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化妝插花

化妝插花

發布時間: 2023-05-18 10:19:46

⑴ 唐朝男子裝扮自己二三事:化妝簪花不奇怪,百變刺青很流行

如果提到唐朝的男男女女的裝扮問題,那可有的話題說了。從男子的衣襪鞋帽到女子的金釵羅裙,還有由唐朝女性們衍生出來的唐妝,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雖說人們通常都喜歡講人靠衣裝馬靠鞍,但是如果想要完美地裝扮一個人,其實靠衣服還是不能夠的。唐朝的男子們裝扮自己的時候,在審美情趣上就與過去的男子有了很大的不同。

那麼,唐朝的男子在裝扮自己的時候,有哪些能讓人津津樂道的小習慣呢?


在早期的時候,男性對於自己的外貌氣質並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他們更喜歡的是泛著陽剛之氣的面孔。

但是到武則天時期,由於她的個人喜好,養了不少類似於面首的男子,這些男子首先在外貌上就是非常出眾的。為了能夠讓女皇更加喜歡,他們就需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看才行。

除去武則天,唐朝的很多公主也有養面首的習慣,那些男性大多數都是「以色侍人」,所以就會非常注重自己的儀容之美,唯恐招惹厭棄。

不過當時會化妝講究的男人大多都是專門以色侍人的男子,整個 社會 的風向還是比較正常的。

但隨著唐朝人審美觀念的改變,使得熱衷於打扮自己的這種行為,逐漸在整個 社會 層面風靡開來,以一傳百。有時一個長相天生就十分佔優勢的男性,他在不經意之間做出了一種行為,都會引來別人的爭相模仿。

唐人路岩是一個十分會打扮的人,擱在今天他絕對能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穿搭博主。因為他在頭上裹了紗巾之後變得更加好看了,於是別人都開始模仿他起來。

路岩並不願意和他人「撞衫」,於是又別出心裁地剪去了絲巾的一角,這個時候就不容易模仿了,因為普通人做了之後只有東施效顰的效果。

在唐朝的時候,簪花是部分男性裝扮自己的一種手段,但是其實這種方式並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傳播開來。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的絕大多數男子在意識上並沒有認同這一件事情。

所以,男子簪花只是流行在很小一部分的男性群體中。

唐朝女性簪花是非常普遍的行為,有一幅古畫叫做《簪花仕女圖》,裡面畫的就是唐朝在頭上簪花的侍女。但是其實當時也有男性會偶爾簪花,只不過是在很小的范圍之內。

通過一些詩文,我們其實是能夠看到唐朝男性簪花印記的。

杜牧在《九日齊沖頃山登高》中就提到了男子有插花的行為:「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插上滿頭的菊花,以今人的眼光來看,畫面其實還挺可樂。

唐代男子簪花雖然還沒有流行,但是已經有「 時尚 小達人」嗅出了它未來必火的氣味,因此很有超前意識地以男子之身簪上花了。

在《江淮異人錄》裡面記載了唐朝末年有一個叫做李夢符的人,這就是一位十分熱愛簪花的男子。

雖說最後這個人的簪花行為為很多人視為異端,但是在他自己的心中,簪上這朵花,他就是整條街道最靚的男子了,這不拘世俗的眼光也預示著後世男子也將形成簪花熱潮。

1、 刺青成流行,不隨大流一下都顯得自己不是 社會 人

以前在抖音看過一個有紋身的男人的自白,說即便是在如今這個 社會 ,人們第一眼看到紋身男或者紋身女,大腦就會下意識地發射出「這恐怕是個壞人」的信號.所以他每一次出門的時候,都會面臨別人異樣打量的眼光。

「紋身=壞人」,告豎似乎已經被人們劃上了一個等號。

實際上,這種觀念不止在現在,在唐朝的時候也是存在的,不過當時紋身的行為也不是說指向性就是那麼強的。

在唐朝,刺青這種行為是男女都有的,只不過女子一般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看,男子則大多數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霸氣。

對於出身普通的民眾來說,在身上紋身是一種比較流行的行為。所以當一個人穿著衣服的時候,他看起來和常人無異,但是等到脫下衣服的時候,紋在身體上的刺青就會昭示出他的與眾不同。



唐朝的時候,刺青行業的業務已經比較成熟了,市面上有很多為那些有刺青需求的人服務的專業人員。

他們手法嫻熟,根據客戶的要求,在身上畫上圖案,然後開始刺印,最後開始在皮膚上刷上一層墨,這樣之後,刺青就成為一個永久性的印記。

在唐朝的時候,即便在唐朝中期刺青最流行時,會選擇在身上刺青的,大多都是各種「 社會 人」。他們或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或因為性襪判大格原因,在身上刺青。

而除此之外唐人的刺青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佔地面積都非常大。

今人大多數人刺青,不論男女,都是為了美觀,只有那些尋求霸道之氣的人才會選擇在全身上下都紋身。唐朝的男性在紋身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習慣,就喜歡頂著一身的紋身招搖過市。

這就是 社會 人的底氣,因為紋身看著霸氣,所以很多「黑 社會 大佬」喜歡在身上紋滿刺青,畫面也都喜歡選一些看起來比較威猛的老虎,雙頭蛇之類的動物。這壯觀的畫面震懾住那些膽小的老百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2、唐人刺青還有表現自己是一個文化人或者對大詩人偶像狂熱支持的意味在裡面

上面說唐朝男性一方面刺青是因為想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威猛,更能唬人,這些大多都是 社會 人,那另一種喜歡通過紋身來表示自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或者對哪位大詩人有狂熱崇拜的男性群眾了。

從刺青內容上來說,唐朝男性身上的刺青,一種是看起來霸道威武能唬人的動物,另外一種就是各種詩歌了。

沒錯,唐朝男性在刺青時有很多人都對詩歌情有獨鍾,所以,詩歌樣式的刺青在普通群眾中也是非常流行的。

在《西陽雜俎》這本書中,記載了很多唐朝為刺青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各大「奇葩」包括在身上紋兇猛動物的,也包括在身上紋詩文的。

比說說它就記載了唐朝一個名叫葛青的人,他在頸部以下生生刻下了三十首白居易的詩。這還不算,每一首詩還有專門的配圖。

所以,葛青這個人可以說是全身上下都充斥著字與畫了。不知道白居易知道自己有這么一個狂熱粉絲心裡會不會感覺非常榮幸。

詩文刺青除了表達自己對偶像的狂熱支持與喜愛之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想表現自己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在《西陽雜俎》中同樣記載了這樣一個唐朝男人以詩文刺青的故事。

一個叫韋少卿的人,他就在身上刺下了一幅畫,是關於唐代詩人張籍《岳州晚景》中的「 晚景寒鴉集,秋風旅燕歸 」這個意境。

但是韋少卿在給給刺青手藝人提要求的時候,卻將「晚景」整成了「萬鏡」,詩句一變,刺在身上的畫面也就變了。所以當時韋少卿因為這件烏龍沒少被人嘲笑。

可見,對於那些沒有文化不通筆墨的唐人在身上紋詩文時,還是要小心謹慎啊!畢竟一不小心就會鬧出大笑話來。

不過不管怎麼說,刺青這種行為藝術,是很多唐朝的男子在裝扮自己的時候都會做出的一個選擇,比較平民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唐代男子既可以選擇做一個孔武有力的大漢,也可以做一個精緻的豬豬男孩,說到底還是因為當時的 社會 對於這種行為比較包容罷了!

⑵ 我想學習插花或者是化妝,但我不知道這兩個哪個更能讓我以後更有發展的前景。回答的人請詳細的介紹下。

都有一定的市場,都是在大城市比攔漏較賺錢。行行出大衡槐滾友狀元嘛,做得好,做的認真都可以賺錢的。化妝以後可以去影樓等地方工作,會插花可以開個花店。看自己的能力吧,也看你自己的想法。

⑶ 化妝師和插花哪個前途廣.

我個人認為學習化妝比插花有前途好就業。
化妝師可以去美容店。婚紗攝影店,女子會館等。但插花好像就是花店,一般重大節日銷量才比較多。我之前在一家花店做過。是花卉市場,感覺化妝師更好。祝你事業有成

⑷ 學插花好還是學化妝好

學插花吧.一門手藝.以後還能美化自己的家居.也能開花卉工藝店..至於化妝嘛.是個女孩子都會的.不用特意學.

⑸ 去學化妝好還是去學插花好

1、在深圳、廣州這樣的商業大城市,目前,美容行業的市場發展勢頭回、穩定性、客戶源、利答潤率,總體而言,比花店的情況好一些。
不過,美容行業的競爭性更強,行業環境更混亂一些。

2、所以,我覺得:你應當全面、綜合考慮你的自身基礎、條件。例如:如果性格很內向,喜好鑽研,社會關系面不是很廣,社交能力差一些,則我建議你做花店。因為這樣的情況不適合做美容、化妝。

3、經營花店,對特色、品牌、規模、選址要求更高,因為華南地區是植物王國,一般品種以及沒有特色的花卉,或者沒有一些特別的經營手段,基本上沒有什麼競爭力。這樣,需要的創業資本會比較高。其實,你可以考慮先加盟某一家品牌園藝店。

4、做美容行業,倒是可以從小做起。找一個居民聚集區,請幾位高水平師傅,很快可以見利潤。但發展過程中,要迅速擴大,吸引更多客戶不容易。

5、總之,各有利弊。否則,大家都去做一行,另一行就沒人做了。你應當據實予以決策。

⑹ 插花和化妝什麼意思

插花和化妝是一種藝術,它們可以讓人們變得更加美麗,更有魅力。插花是將花束或者花朵氏沒帶插入花瓶或者花察跡籃中,以增加美感。而化妝則是使用化妝品來改變殲蘆自己的外觀,以達到更加美麗的效果。插花和化妝都是一種藝術,它們可以讓人們變得更加美麗,更有魅力。

⑺ 結婚穿婚紗化妝的頭上可以插花嗎

可以,現在走清新路線的婚禮造型都用鮮花做發型飾品來點綴,很唯美很浪漫

⑻ 17歲女生學化妝還是學插花

都可以的,化妝可以教你更精緻,插花可以提高你的品味叫你看起來更優雅

⑼ 化妝和插花那個有前途請各位哥哥姐姐幫幫忙!

當然是化妝嘍,插花局限性太大了,受節日、季節的影響蠻大的,化妝既可以做化妝師,又可以自己開店做老闆,也可以去影樓上班,就業前景廣泛!

⑽ 隋唐時期的男子為何喜歡「婦人裝飾」化妝插花等

中國歷史上有一種畸形審美情趣:男女著裝佩飾以陰陽顛倒為美。女子常著男人裝,而男子則為婦人之飾,尤其是上層社會的一些名流,過分注重其儀容的修飾與化妝,用面脂、唇膏、簪花等女用化妝品粉頭飾面,一度成為一種時尚。身為男子卻愛化女性妝、佩女性飾。

這種畸形審美情趣,古月清照認為與時下的偽娘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各朝各代中此文化無疑以隋唐五代最甚!

從史書上我們不難發現,隋唐五代時期的男子中多小白臉。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便是典型的小白臉。《舊唐書》上說張氏兄弟是傅粉施朱,衣錦綉服,那張昌宗更是被美譽為人言六郎(張昌宗排行老六)面似桃花,再思以為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也。男子弄得油頭粉面,扮裝得像一個現代人妖,大概跟武則天、太平公主等大唐權貴婦人喜好小白臉有很大關系。武則天挑選陪侍美少男的標准就是潔白美須眉。

既然上層權貴婦人喜歡小白臉,朝野上下就競相仿效之,男子做美容、化女妝,裝飾打扮標新立異,日漸成為一大時髦。《新唐書》記載唐朝末年的山南東道節度使趙匡凝矜嚴盛飾,不僅相貌雄奇、性情嚴謹,還喜歡修飾外表,每當他梳洗時,便命侍者前後置放兩面大鏡子自照。唐懿宗時代的詩人李山甫姿容秀美,頭發長達五尺余,每次沐浴後便讓二婢女把長發捧金盤承而梳之,遇到有客人造訪時,常常會將其誤認作女子。

唐代小說家沈既濟最早借狐仙擬人的《任氏傳》一書中,描寫拆扮了一個風流才子韋,這韋打探到朋友新近物色到一位絕色美女(實為狐仙),遽命汲水澡頸,巾首膏唇而往。從中可知在當時男子使用唇膏是件很平常的事兒。當然,韋之類的風流男子也慣於傅粉施朱,打點粉底再抹面脂,在武則天時期的男子中已經流行。

曾任唐朝宰相的路岩善於修飾,曾經成為時尚男子仿效的對象。路岩裹的襆頭(包頭的軟巾)式樣很美,很快就風靡一時。為標新立異,路岩就剪掉了襆頭紗巾的腳。於是知情者在街巷遇見仿效路岩原襆頭四處炫耀的,便會譏笑道:路侍中(路岩曾任侍中,即宰相)早已不戴這式樣了。

隋唐五代時期的時尚男子還流行以香熏衣。用香熏衣之俗,大抵始於漢代,至唐朝已經十分盛行。《舊唐書》上說曾任太平節度使的柳仲郢以禮法自矜,廄無名馬,衣不熏香。官吏不以香熏衣被史書上作為以禮法自矜的例證之一,可見當時男子熏香風氣的盛行。

這一時期的男子還流行戴簪花。簪花本是古代女子將花朵插戴在發髻或冠帽上的一種裝飾美化差仔,其花或鮮花,或羅帛等所制。在唐代的繪畫作品中有不 *** 女戴簪花的形象,如《簪花仕女圖》等。但最晚在唐玄宗時便有男子簪花的記載。玄宗時期的汝陽王小名花奴,他曾為玄宗敲擊羯鼓,玄宗聽得欣喜便親摘紅槿花一朵置於帽上。又一次玄宗與曾任中書舍人的唐代文學家蘇F等郊遊,蘇F即興作詩,玄宗認為是美文,就將御花(玄宗自己頭上所戴)插在蘇F的頭巾之上。由此旅慶灶可知,當時至少在宮廷中已經流行男子簪花。

男子簪花風俗,還能從這一時期的不少詩作中得到印證。杜牧便有詩曰塵世難適開笑口,菊花須插滿頭歸。這菊花是插在男子頭上的。大約自五代起,男子簪花已經開始流行,至五代後期更是蔚然成風,乃至成為官方禮儀制度的一部分。後梁開平年間,有個叫李夢符男子,潔白美秀如玉人,四時常插花遍歷城中酒肆,高歌狂飲,還作詩稱插花飲酒無妨事,樵唱漁歌不礙時。後唐人霍定每逢春遊曲江時,即花重金雇員偷采貴族宅院中的名貴蘭花插帽。閩主王延羲在遇害的當天,還在頭上插了幾朵花,從宮殿出來時,門簾三次拂落簪花,他整花上馬,卻遭侍衛殺害。

熱點內容
丁香鄭州 發布:2025-09-13 07:38:38 瀏覽:201
蒙氏插花教案 發布:2025-09-13 07:38:35 瀏覽:625
大慶花卉基地 發布:2025-09-13 07:29:31 瀏覽:806
綠植不生長 發布:2025-09-13 07:21:47 瀏覽:284
西蘭花酸 發布:2025-09-13 07:21:06 瀏覽:737
茶花如果培育 發布:2025-09-13 07:17:30 瀏覽:785
畫花卉的 發布:2025-09-13 07:12:26 瀏覽:67
七夕我依然單身 發布:2025-09-13 07:04:10 瀏覽:10
喜陰的大盆景 發布:2025-09-13 06:55:54 瀏覽:111
荷花睡覺 發布:2025-09-13 06:29:02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