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秀花藝
① 什麼是絹花
絹花也稱京花兒,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濃厚裝飾色彩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指用各種顏色的絲織品仿製的花卉。
中國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有用絲織物制花的技藝。到了唐代,絹花更是婦女的主要裝飾品,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就形象地再現了宮中婦女簪花戴彩的情景。
此後絹花製作傳入日本、朝鮮。1982年江戶細工絹花花簪被指定為東京傳統工藝品。1993年日本絹花花簪博物館在東京都新宿區高田馬場成立。明朝崇文門外的神木廠大街是北京絹花的發源地。2008年,北京絹花經國務院批准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韓國的絹花工藝——宮中彩花——被韓國文化遺產局指定為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24號。
② 東西方插花的區別。
東方:注重線條、講究意境、色彩樸素。
西方:注重幾何豐滿造型、色彩艷麗、花數量多,以多取勝。
【中國式插花】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 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 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 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前2000年時尼羅河文化時期。從古希臘直到羅馬後期,經歷了中世紀的文化停止時期,十四至十六世紀才奠定了現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礎。 西洋插花與中國式和日式插花相比較強調實用和設計理念,一般較能融入生活之中,達到日常生活的裝飾效果。
③ 蓮瓣蘭的鑒賞標准
蓮瓣蘭是中國蘭花當中一枝獨秀的春蘭,其鑒賞標准和我國傳統蘭意鑒賞標准一脈相承,但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現代的審美意識形成了新的更多的鑒別准則和欣賞內容。觀賞是人通過感覺器官接觸名品蘭之後產生的思維活動,鑒別則是根據蓮瓣蘭的花朵和花色,葉和葉的姿勢所展現的自然美,分出各種等次的好花,確定它的美麗感人之處以及花所含有的意境美。蘭花品種品位的鑒賞說到底是主觀認識與客觀現實相協調統一的活動。美,應是公認好的東西,通過觀察、欣賞,達到悅目愉情,心曠神怡的效果。鑒賞蓮瓣蘭的名品就按照這一規律,欣賞和識別植株的葉型,花朵的花瓣型、色彩和香味等,從中體驗到各個部分或者一個部分所具有的形式美和包含著的美的意境,使欣賞者按一定的標准和感受真正進入藝術的殿堂。結合當今對蓮瓣蘭鑒賞的普遍要求,具體地概括為如下五個方面的標准:
形質和意境的和諧美
鑒賞蘭花歷來要求一棵花不僅僅具有自然美,而且還要具備最高層次的美,即是在實物之外還要包含某種境界美。由自然美延伸到含蓄的意境美,賦有詩情畫意。因此,既重視形質的美又強調意境美,兩者要和諧統一,成為鑒賞蓮瓣蘭的審美原則,成為鑒賞的標准。
形質指的是一棵蓮瓣蘭開出的花朵之花穿花貌花瓣的質地和構成的幾何圖形,花朵的香味與濃淡馨香,以及蘭株的葉型和葉與花的空間位置等等。意境則是一朵花或是葉花的某一部分給人一種啟迪聯想,從實物達到某一種境界,比如花朵的花瓣為大荷瓣,它包含著穩重,一朵花的兩個副瓣成飛肩,它包含有精神等等。形質和意境統一才是美,兩者和諧,引人入勝,聯想翩翩,從形質流浸於另一種美的境界之中。鑒賞審美活動從形質開始,歸宿到精神思想之中,這是我國對蘭花審美藝術的核心。愛蘭和養蘭就是一種愛美之心的表現,養蘭之人通過蘭花自身的美來表達自己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嚮往著真善美的思想情操。種植蘭花可以從中寄託某種情思,寓於某種情操,宣揚某種精神等,放素有養蘭觀葉思美,看花思情,聞香思幽之說。
綜上所述:形質和意境的和諧美是衡量何為名花的根本尺度,是一個鑒賞的標准。
中國遠古時代看重蘭花最早是從它寓意的品格和精神開始的,往往以此來借喻自己的身世和處境,如孔子最早在《猗蘭操》中感嘆:「孔子歷聘諸侯,莫能任;隱谷之中,見芬(同香)蘭獨茂,唱然嘆日:『蘭當為王者香,今乃與眾為伍。」』那時,對蘭花的認識以從宜人的幽香進入到生幽谷無人而自芳的精神,崇尚立潔身自好的品德,提倡「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的鑒賞觀念,突出了寓意為重的鑒賞要求。十九世紀初葉,可以說是我國鑒賞蘭花的系統化和標准化形成時期。中國藝蘭家們首先將形質的美具體化,用花朵的花瓣形狀和結構作為美的表現,並將包含著某種神志或者說具有某種意境結合起來,作為花藝的全部內容。以此將蘭意分為不同的品位,列出名品的次弟,如在傳統春蘭名品中以四大天王為最高花藝檔次的名品,使形質和包含的意境相統一作為鑒賞原則,成為完善的鑒賞標准。這種中國蘭花的鑒賞原則廣為推廣和應用,以至日本、台灣等地今天仍以此為選擇和鑒別好的蘭花品種標准。當然,這一鑒賞原則主要是針對花藝總結出來的,隨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加深,特別後來發現葉藝品,提出現葉勝觀花的觀點。蓮瓣蘭屬於中國蘭花中的優秀春蘭品種,起初的鑒賞原則也是離不開中國蘭蕙的鑒賞要求,從花藝上推崇形質和意境的和諧美。
蓮瓣蘭的鑒賞繼承和發揚了我國蘭花具有的外在的形式美和內在的含蓄美,同時還根據啟身的特點,將形質美的內容進一步擴大,從花藝延伸到植株葉型,從花朵的香色包括到花色」的艷麗鮮明,從花朵的瓣型伸展到花容所具有的精神境界等等,形成更為完善的審美標准。蓮瓣蘭的鑒賞標準的形成也是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隨著時代的前進,其鑒賞的內容不斷吸收新的東西,逐步形成更加豐富和完善的原則。開初,蓮瓣蘭以白花素心為最好的花最美的花,成為大理地區的名蘭。因為,除了素心白花品種所具有的自然美之外,在能夠充分展現植物本身的宜人幽香和高潔淡雅,具有不與桃李爭艷,不因雪霜而變色的精神。這種審美觀念反映到蓬瓣蘭的鑒賞上,素心蘭恰好從形質上表達了傳統文化思想提倡的境界,由此而博得文人雅士的喜歡,正如過去流傳的說法,「百姓栽花,宰相植蘭」。大理地區過去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惟獨選擇白花素心品種將以馴化栽培,精心保護,經歷幾百年的發展,留下大小雪素。由於大小雪素的花朵素凈淡雅,不僅具有自然之美,而且花朵所含的寓意深刻,體現了提倡的精神崇尚的美,因此才被推選為珍貴名蘭花,冠以「仙品」。後來,隨著對蓮瓣蘭的逐步認識,審美觀念也發生變化,情趣更為廣泛一些。蓮瓣蘭經過多年的栽培,植株長得高大,葉多而造型優美,不單從觀賞花朵思情,同時也注意欣賞葉姿和葉色的美。蓮瓣蘭是一個大家族,名品花種繁多,表現在葉的結構上,有細葉寬葉的品種,細葉與寬葉相比,別具一種美,小巧秀氣,細葉婆娑;不僅如此,蓮瓣蘭的葉姿各異,有委曲葉,有弓型葉和直立葉品種,寓意當然各有干秋,美的表現也就各不相同。杯曲型的葉姿,象許多碧玉之環滾在盆邊,賦有曲線美的藝術;彎弓型的葉姿,猶如殘日在天;直立型的葉姿,如劍指蒼天,剛強有力,美在陽剛之氣。在鑒賞傳統春蘭名品的形質和意境美當中,將葉的形質美納入花藝之中,作為必不可少的內容。
蓮瓣蘭名品的審美增添了時代的氣息,吸收與鑒賞國外以及海外關於欣賞蘭花的觀念,對形質差的要求以花朵色彩明快,艷麗多彩,盡美盡善,奇異居上的美。比如說,日本的春蘭花朵的色彩鮮艷美麗,因無香而強調花色的藝術美;台灣是蘭花帝國,審視蘭花的美,繼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審美要求,在欣賞蘭蕙時既重花朵的藝術性又重視色彩,既重視素心花又重奇花異草,等等。蓮瓣蘭在審美上也吸取好的東西,從傳統以白花素心為最美轉復到既承認這種美,同時也重視各種色彩的素心花美;又重視彩心花以顏色單一鮮明、艷麗風采、質感透明為美。蓮瓣蘭名品的鑒賞不僅從形質上增加了豐富的內容,而且在意境方面也增添了不同的要求,紅色系列的彩心花和素心花,表現熱烈,象徵生活和心情熾熱;綠色象徵生命之希望等等。故紅花或紅素,黃色花或黃素一經發現,就一樣被視著珍稀名花,這不能不說是審美觀念變化的結果。概括地說,蓮瓣蘭形質多姿多彩,新奇獨占,具有大自然創造的美,是客觀存在的美。形質的美所表達的思想境界也是多種多樣的,大千世界的千差萬別所孕育的美也當然千差萬別,隨著欣賞者不同,聯想翩翩,思緒翻騰,突出了形質和意境和諧的美。
蓮瓣蘭名品的鑒賞,通過近幾年的總結,愈來愈重視花朵的自然美,同時也非常看重花朵所表達的詩情畫意,將花朵之外所表現的精神以致包含的美境作為欣賞的根本要求,並以此作為劃分名品次第的根本尺度。一棵蓮瓣蘭開出的花朵不管大小如何,只要花瓣造形美且整朵花的花容美,具有某種神韻,賦有某種含意,那就會引起藝蘭者的共鳴,其價格因之而倍增。蓮瓣蘭中開大朵花的,甚至巨型花,但花的形質差,是長矩圓形的花瓣,有的質薄如紙,花瓣不是扭就是卷,花並無神無意,呆滯難看,根本沒有哪個藝蘭家過問一下。因此,蓮瓣蘭花朵的品級完全取決於花的形質與意境是否和諧統一,有此才具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成為名品花。
以上各方面歸納起來,蓮瓣蘭名品的鑒賞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是,從花和葉的自然形質美的欣賞之中領略到某種美的精神境界,從中得到高層次的享受。這就是東方文化的含蓄審美觀,也是蓮瓣蘭鑒賞的基本原則。作為意境美本是主觀思維的產物,是一種花藝之外的鑒賞功夫,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
④ 蘭花的精神
蘭花作為眾香國里的一支獨秀,在參與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蘭文化」,成為了高潔,堅貞品質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花中四君子」。作為中的傳統名花,蘭花的美學價值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而選育蘭花園藝品種的美學標准-----春蘭「瓣形學」也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並趨於完善。然而,受傳統文化思想的限制和商品價值觀的影響,春蘭「瓣形學」有她的獨到之處,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瓣形學」將春蘭的瓣形大致分為荷瓣,梅瓣,水仙瓣,竹葉瓣和柳葉瓣等,且不說「瓣形學」在瓣形上的劃分是如何的嚴格,只看其瓣形的取名就頗為有味。荷瓣,顧名思義,其瓣形必為寬、闊、厚、實。形如荷花之瓣;而梅瓣則形似梅花,以此類推,水仙瓣形如水仙;竹葉瓣形如竹葉等等。表面上看,其命名是因花形的相似而已,仔細推敲,這些名稱的由來應是大有文章的。
「竹有節而嗇花,梅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惟蘭獨並有之。」這段話不僅是對蘭花的自然美的欣賞,更是贊美了蘭花獨佔了竹子的節格剛直,梅和松的精神與氣節,並形成了一種特有的蘭文化現象,使得蘭花成為眾香國里的「君子花」中最具典型代表的「人格花」。於是,蘭花不僅具有竹子的「虛心和節氣」,而且也擁有了梅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更能展現松樹的「蒼勁雄健和生機一片」。而且,前人又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水仙的「冰肌玉骨」以及菊花的「操介清逸」和牡丹「國色富貴」等花卉的優秀品質全都毫不吝惜的饋贈給了蘭花,從而使得蘭花不僅在自然美的欣賞上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更使得蘭花涵蓋了所有花卉的優秀品格而成為了最瑧完美的「君子花」,成為最具代表「人格花」。
「瓣形學」將蘭花的瓣形進行分類,不僅是描繪了蘭花具有各種花卉的秀美風姿,更加贊譽了蘭花的人格精神。「瓣形學」不僅是蘭文化的一個概括,亦是中國花文化的一個凝煉,更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升華。一種瓣形不僅是代表了一個花藝品種的名稱,而更應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正因如此,蘭花才成為最優秀的「人格花」的代表,「瓣形學」創造了蘭花極高的美學價值。那麼,蘭花的各種瓣形之間在美學上應是等價的,無差的。然而,正是因為人們贈與了蘭花這么多的優秀品質,才使得蘭花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人們在追求蘭花的精神上的美時,往往是將感情寄予了蘭花的自然美之中,在蘭花的自然美中尋繹其精神之所在。蘭花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個特殊的精神消費品,於是蘭花也就具有了特殊的商品價值。
⑤ 草月流花道課是什麼
在眾多花藝風格中,日式花道以其獨特的魅力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與其他國家的插花藝術形式相比,日本的花道有著更繁復的技巧、更精緻的技藝和更打動人心的內涵。
⑥ 插花有什麼技巧么
插花看似簡單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卻並非易事。因為它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要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以情動人,融生活、知識、藝術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花藝師具有靈魂的藝術思維去用心來創作花型,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
插花作品
藝術插花雖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寡,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主張以精取勝,主題突出,意境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因此,在符合構圖法則、順乎自然的基礎上,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由活潑,多姿多態,並充分表現作者的情感與意趣,這是藝術插花獨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