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插花特點
❶ 傳統東方式插花特點
東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創作理念與法則:
東方人性情穩重內向、委婉含蓄,藝術境界寓意隱含,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故在插花的創創作理念與法則上,其特點與風格可以用真、善、美、聖這四個字來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傳統的東方民族酷愛自然、崇尚自然,對自然之美最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點,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長的花木為表現的物象,講求「物隨原境」。「形肖自然」,這是中國國畫和插花藝術的理論基礎。即所表現的景觀需符合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不能含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正如袁宏道在書中所論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於物者,自得之」,「使觀者疑叢花生於碗底方妙」的境界。這樣,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觀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思考其美之所在與其美之精華,並融入個人的情感與審美,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和表現,使作品展現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靈的感染力,這是傳統東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傳統的東方插花又被稱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而儒家美學思想是以「善」為宗旨,所以中國人的審美觀也以「善」為核心,在這種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對花卉也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含義,講求材必有義,義必吉祥,如生活中人們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以此象徵傲雪凌霜、不畏嚴寒的品格,取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脫俗。用玉蘭、海棠、牡丹、桂花來襯托「玉堂富貴」,用象徵、寓意、諧音的技巧,營造一種含蓄和諧的氛圍,以借花明志、對花舒懷,並給作品賦以某種命題,使作品展現一種特定的意境,這是傳統東方插花所特有的風格。
三、藝術之「美」
插花創作中的藝術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構思美和整體藝術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線條造型。如梅花因其橫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態美,雅而不艷、幽香遠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嚴寒的內涵美而成為傳統藝術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虛實結合、剛柔相濟、氣脈相連。如「畫苑布置為妙」,「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創意追求統一和諧的色彩效果,力求艷而不俗、雅而不淡,據環境與創作的需要,色彩或絢麗、或素雅,使人的視覺感受明快而亮麗,清新而自然。
傳統的藝術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規則化,在情勢上任由發揮,以達明示主題為度,外形輪廓不拘泥於一定的形式,為主題服務是造型創作的源泉。
對花明志、借花舒懷,創作具有詩情畫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藝術插花創作的宗旨。將花的形體美與人的構思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作品神形兼備,具有內涵美、神韻美,這是東方插花藝術所獨具的藝術美。
整體藝術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創作環節之間、各創作要素之間、作品與環境之間的有機配合所產生的綜合藝術效果。即通過插花創作,同時創作一個高雅、浪漫、和諧的環境空間,產生一種環境藝術美。這是藝術插花的最終目的。
四、「聖」潔之尊
藝術是神聖的,藝術創作亦是神聖的,東方人認為花卉是神聖的,以一種崇敬的心惰去對待她,以花悟道、修身養性,使插花也有一種神聖感,講求「心正花正」,進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來正人之心態,來怡情娛趣,這是真正的藝術境界。
綜上所述,東方人採用寫實、寫意或二者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花卉的姿態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種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藝術美。她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過程。
❷ 中國插花的特點及形式有哪些
中國插花線條簡潔,通過線條的直、曲、剛、柔體現其含蓄之美,並且講究色彩專淡雅、虛實結合。枝條疏密橫屬斜,俯仰高下,使用花材數量少,但精緻考究。中國古代的插花形式有瓶插、筒插、籃插等。現代插花的形式及器皿非常廣泛,除了保留古代插花形式外,還有盆藝插花、抽象插花等。
❸ 中國傳統插花賞析
😱
❹ 想知道大家對中國傳統插花有多少了解
中國傳統插花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 線條造型
中國插花藝術以自然式線條型為主,可以說線為中國插花造型之骨。線的表現力極為豐富,不同線條表現不同形神,有的柔美,有的 剛勁;有的纖細,有的粗曠;有的秀雅,有的蒼古。插花藝術利用自 然界千姿百態的花木枝葉,通過其線條長短,粗細,曲直頓挫,強弱相柔,虛實疏密,勾畫出不同造型,塑造出了一幅幅多姿多態的藝術 插花作品。
2. 講究意境
插花要講究意境,如同中國畫使人看了 「畫盡意在」。它是作者 主觀意志與客觀境物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即通過作者想像、聯想和幻 想來完成形象思維過程。所以,藝術插花不是自然形象的簡單重復, 也不是做花卉模型,而是要將意與境、形與神、景和情交融在一起。因此,每件藝術作品由立意和立形兩個方面組成。
誠然,藝術插花的創作活動,由於受到空間范圍和自然材料的局限,在意境表達上不能像繪畫那樣豐富、自如。同時,在插花藝術構思立意中,同樣也採用了中國畫借物寓意的手法,如以松表現高潔、 長青、剛強等題材;以竹表現剛直、清高、平安等題材;以梅表現堅骨、孤傲、迎春等題材;以荷表現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等題材•,以蘭 表現脫俗清雅、與世無爭等題材。
3. 崇尚自然
中國插花以自然式為主。在藝術手段上,以裝飾美反映自然美,即按照植物生長的自然姿態,通過曲、直線條的組合,表現詩情畫 意,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各種花木雖然經過剪裁加工和藝術裝 飾,仍不失其自然風姿。
由於中國式插花講究自然,因此構圖上多數採用不對稱均衡手法,避免機械對稱。植物材料注意表現單體姿態,即每朵花、每根枝 條、每張葉片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因此,對中國插花而言,在一 件作品中,植物品種、用材數量、色彩變化均宜少不宜多。中國插花在取材上,花、枝、葉、果、藤等均可使用;就花而言,未綻的花 蕾、半開的花苞、盛開的花朵並用,以此來表現植物生命過程的 變化。
❺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專技術,並屬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有香雅道中介紹到《花道和茶道、香道同樣是「三雅道」之一》
一般家庭的客廳都置有一瓶精心設計的鮮花,給人以清新別致的美感,這就是日本特有的傳統藝術———花道,亦稱插花。花道起源於中國佛教的供花,宋元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到東山時代(15世紀)發展成花道,並成為日本婦女品德、技藝修養的一項內容。
❻ 傳統東方式插花特點是什麼
東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創作理念與法則:
東方人性情穩重內向、委婉含蓄,藝術境界寓意隱含,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故在插花的創創作理念與法則上,其特點與風格可以用真、善、美、聖這四個字來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傳統的東方民族酷愛自然、崇尚自然,對自然之美最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點,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長的花木為表現的物象,講求「物隨原境」。「形肖自然」,這是中國國畫和插花藝術的理論基礎。即所表現的景觀需符合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不能含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正如袁宏道在書中所論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於物者,自得之」,「使觀者疑叢花生於碗底方妙」的境界。這樣,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觀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思考其美之所在與其美之精華,並融入個人的情感與審美,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和表現,使作品展現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靈的感染力,這是傳統東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傳統的東方插花又被稱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而儒家美學思想是以「善」為宗旨,所以中國人的審美觀也以「善」為核心,在這種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對花卉也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含義,講求材必有義,義必吉祥,如生活中人們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以此象徵傲雪凌霜、不畏嚴寒的品格,取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脫俗。用玉蘭、海棠、牡丹、桂花來襯托「玉堂富貴」,用象徵、寓意、諧音的技巧,營造一種含蓄和諧的氛圍,以借花明志、對花舒懷,並給作品賦以某種命題,使作品展現一種特定的意境,這是傳統東方插花所特有的風格。
三、藝術之「美」
插花創作中的藝術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構思美和整體藝術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線條造型。如梅花因其橫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態美,雅而不艷、幽香遠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嚴寒的內涵美而成為傳統藝術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虛實結合、剛柔相濟、氣脈相連。如「畫苑布置為妙」,「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創意追求統一和諧的色彩效果,力求艷而不俗、雅而不淡,據環境與創作的需要,色彩或絢麗、或素雅,使人的視覺感受明快而亮麗,清新而自然。
傳統的藝術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規則化,在情勢上任由發揮,以達明示主題為度,外形輪廓不拘泥於一定的形式,為主題服務是造型創作的源泉。
對花明志、借花舒懷,創作具有詩情畫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藝術插花創作的宗旨。將花的形體美與人的構思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作品神形兼備,具有內涵美、神韻美,這是東方插花藝術所獨具的藝術美。
整體藝術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創作環節之間、各創作要素之間、作品與環境之間的有機配合所產生的綜合藝術效果。即通過插花創作,同時創作一個高雅、浪漫、和諧的環境空間,產生一種環境藝術美。這是藝術插花的最終目的。
四、「聖」潔之尊
藝術是神聖的,藝術創作亦是神聖的,東方人認為花卉是神聖的,以一種崇敬的心惰去對待她,以花悟道、修身養性,使插花也有一種神聖感,講求「心正花正」,進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來正人之心態,來怡情娛趣,這是真正的藝術境界。
綜上所述,東方人採用寫實、寫意或二者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花卉的姿態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種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藝術美。她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過程。
❼ 中國插花的風格
1. 師法自然,天人合一
我國明代園藝家計成在《園冶》一書中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句話道出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是中國插花的最高境界,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插花藝術家畢生追求的理想目標。插花作品是人們利用自然界植物的花、枝、葉、果、根等為素材,經過巧妙的構思,遵循構圖原理而創作出來的花卉藝術品。它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是人工美與自然美的有機結合,是「天人合一」的結晶。因此。中國插花力求表現花材自然的形態美和色彩美,反對人為地刻意造作,盡量減少人工雕琢的痕跡。中國插花自然多變、既有形式,又不拘泥於形式,既有規范,又不規范化,給插花作者以極大的自由創作空間,一切以順乎自然之理、合乎自然之態、飽含自然之情、富有自然之趣為原則。
2.講究詩情畫意,注重意境美的創設
中國插花講究「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外師造化」就是師法自然;「內發心源」是講插花創作中要注入作者濃烈的思想感情。要以「情」寫「景」,情景交融;以「景」寫「神」,形神兼備。這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插花作品,不只外在的造型,優美動人;其內在的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更傳達出無限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使人們在欣賞了作品外在的形態美和色彩美並得到視覺的美感享受之後,進而步入美妙的意境之中,在作品內涵的廣闊天地里遨遊,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詮釋作品,實際是參與了作品的再創作,與插花作者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溝通。從而產生「文己盡而意無窮」,「神似勝形似,無聲勝有聲」的感嘆。所以中國插花講究含蓄,認為「藏之愈深,其境愈大」,會加強與加深意境的感染力。這與西方插花豁然率直的風格是全然不同的。在意境美的創設中,作品的標題和花材的寓意起著重要的作用。
3. 採用不對稱式自然構圖形式
東方式插花作品的造型常採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雖然有直立式、傾斜式、水平式(或稱平展式)、下垂式等四類基本構圖形式,但是,沒有不變的格式,通過高低錯落、動勢呼應、俯仰顧盼、剛柔曲直,各得自然之妙趣,正像袁宏道在《瓶史·宜稱》中說的「參差不倫,意態天然」,在這四個基本構圖形式的基礎上,構成變化萬千的不對稱式自然構圖。這類作品清新自然、秀麗多姿,不受任何形式和格式的限制,可以根據環境布置和主題的需要,充分發揮作者的藝術創作才能。這正是中國插花引人入勝、獨樹一幟的突出特色。
有人說,日本古典插花有嚴格而固定的構圖形式,各流派有各自獨有的構圖形式,這是日本古典插花的重要特色。日本現代插花對形式則沒有什麼嚴格限制。
4. 線條造型,追求花材個體的線條美,多用木本花材
中國國畫採用線條造型為主要表現手法,在插花創作中,花枝就像繪畫中的線條,以優美自然、姿態多變的花材勾勒出插花作品的輪廓和造型,這是東方插花的一大特色。花材線條的粗細、平斜、曲直、張弛、高下等變化和這些線條的組合,能表現豐富多彩的畫面;能反映深厚的情感和誘人的意趣。可以展現人間百態;可以描繪自然萬象,人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可表現入神;自然的風雨雷電,春夏秋冬都可展現在眼前,其表現力是無窮的!所以中國插花十分考究花材的選擇,它不以量取勝,注重花材的姿態和質量。由於木本花材具有優美多變的姿態,易於人為加工成有畫意的線條,水養壽命長,所以在東方插花中多見應用。常用於作品外形輪廓的構成,可欣賞到作品中花材個體的線條美。
5. 強調花材的寓意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是熱愛真、善、美的民族,寄情樹木花草之風代代盛行,在愛花、賞花、育花、用花的過程中,對之產生深厚的感情。以花為伴,將花當成有生命、有靈性的知心朋友,相知甚深!流傳下來很多動人的故事,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酷愛菊花的陶淵明;如退隱山林,妻梅鶴子的林和靖;蘇東坡與牡丹結緣等。中國在隋唐以後,樹木花草多被人格化,根據樹木花草的習性、形態、開花季節等,被賦予種種美好的寓意,以花喻人,表達人們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和期盼,用自然之理推及社會之理和人生之理。如荷花,根生長在污泥里,花和葉卻高高挺立水面之上,視為「出污泥而不染」,稱之為「凈友」,是清凈聖潔、品格高尚的化身。常用於佛教用花。牡丹,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被尊為「花中之王」,稱為「貴客」,是富有顯貴、興旺發達的象徵。曾作為唐代宮廷插花的主要花材。梅花,以「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為特徵,「零落成灰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被稱為「清客」,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特徵。另有一些品高韻勝的花材,根據開花習性或品格特徵等,組合一起,賦予一定的寓意。如玉蘭、海棠和牡丹組合一起,合稱「玉堂富貴」;冬季開花或常綠的松、竹、梅組合一起,名為「歲寒三友」;品格高雅的梅花、蘭花、竹、菊花組合一起,合稱「四君子」;還有一種「諧音花」,以花材名稱組合的諧音,構成吉祥的意義。如銅錢、拂塵、萬年青、李子組合一起,諧音名為「前程萬里」,是提職宴會的佳品;柏枝、萬年青、荷花、百合的組合,諧音名為「前程萬里」,是新婚插花的良好花材組合等。這些為中國插花意境美的創設和發揮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6. 季節特色的表現
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花材在開花,經過人們一代代的追尋和遴選,每一個季節都確認了其代表性花材。如蘭桃迎春、荷榴庇夏、菊桂護秋、梅竹斗寒。表現什麼季節的主題,就要用那個季節的花材來創作,這是東方插花的一大特色。這種特色使作品富有鮮明的現實感和即時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該季節的動人景象。相反,若表現某季節的主題,而使用其它季節的花材,就被認為是用錯了。
7. 重視作品與環境的統一
插花作品是為美化環境服務的,東方式插花特別重視插花作品與環境的完美統一。講究環境、音樂、詩、書、畫、配件與插花作品的有機結合,渾然一體,是追求多感官美感享受的高雅藝術。我們把環境陳設包括在整個插花創作的過程中,是插花創作的最後一道工序。在進行插花創作時就要清楚陳設環境的具體情況,將它考慮在插花設計之中,作品完成後,陳設在設計好的環境中,必然會起到最好的藝術效果。達到插花創作的目的,這時,才算全面完成了插花作品創作的任務。
❽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定義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內具備有端莊典雅的造容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
2008年6月7日,傳統插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❾ 中國花道的特點是什麼
所謂「花道」就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並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即插花藝術。有香雅道中介紹到《花道和茶道、香道同樣是「三雅道」之一》
一般家庭的客廳都置有一瓶精心設計的鮮花,給人以清新別致的美感,這就是日本特有的傳統藝術———花道,亦稱插花。花道起源於中國佛教的供花,宋元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到東山時代(15世紀)發展成花道,並成為日本婦女品德、技藝修養的一項內容。中國插花線條簡潔,通過線條的直、曲、剛、柔體現其含蓄之美,並且講究色彩淡雅、虛實結合。枝條疏密橫斜,俯仰高下,使用花材數量少,但精緻考究。中國古代的插花形式有瓶插、筒插、籃插等。現代插花的形式及器皿非常廣泛,除了保留古代插花形式外,還有盆藝插花、抽象插花等。1、崇尚自然,高於自然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是伴隨著中國傳統的哲學而發展的,傳統哲學在得以自身發展的同時,給予插花藝術以新的指導思想,從而使插花藝術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
漢魏時期,佛教傳入我國,帶來了蓮花凈土思想,隨之而來的還有佛教插花藝術,中國開始了插花的漫長里程,此時期宗教花開始盛行;
隋唐時期,統治者提倡三教合一,為插花的發展准備了思想准備,寺廟、宮廷競相以插花為樂,同時又由於隋唐國力昌盛、統一,在藝術上注重壯勢之美,因而大型的院體花流行於此,佛教和道教的插花也融入了這種時代精神在其中,花材的選取上也注重牡丹等花形較大的,花型也呈現院體花的特徵;
宋元時期,理學的發展為插花藝術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陰陽互變、天人合一等哲學理念反映到插花藝術中就是虛實結合、俯仰呼應、高低有序、疏密有致、順應自然等插花原則的出現,加之政局動盪,文人士流多避世,借花抒情,因而出現了理念花和心象花;
明清時期,插花藝術得以更加的發展,許多插花理論的專業書籍出現,心學的發展為插花藝術的進一步深入提供平台,新的宇宙觀又促進了插花原則的發展,同時在時局的影響下,插花的花型多為新理念花、文人花、寫景花和象形花。
崇尚自然、師法自然而高於自然是中國傳統插花的藝術指導思想,插作時充分考慮花草樹木的生長規律和自然形態,但絕非簡單地摹仿這些原始形態,而是有創意地加以造型、修剪、設色等藝術加工,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抽象的自然,使作品達到一種「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境界。《瓶花譜》在「插儲」一節里有述:「若止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屈曲斜裊者;欲插二種,須分高下合插,儼若一枝天生者。或兩枝彼此各向,先湊簇像生,用麻絲縛定插之。」這里強調插花枝條要自然優美。因此東方式插花藝術創作是一個源於自然、再現自然、高於自然的過程。
2、講求意境,寓意於花
中國傳統插花講究詩情畫意,注重意境創作,不僅注重花材形體美和色彩美,更講究以花傳情,以花達意,形神兼備,即追求插花作品內涵和富於詩情畫意的意境美。利用花材的屬性、諧音、品格或形態來達到借物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