼擺出其他各種春天的動植物或人物。

三、幼兒操作

1、個人完成或合作完成。

要求:先想好自己想創意什麼樣的作品,再選擇合適的扇形進行拼擺,或者選擇紙張自製需要的扇形。

2、重點:造型的連接和表現。

回形針和訂書機的使用,先自己嘗試連接,主動尋找合適的連接方法,互相學習交流。

四、展示作品,創編故事

1、請幼兒把創意好的造型直接布置在情景牆上。

2、創編在春天的故事中,交流講述。

活動

本次活動以美術為載體,融合了語言、想像、合作、經驗、表達等的多元整合,通過觀察、講述了解扇形的造型創意,大膽設計不同的扇形作品,採用探索、嘗試、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連接的過程,並在連接時相互交流、學習,共同完成對新工具的使用。完成的作品被展示布置出來,直接創作成春天的故事,孩子的情感和成功體驗得到了滿足。

活動反思

「扇子吧」牆面布置:「花精靈」、「動物家族」,主牆面場景布置、四周籮筐放折好的扇子。這些環境把孩子一下子引入了活動的情境,好玩有趣生動,扇子造型豐富多彩,孩子的創意動力也有了。創作過程也是在輕松隨意的氛圍中進行,地墊讓孩子無拘無束地或趴、或跪自由創意,新工具對男孩子特別有挑戰性,幾個孩子一起互相探索,還請老師示範,幾下子就會自己使用了。孩子會做,會說,但都是做完了說或說完了做,做的過程不是很自信。

幼兒園春天的教案 篇5

一、主題目標

通過參與本主題的活動,孩子們可以學到:

1.春天的色彩。

2.春天的氣候。

3.在春天裡生長的植物。

4.在春天裡能見到的昆蟲。

5.春季的節日。

6.春天裡的'動物。

7.春天裡的活動。

二、各類話動

(一)手指游戲

1.看,看,看

看,看,看!(隨著手勢眨眼睛)

三隻小鳥在樹上。(伸出三根手指)

一隻能唧唧喳喳地叫,(指著拇指)

一隻會唱歌,(指著食指)

還有一隻是一個小東西,(指著中指,然後做在懷中搖動小鳥狀)

2.雨點

下雨了,

下雨了,(舉起胳膊,朝地面搖動手指,輕拍地板)

嗒嗒――滴答,

嗒嗒――滴答,

下雨了。

3.嚇人的毛毛蟲

我看到一隻嚇人的毛毛蟲正在爬,(眨眼)

在大橡樹上做了一個蛹。(身體呈球狀)

它待在那裡我知道為什麼,(慢慢站起)

因為不久它就會變成蝴蝶。(拍打胳膊)

4.我的花園

這是我的花園,(一隻手向前伸出,掌心向上)

我將仔細耕耘,(用另外三根手指做耕耘的動作)

一些鮮花種子,

我將種在這里。(種植動作)

陽光將燦爛地照射,(用手做環狀)

雨水也將會降落,(讓手指搖動至膝)

我的花園將花團錦簇,

長得又高又直。(手合在一起,慢慢向上伸展)

5.毛毛蟲

你看,毛毛蟲從一棵植物上爬過來,(左手在右臂上爬上爬下)

它說「我想打一個盹。」

它開始在地板上爬,(右手在左臂上爬)

為了結一個蛹,它睡著了。

整個冬天它都睡在床上,

直到春天來到,它說:

「醒來了,我該起床了。」(搖拳頭和食指)

睜開眼睛它看到明媚的春光,(張開手指向手裡看)

「看,我是一隻蝴蝶!」……它飛走了。

(兩個大拇指互相鉤住,手做飛走的動作)

(二)科學

1.天氣圖表

製作一張天氣圖表來描述天氣情況,比如晴、雨、溫暖,寒冷、刮風等等。在圖表的中央應至少粘兩個箭頭,這樣可以將箭頭指在適當的天氣條件上。

2.溫度計

在科學台上放一些不同的室外溫度計,在窗戶外面也放一支室外溫度計。溫度計要放在低一些的、孩子們能看清的位置。

3.發芽的胡蘿卜

從新鮮的胡蘿卜上切下大頭,放到裝滿水的小杯子里。幾天之內,胡蘿卜綠色的端部就會發芽。

4.草兒生長

將草種撒在濕海綿上。在幾天之內種子就會發芽。

5.螞蟻農場

可以用一個帶蓋的大罐子建造一個螞蟻農場。將罐子的三分之二填上沙和土壤,並放上螞蟻。在蓋子上打幾個洞,再用蓋子把罐子蓋嚴實。孩子可以觀察螞蟻在沙和土壤中打洞。

(三)模仿游戲

1.釣魚

在短木棒的一端繫上繩子做成魚竿,在繩子的末端粘一片磁性片。然後用硬板紙做一些魚,並在每條魚上夾一個回形針。孩子們可以用磁性片吸住回形針,這樣就能捉到魚。另外還可以准備一些工具盒、水壺、帽子和夾克,來增添釣魚的樂趣。

2.園藝

在戶外放一把鋤頭、耙子和園藝鏟子,鼓勵孩子們進行園藝活動。此外還可以加上水罐、花壺、種子口袋和太陽帽來增加樂趣。

3.花店

收集塑料花、花瓶、包裝紙、種子口袋和目錄冊放在模仿游戲區,還可以加上收款機和游戲紙幣。

4.春季大掃除

將小拖把、笤帚、雞毛撣子和空的提桶放在模仿游戲區。可以為孩子們准備一把裝有藍色水的噴壺,用來清洗指定的玻璃。

(四)藝術和手工

1.蝴蝶翅膀

將一張淺色的紙對折,給孩子們示範怎樣只在紙的一面繪畫。將紙再次對折並按壓,就會得到一副對稱圖形。可以用蠟筆和標記筆給對稱圖形加上觸角,做成蝴蝶的樣子。

2.毛茸茸的柳樹指紋

用一枝彩色標記筆沿著壓舌板描畫。孩子們可以用手指在墨水襯墊上按一下,然後將手印按到紙上去,這樣就會產生一個毛茸茸的柳樹芽。

3.風箏

為孩子們准備一些鑽石形狀的繪圖紙、繩子、打孔機、縐紋紙、膠水、閃光飾物和標記筆。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為他們准備描好鑽石形狀的紙,讓他們按紙上描好的形狀剪出來,這將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練習手指功能的機會。除了鑽石形,孩子們還可以用三角形的紙來製造風箏,並將做好的風箏在戶外放飛。

(五)大肌肉運動

1.風車

孩子們可以站著,將胳膊從一邊擺動到另一邊,裝成風車的樣子。

2.水坑

用硬板紙剪出水坑,並在表面貼上鋁箔。將水坑放到地板上,孩子們一個水坑一個水坑地跳過去。這個活動也可以在戶外進行,用粉筆在地面上標出水坑。

3.毛毛蟲爬

在模仿活動時間內,孩子們可以模仿毛毛蟲的動作爬。

(六)數學

1.數種子

在索引卡片上標出一個數字,卡片上的數字可以根據孩子們數概念的發展而相應調整。讓孩子們將適當數目的種子粘到卡片上。

2.昆蟲排序

用絨布片代表瓢蟲、螞蟻、毛毛蟲和蝴蝶等等。孩子們可以將它們從最小到最大進行排列。

(七)社會學習

1.動物寶寶

收集動物和它們幼小時的圖片,將成年動物的圖片放到一個籃子里,幼小動物的圖片放到另一個籃子里。讓孩子們對成年動物與它們的後代之間進行匹配。

2.春季大掃除

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紙袋來收集公園里、家周圍或者是你們運動場上的垃圾。當他們回到學校的時候再將垃圾處理掉。同樣,應該教導孩子們洗手。

3.春季著裝

准備絨質的人物模型和各種衣服。孩子們可以為模型穿上在春天不同的天氣里穿的各種衣服。

4.春天的衣服

收集幾件春天的衣服,比如夾克、帽子、雨靴及短袖衫等。將這些添加到模仿游戲區。

(八)集體活動(游戲,語言)

1.裡面有什麼

在一個大盒子裡面放一些春天的東西,包括風箏、傘、帽子、釣魚竿等等。選擇其中的一樣東西,但不向孩子們展示,而是向他們描述這種東西,並給一些怎樣用它的線索。孩子們可以試著確定這種東西是什麼。

2.昆蟲運動

在活動間隙內,讓孩子們像下列昆蟲一樣運動:蟲子、蚱蜢、蜘蛛、毛毛蟲、蝴蝶、大黃蜂。

C. 哪一幅圖中不包含插花題材

插花,狹義地講,是將植物的一部分從母體上截取下來,按照一定規則插貯在容器內。至於選擇哪些植物,插在什麼樣的容器里,遵循怎樣的取勢規則,就成了不同插花藝術的主要區別。

插花大概是少有的明明以靜態立體實物為作品,卻無法長時間保留的藝術形式之一。一件插花作品,長則一二旬,短則一二日,最美的姿態即如煙花歸於寂寞。這一特性導致我們對古代插花作品的解讀和梳理,不得不依據間接材料,求諸圖像與文字留存。

駐足插花作品前,將自己融進植物與器物、空間、心緒彼此交織所營造的氛圍里,乃東方人共諳的美學智慧。然而,回望插花藝術誕生之初,這份藝術自覺卻來得較遲。人類在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上繪制了花瓣、葉片的形狀,卻未留下插花圖案。先秦《詩經》《楚辭》中有大量的植物吟詠,它們或是先民們的生活必需品,如采葛采艾,或是借物言志,如香草香木。漢以前尚未出現插花活動的記錄。

一、漢代插花

已知最早的插花圖像發現於河北望都一號漢墓。墓主人是東漢顯赫一時的宦官孫程,因擁立漢順帝有功而被封侯。在記錄墓主人生平的前室壁畫上,出現了一個陶盆,內盛凈水,六朵紅花鮮明地插在陶盆里。旁邊有隸書「戒火」二字。「戒火」為紅景天的別稱,雖然漢代墓室壁畫筆觸尚顯粗糙,但仍舊捕捉到了紅景天的植物特徵。陳直先生在《望都漢墓壁畫題字通釋》中考釋為:「本壁畫描繪戒火,畫一

瓦盆,上有花葉六莖,紅花綠葉……取繪其象徵性也。」該紅花陶盆意象,很巧合地預示了日後中國插花的發展特徵:起源於宮廷貴族之家,自上而下普及傳播,且對插花作品象徵的重視高於單純對視覺美觀的追求。

二、魏晉南北朝插花

時入魏晉南北朝時期,本土花卉文化已十分成熟。若要選出這一時期推動插花藝術發展的代表人物,非梁元帝蕭繹莫屬。蕭繹提出對節氣文化有重要影響的「二十四番花信風」,還曾作:「昆明夜月光如練,上林朝花色如霰。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春別應令四首·其一》),這是現存最早的關於「花朝節」的文字記載:人們在春季的這一天出門賞花、插花、簪花、約會、拜花神。民間花朝節的出現,說明中國人對花卉的認知,已經從最早的生殖崇拜和實用依存,轉而成為共同的文化紐帶和情感寄託。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還記錄了蕭繹的繪畫成就:「元帝蕭繹,字世誠(中品),武帝第七子。初生便眇一目,聰慧俊朗,博涉技藝,天生善書畫……《芙蓉蘸鼎圖》,並有題印傳於後。」眾畫之一《芙蓉蘸鼎圖》已佚,但從畫題來看,「蘸」是一種插花手法,類似「貯」「浸」「漬」,所以畫的內容應該是以鼎為花器,以荷花為花材的一幅插花圖。時人若得一見,當可一睹南朝宮廷插花的靡麗風華。

如果說南北朝時期本土的插花文化在不疾不徐地生長發展著,那麼佛教的大流行無疑給這株幼苗澆灌了一瓢營養豐富的靈水。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兩相匯流,演變出新的插花樣貌,雖不同於佛教來源地印度的供花藝術,卻也多少保留了佛教的影子。

不同於原始物襪佛教供花的那部分,涉及中國文化中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內核。首先是禮制,主要體現在用器上。中國的插花但凡可盛水的容器都可選用,花器必須符合一定規制,而以承襲上古玉器岩段和青銅禮器的瓶(包括尊、觚、琮等各式瓶器)為正途,因此「瓶花」也稱「瓶供」,此外兼有盤花、缽花、筒花、籃花等。

其次是格物,體現在花材的擬人化。中國人將大量的主觀觀念投射在花材身上,給花材排尊卑位次,給花材賦予性格人品,甚至到了一件插花作品就能透露心跡、傳情達意的程度。這一罩棗激點在宋明之際表現得更加明顯。

最後是中國文化最看重的生機,體現在插花的造型上。雖然隋唐時期仍可見印度佛前供花才有的團花、堆花、花蔓等形式,只摘取艷麗的花頭,排列在托盤里,或串成串裝點佛身與道場,但最終這種塊面藝術沒有在中國生根發芽,而在西方接受度卻比較高,比如大家喜聞樂見的婚禮手捧花、筵席桌花等。我們講究插出枝條本真的樣子,不過多藝術加工,喜歡用自然的線條營造空間。中國插花正是憑藉以上三點,將外來藝術本土化,轉化為供給本土藝術的養分。

反觀佛教供花對中國插花的滲透影響,主要體現在隨著佛教傳播,插花也得到了極大普及。這與後來中國插花被日本遣唐使隨佛教一並帶回日本,並直接促成池坊花道誕生是同樣的道理。佛教傳入之前,插花活躍於宮牆之內,苑囿之間。而今更廣泛的階層乃至底層人群開始接觸到插花這種新形式,佛窟與墓室內出現帶有插花形象的壁畫和造像。與此同時,有了佛教義理與供養規則,人們開始慎重地對待插花這件事。佛教「推波助瀾」的影響巨大,時至今日仍有插花愛好者誤以為中國插花起源於佛前供花的傳入。

在此背景下,出現了最早的瓶花記載。南齊皇子蕭子懋,在母親阮淑媛病重期間,許願銅瓶中蓮花若不枯萎,母親便能痊癒。《南史》卷四十四《晉安王子懋傳》載:「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華竟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當時稱其孝感。」罌泛指圓腹的瓶器。南梁蕭景墓神道刻畫中有比丘手捧類似瓶花的形象,說明南北朝時期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瓶花範式。

除了瓶花,盤花的第一次亮相也在南北朝時期。大文學家庾信有句:「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杏花詩》)詩人將仔細折來的杏花插在銅盤里,用以待客,正謂之南朝風雅。

一項獨立技藝的形成,通常需要代表人物、理論基礎以及明確的範式。插花在南北朝時期已基本具備了這些要素。

三、隋唐插花

隋唐經歷了大動盪到大一統的社會重塑,經濟周期上又逢「大業盛世」與「開元盛世」先後兩個國力高峰,李白一句「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道盡財富積累下的花事盛況。插花也開始深入唐人的日常生活。

元稹盛贊西明寺插在琉璃瓶中的牡丹花而作:「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風炫轉紫雲英。自從天女盤中見,直至今朝眼更明。」(《西明寺牡丹》)李商隱同情花葉的不同命運,感慨只有荷花可以花葉常相伴:「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贈荷花》)杜牧亦有一句家喻戶曉:「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杏園》)這里的插花人一說是折下杏花插戴在頭上,也有認為是用杏花來插花,足見風靡。

晚唐時期,出現了我國第一篇插花理論《花九錫》。「九錫」乃《禮記》中的「九錫之禮」,是皇帝賞賜臣子的九種物品。作者羅虯借用這一說法,總結了插花必備的九個條件:擋風、工具、用水、花器、擺放、畫圖記錄、配曲、酒賞、作詩。首次提到了用花剪刀來剪枝,對花的傷害更小。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很多條件已經不具備了,今人對插花的關注多集中於插花作品本身,至多擴展到周圍環境,畫圖可以用攝影取代,至於行酒配樂作詩,無一能事。有趣的是,唐代的「酒賞」到宋代變成了「茗賞」,亦有人從中辨出浪漫與理性,窺得不同的王朝氣質。

四、五代十國插花

五代十國時期只有短暫的幾十年,承唐啟宋,似乎存在感不強。但在文學藝術領域,依舊有所成就。南唐後主李煜不僅是詩詞音律大家,還是一位插花藝術家,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插花大賽——錦洞天。「李後主每春盛時,梁棟窗壁,柱拱階砌,並做隔筒,密插雜花,榜曰『錦洞天』。」(《清異錄》)

「梁棟窗壁,柱拱階砌」,不同的擺放位置,暗示了不同的插花類型。「梁棟」需用吊花,「窗壁」「柱拱」指壁掛花,「階砌」是可直接放置於台階上的插花,三種類型,皆以竹筒為花器,並張貼作品名單。以插花游戲作為一年一度的宮廷盛會,是這一時期插花藝術繁盛的一個縮影。李煜選用了文人偏愛的竹,以竹筒為花器,既是竹筒花在歷史上的首次亮相,也為普遍華麗富貴的「院體插花」增添了新的審美可能,一種雅緻、明凈的新風格。

此時期還出現了插花「黑科技」。曾經,為解決敞口盤中花材無法站立的問題,唐代出現的「春盤」用蔬果、假山石作為臨時固定花枝的工具。然而不足是場合與時令的局限性,並不是所有插花都適合出現蔬果和假山石,而且這種辦法只能固定短小花材,並不牢靠。五代郭江洲發明的「占景盤」,是歷史上第一件專門為插花而發明的工具,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郭江洲有巧思,多創物,見遺占景盤,銅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許,底上出細筒殆數十,每用時,滿添清水,擇繁花插筒中,可留十餘日不衰。」(《清異錄》)

目前出土的占景盤未見銅器,只有陶瓷殘器,亦尚未發現達數十細筒之多的,通常只有五筒或七筒。細筒越多,可造型的餘地越大。後世出現的多孔花插、多管瓶、連體瓶、多孔蓋,恐有占景盤的啟發在先。

五、宋代

宋代是插花藝術當之無愧的黃金期,上至官家世家,下至市井商鋪、寒門小戶,普遍插花。

官方上,有政府籌辦的「萬花會」,形式類似李煜的「錦洞天」。張邦基《墨庄漫錄》中言:「西京牡丹聞名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於梁棟柱拱,悉以竹筒儲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文人士大夫愛花成風,范成大曾「滿插瓶花罷出遊,莫將攀折為花愁」。陸游夜裡「藤紙靜臨新獲帖,銅瓶寒浸欲開花」。蘇轍壺插菊花,「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壺」。楊萬里憐惜梅花寂寞,採回書房插在膽瓶里:「膽樣銀瓶玉樣梅,此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莫空山裡,喚入詩人幾案來。」

尋常人家也愛插花。歐陽修《洛陽牡丹記》雲:「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出於大眾的喜愛,商家也靠時令插花招徠顧客。「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夢粱錄》)楊萬里詩中還寫到路邊小店:「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清明上河圖》中既在「孫羊正店」門口畫了賣鮮花的小攤,也有客棧一扇窗內可見桌上的瓶花。「萬花爛漫,牡丹、芍葯、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東京夢華錄》)

我們在分析日本花道昌隆背後的原因時,常會提到一個關鍵因素——插花人口。日本有三分之一人口長期從事插花活動或至少曾專門學習過插花。插花人口就如同金字塔的底層,共同托起了塔尖上各流派爭鳴、理論完備、組織有序的局面。宋代雖未發展出日本那樣的插花流派,但插花的金字塔尖上站著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宗大師們。「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文人四藝的約定俗成,可視為宋人對插花藝術最終的定位。時至今日,插花愛好者在把握作品格調時,宋代美學仍是重要的參考標尺。

在選器上,受史上第一次金石熱的影響,宋瓷燒造形制十分講究出處,文人們選擇花器時,亦青睞復古器型,甚至直接用上三代青銅器來插花,從格調上奠定了高古、高雅的氣息。選花上,宋人首開為花卉排列等級、賦予人格的先風。先是由後蜀入宋的張翊作《花經》,按照朝廷品定人才的「九品九命」,再根據花的象徵意、外觀、氣味、氣質等指標,將花也按照「九品九命」由高到低排序。能用來插花的花材,通常必須是入品之花。《花經》之後,頗有效法者,陸續又有了「花十友」「花十二客」「花三十客」等說法。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范成大的《范村梅譜》《范村菊譜》,王觀的《揚州芍葯譜》……林林總總,宋人對花卉的品評似乎總是那麼饒有興致。

如果說唐代羅虯的《花九錫》只是概括地提出九點插花必備要素,那麼宋代則是實實在在地留下了具體的插花方法。周密《癸辛雜識》中記錄了插枝前先要捶碎柄的做法,今天在處理一些不易吸水的木本花材時,也要稍微捶碎柄部。蘇軾的《格物粗談》錄有自己的插花心得,比如荷花以亂發纏折處;梔子花將折枝根捶碎,擦鹽再入水;插海棠花用薄荷水更好;蜀葵、芙蓉、鳳仙花則要蘸過石灰並乾燥後,插在滾水裡。林洪《山家清供》也有類似記載。

六、元代

元代的插花流變與政治背景密切相關。周密有句:「深深門巷老翁家,自洗銅瓶浸杏花。喚起承平當日夢,令人轉憶舊京華。」漢族不仕文人借插花追憶前朝,表達個人情懷,出現了重在表達個人主觀心理的「心象花」。心象,即人在想到某種抽象內容時,腦海所浮現的與其相關的具體形象。心象花,即將這種形象外化為插花作品,從創作動機來講頗有些當代藝術的意味。心象花的創作主體仍是文人,審美上仍承接宋代的典雅中和,但卻不再受到束縛,呈現出隨性風格,往往花型簡單,有一枝凸顯的主枝。除花材以外,搭配與插花主題相關的裝飾品,如靈芝、翎毛、如意、珊瑚、卦符、蔬果,也在這一時期出現,清供文化逐漸形成。

七、明代

明代插花誕生了「理念花」「十全花」「雙體花」等新花形,出現「堂花」「齋花」之分。理念花以宋明理學為基礎,強調人倫關系,注重秩序與規律。在「主」「客」「使」三主枝的基本架構里,「主」象徵君權、父權,是一件作品中位居正中的最穩重的花材,周圍常有點綴的從枝;「客」為儐相、母親,有包容、輔助之感;「使」象徵使者、子女,遠遠伸展出去。而堂花與齋花,指插花不同的擺放環境。中堂用花高大端正,有儀式感,而書齋清賞,以小瓶小器為主,突出趣味感。

熱點內容
花卉玫瑰香 發布:2025-07-13 06:02:08 瀏覽:10
假虎刺盆景 發布:2025-07-13 06:02:08 瀏覽:178
怎麼祝情人節 發布:2025-07-13 06:01:13 瀏覽:960
小櫻花吖 發布:2025-07-13 05:54:05 瀏覽:695
七夕應該送什麼給女生 發布:2025-07-13 05:52:01 瀏覽:369
一朵梅花心 發布:2025-07-13 05:47:01 瀏覽:579
紅稚蓮花語 發布:2025-07-13 05:42:16 瀏覽:377
木叉插花 發布:2025-07-13 05:37:44 瀏覽:944
組盆小盆栽 發布:2025-07-13 05:35:00 瀏覽:411
七夕送孤寡 發布:2025-07-13 05:34:09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