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花藝
Ⅰ 見花則喜,復見天地
生活幾何,人生當歌。
很喜歡生活中,每一個溫暖的畫面。
那是一朵花慢慢盛開的感覺,那是一首曾經熟悉的歌回響在耳旁,那是一本我正在讀的書跳躍在我腦海的記憶。
那些畫面,在我的生活中不斷升溫,溫暖著我的心。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柴米油鹽,也有偶爾不經意的小確幸。
當我找到一束我尋找多時的花兒,我的心裡總是充滿感動,因為我知道很多時候的可遇而不可求。
當我找到我喜歡的一首歌,在做家務之餘,可以讓我舒緩身心,讓我總是充滿很多的正能量,或者被歌詞所吸引,然後靜下來慢慢回味。
當我看到很多書籍里的知識,我總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是很多元,也很精彩。也體悟到,人生就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進步,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動態發現,同時螺旋式上升。
慢慢的,我的內心因為有了很多的美好時光,而把生活過得像模像樣。我不再害怕未來會面臨什麼壓力,不在被安全感綁架,不在被外人的說三道四所迷惑,不再因為害怕孤獨而去迎合別人。
現在的我,是一個全新的我。不再彷徨,不再迷茫,不再嚮往不存在的夢想。
喜歡花藝就每周觀察花草,細心聆聽來自大自然的聲音,有空就去各地參觀花店或者其他有創意的店,尋找靈感,看了很多花藝視頻和花藝書籍。最近看的《見花則喜》,顛覆了我以往對花藝界的看法,原來花藝還能那樣去設計和經營。
喜歡聽歌,我就經常聽些我喜歡的歌手。比如孫燕姿、梁靜茹、郭靜、林俊傑、周傑倫、朴樹等以及其他歐美歌手。每次在沒有靈感的時候,聽歌便會給我帶來很多靈感。
喜歡看書,我經常會一個月買幾本,一開始看很多國外的書籍,也看英語翻譯類書籍,還有兒童心理學,花藝類書籍,以及很多小說和散文。最近看的是周國平的《把心安頓好》和朱自清的散文集。
當內心真的靜下來的時候,很多事情就能想得通透。
而這幾年的生活,讓我明白一個道理,越努力越幸運。
人生幾何,不因繁瑣而舉步不前。對著自己的生活立一面鏡子,和鏡子里的自己說:「每天進步一點點」。不與人攀比,只為自我的提升與初心的維持。
喜歡說,「有一顆正在跳動的心真好」,人生的路需要自己慢慢走,好好悟。
Ⅱ 如何學習花藝知識
我堅持做過比較有困難,但是又很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努力認真的去學習花藝的專業知識,把生活當中的美好帶給大家。
所以想要掌握專業知識,一定要向專業的老師多請教學習,這樣才會達到更好的程度。
多跟老師學習,掌握正確的知識要點,以及全面基礎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1.要認真謙虛向老師請教
向老師請教問題,學習知識一定要態度認真謙虛,要仔仔細細的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把老師所說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樣才會更好的掌握知識。
2.向老師請教要注重聆聽
老師在講知識內容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認真聆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認真聽清楚內容的知識要點,才可以認真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對於知識的運用也會很有好處的。
3.要注重禮貌的溝通形式
和老師溝通交流,學習知識一定要有禮貌,要面帶笑容,謙虛的向老師請教和提問,老師才會感受到我們認真努力學習的態度,對於知識的講解也會更認真細致,這樣我們對知識的掌握才會更好。
4.不懂就要清晰的提問
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晰地向老師提問,這樣老師才能更好的向我們詳細講解和分析相關的知識內容,因而我們才會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和要點。
所以向老師學習請教,不僅要注重謙虛有禮,還要學會認真傾聽,這樣才會讓我們掌握知識,還會靈活的運用知識,達到更好學習的效果。
Ⅲ 城市休閑丨跟著老師學插花,讓你家的年味兒更馥郁
旅行,或許能讓你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而修己觀世,卻並非只有詩與遠方,與花為伴,就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對話。
有句俗語:歲朝插花,有花才叫年。「歲朝」是指農歷正月初一,慶祝新年伊始,報歲平安。春節前夕,在花市上選購一些花草裝點氣氛,是對新年寄予美好願望,更是藉此過一個有儀式感的春節。
春節插什麼花,更能烘托吉慶祥和的氣氛?蘭州晨報 旅遊 周刊《任我行》記者來到位於北濱河路隴能家園C區的蓮語學堂,聆聽中式插花老師的分享,讓正在歸途的你與花草對話,插出你心中獨特的年味兒。
蓮語學堂中式插花課
中式插花,崇尚自然
來到蓮語學堂,記者看到一個10歲的小女孩正在有模有樣地擺弄著手裡的花枝,蓮語學堂的創始人劉沫老師不時上前指點著。「媽媽覺得我心靜不下來,所以帶我來蓮語學堂學習中式插花,現在我很喜歡插花。」小女孩對記者說。
說起「花」,恐怕沒有人不喜歡,但人們普遍熟識的花藝、花道,更多的是西式花藝和日式插花。談到中式插花,劉沫說:「因為機緣,我認識了我的老師李麗淑教授,也因此愛上了中式插花。大家都知道花藝的源頭在中國,但了解的人並不多。李麗淑教授最早是日本花道級別很高的老師,後來,她毅然放棄之前所學,從頭學習傳統中式插花,研習中華花藝,到現在教學已有約四十年了。其實中式插花有嚴格的體系,學員們可以按照課本內容精進花藝。」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式插花。劉沫說:「雖然日式插花、西式花藝很美,可是深入學習就會發現,還是中華花藝底蘊更深厚。春天插桃花時,會想到《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夏天插荷花,會想起《愛蓮說》『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一年四季可以插出24節氣的特點,學習的過程,也是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過程,讓我越發覺得傳承中華花藝是一種責任。」
在我國傳統插花的觀念中,花器對花有特別的含義。中華花藝根據器型不同,分為盤、瓶、缸、碗、筒、籃六大器型。劉沫指著學員正在插的一碗盤花,告訴記者:「盤象徵著大地,池塘邊上有水,是為陰,中間陸地是為陽。其實中式插花受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滋養很深,並汲取了書法、繪畫等姐妹藝術的精華,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中國古人嚮往的『山水精神』,在中式插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經常插好花,在旁邊放一個小仙人踏步桃林,整個插花作品就更耐看,也更有意境。中式插花就是崇尚自然,有虛有實,有枯有榮,也會留白,這正是中式插花與西式花藝的本質不同。」
中式盤花。
春節插花,吉祥喜慶
日本花道講究道是自然,西式花藝以造型和色彩烘托氛圍,談到中華花藝的不同,劉沫說:「日式插花很清簡,這跟它傳播的途徑有關。唐代,日本派出遣唐使,他們將中式插花帶到了日本。經由僧人傳播,日式插花更顯禪意,以少勝多的感覺更強烈,不像中式插花那樣繁盛。中式插花包容性很強,可以很繁盛,也可以是文人的心象花。其中可挖掘出豐富的寶藏。」
說起以花迎新,劉沫說:「根據天時地氣,中式插花都會選擇不同的花。一般到過春節時,古人都會插『新盤』,也叫『辛盤』。唐代歐陽詹的《春盤賦》中描寫,人們以演春、走春、開春等應景活動來表達對春天的期盼與喜悅,其中插迎春花、作春盤、掛花箋、戴花勝等,是以『花』的角度表達春的情趣生活,還會以蔥、蒜、姜等五辛以古籃插成辛盤,配加生菜則謂之春盤。而且,還可以在花枝上掛一些紅色喜氣洋洋的掛件。其實中國的傳統節日都非常有內涵。中國人說,冬至大如年,而農歷二月十五,是中春,也是百花生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這些都是中國人最在乎的節日,也是『花好月圓』的深厚涵義所在。」
新盤。
「春節插花應該有著吉祥、喜慶的意味,首先談談選材。臘梅、水仙、玉蘭都是不錯的選擇;玉蘭、牡丹、海棠又有『玉堂富貴』之意;梅花、竹子、松樹插在一起也有『高潔長壽』的意味;南天竹這樣有花有果實的花材,寓意『開花結果』。在華人世界裡,更多人喜歡用正統的大紅色花材來表現這個春節喜慶氣氛,並掛一些紅色的裝飾。其次,再說說插法,中式插花以三大主枝為主要框架,使枝就是花使命,決定了整個花型,始枝有直立型、傾斜型,還可以是倒掛型,另外還有客枝、主枝。在插花的過程中,應尊重自然,注重花材之間的層次和空間關系。中式插花是典型的空間藝術,仔細觀賞,就會有前、中、後三景,上、中、下三段,看起來平遠、高遠、深遠。」
劉沫指著一件盤花作品介紹:「中式插花各器型形成及盛行年代各有不同,瓶花高昂、盤花深廣、缸花厚壯、碗求中藏、筒重婉約、籃貴端莊。每個人都根據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插出自己的一束心花。」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插花都有特殊的 情感 ,融入自然、渴望天人合一,拈花微笑就是對萬物自然的悟與解,這也許是中國人插花的最高境界。
中式插花
中式插花藝術起源於1500百年前的六朝時代,是我國重要的古典藝術之一。當時插花主要被用在節慶與宗教供花上。唐宋時,與「焚香、點茶、掛畫」同稱四藝,成為當時人們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養。
中式插花有寫景花,理念花、心象花、造型花四大類型。中華花藝是以中國人對花木之美的特殊品味為基礎,首重意趣,形式次之,而後色彩。比如:拈一束清香以供佛;折柳贈人;頌寓父母健在;贊君子之德操;或對友人之祝福與關懷;或造無可名之形,假瓶盤為地,別造靈奇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福利來啦!
中式插花體驗課: 原價300元,蘭州晨報讀者持當日晨報到店體驗價100元。
文丨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