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中國插花藝術的起源

中國插花藝術的起源

發布時間: 2023-05-10 23:20:02

1. 插花是怎麼興起的起源於何時何地

花藝術起源於人類愛美的天性。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已學會用獸骨來裝飾自身,人類進入農耕時代後,人們將好看的花朵折下來,插於發際或戴在身上,還將各種花朵的紋樣繪制在陶器、織錦上,進而將花枝插入容器中,來美化環境,用花枝花環饋贈親友或敬獻神靈。這些原始的花卉應用形式伴隨人類文化藝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插花藝術。

關於插花藝術起源地,目前一致公認的是東西方二元說,即東方插花源於印度或中國;西方插花源自古埃及。

據考古發現,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法老貝尼哈桑的墓壁上繪有睡蓮瓶花的圖案,以及公元前2400年至1800年間的五口插花容器。這些最早發現的人類插花作品與容器說明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關於東方插花藝術發源地,目前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起源於印度。眾所周知,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佛前供花是佛教的主要供奉法式之一。

其二是起源於中國。據《詩經》、《楚辭》記載,在周初至春秋戰國初期(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折枝花(切花)已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如禮賓或祭祀用的花束,裝飾儀容佩戴的頭花、襟花以及將花朵用於花屋、花船、花車、花旗等等。這些都出現在3000年前原始插花的記述中,遠遠早於東方各國,且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所以說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

(1)中國插花藝術的起源擴展閱讀

插花的類型

1、根據用途大致可以分為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禮儀插花是指用於社交禮儀,喜慶婚喪等場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傳達友情,親情,愛情,可以表達歡迎,敬重,致慶,慰問,哀悼等,形勢常常較為固定和簡單。

藝術插花是指不特別的要求具備社交禮儀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來供藝術欣賞和美化裝飾環境的一類插花。

2、根據藝術風格可分為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現代自由式插花中國式插花。

(1)東方式插花有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中國花藝從先秦、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式直至當代。特質:依花草樹木之自然生態,掌握季節之變化。日本式插花要旨:奉獻,有如大自然界將花和樹最美的一面無私地獻給人類。

(2)西洋式插花,形式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線條為原則,非形式插花即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講形式,配合現代設計,強調色彩,傳統式適合特殊社交場合,自由式適合於日常家居擺設。

3、根據所用花材的不同分為鮮花插花,乾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鮮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鮮花進行插制。它的主要特點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絢麗、花香四溢,飽含真實的生命力,有強烈的藝術魅力,應用范圍廣泛。其缺點是水養不持久,費用較高,不宜在暗光下擺放。

(2)乾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乾花或經過加工處理的乾燥植物材料進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態美,又可隨意染色、組合,插制後可長久擺放,管理方便,不受採光的限制,尤其適合暗光擺放。在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十分盛行乾花作品。其缺點是怕強光長時間暴曬,也不耐潮濕的環境。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製的各種植物材料,包括絹花、滌綸花等,有模擬性的,也有隨意設計和著色的,種類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艷麗,變化豐富,易於造型,便於清潔,可較長時間擺放。其缺點是缺乏自然美,整體效果顯得過於生硬。

2. 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它在中國古代是什麼形式呢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是戰國時期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詩句,所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就是把江離、白芷、蘭花等高潔的花草系結掛在身上。這也許是以花飾身,以花表志的較早表現。

秦漢時期,花卉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據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後將四季花木移放到室內,並在卧榻、茶幾、桌案上擺放鮮花。在東漢的墓道壁畫中描繪了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插著6朵小紅花,陶盆放在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插花事例。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代的插花源於佛教的供花形式。據《南史·齊晉安王子懋傳》記載:王子懋年少時染病,眾僧人用銅盆盛水,把蓮花浸入其中,使花兒幾天不敗,以此供佛,結果王子懋的病很快好了。這個故事充分說明南北朝時已有插花的雛形。

明代是插花的成熟期!

特別是明晚期追求參差不齊的天然之美,講究俯仰高下、疏密欹正的姿態之美,雖然是實物,但插花作品已具有了山水畫的意境美。

清代插花則體現了人們崇尚自然的精神!

在尺幅之間展現自然廣闊,形式上也變得多樣,發明了寫景式插花、組合插花和諧音式插花三種形式。

3. 插花藝術名詞解釋

插花藝術,常簡稱為來插花源,,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製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

4. 六朝時期插花風格起源於哪一種

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代的插花源於佛教的供花形式。據《南史·齊晉安王子懋傳》記載:王子懋年少時染病,眾僧人用銅盆盛水,把蓮花浸入其中,使花兒幾天不敗,以此供佛,結果尺鏈孫王子懋的病很快好了。這個故事充分說明南北朝時已有插花的雛形。

隋唐時陵鏈期是插花藝術的興盛期!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五是花朝節,要舉行百花盛會來紀念百花的生日。據記載,那個時期的插花已成為體系完整的藝術了。

五代十國時期!文人墨客多用插花形式來表達情懷,因而插花藝術發生了較大變化。首先,花材趨喚肢於普通,山花野草隨手拈來,器具不拘形式,瓶、盤、竹筒、竹籃皆可,只求一種自然的野趣。

到了宋代!插花藝術發展到了又一個高峰。受程朱理學的影響,人們更多地追求插花的哲理寓意。花材多取於松、柏、梅、蘭、竹、菊,風格追求清雅、簡疏,線條流暢。因此宋時的插花被人們稱作「理念花」。

明代是插花的成熟期!特別是明晚期追求參差不齊的天然之美,講究俯仰高下、疏密欹正的姿態之美,雖然是實物,但插花作品已具有了山水畫的意境美。

清代插花則體現了人們崇尚自然的精神!在尺幅之間展現自然廣闊,形式上也變得多樣,發明了寫景式插花、組合插花和諧音式插花三種形式。

5. 插花有怎樣的文化淵源

花藝是裝點生活的藝術,是將花、植物經過構思、製作而創造出的藝術品。花藝最重要的講究與周圍環境和氣氛協調融合。這其中,居家插花是一種常見的、備受人們喜愛的飾家藝術。所以我來談談居家插花吧。閑暇之餘,信手拈來,「被遺忘的角落」,也可以是發揮想像力的好去處,桌上擺花、牆角擱花、空中懸花、落地置花等。

居家插花講究的是空間構成,一件花藝作品,在比例、色彩、風格、質感上都需要與其所處

的環境融為一體。 插花總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中國、日本等國為代表的東方風格插花,另一種是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西方風格插花。這兩種風格有著較明顯的區別。

中國和日本等國的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實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點為:

1、使用花材不求繁多,只需要插幾枝便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造型較多運用青枝、綠

葉來構線、襯托。常用的有銀柳、火棘、松樹等。

2、形式追求線條、構圖的完美變化,崇尚自然、簡潔清新,講究「雖由人作,宛若天成」之境。遵循一定的原則,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色樸素大方,清雅絕俗,一般只用2-3種花色,簡潔明了。對色彩的處理,較多運

用對比色、特別是利用容器的色調來反襯,同時也採用枝葉的襯托。

西方風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強調裝飾 的豐茂,布置形式為幾何形體,表現人為

的藝術美和圖案美。它的特點如下。

1、用花數量多,有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本花卉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馬蹄蓮得月季。

2、形式注重幾何構圖,講究對稱型的插法有雍容華貴之態。常見半球型、橢圓形,金字塔和扇面形狀,亦有將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規則形狀。

3 、色彩力求重艷麗,創造出熱烈的氣氛,具有豪華富貴之氣。花色相配,一件作品較多彩取向個顏色組合在一起,形成多個彩色的面塊,因此有人稱其為色塊插花。亦有將各種花混插在一起創造了五彩繽紛的效果。

6. 插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插花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一種高雅的審美藝術。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插花藝術可謂是無邊無際的,她給人以無限的魅力,人們在製作與欣賞的同時,也包含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的追求。為發掘和弘揚中國插花藝術,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和藝術奇葩重放光芒,也為提高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及加強園林、花卉等專業的學習,本文通過對插花藝術的歷史、分類、製作、搭配、 護理 和鑒賞的介紹,使人們對插花藝術的綜合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插花藝術 中國式插花 插花種類 插花製作 護理和鑒賞

插花是以剪切下來的植物的根、莖、葉、花、果作為素材,以一定的技法為基礎,經過藝術構思和適當的整形修剪,按照藝術構圖原則,並進行色彩搭配設計後,將其插在能盛水的容器或能保水的基質上,組成一件既具一定思想內涵,又能再現大自然美和人工美的花卉藝術品。插花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一種高雅的審美藝術,它與建築、雕塑、盆景、及造園等藝術形式相似,是最優美的造型空間藝術之一,因此常稱為插花藝術。

1.插花的溯源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中國的插花藝術,歷史悠久。人們愛花,以插花自娛,繼而用作佛教供花,後來才逐漸擴展到裝飾領域,由此而發展成一門藝術。它與我國的哲學、文學、繪畫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而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1.1 中國插花藝術歷史

中國插花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根據其發展歷程的特點,大體可劃分七個階段。先秦(即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年),為插花的原始時期。漢魏南北朝(即公元前200年—公元580年),為插花的初級階段。隋唐五代(即公元581—960年),為插花的興盛時期。宋元(即公元960—1368年),為插花的精雅時期。明代(即公元1368—1644年),為插花的完善鼎盛時期。清代(即1644—1911年),為插花的興盛至衰微變遷時期。改革開放至今的30年,為插花的復甦和繁榮時期。中國插花界盼望已久的第一屆全國插花藝術展於1990年10月在上海舉行,標志著我國插花又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這是我國插花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2 西方插花藝術歷史

西方插花藝術起源於文明古國埃及。在古埃及出現插花藝術後,隨著文化的交流、貿易的往來,插花藝術逐漸傳入希臘、羅馬、荷蘭、比利時、丹麥、英國、法國等國家。文藝復興後,插花藝術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出現了瓶花、籃花、束花等多種形式,成為室內陳設和社交活動常用的裝飾品和禮品。16至17世紀,西方插花形成了傳統的幾何形、圖案式風格,而在歐洲流行。18至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強盛,西方插花藝術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局面。

總之,插花藝術是一門古老的藝術,由於歷史文化原因,在世界上形成了東方式和西方式兩種不同的插花藝術。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滲透,插花藝術的兩種風格也在相互融匯和貫通。

2.插花的種類

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插花風格,由於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歷史,每每隨地理環境、民俗風情、文化背景和時代特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形成了眾多的風格、類別和藝術流派,按五種不同的分類標准分,主要有下列幾種插花形式:

2.1 按用途分類

2.1.1 禮儀插花

主要指用於各種慶典儀式、迎來送往、婚喪嫁娶、探親訪友等社交禮儀活動的插花。也稱為“實用插花”,比如籃花、捧花、瓶花、桌飾花、胸花等。

2.1.2 藝術插花

主要用於展覽、學術交流。如各種插花展覽和學術交流的插花,形式多樣化、自由化。

2.1.3 生活插花

主要用於日常生活或居家室內裝飾的插花。一般比較簡單,根據主人的喜好進行插作,除了裝飾性,有時更注重生活的藝術性、生活情趣的表現。

2.2 按藝術風格分類

2.2.1 東方式傳統插花

是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一種插花形式。由於受東方各國傳統文化和習俗影響,它和東方園林一樣崇尚自然,師法自然而高於自然,講究借物寓意,以形傳神;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色彩樸素淡雅,意境含蓄深遠,主題突出,耐人尋味;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寡,以姿態神韻和天然雅趣取勝。因而東方式傳統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稱於世。

2.2.2 東方式現代插花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情趣的變化,東方式現代插花對花材、容器的選用更豐富,構圖更自由多變,意境表現更時尚更多樣化。

2.2.3 西方式傳統插花

是以歐美各國為代表的一種插花形式。與東方式插花迥然不同。它受西方人崇尚自然、開敞外露、熱情奔放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性格影響,擅長用花材的人工美來表現主題。其選材講究繁盛,以表現植物的群體美取勝,造型注重規則,以對稱的幾何圖形為主,形體大而端正,色彩鮮艷豐富,追求塊面效果,表現出熱情奔放、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風格。

2.2.4 西方式現代插花

適應於西方人現代的審美情趣、時尚追求及美化生活的需要,引入中國插花不對稱式構圖的形式,突破了規范幾何圖形構圖的形式,極大地拓展了自由創作的空間,吸納東方式插花線條造型的長處,作品顯得更加活潑、流暢和優美。

2.2.5 現代自由式插花

是一種抽象、寫意、非常個性化的插花形式。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插花交流也日趨增多,現代自由式插花是在東、西方插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兼容了東西方插花特點。在花器花材的選擇、構思造型的確定、花葉色彩的處理等方面更趨自由、隨意。常用非植物材料如金屬、 玻 璃、塑料、棉織品等陪襯和點綴,表現的主題往往使人較難理解,作品完全溶入了個人的性格、愛好和氣質,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3 按插花材料性質分類

按花材性質的不同可分為鮮花插花、乾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包括絹花、滌綸花、塑料花等)和水晶花插花(水晶花材由高級樹脂組成)。

2.4 按插花使用的容器分類

瓶花:是以高型的花瓶為容器創作的插花;筒花:是以高型的筒狀容器創作的插花;盆花:是用淺身闊口的盆作為花器的插花;籃花:是用籃作為花器的插花;缽花:是用花缽、針盤作為花器的插花;缸花:用缸作為花器的插花;筒花:用筒作為花器的插花。另外還有異形容器作為花器的插花,如碗花、吊掛花、敷花。

2.5 按藝術表現手法分類

2.5.1 寫實手法

崇尚自然,以現實具體的植物形態、自然景色特徵進行藝術再現。寫實手法插花的形式有3種:一是自然式,主要表現花材的自然形態,根據主花材的形態又分為直立型、傾斜型、下垂型等;二是寫景式,又稱盆景式插花,以自然景色濃縮於盆中,表現自然風景為主的寫景插花;三是象形式,以動物或其他物體為特徵進行創作的插花,如熊貓、孔雀、蝴蝶、塔、橋等。

2.5.2 寫意手法

這是東方式插花或現代自由式插花的特點,利用花材的屬性、諧音、品格或形態,表達作者的意念、情趣、寓意,並配以貼切的命名,耐人尋味,達到某種意境。

2.5.3 抽象手法

抽象手法可分為理性抽象和感性抽象兩種。理性抽象插法:屬裝飾性插花,不注重表達情意,而強調理性;用幾何方法進行構圖設計,具有均衡、對稱的圖案美;注重質感、量感和色彩;花型主要有三角形、半球形、L形、新月形、S形。感性抽象插法:無一定形式,也不受任何約束,根據創作者的靈感任意發揮,隨意性大,往往不易被人們理解而難以產生共鳴。

3.插花的製作

在製作插花前,要做好花材的選購、容器的准備等前期工作,同時還需了解和掌握造型的原則,花材的寓意、插花的步驟和技巧等,在此基礎上,才可以開始製作插花。

3.1 選購花材

一要看花。含苞欲放為好,盛開者為次;色彩鮮艷為好,暗淡者為次。

二要看葉。新鮮、損傷小,精神飽滿為好,變色、萎焉、掉葉為次。

三要看切口。新鮮、損傷小為好,乾枯、損傷大為次。

四要看花梗。粗壯、新鮮為好,瘦弱、變色、腐爛、有異味為次。

3.2 構圖的原則

中國插花崇尚自然,避免四平八穩,平淡無奇,力求穩中生奇,給人以自然穩定的感覺,同時又要生動活潑,富於變化。在插花構圖中要掌握以下6項法則:

高低錯落:指花枝的安排要有長有短,有前有後,有高有低,水平面和垂直面要相互錯落,顯得自然生動,這樣作品才有活潑感。

疏密有致:指花材間的距離要有大有小,大則疏,小則密,切忌等距離插入,這樣作品才有層次感。

虛實結合:指花和葉的結合,花為實,葉為虛,有花無葉欠陪襯,有葉無花缺實體。花葉相互融匯一體,這樣作品才有自然感。

仰俯呼應:指上下左右的花朵或花枝的動勢要集中,彼此相互關聯,圍繞中心顧盼呼應,這樣作品才有動態感。

上輕下重:指在插花過程中,一般大花在下,小花在上;盛花在下,花蕾在上;淺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團狀塊花在下,穗狀花在上。這樣作品才有穩定均衡感。

上散下聚:指插花作品在花朵枝葉基部聚攏在一起,似同出一根,簇生在一起;上部自然舒展,多姿多態。

3.3 插花的步驟

3.3.1構思立意:即明確目的,確定主題。插花是為了節日喜慶用,還是裝飾環境用;是送禮還是自用;是展覽還是學術交流用。主題有多種多樣,有輕松的,如親情、友情、戀情、愛情;有嚴肅的,如戰爭、和平、環保等;也有中性的,如時令季節類,即春、夏、秋、冬;還有表現風光類和休閑類的主題等等。

3.3.2選擇材料:包括選擇花材和花器。花材選擇一要突出“鮮”字,即要新鮮。二要根據用途。用途不同,花色也不同,如節日喜慶插花,花色要鮮艷濃烈,如會議插花、花色要素雅、清淡。花器選擇一般選用無圖案深色或淺色花器,輕松環境如娛樂場所等宜用異形花器,庄嚴的環境用端莊穩重的花器。

3.3.3掌握比例:在製作前,依據環境條件,決定插花作品的體量大小,插入花瓶內的花高度應是瓶高加瓶口直徑之和的2倍左右,插入花盆的花高度應是花盆高度加花盆直徑之和的1.5倍左右。作品的長、寬度以不超過瓶高度或盆直徑的1倍為宜,總之要做到比例協調、和諧美觀。

3.3.4構圖造型:各式各樣,千變萬化,主要有七種。按整體外觀分,有4種,即對稱式、不對稱式、盆景式、自由式;按主要花材在容器中的位置和姿態分,有3種,即直立式、懸崖式、傾斜式。

3.3.5色彩搭配:花材的色彩要符合主題表現,與環境色彩相協調。歡慶場合用艷麗的暖色;廳堂可用淡雅冷色;明亮的空間用色彩濃烈的花朵;陰暗轉角處用淡亮的花朵。色彩可通過調和色和對比色來處理,以達到最佳的色彩搭配效果。

3.3.6作品命名:東方式插花和現代自由式插花都有命名,西方式插花則命名較少。命名有規定命題(依據規定的題名進行創作)和自由命題(依據自己的構思進行創作)兩種,命名方法有以時令季節命名、以自然風光命名、以山水地域命名、以個人情感命名、以造型的形象命名、以藝術的象徵意義命名、以詩句命名等七種。

4.插花的色彩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對自然的寫真,又是對自然的誇張,主色調的選擇要適合使用環境。濃重溫暖的色調(紅,橙,黃)適用於喜慶集會、舞場餐廳、會場展廳;明快潔凈的中性色調適用於書房、客廳和卧室;而冷色調(淺黃,綠,藍,紫,白))常用於憑吊悼念場所。

就花材的種類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鮮明可人。自然式花藝以麗不亂性,艷不 眩 目的色彩為主,縱使無花,亦可用蒼松翠柏作主角。而圖案式花藝則以色彩濃厚,火爆熱烈,亦可將反差強烈的顏色集於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與容器的色彩配合來看,素色的細花瓶與淡雅的菊花有協調感;濃烈且具裝飾形的大麗花,配釉色烏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獷的風姿;淺藍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紅色的雛菊或小菊;晶瑩透剔的 玻 璃細頸瓶宜插非洲菊加飾文主,並使其枝莖纏繞於瓶身。

就東西方花藝特點而言,西方的花藝,花枝數量多,色彩濃厚且對比強烈;而東方的花藝則花枝少,著重自然姿態美,多採用淺、淡色彩,以優雅見長。

5.插花的護理與鑒賞

5.1 插花的護理

插花的合理護理對延長花期有重要作用,而對鮮花的護理和對乾花的護理又各有不同。

鮮花的護理:① 清潔水質,保持適當水位;② 保持適宜的空氣濕度;③ 溫度和光照的調控要適宜;④ 使用保鮮劑;⑤ 遠離水果存放處。

乾花的護理:① 保持環境乾燥、通風;② 保持環境清潔,定期除塵;③ 一定時期,乾花作品的色彩要還原;④ 一定時期,乾花作品要整形復原。

5.2 插花的鑒賞

插花作品的鑒賞方式隨時代風尚的發展而有所不同。可以曲賞、圖賞、酒賞、香賞、琴賞,還可以譚賞、茗賞。在鑒賞插花作品的時候,應以形式美和內容美這兩方面表現的優劣為標准,用心去欣賞,細細品味,慢慢琢磨,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回味無窮,給人以啟迪,達到欣賞的真正目的。

6.結語

插花藝術屬造型藝術范疇,可謂是無邊無際的,是一門涉及園藝、雕塑、美術、 攝影 、音樂等多學科的綜合性藝術,她給人以無限的魅力,人們在製作與欣賞的同時,也包含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的追求。插花藝術既有很強的藝術性,又有廣泛的實用性,全面了解和掌握插花藝術的歷史、分類、製作、布置、護理和鑒賞等綜合知識,對提高我們的藝術鑒賞水平、陶冶情操和美化生活、工作環境都起著有益的積極作用。我們應該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也應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實踐,拓寬自己的眼界,做一個全能的人。

參考文獻

[1] 曾端香 《插花藝術》 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年

[2] 王蓮英,秦魁傑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年

[3] 林木 《東西方插花藝術對比》 湖南林業出版社, 2007年

[4] 謝利娟 《插花一本通》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

[5] 張繼連 《淺談插花藝術的表現手法》 現代農業出版社, 2007年

[6] 李靖 《插花藝術淺談》 現代園藝出版社, 2007年

[7] 黎佩霞 《插花藝術基礎》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3年

[8] 徐海賓 《賞花指南》 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

[9] 汪海霞 《淺談現代插花藝術》 天津農林科技出版社, 2004年

[10] 何孝永 《插花世界》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年

7. 東方插花藝術簡史起源於什麼時候啊

中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版宮廷中流行,在權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

8. 插花藝術最早的發源地

關於插花藝術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說法,並不統一,是個有待繼續查證和探討的問題。在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插花藝術雖然源遠流長,但由於它的創作和欣賞都屬即時性的,在攝影和錄像等技術發明之前,只是短暫的藝術表現,所以傳世作品極少,對其始源的考證,只能藉助於地下出土文物或各類史料只言片語的記載,加之過去極少有人進行考證,故今天要得出確切的結論是有困難的。這里只把幾種有關起源的論說做一簡介,以供參考。

一、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

(一)源自佛教供花 這是目前較流行的說法。根據有兩點,一是來自日本插花界的觀點,二是從佛經中論證。

1.日本插花界觀點 日本的插花藝術是從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經過供花→宮廷插花→民間插花這一歷程發展成今日的插花。隨著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許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學習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廣之,流傳著插花源於佛教供花的起源論說。

2.從史書和佛經引證 目前許多書籍都引用《南史》中關於盤花的段節,認為是最早的記載。《南史》的南朝齊武帝諸子中,有關晉安王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華競齋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罌中稍有根須,當世稱其孝感。」這段蓮花供佛的記載,被認為是插花源於佛教的文征。

另外,佛經中也確有供花的條文。佛經和《魏書》中都有「花供養」的記載。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鮮花、塗香、水、燒香、飯具、燈明)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的確是非常注重的。

(二)源自民間風俗 是從廣義范疇理解插花。認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是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物,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很早就與花為伴,花使人產生信賴、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溝通,人們把花(葉)作為護身符,戴在身上可驅魔祛邪,得以平安。後逐漸發展為一種裝飾,表現自己的美麗迷人,互相贈送以示愛慕和思念。這是一種自發的行為,雖然其中滲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並非因某一種宗教而起,只是人們對冥冥宇宙的不解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在中國,遠在佛教傳人之前,民間就有用花祭祀和贈花的風俗。最早的傳說是《山海經》稱:東海之度朔山,神萘和郁壘捉鬼的故事。黃帝立大桃人於門戶,畫二人象與虎,葦索以御鬼,後人皆仿之。這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故事。

《詩經》是記載公元前470年以前商周到春秋時期的民間風情詩集。《詩經.鄭風.溱洧(wei)》中有男女手持蘭花到秦河清水去祭祀、嬉戲的記載;臨別時還互贈芍葯。屈原的《楚辭》中關於佩戴花飾,以花相贈或寄託思念、祭祀的詩句更數不勝數。《楚辭·九歌》有:「瑤席兮玉境,盤將把兮瓊芳」即指在神座前放置成束的鮮花,《楚辭·山鬼》是以披花帶綠形容山神,折花香以寄所思:「披石蘭兮帶杜衡(一種香草),折芳馨兮遺所思」。

晉人陸凱的梅花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將友人相贈的花枝,插於盛水器皿中,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正是插花藝術的起源。而這些都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已有的。

二、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一)源自古埃及 在西方插花著作和分中文插花書刊中都有這種提法,其根據是在古埃及法老墓中發現有插花圖案的壁畫。文物的證據是無可否認的。公元前2500年埃及貝尼哈桑墓壁上有睡蓮瓶壁畫,並在墓中發現有鮮花隨葬,這可謂是世界最早製作的「乾燥花」了。據說古埃及人把蓮花看做愛西斯神,並已知道把花安置在有水的瓶中,使之不萎。這些都足以說明古埃及人很早就有鮮花祭祀的儀式。此外,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相繼創立的幾何學,對西歐的建築和藝術風格都極有影響,而西方傳統的古典插花正是以各種幾何圖形為主的大堆頭形式,具有像金字塔那樣的對稱、均衡和重量感,可見藝術風格的一致性。所以說插花源自古埃及是有一定根據的,起碼可說是西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二)源自中國 如前所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贈花枝(束)的風俗,而且玩賞花木的風氣甚濃。據考古發現,河北望都東漢墓道壁畫中有一方幾上盛有六枝紅花的圓盆,過去人們對插花意識淡薄,曾認為是盆景,但現在看來,甚似插花。這和北周時庚信的一首杏花詩極其相似。詩曰:「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前,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西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放盪江湖,寄情花草,與山水花草為友,他們不僅賞花,還有探花、採花的逍遙游。東漢張衡的《歸田賦》上說:「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於焉消遙、聊以娛情」。東晉的陶淵明有詩:「秋菊有佳色,損露掇其英,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採花、折枝的興致歷久不衰,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等等,正因中國文人有此嗜好,所以中國的插花藝術既具自然寫真的風格又具濃郁的文人氣息,融詩、書、畫、花於一體,不拘一格,謙灑自如。這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特點,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格。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入的,因此也滲透著不少這種特色。此外,中國人很早就研究延長切花花材壽命的方法,對花枝插置的布局,與花器和周圍環境的配合等等都早有研究,使插花成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專學。高濂的《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還有羅虯的《花九錫》以及明代袁宏道的《瓶史》都可說是最早的插花專著。所以說,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

熱點內容
荊門白玫瑰 發布:2025-09-14 00:04:58 瀏覽:155
彩色鉛筆畫花卉教程圖 發布:2025-09-13 23:45:25 瀏覽:816
一朵薔薇下載 發布:2025-09-13 23:44:26 瀏覽:869
荷花化妝師 發布:2025-09-13 23:42:46 瀏覽:17
荷花代表作 發布:2025-09-13 23:29:46 瀏覽:315
福建玫瑰山莊 發布:2025-09-13 23:29:45 瀏覽:4
茶花精靈王椿的圖片 發布:2025-09-13 23:28:42 瀏覽:750
牡丹江裕民路 發布:2025-09-13 23:28:24 瀏覽:358
能到荷花池 發布:2025-09-13 23:27:19 瀏覽:838
吊頂插花 發布:2025-09-13 23:21:54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