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盆景袋
㈠ 冬季可以在盆栽在套個塑料袋嗎
可以的。只需要考慮在外面給整個樹體罩一層塑料袋保溫,防止風吹,以免水專分蒸發過快屬,家不用的塑料袋,只要干凈,都可以用,保持樹體頂部透氣,塑料袋從下面往上面套,整體高過樹冠一點點就可以了。
氣溫低於5℃,套個塑料袋可以防止出現受凍害使全株死亡。溫度最好保持18℃至20,可使其繼續生長。但忌冷濕,在潮濕的環境下,葉片很容易出現潰狀凍斑,有礙觀賞。室溫若在12℃,一個月澆一次水即可。
(1)花卉盆景袋擴展閱讀:
盆栽的冬季護理:
保暖防凍,是觀葉盆栽植物安全越冬的一項重要養護工作。要想在冬季使其保持葉片翠綠,生機盎然,對植物噴施保護劑「護樹將軍」,可使植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層保護膜,成膜物質保護枝幹免遭凍害,並可消毒、防治各種皮層病斑,阻礙越冬蟲卵著落於植物上越冬。
另外,要適當澆水。入冬後植物的生長基本停滯,有些植物進入休眠階段,吸水能力也大大降低,澆水不宜過多、過大。應在入棚或入室前一次性澆足水,在棚內期間應盡量使盆土保持稍干狀態,以利於觀葉植物的越冬。
㈡ 分層花卉盆景,如何製作
仙人掌大多生長在乾旱的環境里。有的呈柱形,高多米,重量約兩三萬斤,巍然屹立,甚為壯觀。一些長著棘刺的仙人球,有的壽命高達五百年以上,可長成直徑兩三米的巨球,人們劈開它的上部,挖食柔嫩多汁的莖肉解渴充飢。仙人掌類植物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在乾旱季節,它可以不吃不喝地進入休眠狀態,把體內的養料與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當雨季來臨時,它們又非常敏感地「醒」過來,根系立刻活躍起來,大量吸收水分,使植株迅速生長並很快地開花結果。有些仙人掌類植物的根系變成胡蘿卜狀,可貯存七八十斤水分。曾經有人把一個仙人球包在乾燥的紙袋裡放了兩年多,盡管有些皺縮,但一種到盆里,澆水後又很快長出了新根,並恢復生長。仙人掌以它那奇妙的結構,驚人的耐旱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受到人類的賞識。
奇形怪狀的莖,鮮艷的花別看仙人掌的奇形怪狀加上銳利的尖刺,使人望而生畏,但它們開出的花朵卻分外嬌艷,花色豐富多彩。如長鞭狀的『月夜皇後』,開白色的大型花朵,直徑達五六十厘米。被人們喻為「曇花一現」的曇花,就是原產中、南美洲熱帶森林中一種附生類型的仙人掌類植物。
仙人掌以花取勝還只是培養者喜愛它的一個原因,而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刺叢與絨毛也受到許多觀賞者的寵愛。尤其是一些鮮紅、金黃的刺叢與雪白的絨毛品種,更是千姿百態。
製作松樹盆景一般以羅漢松為主,羅漢松盆景的取材通常以人工繁殖為主,可以用播種或扦插繁殖。也可選擇山野的野生羅漢松,可選生於石縫 中植株矮小、枝幹古雅、姿態優美者採掘,先露地栽培1~2年,再移植上盆,加工造型。
㈢ 盆栽土表面蓋沙,盆底扎袋會影響植株生長嗎
這樣的做法會有一定的影響。
選擇的這個方法就是不正確的。
盆栽的東西裡面放純凈的土壤就好。
只有一些特殊的花卉需要特別處理。
㈣ 綠化定額中花卉種植子目里的營養袋是什麼意思
就是花盆,花卉的容器,一般草花成本較低,不可能像盆景類用很好的花盆,只會用這種塑料皮製的容器。雖然價格低廉,但是定額里還是得有的,按規格價格不同,畢竟草花一般量很大
㈤ 盆栽的准備用物及方法是什麼
1.培養土准備
根據花卉的種類,選擇培養土,培養土的量約為花盆容量的4/5稍多點。往培養土中噴灑適量水,充分拌和,使之撒時無灰,又不成團為度。
2.花盆選擇
上盆時,花盆的大小需跟花卉株形和大小匹配,以新的瓦盆最好,若用舊瓦盆,應將盆壁內外用刷子洗刷干凈,曬干後再用。使用無土基質時,應當用直筒的塑料花盆。若是小苗移栽,應從最小號的花盆開始,等小苗長大再逐步換成大盆。若是換盆,應選擇比原盆大1號的花盆。
3.上盆
當幼苗長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移到花盆中定植,這個過程就叫上盆。上盆一般春、夏、秋均可進行,以春秋季節較好,夏季較少上盆。上盆的時間最好選擇傍晚或陰雨天進行。用瓦盆時,以稍大於底孔的瓦片,凹面朝下,蓋住底孔。用塑料盆及無土基質時,應以塑料紗網墊於底層。上盆裝土前,先在盆底排水孔上墊兩塊瓦片,兩者不能擠在一起,兩塊瓦片上再蓋一片大瓦片,三塊瓦片構成橋型。再在上面填上蠶豆大小的瓦塊或蛋殼,約占花盆的1/5高,最後填上培養土,但不要填滿。
起苗時應用窄的薄竹片或木片將小苗連同根部的土壤一道挖出;脫盆應將花盆倒置過來,一手托住花卉基部,一手抓住花盆外側,大拇指伸進底孔,一邊用力往下摁,一邊將盆沿在木凳上輕輕磕動,將整個土團脫離花盆,然後輕輕拍下摁去舊土,修去枯根及部分老根。為使脫盆順利,土團不粘盆,換盆當天要停止澆水。大型花木不便倒置時,可用雙手緊緊抓住花木下部樹干,稍稍提起,再用腳用力將花盆蹬下。
在花卉栽入花盆之前,應先對其進行一定的修剪,剪去部分病葉、弱枝和一些細弱的側根。栽苗前先往花盆中填一小堆底土,使呈饅頭形,將苗木根系理順,讓其均勻地分布在「饅頭」上方,一手拎住苗木基部,另一手往其四周填土,培養土的高度在盆口以下3~4cm為宜。填好後,雙手端起花盆,在地上輕輕跺幾下,使盆土不留大的空隙,然後再用拇指將花盆四周土壓緊,使之與盆緊合,不留空隙。
上盆的最後是坐水。坐水方法與移苗時的坐水相同,即將花盆放到盛水的大盆中,十幾分鍾後,等到表土吸水濕潤時端出。
4.換盆
將花卉從一隻盆換到另一隻盆中栽培,稱換盆。宿根類花卉定植到花盆中一定時間以後,根群充滿整個花盆沒有伸展的餘地了,或者花盆中的培養土經過一定時間以後物理性能變劣、養分減少時,就需要考慮換盆再植。一般來說,換盆次數越多,植株生長越健壯。換盆時間宜在秋季植株生長即將停止時或早春枝未萌發前進行。當植株出現花蕾時切忌換盆。換盆前一兩天要先澆水一次,使盆土不幹不濕。用小竹片將盆壁四周土壤撥松,用左手按住盆面土向下倒,以右手拇指從底孔推動盆里的土壤,則可將植株從原盆中倒出,倒出之後剪掉一些根須和老弱枝葉,亦可同時進行分株,最後定植,換盆即完成。
5.裸根花卉的盆栽
新采購的裸根花卉首先要補充水分,將裸根花草在pH值為5~6的水中浸泡半個多小時,對植株失水狀態起一個緩解作用。取干凈的素土加上述偏酸性水調成粥狀,把植株的根浸在粥狀稀泥中,使根表面都沾滿稀泥,以利根表面毛細根和泥土很好地結合,植入盆中時可以邊加土邊輕輕地抖動植株,使主根和泥土結合,防止留空洞。新栽植株,用瓦盆在底部鋪墊一層碎磚、瓦塊,以利通氣、排水。澆透水後置於陰涼通風處。
6.袋式栽培
這是盆栽方式的一種特殊方式。袋式栽培就是將花卉栽於特製的袋中。方法是:用編織袋材料剪成寬45~50cm,長60~80cm,然後將長的兩邊對齊縫牢,做成一圓筒,將圓筒的一頭,用繩子將口紮起來,便成一隻長袋子。將配好的混合基質用水濕潤後裝入袋內,一直裝到上邊袋口剛好能紮起來為止,將上邊袋口扎牢。在離袋底10~15cm處3個不同方向,用剪刀各剪一個「八」的口子,每邊長約3cm,上邊每隔10~15cm,剪同樣3個口,方向與下排的交錯開。然後在每個小剪口中,栽上萬壽菊、多頭小菊、三色堇、石竹等花苗,再用繩子將它吊起來,掛在陽台一角,或者室內朝南窗口。
7.柱式栽培
這也是盆栽方式的一種特殊方式。有三種方式:
一是在栽種綠蘿、紅寶石、常春藤、合果芋的花盆中央,垂直插入一根竹棍,外邊裹上棕皮或者海綿等保水材料,叫「氣生柱」;這些爬藤植物都有氣生根,這些植物為了爭奪陽光,就要向上長,而氣生根又要吸收水分,就往氣生柱上貼,從而形成一根根「綠柱」。
二是「柱式花架」,中間一根主軸,周圍錯落地伸出若干托盤,可將小型盆栽花卉放置於各個盤中,形成「花柱」。
三是真正將花卉栽種於一種特製的「柱子」上,下邊一個重的金屬底座,底座中央豎直一根兩米上下的直徑4~5cm的柱子,柱子上每隔50~60cm焊有一個帶孔的圓盤,直徑約15cm,與柱子同圓心。柱外用塑料或編織袋材料包裹,里邊填滿混合基質,每個隔層的上部插有輸液用的小管子。編織袋上,每隔15~20cm,打個小洞,栽上各種小型花卉,並根據花卉的性質,將喜陽的栽於上部,喜陰的栽於下部,為使花卉在柱上生長均勻,柱子可以經常轉動方向。
柱式栽培適用於陽台或樓頂,能最有效地節省地面,利用上部空間,是城市養花種菜的有效途徑,但遇到大風時,要注意安全,以免柱倒傷著人,可以在風來時,將它臨時放倒,風過後再扶起來。
㈥ 九月份盆栽黃荊還套袋嗎
需要保暖。
秋季是很多花卉植物上盆、換盆的好季節,很多盆景愛好者也會利用這段時間去採挖一些比較有型的野生樹樁,後期經過不斷的修剪整形後製作成美觀的盆景來觀賞。今天就再給盆友們介紹一下秋季挖取黃荊樹樁和上盆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一、采樁注意事項
黃荊根部發達,大多都生長在山嶺地區,多年生的黃荊,一般都是根部造型奇異,製作成盆景後非常的美觀。野外采樁要選擇比較有型的老根樁,通常黃荊的最佳採挖時間是在春季的3~4月份和秋季的9~10月份,這個階段栽植後成活率高。在挖掘黃荊老樁時,要特別注意保護好根部,黃荊老樁的根部粗壯發達,而且多是不規則的疙瘩形,因此挖掘時要盡量減少根部的創傷,以提高栽植成活率。
二、栽植養樁
在挖掘回來樹樁以後,要盡量栽植,以免水分流失過多。養樁可以選擇地栽或者直接上盆養樁,栽植前先要對根部作一下修剪、殺菌等處理,將一些過於雜亂的根系,以及過長影響栽植的長根進行剪除或者截短,再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殺菌處理。晾乾根系後用疏鬆、透氣、濕潤的培養土或者河沙進行栽植養樁。
三、澆水要求
剛上盆栽植的黃荊不要澆水過多,一般保持土壤稍濕潤即可,此時根部的吸收能力不強,澆水過多反而影響根系呼吸。這個階段可以經常向植株和周圍灑水,以保持周圍空氣的濕度。待植株完全成活後,再根據「見干見濕」的原則來進行澆水。在春季植株生長期間應保持盆土水分充足,若是盆土長期過於乾燥,會不利於生長,也會導致葉片發黃、脫落的情況。
後期為使黃荊枝節變短,葉片變小,增加觀賞性,可在植株萌發芽階段,進行適當的控水控肥管理,以增加美觀度。
三、保持環境通風
黃荊栽植以後,要保持養護的環境通風良好,如果環境封閉不通風,植株容易發生病蟲害,還會出現黃葉、落葉的現象。尤其是新栽植的黃荊,一定將它放在通風透氣的環境中養護。
四、注意遮陰
黃荊剛栽植不久,很怕強光直曬,秋季雖然光照沒有夏季強烈,但是也不能直接放在強光下暴曬,可以適當接受一些散射光照。待完全成活以後,可以修剪增加光照。後期若是植株缺少光照,枝葉就會長得細長,甚至會長出很雜亂的枝條,也會影響觀賞效果。因此在春秋冬季要保證有充足的陽光,夏季光照過強時,可以適當做遮陰處理,並經常向植株噴水降溫。
五、冬季做好保溫措施
如果是在秋季栽植的黃荊,由於植株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的生長,它的抗寒能力很差,在入冬後要為其做好保溫防凍措施,可以將盆栽轉移到室內養護。地栽養樁的黃荊,盡量栽植在背風向陽的地方,冬季溫度過低時,可以用稻草等遮蓋防寒,以使其安全越冬。
㈦ 盆栽花卉套塑料袋是保溫還是保濕
塑料袋套花盆既有保溫又有保濕功能。
㈧ 盆栽植物用黑袋子封起來會死嗎
一直用黑袋子封住就會進行不了光合作用而死亡。
黑袋子用來調節植物花期,不能一直用黑回袋子封住。
比如一品紅,答它是短日照花卉,只有在短日照條件下才能完成花芽分化。要使一品紅提早開花,就要在自然條件是長日照的情況下製造人工短日照,即蒙上一塊黑幕。為保證短日效果,黑幕遮蓋時間每日約14到15小時,即每日下午5到6點起,直到第二天上午8點左右為止,黑幕處理會增高夜溫,所以特別要注意夜溫不能超過23℃,否則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在夜溫高於21℃的地區,最好能在夜晚完全黑暗後,將黑幕打開,幫助散熱,然後在日出之前又將黑幕蓋上。只要確定夜長時數達13小時,就不會影響花芽的分化發育。
㈨ 盆栽花卉常用肥料有哪些
盆栽花卉因特定的環境條件限制,當盆土不能維持花卉正常生長時,就會出現葉片發黃、枝條細弱、花稀果小等狀況,從而降低了觀賞價值,這樣就需要經常施肥。但施肥前需根據花卉品種、習性、施肥目的、所缺元素來決定肥料的種類和施肥方法。
盆栽花卉常用的肥料分有機肥和無機肥兩大類。
(1)有機肥是動植物的殘體經腐爛發酵後製成的。有機肥又稱完全性肥料,它不僅含有花卉生長發育需要量較多的氮、磷、鉀三種重要元素,而且還含有其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生長刺激物質,其中大量有機質分解後產生有機酸,能溶解磷酸鈣一類的難溶解的肥料。有機質中的腐殖質能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和通透性能,還有肥效長久柔和等優點。但是,有機肥的肥效慢,來源比較困難,加工處理也比較麻煩。
有機肥通常分動物性有機肥和植物性有機肥。
①動物性有機肥,如人糞尿、禽畜糞、羽毛、蹄角、骨粉、魚肉蛋等生活垃圾。
②植物性有機肥,如豆餅和其他餅肥、芝麻醬渣、樹葉雜草、綠肥、中草葯渣等。
上述兩類有機肥,通常是動物性肥料的氮、磷、鉀含量高於植物性肥料,而肥效也較長;植物性肥料性柔和。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不論任何時間和任何施用方法,都必須經過充分發酵腐熟分解後到無惡臭時才能施用。否則,不但起不到施肥的作用,還會「燒根」,影響花卉正常生長。
(2)無機肥主要指商品化學肥料,例如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等。草木灰是一種天然的無機肥。無機肥具有肥分單純、肥效快、不持久、易流失等特點,容易造成盆栽花卉短期徒長,且用量不易掌握,在盆花中若使用濃度不當,往往導致植株死亡。無機肥種類如下:
氮肥:尿素、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銨等。
磷肥:過磷酸鈣、磷礦粉等。
鉀肥:氯化鉀、硫酸鉀等。
磷酸二氫鉀為高效磷鉀肥。
花卉施肥過程中,有機肥和無機肥各有優缺點,應揚長避短,相互配合,交替使用。盆花施用化肥的關鍵,首先是土壤必須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以緩和化肥的暴性。同時必須根據不同花卉的喜肥習性和不同栽培階段,嚴格掌握肥性和用量。還有復合化肥,是由氮、磷、鉀及某些微量元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的顆粒肥料以及近年各地配製的片狀、棒狀化肥,使用時,先要了解肥料成分和作用,以免使用不當,引起花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