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竹筆筒
1. 竹筆筒怎樣鑒定年代
1、要看老竹筆筒的滾備梁包漿還有老竹筆筒的滾並雕工手法。早期的竹刻製品遺存很少,到今所見多為明清傳世品,一般渾厚古樸,構圖飽滿,布滿器身刀工深峻,常做深浮雕或透雕,線條剛勁有力,轉角出棱。
2、看質地,所用竹材都取自於生長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紋理結構細密,嫩老適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後,經打磨,其光潤,平整,不亞於平整的木紋。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現出竹的肌理,後期作品則精工細作,很少見到竹的粗糙肌理。
3、看刻款,贗品仿造刻款,尤大運其是名家的款識,是比較常見。一般來說,真款刻寫自然流暢,秀中有骨,剛而不板,無矯揉造作之感,突出作者自我風格。偽款則筆畫呆滯,下刀乏力,與原作者風格不符,有的雖形似卻無靈氣。
4、看色澤,一般來說,作品的年代愈久,器表的顏色也愈深。這種色澤的產生,多是常被人們賞玩摩挲的緣故。明代作品多帶有暗紅的色澤,其中最受人歡迎的應是一種帶有琥珀光澤的紅色;清代的作品多深棕、棕黃色,越到後期色澤愈淺。
(1)花卉竹筆筒擴展閱讀:
竹製筆筒:
1、截取一段適宜的竹子,並且留節,就是一件初創的筆筒,迄今所見最早的一件筆筒是南京博物院藏朱松鄰制松鶴紋竹筆筒。
2、朱松鄰為明正德嘉靖年間嘉定派竹刻的開山始祖。松鄰其子名纓,號小松;孫稚征,號三松。三世相傳,嘉定三朱,聲名遠揚。所制筆筒參用圓雕、透雕和高浮雕諸法,刀法深峻,立意古雅,題材紋樣也是以人物故事為多。
2. 竹筆筒如何保養
一、竹筆筒所用的竹子為我國南方地區的植物,適合褲困猛在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的條件下生長。因此,用竹子雕刻的作品同樣也需要相應的保存溫度和濕度,倘若長期置放在乾燥之處,它也會乾裂變形,失去光澤。竹筆筒的最佳保存環境應該是:20℃左右的氣溫,空氣的相對濕度約在60%為佳。
二、筆筒的表面產生污垢時,不要用肥皂、洗衣粉和清潔劑之類的化學品洗刷,而應該用柔軟的絨布輕輕地擦拭,持之以恆,做到經常化,這樣可以保持其表面潤澤光亮。若遇陳年積垢,用絨布擦拭難以奏效,不妨汲取適量的紹興黃酒或桐油作擦拭劑,這樣既清除了頑垢,又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三、雖然尺升大多數竹筆筒在雕刻前做了一定的防蟲防腐處理,但由於畢竟是竹製品,含有大量的纖維等物資,當有適合的溫濕度時,非常適宜蛀蟲生長。因此,平時要多觀察,在保存箱(盒)里和筆筒內,放置一些樟腦丸,當發現樟腦丸快揮發完時,要及時地予以補充。
四、傳世的明清竹作品,古色古香,呈現出棕黃、淺黃、暗紅、棕紅等色澤。收藏者宜經常置於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潤。摩挲把玩時,應以不損傷竹雕本身為前提,做到輕拿、輕放,和緩、細致、適度。
五、存放和取拿筆筒時,要防止堅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到竹雕筆筒,特別是有的筆筒紋飾採用了鏤空雕刻,部分紋飾比較細薄嬌脆,如鏤空處,在取拿存放時要格胡橋外小心,不要捏壓這些部位,以免造成斷裂等不必要的損傷,有時候這些摩擦或碰撞,即使極其輕微,也會損傷到器物,甚至在畫面上留下難堪的劃痕、傷疤。
六、平時取拿擺放或移動竹雕筆筒時,注意取拿的方法,正確的取拿方法應該是一隻手握持上端,另一隻手托住底部,輕提輕放。
七、包裝存放前應先以綿紙包住,再以棉花裹之,筆筒中塞一點棉花,棉花最好採用已經殺菌消毒過的醫用葯棉,再放入一定的防蟲蛀樟腦後,裝入囊匣。
3. 自製竹筆筒的做法有誰知道的
准備一截竹子,小刀,如果需要塗顏色再加上毛筆和顏料。
准備一根長的竹子,在竹節處將它掘姿改鋸冊返出一斷。
用砂紙將竹子的外觀磨光滑。判判
在竹子外觀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
用顏料將竹子外觀塗上顏色,那麼筆筒就完成了。
4. 竹筆筒有收藏價值嗎什麼年代的
竹雕在我國由來已久,其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直到明清時期,文人士大夫寫竹、畫竹、種竹、刻竹蔚然成風,竹雕的文化含量和品位也獲得了極大提升。明代的竹雕風格大多渾厚質朴、構圖飽滿、刀工深峻,而且線條剛勁有力,圖案紋飾布滿器身,雕刻技藝之精湛遠遠超越了前代。
名家筆筒可遇不可求
由於竹雕工藝獨特、圖文個性鮮明,且傳世之物較少,使其越來越受藏友追捧。
竹雕器件以文具類為主,如筆筒、臂擱、筆洗、印章、文房擺件等,其次是杯、壺、盒、爐、香筒等日常用具,售價從幾十元到數萬元不等。其中,竹雕筆筒和各類擺件較為暢銷。有商家透露,從前年至今,收集竹雕的藏友逐漸增多,也有人專門收集銀嘩出自名家之手的「尖貨」。一位古玩店老闆對筆者說,前段時間在古玩市場上淘到了兩只清代後期的山水竹雕筆筒,剛上櫃就被識貨的行家買走。盡管該老闆不願透露具體的售價和買賣差價,但他還是坦言:「僅幾天功夫,這只筆筒身價就漲了一倍多。」另有一位藏友表示,去年在古玩市場淘得一件高12厘米、直徑5厘米的清代山水畫竹雕筆筒,當時花了400元,如今市價橋搏陪已達1200元,上漲了兩倍。
從投資收藏角度看,竹雕和其他藝術品有類似之處,就是要注重年代、工藝、品相和名家之作。但歷史上名留史冊的竹雕藝術品畢竟有限,能夠保持品相良好且留傳至今的就更少了,所以,名家真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露面,價格必定不菲。
如何識別竹雕藝術品真偽
由於竹雕藝術品市場前景看好,目前市面上發現,在竹雕的製作年代或製作人等方面有作偽現象。如將新的竹雕塗抹包漿來冒充明清竹雕,或在普通竹雕上仿刻名人題款等。為此,業內人士提醒初涉收藏者要多學習相關知識,並向有經驗的藏友請教,善於識別真偽。
另外,在保證是真品的前提下:
首先要把握好竹雕的精美程度,也就是力求細節要精雕,造型要生動。而那些粗製濫造的竹雕則毫無收藏價值,應予以摒棄。
其次,要盡量收集有留款的名家之作,因其收藏價值比普通竹雕要敏蠢高得多,當然價格也不菲。
建議有經濟實力的藏家,不妨從一些拍賣會上購買,也許價格會高一些,但保真度較高。
5. 筆筒的雕刻名家
竹筆筒是清代最為常見也是最主要的筆筒。我們從早中期幾位著名的文人竹刻名家吳之璠、周顥、潘西鳳、鄧渭所制筆筒來透視一下清代筆筒的整體情形。
吳之璠,字魯珍,號東海道人,嘉定人,活躍於康熙年間。所制筆筒從技法上可分為兩類:—是繼承明代三朱雕鏤法,用深刻作高浮雕,深淺多層。此類深刻高浮雕筆筒在清代早中期較為多見;二是摹仿龍門石刻的浮雕法,創制出「薄地陽文」,即去地浮雕法,金元鈺《竹人錄》雲:吳之璠「所制薄地陽文,最為工絕巧差絕」。由於吳之璠深明畫理,故能在薄地陽文有限的高度上,;表現出畫面的遠近、層次和透視感。吳之璠另一手法是在筆筒的局部浮雕紋樣,其餘部位則去地鏟除,留下大片空白(妙用中國書畫:「留白」特色),也有在空白處刻字題詩落款的,這樣就在筆筒上形成一邊景物,一邊文字的格局。
周顥(1685年至1773年),字晉瞻,號芷岩,又號雪樵、堯峰山人、芷道人,晚號髯痴,嘉定人,為清雍乾時期的竹刻大家。周顥既是竹人又兼畫師,上海博物館就同時收藏有周顥的竹刻與書畫。周顥所制筆筒常以山水、竹石為題材,並且以陰刻為主要技法,刀法純熟,能以一刀表現紋理的寬窄、長短、深淺,極具畫意。筆筒畫面的布局有兩種形式。一是通景,多為山水題材;二是一邊景物,一邊文字布局。
潘西鳳,字桐岡,號老桐,並皮浙江新昌人,寓居揚州,刻竹於清雍乾年間,潘西鳳善以各種技法雕鏤筆筒,淺刻、深刻及留青皆佳,所制留青筆筒暈褪變化,如墨分五色,精妙絕倫。又如竹根筆筒(廣東民間工藝館藏),以竹根數節琢制,保留竹根的天然外形,盤根錯節,蟲蛀斑痕,極盡自然之妙。
鄧渭,字德璜,亦作得璜,號雲樵山人,嘉定人,活寬飢躍於清乾嘉時期。鄧渭善鏤花卉、人物,更長於刻字,淺刻行楷,書跡秀勁,工整雅緻。上述四位為清代早中期最著名的刻制筆筒大師,所制筆筒既有繼承明代刻法的作品,又有創新技藝。以他們為代表,清代早中期竹筆筒的風格是:技法上,深刻高浮雕、淺浮雕、薄地陽文、留青、深刻、淺刻等無所不備、無所不能;題材上,山水人物、庭園樓閣、花卉竹石、行楷文字等題材成竹於胸,並能以刀代筆,筆到意至,令後世只能望其項背,為中國筆筒發展史上之高峰。
乾隆以降至清末,竹刻製品由以筆筒為主演變為以臂擱、扇骨為多。筆筒雕刻之法也有所變化,深刻高浮雕、淺浮雕、薄地陽文、深刻等已極為少見,淺刻與留青是此時的兩種主要技法。總體情況是,此時筆筒無論在技法還是題材上都趨於簡化。
6. 竹雕筆筒怎麼保養
筆筒:用陶瓷、竹木、等製成的筒形插筆器具。筆筒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據文獻記載,它的材質有鎦金、翡翠、紫檀和烏木,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傳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製作的。具有收藏價值,那麼竹雕筆筒怎麼保養?
1、 如果是新的竹雕筆筒,最好不要用水洗。對於老筆筒,其表面的包漿和白皮物質,是經受多年的自然因素、溫濕度、特定的房屋條件,由竹肌內生出的霉化物,這種霉化物的變化達到極限,就會堅實地附著在筆筒竹肌表面,對筆筒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2、 經過水洗的和未用水洗的筆筒,同樣在溫度25℃至35℃、相對濕度在20%至25%、不通風的條件下觀察,用水洗過的生霉長毛、開裂且易回潮,而用大小禿頭排筆清理後,未經水洗的筆筒,既不生霉,也不開裂。
3、 但經清洗後上核桃油的筆筒,不易生蟲。是否需要水洗,應視具體雕件而定。對必須要清洗的,清洗時盡可能不要損傷竹膚。
4、 對於竹雕筆筒的平時保養:要用帶殼的生核桃炸專用保護油,不要用炒過的核桃仁炸油。帶殼核桃炸出的油沉積物少,且含有一定水分,不燥,故不傷筆筒。熟核桃仁炸的油燥氣大,抹上晾乾後,筆筒易開裂。因老筆筒的大多數主人歷代均有保養,所以,上油時只需用食指輕沾一點,以指尖膚面有油為度,將油抹在另一掌心,兩手搓勻後,雙手持筆筒把玩,即可達到養護目的。
關於竹雕筆筒怎麼保養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
7. 竹筆筒能拿來養水草嗎
竹筆筒能拿來養水草。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旅隱顯示,竹筆筒拆伍廳是手工藝品,可橘粗盛水,用來養水草不會發霉腐爛,對水草有益。
8. 自製竹筆筒怎樣防開裂
防止乾燥過快,溫度驟降,這樣基本不會開裂!返宏尤其在冬季,竹筆筒南方運到北方,因為溫度皮世老,濕度驟降,往往很快就開裂了!所以,冬季不建議北方燃升地區購買南方的竹筆筒!
9. 竹筆筒開裂了 怎樣保養
1、如果是一些製作蘆閉缺成手串的文玩可以經常的帶在手上,人體的油脂和水分就能夠滋潤它,長期把玩,竹子表面會形成一層自然的包漿,這也就形成了它的保護層陪辯,不會開裂。
2、在竹製筆筒的底部開一個圓形的小孔,這樣就能防止熱脹冷縮,開裂。
3、還有就是把竹子放在水裡面煮一煮,這樣也能防止開裂,還能夠防蟲蛀。
4、用火烤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目的是加快竹子的乾燥,在以後的歲月里不容易開裂。
5、竹子開裂的原因是竹子表皮和竹內囊熱脹冷縮的比例不一樣,態虧可以用鑿子鑿去竹子內囊比較嫩的部分,這樣處理過的竹子也不容易開裂。
6、在乾燥處理以後的竹子表面刷上清漆或者桐油,是一種有效的隔絕空氣的方法,能夠防止熱脹冷縮。
10. 竹筆筒開裂了 怎樣保養
竹筆筒開裂,沒辦法保養。
換一個吧。
竹筆筒不值錢。
竹,是禾本科竹亞科植物。
竹子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七十餘屬,一千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子的地上莖木質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它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最矮小的竹種,其桿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種,其桿高達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葉片為劍形,有葉柄,幼株的葉直接從莖上生出。雖然某些種的莖稈生長迅速(每日可生長0.3米),但大多數種類僅在生長12至120年後才開花結籽。竹一生只開花結籽一次。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並且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鑽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芽並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地下莖和竹筍可以食用。
秋冬時,竹芽還沒有長出地面,這時挖出來就叫冬筍。春天,竹筍長出地面就叫春筍。冬筍和春筍都是我國菜品里常見的食物。春天時,竹芽在乾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過一場透雨,春筍就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地面。
竹子是一種速生型草本植物,其竹葉呈狹披針形,長7.5至16厘米,寬1至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至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薄而較脆。竹筍長10至30cm,成年竹通體碧綠節數一般在10至15節之間。
竹子花是像稻穗一樣的花朵,不同種類的竹子的花顏色是不同的,不過主色都為黃,綠色,白色,有的配有紅色,粉色等。但由於是風媒花,都不會太鮮艷的。每朵花,答槐都有3枝雄蕊和一枝隱藏在花朵內的雌蕊,當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就能形成種子,經繁殖,就能長出新的竹子。開花後竹子的竹乾和竹葉則都會枯黃。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並且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鑽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芽並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竹鞭和竹筍可以食用。用種子繁殖的竹枯舉檔子,很難長粗,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長到原來竹子的粗度。所以一般都用竹鞭(即地下莖)繁殖,只要3至5年,就能長到規定的粗度。
冬筍和春筍
秋冬時,竹芽還沒有長出地面,這時挖出來就叫冬筍(黃沒亂泥拱);春天,竹筍長出地面就叫春筍。冬筍和春筍都是我國菜品里常見的食物。春天時,竹芽在乾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過一場透雨,春筍就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