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語對仗
A. 情花幾時開求下聯
寒冬,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攪了我的清夢。好久沒有留心過窗外的景色,不知那棵老椿樹和那片萱草怎麼樣了。
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廊坊人,很小就隨著父母來到了廊坊。轉眼間,也有十多年了吧。在我對廊坊最初的記憶里,好像只有樓下的那棵綠油油的椿樹,和那片黃燦燦的萱草。
記得,每年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椿樹上長滿了香椿,樹下的萱草打了朵兒,也要開花了。總有人到樹上摘點兒香椿,給父母送去,給鄰居送點,最後,還能剰點兒,自己留著,做盤兒香椿炒雞蛋,那滋味兒別提多香了!
萱草花開了,黃燦燦的,在陽光配合下,直晃人的眼。一陣風吹來,縷縷清香也從樓下一直飄散到每家每戶的窗里。白天,小孩子們都到椿樹下,到萱草旁去嬉戲,玩兒著,鬧著,笑著……好不愜意!晚上,聽著爺爺奶奶講著椿樹的故事,說著萱草的傳說……沒有池塘邊的榕樹,沒有稻田上的蜻蜓,就這樣也度過了自己綠油油黃燦燦的童年。
後來,漸漸發現,廊坊的很多地方都有椿樹,都有萱草。大一點,也在外地吃過香椿,看過萱草。但,還是感覺廊坊的香椿香,廊坊的萱草美。也漸漸讀懂了椿樹,讀懂了萱草,更讀懂了廊坊這個城市……
椿樹和萱草從來就是在一起的,不是常說「椿萱並茂」嗎?古人常把椿樹比作父親,稱為「椿庭」,把母親比作萱草,稱為「萱堂」。廊坊人是孝敬父母的,從細節處最能體現,一些香椿,摘下來點,最先想到的,是送去點兒給父母。
萱草和椿樹都是耐寒的,對土壤的要求也並不高。但,它們為人們所做的貢獻確是多得很呢!它們不僅僅能觀賞,還能食用,葯用……身上的每一處都有著很大的價值,可卻也毫不吝嗇的貢獻出來,算不算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呢?其實,廊坊人不也是這樣嗎?從來都不聲張,只是默默地奮斗,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奉獻……
萱草花的花語是「隱藏起來的心情,忘卻一切不愉快的事」好像每個廊坊人都是這樣,總是不停地在奉獻,而苦難,不悅也總是掩藏起來,甚至索性忘掉這些不愉快的事,每天都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每一個人,面對他們最熱愛的生活!
廊坊的很多小院兒里總是種著椿樹和萱草。一棵樹,一朵花,能不能代表一種態度,代表一種精神,代表一種人,代表一個城市呢?
我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廊坊人,但,我早已把廊坊當作我的家鄉。我的印象中,家鄉是要有椿樹,有萱草的。它們算不算是廊坊是市樹市花呢?
B. 誰知道《西遊記》中出現的詩詞
一、原著中詩詞很多,篇幅所限不能盡舉,如下幾首,請選用:
1、開篇詩: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2、第一回中描寫水簾洞的五律: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
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3、第一回中《滿庭芳》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
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
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4、第三回中七律:
炮雲起處盪乾坤,黑霧陰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魚蟹怕,山林樹折虎狼奔。
諸般買賣無商旅,各樣生涯不見人。殿上君王歸內院,階前文武轉衙門。
千秋寶座都吹倒,五鳳高樓幌動根。
5、第八回中《蘇武慢》
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
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
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
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
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
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裊。
那時節,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
6、第八回中《福詩》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納彌深遠更綿。福德無疆同地久,福緣有慶與天連。
福田廣種年年盛,福海洪深歲歲堅。福滿乾坤多福蔭,福增無量永周全。
7、第八回中《祿詩》
祿重如山彩鳳鳴,祿隨時泰祝長庚。祿添萬斛身康健,祿享千鍾世太平。
祿俸齊天還永固,祿名似海更澄清。祿恩遠繼多瞻仰,祿爵無邊萬國榮。
8、第八回中《壽詩》
壽星獻彩對如來,壽域光華自此開。壽果滿盤生瑞靄,壽花新采插蓮台。
壽詩清雅多奇妙,壽曲調音按美才。壽命延長同日月,壽如山海更悠哉。
9、第九回中《蝶戀花》
煙波萬里扁舟小,靜依孤篷,西施聲音繞。滌慮洗心名利少,閑攀蓼穗蒹葭草。
數點沙鷗堪樂道,柳岸蘆灣,妻子同歡笑。一覺安眠風浪俏,無榮無辱無煩惱。
10、第九回中《蝶戀花》
雲林一段松花滿,默聽鶯啼,巧舌如調管。紅瘦綠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陰轉。
又值秋來容易換,黃花香,堪供玩。迅速嚴冬如指拈,逍遙四季無人管。
11、第九回中《鷓鴣天》
仙鄉雲水足生涯,擺櫓橫舟便是家。活剖鮮鱗烹綠鱉,旋蒸紫蟹煮紅蝦。
青蘆筍,水荇芽。
12、第九回中《鷓鴣天》
崔巍峻嶺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臘雞鵝強蟹鱉,獐把兔鹿勝魚蝦。
香椿葉,黃楝芽,竹筍山茶更可誇。紫李紅桃梅杏熟,甜梨酸棗木樨花。
13、第九回中《天仙子》
一葉小舟隨所寓,萬迭煙波無恐懼。
垂鉤撒網捉鮮鱗,沒醬膩,偏有味,老妻稚子團圓會。
魚多又貨長安市,換得香醪吃個醉。
蓑衣當被卧秋江,鼾鼾睡,無憂慮,不戀人間榮與貴。
14、第九回中《天仙子》
茆舍數椽山下蓋,松竹梅蘭真可愛。
穿林越嶺覓乾柴,沒人怪,從我賣,或少或多憑世界。
將錢沽酒隨心快,瓦缽磁甌殊自在。
竅菘醉了卧松陰,無掛礙,無利害,不管人間興與敗。
15、第九回中《西江月》
紅蓼花繁映月,黃蘆葉亂搖風。碧天清遠楚江空,牽攪一潭星動。
入網大魚作隊,吞鉤小鱖成叢。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
16、第九回中《西江月》
敗葉枯藤滿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蘿干葛亂牽攀,折取收繩殺擔。
蟲蛀空心榆柳,風吹斷頭松楠。采來堆積備冬寒,換酒換錢從俺。
17、第九回中《臨江仙》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罷棹歌來。
蓑衣殘月甚幽哉,宿鷗驚不起,天際彩雲開。
困卧蘆洲無個事,三竿日上還捱。
隨心盡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爭似我寬懷?
18、第九回中《臨江仙》
蒼徑秋高拽斧去,晚涼抬擔回來。
野花插鬢更奇哉,撥雲尋路出,待月叫門開。
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欹捱。
蒸梨炊黍旋鋪排,瓮中新釀熟,真個壯幽懷!」
二、擴展知識:《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這本書出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之手,出版署名:華陽洞天主人。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深刻描繪了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八十一受難,一路降妖伏魔,九九歸一,終於上了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C.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怎麼對下聯
下聯是:朝復觀淺月夜觀星,醒時戀卿制,夢時戀卿。
解釋分析:
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所以根據以上規則,就可以用「朝觀淺月」來對「曉看天色」,「暮看雲」來對「夜觀星」,「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來對「醒時戀卿,夢時戀卿」。
(3)花語對仗擴展閱讀:
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平仄相對),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系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准來撰寫。
D. 醉卧竹蔭聽花語求下聯
曉憑花窗眺江景。我覺得這個下聯對仗工整,既有詩意,又有情趣。
E. 花之歌文中的對偶句是哪句
對偶句是這句:
花之歌文中
月之謎酒處
F. 我女朋友的網名是「聆聽~花海」、想求個與之配對的情侶網名!
聆聽~花海、
領悟~風聲、
G. 以'「花箋草字XXXX」作一首藏頭詩,後四個字隨意,但要能連成一句,對仗不好弄就算了,押韻要合乎規范
七律 仄起押《平水韻》【四支】
花語呢喃君可知?
箋中紅葉賽胭脂。
草鶯掠水驚閑夢,
字雁排雲惹怨痴。
琴遇知心蘭指躍,
棋逢對手柳眉垂。
書香一縷隨風去,
畫閣窗前月正窺。
——文淵閣原創詩詞 拙作僅供樓主把玩
H.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求下聯
夜盼暖陽晝盼月,醒亦無緣,夢亦無緣。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版
作者:唐寅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權,誤了青春。
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涼州晉昌郡。明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蘇州府試第一名,進入府學讀書。弘治十一年,考中應天府鄉試第一(解元),入京參加會試。弘治十二年,捲入徐經科場舞弊案,坐罪入獄,貶為浙藩小吏。從此,喪失科場進取心,游盪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唐寅晚年生活窮困,依靠朋友接濟。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時年五十四歲。
I. 冬至花不謝上一句是什麼
1、《邯鄲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版影伴身。
想得家權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2、《至後》——唐代:杜甫
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
3、《至節即事》——元代:馬臻
天街曉色瑞煙濃,名紙相傳盡賀冬。
綉幕家家渾不卷,呼盧笑語自從容。
4、《減字木蘭花·冬至》——宋代:阮閱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秉燭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
5、《小至》——唐代: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綉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J. 關於蓮的知識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青陽渡 晉,樂府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采蓮 南朝梁 吳均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三寸金蓮:纏足起源
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確有此痕跡。傳說大禹治水時,曾娶塗山氏女為後,生子啟。而塗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說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變的,或說是雉精變的,但是她的腳沒有變好,於是就用布帛裹了起來。由於妲己受寵,宮中女子便紛紛學她,把腳裹起來。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神話傳說,含有較多的演義、附會成份,因此不足以成為當時女子纏足的憑證。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後主李煜的嬪妃,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宮嬪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李煜看後十分喜歡,稱其有凌雲之態。
總之,這種風氣先興起於宮帷之中,後傳入民間,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廣為流傳了,並把纏腳當成了婦女的美德,把不纏腳當做恥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後馬娘娘,就是因為有一雙天然大腳而受盡嘲笑。
成語 步步蓮花
發音 bù bù lián huā
解釋 原形容女子步態輕盈。後常比喻漸入佳境。
出處 《南史·齊本紀下》:「又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
示例 若將曲直無顛倒,腳底蓮花步步生。(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
口吐蓮花是曹雲金的相聲台詞
蓮之可口已如前述,但以蓮入饌,中國文人也吃得風雅。三國時,就有人用荷葉製成酒杯,使「酒味雜蓮氣」。清代乾隆皇帝用荷葉上的晨露來烹茶,叫蓮露清茗。蘇州人沈復的妻子,在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她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這是喝的雅韻,是「化世俗為非凡」的審美。沈復還饒有趣味地描寫了培養碗蓮的過程:「以老蓮子磨薄兩頭,入蛋殼使雞翼之,俟雛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門冬十分之二,搗爛拌勻,植於小器中,灌以河水,曬以朝陽;花發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浮生六記》)美學哲理的深刻性和知識分子精神生活中的靈逸之氣全在這娓娓敘寫中自然流露出來。
植物學家的研究發現,原來荷的葉子具有一種獨特的性能。荷葉表面的構造與其他植物葉子不同,荷葉的葉面密生細小的絨毛,覆蓋有一層蠟質的粉,保護著葉面的氣孔。當雨水滴在葉面時,由於細小絨毛的推動,會形成滾來滾去的水珠。當污物或灰塵沾染葉面時,由於葉面上細小絨毛的作用,不易被沾附,且極易被水沖刷掉或被風颳走。
現在環境科學又證明,蓮藕獨具一種解毒排污的「自凈」能力,它可以神奇地過濾污泥濁水中的有害成分。蓮藕在污染的環境里生長,能夠吸收、轉移多種金屬元素,使淤泥中的鐵、錳、鋅、鋁、鎘等元素大量殘留在蓮藕中。特別是藕節,可以聚集毒性較大的鎘元素。鎘是造成「頭痛病」的元兇。另外,蓮藕對鉛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藕通過不定根從含鉛的淤泥中吸收鉛,就近貯存在藕節中,並通過地下莖向貯藏組織轉移和疏散。由此可知,蓮藕「出淤泥而不染」是它具有耐污染和抗污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