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蔚然花藝

蔚然花藝

發布時間: 2021-02-02 08:49:36

1. 宋朝男人為什麼都喜歡在頭上插花

戴花在宋朝是文來人最為時尚的裝飾。自
在宋朝,男女都愛花,男的戴花更是蔚然成風。宋朝文官穿便服、戴官帽出門會友時,常會在帽後面的折角處插一朵花。宋朝大文豪蘇軾也愛戴花。宋詞中常有花被風吹掉之類的詩句。甚至每逢重大節慶,皇帝都要賜花給臣僚。歷史記載,宋徽宗不僅崇尚戴花,還制定規則,他賜給衛兵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
細讀《水滸傳》會發現梁山好漢也是「花團錦簇」:浪子燕青,「鬢邊長插四季花」;阮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

2. 這個蘭花叫什麼

碧玉蘭(學名:Cymbidium lowianum(Rchb. f.) Rchb. f.):附生植物;假鱗莖狹橢圓形,略壓扁,長6-13厘米,寬2-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5-7枚,帶形,長65-80厘米,寬2-3.6厘米。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總狀花序具10-20朵或更多的花;萼片和花瓣蘋果綠色或黃綠色,有紅褐色縱脈,唇瓣淡黃色;花瓣狹倒卵狀長圓形。花期4-5月。

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分布於中國、緬甸和泰國。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形態特徵

碧玉蘭(4張)

碧玉蘭是附生植物;假鱗莖狹橢圓形,略壓扁,長6-13厘米,寬2-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5-7枚,帶形,長65-80厘米,寬2-3.6厘米,先端短漸尖或近急尖,關節位於距基部6-9厘米處。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平展或外彎,長60-80厘米;總狀花序具10-20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卵狀三角形,長約3毫米;花梗和子房長3-4厘米;花直徑7-9厘米,無香氣;萼片和花瓣蘋果綠色或黃綠色,有紅褐色縱脈,唇瓣淡黃色,中裂片上有深紅色的錨形斑(或V形斑及1條中線);萼片狹倒卵狀長圓形,長4-5厘米,寬1.4-1.6厘米。

花瓣狹倒卵狀長圓形,與萼片近等長,寬8-10毫米;唇瓣近寬卵形,長3.5-4厘米,3裂,基部與蕊柱合生達3-4毫米;側裂片上被毛,尤其在前部密生短毛;中裂片上在錨形斑區密生短毛,邊緣嚙蝕狀並稍呈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肥厚,從距基部7-9毫米處延伸到中裂片基部下方,上面生有細毛;蕊柱長2.7-3厘米,向前彎曲,兩側具翅,腹面基部有乳突或短毛;花粉團2個,三角形。花期4-5月。

產地生境

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產中國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2]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於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繁殖方式

分株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

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後,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鍾,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於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然後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C左右,萌動後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栽培技術

蘭棚

蘭棚及蘭房應選擇背西朝東方向的場所,東南方向空曠,西背方向有高牆或大樹。既能見初陽、又能擋烈日。周圍小環境空氣清潔,有一定濕度保證的院落。注意透風、受露、避烈日、忌煙等。若建在屋頂或樓層陽台,除上面遮蔭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張掛簾子以防午後落日斜照灼傷草葉。蘭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設清水池,以保持蘭棚周圍空氣潮濕。並注意地面清潔,防止病蟲害滋生。當室外氣溫降至0℃左右,須將蘭盆移入室內,以防凍傷蘭根。

冬季如天氣晴好,蘭房中的溫度可以超過15℃,僅是陰雨風雪天氣室溫下降,此時應加溫、加光照使室溫保持15℃。夜間無需加溫,保持5℃即可。加溫可以在深秋和初冬進行,目的是促使當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後至1月底則不用加溫,保持室溫不低於5℃即可,任其營養生長處於十分緩慢狀態。從2月份開始,加濕、加溫、充分光照,使蘭花提前進入生長期。加溫後新芽提前萌發,一般加溫45天新芽出土。再經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從而取得一年長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溫時應注意必須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時不斷地加溫以致無溫差。另外,加溫不宜過高,超過25℃則有害而無益。

裝盆

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需理植於瓦盆(泥盆)中,這樣蘭花泥易干,通氣性好.容易發根;2-3年後方可換人紫砂盆或瓷盆。蘭花種植(在盆中)的方法與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種蘭花,翻種移盆必須洗根。方法足將根浸入清水中,用舊牙刷或毛筆輕輕洗刷,切勿用力過大傷根;用剪刀將殘葉、黃葉、斷裂根、發黑腐爛根剪去,注意勿傷幼芽。然後將處理好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待根部發白並顯細小皺紋柔軟時,再植入盆中。[3]

方法一

准備好蘭盆及植料後,將蘭株倒拿(根在上,葉在下)放於水龍頭下以慢水沖洗,但水壓切忌過強,以免傷蘭根及葉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蘭頭,小指抵住盆緣,用竹筷將根固定,當放入盆內時,盡量不要讓根接觸到盆壁。將豆粒大的混合石礫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處。然後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處,填實和盡量不要留下空間。將竹筷拔出,並搖實盆中植料。填實植料後,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緣1.5厘米處。最後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將假鱗莖全部埋入土中為度,然後充分搖實。用壓土工具輕壓植料,並將表面弄平。種植完畢後,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為好。[3]

方法二

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須用穿孔尼龍紗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內鋪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養土,厚3-5厘米,然後放入蘭草。上盆時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捲曲。種植名種蘭草時一定要將老草靠邊,新草放在中心,這樣再發新草就有餘地。種植時,左手握持蘭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貫入葉心),再將蘭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後邊加土邊搖盆,使土與根緊密接觸。再用手將莖部四周的泥土按緊,最後使盆面略顯饅頭狀(即中間四周略低)。上面鋪覆一層青苔或細石子,這樣盆土不易板結並可減少水分蒸發。上完盆,立即澆水。第一次澆水水量要充足。最後將蘭盆放置陰處。一個月內不宜直接曬太陽,並控制澆水,不宜太濕,以後放置地點宣選擇在半陰半陽、通風透氣,早上照到太陽的地方。[3]

澆水

澆水在蘭花生長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則盆蘭生長不良,蘭花需八分干、二分濕。澆水應本著「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的原則。澆水必須澆透,不可澆半截水。澆水次數可視盆蘭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紅磚粒、浮水石等硬質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強的植料,則可兩三天供水1次。澆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 行,切忌在中午澆水和當頭傾注。應以清潔無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為好。蘭花爛根,葉面出現黑點,葉芽腐爛等病態,多與供水不當有關。

花卉植物栽種後,第一次澆水被稱為「定根水」。定根水必須澆足澆透。一般上盆後要連續澆水兩次,第一次澆水,見水從盆底孔流出後,再重澆一次。選擇適宜的澆水方法。通常採用噴澆法,既能增加空氣濕度,又能沖洗葉麵灰塵。但對於葉片有絨毛或正在開花的花卉,不宜噴澆,而應將整個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滲水,使盆土濕潤。注意水溫。如果水溫與土壤溫度相差較大(超過6℃),冬季先將水放置在室內一段時間,或稍加溫水,使水溫升到15℃左右再澆花;夏季應避免在烈日暴曬下和中午高溫時澆水。澆水時間。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以後是澆花的最適宜時間。

施肥

農家肥是很好的有機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這種肥液對水10-20倍澆施,盡量施在盆沿處,不接觸根部,不沾蘭葉。施用化肥時,要注意氮、磷、鉀的平衡,並嚴格控制濃度,葉藝苗要控制葉綠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錳、鎂的肥料(如鈣鎂磷肥等),因為錳、鎂元素能加速葉綠素的合成對花藝蘭,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適量增施氮肥。

以葉面噴肥為主,葉面噴肥既可通過蘭葉吸收補充蘭株的營養,又不會使肥接觸根部引起肥害,對蘭花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長發育期,堅持10天左右進行一次葉面噴肥,完全可以養好蘭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氫鉀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蘆薈液。因為蘆薈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並含有二十多種礦物質,可滿足蘭花所需要的養分,且蘆薈里含有遙蘆薈酊幾乎可殺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後無需再施農葯防病。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蘭花在發育生長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對生長旺盛的健壯蘭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機物為主。天然有機肥營養元素比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對植物沒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質板結,且化肥大多為酸性,長期施用,會造成基質過酸,引起病害。

病蟲防治

白絹病

多發生於霉雨季節。初發病時、葉基布滿白色茵絲.導致根莖腐爛。防治方法: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嚴重的病株要燒毀。

炭疽病

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撅,而以建蘭感染尤多。病斑先從葉尖向根莖處延伸,初為褐色,然後逐漸擴大增多,出現許多干黑點,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積極改菩環境條件外,在發病期內,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每7-10天一次;然後再輔以1%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一次,連續噴3-5次。

介殼蟲

俗稱「蘭虱」。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可於孵化期內用1%氧化樂果或1500倍50%馬拉硫磺噴治。如盆數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庄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系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3]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3. 幫我解釋解釋這句話 隔坐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傳統文人插花,深深浸潤著文人特有的生活旨趣與美學思想。士大夫於詞翰版之餘,寓興閑放,「權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插花入瓶,在簡朴淡雅的布置中表現出蓬勃無盡的空靈與神韻,情聚一束而意境悠遠,不獨有濃郁的詩情,又兼有深廣的畫意。

瓶花作為文房清供之一,與琴棋書畫、詩詞典賦一樣,同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標榜風雅、點綴閑情、抒發心志、陶冶性靈的精神趣味所在。明末清初之際,文人們追求閑情逸致蔚然成風,插花作為一種普遍的崇尚在士大夫階層中盛行。這一時代風尚在清初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書中也時有反映,為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人插花的藝術精神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範例。



4. 乒乓菊花語

乒乓菊造型討巧、可愛,而且保鮮時期較長,深受大眾喜愛。由於圓形的乒乓菊象徵著「圓滿」,而愛情需要甜蜜,更貴在圓融,故用乒乓菊搭配上玫瑰花,代表愛情圓滿長久。

(4)蔚然花藝擴展閱讀

菊花(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麗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

清朝的菊花專著更多,有陳昊子《花鏡》、劉灝《廣群芳譜》、許兆熊《東籬中正》、陸延燦《藝菊志》、閩延楷《養菊法》、徐京《藝菊簡易》、顏祿《藝菊須知》、計楠《菊說》、陳謀善《藝菊瑣言》、吳儀一《徐園秋花譜》等等。

《花鏡》一書記載當時菊花有黃色的54種,白色的32種,紅色的41種,紫色27種,共計154個品種。計楠的《菊說》載有菊花品種233個,其中新培育的品種有100多個,並提出了菊花育種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種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間還有人向清帝獻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當時花卉畫家鄒一注進宮作畫,並裝訂成冊。在文人中畫菊題詩,也蔚然成風。

5. 西方式插花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西方插花講究強烈的美感,給人以奔放熱烈的印象。大多喜歡用色彩鮮明版的花朵聚權集在一起,給人視覺上的艷麗震撼。因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攏,因而並不講究造型與意境,只是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華貴,使氣氛熱鬧。西方插花很注重幾何構圖,喜歡用S型和圓形。
東方插花則更注重線條感,使用花枝的數量並不多,形式追求線條、構圖的完美與變化,多採用青枝綠葉,著重於天然姿態美,輕描淡寫,清雅絕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見長,一般只用二三種花色,簡潔。
西方插花藝術的特點
(1)插花作品講究裝飾效果以及插作過程的怡情悅性,不過分的講究思想內涵.
(2)講究幾何圖案造型,追求群體的表現力,與西式建築藝術有相似之處.
(3)構圖上多採用均衡,對稱的手法,表達穩定,規整,體現認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現強烈的裝飾效果.
4)追求豐富,艷麗色彩,著意渲染濃郁的氣氛.
(5)表現手法上注重花材和花器的協調,插花作品同環境場合的協調.常使用多種花材進行色塊的組合.

6. 有關花卉栽培、花卉欣賞、花文化的論文!

國是詩的王o國,更是花的國度。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z種,原產於c我國的花卉就有3萬r—8萬t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2此贊譽「沒有中6國的花卉,便不y成花園」。賞花、愛花是中4國人c的傳統美德,各種花以7其獨有的方2式深入g中5國人p的文7化1生活,中5國的文4化5傳統也g賦予4了e她們不n同的文6化3品格。古往今1來,許多名人y不s僅4觀賞花的秀韻多姿,而且更在贊美之s余,還要品嘗花的美味,領略大y自然的精靈,在食文0化0中3留下b了y許多千h古佳話。當然也g寫下s了s不q少8流芳千r古的佳句。這足以4說明國人b對花有著剪不r斷情,解不c開x的節! 中1國花文6化8情結的歷r史源遠流長0,中0國人r欣賞花,不o僅4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1所蘊含著的人a格寓意、精神力n量。陶淵明之v「採菊東籬」、林靖和之y「疏影橫斜」、周敦頤之y「出污泥而不y染」、孔0夫h子g之p「蘭當為3王m者香」、蘇東坡之l「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中8國繪畫的一t大c半兒x就是畫花卉。有的人x窮其一s生,就是為7了w把一u種或幾h種花畫好。畫好一h種花是不a容易的。中0國有多少8以1花命名的女l人d?中1國有多少3花被女r子s用做名字?這在外國人i看來,簡直不g可思議。 1、花的認7識 同世界上e所有的人w一v樣,中6國人a民也a天v生愛美,愛花,視花為0美,與d花媲美。因此視花為7美的化6身,美好幸福的象徵,已y成為7世界共同的語言。然而,中3國人e對花的認0識和情感並不p僅4限於c此,而是有更為2深刻的認5識和濃厚的情感。在中2國人e看來,花是有靈之g物。人d們賞花,除了p常識它那靜態的外部形態美之x外,還善於l觀察欣賞它那動態的生命變化1之f趣。另外,中5國人c還認3為7花是有情之r物,不c僅4娛人p感官,更撩人p情思,能寄以1心8曲。中2國人o對花的這種看法和情感是觀花之y後由悟性而得來的一o種藝z術境界。對花產生了v更深一a層的情感和精神上h的寄託。因此,中7國人f世世代代愛花賞花就是認6為4花能使人h賞心7悅目.花能暢神達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7蘊含看文0化0,花中8凝聚看中5華民族的品德和節氣8。 1、花的文4化8內0容 花文8化4無t疑是一g個k國家和民族文0化3的組成部分8,困此花文1化4的形成與p發展也c必然隨看國家和民族文1化2的興衰而起落。中7國花文8化0從2一w出現起,就深受中7國繪畫,書7法,文5學,藝o術,造園工b藝m等傳統文6化5藝b術的影響並隨之b而發展,所以3中3國花文3化7是在濃厚的傳統文1化7基礎上d發展起來的,當然也p是與k古代的神話傳說有看密切4的關系,與t歷v史上b儒、道、佛、諸家思想密不r可分8。 從1考古遺跡中2證實,在沒有文3字的原始社會里,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遠古祖先將大z自然中3美麗的花草樹木u引3入w生活中1來,在粗製的石器上e刻劃各種花朵的紋樣,甚至染上a漂亮的色彩,用來美化7生活,這可能就是中6國花文4化8的最早表現形式。到新石器時代(距今3上a萬a年以1前〕文8化4也k有了k進一e步發展,在當時花以0實用和美化0相結合成為0人c們生活中2的一h部分8。 花卉的文3字記載,最早始干p公8元l前31世紀商朝甲骨文4中0。戰國時期(公5元j前275年一r前214年),花卉在中3國人y民生活中2物質上v和精神上n都起著相當大i的作用,特別是花卉賦於d感情色彩和象徵意義n。標志著中4目花文7化7開e始走向一n個r新的發展階殷。秦漢時期(公4元a前787年一c公7元d450年),百了o插花藝u術的萌芽。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6國花卉應用的技藝k已l很高超,對花的鑒賞也q十x分6高雅,開u始步入k較高層次的藝q術享受和藝q術創作境界。至隋,唐和兩宋時期,中8國花文5化4的發展已u進入s昌盛和成熟階段。在中6國傳統文8化1中0佔有重要地位。隨著大r唐盛世的百業興旺,宋代穩定與b繁榮,帶來了o中7國花卉業的空前絕後發達,舉國上a下c種花。賣花,賞花和插花蔚然成風7。據傳。當時點茶,掛畫,燃香和插花合稱「四藝o」,成為7社會上r特別是文6人x士h大d夫r階層文7化8修養和風0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這一e時期,花卉的科技書3籍,花卉的文4學作品,花卉工g藝k品和花卉繪畫以4及z盆景,插花等藝o術品層出不q窮。成績輝煌,可稱中6國史上d花文6化2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清兩代,是中8國各類花卉著作甚多且內2容全面豐u富,科學性較強的時期。標志著中1國花卉栽培和應用理論的日0臻完善和系統化7。 清未以3來至新中1國成立前夕p,由於c統治者的軟弱腐敗,帝國主義l的侵略,中2目連年戰患,國力i下m降,經濟衰退,花卉業停滯,花田幾i盡荒蕪。直到新中1國成立以4後,隨著目民經濟的恢復與r發展,城市園林建設逐漸受到重視。花卉業得到空前發展,花文8化5又m呈現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為7社會重大z節日0和社交活動中6必有之f物,成為8城市的象徵和標志。成為4大c眾文0化8娛樂活動的一z部分8。成為7居家住戶5美化5生活的一f部分8。8000年的中4華民族歷s史,創造了t豐j富燦爛的中1國花文8化2,中8國花文7化2成為5東方2古文3化8寶庫中5一y顆璀璨的明珠。它根植於y中8華沃土p里,生長5於e大r眾生活之u中7,並深得其他姐妹文3化1藝x術的素陶和影響而茁壯成長3起來。中4國花文5化6具有濃厚的傳統文3化4基礎,富有民族風3味的特色,內7容廣t泛豐h富,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中0國花文7化8的內6容主要有以8下n幾m方2面: (8)描述歷d代社會生活中1各種花事活動的情景,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節盛況,藉以4展現繁榮歡樂的社會歲月3風0貌。 ⑵直接表見8或描繪各種名花異卉的瓊姿仙態之k美,以6展示2大n自然的美景,使人h獲得美的享受。生活的樂趣。 ⑶介3紹古今5名人a賞花贊花或育花的種種趣事,以2此增加人f們的生活知識和樂趣。 ⑷以2花為7題,借花傳情,或闡述人g生哲理,起以1教育作用,或表示6祝願,希望和祈求,或表達個r人p的種種心8態與w冥想。 ⑸介1紹花卉栽培的知識,信息。經驗以7及v科學新方2法,新技術等等供人r們學習f參考中7目花文1化5的表現形式十k分2豐q富,按大u類劃分5有花卉的專w業科研與c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產銷,有園林中1的各種應用,還有更多是以2文0學形式,以0繪畫。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眾多藝i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活潑多樣,令人c喜聞樂見1。具體的有花書7,花詩,花畫,花歌,花舞,花膳,花飲,花織錦,花工s藝c品以7及a花節,花神,花會,花語等等,各具特色。 3、賞花情趣與x特點 中5國人m視花有靈有情。隨著科學文2化3的進步與w發展,丟弄了d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滿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來的情感附之l於t花。藉以8謳歌社會和人h生中1的真,善、美,從4而形成了r特有的審美觀。首先,表現在用花,贊花和賞花的著眼點上f,中3目人m既重花卉外形之z美,也t重花的興謝枯榮的內6在之t美,更喜追求由觀花而得的心1靈感受的韻味之j趣,以5達到賞心8悅目的快感。這種審美情趣說明中7國人u贊花、賞花的目的是雙8重的既要求有裝飾美化1的實用效果,又k要求有暢神達意的精神享受。從5中7得到啟示3,激勵以2及o情操的陶冶,所以6無d論以5何種形式表現花的美,特別是花卉造形藝t術方1面,人h們極其注重形式與l內1涵的統一d和諧之a美,與y許多傳統文8化4藝v術一h樣,要求以8形傳神,形神兼備。其次表現在用花,贊花。賞花的表達方0式上h,中2目人d既喜歡有直接客觀的描,訴,詠,唱、觀等方3式表現或欣賞花卉自然之g美與a裝飾效果,但更喜歡借花明志,以4花傳情的表現主觀的感受之p情,故而常將花寓以0多種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v,使花人x格化5甚至神化1,然後採用比6興寄託的手6法,以5此通過聯想而意會其深遠的意義f。 zj」xe%o

7. 中國古代插花做什麼

在古時的中國,插花是用來禮佛的,其後經僧侶傳至日本後更被發揚光大,應用到不同階層的不同角落。遠在日本的江戶時代,花藝已經十分流行,在當時的社會里,花藝的工作者,幾乎全部都是男性。時移世易,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里,女性的工作者比較多,不過花藝工作者當中,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在國際舞台上,不少有名的花藝設計師更是男性。如果你到日本觀光,遇到一個穿著傳統禮服的年邁老伯,不吸煙,不喝酒,他說他是研究花道的;一般日本人一定會想到,他可能是一位大有來頭的花道老前輩。如果視花藝為一種學問或藝術,花藝的作品視為一件作品,的確是適合任何人士的。

插花

插花,也叫花藝,和茶道一樣,也是沒落於本土,興盛於他鄉的傳統藝術之一。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先秦,於魏晉南北朝小有氣象,此時,這項藝術還多是「借花獻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窯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唐宋以後,插花漸盛。唐人羅虯在《花九錫》中,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後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稱其為「錦洞天」。如果說唐代插花還僅僅是宮廷和寺廟的高雅藝術,到了宋代,插花藝術在民間已經蔚然成風。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專著問世,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有《瓶史》,此書曾1696年被譯為日文,對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被日本插花藝術家們奉若圭臬,被推崇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中雲,「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一枝兩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鬥奢。傍拂楊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僅用了寥寥數筆,就把插花描繪得淋漓盡致。清朝關於插花的記載有:鄺璠著的《便民國纂》中的「養花法」,陳淏子著的《花鏡》中的「養花插瓶法」和「香壚花瓶」.沈復著的《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以及汪灝著的《廣群勞譜》,《紅樓夢》中對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戰亂頻仍,民生凋敝,花藝自然就荒蕪了。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與西方花藝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方重造型,中國重意態。中國花藝強調: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態,依據季節造型;人文之善——重視其敦睦人倫的社會效益;宗教之聖——花是有助悟道的聖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藝術之美——從選材到搭配,講究和諧、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藝術已有一千多年歷史,6世紀時,一位名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將很多中國傳統技藝帶回日本:字畫、雕刻、文學、戲劇、園藝……還有就是供佛的「瓶花」。從中國回來後,小野妹子開辦了日本的插花學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池坊」現在已經傳到了第四十五代。

熱點內容
高桿櫻花批發 發布:2025-05-15 16:04:24 瀏覽:892
花仙花卉土 發布:2025-05-15 15:56:18 瀏覽:624
菜園西蘭花 發布:2025-05-15 15:42:03 瀏覽:900
丁香葉子捧黃蓮猜生肖 發布:2025-05-15 15:31:46 瀏覽:638
荷花寫意畫法步驟視頻 發布:2025-05-15 15:13:11 瀏覽:358
丁香花新版 發布:2025-05-15 15:11:49 瀏覽:568
荷花網三 發布:2025-05-15 15:11:12 瀏覽:725
蓋碗茶花 發布:2025-05-15 15:11:04 瀏覽:362
海棠木樓梯 發布:2025-05-15 15:06:07 瀏覽:508
浪花一朵朵張俊寧 發布:2025-05-15 15:00:57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