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剪影花卉

剪影花卉

發布時間: 2021-02-01 18:31:44

❶ 剪影的拍攝技巧

攝像的基本條件是順光,逆光一直是拍攝中的大忌,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在逆光條件下進行拍攝。所為逆光拍攝就是指拍攝對象的背後有光源或背景比較明亮時的拍攝。在逆光的時候,與背景的亮度相比,被拍攝的物體就會顯得比較暗,容易形成陰影,背光太強還會造成主體程度較強烈的曝光不足。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大家可以採取以下的幾種方法對逆光進行處理。

1、 使用反光板

其實要解決逆光拍攝的關鍵之處就是補光,因為光源在背後,所以正面的圖象就會相對暗一些,造成陰影,如果此時我們在正面用一塊反光板就可以解決逆光的問題,反光板在一般的攝影商店都可以買到,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購買一塊反光板以備不時之需。

2、 使用逆光補償功能

目前市場上的數碼攝像機一般都設有逆光補償功能,利用逆光補償技術可以使得拍攝主體由逆光補償而變亮。當拍攝逆光物體時,如果以數碼攝像機自帶的自動模式進行拍攝,那麼前者肯定是主體或人物全黑而背景光亮刺眼,後者就是黑暗中燈光一片模糊,根本看不清拍的是什麼。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在逆光時按下逆光補償鍵,當指示燈出現在取景器內或液晶顯示屏幕上時,就可以進行逆光拍攝了,這時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們要拍的物體了,拍攝之後,再按一下逆光補償鍵就可以解除逆光補償狀態,液晶顯示屏幕上的指示燈也會消失了,需要注意的是,手動調整曝光時,逆光鍵是不起作用。

自動光圈拍攝 使用逆光補償鍵拍攝

通過我從數碼攝像機拍攝的動態影像的兩張截圖的對比,大家可以發現,在逆光環境下使用逆光鍵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左面的那張照片是沒有使用逆光鍵之前的靜態照片效果,我們可以看到,照片的主體是黑乎乎的,你根本不可能看清照片里到底是什麼;右邊的那張照片是使用了逆光鍵後的效果,這回看清楚了吧,是一隻沐浴液的瓶子,上面的字體都是清晰可辨的。

3、採取手動光圈,調整曝光值

如果你的數碼攝像機沒有逆光補償功能,那麼在進行逆光拍攝時,你也可以打開手動調整光圈功能,適當的提高曝光值,同樣可以達到目的,不過這個時候就要看你的手動調整技能了,有的朋友調來調去也調不到滿意的畫面,而這個時候所要拍攝的對象也許已經擦肩而過了,所以平時一定要多多進行數碼攝像機手動功能的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臨陣不亂」啊!

其實,在逆光條件下拍攝時,大家可以採取多種辦法進行逆光的糾正,我們介紹了以上三種逆光補償的方法供大家參考,也許您還有更好的方法,說出來與我們共同分享吧!

逆光是一種具有藝術魅力和較強表現力的光照,它能使畫面產生完全不同於我們肉眼在現場所見到的實際光線的藝術效果。它的藝術表現力如下:

第一,能夠增強被攝體的質感。特別是拍攝透明或半透明的物體,如花卉、植物枝葉等,逆光為最佳光線。因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體的色明度和飽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順光光照下平淡無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體呈現出美麗的光澤和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使同一畫面中的透光物體與不透光物體之間亮度差明顯拉大,明暗相對,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效果。

第二,能夠增強氛圍的渲染性。特別是在風光攝影中的早晨和傍晚,採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線會勾畫出紅霞如染、雲海蒸騰,山巒、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霧、輕舟、飛鳥,相互襯托起來,在視覺和心靈上就會引發出深深的共鳴,使作品的內涵更深,意境更高,韻味更濃。

第三,能夠增強視覺沖擊力。在逆光拍攝中,由於暗部比例增大,相當部分細節被陰影所掩蓋,被攝體以簡潔的線條或很少的受光面積突現在畫面之中,這種大光比、高反差給入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產生較強的藝術造型效果。具體地說,首先,它能使背景處於背光之下,曝光不足,使背景得到凈化,從而獲得突出主體的效果;其次,它能生動地勾勒出被攝體清晰的輪廓線,使主體與背景分離,突現被攝體外形起伏和線條,強化被攝體的主體感;再次,它能深入地刻畫人物性格,由於整個畫面受光面積小,面部與身體的大部分處於陰影之中,形成以深色為主的濃重低調畫面,有助於表現人物深沉、含蓄、肅穆或憂郁的性格。同時,由於影調反差對比度較大,明暗光線布局強烈,既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欠缺藉助強光加以沖淡,又可利用背光的暗影予以隱匿,以取得揚長避短之效。

第四,能夠增強畫面的縱深感。特別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攝,由於空氣中介質狀況的不同,使色彩構成發生了遠近不同的變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飽和度高,背景色彩飽和度低,從而造成整個畫面由遠及近,色彩由淡而濃,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間縱深感

❷ 急需一些花卉剪影的圖片啊

呵呵,我因為是做這方面工作的(平面設計)
所以平時有注意收集素材,發給你了
你看一下哦

❸ 請問圖中的花是叫什麼名稱,有沒有類似的剪影黑白圖 謝謝

這是抽象化的藝術花卉,最接近的是康乃馨或石竹,細葉大花。

❹ 當兒、琉璃、琺琅、剪影什麼意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琅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出現景泰藍後轉音為發藍,後又為琺琅。1918~1956年,琺琅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製品標准,琺琅改定為琺琅,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
在中國古代,由於琺琅器最初從大食國(大食為唐宋時代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總稱。起源於波斯語稱阿拉伯人為Tazi的音譯。有白衣大食(661-749),以敘利亞大馬士革為首都,稱倭馬亞王朝;有黑衣大食(749-1158),以巴格達為首都,稱阿拔斯王朝。910年以後又有以開羅為首都的法蒂瑪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後則是塞爾柱王朝(1158-1258)。)傳來,因此稱之謂「大食窯,鬼國窯」。之後雖稱謂因譯名不統一而出現多種不同寫法,如「佛郎嵌」、「鬼國嵌」、「法藍」、「法郎」、「拂林」、「佛郎」、「富浪」等,但發音基本一致,現在基本統一為「琺琅」。

成分
琺琅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硅酸鹽類物質。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琅」。

金屬胎琺琅器分類
金屬胎琺琅器則依據在製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琅器、鏨胎琺琅器、畫琺琅器和透明琺琅器等幾個品種。
琺琅器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自波斯的銅胎掐絲琺琅,約在蒙元時期傳至中國,明代開始大量燒制,並於景泰年間達到了一個高峰,後世稱其為「景泰藍」。此後,景泰藍就成了銅胎掐絲琺琅器的代稱。另一種是來自歐洲的畫琺琅工藝,它在清康熙年間始傳人中國。
具體說來,掐絲琺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其後工藝水平均明顯下降。清代的景泰藍工藝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艷.花紋圖案繁復多樣。乾隆時期製品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後的出品物也絕不遜色。20世紀初葉,景泰藍總體製作水平不及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艷有浮感,做工較粗。這時只有「老天利」、「德興成」製作的景泰藍做工細,質量好。
畫琺琅技術自傳入中國後,在康、雍、乾三朝得以發展,三朝作品在造型、釉色、紋飾、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康熙時期的畫琺琅器釉色亮麗潔凈,紋飾以寫生花卉及圖案式花卉為主。雍正年間的畫琺琅器器型製作工整,黑釉光澤亮麗,超過康、乾二朝。乾隆年間的畫琺琅器裝飾趨向」稠密」、「細致」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裝飾方式,工藝上出現了畫琺琅與內填琺琅、掐絲琺琅等相結合的現象。

收藏
琺琅器作為藝術品收藏中的一個門類,也吸引了廣大的收藏愛好者,收藏對象以景泰藍居多。我們所指的景泰藍收藏是指晚清和晚清以前用手工製作、工藝復雜的景泰藍,當時景泰藍工藝的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十年浩劫後,國內遺存民間的晚清以前的景泰藍幾乎盪然無存。稀少的存世量與廣闊的市場需求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反差和增值空間。而且當今市場上景泰藍器皿與同時代的景德鎮官窯瓷器相比較,價格低得多,所以它的升值潛質相對也更大。

【琺琅工藝的製作分類】

琺琅工藝的製作分類很多,人們一般根據製作方法和胎地種類將其分為兩大類。
1.根據製作方法大致可分掐絲琺琅、內填琺琅(即嵌胎琺琅)、畫琺琅等。
掐絲琺琅和鑲嵌琺琅很久就在國內出現,歷史記載可追溯到宋元時期,但真正能在國內製作應是元代成吉思汗進攻大食,將該地工匠俘虜押回製作,並將該技藝傳入中原。至明代,永宣宮廷中開始廣泛製作應用掐絲琺琅,之後的景泰時期最有名氣,即人們俗說的「景泰藍」。畫琺琅則出現較晚,於十五世紀中葉在歐洲佛朗德斯發明,十五世紀末在法國中西部里摩居以內添琺琅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琅重鎮。隨著中西方貿易交往,從廣州等港口傳入國內。當時稱謂「西洋琺琅」或「洋琺琅」。清代宮內的畫琺琅製作要在康熙三十二年、琺琅作與玻璃廠成立之後才能開始研究製作、發展。
2.根據胎地種類,琺琅器一般可分金胎琺琅、銅胎琺琅、瓷胎琺琅、玻璃胎琺琅、紫砂胎琺琅等。
其中銅胎琺琅因為銅料與表面琺琅容易結合,且銅料價格相對容易接受,因此銅胎琺琅最為廣泛。直今,琺琅器依然大多使用銅胎。金胎因造價過高,難為常人所接受,清三代時基本只限內府製作使用,且數量極其有限。瓷胎琺琅(即琺琅彩瓷),顧名思義,是在瓷胎上繪制的畫琺琅。它是瓷器與畫琺琅製作工藝的完美結合,製作要求對兩者都要求很高,因此起步與成熟時間較晚。宮內造辦處在製作瓷胎琺琅彩瓷的時候,還製作玻璃胎琺琅、紫砂胎琺琅,三者製作時間應大致相同,只是紫砂胎產品(僅指宮內琺琅彩而言)僅見康熙製品,雍乾不見製作資料。

【康熙琺琅彩瓷的製作】
1.製作設施
要在宮廷內製作畫琺琅器,首先要有製作設施——琺琅作。康熙時期的琺琅作主要有武英殿琺琅作(康熙五十七年廢除)、養心殿琺琅作、圓明園琺琅作,由於缺少《清內務府造辦處 各作成做活計檔》資料,當時製作規模暫時無法考證。
2.歷史資料
比較早的康熙畫琺琅歷史資料是:「五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廣西巡撫陳元龍(陳元龍(1652——1736年),字廣陵,號乾齋,世稱廣陵相國,亦稱海寧相國,清代相國(宰相)又稱閣老。)奏摺帝賜『御賜琺琅五彩紅玻璃鼻煙壺一個',陳元龍『愓感涙零'。」可知至少在康熙五十五年,造辦處已經製作出玻璃胎畫琺琅,並用其賞賜眾臣。
康煕五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廣東巡撫楊琳上奏摺:「廣東人潘淳能燒法藍物件、奴才業經具摺奏明、今又査有能燒法藍楊士奇一名、驗其技藝、較之潘淳次等,亦可相幫潘淳製造。奴才並捐給安家盤費、於九月二十六日、......法藍匠二名、徒弟二名、俱隨烏林大、李秉忠起程赴京訖。再、奴才覓有法藍表、金剛石戒指、法藍銅片畫、儀器、洋法藍料、並潘淳所製法桃紅顏色的金子攙紅銅料等件、交李秉忠代進。尚有已打成底子未畫、未燒金鈕杯、亦交李秉忠収帯、預備到日便於試験。」
其中涉及的人物「潘淳」,在《廣州市志.工藝美術工業志.第四章 織金彩瓷業》曾提起該人:「(廣彩)17世紀中後期,大部分使用五彩的紅(干大紅)、麻(紅黑配成的深赭石色)、黑、金和琺琅彩的月白、黃、粉綠等9種色料。後潘淳研製出桃紅(金紅),豐富了琺琅彩的顏色。」
這里需要提及的是由於廣州在清代屬唯一對外開放門戶,許多外國人都由此進入我國,因此致使廣州的琺琅製作在國內水平很高,舉足輕重。宮內造辦處的琺琅作匠人大多是由粵海關選入,稱為「南匠」。並且在乾隆後期,宮內造辦處停止製作琺琅彩瓷後,這里成為琺琅彩瓷製作點,依然製作琺琅彩瓷。
從康熙琺琅製作資料來看,五十五年之後相關資料較多來推測,很可能該時期畫琺琅製作較成熟。康煕五十七年六月,廣西提督総兵左世永得到御賜琺琅鼻煙壺,左世永稱其「精工無匹、華美非常」。
康煕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兩廣總督楊琳上奏摺提及他送畫琺琅匠陳忠信至宮中。「本年五月十二日到有法藍西行醫外科一名安泰、又會燒畫琺琅技芸一名陳忠信。奴才業會同巡撫公摺奏聞,於六月十八日、遣人伴送赴京在案。......。」
真正提到瓷胎琺琅的確鑿歷史資料可參考:康煕五十九年二月初二日,曹頫(曹寅之子)奏摺內硃批、諭曹寅:「近來你家差事甚多,如琺琅磁器之類先還有旨意件數,到京之後,送至御前覽完才燒。今不知騙了多少磁器,朕總不知...。」康熙時期,由於畫琺琅製作還不成熟,因此,畫琺琅不能在瓷胎釉面上直接施釉,而是施在素胎面上。當時的琺琅彩瓷胎必須由景德鎮製作(除偶爾使用永樂舊胎外)、由浮梁(即景德鎮,因橋梁多稱其「浮梁」)昌江順流直下、入鄱陽湖、經九江關、過江寧府(南京),然後沿大運河北上進京。曹寅自祖輩皆為玄曄家包衣(奴僕),當時織造、海關許多要職都由統治者委任自家包衣管理。曹家三代身居江寧織造,且好瓷,可能涉及御廠琺琅瓷胎事宜,導致康熙訓斥。
根據歷史資料:「康煕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康熙帝賜西洋使臣嘉楽、琺琅碗二個及其他。」該碗確鑿資料也不見遺留。
3.康熙琺琅彩瓷的瓷胎
康熙時期的瓷胎畫琺琅彩直到末期依然沒有製作成熟,主要原因應與畫琺琅製作技術有關,例如上文提到五十五年進京的潘淳,五十八年進京的陳忠信,雖然都能燒琺琅,但僅指銅胎、玻璃胎而言,瓷胎琺琅尚屬宮內首創,前無它例。因此以該時期技藝,畫琺琅可繪制在紫砂(圖1、2)、銅胎、玻璃胎上,難在瓷胎釉面上附著成功。紫砂胎類似於瓷胎素麵,與琺琅釉結合理論上較合理,因此康熙時期的瓷胎畫琺琅基本用「里有釉外無釉」瓷胎。如果大家總覽康熙朝琺琅彩瓷,會發現除磁胎畫琺琅菱花盤(圖3)外,不再見畫琺琅彩直接施於釉面(該器因為利用永樂瓷,表面原本帶釉)。
【康熙時期「御制」與「年制」款的使用區別】
康熙官窯瓷早期因御廠瓷器製作不理想而不落康熙款,直到製作達到一定水準時才開始落「年制」款。從現存康熙官窯瓷來看,「年制」款是由工部在景德鎮御廠製作的官窯瓷,基本屬「部限」瓷,該類瓷使用范圍較寬,包括宮內日常、觀賞、賞賚用等。而「御制」款則僅限宮內造辦處製作的畫琺琅(包括銅胎、玻璃胎、紫砂胎)。從現有存世品來對比發現,即使宮內造辦處製作的掐絲琺琅也使用「年制」款(器9),而不落「御制」款。造辦處製作的瓷胎畫琺琅與御廠製作的官窯瓷相比,前者難度大、成本高、相對珍貴。特別是琺琅作的畫琺琅屬於新興技術,與明朝就開始盛產的掐絲琺琅相比,存在一定優越感。因此可看出:落「御制」款器物明顯在製作水準上優於「年制」款,使用級別也較「年制」款高(僅就康熙朝而言)。
【康熙琺琅彩瓷的器型】
由於康熙時期尚屬瓷胎畫琺琅研究製作時期,因此康熙瓷胎畫琺琅造型相對較少。現在已知的康熙瓷胎畫琺琅器型有:
1.菱花盤(永樂窯、例器3);
2.碗(基本用「里有釉外無釉」瓷胎,類型有器4、5、8等。);
3.杯(器6);
4.小蓋盒及其它。
【總結】
由於康熙時期是清代琺琅彩瓷的初創時期,不論是在彩釉、造型,還是製作技術上都存在極大的局限性,因此康熙琺琅彩瓷的種類與雍乾相比都顯得略微單調。

【琺琅器的鑒定】

琺琅器鑒定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對文獻史料的考證;二是科學的檢測手段;三是通過時代風格的比較來鑒定。前兩種方法較復雜,常用的是第三種。時代風格比較鑒定一般著重考察款識、胎骨與型制、紋飾圖案和琺琅釉料等幾個方面。
1.款識
現存明清二代掐絲琺琅器的款識形式歸納起來,大致有鑄鏨、掐絲和刻款三種。明宣德時期琺琅器的款識形式有鑄鏨款、雙勾款、和琺琅釉燒成三種。款識書體有楷書和篆書兩種,其中以楷書占絕大多數。字數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識排列形式有直單行、直雙行、直三行和橫排。這一時期的款識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鐫刻於器物的口沿、蓋沿或內邊緣處。款識書體莊重雋秀,與同時期的金屬器和瓷器款識相似。
明景泰款因偽款太多,目前尚不能確定哪種款識可作為標准款識。但鑄鏨款、篆書款、仿宋體款以及雙龍環抱款均被認定為偽款,可以排除。掐絲雙勾款和陰刻款,目前有的研究者認為可作為景泰真款,但也只是情理邏輯的推論,尚不能枉下結論。
明嘉靖款為刻陰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書六字款。
明萬曆時期掐絲琺琅器的款識為雙勾掐絲款(有的字內外填充琺琅釉),字數均為「大明萬曆年制」或「大明萬曆年造」六字楷書款。尤其以某年造為這一時期所特有的款識語氣。字的排列順序為直單行、直二行或橫排。
清代掐絲琺琅器的款識多種多樣,制款方法有鑄鏨,有刻,還有鏤空款等。款識書體包括楷、篆、仿宋等(仿宋體始見於乾隆時期),其中以楷書居多。字數有四字和六字。框欄形式多為正方框和長方框。
2.胎骨和型制
明清掐絲琺琅器胎骨和型制方面總的趨勢是:明代早期胎骨略厚,中晚期日趨減薄。清代從康熙時起,胎骨厚重堅實,到清末減薄。明代器物掐絲常有斷裂現象,而清代由於銅質精純並提高了燒制和打磨技術,這種現象基本消失。明代器物鍍金較薄,常有磨脫現象,清代尤其是乾隆時期,鍍金厚重,鍍金技術遠勝於明代,至今器物的鍍金仍光彩照人。
明清二代掐絲琺琅器體積和型制從小到大,從簡練到復雜,從陳設、祭祀到觀賞實用。
3.紋飾圖案
明清兩代掐絲琺琅器的紋飾圖案品種繁多,也經歷了一個有簡練到繁縟的過程。以纏枝蓮紋為例,元末明初疏密有致,大花大葉、枝蔓伸展堅強有力,全部單線勾勒圖案線條。枝葉呈串聯狀,並點綴數朵盛開的花朵,花朵飽滿,花瓣短而肥腴,花心常呈桃形。明中晚期開始以雙線勾勒輪廓線,布局趨於繁縟,但仍保留某些早期余韻。纏枝蓮的花瓣趨於尖瘦,花心常呈「圭」字形或如意形。清代的纏枝蓮紋枝蔓彎曲,布局繁密規整,極具圖案性。基本以雙線勾勒輪廓線,明代那種灑脫的韻味不復存在。
4.琺琅釉料
元末明初的掐絲琺琅器釉質細膩,色調純正,鮮艷明快,具有水晶般透明感。通常以淺藍色作地,間飾紅、黃、白、綠、紫、深藍等色釉。從明宣德晚期開始,釉色略顯灰暗,光澤度降低。這一時期的掐絲琺琅器地色除淺藍色外,寶藍色應用廣泛。到萬曆年間,更出現了淡青、白等中間色地。琺琅色釉有所增加,新出現了赭、豆青、松石綠等色釉品種。
清代的琺琅釉料品種豐富,所用色釉達幾十種之多。但其有一個共同點,皆不透亮。
琺琅釉料的另一特徵是表面沙眼現象,是由於硼酸鹽含量過高以及燒制過程中的氧化還原作用所引起。工匠們常用「蠟補」的方法來補救,即用石蠟加入色粉製成色蠟,填充於沙眼之中。到乾隆時期,經改進工藝,杜絕了沙眼現象。
景泰藍以它那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絢麗的藝術風采,在世界掐絲琺琅工藝中獨樹一幟。那些仿製的似是而非的景泰藍贗品,無論在材料、質地還是藝術風格上均無法與明清製作的掐絲琺琅器相提並論。只要熟悉掌握明清掐絲琺琅器的製作、材料和藝術風格等特徵,一望便可斷定其真偽。

❺ 如何運用鮮花來照照出人物唯美照片

一是剪影效果,二是輪廓光效果。剪影效果是將拍攝主體置於明亮的背景中,曝版光時,以高權光部位作為測光依據,以造成背景清晰且主體因曝光嚴重不足而形成黑影輪廓的一種藝術照片。透過對天空的點測光完成剪影的曝光,大光比、高反差強化了逆光光效,達到了勾勒被攝主體清晰廓型和強化主體的目的,具有奇妙的藝術造型效果。

❻ 怎樣在家自製植物剪影

簡單的辦法是:1用涮啤酒瓶的水澆花。注意,啤酒不宜多,會燒死花的,所以是涮版啤酒瓶的水。 2 過期的牛權奶發酵後兌大量的水澆花。前者方便沒異味,適合澆室內花卉,後者有味道,適合澆放在室外的花卉。

❼ 怎樣拍雨景,霧氣,雪景,月亮,夜景,煙火,閃電,剪影,花卉,航拍%a

多學習攝影技術,多練習提高攝影水平,到時你會清楚拍攝各種景物的方法

❽ 安徒生的資料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丹麥19世紀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願服役,抗擊拿破崙·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後於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台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於演出,沒有為劇院所採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於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青年的嘗試》一書,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爾特的筆名發表。這個筆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亞、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是一部富於幽默感的游記,頗有德國作家霍夫曼的文風。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遊札記。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代表作:《海的女兒》、《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

❾ 逆光拍花卉,有什麼技巧

逆光如何拍花朵?

光線是攝影的靈魂,拍攝花卉時可充分利用光影結合不同的光線拍攝出不同的效果。而逆光拍攝花卉,半透明效果的花卉、明顯的明暗對比、可將花瓣晶瑩剔透的感覺表現得很好。那麼,具體應該怎麼拍呢?

▲小光圈拍太陽星芒

最後,便是後期了,逆光拍攝照片往往會出現畫面偏灰偏暗的情況,可以通過局部提亮等方式進行調整,也可以人為地增加光暈效果,增加畫面美感。

以上內容如有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想了解更多攝影技巧,歡迎關注【墨染印畫】

❿ 色彩構成要畫一個花卉剪影素材的三朵花,一幅冷色調一幅暖色調。什麼花比較好畫呢

可以用黃的明度變化,另外,看是那種黃,不要選太明亮的,稍濃點的,譬如各回種雛菊,用中黃答變化;藍色調的畫也可以用滿紙的小雛菊,有空間變化的,大大小小的,用明度變化;其實,可以稍微加一點色相變化,老師是不會介意的,中黃加一點土黃加一點淺黃或檸檬黃;有明度變化的鈷藍/湖藍帶點群青都可以,只要色調統一應該沒問題,加油!

熱點內容
惠水花卉群 發布:2025-05-14 23:36:50 瀏覽:27
櫻花淚改 發布:2025-05-14 23:36:12 瀏覽:667
玫瑰花珠寶 發布:2025-05-14 23:33:48 瀏覽:254
佛手綠植意義 發布:2025-05-14 23:25:17 瀏覽:937
客廳里綠植超過1米八 發布:2025-05-14 23:22:55 瀏覽:297
戴梅花表的都是什麼人 發布:2025-05-14 23:22:54 瀏覽:834
七夕坐飛機 發布:2025-05-14 23:05:18 瀏覽:174
辦公綠植養護 發布:2025-05-14 23:05:11 瀏覽:475
梅花彩色畫 發布:2025-05-14 23:04:24 瀏覽:54
非洲牡丹盆景 發布:2025-05-14 23:03:37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