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花卉圖冊
1. 宋朝繪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1、繪畫題材和表現體裁的多樣化。宋代繪畫題材擴大,繪畫分科變細,計有佛道、人物、山水、屋木、走獸、花卉、翎毛、墨竹、龍水等門類。繪畫形式中工筆繪畫有突出成就,青綠重彩仍然流行,水墨著色在山水畫中佔有重要地位,寫意畫開始出現。宋代繪畫體裁有巨幅壁畫、高屏大幃、長卷立軸、小幅繪畫、冊頁形式、白描粉本小樣等多種樣式。
2、文人參與繪事,文人繪畫漸成潮流。科舉制提高了整個官僚的文化水平,以科舉進身的文人力圖強調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將繪畫視為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部分。
宋代不少文人士大夫將繪畫看成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在繪畫中以墨竹、墨梅、山水樹石及花卉等為題材,追求主觀情趣的表現,反對過分拘泥於形似的描繪,藝術上主張寧和平淡,追求天真清新的風格。米氏父子、蘇軾等人為典型代表。
3、在宋代,宮廷繪畫承載著宣傳教化、籠絡重臣、粉飾太平的主要功能。宮廷畫家在藝術上必須附和帝王的審美趣味,因此,宮廷繪畫的主要表現風格為:造型准確,格法嚴謹,精微細膩;賦色濃艷,華貴富麗;既有精密不苟之長,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傾向,形成「院體」畫的獨特風格。宋徽宗趙佶為典型代表。
4、出現了職業畫家。畫工解除了對貴族的人身依附,成為獨立的手工業者。宋代城市經濟繁榮,文化生活活躍,繪畫的需求增加,繪畫的服務對象有所擴大,為繪畫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一些畫師們的創作進入城市商業市場,不少技藝卓絕的畫家活躍在社會上,對促進宋代繪畫起重要作用。
這時期的職業畫家的創作具有明顯的商品畫性質。繪畫作為固定行業與社會建立更廣泛的聯系,突破了宗教題材與貴族題材的羈絆。擴大了視野,使世俗美術有了很大發展。宋代風俗畫的發展可以為證。
(1)白描花卉圖冊擴展閱讀: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
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
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宋代繪畫進入手工業商業行列,與更多的群眾建立較為密切的聯系。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畫院的基礎上,宋代繼續設立翰林圖畫院,以培養宮廷需要的繪畫人才。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採的面貌。
2. 求一些花白描花卉的圖片!!急~~~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yuyaoqinchahua&_dir=%2F1733328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johnnyzx80&_dir=%2F17078173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yingzi99168&_dir=%2F16634346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phb_1211&_dir=%2F14997519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igua_sheji&_dir=%2F14456100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xf94230zgp&_dir=%2F866883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avior_pic&_dir=%2F7481037
3. 求推薦白描仕女圖的書籍。作者比較有名的。以前一直畫白描花卉,現在想畫畫仕女圖
書名:初學者之友 國畫仕女白描畫譜
定價:42.8元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4. 植物花卉速寫圖
找一些相關書籍看看,學一下就知道怎麼畫了,這個還是要對照著范畫和文字解說來練習才行。
5. 繪畫的種類有多少種
按繪畫載體來分,來繪畫主要自有以下幾種:
1、在牆上繪畫,就是手繪牆、牆體手繪、壁畫,叫法有很多,主要用於室內外裝飾場景中;
2、在手繪板和電腦上繪畫,就是手繪插畫,主要用於包裝、宣傳、游戲、漫畫等場景中;
3、在紙上和布上繪畫,就是大家俗稱的畫畫,藝術家和畫家多在紙上畫,跟市場結合的產物是手繪裝飾畫,主要用於定製場景中。
6. 我在集市地攤看到兩副長卷,<水滸英雄圖><紅樓夢十二釵>,落款是惲壽平,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是他的真跡
惲壽平(1633—1690),原名格,字惟大,後改字壽平,更字正叔,或稱叔子,號南田,江蘇常州(武進)人。生於明崇禎六年(1633),卒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享年五十八歲。惲壽平是中國繪畫史上享有盛譽的傑出畫家,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齊名,被合稱為「清初六大家」,或稱「四王吳惲」。有《甌香館集》行世。
惲氏是武進世家大族。父親惲日初為崇禎六年副榜貢生,拜著名理學家劉宗周為師,成為「東南理學之宗」,名震江南。 生長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仕宦之家的惲壽平,自小就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加上天份聰慧穎敏,很快就顯示出卓異的才華,「父遜庵授之書,上口即能解義,八歲詠蓮花成句,驚其塾師。」這一切都為惲壽平成為著名畫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不是社會巨變,惲壽平會像祖父輩—樣讀書,進學,仕宦,終其一生。但是,山海關鼙鼓把他帶到了大動亂的時代。
惲壽平的父親惲日初不願屈從清廷,帶著十二歲的南田和兩個哥哥在兵荒馬亂中遠走浙、閩、粵幾省,風餐露宿,歷盡艱險,最後參加了福建建寧王祈的抗清隊伍。不久,閩浙總督陳錦率六萬清軍強攻建寧,十五歲的南田參加了孤城死守。城陷後,南田被俘虜至清兵營,閩浙總督陳錦無子,其妻見南田聰明清秀,把他收為養子。南田雖在總督府過著悠遊優裕的公子生活,但他一心思念親人,思念故鄉。五年後,在杭州靈隱寺主持具德和尚設計下,終於離開總督府,與父親團圓,回到了家鄉。南田少年時代這段傳奇經歷,曾被傳為佳話,廣為流布。
「叔子既經喪亂,少壯時多與奇人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喪,而叔子意氣如常。」(顧祖禹《甌香館集序》)南田這段出生人死的歷練,對他一生可以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南田走上了賣畫為生的道路,以繪畫之報酬。在賣畫生涯中,他先後結識了唐宇昭、莫雲卿、莊子純、楊兆魯、笪重光、毛先舒、諸匡鼎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與王翚友情彌篤。惲壽平為王翚作品寫的大量題跋,更使王翚的作品錦上添花。《國朝畫征錄》說:「石谷畫得正叔跋,則運筆設色之源流,構思匠心之微妙,畢顯無遺。」這類王畫惲題的作品,是「世間雙絕」。
康熙二十九年,南田結束了勞碌、貧寒、悲涼的一生。此時,兒子念祖年方五歲,孤兒寡婦「不能具喪」,幸得王翚、董珙、鄒顯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安排好後事。極妍盡態奪造化色光態韻見真功張庚《國朝畫征錄》言,惲南田「舍山水而學花卉,斟酌今古,以北宋徐崇嗣為歸,一洗時習,獨開生面,為寫生正派,由是海內學者宗之。」明末清初,山水畫壇群雄迭出,陣容壯大。而花鳥畫壇力量則相對薄弱,惲壽平敏銳地看到花鳥畫壇的這種現象,選擇了花鳥畫作為突破口,開始了自己的創新。
花鳥畫自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說法以來,形成了黃筌、徐熙不同風貌的兩大流派。惲壽平合理吸收兩派的技巧,走出了沒骨花卉的新路,以此彪炳人間,留芳千古。所謂沒骨,指作畫時摒棄墨線勾勒,不用墨線為骨,直接用彩色描繪物象的一種畫法。
惲壽平師法造化,主要是對物寫生,他常「對花臨寫」,為花「留照」,為花」留影」。一幅《墨菜》,畫上題詩一首:「灌園我在城南畹,他日留君花下飯。曉露新抽翠甲肥,齊鋤更□黃芽嫩。何煩問鼎間三□,鹽豉和羹爛似泥。最愛山家風趣好,不將肉味勝金齊。」邀來志趣相投的好友,在花叢下品嘗親手栽種的菜蔬,甘美可口,確實遠勝過豪門貴族的山珍海味。以沒骨法寫青菜、芹菜,用筆灑脫,色彩雅淡,極盡筆墨披離清潤之能事,菜葉水漬淋漓,有鮮嫩之感。《蒲塘真趣圖》由於 條大小不等的鰷魚,彎著狹長的身 子,爭相追逐,形成一個半圓;另有一條脫群而出,魚頭直指落花游 去,與邊群形成兩個弧形的包圍。作者用不同層次的淡墨暈染魚身、尾鰭,再以濃墨點睛,並使這些魚背上淡黑和腹部細白的邊鱗所閃現的銀灰色亮光,在水的波動中充分展現出來,一望而知這群魚生活得十分自在、快樂。此外,浮在水面上的青萍、水藻,用淡淡的橙黃、花青點染而成,或叢生點點,漂浮東西,或密密層層,牽連成片,時隱時現,若有若無,既襯託了活潑的游魚,又使那一片緋色的落花顯得格外醒目嬌艷。
惲壽平的創作態度是非常嚴肅認真的。 正因為有這樣嚴肅的創作態度,才使他能夠創作出與眾不同的高雅的藝術作品。上海博物館所藏的《安石榴》扇面,繪折枝石榴,熟透的榴實碩大飽滿,霜皮剝裂,榴子白中帶紅,晶瑩奪目:《半籬秋圖》軸,繪秋天常見的老少年和錦葵兩種花卉。錦葵由右向左斜沖而上,頂上盛開著黃白色花蕊,層層疊疊,生意盎然;一枝向下斜垂,掌狀大葉與老少年相疊,上下輝映。惲壽平的大多數花卉作品,部屬於工筆沒骨花卉法的范疇,構圖單純,主體突出,配以秀美的題字和詩句,典雅大方。
《錦石秋花圖》軸為康熙二十——年所作,以沒骨疊色漬染法,寫湖石及秋棠、雁來紅等秋色,設色淡雅,無脂粉華靡之態,情調秀麗明快,用筆秀逸,卻無纖弱之態,為沒骨花卉的無上精品。同年所作的《蒲塘真趣圖》軸,繪一叢荷花沖泥凌空而上,荷葉舒展婀娜,幾枝新葉才露尖角,隨風搖曳。一朵壯碩而濃麗的荷花展開了盛放的花瓣,鮮紅嬌艷,盡情呼吸著新鮮空氣,展示了青春活力和美麗的姿容。在其上下方分別有一蓮蓬和待放的花苞。全圖荷葉以淡墨鋪染而成,花朵用色彩直接點染,色調清麗冷艷,用筆飄逸灑脫。
《南田畫跋》雲:「筆墨木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惲壽平開創的這種筆法秀逸、設色明凈、格調清雅的「惲體」花卉畫風,使明代末年的:「鉤花點葉」派末流幾乎為之一掃,因「有起衰之功」而被尊為「寫生正派」。康、雍、乾三朝學他的人很多。
從近代繪畫史看,惲壽平的影響亦不容忽視。清末嶺南花鳥名家居巢在藝術上對他心摹手追,上海畫派的任伯年、吳昌碩亦臨摹和學習過他的畫,當代名家劉海粟亦是從臨摹他的白描花卉開始繪畫生涯的。有意思的是,由於這種「沒骨花卉」的畫法,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在詞堂廟宇的牆壁上、織綉品的紋樣上、陶瓷器皿的彩繪上,亦常可看到題為「仿南田沒骨法」的民間繪畫。墨雨久令千載秘青山還許少文知惲壽平由靈隱寺住持具德和尚沒計解救,回到常州後,為全家生活之資,開始繪畫創作,是以山水起家的。與花鳥畫一樣,南田山水畫也能把師古人與師造化糅為一體。他對古代優秀傳統十分重視,在認真學習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南田奠定了堅實的技法基礎,他不僅學到了古人的技法,且領會到古代大師們的精神所在。
《林居高士圖》軸為惲壽平五十歲時的精心之作。圖的前景為平坡,坡上叢草雜生,林木環繞。繁茂參天的大樹下,有草屋一間,屋中一介高士孤獨而坐,擁琴向山,靜坐沉冥。屋的四周泉水淙淙,幽篁瑟瑟。緊承平坡的是低矮的平丘,山丘上樹木蔥郁,澗中山水潺潺,茅舍隱約,山丘後是漫漫水涯,水天盡處,綿延不絕的遠山遙相呼應。整個畫而異常清幽,卻又充滿生機,作品已不只是以再現對象為滿足,而是致力於作者主觀意緒與被表現對象神貌的化合。圖中,作者標明「用陸天游畫法」。陸天游即元代畫家陸廣,他的畫風蕭散幽淡,畫樹有鸞驚蛇舞之勢。此圖既把握住陸廣風格的主要特點,又不是刻板的模仿,筆墨清靈秀濟,風格靈動逸邁,有一種纖塵不染的韻味,這正是南田山水畫特有的個人面目。
惲壽平的《甌香館集》中有大量涉及書畫的議論,無不鞭撻入里,玲瓏剔透。他的繪畫理論,在清代汗牛充棟的畫論著作中,是比較出色的,在清代中已是「久膾炙人口,傳播海內」。現代余紹宋更稱其:「可謂妙絕古今,更不能贊一辭矣。」
——本文摘自《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大典》作者:毛建波
7. 梅蘭竹菊的白描圖欣賞
上昵圖網,搜索白描花卉,大把的圖案!!!
8. 繪畫有哪些種類
大體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方繪畫兩大體系
中國畫 、 油畫、 版畫、 水彩畫、 水粉畫等主要畫種
種類很多,中國畫就分花鳥、人物、山水等
還有其他風格的,比如魚皮畫、華樹皮畫,沙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