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鳳凰花藝

鳳凰花藝

發布時間: 2023-03-30 09:53:57

插花藝術是什麼

插花是一門造型藝術,既為藝術,就必有其自己的風格與特點,必富有民族特性與時代精神。中國傳統插花正是由於具備這種鮮明的獨特的藝術表現而成為世界插花藝壇中獨樹一幟的奇葩,曾對全球特別是東方的插花藝術產生過巨大影響。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注重意境創設追求枝情花韻之趣;善用木本花材,強調線條造型等等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主要風格與特點。那麼,中國現代插花藝術的風格是什麼?特點何在?經過近十年的恢復發展後,今天思考討論這一問題,為時已不過早,應當提到我國當前插花藝術發展的日程上來了。 回顧兩年一度的全國插花大賽與展覽,已經舉辦過4次,每次都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代表約百餘人的插花手和數百件作品,每次比賽展覽都出現許多優秀精美的作品,涌現出一批傑出的專業人才,一次比一次有明顯的進步和提高。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也博得了海外同行們的贊揚。這說明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終於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並健康地進入茬壯成長與迅速發展階段。但是通過大賽與展覽,也表露出許多明顯的缺點與問題。根據海內外同行專家和有關藝術界朋友們的意見,歸納有兩點:一是缺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少作品洋味太濃或不洋不中。二是不少作品構圖拘緊造型不活、放不開。我認為這些意見非常正確,中肯,也正中要害,的確如此,造型刻版不活,放不開的主要原因,是與創作思路不豐富,技巧不熟練,缺乏基本理論的指導有關。要克服這一缺點並不難,只要我們多觀摩,多交流學習,多實踐,扎扎實實反反復復地練,「熟能生巧」,定能擁有嫻熟的技巧和過硬的基本功。關於不少作品表現洋味太濃或洋不洋中不中的問題,這是應當引起我們深思,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因為它關系著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的發展方向與前途,關系著我們插花創作的根本問題即藝術風格問題。藝術風格是藝術創作和藝術品生命力的表現,是藝術家個性與特色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特性和時代精神的反映。常言道:畫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對創作者成功的最好評價。插花藝術的創作也應當如此。插花的作品不僅造型美而且內涵要豐富要深遂。用花傳遞出個人的情感,氣志,表現出民族的特色和時代精神。這些都是非常單純地造型,簡單地模仿而為的。因為任何一種藝術風格的形成都脫離不開本地區本民族的地理環境位置,歷史傳統,文化素質,民族性格,風俗習慣的影響和制約。如果創作中失去這些,也就無法或無從發揚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也就自然不易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也不會受到海外社會的重視。因此我們當前的插花創作要形成自己的風格,我們民族的風格,去掉洋味,克服不洋不中的現象,必須首先提高認識,弄懂什麼是模仿,什麼是創新?如何繼承與發揚等問題,第二認識學習民族傳統文化,認真鑽研中國古典插花藝術。模仿不是創新,創新必有本,而本就是本士(本地區本民族),只要紮根於本土之中,在優秀的中華文化哺育下,吸取營養和動力並認真學習外來藝術之長,加以消化,融會貫通,取長補短,真正做到師古不泥反得古,創新有本始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才能逐漸形成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的風格與特色,開拓既有中國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時代感的中國插花新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插花這一門古老的藝術不斷涌現出新的設計風格和手法,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逐漸形成了僅把植物材料作為創作元素、構圖自由的現代造型式插花,稱為現代插花。

第一節 現代插花藝術特點

一、主題內容的廣泛性
在傳統插花中,人們往往認為插花這種藝術形式是為了在室內欣賞大自然的美麗而出現的,故插花作品意在表現自然植物景觀,其他方面涉及較少。而現代自由式插花僅把植物材料作為藝術創作的元素,表現內容得到了極大的擴展。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可以作為插花的創作主題,如生命情感、空間展現、宇宙萬物等等。這類作品因內涵深刻、新穎倍受人們青睞。

二、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的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使得各種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傳統的講究意境美的東方插花藝術和崇尚理性、裝飾美的西方插花藝術相互取長補短,在保留各自優點的基礎上,出現了各個花型的現代應用型,使得傳統花型煥發出新的活力。

三、造型的多樣性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插花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追求自由、抽象的藝術風格,古典插花所認為的不能更改的「花型」被一些前衛插花人士所突破,出現了外型自由的抽象插花,造型種類豐富。

四、形式和手法的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個時期因文化及其它藝術的影響,插花藝術涌現出不同風格的作品,發展到現在,有圓形風格、花園風格、線條風格、歐式風格、日式風格、實驗派風格等等形式。設計的方法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如鋪陳、構架、捆綁、組群、編織等等。

第二節 現代插花藝術表現技巧

現代插花藝術在花材、花器以及配件的選擇與運用方面所受的限制很少;同時,構圖造型的手法靈活多變,強調裝飾性,追求新穎、自由、奇特和趣味性,突出作品的藝術創作美。

一、材料的選擇和利用
1、花材的選擇和處理
現代插花中植物材料的選擇更加廣泛,不僅僅是植物的花,更包括植物的根、莖、葉、果等;另外,植物材料的概念也從鮮活植物拓寬到了乾燥花和人造花。同時,植物材料的處理方法也越來越豐富,如分割、編織、噴漆、鍍漆等等。
2、花器的選擇和利用
傳統的東方插花使用東方式古典花器,西式插花不重視花器。在現代造型插花中,花器是作品的一部分,由於現代插花作品自由、抽象的外型,與之配合的花器一般造型奇特,選材廣泛,色彩豐富。
3、其它材料及配件的選擇和利用
現代自由式插花僅把插花材料當作創作的元素,在設計者眼中,它們僅僅是點、線、面、體。所以大量的非植物材料被起用,如金屬、布、塑料等等;另外,在作品中非常注重配件的作用,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表現手法
為了使現代插花別具一格,形式新穎,其藝術表現手法是關鍵,要創作出出色的現代插花作品,必須掌握以下插花的設計方法:
(一)前衛手法
1、架構 是一種造型手法,又是一種風格的插花類型(圖4-1)。作品中有枝條綁扎而成的架構作基本輪廓,做為處理技巧或起裝飾作用。這類作品往往體量大,表達的內涵也很豐富。

圖4-1 架構式插花
2、綁扎或纏繞 把枝條或莖桿以一點或多點捆綁在一起,起裝飾作用或作為處理技巧,它可以增加花材的量感和力度(圖4-2)。捆綁只捆一道或幾道,而纏繞則需捆若幹道,達到一定的寬度。纏較為緊密,有規則性,干凈利落,而繞則鬆散而無序。
圖4-2 綁扎或纏繞式插花
3、編織式 將柔軟的可以彎折的材料以合適的角度進行交織組合,創造出特別的表面的一種表現手法,有些類似於傳統的竹席、毛衣的編織(圖4-3)。

圖4-3 編織式插花
4、粘貼式 把葉片或花瓣一片一片的粘貼在一起,形成不同肌理的面或體,使原本單調的花藝作品表面產生不同的肌理,在自然之中體現手工美(圖4-4)。一般鮮嫩的花材用冷膠,枝條和乾燥花可用熱膠。

圖4-4 粘貼式插花
5、穿刺、縫合式 指在設計里將材料用鐵線穿刺、縫合,一般指細弱的枝條、花莖或其它異質材料如金屬絲、玻璃棒等,可以起裝飾作用也可以作為處理技巧(圖4-5)。

圖4-5 穿刺、縫合式插花
6、分解式 就是將植物器官分解,讓它的枝、葉、果、花分離或將某一部分解剖開,再以另一種形態重新組合,創造出新的造型素材,產生奇異的效果(圖4-6)。

圖4-6 分解式插花
7、捲曲式 就是將植物器官捲曲的一種手法(圖4-7)。

圖4-7 捲曲式插花
(二)現代手法
1、群聚或組群式 把一樣的材料聚集在一起插作的一種方法(圖4-8)。單個花材失去意義,形成一個大色塊起構圖作用的是群聚,可以清楚地看出花的特性的是組群。群聚根據花材聚集的方法可分為塊狀團聚、螺旋團聚、環狀團聚、平行團聚等;組群有階梯組群、重疊組群等。用相同的材料,以組群的方法群集在一起,形成平台,平台與平台之間,產生錯落的層次感,形成階梯的效果。而層疊是以組群方式創造質感的一種技巧,材料與材料之間的空間可以不相同,創造出三維立體質感。

圖4-8 群聚或組群式插花
2、鑲邊式 在作品的外圍用綠葉或其它材料處理出一圈皺邊,作品完成後露出外圈或全部隱藏的一種設計技巧(圖4-9)。

圖4-9 鑲邊式插花
3、漸序式 設計的技巧或方法,就是將花材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有序排列插入,形成一種漸變的藝術效果(圖4-10)。

圖4-10 漸序式插花
4、反射式 不同的位置插入相同的材料以產生鏡子的反射效果(圖4-11)。

圖4-11 反射式花
5、畫框式 在插花作品的外緣加邊框,起裝飾作用(圖4-12)。

圖4-12 畫框式插花
6、遮蔽式 用各種材料,以層層重疊的方式插作,視覺上較輕的材料在外層,覆蓋主視面,以表現朦朧、輕盈的感覺,透明的覆蓋效果,形成創造空間(圖4-13)。遮蔽手法所用的材料一般選用較細的枝條和細碎葉子。

圖4-13 遮蔽式插花
7、階梯式 用相同的材料,以組群的方法群集在一起,形成平台,平台與平台之間,產生錯落的層次感,形成階梯的效果(圖4-14)。

圖4-14 階梯式插花
8、螺旋式 插入的花材表現一種清晰、單一方向的線條流動,以圓圈方向向上、下、內、外延伸(圖4-15)。

圖4-15 螺旋式插花
(三)傳統手法
為規范的插入方法,可分為朝向式、自然式、平行式等。
1、自然式 按自然界植物的生長情況插作花材的一種表現技巧(圖4-16)。葉材不僅用來遮蓋花泥,還在作品中作陰影、組群、層疊、線條、漸序、體現質感等等。

圖4-16 自然式插花
2、平行式 把花材以平行方式插入的一種方法。可分為垂直平行、水平平行、傾斜平行、曲線平行等(圖4-17)。

圖4-17 平行式插花
3、朝向式 花與花的插入方向,可以是花面朝花面,也可以是花背朝花背,或同一方向,這個插入方法和姿態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個性。可分為照相式、拒絕式、對等式、強力式、(圖4-18)。

圖4-18 朝向式
以上介紹的是現代花藝設計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當然,隨著現代生活模式的改變、人的審美觀念的更新,現代花藝設計的表現手法也越來越豐富,這有待於花藝設計師不斷的探索、創造。唯其如此,花藝設計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三節 現代各個風格的插花

所謂藝術作品的「設計風格」,指的是習慣使用一種或多種設計原理和設計要素的同一類作品或圍繞某主題創作的一系列作品的特徵。在現代花藝發展過程中,時代、文化、地域、歷史、審美習俗等因素直接影響到流行的款式,藝術家往往根據自己的追求、品位,自由使用幾種手法,取捨一些設計要素而創造出特定的風格。我們對現代流行的插花與花藝設計風格進行比較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和設計者或欣賞者、消費者用共同的語言取得交流和溝通,增加花藝設計的靈感和欣賞氛圍,創作出更多有個性、有活力的花藝風格,甚至是前衛派作品。本文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概述。

一、東方插花風格
東方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它以優美的線條、深邃的意境、簡潔的花材、清新淡雅的配色為特徵;藝術效果清新秀麗、清雅脫俗、富有詩情畫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插花風格1、日式風格
可細分為立華、生花、盛花、投入花四個類型。
(1)立華
立華為池坊流的代表花型,源於佛前供花及祭祀用花,意思是「直立起來的花」。立華以木本植物為主要花材,以7個或9個枝條為骨架,分上、中、下三段插作而成的一種左右對稱、豎立的花型。結構嚴謹、意境抽象,重在表現崇山峻嶺、溪流山村等大自然的景觀(圖4-19)。

圖4-19 立華
(2)生花
生花即「生長著的花」,它的花型為由真、副、體三主枝構成的不等邊三角形,真、副、體分別代表「天、地、人」。生花最大的特點是用較少的花材、優美的線條、精緻的花器來表現花材的自然美和色彩美(圖4-20)。

圖4-20 生花
(3)盛花
盛花由19世紀末小原雲心創建,特點是用水盆表現寫景插花並體現色彩美,使用劍山,放射狀插入法,放射點緊密。盛花按三主枝的角度不同可分為直立型盛花、傾斜型盛花、下垂型盛花、直上型盛花、對稱型盛花(圖4-21)。

圖4-21 盛花
(4)投入花
投入花產生於17世紀中期的江戶時代,是將花材插入高瓶(高的瓷器、玻璃、籃子等)的一種花型。投入花也以三枝為骨幹,也是天、人、地的意思,枝條一般傾斜插入,用枝條自身的支撐或隔小瓶口固定花材,需要較高的技術(圖4-22)。

圖4-22 投入花
2、中式風格
細分為植生風格和造景風格兩類。
(1)植生風格
植生風格是一個單純、自然的古典花型,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現自然。依花材的自然生長狀態設計,通常以組群技巧來表現,採用放射狀花形或平行式設計,花材重疊交錯如自然的表現,葉材按自然生長狀態插作,水草、石頭、小石用來遮蓋花泥,以保持自然的風格(圖4-23)。

圖4-23 植生風格
(2)造景風格
造景風格是採用放射狀或平行式或兩者並用插法的一種設計。花材依照其生長的自然狀態來使用,裝飾品(如小橋、流水)可以放入設計中,但不可以過分強烈。與植生風格不同,所使用的花材象徵大自然的某些景觀,如高山、流水等,也可以代表某些花園的造景(圖4-24)。

圖4-24 造景風格
二、西方插花風格
西式插花以歐美國家為代表,它受西方建築學、雕塑學以及色彩學、解剖學、透視學的影響,強調理性和色彩,以規則的幾何外型為導向,花繁葉茂,色彩濃艷熱烈,極富裝飾美,藝術風格明顯。
(一)圓形風格
在宗教方面早期使用的插花風格是圓形風格。根據文字記載,當時人們習慣用一束盛開的花獻給神或母親等,這就是圓形花的開始。今天的圓形花在延續古典圓形花的基礎上有著各自的名稱,並能反映相應的民族性。主要花型有圓、橢圓、圓錐等,設計風格有畢德邁爾設計、可樂尼亞、聞香小花束、千朵花等。
1、比德邁爾設計
(1)有關「畢德邁爾藝術」的歷史
「畢德邁爾」一詞源於 1815—1848年間的歐洲,當時人們摒棄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奢華,趨向簡朴、務實的生活方式。圓的、質朴的、簡潔的文化特質,反映於建築、室內裝潢、服飾、繪畫上,蔚然成風,成為「畢德邁爾藝術」。
(2)「畢德邁爾設計」的種類
①環狀設計(圖4-25) 用一朵最美的花插在圓的中心,其餘花材以同心圓的方式環繞排列,成一半球型的花型。環狀設計是同心圓式的設計,同一環必須採用大小不同塊狀的花材,環與環的配色要調和。

圖4-25 環狀設計
②螺旋設計(圖4-26) 由花型頂端,以不同的花材,用螺旋方式插作,整個花型至少要有三層以上的螺旋紋,且每一層都必須延續到花器邊緣,插作時最重要的地方是深色花的兩旁要排入淺色花,突顯螺旋紋的效果。也可變化成放射螺旋(如圖示),或單面設計螺旋(向下的花朵以平行排列)。

圖4-26 螺旋設計
③群聚設計(圖4-27) 花材以不同大小的組群分區插作,組與組間應採用不同型、質的花材,而且要顧及色彩的平衡感,用綠葉做為間隔,則花型更加協調優雅。
圖4-27 群聚設計
④線條設計(圖4-28) 以花型的中心為主軸,用不同色系、質感的花材,將花型表面分隔成大小相同的線條,如柚子、橘子一瓣一瓣的感覺,或不規則的流動感。

圖4-28 線條設計
⑤變化型(圖4-29) 可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或不規則的容器中,將花朵、果實、蔬菜、葉片或其它異質材料排成花列、圓紋或不規則的色塊,做成扁平、圓弧或是不規則的各種造型。利用美麗協調的色彩和不同的質感變化,以求設計上最大的視覺效果,可運用在趣味的動物造型、花果、商標、蛋糕及會場布置等。

圖4-29 變化型設計
2、可樂尼亞
起源於公元1607—1780年間,一般是採用放射狀插法,聚集、塊狀沒有空間的圓形花束設計,封閉式圓形花型但沒有比德邁爾設計花與花之間那麼緊密,葉材在這里只起到修飾或遮蓋花泥的作用(圖4-30)。

圖4-30 可樂尼亞
3、聞香小花束
以放射狀插法將芳香植物和花材組合起來,一般為花園式圓形的手捧花,葉材在這里只起到修飾或遮蓋花泥的作用(圖4-31)。

圖4-31 聞香小花束
4、千朵花風格
出現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它使用隨意分布的各類小花,取代了塊狀的花材和色彩;採用放射狀插法,一般多色彩,沒有突出的色彩或花朵。封閉式圓形、半圓型花型,但沒有比德邁爾或可樂尼亞稠密(圖4-32)。

圖4-32 千朵花風格
(二)線條風格
分為曲線風格、直線風格及復式線條風格三類。
1、曲線風格
曲線風格一般以焦點為中心,採用放射性插入法,線條表現強烈,材料的選擇必須包括一些自然弧度的材料;選擇的花材大小、形狀必須有漸序的流向,以避免視覺障礙,具體花型有彎月型、瀑布型、S型等。

圖4-33 曲線風格
2、直線風格
直線造型風格一般組群設計,每一個組內的花材必須呈平行狀態,組間花材可平行也可垂直、水平、斜線或混合使用。

圖4-34 直線風格
3、復式線條風格
復式線條風格融合了東方的線條和西方的塊狀花形,一般採用放射狀插法,也有現代花藝設計常用的綁扎、粘貼等手法,以線條建立形狀,以塊狀產生重量、焦點及深度。具體有嚴謹線條風格和西式線條風格兩類。嚴謹線條風格突出表現不同於盆栽組合,一般基部採用鋪陳手法,上部強調自然材料的線條和花的形狀。西式線條風格作品傳統上以三角形為其形狀,現在還有倒T型、L型等,其設計中有視覺路線,常以花的漸序方式來產生線條感(圖4-35)。

圖4-35 復式線條風格
(三)園林風格
各國園藝師經常把當地的植物和當時流行的植物結合起來設計出具有濃郁的時代和地域特色的園林,反映一定的理念和品位;不同地區的園林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花藝設計和園林息息相關,花藝設計師往往在花器中表現園林,所以園林風格的花藝作品同樣具有明顯的時代和地區特色,具體包括普通園林風格和特殊園林風格。
1、普通園林風格
普通園林風格又可細分為英國園林式風格、威廉斯堡(美國)風格、普羅旺斯(法國)風格、美國南方風格、荷蘭展覽式風格、熱帶風格。
(1)英國園林式風格 出現於1714—1820年的喬治亞時期,20世紀被一些園藝家、花藝家從新運用。這一風格採用放射性插法、古典漸序的花型、正規優雅的花器(陶瓷、銅器、銀器等)。由放射點射出的有弧度的線條與垂直線、水平線形成對比的效果來表現自然的感覺,是這個風格的特色(圖4-36)。

圖4-36 英國園林式風格
(2)威廉斯堡(美國)風格 特點是混合使用土生植物材料和花材,放射狀插入法插出四方的外型;使用正統及典雅的花器,如銀器、瓷器等,冬天可以使用乾燥的花材(圖4-37)。

圖4-37 威廉斯堡(美國)風格
(3)普羅旺斯(法國)風格 是一個比較田園化、自然、羅曼蒂克的風格,採用放射狀插入法,有多組放射點。花材的安排呈隨意分布而非組群,表現出原汁原味、充滿活力的野趣。花器的選擇必須具有與普羅旺斯這個地方、氣候、年代有關連的特徵。「普羅旺斯」散發出不可磨滅且印象深刻的陽光與蔚藍的天空情調,因此熱情的暖色系(黃色與桔色調)與藍色的寒色系恰好形成對比(圖4-38)。

圖4-38 普羅旺斯(法國)風格
(4)美國南方風格 有一種懷舊和豪華奢侈的感覺。採用放射插入法,有多組明顯的放射點,產生花莖交叉的現象。花材組群表現,故意表現無法控制。設計尺寸必須超大,花器為古典花器,如銀器、銅器或瓷器。使用多量的土生花材,且將花材自然隨意的分布,表現出豐富的南方花園特色(圖4-39)。

圖4-39 美國南方風格
(5)荷蘭展覽式風格 由荷蘭花園直接衍生出來,採用放射或平行插入法,組群的表現強烈,其目的在於表現每種人工培育的花材的完美栽培;設計的表現為大型華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圖4-40)。

圖4-40 荷蘭展覽式風格
(6)熱帶風格 意在表現熱帶情調,因熱帶花材一般大型且保鮮時間長,故此類作品一般使用在公共場合。採用放射或平行插入法,每種花材以組群設計且保持足夠的空間,以表現出每種花材的造型與特性,每一設計必須保持其花材的原始特徵,花器的選擇必須穩重且有足夠的容量,以配合花材本身的份量(圖4-41)。

圖4-41 熱帶風格
2、特殊園林風格
特殊園林風格從歐洲園林里對植物的修飾造型中得到啟示,一般採用放射性插法,插成新奇形狀,如圓形、錐形、動物形狀等,或以一個捆綁點捆綁成放射狀花束,材料的選擇不受限制(圖4-42)。

圖4-42 特殊園林風格
(四)時代風格
在歷史的長河上,各個時期的建築和藝術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花藝設計也一樣,在各個時期,有和其他藝術相似的時代特徵。具體類型有德拉維必亞風格、佛蘭德斯風格、維多利亞(英國)風格、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1、德拉維必亞風格
德拉維必亞風格一般為幾個單一作品連成一串,每個單一作品有固定的放射點,對稱、漸序、有規則的排列花材,材料由花材、葉材、水果、緞帶組成,現在多用於聖誕設計(圖4-43)。

圖4-43 德拉維必亞風格
2、佛蘭德斯風格
佛蘭德斯風格由十六、十七世紀的「花」畫延伸而來。一般塊狀設計,放射狀插法,有多個放射點,對稱或不對稱花型,有S形線條含在作品內。比較好的花材插在作品的頂端,花材為花器高度的2-3倍,通常有下垂的線條來襯托花器的高雅。花材除了花以外,還有水果、貝殼,並以四季不同花材表現在一個作品中(圖4-44)。

圖4-44 佛蘭德斯風格
3、維多利亞(英國)風格
維多利亞(英國)風格強烈的塊狀設計,採用放射狀插入法,注重色彩的表現,為封閉式花型。花的高度為花器的1到1.5倍,花器豪華,花的選擇包括綠葉及溫室栽培的花,玫瑰花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葉材特別是常春藤、腎蕨的葉材被廣泛的使用,整個設計看上去好象過量(圖4-45)。

圖4-45 維多利亞(英國)風格
4、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採用放射狀插入法,花材的排列整齊規則。雅緻的花器、沒有漸序的排列(如水果與花的整齊排列、與葉材隨意組合呈現強烈對比),使整個設計表現出可愛的外觀(圖4-46)。

圖4-46 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三、自由風格
通常為線條設計,有計劃的選擇花材且清楚的執行,其外形不是肉眼可看出的幾種幾何圖形(圖4-47)。花材是構圖的成分,可以任意人為處理或採用非自然材料,造型靈活,既有自然形,又有意象形、抽象形,主張個性發展,推崇各自的風格。

圖4-47 自由風格
四、前衛風格
這類作品一般表現手法前衛,造型自由。主要有架構、火鳳凰、雕塑、環保、抽象等類型。
1、架構風格
架構風格的作品一般使用有機材料、樹枝、藤、或人造材料做架構,它可以是純技巧的處理或是設計的一部分,設計的外型,決定於架構(圖4-48)。

圖4-48 架構風格
2、火鳳凰風格
火鳳凰風格的作品採用放射性插入法,結合兩個幾何圖形的組合較為普遍,但各種不同的底部形態也可以,緊縮直立的底部使其材料往上沖刺的動力產生最高的極限(圖4-49)。

圖4-49 火鳳凰
3、雕塑風格
雕塑風格的作品則以花材為材料塑造外型,稱為雕塑插花(圖4-50)。

圖4-50 雕塑插花
4、抽象設計
抽象設計沒有特別的特性,但必須要有事實的影響,舍棄慣例的使用方法來做個人的表現,形狀、色彩、質感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個人的美感、喜好為根本來表現個人的創作,設計擺脫了靜態觀念的局限,而和時間是互動的(圖4-51)。

圖4-51 抽象設計
時代發展到今天,新生代的花藝設計師正對傳統的插花理念提出挑戰。比如前衛派,他們以有機材料、金屬、玻璃等為材料,採用現代架構、構成技術等,在花材和方法應用上也摒棄了以往花藝設計的常規。在此類花藝設計中,有些只是偶然性的、及時性的,另一些則純粹是實驗性的。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採用了一種令人激動的、充滿活力的新方法,為傳統的花藝設計概念增添了一種新思維、新選擇。它們立於花藝設計的前沿,既令人震驚,又發人深省,這是前衛派風格的獨具魅力之所在。
綜上所述,現代流行的插花與花藝設計風格可謂多姿多彩,變化豐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隨著栽培技術、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等的不斷發展,隨著現代審美理念的轉變和消費價值觀的重新評判,我們相信傳統或時尚的插花、花藝都將有更美好的未來。

㈡ 花城是哪座城市

廣州。

「花城」作為城市品牌的價值及開發

【原文出處】廣州市第六次文化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
【 作 者 】鄭榮基
【原刊期號】2001/04
【作者簡介】廣州大學
【 正 文 】

一、「花城」作為廣州歷史文化品牌的價值

(一)「花城」是廣州一個獨特的歷史文化品牌

廣州地處亞熱帶,長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木常綠,花開四季,花卉眾多,其種花、愛花、賞花和贈花的歷史悠久。漢代的廣州,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出現,已引入海外各種花卉,唐代廣州的花卉已全國有名,著名詩人孟郊曾描繪廣州冬季仍然處處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蠻草延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①。這時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等洋花的種植已很普遍,花卉的買賣市場已萌芽,當時廣州賣花姑娘以彩繩穿起各種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遊人。清代中葉,廣州已形成國內首創、聞名海內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廣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一帶形成花市,數里長街,吐艷爭芳,人潮湧涌,廣州因此而博得「花城」的美譽,在國內城市中,這一別稱和美譽也是廣州獨有的。花市至今一直不斷,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是廣州獨具優勢的歷史文化。近幾年廣州的迎春花市越辦越大,已分別在幾個市屬區舉行,吸引了眾多市外、省外的人士參觀,花卉也成為當今廣州市民美化家庭、陶冶性情的精神性的產品,出現「廳堂賞鮮花,陽台添新綠,訪友送花籃,工余學花藝」的情景。從花卉產業看,廣州目前已擁有花卉種植面積7萬畝,花卉品種2000多個,花卉年產值已達10億元,佔全國的10%以上②,這些指標均超過上海、昆明、北京等國內花卉大市,是全國最大的花卉主產區,全國盆栽觀賞植物的生產、供應中心,全國花卉主要集散地和進口花卉的調運中心,廣州的花卉貿易居全國第一,花卉價格左右著全國的價格。可見,廣州的花卉產業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有堅實的當代經濟基礎,加上優良的氣候條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全國有著獨具優勢的地位,市場前景廣闊,而「花城」則是廣州一個具有潛力的城市歷史文化品牌。

(二)「花城」作為廣州歷史文化品牌的價值

1.對廣州花卉產業的發展有拉動作用

廣州花卉產業具有雄厚的實力,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不能因此淡化危機意識和發展意識。廣州花卉業目前也面臨著強勁的競爭,如雲南昆明繼去年成功舉辦世博會後,今年繼續大作花文化的文章;上海的國際花卉節已舉辦了幾屆,順德陳村的國際花卉節也在挑戰省城廣州……從總體看,廣州花卉產業仍存在著傳統商貿經營有餘,而現代形象運作欠缺的不足。在信息傳達、文化包裝和形象樹立方面仍不夠,這一定程度地束縛了花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使這個傳統產業未能較好地成為塑造廣州形象個性和開發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就是有形的經濟,經濟就是無形的文化」,「文化是明天的經濟」,這些年有關這類觀點的提出和實踐,說明在信息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對經濟的重要作用。如南海松崗鎮由於2000年春節舉辦了「桃花節」,該鎮桃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市道」,當地種植的桃花銷售率達到98%,農民春節期間增收300多萬元。③可見開發「花城」這一城市品牌,能給廣州花卉產業注入歷史文化,注入「花魂」,推動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花城」對廣州城市建設有樹立形象個性的作用

廣州的「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這致力於改變城市環境的「變」,與「花城」的形象建設是一致的,只是還不夠明確,因此,把「花城」品牌的開發納入城建規劃中,能使廣州「山水城市」的目標更具有歷史文化內涵和經濟社會基礎。「山水城市」的提法雖然很切合廣州城市的自然特點,但「山水城市」可以作為許多城市的共同目標,廣州還缺乏自身獨有的個性色彩。納入「花城」這一品牌,能增強「山水城市」的個性內涵。只是長期以來「花城」這一歷史文化品牌在廣州的城市建設中未得到高度重視,未能發揮有效的作用。在城市建設方面,以往由於過度偏重經濟建設,忽視科學規劃和管理,忽視城市生態建設,廣州城市環境曾一度惡化,出現「花城無花、石屎森林」的現象,這兩年已有較大的改觀,但與國內的深圳、珠海、中山、大連等先進城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3.「花城」是廣州的文化旅遊資源

把「花城」作為廣州一個歷史文化品牌來開發,有利於創造一個新的、有吸引力的旅遊賣點。目前廣州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多彩,但眾多資源存在著「點小,分散,不耐看」的缺陷,而90年代開發的人造景觀如「世界大觀」之類,由於是脫離自身歷史文化的無源之水,雷同重復,缺乏個性,已被實踐證明是失敗的。因此立足廣州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用綜合開發的思路形成綜合優勢應是廣州旅遊開發的主要方向之一。把「花城」作為一個主題性的旅遊品牌來開發,就是一種立足廣州自身的獨特歷史文化的綜合性開發,也是一種能避免人造景觀生命周期過短而能持續發展的資源。中外文化史的事實表明,立足自身歷史文化,既是創新的基礎之一,也是避免被輕易克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有「冰城」別稱的哈爾濱,以「冰」的題材開發文化旅遊,每年的冰雪節及相關活動就為該城吸引了國內外大量遊客,成為一項獨特的文化活動,多年來持續不衰。

4.「花城」是廣州現代文明建設的一個新內容

廣州人具有愛花、賞花的文明傳統,在花文化中表現出良好的文明精神,如廣州的公共場所到處擺放著鮮花草木,但廣州很少有哄搶、偷竊花草的現象,十幾年前筆者初到廣州時,就發現這種現象,並覺得新奇。因為這在筆者當時生活的內地城市,似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改革開放後廣州花文化也影響到內地,這幾年內地有關哄搶公共盆花的報道,筆者就讀到好幾起,前不久某省會就發生一起數百名市民哄搶大花壇盆花的事。④而廣州不但在平時,就是在市民家家戶戶買花過年的春節前,城市公共場合到處是盆花,也很少聽到有偷、搶花卉的事情,這也是花城民俗文明的表現。改革開放後,隨著西方情人節、聖誕節、母親節等節日的引入,傳統花文化也在與西方文化交流中,吸收西方的文明,增添了西式、現代的色彩,最明顯的是情人節玫瑰花在兩性中的走俏。可以說,通過「花城」形象的塑造,也有利於弘揚廣州這一傳統文明,推動廣州公共文明的建設。

二、「花城」作為廣州歷史文化品牌的開發

(一)「花城」自然環境的建設

1.「花城」的花木布局

在海南,到處有椰樹,構成城市鮮明、和諧的特徵;不管你走到海南的什麼地方,一見有椰樹,你就有一種身處海南的感覺。廣州要考慮用一種最適合廣州生長又有特色的花木來貫串城市的主幹道,起到統領城市主基調的作用。木棉雖是廣州的市花,但綠化、遮蔭的效果不佳,只能作為局部的特色花木;榕樹綠化、遮蔭的效果好,容易營造自然的綠色「騎樓」,缺點是南方到處都有,缺乏獨特、鮮明的廣州特色,不過在沒有更好地花木替代的情況下,榕樹仍是廣州的首選。在主基調下,各街、區、公園、廣場在花卉種植、分布上,要有各自的重點,形成集中、鮮明的效果,避免零亂,無主題,或者千篇一律。各街、區、公園要根據自身歷史文化特點、自然環境特點,因地制宜地種植、設置相關的花木,突出各自的花卉主題,共同組成廣州「花城」的百花園。如先烈路以廣州的市花紅棉為主體,取挺拔、熱烈的英雄樹象徵革命精神的意蘊,先烈路附近的公園、小區還可以多種紅棉,建造以紅棉為主體、其他花為輔的紅棉花園,使這條路成為三四月份欣賞紅棉的好去處,花與景相映,能帶動這一帶近代革命史跡的旅遊。如蘭圃以種蘭為主題,以其他各種花卉為輔,雖然面積不大,但因此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2.社區花園應成為廣州「花城」面貌的基本單元

廣州要實現「最適宜居住的城市」這一目標,應大力發展社區花園。目前廣州十分重視公園的建設,除了舊有的公園,僅1997年至2000年就已建起新公園30個,公園也是「花城」的一個構成,但也不能忽略對社區花園的建設。社區花園對廣大市民而言比公園的利用率高。多數市民去公園一般當作景點游覽,而社區花園很適合作隨時隨地地散步、休閑等日常活動的地方。對於多數居民而言,公園相對較遠,要購門票,不那麼方便,而社區花園就方便得多。社區花園為區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場所,成為住戶相互溝通的活動場所。社區花園還能起到均勻、普遍地美化城市的效果。雖然目前廣州對房地產的開發已實行由大開發商成片開發的做法,有利於今後社區的建立、管理和社區活動的展開。但大量的社區還比較落後,筆者去過廣州許多地方,發現一些小區花園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有的兼作停車場,有的堆了雜物,有是被圍起來成為花木生產的小基地。多數社區花園的面積偏小,偏單調,未能與社區文化活動功能結合起來,管理也不到位,設施、環境比較落後,就是新建的居民住宅區也存在這一問題。近幾年廣州出現的碧桂園、翠湖山莊、麗江花園等優秀的社區花園,體現了現代人對高質量社區花園的需求。筆者建議廣州舉辦社區花園設計大賽,建設若干示範點,以推動城市社區花園的建設。以大量的社區花園為城市基本單元,營造花園式的城市,同時形成廣州花園城市的特色。

3.嶺南園林應成為花城自然環境的主體

廣州從1999年的「一年一小變」到2000年開始的「三年一中變」,城市自然環境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草坪、綠樹、鮮花的大量種植使廣州初露花容。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國內種草坪已成為時髦,但大片的草坪反映的是西方的自然文化觀,適合歐美地多人少、以車代步的國情,對廣州這樣一個人口密集、環境擁擠的城市,就不適合大量種植草坪,而適宜在道路兩旁大量種植樹木,廣州的騎樓就是適應廣州長夏短冬氣候的傑作,廣州在生態環境建設上,更需要自然的「騎樓」,通過多種樹,讓樹木營造林蔭大道。樹木花草在與建築的結合上,應注重嶺南園林特色。在嶺南式的園林環境中營造花的海洋、綠的世界,這既體現東方和嶺南的文化個性特色,也適合廣州的市情。嶺南園林是中國四大園林之一,具有尺度不大、結構緊湊的特點,很適合廣州高居住密度的「城情」,有利於克服城市擁擠、公共空間少的不足,過多地種植草坪則不適合廣州的「城情」。在這方面,蘭圃公園的建設經驗也值得借鑒。蘭圃地處鬧市,園地狹長,但設計者巧妙地使用嶺南園林的各種造園手法,使公園高低錯落,內容豐富,鬧中求靜,小中見大。

三、「花城」文化環境的建設

(一)「花城」文化設施的建設

1.花城文化中心

在城市建設中,環境是基礎,文化是靈魂,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深圳華僑城的城區之所以能成為繼「錦綉中華」等幾大景區之後新的旅遊對象,就在於堅持「在花園中建城市」、「環境優勢是基礎,文化優勢是靈魂」等開發理念,使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左右,形成了綠的海洋、花的世界,同時建設「雕塑走廊」等一系列文化設施,極大地提高了花園式城區的品位。近年來每到節假日,不購票在華僑城景區外的「城」里觀光的遊客與購票入景區的遊客已各佔一半,即使平時,前者也占後者的30%,為華僑城旅遊產業注入新的內容。廣州除了要營造處處是綠葉鮮花、處處空氣清新的花城環境外,還要努力給「花城」注入歷史文化內涵,要有一些有特色的文化設施與之相配合,要有一個體現「花城」歷史文化和典型特色的中心,這一中心之於「花城」就如眼睛之於人。在中心的總體建設上,首先,應避免片面追求歐陸風情的時髦,而要注重與嶺南建築園林文化結合起來,進一步突出屬於自身優勢的嶺南特色,或把嶺南的傳統與歐陸風情以至與國內其他地域特色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新嶺南特色。番禺區近幾年新建的、集嶺南園林大成的寶墨園建成後大受歡迎,就說明了嶺南園林的生命力。此外,創造類似於米老鼠一類的「花城」吉祥物,強化「花城」的人文個性和地域特徵。建四季花園——春園、夏園、秋園、冬園,體現四季常綠、四季花開的「花城」特色,使遊客不管在哪個季節,都能到繁花似錦的花園賞花。建花卉風情園,成為集海內外花卉及相關文化大成的園林,包括(1)「嶺南花卉園」,展示嶺南花卉及其歷史、文化,展示廣州「花市」、「花城」的悠久歷史文化;(2)「中國花卉園」,集國內各地名花異草,以及有關的文化;(3)「世界花卉園」,集國外各地的名花異草及有關的歷史、文化;(4)「花木生態園」,向人們展示植物與昆蟲、動物的各種生態關系。以上這些,通過實物、文字、圖片、表演、參與等等形式的展示,起到既眾星拱「粵」又海納國內外不同花卉文化類型的效果,使中心成為集觀光、休閑、消費、購物、貿易、學習之類於一體的景區。

2.花城廣場

廣州的別稱有多個,以「羊城」、「花城」最出名。目前廣州正在興建或規劃多個廣場,規劃中的「五仙觀文化綠化廣場」,體現的是「羊城」這一別稱的神話傳說。筆者以為廣州還應有一個「花城廣場」,在廣場中設置「花城」標志性雕塑,配以相關的文化設施和花卉草木,以體現「花城」這一別稱的歷史文化。這一廣場的重要性在於,「花城」並不是一個歷史陳跡,不是廣州的一個點,而是與整個廣州傳統歷史文化和現實經濟社會聯系廣泛的流動性資源,是銜接傳統、緊扣現實、指向未來的生生不息的資源,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較大。花城廣場可以把廣州的北部作為重點考慮的地點,因為北部的白雲山是廣州市肺,是山水城市中「山」的主體,也是建設花園城市的重點地帶,再往北的從化是廣州水源和生態帶集中地,花都區是廣州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之一,北部還是新機場等廣州對外交通的要道,與廣州東、西、南相比,最適宜成為城市後花園式的生態區域,不宜作生活、商業、工業區域。如果「花城廣場」能與「花城文化中心」等合為一體或相連相近,則是最好的選擇。

目前廣州有多個花卉生產基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因此廣州的「花城文化中心」、「花城廣場」在建設上,應有一個總體的規劃和調配,可以讓廣州各花卉基地以入股的形式共同投資建設,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惡性競爭,因為旅遊產品也是一種特殊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具有不可重復性和不能隨意改變的特點。

(二)花卉節:「花城」的亮點和動態形象

1.花卉節的文化意義

雖然這些年國內文化節辦了很多,且有泛濫之勢,但只要切合實際,有鮮明特色,仍然是一種相對容易見效的方式。

2000年初,筆者曾在《塑造廣州商業形象之我見》⑤中指出:「花市」雖是廣州富有特色的節日,但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停留於傳統的方式,而且福利性的成分逐漸增多。雖然這種功能不可缺少,但花市與廣州作為全國性的花卉市場缺乏聯系,花市的經濟效益未得到有效的發揮,不能不說是一種不足。應當看到,傳統花市的形成和發展也是與經貿需求密切聯系的,以往的小農經濟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經濟的需要。花市應通過改造、補充,配合廣州花卉市場發展的需要,辦成全國性以至跨國性的大花市,使之既兼有節日的功能,又能為廣州花卉產業樹立一個鮮明的、具有輻射力的形象,促進花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可喜的是,廣州市政府已於2000年12月23日至2001年1月1日舉辦了「廣州市首屆花卉節暨花卉商品交易會」(簡稱「花卉節」),其主題是「名花匯廣州,經貿通九州」。通過旅遊觀賞、花卉貿易、技術交流與協作,樹立廣州花城的美好形象,促進花卉這一骨幹產業的發展。有「千年花鄉」之稱的芳村,首屆芳村區廣州花卉博覽園也於2001年1月開園迎接八方客人。隨著今後花卉節的不斷豐富、完善,對於促進廣州花卉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意義。

2.花卉節的文化亮點——百花會

舉辦花卉節,文化節目不能過於一般化。花卉節要有醒目的文化亮點,才能引人矚目。大連的服裝節因為有服裝表演這一觀賞性、藝術性和參與性高的文化亮點而獲得成功,這也是因為服裝自身具備了這一基礎。那麼花卉節有什麼亮點可捕捉呢?筆者以為,花卉節的文化亮點原則上應是獨特、新穎而又切合自身特點的,脫離花卉節自身特點的亮點,將難以持久。筆者的設想是:舉辦「百花會」大賽,參賽者要熟悉插花藝術、鮮花與保健、花卉種植和花卉與生態等有關花卉的基本知識,要了解花城有關歷史文化。進行插花、鮮花烹飪、服飾表演等節目。大賽可以根據選手的個性特徵,以花卉名作為獎項的名稱,給以「紅棉獎」(健美型的)、「鳳凰獎「(熱情型的)、「桃李獎(知識型的)等等,再從中選出「花皇」和「花神」、「花仙」,代錶冠、亞、季軍。「百花會」可以考慮與廣州電視台合作。廣州電視台多年來舉辦「廣告模特大賽」,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廣告模特大賽」舉辦的前幾期曾產生轟動,近幾年的反響已不如從前,有老化的感覺,有創新的必要,如果能變換或再辦「百花會」,相信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又因為結合了「花卉節」,影響會深廣得多。而花卉節藉助廣州電視台的力量,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上也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這是文化節與企業和媒介在優勢互補、互惠共享、相得益彰的最佳合作。

3.花卉節的其他活動

廣州的花卉節還可以大力拓展鮮花飲食、鮮花保健和鮮花與服飾、鮮花與家庭裝飾等項目,可以與美食活動、時裝活動相配合,形成以花卉為主體的「鮮花、美食、錦衣」互動互補的效果;可以舉辦「廣州家庭插花比賽」、「國際插花比賽」等活動。此外,廣州的花卉企業還可以借廣州「花城」、「花市」的品牌,把花市辦到外地,開展有關花卉、園林設計等業務,以擴大「花城」的影響。花卉栽培、保鮮等有關技術的不斷提高,也為這種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0年春節,廣州就有家園藝公司到湖南常德最大的超市舉辦迎春花市,當地領導前來捧場,常德市民涌躍參觀,一度成為當地新潮,該公司還准備到山東、山西等一些城市辦花市。⑥由於花卉不像粵菜那樣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因此企業要有超前意識,建立起具有規模的外地辦花市和花店的名牌(具有商標、名稱、服務特色、形象設計等),比如用「廣州花城」之類的直接簡明的名稱,這也是讓廣州花卉業走向全國、擴大影響和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

(三)「花城」的信息文化建設

1.建立網上「廣州—花城」

這是從信息文化戰略上考慮的。當代信息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全球其他產業的信息化大趨勢,建立網上「花城」是產業上檔次、擴大規模影響和樹立鮮明形象的措施。這一設想以國際互聯網為載體,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先建立廣州市范圍的網上「花城」,把國內外有關花卉的信息集中起來,形成花卉信息城,內容包括:(1)「花城」的歷史文化、國內各地的花卉文化和世界各國花卉文化;(2)廣州花卉的基地、企業、品種、服務項目、特色;等等。目前已有芳村初步開始了花卉電子商務的建設,這是可喜的信號。第二階段是擴展范圍,建立跨市、省以至跨國的網上「花城」,把異地有關的花卉信息納入網中,開展網上花卉交易、異地送賀禮鮮花、花卉信息交流和培訓學習等等業務。廣州在花卉方面雖然沒有像粵菜館那樣有遍布海內外的「粵花館」,但可以吸引外地有實力的花店、花農、花卉設備等有關單位加盟網站,這是實現從花卉的「美在花城」到跨地區的「美在網上花城」的重要基礎。

2.鼓勵以花卉為題材的文化創意和創作

與廣州花卉歷史文化的悠久和花卉市場的發達相比,廣州這一題材的文化創意和創作就顯得落後。在當今信息社會,花卉的文化創作也是一種信息傳達,一種有效的持久的廣告宣傳。例如古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使寒山寺出了大名;當代電影《五朵金花》的成功創作,極大地增強了雲南大理的影響,《五朵金花》以其永久的魅力讓媒介說個不完,作了許多年免費廣告,而《五朵金花》自身也成為大理的旅遊文化產品;80年代一曲《太陽島》,引發多少人涌去太陽島;……中國有句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在這方面,政府應在某一階段向花卉題材的創作傾斜,扶植其萌生、成長,歌舞、故事片、小說、散文、漫畫、卡通、工藝品等都是創作的形式;除了鼓勵本地文化人,還要鼓勵外地文化人也來參與創作,並給予此類題材的創作獎和創意獎,這也是創造有廣州特色的文化產品並為花卉節准備內容的措施之一。此外,可以把「花城」編成簡明生動的小叢書、小畫冊推廣宣傳,拍成電視片製成影碟推廣宣傳,電視台還可以舉辦一些以花卉為題材的「美在花城」之類的綜藝節目,以花卉的知識、藝術、習俗、歌舞等為內容。當然這方面應是提倡引導,不能硬性指令,要防止脫離實際、生湊硬套。

花卉是廣州既有傳統優勢、又具有可塑的文化內涵和形象外觀的產業,應該成為廣州文化大觀園的主要構成之一,成為廣州旅遊業的一個品牌。從整體的角度,集中資源,合理調配,搞好「花城」的建設,是帶動旅遊業和其他產業、塑造城市形象個性和增強城市魅力的重要內容。

注釋:

①《送侯判官赴廣州從事》;

②趙燕華:《「過江龍」挑戰羊城花卉業》,《廣州華聲》,2001年第1期;

③本報訊:《政府辦「桃花節」農民行「發財運」》,《南方日報》2000-2-18-B4;

④沈小平《不僅僅是「文明缺德」》,《中國改革報》2000-10-24;

⑤《嶺南文史》,2000年第1期;

⑥黃令華、陳東明:《廣州人出省辦花市》,《羊城晚報》2000-1-28-A5。

㈢ 怎麼會自然枯枝

凡是受到自然旱災或病蟲害的就會自然枯枝。
某些樹木,在長期乾旱中回,為了主幹能夠成活的更長久答,就會使部分枝叉枯乾,以便減輕負擔等待著雨露的滋潤~
還有些樹枝受到了病蟲害的侵襲,也會發生枯枝的現象,尤其是在秋天裡,就會經常看到被知了產卵的樹枝發生枯萎的現象……

㈣ 德州市商貿開發區東風西路運河辦事處拆遷門市房1200元/㎡合理嗎

1200元/㎡肯定不合理,周邊普通房價都到了塊5000了。
但是你得看這個建築是不是違章建築,是否手續齊全。

㈤ 龍岩市市花是什麼介紹一下

龍岩市市花——建蘭和山茶花

參照:福建省部分城市「市樹」、「市花」

一、福州市市樹——榕樹

省會福州是榕樹的主產地,早在唐宋就廣種榕樹,自古素有「榕城」美稱。宋朝福州太守張伯玉發動群眾,編戶植榕,「綠蔭滿城,暑不張蓋」。

二、福州市市花——茉莉花

木樨科茉莉花屬,常綠或半常綠小灌木。花白色,香味濃,花似繁星,葉花根均可入葯,是熏制福州特產茉莉花茶的必配原料。

三、廈門市市樹——鳳凰木
蘇木科鳳凰木屬,落葉大喬木,原產熱帶非洲,後由華僑引種進來,在廈門長勢很好,花大而色艷,花冠紅色,莢果木質,長達50厘米,是城市行道樹及庭園綠化的風景樹。

四、廈門市市花——三角梅

紫茉莉科寶巾屬,木質藤狀灌木,枝具刺,善攀爬,花期長,品種多。生長強健,喜陽光,可整形修剪作盆景,是環境綠化、庭院布置的優選花卉。

五、漳州市市花——水仙花

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漳州是水仙花的故鄉,漳州水仙被譽為「凌波仙子」,其藝術雕琢造型,堪稱「花藝一絕」。

六、泉州市市樹——刺桐
豆科刺桐屬,落葉喬木,別名「木本象牙紅」。花紅色艷,花萼鍾狀,花冠旗瓣狹長橢圓形,平復在翼瓣及龍骨瓣上,形狀很美似象牙。

七、泉州市市花——含笑
木蘭科含笑屬,常綠灌木,春夏開花,花香清雅宜人。花瓣淡黃色,邊緣帶紫暈,花冠微開不張,悄然低垂,羞羞答答,脈脈含情,嬌媚動人,是著名的觀賞花卉。

八、莆田市市樹——荔枝
莆田種植荔枝歷史悠久,自古就有「荔城」的美譽。每逢盛夏時節,荔枝碩果累累,壓彎枝條,其果皮紅艷,果實潤甜,色香俱佳,是福建省名特優果樹。

九、莆田市市花——月季

薔薇科薔薇屬,半常綠灌木。月季生性不嬌,花色艷麗,香氣十足,品種上千,花期長久,是風靡全球的名花。

十、南平市市花——百合

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可入葯,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南平市百合花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

十一、三明市樹——黃花槐和紅花紫荊
黃花槐,蘇木科。紅花紫荊,蘇木科羊蹄甲屬,又名紅花羊蹄甲。1991年三明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決定,將黃花槐和紅花紫荊並列為「市樹」。

十二、三明市市花——三角梅和迎春花
三角梅,紫茉莉科寶巾屬。迎春花,木樨科迎春屬, 1991年1月24日三明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決定,將三角梅和迎春花並列為「市花」。

十三、龍岩市市樹——樟樹
樟科樟屬,亞熱帶常綠闊葉喬木,為福建省鄉土樹種。樟樹枝葉有香氣,別名「香樟」,可提煉樟腦、樟油。其材質優良,耐腐防蟲,是重要珍貴用材及特種經濟樹種。

十四、龍岩市市花——建蘭和山茶花

熱點內容
白鬼花語 發布:2025-09-15 14:15:45 瀏覽:299
牡丹吧魏紫 發布:2025-09-15 14:10:30 瀏覽:129
誠信蘭花園 發布:2025-09-15 13:46:04 瀏覽:84
林口牡丹江火車時刻表 發布:2025-09-15 13:38:55 瀏覽:308
依米花的花語帶圖 發布:2025-09-15 13:28:05 瀏覽:483
古詩梅花落 發布:2025-09-15 12:51:04 瀏覽:609
非典武大櫻花 發布:2025-09-15 12:45:12 瀏覽:112
沈陽中街情人節幾點人多 發布:2025-09-15 12:25:27 瀏覽:700
殘荷插花 發布:2025-09-15 11:29:08 瀏覽:762
邯鄲鑽石荷花 發布:2025-09-15 11:09:31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