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鱉子的花語
1. 木芙蓉葉木芙蓉葉子的形狀特徵
1、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2、芙蓉葉的功效和作用3、木芙蓉葉可以生吃嗎?4、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 產地在哪裡?5、中草葯:木芙廳笑拆蓉葉的功效與作用6、中草葯:木芙蓉的功效與作用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
1、木芙蓉葉,中葯名。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
2、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和貴州等地。
3、具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4、用於癰疽喉腫,纏身蛇丹,燙傷,目赤腫痛,跌打損傷。
更多關於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芙蓉葉的功效和作用
芙蓉葉,別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變花、木棉,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芙蓉葉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芙蓉葉的功效和作用
①治療局部化膿性感染
取木芙蓉葉、花曬干,研粉過篩,加凡士林調製成1:4軟膏,外敷患處(已潰者敷四周);亦可製成紗條用作瘡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換葯1次。治療癤、癰、蜂窩織炎、乳腺炎、深部膿腫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腫、止痛、促進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潰排膿。應用過程中未發現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並發症。
②治療燙傷
用木芙蓉葉1斤(鮮葉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葉枯焦,過濾去渣,攤於消毒敷料上,或製成芙蓉葉膏紗布外敷,每日換葯1次。治療133例,燙傷面積最小為1%,最大為30%,多數為Ⅰ~Ⅱ°。除少數患者由於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葯及抗菌素治療外,均單用外敷。治療時間最短3天,最長68天。芙蓉膏對燙傷具有收斂作用,能促使創面滲出液吸收,分泌物減少;用葯後局部涼爽舒適、能迅速止痛。創面癒合很少瘢痕,無副作用。
③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取芙蓉葉曬乾粉碎,過80號篩,將細粉用雞蛋清調勻,塗於油紙上,貼於患處,外用紗布覆蓋固定。每日換葯2次,直至腫消。經治16例,用葯後平均2~3天體溫降至正常,4~6天腫脹消退;並發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癒。平均住院7.5天。
芙蓉葉的單方:
1、赤眼腫痛。用木芙蓉葉研為末,水調勻貼太陽穴中「清涼膏」。
2、月經不止。用木芙蓉花、蓮蓬殼,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偏墜作痛。用木芙蓉葉、黃櫱各二錢,共研為末,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陰囊,其痛自止。
4、癰疽腫毒。用木芙蓉葉(研末)、蒼耳(燒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調勻塗患處四圍。
5、頭上癩瘡。用木芙蓉根皮研為末,香油調塗。塗前以松毛、柳枝煎湯,洗凈患處。
6、湯火灼瘡。用木芙蓉花研末,調油敷塗。有奇效。
7、一切瘡腫。用木芙蓉葉、菊花葉一起煎不,頻頻熏洗。
芙蓉葉的各家論述
論木芙蓉善治癰腫:
1.李時珍:「木芙蓉花並葉,氣平而不寒不熱,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癰腫之功,殊有神效。近時瘍醫秘其名為清涼膏、清露散、鐵箍散,皆此物也。其方治一切癰疽發背,乳癰惡瘡,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並用芙蓉葉,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調塗於腫處四圍,中間留頭,干則頻換。初起者,即覺清涼,痛止腫消。已成者,即膿聚毒出。已穿者,即膿出易斂。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綱目》)
2.黃元御:"木芙蓉,清利消散,善敗腫毒,一切瘡瘍,大有捷效,塗飲俱善。"(《玉楸葯解》)
芙蓉趣談
花語為「貞操」、「純潔」,原產升升於中國。四川、雲南、山東等地均有分布,以成都一帶栽培最多,歷史最悠久,故成都又有「蓉城」之稱。芙蓉現為成都市市花,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陽光,稍耐半陰,有一定的耐寒性適應性較強。 芙蓉花朵極美,是深秋主要的觀花樹種。芙蓉用途較廣,樹皮纖維可搓繩、織布;根、花、葉均可入葯,外敷有消腫解毒之效。花色:白色或粉紅色,至傍晚呈深紅色。
皎若芙蓉出水,艷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稱,又因其生於陸地,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開的花一日三變,故又名「三變花」,其花晚扮棗秋始開,霜侵露凌卻豐姿艷麗,占盡深秋風情,因而又名「拒霜花」。
木芙蓉植株
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帶亦種植木芙蓉,繁花似錦,光輝燦爛,唐末詩人譚用之選贊曰:「秋風萬里芙蓉國。」從此,湖南省便有「芙蓉國」之雅稱。
木芙蓉葉可以生吃嗎?
不能生吃,市面上有復方木芙蓉塗鼻軟膏,這個是一種葯材,,作為一個軟化血管、治療鼻血的葯物,我在說明書當中發現了石蠟、凡士林等等專門用於物理軟化的成分,總之你如果沒有病痛十分不建議您食用木芙蓉葉。
不能生吃,市面上有復方木芙蓉塗鼻軟膏,這個是一種葯材,,作為一個軟化血管、治療鼻血的葯物,我在說明書當中發現了石蠟、凡士林等等專門用於物理軟化的成分,總之你如果沒有病痛十分不建議您食用木芙蓉葉。
不能生吃,市面上有復方木芙蓉塗鼻軟膏,這個是一種葯材,,作為一個軟化血管、治療鼻血的葯物,我在說明書當中發現了石蠟、凡士林等等專門用於物理軟化的成分,總之你如果沒有病痛十分不建議您食用木芙蓉葉。
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 產地在哪裡?
1、木芙蓉葉,中葯名。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葉。
2、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和貴州等地。
3、具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4、用於癰疽喉腫,纏身蛇丹,燙傷,目赤腫痛,跌打損傷。
中草葯:木芙蓉葉的功效與作用
木芙蓉葉
(《綱目》)
【異名】拒霜葉(《世醫得效方》)木芙蓉葉,芙蓉花葉(《普濟方》)木芙蓉葉,鐵箍散(《湖南葯物志》)。
【來源】錦葵科植物木芙蓉木芙蓉葉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木莢蓉花"條。
【採集】夏、秋二季,剪下葉片,曬干。須經常復曬,存放乾燥通風處。
【葯材】乾燥葉片,有葉柄,粗約0.3厘米,黃褐色;葉片大形,常折疊,葉麵灰綠色,葉背淡綠色,脈隆起,枝灰色星狀毛。
【性味】辛,平。
①《本草圖經》木芙蓉葉:"味辛,平,無毒。"
②《綱目》:"微辛,平,無毒。"
【歸經】《玉揪葯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涼血,解毒,消腫,止痛。治癰疽_腫,纏身蛇丹,燙傷,目赤腫痛,跌打損傷。
①《本草圖經》:"敷貼腫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瘡出頭。"
③《綱目》:"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治一切大小癰疽腫毒惡瘡,消腫排膿止痛。"
④《玉楸葯解》:"清風泄熱,涼血消腫。"
⑤《民間常用草葯匯編》:"外用接骨。"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敷。
【選方】①治陽瘡腫瘍,根腳散漫:五倍子一兩(微炒),生大黃四錢,秋芙蓉葉六錢。醋一鍾入杓內熬滾,投葯末攪勻,敷患上留頂,以紙蓋之,干則以醋掃之。一方加寒食麵五錢。陰疽以及皮色不變、膿腫無頭者,不可敷。(《瘍醫大全》吳氏鐵箍散)
②治陽瘡紅_,收根束毒:芙蓉葉(秋采)六錢,榆面二兩,生大黃五錢,皮硝一兩。研細,蔥汁、童便調敷留頂,不特收束根腳,初起敷之可消。(《瘍醫大全》芙蓉膏)
③治癰疽腫毒:重陽前取芙蓉葉(研末),端午前取蒼耳(燒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調塗四圍,其毒自不走散。(《簡便良方》鐵井闌)
④治纏身蛇丹(帶狀皰疹):木芙蓉鮮葉,陰干研末,調米漿塗抹患處。(《福建中草葯》)
⑤治湯火灼瘡:油調莢蓉末敷。(《奇效良方》)
⑥治赤眼腫痛:莢蓉葉末,水和,貼太陽穴。(《飛鴻集》清涼膏)
⑦治小兒患鎖喉:芙蓉葉搗汁,和雞蛋煎成小塊,貼囟門及肚臍。(《嶺南采葯錄》)
⑧治久咳羸弱:九尖拒霜葉為末,以魚_蘸食。(《世醫·得效方》)
⑨治偏墜作痛:芙蓉葉、黃柏各二錢。為末,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陰囊。(《簡便單方》)
⑩治小兒驚風肚痛及急驚風:木芙蓉嫩葉,搗爛,和入雞蛋煎熟作餅,貼兒臍上,冷則隨換。(《嶺南采葯錄》)
【臨床應用】①治療局部化膿性感染
取木芙蓉葉、花曬干,研粉過篩,加凡士林調製成1:4軟膏,外敷患處(已潰者敷四周);亦可製成紗條用作瘡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換葯1次。治療癤、癰、蜂窩織炎、乳腺炎、深部膿腫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腫、止痛、促進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潰排膿。應用過程中未發現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並發症。
②治療燙傷
用木芙蓉葉1斤(鮮葉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葉枯焦,過濾去渣,攤於消毒敷料上,或製成芙蓉葉膏紗布外敷,每日換葯1次。治療133例,燙傷面積最小為1%,最大為30%,多數為Ⅰ~Ⅱ°。除少數患者由於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葯及抗菌素治療外,均單用外敷。治療時間最短3天,最長68天。芙蓉膏對燙傷具有收斂作用,能促使創面滲出液吸收,分泌物減少;用葯後局部涼爽舒適、能迅速止痛。創面癒合很少瘢痕,無副作用。
③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取芙蓉葉曬乾粉碎,過80號篩,將細粉用雞蛋清調勻,塗於油紙上,貼於患處,外用紗布覆蓋固定。每日換葯2次,直至腫消。經治16例,用葯後平均2~3天體溫降至正常,4~6天腫脹消退;並發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癒。平均住院7.5天。
提醒您:木芙蓉葉 此中草葯來源於網路,使用前請遵醫囑。
中草葯:木芙蓉的功效與作用
木芙蓉
【釋名】地芙蓉、木蓮、華木、樺木、拒霜。
【氣味】(葉並花)微辛、平、無毒。
【主治】
1、赤眼腫痛。用木芙蓉葉研為末,水調勻貼太陽穴中「清涼膏」。
2、月經不止。用木芙蓉花、蓮蓬殼,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偏墜作痛。用木芙蓉葉、黃櫱各二錢,共研為末,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陰囊,其痛自止。
4、癰疽腫毒辣。用木芙蓉葉(研末)、蒼耳(燒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調勻塗患處四圍。
5、頭上癩瘡。用木芙蓉根皮研為末,香油調塗。塗前以松毛、柳枝煎湯,洗凈患處。
6、湯火灼瘡。用木芙蓉花研末,調油敷塗。有奇效。7、一切瘡腫。用木芙蓉葉、菊花葉一起煎不,頻頻熏洗。
提醒您:木芙蓉 此中草葯來源於網路,使用前請遵醫囑。
2. 渾身長滿刺的瓜是什麼名字
木鱉子(學名: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別稱:番木鱉(中國經濟植物志),糯飯果(雲南河口),老鼠拉冬瓜等。多年生草質藤木,具膨大的塊狀根。莖有縱棱;卷須粗壯,與葉對生,單一,不分枝。葉互生,圓形至闊卵形,長7-14厘米,通常3淺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長卵形,全緣或具微齒,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狀網脈;葉柄長配衫5-10厘米,具縱棱,在中部或近葉片處具2-5腺體。花單性,雌雄同株。常生於海拔450-1100米的山溝、林緣及路旁。野生於山坡、林緣的土層深厚處。喜溫暖和充足陽光。在過陰環境下生長不良。分布於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中南半島和印橘銀度半島也有。有消腫散結,祛毒的功效。
中文學名
木鱉子
拉丁學名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別稱
木鱉藤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培伍腔綱
亞綱
合瓣花亞綱
目
葫蘆目
科
葫蘆科
族
南瓜族
屬
苦瓜屬
亞屬
木鱉子
分布區域
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也有。
3. 來自天堂的水果,植物中的流星錘——木鱉子
大自然的秘密永遠探索不完。
穿行在原始森林中,頭部突然遭到暗器襲擊,緩過神來一看,原來是碰到一種長得像流星錘的果子——木鱉子。
中國兵器當中,流星錘屬於軟兵器的一種,舊時稱為暗器。
武功高手能把它使得似流星一樣的變幻莫測,因而得名。
木鱉子是藤本植物,葉大,花單性,雌雄同株,果實卵球形,頂端有1短喙,基櫻扮空部近圓,長達12-15厘米,成熟時紅色,肉質,密生長3-4毫米的具刺尖的突起,果身上的刺會扎手,我們不小心碰到,就像遭了暗器。
木鱉子這種植物挺有意思的。它屬於葫蘆目,葫蘆科,南瓜族,苦瓜屬,亞屬木鱉子。它是怎麼跟葫蘆、南瓜、苦瓜扯上關系的缺喚?我還真不知道。
我們打碎了一個,果肉是黃白色的,富油質,有特殊的油膩氣,嘗了一下,苦的,味道不佳,這是因為還沒成熟的緣故。
成熟後的木鱉子內外一致,全身通紅。在越南和東南亞地區,木鱉子被稱為「來自天堂」的水果。這種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在越南,每逢辦喜事的時候,一定會用成熟的木鱉子脊瞎果肉做糯米飯。這種被染紅的糯米飯,被看作健康、吉祥、喜慶的象徵。木鱉子還有個名字叫糯飯果。
至於為什麼叫木鱉子,是因為它的果實非常像一隻只生動可愛的鱉。
木鱉子能散結消腫,攻毒療瘡,常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痔漏,干癬,禿瘡。
有的地方作為葯材人工種植,種子以籽粒飽滿、不破裂、體重、內仁黃白色、不泛油者為佳。
木鱉子味苦、微甘,性涼有毒。歸肝、脾、胃經。具有攻毒療瘡、消腫散結之功效。
木鱉子外用治療痔瘡脫肛腫痛,常有立竿見影之果效。雖不能根治,但可迅速緩解疼痛和消除腫脹。這對病患者贏得手術時機,有很大的幫助。
木鱉子的葯用部分為種子。冬季採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種子,乾燥。
木鱉子治風牙疼痛很有果效:用木鱉子去殼,磨稀,調上患處即可。
4. 綠色長刺的果子,,這是什麼
木鱉子
木鱉子(木鱉藤)是一種葫蘆科苦瓜屬的草本察源顫植物;為多年生草質藤本,卷須與葉子對生,不分枝;圓形至闊卵形的葉片,通常三深裂,背面密生小乳頭狀突起;夏季開淺黃色花,花單敗敗性、雌雄同株,花柄上具有苞葉;長橢圓形果實,表面生多數軟刺,成熟時呈紅色。木鱉子多野生,也有栽培;產於中國江蘇、安徽、江西等地,也產於越南以及周邊國家。木鱉子含木鱉子酸、絲石竹皂甙元、齊墩果酸等成分,具裂則有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