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彥花卉
❶ 梅蘭芳的資料
梅蘭芳是京劇演員,工旦,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長期寓居北京。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鑽研,勇於革新,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深受國內廣大群眾的喜愛,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梅蘭芳的藝術成就,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梅蘭芳於1894年農歷9月24日出生於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1842~1882),為京劇名旦,「同光十三絕」之一。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崑曲、京劇旦角演員。母楊長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楊隆壽之女。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與譚鑫培長期合作的著名琴師。梅蘭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撫養成人。
梅蘭芳8歲開始學戲,9歲從名旦吳菱仙學唱青衣。光緒三十年(1904)農歷七月初七,10歲的梅蘭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應節戲《天河配》中串演崑曲《長生殿·鵲橋密誓》的織女。1908年,搭喜連成班演出。這時他一面繼續就教於吳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學花旦戲,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和□功,廣泛觀摩旦角本工戲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為日後的藝術創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3年,梅蘭芳首次應邀到上海演出,王鳳卿為頭牌(領銜),他為二牌,當時,王鳳卿已是南北馳名的須生,而梅蘭芳則是初出茅廬。王鳳卿熱心提攜後進,極力推薦梅蘭芳主演大軸戲壓台。梅蘭芳初次壓台演出的劇目,為茹萊卿傳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觀眾的熱烈贊賞。在上海期間,他曾觀摩上海以表現近代和當代題材為主的「新戲」,受到啟發;他還參觀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燈光、一些演員的化妝方法以及服裝式樣的設計。這一切都對他的藝術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後,搭翊文社演戲,排出第一個時裝新戲《孽海波瀾》。1914年秋,梅蘭芳再次應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經久不衰,盛況空前,並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國的觀眾,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兩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藝術上獨樹一幟的基礎,並開始了大量新劇目的排演和藝術上的革新。
從1915年 4月至1916年 9月,梅蘭芳新排演了11出戲。其中有時裝新戲《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古裝新戲《牢獄鴛鴦》、《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還有崑曲傳統戲《思凡》、《春香鬧學》、《佳期、拷紅》以及《風箏誤》的《驚丑》、《前親》、《逼婚》、《後親》等。時裝新戲中的《孽海波瀾》、《一縷麻》、《鄧霞姑》,申訴了婦女受壓迫與婚姻不自主的悲慘命運;古裝戲中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系取材小說《紅樓夢》。在此後數年中,梅蘭芳又繼續排演了大量古裝新戲,如《廉錦楓》、《霸王別姬》、《天女散花》、《麻姑獻壽》、《洛神》、《西施》、《太真外傳》等,並整理演出了傳統劇目《宇宙峰》、《貴妃醉酒》、《奇雙會》、《金山寺》、《斷橋》、《姑嫂英雄》(《樊江關》)、《打漁殺家》、《二堂舍子》、《審頭刺湯》等。
❷ 梅蘭芳的資料
中文名: 梅蘭芳
別名: 畹華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內 1894年10月22日
逝世日容期: 1961年8月8日
職業: 京劇表演藝術家
主要成就: 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促進我國與國際文化的交流
創編時裝新戲
代表作品: 《五花洞》《貴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別姬》《黛玉葬花》等
無聲電影作品: 《春香鬧學》
梅派傳人: 魏蓮芳,李斐叔,李世芳等
❸ 了解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
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3)博彥花卉擴展閱讀: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
梅蘭芳的藝術造詣正如北大書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樣耐人回味,可謂爐火純青、臻入勝境。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梅蘭芳之青衫亦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藝之佳,早已名滿都下二難兼並,必有特異之技藝以動人,觀聽者有梨園癖者自必聯翩往觀,第一台又將座物隙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