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插花五步法

插花五步法

發布時間: 2025-05-05 21:58:20

❶ 我想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的一些制度、民風、習俗~

根據《東京夢華錄》(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記載,宋朝的街市,在中秋節 的前幾天,就已彌漫著濃厚的過節氣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布置門前的綵樓。市人爭飲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棖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爭登酒樓賞月, 絲竹簫管並作。里巷兒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馬雜沓,至於天明。吳自牧(約一二七 ○前後在世)的《夢梁錄》卷四也記載,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團圓子女, 以酬佳節。即使是陋巷裡的貧窮人家,也都會典當衣物去購買酒困,來歡度中秋。

金盈之(約一一二六前後在世)的《新編醉翁談錄》卷四則記載了當時人由賞月進而拜月的習俗:「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不以貧富,能自行者 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 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

除了拜月之外,還有賞燈的風俗。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舊事》 卷三記載杭州中秋夜:「燈燭華燦,竟夕乃止」。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種羊皮小水 燈「一點紅」,江面上布滿了數十萬盞燈,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據說水 燈是為討江神喜歡,並非純粹為了觀賞。
《武林舊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則更具體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氣勢:「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 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省中秋節最具特色的 觀光據點。

元朝雖以異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漢化甚深。節日習俗也大半沿襲漢人舊制。到 了明朝,賞月、祭月、吃月餅的風俗大盛。

田汝成(約一五四○前後在世)的《西湖游覽志余》「熙朝樂事」記載明人多 於中秋節以月餅相饋贈,取其圓形的「團圓」之義。夜晚則設賞月之宴,或攜帶酒 食至湖海之畔游賞。劉侗、於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則詳 細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餅必須是圓,所供的瓜果則必須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 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偏照菩薩,下繪月輪桂殿,有一兔人立搗葯於其中。 祭月後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一成員。中秋節又是團圓節,所以 縱使有歸寧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團聚。

至於明人賞月的盛會,則有張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筆,為 我們作了下面這段極其風雅記述。《陶庵夢憶》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 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遊冶惡少、清客、幫閑、 僮、走空之輩,無不麟集。 自生公台、千人石、鶴澗、劍池、申文定祠、下至試劍石一二山門,皆 氈席地坐, 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 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處,大吹大擂,漁陽參 撾,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更定,鼓鐃漸歇,絲管繁興,雜以歌唱。皆 「錦帆開澄湖萬頃」同場大麴,蹲踏和鑼絲竹肉聲,不辨拍煞。更深,人漸散去, 士夫眷屬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獻技南北雜之,管弦迭奏,聽者方辨字句, 藻鑒隨之。二鼓人靜,悉屏管弦,洞蕭一縷,哀清綿,與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 為之。三鼓,月孤氣肅,,不雜蚊虻。一夫登場,高坐石上,不簫不拍,聲出如絲, 裂石穿雲,串度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 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有點頭。 然此時雁比而坐者,猶存百十人焉。使非蘇州,焉討識者。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從這則「虎邸中秋夜」或能略窺一二。

明人拜月時用的「月光紙」,到了清朝,改了個名字叫「月光馬兒」。富察敦 崇的《燕京歲時記》(一九○六年)。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 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葯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 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 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

清又流傳著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竄」。所以拜月就成了婦女的專利,家 中的主婦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沒事干。中秋節前幾天,街市上都會賣一種專供 兒童月用的「兔兒爺」。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 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 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 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 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鈍、 茶湯的,不一而足。
古代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游號放翁,文天祥號文山,辛棄疾號稼軒,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關漢卿號已齋叟,吳承恩號射陽山人,方苞號望溪,吳趼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煉生。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範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文天祥的官職。《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柳敬亭傳》「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寧南是明末左良玉爵號寧南侯的省稱。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所以後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名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大書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以誠意伯相稱。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系,再稱名和字;《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前兩人兼稱官職、字和姓,後一人稱字和姓;《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兼稱官職與謚號,「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稱姓、官職和名;《促織》「余在史館,聞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敬稱】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

古代風俗禮儀

【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歷紀元後。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於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後,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後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

【清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乞巧】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後,雲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或說: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只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綉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系起來後,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重陽】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

【臘日】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古代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後——個月(臘月)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歷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後也滲入臘日習俗。

【除夕】我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掃一清的屋裡,擺上豐盛的菜餚,全家團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謎下棋,嬉戲游樂,謂之「守歲」。零點時,眾人爭相奔出,在庭前攏火燃燒(古稱「庭燎」,取其興旺之意),並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達,大吉大利。此時,爆竹聲、歡叫聲響成一片,一派「爆竹聲中除舊歲」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後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構成男子字的全稱,如伯禽父、仲尼父、叔興父等。

【十二生肖】又稱屬相。古代術數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後以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豬,稱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塗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禍福,往往牽扯起來,特別是在婚配中男女屬相很有講究,有所謂「雞狗斷頭婚」、「龍虎不相容」等說法。

【生辰八字】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這八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舊俗訂婚時,男女雙方互換庚帖,上有生辰八字。雙方各自卜問對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陰陽,以確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孔子非常重視孝悌,把孝悌作為實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無改於父道」、「父母在,不遠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張。孟子也把孝悌視為基本的道德規范。秦漢時的《孝經》則進一步提出:「孝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宗法等級秩序。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左傳·曹劌論戰》中有這樣的話:「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於祭祀的牛、羊、豬,後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犧牲的總稱。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i,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於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由於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所區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廟內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宋代陸游《示兒》詩中有這么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古代科舉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發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里「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雲爾。」「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據統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會元】參見「會試」條。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解元】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陳康肅公堯咨」,陳堯咨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

【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貢士】參見「會試」條。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舉人】參見「鄉試」條。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陞官發財。

❷ 小女孩學什麼興趣班好

適合小女孩學的興趣班有:
1、舞蹈:小女孩學習舞蹈,不僅是為了讓自己拉伸筋骨,塑形優美,更重要的是,學會一種自我塑形的方法,學會了舞者對自己的要求和塑形的方法,是受益終生的。
2、跆拳道:強身健體是每個小朋友,乃至每個大人都需要的。
3、樂高:樂高雖然是積木的搭建和拼插,但是,每節課老師都會講授一種工業設備的搭建,並在中間穿插講解生活也物理的知識。
4、棋類:下棋是一種開拓思路的項目。一環套著一環,一眼可以看到五步棋,甚至十步棋,無形中開拓了棋手的思維。對於好動的孩子來說,下棋可以磨練孩子的性格。

❸ 洛陽都有什麼特色小吃

洛陽特色小吃:燙面角;顧縣肉合;洛陽牡丹餅;洛陽漿面條

1、洛陽不翻湯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名吃。味道純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膩。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劉振生,現已傳三代人,名劉呼欄,年70多歲。

配料有綠豆粉、胡椒、味精、醬油、醋、木耳、粉絲、海帶、蝦皮、紫菜、韭菜、錦珍、食鹽。 用小勺舀一些稀綠豆麵糊往平底鍋里一倒,即成一張類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個就熟,所以就叫「不翻」。

(3)插花五步法擴展閱讀

名優特產:

洛陽水席:河南省洛陽市一帶特色傳統宴,屬於豫菜系。

四鎮桌:燕菜、蔥扒虎頭鯉、雲罩腐乳肉、海米升百彩。

八大件:快三樣、五柳魚、魚仁、雞丁、爆鶴脯。

四掃尾:魚翅插花、金猴探海、開魷爭春、碧波傘丸。

洛陽湯:羊肉湯,牛肉湯,丸子湯,驢肉湯,豆腐湯,不翻湯,胡辣湯。

❹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級中學2023年網站網址

很多學生家長都在考慮給孩子找學校,但對於找什麼學校很多家長都沒有確定。下面有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級中學網站網址,供大家參考。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級中學平台網址:https://www.bangboer.net/ubjwsfwzygjzx/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級中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永祥胡同3號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級中學辦公室電話:010-66188663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級中學拓展閱讀


外事職高在辦學中,堅持面向社會、面向餐飲產業的強勁增長和旅遊餐飲業率先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態勢,立足北京,面向全國,緊盯市場,優質辦好飯店服務與管理、烹飪等商旅類專業。學校形成了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並重的多層次多渠道的辦學模式,在學生中推行「一生雙證」制度。積極開發培訓項目,除傳統的餐廳服務、客房服務、調酒、中華茶藝、插花、秘書等項目外,禮儀培訓、酒店經理人培訓等正在成為學校培訓的新亮點。年承擔社會培訓、農民工培訓、轉崗培訓等近萬餘人次。


外事職高強化職教特色,堅持面向企業,於八十年代初就和北京飯店簽訂協議,雙方聯合辦學,九十年代,又正式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有四十餘家飯店、公司參加,共同為外事職高辦學獻計獻策,為學校辦學提供了堅實的實力支持。


外事職高在辦學中,確立以人為本,加強餐飲行業能力本位教育,為家長、學生、用人單位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於2000年順利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在專業發展中,瞄準2008年北京奧運會需求,為奧運會、為北京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培養國際通用型的餐飲類人才。為此,學校建成了高檔次、設備齊全、設備一流的實習飯店,充分滿足餐飲、烹飪學生的專業實習,該實習基地經過專家考察,已經成為北京市教委重點實驗實訓基地。學校堅持走校企合作之路,面向市場,與北京飯店、中國人民銀行等四十餘家單位組成校企合作委員會,形成了中外合作、京台合作、境內合作,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並重的多層次多渠道的辦學模式。學校累計向社會輸送畢業生三萬餘人,推薦就業率一直保持100%,高職接軌率達80%以上,年承擔社會培訓、農民工培訓、轉崗培訓等超過萬餘人次。


外事職高烹飪專業教研組已開發成功「烹飪技能課階梯遞進教學方法群」。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教研組開發出「基於網路基礎上的三段五步教學法」。在全國烹協舉辦的彭祖杯大賽中,一舉奪得烹飪、擺台大賽金牌。在課程改革的攻堅戰中,學校完成了「餐飲服務、客房服務、康樂服務、前廳服務、中華茶藝、中國旅遊地理」六門主幹專業課的網路課程製作並通過教育部專家組驗收,「餐飲服務網路課程」和「課程體系整體改革方案」獲北京市職教成果一等獎。2012年2月17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公布2011年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示範專業名單」的通知,在各校申報、自評的基礎上,2011年市教委組織專家對15所學校,24個專業進行了入校復評。通過專家組評估,認定包括北京外事學校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北京鐵路電氣化學校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等13所學校的20個專業為示範專業。


以上就是小編給同學們整理的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級中學的信息,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終會有成。就業也好,擇業也罷,創業亦如此,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也可以多瀏覽網站,小編也預祝每一位同學能夠找到心儀的學校。

熱點內容
七星亭七夕 發布:2025-05-05 23:55:23 瀏覽:877
蘭花水晶龍騰 發布:2025-05-05 23:54:24 瀏覽:1000
盆栽土黃連 發布:2025-05-05 23:46:58 瀏覽:118
蘭花草語 發布:2025-05-05 23:46:57 瀏覽:84
花卉紋熏 發布:2025-05-05 23:39:49 瀏覽:282
鄭大櫻花2017 發布:2025-05-05 23:36:42 瀏覽:110
玫瑰花圖案簡筆畫 發布:2025-05-05 23:07:44 瀏覽:191
玻璃底下是綠植 發布:2025-05-05 23:05:26 瀏覽:990
椒江油茶花 發布:2025-05-05 22:43:18 瀏覽:935
小山茶花茶 發布:2025-05-05 22:32:59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