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追求真
① 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形式與要求
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形式與要求
東方式插花無論使用哪種花器,其基本形式都是一致的,一般是以三個枝條構成不等邊三角形的外輪廓線,這三個主枝日本稱為 「天、地、人」。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形式與要求,歡迎閱讀。
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形式與要求
東式插花要求通過線條、格調與色彩的配合,達到賦花木以再生的意境。它不象西方式插花著重追求花朵的豐滿與色彩的鮮艷。更不同西方幾何圖案式的插法,而是強調枝葉與花朵的協調,插時不需太多的花朵,構圖十分簡潔,形式多種多樣,生動活潑。東方式插花無論使用哪種花器,其基本形式都是一致的,一般是以三個枝條構成不等邊三角形的外輪廓線,這三個主枝日本稱為 「天、地、人」。
第一主枝,是最長的一枝,選用最茁壯的花莖直插正中。
第二主枝,插在第一主枝旁,朝前斜向伸出約45度,它的長度約為第一主枝的3/4。
第三主枝,約為第二主枝的3/4,與第一、第二主枝基本上成直角朝前斜向飄出,以獲得構圖的平衡。
三支主枝牢牢插在一處,使人感到三支都出於同一主莖,有渾然一體之感。
擴展: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花型
東方插花的`花型由三個主枝構成,因流派的不同稱「主、客、使」、「天、地、人」、或是「真、善、美」。雖然稱號不同,卻都表達了東方人的哲學思想。
在中華花藝中我們把最長的那枝稱作「使枝」。以「使枝」的參照,基本花型可分為:直立型、傾斜型、平出型、平鋪型和倒掛型。
直立型
使枝直立而插,角度最多不超過30度。花型平和、穩重,正式隆重的場合多用直立型。
傾斜型
使枝傾斜而插,角度在30度—60度之間。花型悠閑、秀美,隨意而插的作品適用日常生活。
平出型
使枝由花器口傾斜而插,角度在60度—90度之間。花型灑脫、有強烈動感,有個性,在特別場合插做。
平鋪型
使枝不同與其他花型要「先立而後斜出」,而是直接依附花器器沿或水面而插。花型平和、舒適有滿足感。
倒掛型
使枝由花器立出而彎曲至花器器沿以下。花型有強烈的征討、冒險意味,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感。
;② 插花藝術的主題要求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是由於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間,進行藝術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復,也不是對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經過作者精心創作,具有獨特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藝術插花的作者,須善於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間,積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匯,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熟悉繪畫音樂,這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中國式插花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 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 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 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日本式插花 西元六世紀時,日本天皇派特使(相當與今日的外交官)小野妹子到中國做文化交流親善訪問,他回日本時帶了很多中國的字畫、雕刻、文學、戲劇還有園藝及供佛的瓶花等。 小野妹子是一位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旁的頂法寺,日本第一個插花作品即在此完成。從此日本有了插花學校的興起。名稱叫做[池坊]乃源於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現在的負責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專永先生。
西洋式插花 西洋式插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插花,早在公元2000年時尼羅河文化時期。從古希臘直到羅馬後期,經歷了中世紀的文化停止時期,十四至十六世紀才奠定了現代西洋式插花的基礎。 西洋插花與中國式和日式插花相比較強調實用和設計理念,一般較能融入生活之中,達到日常生活的裝飾效果。
插花的各種知識
插花基礎
(一)插花基本造型
1.水平型.設計重心強調橫向延伸的水平造型.中央稍微隆起,左右兩端則為優雅的曲線設計.其造型最大特點是能從任何角度欣賞.多用於餐桌,茶幾,會議桌陳設.
2.三角形.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邊三角形,外形簡潔,安定,給人以均衡,穩定,簡潔,莊重的感覺.多作典禮,開業,饋贈花籃等用.若在大型文藝會演及其他隆重場合應用,亦顯豪華氣派.
3.L型.將兩面垂直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狀態.宜陳設在室內轉角靠牆處.L型對於一些穗狀花序的構成往往起重要作用,大的花果用於轉角處,小的花自己向前伸延,給人以開闊向上的感覺.
4.扇形.按基本的三角形插花造型作變化,在中心呈放射形,並構成扇面形狀.適宜於陳設在空間較大之處.
5.倒T字型.整個設計重點成倒T字型的構成.縱線及左右橫線的比例為2:1,給人以現代感.適合裝飾於左右有小空間的環境中.
6.垂直型.整體形態呈垂直向上的造型,給人以向上伸延的感覺.適合陳設於高而窄的空間.
7.橢圓形.優雅豪華的造型.採用大量的花材,集團式插法,對結構,對比要求比較低,呈自然的圓潤感.以古典的花瓶作容器,宜置於教堂或典禮儀式等空間位置較大的場合.
8.傾斜型.外形是不等邊三角形.主枝的長短視情況而定,整個構圖具有左右不均衡的特點.多用於線狀花材,可有效的表達舒展,自然的美感.
(二)插花中尺寸的確定
花材與花器的比例要協調.一般來說,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過插花容器高度的1.5-2倍,容器高度的計算是瓶口直徑加本身高度.在第一主枝高度確定後,第二主枝高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憑經驗目測就可以了.第二,第三主枝起著構圖上的均衡作用,數量不限定,但大小,比例要協調.自然是插花花材與花器之間的比例的配合必須恰當,做到錯落有致,疏密相間,避免露腳,縮頭,蓬亂.規則式插花和抽象式插花最好按黃金分割比例處理,也就是說,瓶高為3,花材高為5,總高為8,比例3:5:8就可以了.花束也可按這個比例包紮.
(三)插花色彩的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對自然的寫真,有是對自然的誇張,主色調的選擇要適合使用環境.濃重溫暖的色調(紅,橙,黃)適於喜慶集會,舞場餐廳,會場展廳;明快潔凈的中性色調適用於書房,客廳和卧室;而冷色調(淺黃,綠,藍,紫,白)常用於憑吊悼念場所.
就花材的種類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鮮明可人.自然式花藝以麗不亂性,艷不眩目的色彩為主,縱使無花,亦可用蒼松翠柏作主角.而圖案式花藝則以色彩濃厚,火爆熱烈,亦可將反差強烈的顏色集於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與容器的色彩配合來看,素色的細花瓶與淡雅的菊花有協調感;濃烈且具裝飾形的大麗花,配釉色烏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獷的風姿;淺藍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紅色的雛菊或小菊;晶瑩透剔的玻璃細頸瓶宜插非洲菊加飾文主,並使其枝莖纏繞於瓶身.
就東西方花藝特點而言,西方的花藝,花枝數量多,色彩濃厚且對比強烈;而東方的花藝則花枝少,著重自然姿態美,多採用淺,淡色彩,以優雅見長.
插花類型
(一) 根據用途大致可以分為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禮儀插花是指用於社交禮儀,喜慶婚喪等場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傳達友情,親情,愛情,可以表達歡迎,敬重,致慶,慰問,哀悼等,形勢常常較為固定和簡單.
藝術插花是指不特別的要求具備社交禮儀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來供藝術欣賞和美化裝飾環境的一類插花.
(二)根據藝術風格可分為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現代自由式插花中國式插花
東方式插花有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中國花藝從先秦、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式直至當代。 特質 自然之真:依花草樹木之自然生態,掌握季節之變化。 人文之善:經濟效用、敦睦人倫、花卉德性(花文化)。 宗教之聖:以花供佛、以花修道、對花之崇拜。 藝術之美:花材藝術、花卉藝術、整合藝術。 類型 園花:種在花園中,考慮植物藝術的生長姿態。 盆栽:種於盆、缽中,根部尚存可與花卉搭配。 秉花:把花當飾品,講究衣飾和花卉之搭配。 佩花:將花插在頭上或襟上,注重花卉和衣飾之關系。 籃花:插置於籃中,注意花和花籃的親托效果。 瓶花:折花置於水盤或花瓶中,較具時代意義,是世界花藝中主要 的一類,有盤花、瓶花。 果供(供花):以果實為主,極富教化和藝術。
日本式插花要旨 奉獻:有如大自然界將花和樹最美的一面無私地獻給人類。 耐性:把一枝一花放在最適當的地方,需要寧靜的心。 精力:收集花材處理枝、莖、葉均需要充沛的精神。 專註:要拋開繁瑣,才能真正創造完美的作品,所謂精神所至,金 石為開。 智慧:自我訓練到花、人成為一體,達到純靜的程度,日本的花藝依不同的插花理念發展出相當多的插花流派,如松圓流、日新流、小原流、嵯峨流等各自擁有一片天地與西洋花藝完全不同的插花風格,可以說是花藝界里具有影響力之藝術。
西洋式插花區分為兩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
形式即為(傳統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線條為原則,非形式即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講形式,配合現代設計,強調色彩,傳統式適合特殊社交場合,自由式適合於日常家居擺設。
(三)根據所用花材的不同分為鮮花插花,乾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鮮花插花 全部或主要用鮮花進行插制。它的主要特點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絢麗、花香四溢,飽含真實的生命力,有強烈的藝術魅力,應用范圍廣泛。其缺點是水養不持久,費用較高,不宜在暗光下擺放。
2.乾花插花 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乾花或經過加工處理的乾燥植物材料進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態美,又可隨意染色、組合,插制後可長久擺放,管理方便,不受採光的限制,尤其適合暗光擺放。在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十分盛行乾花作品。其缺點是怕強光長時間暴曬,也不耐潮濕的環境。
3.人造花插花 所用花材是人工仿製的各種植物材料,包括絹花、滌綸花等,有模擬性的,也有隨意設計和著色的,種類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艷麗,變化豐富,易於造型,便於清潔,可較長時間擺放。
插花道具
(一)插花器皿
花型設計的必需品花器的種類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編、化學樹脂等在材質、形態上有很多種類。花器要根據設計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進行合理選擇。
玻璃花器 玻璃花器的魅力在於它的透明感和閃耀的光澤。混有金屬酸化物的彩色玻璃、表面繪有圖案的器皿,能夠很好地映襯出花的美麗。
塑料花器 比較經濟的道具。價格便宜,輕便且色彩豐富,造型多樣。設計用途廣泛。
陶瓷花器 花型設計中最常見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風情和各自的文化藝術。所以在使用選擇上首先應與設計的式樣一致為佳。
藤、竹、草編 形式多種多樣,因為採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體現出原野風情。比較適宜無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
金屬花器 由銅、鐵、銀、錫等金屬材質製成。給人以莊重肅穆、敦厚豪華的感覺,又能反映出不同歷史時代的藝術發展。在東、西方的插花藝術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素燒陶器 在回歸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燒陶器有它獨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風味,使整個作品顯得樸素典雅。
(二)插花基本道具
花的造型藝術是離不開各種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選擇和使用道具可以延長花期,同時反映出設計者的藝術修養和技術水平。這里介紹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資材。
粘性膠帶 有紙和塑料的。一般用來包在鐵絲的外面,特別是經過加工後的花材為了防止脫水而使用。顏色有許多,要根據花莖的顏色和設計的目的選用。
鐵絲(或銅絲) 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態、人工性地彎曲加工時需要用到鐵絲。鐵絲的種類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號,根據粗細分為18-30號之間,根據設計意圖來選用。
花剪 花刀 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莖、枝條最主要的工具。根據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選擇地使用。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韌性的枝條時用花剪,修剪鮮花的長短時用花刀,因為花刀的切面較平緩,切口要求是斜面,以益於保鮮。
花泥 花泥是用來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強的化學製品。保水性好,使用方法簡單。花泥分為鮮花泥和乾花泥兩種。乾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鮮花泥是綠色的。花泥有各式各樣的形狀,要根據花型選定。 乾花泥用於乾花設計,不能吸入水分。鮮花泥需要充分浸透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時要盡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要施加任何壓力,否則會造成外濕內乾的狀況,直接影響切花的吸水效力。
花材選擇
(一).哪些材料可用於插花
只要具備觀賞價值,能水養持久或本身較乾燥,不需水養也能觀賞較長時間的,都可以剪切下來用於插花.當然,插花的材料不止限於活的植物材料,有時某些枯枝及乾的花序,果序等也具有美麗的形態和色澤,同樣可以插花. 現在的花卉市場上還有許多人工加工的乾花,也是很好的插花材料,他們雖然沒有鮮花那樣水靈和富有生機,但卻具有獨特的自然色澤何止低,或者倍加工成獨特的色彩.另外,還有各種質地的人造花,如絹花,塑料花,紙花,金屬花等等,用它們做成的插花作品擺放在居室,既能起到花卉的裝飾作用,又比較經濟實惠,且易於管理.
(二).切花選購要訣
(1)花枝越長越新鮮.為保持新鮮,提高吸水性能,花店每天都要將切花枝莖的下 端剪去一段.因此,莖越長的花越新鮮.
(2)觀察花材的整體形態. 凡是葉面稍有萎焉,發黃或浸入水中的花莖,葉片變成褐 色,黑色的花枝,新鮮度差,不宜購買
(3)用手觸摸水中的花枝.用手觸摸花枝水中的枝莖部分,有滑溜溜的感覺,說明花枝 已留放了5-6天,新鮮度差,不宜購買.
(4)花朵大部分全開的不宜購買.
(5)花型過小不宜購買.花型過小的原因,有時可能是將外圍殘缺的花瓣去除所至.
(6)花色應鮮艷.花瓣應有彈力,顏色應鮮艷.
(三).花材形態
線形花(線狀花) Line Flower 整個花材呈長條狀或線狀。利用直線形或曲線形等植物的自然形態,構成造型的輪廓,也就是骨架。 例如:金魚草、蛇鞭菊、飛燕草、龍膽、銀芽柳、連翹等。
定形花(形式花) Form Flower 花朵較大,有其特有的形態,是看上去很有個性的花材。作為設計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經常用在視覺焦點。本身形狀上的特徵使它的個性更加突出,使用時要注意發揮它的特性。 例如:百合花、紅掌、天堂鳥、芍葯等。
簇形花(塊狀花) Mass Flower 花朵集中成較大的圓形或塊狀,一般用在線狀花和定形花之間,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沒有定形花的時候,也可用當中最美麗、盛開著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視覺焦點的位置。 例如: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白頭翁等。
填充花(散狀花) Filler Flower 分枝較多且花朵較為細小,一枝或一枝的莖上有許多小花。具有填補造型的空間、以及花與花之間連接的作用。 例如:小菊、小丁香、滿天星、小蒼蘭、白孔雀等。
花的藝術風格分類
(1)西方式插花,也稱歐式插花,它的特點是注重花材外形,追求塊面和群體的藝術魅力,作品簡潔、大方、凝練,構圖多以對稱式、均齊式出現,色彩艷麗濃厚,花材種類多,用量大,表現出熱情奔放、雍容華貴、端莊大方的風格。
(2)東方式插花,以我國和日本為代表。選用花材簡練,以姿為美,善於利用花材的自然形態和所表達的意境美,並注重季節的感受,以線條的造型為主,多為平衡式構圖,以姿態的奇特、優美而取勝。
(3)自由式插花,受當今世界各國出現的各種派別如寫實派、抽象派、未來派等等派別的影響,選材、構思、造型更加廣泛自由。特別強調裝飾性、特殊性,更具時代感和生命力。
插花的構圖形式
傳統插花最基本的構圖形式有兩種:
(1)對稱式或均齊式:對稱式往往以中軸線為准,向左右插入等形、等量、等色的花葉形成的構圖形式,如扇形、三角形似孔雀開屏的形態;均齊式也以中軸線為准,向左右前後插入等形、等量、等色的花葉形成的構圖形式,似塔型、半園型。
(2)平衡式:依中軸線中心點配置不等型而等量的花、枝、葉的構圖形式。此種形式構圖形態多樣,多採取花、枝、葉的大小、高低、疏密等手段進行變化,一般跟著感覺走,將等量花材進行插入。 插花的素材可以是從店裡買回來的鮮花,也可以是野外采來的野花野草,巧妙搭配,精心編排,心情美然。
插花的步驟
(1)修剪:首先要去掉花卉的殘枝敗葉,根據不同式樣,進行長短剪裁,根據構圖的需要進行彎曲處理(為了延長水養時間,適合水中剪取)。
(2)固定:為了讓花卉姿態按照你的設想進行,一般在花器的瓶口處,按照瓶口直徑長度,取兩段較粗枝幹,十字交叉於瓶口處進行固定。專業插花,還要彩花插、花泥、鋁絲等工具進行固定。
(3)插序:一般容易先插花後插葉,這樣容易在插葉的時候將花的高度降低。正確的插序應該是選材、選插襯景葉、插擺花。ement)chā huā起源於佛教中的供花。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一門藝術,同雕塑、盆景、造園、建築等一樣,均屬於造型藝術的范疇。簡言之,插花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故稱其為插花藝術。插花看似簡單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卻並非易事。因為它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以情動人,溶生活、知識、藝術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國內外插花界的朋友們都認為,插花是用心來創作花型,用花型來表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
在我國插花曲歷史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巳為人們曰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並不是一定要選用名貴的花材、高價的花器。一般看來並不起眼的綠葉,一個花蕾,甚至路邊的野花野草常見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優秀作品來。使觀賞者在心靈上產失共鳴的是創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產生共鳴那麼這件作品也就失擊了觀賞價值。具體地說、即插花作品在視覺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種感觀和情感上的自然反應,如果未能立刻產生反應,那麼擺在眼前的這些花材將無法吸引觀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觀賞者情感產生反應的要素有三點:一是創意[或稱立意)、指的是表達什麼主題,應選什公花材;二是構思(或稱構圖),指的是這些花材怎樣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現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與創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機配合,作品便會給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要有一個與之相協調的環境,插花作品與環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裝飾需依環境及場合的性質而定,不同場合和對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會商廈、酒樓開業,以及宴會廳等隆重場合的喜慶用花,花材色彩要鮮艷奪目,花形碩大,以展示熱鬧、有氣派:反之,哀悼場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凈如白色、黃色花材,籍以寄託哀思。應用插花來烘托氣氛、渲染環境,能起到畫太點睛的作用。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
插花藝術對中國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為主要素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的一種盆景類的花卉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緻,令人把玩,愛不釋手。
插花,顧名思義,即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製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插花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以情動人,溶生活、知識、藝術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 現代藝術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③ 簡述東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創作理念與法則
東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創作理念與法則:
東方人性情穩重內向、委婉含蓄,藝術境界寓意隱含,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故在插花的創創作理念與法則上,其特點與風格可以用真、善、美、聖這四個字來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傳統的東方民族酷愛自然、崇尚自然,對自然之美最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點,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長的花木為表現的物象,講求「物隨原境」。「形肖自然」,這是中國國畫和插花藝術的理論基礎。即所表現的景觀需符合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不能含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正如袁宏道在書中所論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於物者,自得之」,「使觀者疑叢花生於碗底方妙」的境界。這樣,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觀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思考其美之所在與其美之精華,並融入個人的情感與審美,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和表現,使作品展現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靈的感染力,這是傳統東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傳統的東方插花又被稱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而儒家美學思想是以「善」為宗旨,所以中國人的審美觀也以「善」為核心,在這種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對花卉也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含義,講求材必有義,義必吉祥,如生活中人們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以此象徵傲雪凌霜、不畏嚴寒的品格,取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脫俗。用玉蘭、海棠、牡丹、桂花來襯托「玉堂富貴」,用象徵、寓意、諧音的技巧,營造一種含蓄和諧的氛圍,以借花明志、對花舒懷,並給作品賦以某種命題,使作品展現一種特定的意境,這是傳統東方插花所特有的風格。
三、藝術之「美」
插花創作中的藝術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構思美和整體藝術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線條造型。如梅花因其橫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態美,雅而不艷、幽香遠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嚴寒的內涵美而成為傳統藝術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虛實結合、剛柔相濟、氣脈相連。如「畫苑布置為妙」,「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創意追求統一和諧的色彩效果,力求艷而不俗、雅而不淡,據環境與創作的需要,色彩或絢麗、或素雅,使人的視覺感受明快而亮麗,清新而自然。
傳統的藝術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規則化,在情勢上任由發揮,以達明示主題為度,外形輪廓不拘泥於一定的形式,為主題服務是造型創作的源泉。
對花明志、借花舒懷,創作具有詩情畫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藝術插花創作的宗旨。將花的形體美與人的構思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作品神形兼備,具有內涵美、神韻美,這是東方插花藝術所獨具的藝術美。
整體藝術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創作環節之間、各創作要素之間、作品與環境之間的有機配合所產生的綜合藝術效果。即通過插花創作,同時創作一個高雅、浪漫、和諧的環境空間,產生一種環境藝術美。這是藝術插花的最終目的。
四、「聖」潔之尊
藝術是神聖的,藝術創作亦是神聖的,東方人認為花卉是神聖的,以一種崇敬的心惰去對待她,以花悟道、修身養性,使插花也有一種神聖感,講求「心正花正」,進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來正人之心態,來怡情娛趣,這是真正的藝術境界。
綜上所述,東方人採用寫實、寫意或二者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花卉的姿態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種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藝術美。她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過程。
④ 日本插花道有什麼流派,插花道有什麼特點
掛花、吊花瓶插花
池坊流
日本室町時期的掛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師傅中風行一時。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元祿時代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種花道流派。提倡盡量保存花的自然樣式。隨著花道藝術的興起,茶室內也講究用鮮花裝飾。多裝飾茶室服務的投入花強調花枝彎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於投入花較立花省工、省錢,所以很快在中、下層町民中間普及開來,並很快從茶道中分離出來,自成一體。
投入花
日本明和、安永年間以投入花為基礎,相繼涌現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種流儀花。根據它的流儀和理論,起名為生花(把帶枝的花藝術地插在瓶里或盤里的一種插花藝術),亦稱正花、活花。生花技術講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態,強調體、用、留、真、副、體的調和,體現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調和的思想。由於以上原因,插花時花形整體必須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儀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統的流派。
池坊花
十五世紀由立花名家專慶創造的池坊花是當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頂法寺),當年六角堂內的許多僧人都擅長專慶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詞。 日本寬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術的開山祖專慶應邀為武將佐佐木高秀插花。幾十枝鮮花插入金瓶內,綺麗無比,頃刻專慶的池坊插花術在立花界獲得很高的聲譽。十六世紀專應創作了《池坊專應口傳》、專榮創作了《池坊專榮傳書》。通過專應、專榮的努力,池坊立花成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別是戰後建立了池坊學園。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養花道人材。與此同時,也開展對花道理論、技藝的研究。
未生流派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戶初期由未生齋一莆(1761-1824)創立的另一個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發展成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於花道知識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內又相繼出現了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會、真養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雲派、都未生派、洛陽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將儒家的天地人合作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為體現天圓、地方統一體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內,未生流派進行多種多樣的創造發揮。其作品的特點是明快、簡潔。
小原流派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雲心自幼隨父學習池坊的插花技術。後來雲心發現池坊派插花術重心過高,不夠安穩。便創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術。接受自然影響的小原插花術以新穎的花型,為插花技藝增添了時代感。小原插花術的誕生是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學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試一直受到正統派的指責。雲心不同於其他流派逐個收弟子學藝,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進行集體教授。這種教學法在當時可謂劃時代的創舉。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義插花術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愛。
草月流派
由使節河原蒼風(1900- )創立的草月流派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樣。使節河原蒼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傳統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處理素材的新理論。草月流派著眼於現實生活,組織造形,將西方的藝術觀點糅合於插花藝術之中。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輔助材料。今天盡管日本人對草月流派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實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因此, 日本花道
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來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從深處看,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花道還是一種技藝,可用來服務於家庭和社會。最後花道是一種易於為大眾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淺出的文化活動。 插花並不講究花材的數量和花的華麗。在古代和現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輪向日葵等簡單的花草就能營造一種幽雅、返樸歸真的氛圍。另外插花的優劣還取決於插花的形態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現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薔薇花象徵美麗與純潔,百合花代表聖潔與純真。梅花象徵高潔與堅毅,蘭花高雅,被譽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華貴,杜鵑花婀娜多姿,桃花嫵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徵高尚品德。而熱愛大自然的日本人最愛的還是櫻花,因為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⑤ 插花藝術有什麼特點(要詳細點的)
傳統東方式插花重線條,輕顏色,注重留白。在現代插花藝術將傳統東方式插花的意境與西方插花的艷麗的花朵和對幾何圖形的美結合起來。反之,西方式插花減少了花朵數量,留出空間,融入了東方式插花藝術的線條美。
新奇的插制技巧傳統插花過程中,對花材處理較少,現代插花為了表現出某種意境或不同的創作意圖,對花材進行綁扎、編織、重疊、架構、串聯等處理,強調色塊和質感,對花材運用組群、堆積等手段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
傳統插花重以容器插花為主,現代插花中還有不用花器的敷花、吊掛花、壁花、花牆、花束、胸花、花環等等。
傳統的插花是為了引入大自然的活力與美等,而現代式插花僅僅是將花材當作藝術的創作材料或元素。生活中的很多情景都可以作為創作的主題,如人的生存空間展現,生命情感、宇宙萬物等等,作品比較抽象,內涵深刻,題材新穎。
(5)插花追求真擴展閱讀
在中華花藝中我們把最長的那枝稱作「使枝」。以「使枝」的參照,基本花型可分為:直立型、傾斜型、平出型、平鋪型和倒掛型。
1、直立型
使枝直立而插,角度最多不超過30度。花型平和、穩重,正式隆重的場合多用直立型。
2、傾斜型
使枝傾斜而插,角度在30度—60度之間。花型悠閑、秀美,隨意而插的作品適用日常生活。
3、平出型
使枝由花器口傾斜而插,角度在60度—90度之間。花型灑脫、有強烈動感,有個性,在特別場合插做。
4、平鋪型
使枝不同與其他花型要「先立而後斜出」,而是直接依附花器器沿或水面而插。花型平和、舒適有滿足感。
5、倒掛型
使枝由花器立出而彎曲至花器器沿以下。花型有強烈的征討、冒險意味,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感。
⑥ 中國插花崇尚什麼
1 崇尚自然,師法自然,以自然為第一宗旨。
2 講究詩情畫意,注重意境創設。專
3 線條造型,注屬重個體線條美。
4 採用不對稱自然構圖。
5 花材人格化。在插花創造中,根據主題選用,會引起欣賞著的共鳴,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⑦ 一枝談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閑說中式傳統文人插花
—
一枝談貯書窗下,
人與花心各自香
——閑說中式傳統文人插花
插花是藉以消憂的好辦法,和自然之物在一起,會被生命的能量感動。現代城市生活,很少機會接觸山水自然,可是哪怕在室內插作一瓶代表情緒心象的瓶花、一盤描摹自然景色的寫景花,便能使你即刻忘記當下煩惱事,獲得一瞬間歸返自然的輕松喜悅。花朵是有力量的。它們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語言,它們身上藏著宇宙人生的奧義。讀懂一朵花,便能讀懂一個世界。科學技術從中解碼自然知識,而文學藝術,從中解碼人的故事。
縱觀中國古代文人插花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歷代文人們在其身處的時代,是如何運用插花這一「生活藝術」作為他們表達的載體,講述著自我與自然、自我與時代、自我與世界的反觀。
宋代無名氏《南歌子》:「閣兒雖不大,都無半點俗。窗兒根底數根竹。畫展江南山景、兩三幅。彝鼎燒異香,膽瓶插嫩菊。翛然無事凈心目,共那人人、相對弈棋局。」歌詞中可以看出宋代人生活狀態的風雅趣味,窗下竹、瓶中菊,都是插花藝術在生活中的影子。
歷代詩詞歌賦中,亦充滿了花的身影,或專為詠花、或是在言志遣情的詞曲里借花的符號,表達著自己的隱喻。
插花陳設歷來並非僅只女子雅尚,其真正況味乃在於文人之審美意趣、士子之心胸呈現。花之身影姿態也是文德修養的狀態,文人雅士對花的吟詠,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刻意唯美而為之,而是發自內心的詠嘆。
而時至今日,人們普遍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插花」只是一門倡導生活情趣的「技術」,和藝術不沾邊,頂多算一項「藝能」,不過是女性(通常都是女性)在傷春悲秋的賦閑生活中一項趣味活動;抑或婚慶、會議、典禮時才會使用到的一種「職業技能」。早就不再將它和「道」相提並論。甚至已不能區分出「中式傳統花道」、「日式花道」以及「西洋插花」之間有何異同。
台灣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創始人黃永川先生曾在《中國插花史》一書中寫道:「插花乃生活藝術,與政經發展之枯榮同其消長。故而雖經六朝隋唐之孕育,歷經宋明之繁榮,但降至清代以後卻一蹶不振,直到近代風氣雖盛,但時下所見者皆日本流派,怎不令人唏噓!」(《中國插花史》)
大眾不知,作為一種文人生活方式的存在,插花自六朝起,便和文人士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始有南北朝庚信、魏晉竹林七賢;至唐代,王維、盧鴻、陸羽,都是插花、賞花、詠花之極高造詣者。在唐代,整個時代都有愛花的風氣,詩詞吟詠中盡是花木之美,更有璀璨花學著作,如李贊《花木記》、賈耽《百花譜》、羅虯《花九錫》(隋唐時期插花學的代表作)名篇繁多,不可悉數盡陳。
中唐名士歐陽詹曾作《春盤賦》雲:「多事佳人,假盤盂而作地,疏綺綉以為珍。叢林具秀,百卉爭新。」說明在當時,盤花的插作,已有成型的哲學觀念和審美特點,對於插花的形式、色彩、花器、花材、線條、構思及維持花命的方法與技術都有了足夠的考量。若用一句唐詩窺其盛況,大概便是楊巨源那句:「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唐人愛花的時尚可見一斑。
到五代十國之時,由於社會的分裂與長期戰亂,文人情志由盛世解衣磅礴、自由詠嘆之大氣象,頹轉為寄情山水、借物言志的委婉表白。與文人相隨的插花形式,也因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生活形態而轉向野花閑草、就地取材,不拘形式,信手拈來。時人倡言返璞歸真,如陶淵明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幸而當時已有盛唐之鋪墊,人們對於花之情狀、花之性格,以及花種、花品、花命的體會和研究,都有了較成體系的認識,於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花品著作因此誕生——蜀漢·張翊《花經》,根據花材的顏色、香氣、性狀、氣質等等,模擬人類社會的官階,分出九品九命。這也是文人以花自喻,將花代語,並以此寄託自己理想人格的典型象徵。譬如《花經》中評為一品九命之花材有:蘭花、蠟梅、牡丹、酴醾、紫風流(瑞香)。皆是花中最為清雅、高格、富貴、大器者。插作什麼樣的花,便是什麼樣的人,心中對花的品評和認識,也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再說到當時的南唐後主李煜,更是傳統中式花道走向藝術巔峰的締造者,他不但是後世「六大花器」中「筒花」的發明人,他創辦的「錦洞天」更是歷史上最早、也最為盛大的插花藝術「展覽會」。
到了宋代,宋太祖勵精圖治,宇內昇平,各地插花風氣回暖提升,「插花、掛畫、焚香、點茶」被奉為生活四藝,成為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修養,甚至連僕役也不例外。當時最有名的「萬花會」,是宋人在「花朝節」(農歷二月十五日)舉辦的盛大賞花宴會。元佑七年(1086)時,洛陽太守為花朝節的舉辦,「一次用花千萬朵」,被斥為:「勞民傷財,達於極點」。宋代傳於後世的插花著作更是豐富,有趙希鵠《洞天清録》、林洪《山水清供》、蘇東坡《格物麤論》、周密《癸辛雜識》等等。而當時最著名的文章,更要提到周敦頤的《愛蓮說》、曾端伯《花十友》、黃峪《花十客》、張敏叔《花十二客》……這些經典文論和文章觀點,皆成為後世文人插花賞花的審美准繩。
後至元代,又是社會離亂,戰火不熄的時代,文人階層保受異族壓迫而求安心切,於是偏重感性,表現空靈之心境的風格,成為了文人階層插花的主流。自由肆意的心象呈現,任性率真的自我表達,使得插花再次成為了文人的另一個張嘴唇,講述著他們不能開口明言的心志。
直至明朝,文風鼎盛,文人插花完全脫離政治排場,形成一個專門性學術的世術類型,並有完整體系的花道著作問世,整個時代所追捧的審美格調已是清一色的「文人花」。
最值得一提的是明人袁宏道《瓶史》,這部著作堪稱插花史上最具學術性、最成體系的經典之作,後人爭相傳譯,奉為准則。對後世和海外插花藝術的傳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他文人編撰的經典花道著作,還有張謙德《瓶花譜》、陳洪綬的《瓶花畫作》、王世懋的《花疏》、陳繼儒的《嚴棲幽事》、何仙郎的《花案》、高濂的《瓶花三說》《草花譜》、文震亨的《清齋位置》、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程羽文的《花歷》、《花小名》等等。那是一個文人審美成為社會主流審美的時代,也是民間處處爭相效仿、追求文人插花之境界的黃金時代。
而到了清代,國勢漸衰,學術走向考據之路,文人與花道日俱衰頹,民間對自然之美也較少關心,或審美日漸庸俗化。成體系的中國傳統花道和大清國運一同式微,直至緩慢的消亡。
當然,文人與花的歷史關系,不只是這樣粗淺概述足以囊括,二者盤根錯節的連結,值得用許多篇幅去書寫。
明代袁宏道在其著作《瓶花譜》中說,花是「天地慧黠之氣」所形成。「慧黠」二字,含有一種擬人的靈秀感,好似花朵也是動物,有感知、有感情、有靈性。花朵,的確是所有植物的最外放的生命表達。集結植物的「精氣」。而白居易又曾這樣寫:「天地間有粹靈氣焉,萬類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人類世界的精英,將自然界「精氣」凝結的花卉用以自喻,間中姿態亦值得玩味。
時常思索,中式傳統花道的現實意義應該是什麼?畢竟這不是一門與衣食相關的技藝,更不是人們生活中「剛需」的藝術。過去它的存在,除出對生活審美的高層次的需要之外,更高意義便是「成教化,助人倫」,如今,它還具有這樣的作用嗎?
資中筠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不經意提到:「追求真、善、美而厭惡假、惡、丑,應該是普通的人性,不過在閱歷太多,入世太深之後,可能審美神經就會麻木……」我想,所謂「生活美學」的意義,恰恰就在此處。美的作用,何其潤物細無聲,但凡目之能及的美,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在教育。所以資先生還說:「對美有了足夠的感知力,對那些見怪不怪,不以為意,一嘆了之,一笑了之的醜陋便難以忍受,如鯁在喉。」
而這種難能可貴的「如鯁在喉」,我想,不單是對「美」而言,更是「真」與「善」的底線吧。
⑧ 茶室插花的立意、容器與主要特點
茶室插花的立意、容器與主要特點
花是美的象徵,它以色、香、形、媚四美和無限的生機活力得到人類的青睞和珍愛。自古以來,怡情於花草之間,是人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一種體現。中國是東方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早把花之媚與茶之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國家。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茶室插花的立意、容器與主要特點,歡迎閱讀。
一、茶室插花的立意
茶室插花的首要特點是「立意取材,意在花先」。文學藝術有其相通之處,為了使茶藝插花作品能融自然之美於茶事活動之中,要求插花應像繪畫或詩文創作那樣強調「意在筆先」一樣,強調「意在花先」。插花之前,首先根據茶藝主題進行藝術構思,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立意」。古人講「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茶藝插花創作時首先應力求立意奇巧高遠,然後再根據立意去選擇最適當的花草。
當然,在插花藝術創作中,立意是十分艱難的過程。但是,如果沒有恰當的立意,插花便只能成為萬紫千紅的堆砌,甚至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茶藝插花立意重在「真、新、高、潔」。其中的'「真」是指感情真摯,立意首先應當注重於能反映出茶藝真實的主題內涵;「新」是指構思新穎、新奇、不落俗套;「高」是指意境高遠,耐人尋味,有藝術感染力;「潔」是指插花的造型簡潔、自然、明快,充滿生機活力。具體地說,茶藝插花立意取材時主要從反映時令(即花有花候,從時令方面立意用插花點明季節特點)、以花傳情(即用花語表達主人的情感)以及彰顯茶藝主題等三個方面考量。
二、插花容器的選擇
插花容器簡稱花器。花器是指花的基礎和依託,插花的造型、意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花器的選擇。在花卉選定之後,要選擇與主題美相適應的插花容器。在茶藝插花中,可使用的容器應有盡有,工藝品(如花瓶、玩具、盆景、假山等)、日常生活用具(如茶壺、杯、碗、盤、碟、小吊桶、小竹籃、竹筒等)、瓜果(葫蘆、小南瓜、椰子、蘋果、梨、菠蘿等),甚至准備丟棄的生活垃圾(如酒瓶、化妝品瓶、啤酒罐、快餐面碗等),只要巧妙構思,別出心裁,均可化腐朽為神奇,讓人耳目一新。不過在選擇插花容器時,它的形狀、高低、大小、質感、色彩、造型都必須能與茶藝主題相適應,能與布席的其他內容相協調。
三、茶室插花的主要特點
我國茶室插花,除了海外風情茶藝和時尚創新茶藝適用西式插花之外,大多數茶藝主要採用東方式插花。東方式插花有如下特點。
(一)作品以韻取勝
不失其自然風姿又高於自然。選用的花品種不求雜,數量不求多,而注重枝條造型,通過線條的長短、粗細、剛柔、疏密、曲直、虛實來展示簡素枯高或飄逸靈動之美。
(二)重「清水出芙蓉」之美
和西式插花重五彩繽紛、富麗堂皇、萬紫千紅之美不同,東方式插花藝術不排斥花團錦秀、國色天香、雍容華貴之美,但絕不以艷取勝,而是以韻取勝,重在追求「清水出芙蓉」式的淡雅簡素之美。
(三)追求「君子比德」
東方式插花不僅追求以形傳神,通過花與枝條綠葉的調和對比、動靜變化來營造詩情畫意之美,而且十分注重借花寓意、以花抒懷,通過「君子比德」表達主人的道德情操。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靜、怡、真」。「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這個精神在茶藝插花時表現為盡可能選用真花,而盡量不用紙花、絹花、塑料花。哪怕是只插一朵極平常的野花,也比插精美的假花好得多。因為真花有生命活力,帶著自然的信息,反映了茶道的精神。
另外要特別注意讓花「講話」。花看似不會講話,但「花雖無言最多情」,而「情」原本就是一種最感人的語言。讓花「講話」,就是讓花傳達你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任由客人去感悟。要做到這一點你的心境和立意構思同等重要,選擇清雅的花材,注入清澈的凈水,以清靜無比的心境,保留花自然的風姿和清香,做到這些你便成功了。能聽懂花語的人一定能深刻感悟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定會加倍熱愛生活。
;⑨ 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花型
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花型
東方式插花是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插花,與西方插花的追求幾何造型不同,東方插花更重視線條與造型的靈動美感。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花型,歡迎閱讀。
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基本花型
東方插花的花型由三個主枝構成,因流派的不同稱「主、客、使」、「天、地、人」、或是「真、善、美」。雖然稱號不同,卻都表達了東方人的.哲學思想。
在中華花藝中我們把最長的那枝稱作「使枝」。以「使枝」的參照,基本花型可分為:直立型、傾斜型、平出型、平鋪型和倒掛型。
直立型
使枝直立而插,角度最多不超過30度。花型平和、穩重,正式隆重的場合多用直立型。
傾斜型
使枝傾斜而插,角度在30度—60度之間。花型悠閑、秀美,隨意而插的作品適用日常生活。
平出型
使枝由花器口傾斜而插,角度在60度—90度之間。花型灑脫、有強烈動感,有個性,在特別場合插做。
平鋪型
使枝不同與其他花型要「先立而後斜出」,而是直接依附花器器沿或水面而插。花型平和、舒適有滿足感。
倒掛型
使枝由花器立出而彎曲至花器器沿以下。花型有強烈的征討、冒險意味,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