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糖葫蘆插花

糖葫蘆插花

發布時間: 2023-07-13 12:18:41

A. 郭德綱相聲夢中婚台詞

導語:相聲用笑話、滑稽地問答、說唱等引起觀眾發笑的一種曲藝形式。用笑話、滑稽問答、說唱等引起觀眾發笑。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郭德綱相聲夢中婚台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郭德綱:現在是無論什麼都在變化,並且變化得還挺快,一天一個樣兒。您就拿我們這相聲說吧,今天您聽是這樣兒,明天再聽又是一樣兒啦。

於謙:怎麼呢?

郭德綱:改啦。人的思想也是一樣,您就拿我說吧,過去我凈想發財,現在我就不那麼想啦,這就是變啦。

於謙:對!

郭德綱:過去那個想法就不對,凈想發財,這叫什麼思想呢?

於謙:就是嘛。

郭德綱:發財的思想我可沒有。

於謙:你比他們強。

郭德綱:還是錢多點兒好!

於謙:你還不如他們哪!

郭德綱:就你們這種思想,要不要兩可!

於謙:也就你有這種思想!

郭德綱:提起這發財來是個笑話。

於謙:怎麼?

郭德綱:我發過一回財,這話在前二十多年了,大柵欄三慶戲院散夜戲,我撿了個手提大皮包。打開皮包我這么一瞧啊,中、交票子有五十多萬!我是陡然而富,平地一聲雷,轉眼窩家翁。在舊社會有了錢講究什麼哪?講究吃穿,講究排場。穿衣裳得講究,您想,我有了錢,一定要講究。

於謙:那是呀,您會穿嗎?

郭德綱:您算算,六月十三我就把西皮筒皮襖穿上啦。

於謙:您先等等!六月十三穿皮襖不熱嗎?

郭德綱:不熱,使夏布吊面!

於謙:那也不涼快呀!

郭德綱:里邊還有一身拷紗小棉襖褲哪。

於謙:純粹是搬汗哪!

郭德綱:我一個人戴十七頂禮帽,老遠一瞧跟煙筒成精一樣。

於謙:大串兒糖葫蘆。

郭德綱:我的包月車仨腳鈴。

於謙:人家都兩個呀?

郭德綱:我仨!一邊一個。

於謙:當中間那個哪?

郭德綱:使文明杖戳著。我坐著比拉車的還累得慌。

於謙:是呀!你手腳不時閑兒嘛。

郭德綱:早飯吃燒?font:color="#006699">郭誘旱愣舳垢?/p>

於謙:有那麼吃的嗎?

郭德綱:喝冰激凌,涼的不敢喝,得衡純回勺熱熱,來點兒芝麻醬,加仨衛生球兒,擱四個雞子兒,端上來……

於謙:你把它喝了?

郭德綱:我把它倒了!它不是滋味!

於謙:沒法兒是滋味。

郭德綱:鬧得我神經錯亂,我跑到上海去了。

於謙:你上上海乾嗎去了?

郭德綱:到上海住在黃浦灘那兒最大的飯店,每天每間就六十塊錢。我一個人留了八門。

於謙:有兩間還不夠用的?

郭德綱:不!八間都有用。飯廳一間,客廳一間,沐浴室一間,廁所一間,這就佔去四間。

於謙:還有四間哪?

郭德綱:那四間輪流著睡呀。

於謙:一屋睡一宿。

郭德綱:不!這屋睡五分鍾,那屋睡五分鍾。睡的時候,拿著表。進門鋪被窩,脫衣裳,鑽進去。一看錶還差一分鍾,趕緊地穿衣裳,疊被窩,滋溜再跑那屋去。

於謙:純粹折騰!

郭德綱:天天兒這兒走走,那兒逛逛。全好,就是一樣不好,不懂方言。

於謙:噢!不懂當地話。

郭德綱:身在他鄉思故土,到了上海又想北京。哎!遇見北京一個熟人,也是咱們說相聲的,這人您認識。

於謙:誰呀?

郭德綱:XXX,這人心都壞了!

於謙:怎麼?

渣攔殲郭德綱:那年他因在上海,走到廣西路碰見我了:「xx,我到這兒找我們親戚來了,沒找著,他們搬了,我困在這兒啦,你能給我找個事嗎?」我說:「我哪兒給你找事去呀?連我還在這兒位閑哪。你不就為吃飯嗎?沒關系,走!上我店裡去。」當時給他剃頭洗澡換衣裳,由頭上換到腳下。

於謙:夠朋友!

郭德綱:「你先來個狐腿兒皮襖。」

於謙:這是幾月呀?

郭德綱:六月二十幾兒。

於謙:六月二十幾兒穿狐腿兒皮襖啊?

郭德綱:我這兒捂著,也叫他陪著我捂著。

於謙:倆汗包!如沖

郭德綱:我把店裡人全叫過來了。「我給你們介紹介紹。xx先生是我至近的朋友,他的即是我的,我的即是他的,出入誰也不準限制。」讓您說,咱們交朋友怎麼樣?

於謙:不含糊!

郭德綱:唉!慈心生禍害。

於謙:怎麼了?

郭德綱:那天我出去了,等我回來一瞧啊,我那屋裡什麼都沒有了!我問店裡的人,人家說:「您問不著我們哪,您說過,他出入不準限制他。」我問他上哪兒了?店裡人說:「他把戶口銷了,說您有信兒要回北京。」嗬!這句話,我是說不出來,道不出來,吹氣傷寒!手裡剩了無幾倆錢兒,那麼大的飯店還住得起?

於謙:怎麼辦哪?

郭德綱:搬吧!搬到旅館。旅館也住不起了,搬到公寓。公寓也住不起了,搬到小店。後來一落千丈,跟乞丐同眠。先生,我都不願意說了,說出來我心裡難過!

於謙:說出來也沒關系。

郭德綱:轉眼間臘月二十幾兒啦,我就穿著一件空心大棉襖。

於謙:是啊!六月你都把皮襖穿過去了!

郭德綱:那倒甭提。應名兒是棉襖還是三樣兒。

於謙:怎麼三樣兒?

郭德綱:前邊是夾袍,後邊是大褂兒,就是袖口上有二兩棉花。

於謙:這種衣裳我都沒瞧見過。

郭德綱:哪兒都有好人,店裡掌櫃的看見我了:「XXX呀,看你這個樣子,還是趕快回北京吧。」我說:「掌櫃的,您凈知道說了,我身上無衣,肚內無食,手裡分文無有,我怎麼回去呀?」「早就給你預備好了。」一開保險櫃給我拿出兩個大數兒。

於謙:二百元?

郭德綱:兩毛錢!

於謙:兩毛錢哪!

郭德綱:人家哪是給我錢哪,比打發要飯的強點兒。咱們在外邊跑了會子這事還不明白?我說:「掌櫃的你先等等,你給我兩毛怎麼算哪?噢,你拿我當要飯的了?告訴你,姓X的有錢的時候揮金似土,仗義疏財,三百五百我不在乎,你別瞧我,人窮志不短!」一咬牙,一跺腳,一狠心:「不就你那兩毛錢嗎?」

於謙:不要?

郭德綱:「我拿著吧!」

於謙:拿著啦?

郭德綱:外行。到那時候一分錢誰給呀?買點兒烤白薯吃也是好的呀。

於謙:這時候知道錢是好的了?

郭德綱:你說人要倒霉吃白薯都不捧場。

於謙:怎麼?

郭德綱:越吃越少!

於謙:是啊,再吃還沒有了哪!

郭德綱:往北走走了好幾天,下著大雪,上邊淋著,底下踏著。身上無衣,肚內無食,凍得我上牙打下牙,前思後想越想越難過,我還活著干嗎?不如跳井一死!你說人要倒霉,說話就應驗,說跳井就有井。

於謙:哪兒沒並啊。

郭德綱:一上土坡是個菜園子,當中間這么大一眼井(手勢),三個人往裡跳誰也碰不著誰。

於謙:好大的一眼井呀。

郭德綱:旁邊兒有個窩棚,窩棚里有兩個人正睡覺哪,甭問,一定是看菜的了。我一瞧四外沒人,趁這時候人不知鬼不覺的——

於謙:跳里啦?

郭德綱:不能跳!

於謙:怎麼?

郭德綱:你想,咱們是明人不能做暗事。我把看菜的叫醒了一個,我跟他商量商量,他讓跳,我就在他們這兒跳;他不讓我跳,我上別處跳去,沒關系。

於謙:我都沒聽說過,叫醒了人跳井啊?

郭德綱:「二哥醒醒。」「你買嗎呀?」「什麼也不買,借您光,跳井。」嚇得他顏色都變了,拉著我不撒手:「有什麼為難事你只管說呀!我們這村子三百多口子就指著這眼井活著呢!你一跳里就完了。」他越拉我,我是越跳。

於謙:真想死嘛!

郭德綱:誰真死呀?我這是嚇唬嚇唬他,他一害怕,給我對付幾十塊錢,我不就活了嘛!

於謙:您聽,這叫什麼行為!

郭德綱:一嚷嚷,那個醒了:「第二的,嚷嚷嗎呢?」「哥哥你快來吧,你看這人要跳並。」「撒手!要跳早跳了,還有叫醒了人跳井的'!」

於謙:人家這位明白。

郭德綱:「我說,誰要跳井呀?」「借您光,我!」「就是你一人,還有別人沒有?」這話可三青子,為跳井還拜盟把兄弟呀?「就是我一個人。」「就你一個人好辦,咱這是自己的園子自己的井,開了三十多年了,一個跳主兒還沒有哪,沒別的說的,大兄弟你給開個張吧!」

於謙:看你這回跳不跳!

郭德綱:這地方他可厲害,他讓我給他開張!「不為給你開張啊,還不叫你哪!死,就為死在明處,你說實話,這井甜水苦水?」

於謙:你問這個干嗎?

郭德綱:找台階兒好走。

於謙:他說甜水?

郭德綱:甜水我不死,我是苦命人不能送天行事,我找苦的去。

於謙:他說苦水?

郭德綱:苦水我不死,我是苦命人,苦了一輩子,臨死還不喝口甜水!

於謙:嘿!他都有的說!

郭德綱:別管他怎麼說我也不死。他沖我一樂:「你問咱這水?」

於謙:甜的苦的?

郭德綱:「半甜不苦!」

於謙:喝什麼有什麼。

郭德綱:二性子水。哪是二性子呀!你這是三青子!見死不救,你敢立逼人命?光腳的還怕你們穿鞋的?說好的不行了,我可真急了!

於謙:打他們?

郭德綱:我就給他們跪下了!跪在那兒跟他們說橫話。

於謙:說什麼橫話?

郭德綱:「我餓了三天沒吃什麼了,您有什麼剩吃兒給我點兒吃?我活了絕忘不了您的好處。」

於謙:這叫橫話呀?你這是央告人家哪!

郭德綱:就把那倆唬回去了!

於謙:人家那是心軟了!

郭德綱:「年輕輕的學點兒好,早說這個呀。拿跳井嚇唬我們?第二的,給他拿去。」一會兒工夫給我拿來兩個貼餅子,半沙鍋小米粥。「得了,您連這鍋給我得了!」

於謙:要這鍋干嗎呀?

郭德綱:要飯好有傢伙呀。

於謙:這回是餓怕了。

郭德綱:又給我一捆柴火,半盒洋火。「去,上北邊土地廟忍著去吧,那是我們公共的地方。」來到土地廟把X(左木右鬲)扇開開,撣撣供桌上的塵土,把柴火點著了,趕趕廟內的寒氣。把鍋坐上,吃完貼餅子,粥熱了,把粥喝了。又把柴火灰摟扒樓扒摟在沙鍋里頭,抱著沙鍋,把棉襖往身上一圍,腦袋枕著香爐,我正在這么三睡不睡——

於謙:似睡不睡。

郭德綱:這怨我,我漏了一睡(稅)!

於謙:你漏稅罰你!

郭德綱:正在這兒似睡不睡,就聽門外汽車響,噔!站住了。打汽車上下來兩個人,一個說:「找找!」哪個說:「你甭著急,他走不遠,一定是進廟了!」

於謙:沒准兒是逮賊的。

郭德綱:要是逮砸明火的回頭再把我槍斃了!一害怕,跳下來鑽在供桌底下往外瞧著,進來這倆人不像當官差的。

於謙:像干嗎的?

郭德綱:都是跟班的打扮,穿著皮外褂子,手裡拿著電棒兒:「照照——在這兒哪不是,出來!」我說:「不是我。」這兩人一擁而上,就——

於謙:把你捆上了?

郭德綱:就給我跪下了!叫得我這份兒好聽就甭提了。

於謙:叫你什麼?

郭德綱:「姑老爺,誰又把您得罪了?老太太給了我們三天限,分期第二天,明天再要找不著您,非把我們送縣里不可!姑老爺,您跟我們回去吧!」

於謙:您在這兒有親戚呀?

郭德綱:誰有親戚呀?

於謙:那怎麼叫您姑老爺呀?

郭德綱:人家認錯了人啦。

於謙:對啦。

郭德綱:我得給個台階兒:「您細細的看看有我這模樣的姑老爺嗎?」那個跟班的搭碴兒了;「姑老爺,我這話值您個嘴巴,由一小兒我把您抱大的,剩了皮連骨頭我都認得。」這倆人純粹是認錯人了。

於謙:唉!

郭德綱:他認錯了人,你說我跟他去不跟他去?

於謙:那就跟他去。

郭德綱:跟他去呀?看他找什麼了,找兒子、侄子能跟他去,到那兒一瞧不是,你們憑什麼白找呀?怎麼也得給幾塊。一說我站老爺,到那兒一瞧不是,你瞧這頓打輕得了嗎?

於謙:那你就甭去。

郭德綱:甭去?非餓死在這廟里頭不可。

於謙:你還有準主意沒有?

郭德綱:跟他打聽打聽,他們家男的多我就不去,男的打上沒輕下兒。女的多沒關系,打兩下一央告一跑就完了。

於謙:你這都不像話,你是人家姑老爺不知道人家有什麼人?

郭德綱:這地方就用著生意口了,拿我的話套他的話:「既然你們哥兒倆來了,回去跟他說,我決沒有自殺的心!」

於謙:根本你也沒打算死呀!

郭德綱:「你們看,我的衣服襤褸,就這樣兒回去,你說我對得起誰呀?等明天我找同學換件衣裳再回去!」那個跟班的搭碴兒了:「姑老爺,您可真糊塗,您算算家裡還有誰?老太太,是您的老家兒;小姐是您的人;其餘我們都是您奴才,每月吃您稀的拿您乾的,誰敢笑話您呀?」想不到是寡婦老太太帶一個姑娘(露出很得意的樣子)。

於謙:你要干什麼?

郭德綱:頭里走。夾著沙鍋上汽車。

於謙:您就把沙鍋扔了吧!

郭德綱:外行。扔了啊?到那兒一瞧,不是,轟出來再要飯去沒傢伙了!

於謙:這回是給餓怕了。

郭德綱:汽車開得還真快,拐彎兒到了。路北里廣梁大門,四棵門槐,上下馬石,拴馬樁子。門口的電燈泡子這么大個兒(手勢),都是八萬四千六百多燭的。

於謙:有那麼大燭數的嗎?

郭德綱:照得跟白天似的。跟班的下車往裡一喊:「接姑老爺!」由里邊出來二百多口子。大做活兒的,小做活兒的,傳達處,使喚丫頭,老媽子,站這么兩溜,鬧得我不敢下汽車了。

於謙:怎麼?

郭德綱:土地廟里黑,兩個人四隻眼睛,怎麼都好蒙。這一說二百多人,四百多隻眼睛,有一個瞧出來:「這不是咱們姑老爺呀!」麻煩了!不下?汽車到門口兒了!

於謙:怎麼辦哪?

郭德綱:我得耍耍派頭,一夾那沙鍋就跟夾著皮包似的,一甩袖子,一擋臉:「不要這個樣子!」進去了!手一搶,把袖口兒那二兩棉花給搶出去了!

於謙:這回成夾襖了。

郭德綱:一進二門,瞧見本家老太太由上房出來了。

於謙:你認識?

郭德綱:我不認識。

於謙:那你怎麼知道?

郭德綱:有理由呀,倆老媽兒當中攙著的那位準是本家兒老太太。沒有吃完飯老媽兒攙老媽兒滿院遛的。

於謙:沒聽說過!

郭德綱:到門口一跪,用手一捂臉:「媽呀,我回來了!」

於謙:你還害臊哪?

郭德綱:誰害臊呀?

於謙:那你擋臉干嗎?

郭德綱:我怕她瞧出來!

於謙:對了。

郭德綱:老太太說:「唉!再有兩天找不著,你非倒卧在外邊不可,早晚你得把我氣死。屋裡去吧!」沒瞧出來!在外頭凍得我直哆嗦,進屋就一身汗。

於謙:怎麼?

郭德綱:四周圍是暖氣管子,八個大火爐子,都是這么高,這么粗,這么大爐盤,這么大爐眼(手勢),八噸煤倒里頭才半下兒!火苗子一冒九丈多高!

於謙:嚄!那房哪?

郭德綱:房上都有窟窿!

於謙:沒有窟窿就全著了!

郭德綱:一照鏡子,就牙是白的。「帶姑老爺上沐浴室沐浴沐浴去。」

於謙:家裡還有澡盆?

郭德綱:人家給我拿過六塊胰子來,我吃了三塊,洗了三塊。

於謙:干嗎吃三塊呀?

郭德綱:這名叫里外見光。

於謙:這……洗腸子哪!

郭德綱:洗完澡,這邊有個小門兒,上頭寫著「更衣室」,過去打開箱子我這么一瞧呀,里邊都是湖縐、扣縐、花洋縐、咔啦、嘩嘰、鵝緞綢、官寧綢、摹本緞;里邊沒有粗布、藍布、大白布,月白、灰市、淺毛藍。

於謙:這份兒貧哪!

郭德綱:穿衣裳咱們會穿,穿出去不能叫人家笑話。

於謙:當然了。

郭德綱:軟梢兒褲褂穿三身,夾褲夾襖穿三身,毛衣毛褲穿三身。穿上五絲羅大褂,紡綢大褂。駝絨袍,襯絨棉袍,棉袍外邊穿大衣。大衣外邊穿皮襖,皮襖外邊套馬褂,馬褂外邊穿坎肩。系褡包,戴草帽,穿氈趿拉。

於謙:什麼德行?

郭德綱:我往沙發上一坐,老太太這份兒誇我就甭提了。

於謙:還誇你哪?

郭德綱:「真是人是衣裳馬是鞍,姑老爺不刀尺不好看,這一刀尺——」

於謙:好看了?

郭德綱:「成狗熊了!」

於謙:是成狗熊了!

郭德綱:「吃飯了嗎?」來到自己家裡說話還不逞著點兒?

於謙:吃了!

郭德綱:「我三天都沒吃什麼了!」

於謙:你倒是逞著點兒呀!

郭德綱:它餓得難受哇。「給姑老爺擺西餐。」這可要了命了!

於謙:怎麼?

郭德綱:西餐里沒有筷子,凈是刀子叉子,我也沒使過。拿刀子在嘴裡一和弄,把舌頭也弄破了。

於謙:你倒留點兒神哪。

郭德綱:我正要喝酒,老太太叫老媽兒:「去!給小姐送個信去,說他女婿回來了,讓他們見個面兒。」這可是個好機會,我得瞧瞧小姐。長得要是好看哪,我就跟她那兒忍著;要是長得還沒我好看哪……

於謙:那你就走?

郭德綱:我也忍著啦!

於謙:怎麼也忍著了!

郭德綱:這兒吃什麼呀!

於謙:就瞧見吃啦?

郭德綱:一會兒的工夫,四個小丫鬟挽著小姐來了,一拉風門,嗬!我一瞧這位小姐呀!長得氣死四大美人。

於謙:您說說。

郭德綱:笑褒姒,恨妲已,病西施,醉楊妃。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長得是摩其登,漂其亮,剪其頭,燙其發!

於謙:你還有法兒貧哪?

郭德綱:一腳在門檻兒里頭,一腳在門檻兒外頭。瞧見我是先喜後憂,這勁兒讓我難學!

於謙:您學學?

郭德綱:「噢!密司特兒X回來了?」

於謙:這里還有英文哪?

郭德綱:「誰把你得罪了?一來你走了,兩來你走了,老太太在世還顧全咱們,老太太一死我們非跟你現眼不可!看你這路人,真是不堪造就,恬不知恥。討厭得很,很討厭,你太討厭了!」

於謙:你是夠討厭的!

郭德綱:老太太說:「都別費話了,過年給你們完婚。」過年?八年都等!那個老媽兒在旁邊給我說好話:「老太太,您可真是越老越糊塗了。姑爺一來一走也為了不完婚,小姐一來一病也為不完婚。您不如抓早兒辦了就完啦。」老太太說:「好!查查皇歷。」一查皇歷,丁是丁,卯是卯,今兒的日子就好,就今兒了(露出得意的樣子)!

於謙:你要干嗎?

郭德綱:我又換了一身衣裳,十字披紅雙插花。大門二門懸燈結綵,拜完天地入洞房。到洞房我這么一看,糊得是四白落地,床上是閃緞褥子,問緞被卧,倚枕、靠枕、鴛鴦枕。小姐坐在床上,撲哧兒沖我一笑。我往床上一邁步,可了不得了!

於謙:怎麼?

郭德綱:使的勁兒太大了,喀嚓的一下子,我由供桌上掉地下了,沙鍋也碎了,棉襖也著了,把脖子也窩了!

於謙:您不是完婚了嗎?

郭德綱:哪兒呀,我在廟里那兒做夢哪!

於謙:做夢啊!

B. 歇後語有哪些

十八歲的宮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錢掉了一文--久聞(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葉--誰來睬(采)你
八十歲的老太打哈欠--一望無涯(牙)
八月的核桃--擠滿了人(仁)
八百個銅錢穿一串--不成調(吊)
九月初八問重陽--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願(圓)
三九天穿單衣--威(畏)風
三十年的紡織娘--老油(蚰)嘴
三個錢買個牛肚子--盡吵(草)
三個菩薩堂--妙妙妙(廟廟廟)
三尺長的梯子--搭不上言(檐)
三毛加一毛--時髦(四毛)
三月的楊柳--分外青(親)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時)人
大車拉煎餅--貪(攤)的多
大麥掉在亂麻里--忙(芒)無頭緒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補廟)
土地爺坐秤盤--志誠(自稱)
土地爺坐班房--勞(牢)神了
土地爺洗臉--失(濕)面子
土地爺掉井--勞(撈)不起大駕
土地老爺的內臟--實(石)心實(石)腸
土地老爺穿素--白跑(袍)
土杏兒--苦孩(核)子
土蠶鑽進花生殼--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傘--吝嗇(淋濕)
下雨天出太陽--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臨(淋)到頭上
丈二寬的褂子--大搖(腰)大擺
上雞窩摔筋頭--笨(奔)蛋
山上滾石頭--實(石)打實(石)
山頭上吹喇叭--名(鳴)聲遠揚
山西的胡桃--瞞人(滿仁)
山溝里敲鼓--回想(響)
千年的枯廟--沒聲(僧)
門神里卷灶神--話(畫)里有話(畫)
門神老爺吃甘蔗--指教(紙嚼)
馬背上打掌子--離題(蹄)太遠
弓起腰桿淋大雨--背時(濕)
小豆做干飯--總悶(燜)著
小和尚頭上拍蒼蠅--正大(打)光明
小爐灶翻身--倒霉(煤)
小爐匠戴眼鏡--找咱(碴)
小姑娘梳頭--自便(辮)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大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台——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懷里揣小攏子——舒(梳)心
小蘇他爹——老輸(蘇)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
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仍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毛巾----------包輸。(包書)。
烏龜爬門檻----------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空中布袋------------裝瘋。(裝風)。
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仍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毛巾----------包輸。(包書)。
烏龜爬門檻----------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針尖尚挑毛巾--------不足為奇。(不足為旗)。
鈍刀破竹------------想不開。(響不開)。
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的膽子。(好大的撣子)。
磕瓜子磕出臭蟲------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燈草打鼓------------不想。(不響)。
燈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鹽店裡談天----------閑得沒事做。(鹹得沒事做)。
張天師過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鳴聲在外)。
龍王爺搬家----------厲害。(離海)。
老九的兄弟----------老實。(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廟。(妙)。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葯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鹹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吃餃子不吃餡--------調皮。(挑皮)。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樑----------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裏------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燒旗桿------------長嘆。(長炭)。
黃鼠狼鑽雞籠--------投機。(偷雞)。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後補)。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後)。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牆上栽菜------------無緣。(無園)。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王八肚裡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寺後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後邊扎小辮------違法亂紀。(尾發亂系)。
爐子翻身------------倒楣。(倒煤)。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一二三四五六七--- 忘(王)八
一個耳朵大,一個耳朵小---豬狗養的
一把粉打在後頸窩---釉子上反了
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三伏天賣不掉的肉---臭貨
三角墳地---缺德
三年不洗口--- 一張臭嘴
三年不屙屎---糞脹(混帳)
大姑娘養的---丑東西
大車拉王八---載你
土地老爺挖了眼---瞎鬼
天上落豆渣---該豬吃
元宵滾進鍋里---混蛋一個
天落饅頭---狗造化
五百錢分兩下---二百五
牛屎蟲搬家---滾蛋
頭頂上長瘡,腳底下化膿---壞透了
東岳廟里二胡---鬼扯
石頭放在雞窩里---混蛋
老肥豬上屠---挨刀的貨
老虎拖蓑衣---無人氣
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幾
灰堆里燒山葯---都是些灰(混)蛋
芝麻地里撒黃豆---雜種
陰間出賞格---尋鬼
弔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臉
肉骨頭敲鼓---葷(昏)都 都
肉骨頭吹喇叭---葷(昏)都都
肉鍋里煮湯圓---葷(昏)蛋
後背梁長瘡骨臍眼流膿---壞透了
豆豉口袋---臭東西
孝弟忠信禮義謙---無恥
披著狗皮---不是人
范進中舉---喜瘋了
茅廁里題詩---臭秀才
茅房裡打燈籠---照屎(找死)
狗打噴涕---三日晴
狗咬叫化子---畜牲也欺人
狗咬皮影子---沒一點人味
屎殼郎打哈欠---一張臭嘴
屎殼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騰雲駕霧,不知道死在眼前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3、蠶豆開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5、打破砂鍋--------問到底 6、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7、虎落平陽--------被犬欺 8、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9、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淺
11、大海撈針--------沒處尋 12、竹籃打水--------一場空
13、打開天窗--------說亮話 14、船到橋頭--------自會直
15、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16、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17、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18、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19、芝麻開花--------節節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點燈--------白費蠟 22、兔子尾巴--------長不了
23、偷雞不成--------蝕把米 24、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車--------誰敢
27、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28、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9、牆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30、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31、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32、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34、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35、貓哭耗子--------假慈悲 36、餃子破皮--------露了餡
37、扁擔挑水--------一心掛了兩頭 38、對牛彈琴--------白費勁
39、八仙聚會--------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幹也得干
41、板上訂釘--------跑不了 42、背鼓上門--------討打
43、草把做燈--------粗心(芯) 44、竹筍出土--------節節高
45、菜刀切豆腐--------兩面光 46、釘頭碰釘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48、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49、關公走麥城--------驕必敗 50、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
51、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53、腳踏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 54、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7、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59、潑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61、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63、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6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66、王八吃秤砣--------鐵了心
67、歪嘴講故事--斜(邪)說 68、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70、周瑜打黃蓋--------兩廂情願
71、趕鴨子上架--------吃力不討好 72、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73、瞎子戴眼鏡--------裝飾 74、猴子撈月亮--------空忙一場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76、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77、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78、和尚訓道士--------管得寬
79、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80、聾子見啞巴--------不聞不問
81、銅鈑上釘鉚釘---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來直去
83、苦水裡泡黃連--------苦上加苦 84、我解纜,你推船--順水人情
85、豬鼻子里插蔥--------裝象 86、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87、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風箏斷了線--------沒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風波--------大不了 90、談心不點燈--說黑話
91、頂風頂水劃船--------硬撐 92、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93、東洋人戴高帽--------假充大個 94、到火神廟求雨--------找錯了門
95、魯班門前耍斧--------有眼無珠 96、老太太吃湯圓--------囫圇吞
97、出太陽下暴雨--------假情(晴) 98、掛羊頭賣狗肉--------虛情假意
99、擔著鬍子過河--------謙虛過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離譜
101、泰山頂上觀日出--高瞻遠矚 102、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103、提著馬燈下礦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湊熱鬧--逢場作戲
105、推小車上台階--一步一個坎 106、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107、借了一角還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109、窗戶邊吹喇叭——名聲在外 110、螃蟹過街——橫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錐子——針(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頭——就這三下子
113、聾子耳朵——擺設 114、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115、冰糖煮黃蓮——同甘共苦 116、八級工拜師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龍王廟——不認自家人 118、木匠帶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鳴驚人 120、飛機上點燈——高明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鋌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廟。(妙)。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葯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鹹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吃餃子不吃餡--------調皮。(挑皮)。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樑----------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裏------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燒旗桿------------長嘆。(長炭)。
黃鼠狼鑽雞籠--------投機。(偷雞)。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後補)。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後)。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C. 唐藝昕DIY糖葫蘆年宵畫,她的作品好看嗎

在我看來,唐藝昕自己DIY的糖葫蘆年宵花是非常好看的,上面不僅有各式各樣的花,還有最基礎的糖葫蘆樣本。這種花雖然一眼看上去種類非常繁多,可能有些復雜的意思,但是仔細觀察卻能發現這些花的位置和花種都代表著特殊的意思。而唐藝昕本人在拍攝視頻時,還非常熱心地介紹起了自己花的製作過程,以及這些花都是需要哪些細節,美女加鮮花,怎能不讓人覺得好看?

種類位置介紹

在唐藝昕發布的視頻中,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唐藝昕跟所有的網友打了個招呼,然後一邊微笑一邊說今天突發奇想要製作一個年宵花,最後她還特別可愛的口誤了一下,將“材料”說成了“食材”。接著唐藝昕拿出了幾只金色的尤加利葉,說需要用這些樹葉當做最基礎的陪襯,而每一朵花也被它分布的錯落有致,再然後她拿出了一朵大朵的玫紅色綉球花,並且非常自然的把花放在了盆的中央位置。再然後又拿出了一朵佛塔,並且介紹佛塔具有勝利之光的意思,還非常細心的向網友解釋了,如果根部太長就可以剪斷一部分,這樣放上去,整體看上去才會較為舒適。接著他又拿出了一朵鳳梨,並且解釋鳳梨具有好運當頭的意思。這里的每一朵花,唐藝昕放置的位置都非常好,讓人看上去竟不會覺得難受,每一朵花也有自己獨特的位置。

總的來說,此次唐藝昕這次做年宵花是非常成功的,既不會看上去非常臃腫,每個花也有各自的特點,她的作品是又美又成功的。

D. 關於中國古代社會與傳統文化的十幾個問題。

對自己的兒子:犬子
對自己的父母:家父 家母
對對方的父母:令堂 令尊
對對方的女兒:令媛
2 中國最早的書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龜甲或獸骨,距今已有3000餘年。當時,為了便於保存,將內容相關的幾片甲骨用繩串聯起
來,這就是早期書籍的裝幀形式。

從商代後期開始,出現了青銅器銘文,統治者將重要文書鑄於青銅器上。特別是到了西周,銘文可以容載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銘文達
500字,因人們多把古代這種鑄之銅器上的銘文看作古代「原始書籍」形式之一,故多數書史家認為,它也是古代書籍裝幀的一種形制。

竹簡是紙發明前最具代表性的書籍形制。它可以根據文章的長短,任意確定簡數,一簡書字一行,最後用上下兩道繩編串起來,卷捆後保存,
還有葦編和絲編兩種,考究者用織物縫袋裝入。竹簡約起源於西周後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紀。竹簡除以竹製成外,也有用木者稱木簡。與竹簡
並行的還有木牘,製成長方形木片,用於書寫短文。

帛書是略晚於竹簡的一種書籍形式,它是將文字書寫於絲織品上,其裝幀形制是縫邊後成卷存放,由於材料昂貴,多為統治者書寫公文或作繪
畫用,一般書籍使用較少。

石經也是古代書籍的一種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經》,它開刻於東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將儒家七經刻於46塊石碑上,總字
數20多萬字。它立於洛陽太學門前,供人們閱讀、傳抄和校正,它的功能超過了一般書籍。其形制是雙面刻字,文字豎向閱讀,行列整齊,碑呈U
字形排列。其它如隋代開刻的房山雲居寺佛教石經,雖年代晚於《熹平石經》,但其影響更大,價值亦高。

3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德行(德)、言辭(言)、容貌(容)、技藝(功),即
「婦德」身為妻婦,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順柔和,身為正妻,還要「去妒」,幫丈夫納妾;身為母親,要會「教子」,為繼母要「慈愛前子」;與家庭成員相處,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貧寒要能「安貧」,富貴還需「恭儉」。還要「敬身」、「重義」、「守節」、「復仇」……具備一系列美德。
婦言婦言不貴多,而貴當(恰當)」,各種場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辭,如勉勵丈夫、教訓孩子、委婉勸諫、明志守禮、表現賢智、免於災禍
婦容 ,貴端莊敬一,婉娩因時」,又細分為「事親」、「敬夫」之容要柔順恭敬,有妊(懷孕)之容要端莊,居喪之容要悲哀有節,避亂之容要鎮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時需義無返顧死烈殉節等等具體規
婦功 維持生活衣食之需的採桑養蠶、紡績織作,務中饋、備酒漿;還要奉養公婆、丈夫,生養孩子,招待賓客;另有重要的工作準備祭祀的用品和協助祭祀等
4中國古代傳統節日及其習俗
【春節】
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歷紀元後。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於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元宵】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後,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後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

【清明】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乞巧】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後,雲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或說: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只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綉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系起來後,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重陽】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

【臘日】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古代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後——個月 ( 臘月 ) 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歷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後也滲入臘日習俗。

【除夕】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掃一清的屋裡,擺上豐盛的菜餚,全家團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謎下棋,嬉戲游樂,謂之「守歲」。零點時,眾人爭相奔出,在庭前攏火燃燒 ( 古稱「庭燎」,取其興旺之意 ) ,並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達,大吉大利。此時,爆竹聲、歡叫聲響成一片,一派「爆竹聲中除舊歲」的景象。

5
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也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據說,古代女人裹腳是因為南唐後主李煜喜歡觀看女人在「金制的蓮花」上跳舞,由於金制的蓮花太小,舞女便將腳白綢裹起來致腳彎曲立在上面,跳舞時就顯得婀娜多姿,輕柔曼妙,本來是一種舞蹈裝束,後來慢慢地從後宮向上流社會流傳,在以後,民間女子紛紛仿效,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習俗,成為一種病態的審美。正常足部與纏足對比
纏足過程分為 試纏,試緊 裹尖(裹腳趾) 裹瘦(裹腳頭), 裹彎(裹腳面)
7,六禮:古代的婚姻禮儀。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8 1.中國傳統文化大全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
①道家(老子、莊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
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儉)
③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④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⑤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⑥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⑦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
⑧小說家( 吳承恩《西遊記》、羅貫中《三國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
⑨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思想:強調作戰前一定要做好准備)
⑩醫家(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 下面有著作)
★琴★: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
★傳統節日★:元宵節(吃湯圓)、寒食節(只吃冷的)、清明節(掃墓)、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登山)、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守歲)、春節(元日)為代表。
★中國戲劇★:崑曲、湘劇、京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 | 京戲臉譜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衣冠服飾★:漢服(漢族)、唐裝(漢族盤領袍)、苗服(苗族)、維服(維吾爾族)、綉花鞋、虎頭鞋、偽唐裝(滿族馬褂)、旗袍(滿族)、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中國傳統服飾 漢服
★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動物植物★: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隨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傳說神話★: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後羿射日、嫦娥飛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夢婆、奈何橋···
9傳統文化分為哲學、倫理、宗教、教育、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八類。當然,豐閎博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留下了極為豐厚的文化遺產;又如在考據、版本、校勘學等方面中國古代文化也同樣成就斐然。
10。「冥婚」又稱「陰婚」或「鬼婚」,並且它的名目也很多,比如像冥配,配骨,幽婚,圓墳等等。簡單的理解,我們可以將「冥婚」看作是在幽冥的陰世間所舉行的一種悼念式的婚禮,說到底,就是一場死人的婚禮。
11 收繼婚是中國舊時婚俗的一種。多數是兄弟亡故收其寡妻為已妻,包括兄收弟媳和弟收兄嫂。個別亦有子收庶母(父妾)為妻者。前者源於古代群婚時期兄弟共妻的現像。進入父系社會以後,父妾作為繼承遺產的一部分,往往為嫡子所娶。春秋時期,天子諸侯亂倫之事,每見於史記載。民間,兄收弟妻、弟繼兄妻相習成風,直至近代。在盛行買賣婚姻的社會中,貧者無力娶妻,故有鰥寡兩相將就之事。明、清法律禁止收繼兄弟之妻,但民間實際上並不遵行。
12三親六戚:三親謂夫婦、父子、兄弟或宗親、外親、妻親,六戚,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妻子方面的熟人
13七出: 也叫七去(也稱七棄)是在中國古代的法律、禮制和習俗中,規定夫妻離婚所時所要具備的七種條件,當妻子符合其中一種條件時,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離婚)。內容如下:
一、「不順父母」
二、「無子」
三、「淫」
四、「妒」
五、「有惡疾」
六、「口多言」
七、「竊盜」

E. 唐藝昕DIY糖葫蘆年宵花備受矚目,你對她有何看法

我覺得唐藝昕是一個非常甜的女孩。現在和張若昀結婚,並且生了一個孩子之後,依然還保持著少女的狀態,少女的身材,笑起來的時候,眼睛彎成了月牙,非常的甜。唐藝昕笑起來,有一種明媚少女的感覺,好像世界都亮了,一點都看不出來,已經30歲了,並且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媽了,在她最新曬出的視頻當中,整個人的狀態也非常好,展示的插花教程也頗有過年的氛圍,她自己DIY的葫蘆年宵花,既讓人覺得有過年的氣氛,也讓人覺得她的想法新奇,很有創意。

關於唐藝昕這個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她的甜美的笑容,以及和張若昀的浪漫愛情故事。也許很多人都會嚮往成為唐藝昕這樣的女孩,碰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能夠把自己寵成公主,兩個人一起把平凡的生活過成詩,一起讓浪漫在每一個時刻長存。

熱點內容
梅花沖 發布:2025-08-30 01:32:06 瀏覽:223
圓葉子的盆栽植物 發布:2025-08-30 01:29:27 瀏覽:21
花語唇形 發布:2025-08-30 01:17:38 瀏覽:711
一朵雲的葯用價值 發布:2025-08-30 01:17:38 瀏覽:879
牡丹鸚鵡能說話嗎 發布:2025-08-30 01:17:27 瀏覽:334
橡釉花卉盆 發布:2025-08-30 01:15:59 瀏覽:782
東方插花的風格 發布:2025-08-30 01:01:24 瀏覽:168
千日粉的花語 發布:2025-08-30 00:45:30 瀏覽:363
美國花卉栽培 發布:2025-08-30 00:25:50 瀏覽:999
綠植訂購電話 發布:2025-08-30 00:16:41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