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宋代花卉白描

宋代花卉白描

發布時間: 2021-01-27 16:14:41

1. 什麼是白描 作用是什麼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作用是通過最簡單的筆墨,描畫出人物生動的形象,在增強形象感的同時,又留下大片的空間給人以想像,增加作品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也讓讀者更有代入感。

有單勾和復勾兩種。以線一次勾成為單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復勾則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復勾部分或全部,其線並非依原路刻板復迭一次,其目的是為加重質感和濃淡變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復勾線必須流暢自然,否則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均以線條表現,難度很大。

因取捨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關系刻意對比,故而白描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確,不施色彩的特點。中國古代有許多白描大師,如吳道子、趙孟頫、顧愷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白描多見於人物畫和花鳥畫。宋元間也有畫家採用白描手法來描繪花鳥,如北宋仲仁,南宋揚無咎,元代趙孟堅,張守正等。

(1)宋代花卉白描擴展閱讀

白描不僅可以運用於小說的描寫中,還可以運用於散文、詩詞的創作中。使用這種手法刻畫人物時,要求作者緊緊抓住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及人物的個性、經歷、言行的突出之點,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寫,以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在作品中,作者有時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

中國優秀的古典小說和古典戲曲,就具有這種特點:不注重寫背景,而著力於描寫人物。通過抓住人物特徵的肖像描寫或人物簡短對話,將人物的性格突現出來。

如《三國演義》中,對趙子龍肖像的勾勒:「忽馬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僅用「身長八尺……」寥寥十二個字,就將趙子龍這位「威風凜凜」英俊勇武的少年將軍的神態突現了出來。

2. 宋代工筆花鳥畫白描 國畫枯葉用什麼顏色

赭石加少許墨和花青色

3. 道教美術的宋代道畫吸收了山水花鳥的技法

豐富了道畫的表現力。畫家武宗元曾在宋真宗營造玉清昭應宮時,居3000名應召畫殿畫匠之首,史載,他17歲就畫北邙山老子廟壁,頗稱精絕。其傳世道畫《朝元仙仗圖》原是壁畫粉本,長 6米,高0.48米。描繪南極天帝和東華天帝君率領仙官、侍從和儀仗朝謁玄元皇帝的場面,共有神仙人物87名,其中男仙11名,神將8名,余皆為手捧供品、仙果、樂器的仙女。畫幅以手持寶劍的護法神開道,以甲卒、神將殿後,其中二天帝君都略高大於其他神仙,其處理手法與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相類。各神仙的頭上或身旁都有一個長形墨線描畫的題名牌框,並標上該神仙的尊號,如「東華天帝君」、「扶桑大帝」等。全圖主次分明,層次井然,線描人物各具神態,不相雷同,線條流暢,具有線描藝術的韻律感。
宋元文人作畫崇尚卷軸、冊頁、扇面,或有以道教題材結合山水、花鳥的內容,追求「清靜無為」的境界,形成了超逸、淡泊、高雅的藝術風格。元代有些畫家,如黃公望、張彥輔、馬臻、方從義等本人就是道士。張渥所作《九歌圖》和《太乙真人像》等,以白描手法描繪太乙真人手執如意,乘舟荷葉,舒展飄逸的「仙風」。元代畫家顏輝有傳世之作《李仙像》軸,畫八仙之一的鐵拐李,側坐石上,神情肅穆,筆法精勁,人物與山水融和,表現了畫家灑脫、超逸的情趣。明代畫家吳偉所作《北海真人》,寫騎龜仙者悠然泛海,昂首天外,無拘無礙。清代揚州畫派金農所作的張天師像,更以古拙的筆墨趣味,表現畫家超凡逸群的情思。當代畫家張大千早年曾久居四川青城山,所繪王母、麻姑、陳摶、純陽和張陵等道畫,刻石於山,至今猶存。

4. 國內外有哪些大師白描畫得好啊

陳子奮 王道中 李公麟 丁雲鵬
唐代吳道子的畫作筆簡神全,意氣豪放。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圖》為白描畫、水墨畫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舒州(今安徽舒城縣)人,是宋代傑出的人物、鞍馬、山水畫家。
李公麟創作的「白描畫」以人物畫為主。
丁雲鵬 (1547~?)明代畫家。字南羽,號聖華居士,安徽休寧人。卒年不詳,天啟五年(1625)尚在作《白馬馭經圖》,瓚子,詹景鳳門人。書法鍾、王。畫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無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絲發之間而眉睫意態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內廷十餘年。與董其昌、詹景鳳諸人交遊,故流傳作品多有董其昌、陳繼儒等人的題贊。董其昌贈以印章,曰毫生館。其得意之作,嘗一用之。萬曆八年(1580)作江南春扇,天啟元年(1621)作伙溪漁隱圖。仇英 約1498年(一說約1509年)—1552年在世,字實父,號十洲,漢族,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夏鼎[明]蘇州(今江蘇蘇州)人。善白描人物,亦工山水。馬振[清]字岡千,號雲鶴,長安(今西安)人。善白描人物,精妙不減仇英。客畢沅制軍幕,縱觀名跡,遂擅山水、花卉,臨摹宋、元諸家,無不酷肖。湯祿名(1804~1874),字樂民,亦署湯生,江蘇武進人。畫家湯貽汾第四子。善白描人物,工設色仕女,尤以花卉果實擅長,畫署以祿名為多,官兩淮鹽運判。

5. 宋代花鳥牡丹圖上色步驟

這個其實怎麼講呢 如果有資料的話建議你看看 但是我好想沒有見到宋代花鳥內畫有人寫著作
現在說怎麼著色的其容實都是自己畫出來的
不過我一般都是先用白描稿的墨色罩染一邊再上顏色 宋代花鳥一般顏色都比較暗 所以我都是先用淡墨罩染 然後局部用一些礦石粉顏料 自己畫的話還是要看怎麼領會
希望能幫到你

6. 南宋繪畫風格

南宋繪畫風格如下:

1、繪畫題材和表現體裁的多樣化

宋代繪畫題材擴大,繪畫分科變細,計有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獸、花卉、翎毛、墨竹、龍水等門類。繪畫形式中工筆繪畫有突出成就,青綠重彩仍然流行。

水墨著色在山水畫中佔有重要地位,寫意畫開始出現。宋代繪畫體裁有巨幅壁畫、高屏大幃、長卷立軸、小幅繪畫、冊頁形式、白描粉本小樣等多種樣式。

2、文人繪畫漸成潮流

科舉制提高了整個官僚的文化水平,以科舉進身的文人力圖強調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將繪畫視為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部分。

宋代不少文人士大夫將繪畫看成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在繪畫中以墨竹、墨梅、山水樹石及花卉等為題材。

追求主觀情趣的表現,反對過分拘泥於形似的描繪,藝術上主張寧和平淡,追求天真清新的風格。米氏父子、蘇軾等人為典型代表。

3、宮廷繪畫繁榮

在宋代,宮廷繪畫承載著宣傳教化、籠絡重臣、粉飾太平的主要功能。宮廷畫家在藝術上必須附和帝王的審美趣味,因此,宮廷繪畫的主要表現風格為:

造型准確,格法嚴謹,精微細膩;賦色濃艷,華貴富麗;既有精密不苟之長,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傾向,形成「院體」畫的獨特風格。宋徽宗趙佶為典型代表。

4、出現了職業畫家

畫工解除了對貴族的人身依附,成為獨立的手工業者。宋代城市經濟繁榮,文化生活活躍,繪畫的需求增加,繪畫的服務對象有所擴大,為繪畫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

一些畫師們的創作進入城市商業市場,不少技藝卓絕的畫家活躍在社會上,對促進宋代繪畫起重要作用。這時期的職業畫家的創作具有明顯的商品畫性質。

繪畫作為固定行業與社會建立更廣泛的聯系,突破了宗教題材與貴族題材的羈絆。擴大了視野,使世俗美術有了很大發展。宋代風俗畫的發展可以為證。

5、山水花鳥畫質的提升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

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

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7. 宋代工筆花鳥畫有什藝術特點、其中包含了什麼樣的文化

宋代是我國古代宮廷畫繁榮發展的時期,這種圍繞著封建帝王將相生活、朝政而進行的繪畫,在北宋時達到鼎盛,此時的宮廷花鳥畫從繪畫技巧、繪畫題材、語圖關系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也體現出了較高的水平。

花鳥畫源自新石器時代,在歷史長河中逐步脫離其他畫種,成為獨立畫科。唐至五代之後,花鳥畫蓬勃發展,躍居於人物畫之上,由單一的圖畫表現形式逐步轉換為語圖結合的表現形式,與山水畫並駕齊驅。

8. 宋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性及藝術特點

中國宋朝延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採的面貌。

繪畫的繁榮 北宋統一消除了封建割據造成的分裂和隔閡,在一段時期內社會保持著相對安定局面,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嚴格界限,出現空前未有的繁榮。南宋雖然偏安江南,由於物產豐盛的江、浙、湖、廣地區都在其境內,大量南遷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開發江南,經濟、文化都得到繼續發展並超過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南宋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業繁盛,除貴族聚集外,還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繪畫的需求量明顯增長,繪畫的服務對象也有所擴大,為繪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系。一批技藝精湛的職業畫家,將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汴京及臨安都有紙畫行業。汴京大相國寺每月開放5次廟會,百貨雲集,其中就有售賣書 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也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也以懸掛字畫美化店堂,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要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租賃。適應年節的需要,歲末時又有門神、鍾馗等節令畫售賣,為市甚盛。北宋時,汴京善畫「照盆孩兒」的畫家劉宗道,每創新稿必畫出幾百幅在市場一次售出,以防別人仿製;專畫樓閣建築的趙樓台;畫嬰兒的杜孩兒,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吳 興籍軍人燕文貴常到汴京州橋一帶賣畫。山西絳州楊威,善畫村田樂,每有汴京販畫商人買畫,他即囑其如到畫院門前去賣,可得高價。社會對繪畫的需求和民間職業畫家創作的活躍,是推動宋代繪畫發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於手工業的發達,促成了雕版印刷的發展與普及,出現了汴京、臨安、平陽、成都、建陽等雕版中心,不少書籍及佛經都附有版畫插圖,現存宋金雕印的彌勒像、陀羅尼經咒、《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趙城藏》等,可見其繪刻之精美程度。
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畫院的基礎上,宋代繼續設立翰林圖畫院,以培養宮廷需要的繪畫人才。北宋徽宗時還曾一度設立畫學。宋代多數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寧宗等人都對繪畫有不同程度的興趣,出於裝點宮廷、圖繪寺觀等需要,都很重視畫院建設。特別是徽宗趙佶,本人在繪畫上具有較高修養和技巧,注意網羅畫家,擴充和完善宮廷畫院,並不斷搜訪名畫充實內府收藏,導致了宮廷繪畫的興盛。畫院畫家與社會保持一定聯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約,宮廷繪畫帶有明顯的貴族美術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畫院集中了社會上的優秀畫家,體現了 當時較高的水平,創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圖》、《關山春雪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西湖爭標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李唐的《採薇圖》、《萬壑松風圖》,馬遠的《踏歌圖》、《水圖》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唐代出現的文人畫,從北宋中後期以後形成巨大的藝術潮流。當時對繪畫的收藏、品評和延納畫家作畫已在上層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風。更有不少文人親身參加繪畫實踐,像詩詞一樣用以寄興抒懷,在題材選擇、形象處理及審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獨特要求。他們在畫幅上題字詠詩漸次增多,開辟了書畫題跋的新天地,並能自覺地將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引入繪畫中,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段。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現了仲仁、揚無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蘇軾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趙孟堅的水仙等,成為後世文人畫家追隨學習的典範。此外較為著名者還有燕肅、晁補之、宋道、宋迪、蔡肇、張舜民等人。文人士大夫在繪畫理論上也頗有建樹,歐陽修提出表現蕭條淡泊的情懷,陳與義主張「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等一系列見解都具有代表性。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繪畫影響到遼金地區,成為元明文人畫發展的前導。
在繪畫高度繁榮的基礎上,繪畫理論著述也大量問世。畫史、畫論、繪畫賞鑒及收藏著錄等著作大量流傳, 如《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史》、《林泉高致》等,成為今日研究古代繪畫的重要文獻依據。

繪畫的發展階段 大致有4個階段:①宋初100餘年間,大體遵循五代繪畫傳統。北宋 開國後,汴京一帶成為繪畫藝術中心,宮廷畫院先後集中了來自西蜀的黃居□、黃惟亮、夏侯延□、趙元長、高文進等,南唐的董羽、厲昭慶、蔡潤、徐崇嗣等及中原一帶的王靄、趙光輔、高益等畫家。院體花鳥畫以黃家富貴體為規范,道釋畫中以吳家樣影響最大,山水畫以院外畫家成就最高。此外,李成善畫寒林平遠,范寬善畫崇山峻嶺,許道寧善畫平遠、野水、林木,他們3人皆先後在不同方面,發展和豐富了荊浩、關仝的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畫派在此時期則影響不大。當時畫院內外以山水畫知名的還有燕文貴、翟院深、高克明、李宗成、屈鼎等,擅長宗教壁畫的有王□、高文進、武宗元等,花鳥畫則有趙昌、易元吉、王友等。這些畫家的創作實踐,醞釀著北宋繪畫風貌的新變化。
②熙寧和元豐之際,出現了以李公麟為代表的鞍馬人物畫,以郭熙為代表的山水畫,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他們在內容及藝術上都展示出嶄新的風貌,都具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養。李公麟以單純樸素的白描形式,精確地表現了不同階層、民族、地域人物的特徵,特別是在刻畫士大夫生活形象和情趣上,獲得極大成功。崔白和郭熙都可以不經起稿而放手作畫。崔白描繪季節氣候變化中禽鳥的情態,善於表現敗荷鳧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來畫院內黃氏體制的規范,取得了更為自然生動的效果。郭熙通過景色季節及氣候的描繪,表現了山水林泉的幽情美趣,把李成以來的北方山水畫派推向更高水平。以蘇軾、文同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繪畫潮流,也於此時形成。駙馬都尉王詵築寶繪堂收藏法書名畫,並於府第西園中聚集詩人畫家賦詩作畫,皇族趙令穰善作清麗富有詩意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這一時期已開展的書畫活動,都顯示出這一階層藝術活動的活躍。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郭熙父子《林泉高致》及蘇軾等人的論畫詩文顯示了此一時期繪畫理論的新成就。
③徽宗趙佶、高宗趙構統治時期,是宋代宮廷畫院最為繁榮的時期。徽宗時畫院制度已相當完備,社會上民間畫家藝術水平的提高,為畫院輸送了不少優秀畫家。此時畫院高手雲集,善畫百馬、百雁的馬賁,開南宋山水畫新風的李唐,善畫風俗界畫的張擇端,富有才華的青年山水畫家王希孟,善畫花鳥翎毛的韓若拙、孟應之、薛志,以畫嬰兒貨郎著稱的蘇漢臣,為徽宗代筆供御畫的劉益、富燮等人,都以畫藝精湛、筆墨不凡而著稱。徽宗時內府書畫收藏極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宣和畫譜》反映了當時宮廷收藏的盛況。靖康之變,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畫家被擄北去,宮廷藏畫流散北方甚多,給金朝統治區繪畫發展以相當影響。另外,大批畫家紛紛逃到江南,又成為南宋高宗畫院中的骨幹力量,促進了江南地區繪畫的發展。
④孝宗以後的南宋時期,特別是光宗、寧宗時期,山水畫繼李唐之後,出現了明顯的畫風變化,代表畫家為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他們重視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畫面大片空白突出鮮明的形象,畫面效果含蓄凝練,簡潔而富有詩意,具有優美的意境,簡率而富有 表現力的大斧劈皴則顯示了筆墨技巧的提高。歷史故事畫及風俗畫在整個南宋時期都比較發展,此時出現的李嵩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畫家,他曾作《宋江三十六人像》、《服田圖》、《四迷圖》、《觀潮圖》等,作品大都含 有深刻的意義。梁楷、牧溪、溫日觀的水墨、減筆則開了元明寫意畫之風氣。

繪畫各科的發展 宋代繪畫分科更加細致、專門。宋徽宗時期辦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 屋木6科。《宣和畫譜》著錄藏畫,則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畫繼》輯錄畫家時,則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8類。這些現象反映了繪畫表現范圍的擴大和題材分工的細致、深入。人物畫在反映現實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從唐代以畫重大歷史事件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繪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衛賢(傳)《閘口盤車圖》、王居正《紡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李嵩《貨郎圖》、朱銳《盤車圖》、閻次平《牧牛圖》和無名氏《耕織圖》、《耕獲圖》、《柳蔭雲碓圖》、《江天樓閣圖》及見於記載的高元亨《從駕兩軍角抵戲場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等,都顯示了畫家視野的擴大和對現實生活的興趣與熱情。宋代城市中描繪民俗題材的節令畫如《歲朝圖》、《五瑞圖》、《大儺圖》、《觀燈圖》也紛紛出現。描繪貴族文人生活的繪畫仍然流行,帶有情節的肖像性繪畫,如李公麟《西園雅集圖》、趙佶(傳)《聽琴圖》也都具有較高藝術成就。歷史故事畫中常糅進民間傳說,曲折地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態度。如描繪操守氣節堅貞不屈的人物的《採薇圖》,諍言直諫以及與權□的斗爭的《朱雲折檻 圖》、《袁盎卻坐圖》、《陳元達鎖諫圖》,反映以正確策略解決民族問題的《免胄圖》、《便橋會盟圖》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繪因戰亂和復雜的民族關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繪畫非常流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當時民間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憂患意識。宋代統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乏唐代那樣宏偉的氣勢,但仍然保持了相當規模。如東京大相國寺、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宮及南宋臨安的顯應觀、西太一宮、五聖廟等壁畫大都出自畫院名家手筆。真宗時為建玉清昭應宮,招募天下畫工,應試者逾3000人,徽宗時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達數百人,可見其人才之眾。宋代宗教畫中出現更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熱鬧的場面、有趣的情節吸引觀眾,道教畫中創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憑借現實人物形象畫成。宋代前期,吳道子畫派在 壁畫中佔有絕對地位,從現存壁畫粉本《朝元仙仗圖》可見其藝術風貌。宋代墓室壁畫之數量、質量已不能與漢唐相比。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正定靜志寺塔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畫以及河南等地區發現的宋墓壁畫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畫的重要遺存。
山水、花鳥畫在宋代有著飛躍的提高。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花鳥畫家極注重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 觀察研究,並為此而養花養鳥。趙昌清晨繞欄諦玩,對花調色寫生;易元吉深入荊湖深山,觀察猿猴野生情狀;韓若拙畫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諳熟解剖結構。宋代花鳥畫家畫花果草木,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苞萼後先,務求生動逼真。因而評畫者視畫中貓之瞳孔為豎線而指出《牡丹狸貓圖》系畫正午景候,農民指出名畫《鬥牛圖》中之牛尾應下垂而不應上舉的錯誤,以及趙佶對孔雀升墩必先舉左足的論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實合理。宋代花鳥畫既有精工富麗,表現宮□中珍禽異木的黃氏體;也有筆墨簡拔、淡彩著色,描繪敗荷鳧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吳元瑜體;也有直接抒發士大夫情趣,專寫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戲體。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復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成就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 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9. 中國古代花鳥繪畫的特點

2、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支科,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國花鳥畫不是僅僅為了准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而是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藉此抒發自己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熱點內容
微信盆栽貨源 發布:2025-09-11 23:35:53 瀏覽:997
新種植櫻花 發布:2025-09-11 23:35:45 瀏覽:1000
梅花二香 發布:2025-09-11 23:21:55 瀏覽:112
荷花求歌名 發布:2025-09-11 23:07:46 瀏覽:853
玫瑰按摩香膏 發布:2025-09-11 22:58:55 瀏覽:737
男人送茶花 發布:2025-09-11 22:58:54 瀏覽:784
關於七夕的宣傳語 發布:2025-09-11 22:54:01 瀏覽:410
梅花淚意境 發布:2025-09-11 22:53:03 瀏覽:172
雨中的百合花 發布:2025-09-11 22:44:23 瀏覽:82
綠植擺放租賃稅率 發布:2025-09-11 22:35:21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