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藝術的構圖原則
『壹』 插花造型中的構圖六法
基礎六法,即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仰俯呼應、上輕下重、上散下聚。
一、高低錯落:即花朵的位置要高低前後錯開,切忌在同一橫線或直線上。 花材設計應有立體空間構成表現,即要求在立體空間用點、線、面等造型要素進行有層次的位置排列,上下、左右、前後層次分明而又趨向統一,力求避免主要花朵在同一水平線或同一垂直線上。
二、疏密有致:每朵花、每張葉都具有觀賞效果和構圖效果,過密嫌繁雜,過疏顯空盪。 花材在安排中應有疏有密、自然變化。 「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一般在作品重心處要密,遠離作品重心處要疏。作品中要留空白,有疏密對比,不要全都插滿。
三、虛實結合:花為實,葉為虛,有花無葉欠陪襯,有葉無花缺實體;花苞為虛,盛花為實;藤為虛,中心花為實,正面花為實,側背花為虛;塊狀花為實,細碎花為虛;面狀葉為實,線狀葉為虛等。
四、仰俯呼應:上下左右的花朵、枝葉要圍繞中心顧盼呼應,既反映作品整體性,又保持作品均衡感。無論是單體作品還是組合作品,都應該表現出它的整體性和均衡感。花材要圍繞重心顧盼呼應,神志協調,既要反映作品的整體性,又能保持作品的均衡性。花材圍繞重心顧 盼呼應,神志協調,就能形成一體。花材的仰俯呼應應能把觀眾視線引向重心,產生穩定感。
五、上輕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顯得均衡自然。花材本無輕重之分,只是因質地、形態和色彩的差異造成心理上的輕重感。質地、外形相似的花材組合在一起,較易取得協調,在此基礎上將不同色彩的花材配合也可以取得絢麗多彩又協調統一的效果。一般指形態小的、質地輕的、色彩淡的在上或外(距重心較遠),反之要插在重心附近,使作品保持均衡、穩定,顯得自然而有生命力。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以保持作品的重心平穩。如盛花在上,下面可插成叢花苞;深花在上,下面可插成叢淺花,以達到作品重心平衡。
六、上散下聚: 指花材各部分的安插基部要像樹干一樣聚集,擰成一股勁,似為同根生,上部如樹枝分散、發揮個性、適當散開、婀娜多姿,使作品既有多變豐實的個性又要有同一性。古語「插花起把要緊」是指花材的基部聚攏在一起,上部自然分散,猶如叢生灌木,自然有序。
除了掌握六法外,還要注意插花藝術的配置原則:
韻律變化原則 就是利用不同花卉種類、色彩、花型、花朵大小、高低、開放程度的差異,以及枝曲橫斜的變化來增加 作品畫面的韻律,同時要使這些變化符合客觀規律和藝術構圖要求,達到預期效果。
均衡配置原則 主要處理好輕與重的關系。
注意調和原則 不僅要求插花材料的大小、形態相協調,還要注意插花顏色與容器及環境用具的顏色相調和,與周圍氣氛相協調。
具體創作需注意:
(1)畫面的韻律變化要自然,並與周圍環境在色彩氣氛的吻合。
(2)有主有從,既穩定而又要保持動態平衡。
(3)對比與統一,花枝色彩的濃淡,數量的多寡,質地的厚薄,花朵的大小等,都應統籌安排。
『貳』 插花藝術的配置原則有哪些
1. 穩定感的保持:插花作品要遵循上輕下重的原則,確保花苞在上,盛花在下;顏色上淺色在上,深色在下,以達到順序井然、自然和諧的效果。
2. 空間分布的合理性:作品的上部應保持疏散,而下部則應繁盛,確保根莖穩固。這樣可以使整個作品在視覺上顯得更加穩定和協調。
3. 錯落有致的布局:在插花時,應避免將花朵排列在同一水平線或直線上,而應讓它們高低錯落,從而增加層次感和藝術感。
4. 疏密相間的藝術:在安排花朵和葉子時,應避免均勻分布,而應有的疏有的密,以創造節奏感和動感。
5. 前後呼應的美感:在插花時要確立中心,確保周圍的花朵和枝葉能夠與中心相互呼應,既突出主題,又保持整體的均衡感。
6. 虛實結合的技巧:花朵是實的,葉子是虛的。在插花時應注重虛實結合,使作品既有實體感又不失輕盈感。
7. 動靜相宜的境界:在創作中,既要考慮靜態的對稱美,也要有動態的錯落美,使作品既莊重又生動。
8. 亦庄亦諧的創作:在追求古典端莊的同時,也要通過材料選擇和構圖的創新,表現出獨特的藝術意境。
此外,韻律變化原則要求在插花時利用不同花卉的種類、色彩、形狀、大小和開放程度等差異,以及枝乾的曲直變化,來增加作品畫面的韻律感。同時,這些變化應符合藝術構圖的要求,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節假日,人們可以通過插花來放鬆心情,增添生活情趣,美化居住環境。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的佛教供花,後來發展成使用各種容器,如花瓶、水盆、杯碟、瓷碗等,通過技巧將花材有機組合,形成可供欣賞的藝術品。插花的基本類型包括插景、插畫和插形,分別表現大自然風光、立體畫面和多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