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之花楊海波
㈠ 邢原平出生於哪裡
邢原平
邢原平,內蒙古自治區人,畢業於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創作研究班,國家一級編劇、作家,內蒙古電影家協會第八屆主席團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副主席。
1988年首次創作了劇情片《第三個男人》的劇本,2003年首次編劇抗戰電視劇《上海風雲》,2004年加入央視電影頻道並創作了工業題材電影《核電鐵軍》的劇本,2005年,再次編劇工業題材電影《金牌工人》。2008年,創作了電影《十八個手印》的劇本並因此獲得第9屆百合獎最佳編劇獎。2010年,與楊海波等創作了主旋律影片《第一書記》的劇本,同年憑借劇情片《開頭那些日子》獲得第10屆百合獎最佳編劇獎。2011年憑借電影《信義兄弟》再獲百合獎優秀編劇獎,成為獲此獎項最多的中國編劇。2013年,創作了劇情片《老寨》的劇本,並因此獲得第14屆華表獎最佳編劇,提名第28屆金雞獎的最佳編劇。
2015年憑借劇情片《土地誌》獲得再獲金雞獎最佳編劇的提名。2017年,創作了電影《龍之戰》的劇本。
中文名:邢原平
國籍:中國
出生地:內蒙古自治區
職業:編劇、作家、記者
畢業院校:內蒙古師范大學
主要成就: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編劇獎
代表作品:第一書記、開頭那些日子、老寨、青春製造等
早年經歷
1970年,初中畢業後的邢原平當了鐵路工人,因為覺得自己缺乏生活底蘊,他先後在卓資縣、清水河縣和准格爾煤田掛職,後來因為發現文聯拿不出差旅費,以作家身份下去體驗生活,旗縣和企業不願意接待,於是邢原平在一家報社掛了虛名,寫了點東西,得了一個新聞獎。
20世紀80年代初期,邢原平在全國重點文學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牆》、《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小城印象》和《靜靜的雪谷》等多篇作品,兩次獲得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一次獲得內蒙古自治區藝術創作薩日納獎,多次獲得青春文學獎後,聲名鵲起,並於1988年,邢原平轉行當了電影編劇。
演藝經歷
1988年,邢原平開始為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劇本,初寫劇本時,邢原平不知道劇本是要按照電影的敘事規則來講故事,還像寫小說一樣隨心所欲,受到了批評,上影文學部的唐編輯給邢原平找來一大堆劇本和許多影片的錄像帶讓其觀摩,邢原平經過學習後,先後創作出了劇情片《第三個男人》和《殤陽血泊》。
1990年,因為中國電影陷入低迷狀態,邢原平由此從文壇上銷聲匿跡了,整整十年的時間里,只有長篇通訊《煤從空中走》得了內蒙古自治區的好新聞獎。
2003年,邢原平搭檔路遠、唐大年對抗戰電視劇《上海風雲》的劇本進行了修改和改編。
2004年,邢原平加入央視電影頻道並編劇了工業題材電影《核電鐵軍》,該劇獲得第5屆百合獎劇情片一等獎。
2005年,邢原平以青島港橋吊隊長許振超為原型,編劇了反映海港工人艱苦奮斗的電影《金牌工人》。
2007年深秋,邢原平去安徽鳳陽小崗村體驗生活,為創作主旋律電影《十八個手印》作準備。
2008年,邢原平先後創作了犯罪題材的《阻擊克隆卡》、工業題材的《青春製造》的劇本。同年首次和高峰合作,創作了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的電影《十八個手印》,並因此獲得第9屆百合獎最佳編劇獎。
2009年,邢原平創作了工業題材類電影《百煉成鋼》的劇本。
2010年,邢原平和龔應恬、楊海波、思蕪到小崗村收集資料,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書記沈浩為故事原型創作了主旋律電影《第一書記》的劇本。同年編劇了反映文革結束後百姓生活的電影《開頭那些日子》和紀念「九·一八事變」的電影《九月殺》。此外,邢原平還創作了劇情片《老寨》的劇本,並因此提名第14屆華表獎和第28屆金雞獎的最佳編劇獎。
2011年,邢原平以信義兄弟孫水林和孫東林為原型,創作了劇情片《信義兄弟》的劇本,並因此獲得百合獎最佳優秀編劇獎、中國優秀農村題材電影表彰典禮最佳編劇獎,成為獲百合獎最佳優秀編劇獎最多的中國編劇。10月28日,被選舉為內蒙古自治區電影家協會第八屆主席團副主席。
2014年,邢原平受電影頻道委託,專程前往湖南臨澧沈昌健家體驗生活,創作了以沈昌健父子為原型的劇情電影《油菜花開的聲音》的劇本。8月,為講述農村土地流轉故事的電影《草民草事》創作劇本,該片是邢原平和高峰的第三次合作,二人就此完成了反映農村耕地、基層民主題材影片三部曲。
2015年,邢原平搭檔賈茹創作了劇情電影《土地誌》的劇本,獲得金雞獎最佳編劇的提名。
2017年,創作了電影《龍之戰》的劇本。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文學著作
獲獎記錄
(以上內容來源)
社會活動
2015年6月,邢原平在金城參加會議,與許廣順、馬繼紅等人共商西部影視劇發展大計,為甘肅省西部影視劇品牌建設獻策。
人物評價
邢原平仔細地研究過劇作的結構方式,把劇作大師使用標點符號的特點也爛熟於心。(內蒙古日報評)
邢原平堅持藝術創作源於生活真實,強調藝術真實的想像性、虛構性,注重創作者自身素質的培養,在這種現實主義創作觀念的指導下,他從現實生活出發,創作出了許多具有深刻社會思想意義的現實主義作品,並塑造出豐滿、富有時代精神和思想深度的人物形象。邢原平在場景的選取上都非常貼近現實生活,語言的質朴化,主要體現在人物台詞具有明顯的口語化、生活化及個性化的特徵。(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趙世芳評)
好導演五年出一個,好編劇十年出一個,邢原平這樣的編劇十五年才能出一個。(電影頻道藝術總監柳城評)
光影才子。(文藝一級導演吳貽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