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白陽花卉
❶ 楊自立的人物評價
傳薪載道 子承父業
——記書畫家楊自立楊澤恩父子
文/李書山
皖人楊自立,出身翰墨世家。幼年隨父楊伯英,讀私塾,習書法。曾書大楷顏體驚動鄉鄰,少有書名。後在滬受教於舅父宋日昌及沈尹默、張雪父諸先生,書名日隆。上世紀九十年代於京舉辦書畫展,國學大師、書畫家啟功、周而復等群賢畢至,交口薦譽,遂名氣大振。
某日登門求教,開門者一憨厚公子,溫文儒雅,乃是楊先生之子,澤恩。自立先生身材不高,氣宇軒昂,精神矍鑠。先生談吐激昂,無耳順之老相,有的是隨心所欲的率真。詼諧幽默,妙語連珠。對當今書畫界之丑惡現象,更是深惡痛絕。先生善飲,喜茶道。平時廣交善友,不隨俗沉浮,固守自重之道,堅持藝術追求,有傳道天下之恆心,美化人間之愛心,儒家博愛之仁心。
先生書法五體皆習,探究精微,從藝六十餘年,遍臨秦簡、漢隸、魏碑、唐楷諸體,用墨酣暢淋漓,落筆沉著痛快, 「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有古人之遺風。國畫作品山水、花鳥皆有專攻。山水,宗南宗一派,淡雅文靜,圓渾而柔中合剛。花鳥從明、清徐青藤、陳白陽寫意花卉入手,又糅入惲壽平沒骨花卉畫法,有清新古雅之美,雍容華貴之態。
先生能書善畫,故作品常以書入畫,畫中有遒勁生動之勢;書中又顯姿態無窮之蘊。
先生之子澤恩,少隨先生研習書畫藝術,後畢業於藝術專業學院,山水有宋元遺韻,雄渾朴茂。花卉生動傳神,墨色清而潤,筆法秀而蒼。大有青出於藍之趨。
傳薪載道乃是中國文化之傳承。晉,書聖王羲之傳道於王獻之;唐,李思訓傳法於李道昭;宋,米芾傳技於米元暉;元,趙孟頫傳授於趙雍等等,中華藝術有一種傳承方式就是在子承父業中延續。
楊氏父子,修其心,平其氣,固其志。工作之暇,游於藝,陶冶性情。故書畫作品中充溢著人文精神的自在與灑脫,溫醇與純朴。
❷ 徐渭的畫獨樹一幟 徐渭的寫意花鳥畫最出色
徐渭的畫
在五彩繽紛的中國繪畫史上,明代徐渭的畫是獨樹一幟,其獨特的繪畫技巧令人叫絕。徐渭喜歡在你畫上題詩一首,畫與詩的結合,更是讓繪畫的感情和藝術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徐渭水仙圖
徐渭在繪畫上的一大特點是借物抒情,徐渭的畫與詩、書法都是統一風格,趣聞橫生、意境獨處,由極具氣魄。徐渭在繪畫上的另一大特點是敢於創新,自成一派。在明代,由於受不同人的影響,分立了很多派別。徐渭受陳白陽的影響,以自己的才能,創新了很多的繪畫技巧,並以水墨寫意畫創立了青藤畫派。
徐渭的每一幅畫,看似簡單,似乎又很不嚴肅,但是實際上,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人生的縮影,都是用他的血和汗來完成的。如:徐渭的《墨葡萄》,一幅看似平常,簡單的畫作,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細細推敲,在看看徐渭在畫上的題詩,就能讓人看出端倪,讓人看出他畫作想要表達的情感。
在繪畫上,徐渭將紙、水和墨發揮到極致,使得他的水墨寫意畫能夠變化多端,豐富而多姿多彩。徐渭的每一副畫作給人一種自由奔放的感受,氣勢又不失於任何一幅他人所作的畫。徐渭更是將水墨寫意畫推開了繪畫領域的另一扇門,開創了水墨寫意畫新時代。徐渭的繪畫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在美術史上,更是將徐渭與陳道復並稱「青藤白陽」,可見徐渭在繪畫上的成就。
徐渭的寫意花鳥畫
明代的繪畫正處於向古人學習以及創新兩種意識碰撞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水墨寫意畫最為流行。其中,以徐渭為代表的水墨寫意畫大師,更是用自己的才能,將繪畫推向了另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峰。
徐渭的菊石圖
徐渭雖然在仕途上,不得志,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但是在書畫、戲曲、詩文等藝術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在水墨寫意畫上,徐渭的寫意花鳥畫最為出色,不拘小節、氣勢磅礴、栩栩如生,看了令人叫絕。
徐渭的寫意花鳥畫自成風格,無人能及。徐渭的花鳥畫在吸收前人的優點上,更是大膽創新,將畫中的事物在看上去簡單的描繪下,呈現出的不僅是事物本身的相似,更是達到祥慧了神似的地步。徐渭的寫意花鳥畫,不是一般的臨摹,運用了藝術的加工,使得事物的內在能夠更好的詮釋出來,讓觀賞者能謹旁答夠在欣賞畫作時,身臨其境。他的梧桐圖,雖然只是畫了小小的一部分,卻能夠讓人想到參天粗壯的梧桐樹,並身陷其中。徐渭用他精湛的筆法,描繪出一幅幅讓人為之傾倒的畫作,無法自拔。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晚年也極為貧困,但因為有著竹子一樣的高潔品質,徐渭做到了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即使那些達官顯貴拿著很多的錢財,徐渭都不會為其畫一幅畫。流傳至今,徐渭的寫意花鳥畫有很多,如:《墨葡萄圖》、《山水人物花鳥》、《牡丹蕉石圖》、《菊啟數石圖》等等。
徐渭字畫
徐渭出生於明代的陰山,今浙江紹興市,號天池山人。明代是字畫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時期,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因此,在明代就有了很多種派別,徐渭則屬於青藤派。徐渭在當時就與解縉、楊慎共同成為明代的三大才子。
徐渭牡丹圖局部
徐渭也憑著自己的才能,不斷優化自己的字畫技巧,成為了明代擁有最高成就的水墨寫意畫大師。徐渭的水墨寫意畫與其他的相比,更是獨樹一幟,開創了水墨寫意畫的新風。徐渭的水墨寫意畫不拘泥、將畫中的一切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徐渭的水墨寫意畫也並不只是單單追求外表的模樣,更注重繪畫者內心的感受。也正因為徐渭追求的不只是表面,而是內在,所以徐渭能夠成為獨領 *** 的開創者。
對於徐渭來說,他的水墨寫意畫,並不是他最喜歡的,他自己最得意的要屬他的字了。在明代不只畫家很多,書法家也有很多。明代的書法在原有的書法上又有了新的進步,所說各個字體,都會有比較傑出的人物,但是草書卻是在明代有更大的成就。徐渭最擅長寫的字體正是狂草,他寫的狂草一般人都看不懂到底寫的是什麼。雖然別人不了解,他自己卻樂在其中。在徐渭自己的每一副畫上,他都會為之題詩一首,來展現他的才能與書法的技巧。
徐渭的字畫流傳到了現在,看過的人無之不感嘆不已。在現在的市場上,徐渭的每一副字畫都能拍賣到一個很高的價格。
徐渭黃甲圖
明代徐渭的黃甲圖,畫中寬闊的荷葉早已經開始慢慢的凋零,荷葉下有一隻螃蟹在緩緩爬行,並在畫中採用了留白的手法來表示秋天的湖水。
徐渭黃甲圖局部
徐渭的黃甲圖,長有114.6厘米,寬有29.7厘米,是紙本、墨筆的圖軸。明徐渭黃甲圖原是故宮舊藏,因為某些歷史的原因,現在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由於用水墨畫畫,很容易產生滲透、暈染的情況,因此,徐渭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在水墨中加入了適量的膠,從而防止水墨的滲透以及暈染。在水墨中加入膠,這樣一個有趣的創意,也讓此畫顯得更加有特色。在黃甲圖中,徐渭將荷葉畫的淋漓盡致,螃蟹雖然在表面上看來,只是寥寥幾筆,但是這么幾筆就運用了很多種的筆法,也正是因為這樣,螃蟹更加顯得生動形象了。荷葉的凋零以及螃蟹那惟妙惟肖的爬行姿態,就顯現出秋天的氛圍。
徐渭在黃甲圖中,還題詩一首:「兀然有物氣豪粗,莫問年來珠有無。養就孤標人不識,時來黃甲獨傳臚。」該詩以幽默的字眼,來抒發內心的情感。
徐渭的很多畫,都會蘊藏著他的心情,他的憤懣不滿。黃甲圖這一副畫也不例外,從畫中我們就能看到徐渭想要表達的情感。徐渭畫這幅黃甲圖,是想要諷刺進士甲科。螃蟹在人們的眼中,意味著橫行霸道,徐渭就藉由螃蟹來諷刺那些不學無術、胸無點墨,卻能夠靠著身後的錢財以及權力金榜題名的人。
徐渭墨葡萄圖
墨葡萄圖是明代徐渭的作品。徐渭一生坎坷,試圖能做出偉大的功績,不得志,晚年卻落得靠賣詩書畫為生,窮途潦倒,過得很不得意。
徐渭墨葡萄圖局部
墨葡萄圖是明代高水平寫意花卉的代表作品,也代表了徐渭的寫意花卉的風格以及個性。墨葡萄圖長有116.4厘米,寬有64.3厘米,以紙本、墨筆作為此畫的材料。現在,該畫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徐渭在畫墨葡萄圖的時候,已經嘗盡酸甜苦辣,對人世間的一切也都不在有任何的期待了,自知懷才不遇,將自己的憤懣發泄於詩書畫中。墨葡萄圖也蘊含了他的苦悶之情,以及晚年不得志的失落之感。在墨葡萄圖中的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天池」就將徐渭的情感抒發到了極致。
墨葡萄圖中,一枝垂掛的葡萄藤上,果實掛滿了枝頭,讓人垂涎欲滴。以大塊大塊的水墨點匯成了葡萄藤茂密的藤葉。感覺畫者只是在紙上自由自在的徜徉,隨心所欲。雖然畫的每一筆都顯得那麼的不經意,自由灑脫,卻恰如其分,既顯示了畫的極高藝術效果,又讓人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徐渭又把他的畫與他的詩結合在一起,產生了強烈的碰撞,盡情的將心中的郁悶,寄託於墨葡萄圖中。墨葡萄圖極高的藝術價值,令世人感嘆,徐渭傳世的畫作有很多,墨葡萄圖就是徐渭傳世畫作的代表作之一。
❸ 寫意花鳥畫的歷史畫派
五代黃筌、徐熙並起,漸成兩大系統,以後繼續衍生。明代花鳥畫演變成四大系統,一為邊景昭、呂紀的黃氏體,二為林良、徐渭的大寫意體,三為陳淳的簡筆水墨淡彩小寫意體,四為周之冕的勾花點葉兼工寫體。《國朝畫征録》卷下則把花鳥畫歸納為三派,稱「花鳥有三派:一為勾染,一為沒骨,一為寫意。勾染,黃筌法也;沒骨,徐熙法也。後世多學黃筌,若元趙子昂、王若水,明呂紀,最稱好手;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謂勾花點葉是也。……其寫意一派,宋時已有之,然不知始自何人。至明林良,獨擅其勝,其後石田、白陽輩,略得其意,若其全體之妙,非大有力者學之必敗」(李來源、林木編《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340頁)。
五代黃筌、徐熙兩大系統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重要的畫派衍生。明代花鳥畫的四大系統,亦是考察中國花鳥畫派衍生之變的重要窗口。邊景昭,字文進,博學能詩,擅畫花鳥,繼承兩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作品妍麗堂皇,精細工緻,韓昂《圖繪寶鑒續編》稱其作品「不但勾勒有筆,其用墨無不合宜」。傳世之作有《竹鶴圖軸》、《竹鶴雙清圖軸》(與王紱合作)、《杏竹春禽圖軸》、《三友百禽圖軸》等。上海博物館藏《杏竹春禽圖軸》以杏花竹報春訊,以春禽寄春意,滿目春光,生機勃勃。呂紀畫花鳥畫十分出色,他近學邊景昭,遠師南宋畫院體格,敷色絢爛,為明代院體花鳥畫家代表之一。上海博物館藏其《浴鳧圖軸》作品,很好地處理了浴鳧與流水的關系,構圖大膽,筆墨流暢,設色雅淡,氣息清和,體現了明代花鳥畫家的嫻熟技法和時空營造能力。林良的花鳥畫注重寫意,墨氣豪放,對於文人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建樹,具有啟迪意義。他擅畫水墨花鳥,上海博物館藏其《雙鷹圖軸》,氣勢磅礴,鷹目炯炯,枝葉穿插,墨色淋漓,反映了明代院體畫之十足神采。徐渭的大寫意體用筆簡練,不求像物,重在寫其意趣性情,故稱「寫意」。他的畫較之以前的減筆寫意畫更為簡約概括,放逸豁達,故謂「大寫意」。徐渭十分推崇陳淳、謝時臣、陳鶴。他關注陳淳的寫意花鳥之道,曾跋《陳白陽卷》曰:「陳道復花卉豪一世。」在《徐文長文集?書謝叟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中贊賞謝時臣的山水勁筆多墨,稱「吳中畫多惜墨,謝老用墨頗多,其鄉訝之」。而對陳鶴的水墨花卉則嘆之「滃然而雲,瑩然而雨,炫炫然而露也,殆所謂陶之變耶」。(明徐渭《徐文長文集·書陳山人九皋氏三卉後》)徐渭的作品題材囊括花卉、草木、瓜果、魚蟲、走獸、山水和人物,尤以花卉著名。上海博物館藏其《花果圖卷》用筆放縱,水墨酣暢,詩畫並茂,畫壇稱頌。上海博物館所藏《牡丹蕉石圖軸》、《擬鳶卷》,台灣故宮博物院所藏《墨竹卷》、《寫生圖卷》,南京博物院所藏《雜花圖卷》,故宮博物院所藏《墨花十二段圖卷》、《四時花卉卷》、《墨花九段卷》,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雜花捲》,雲南省博物館所藏《水墨花卉卷》等,都是難得的傳世之作,從中足見徐渭大寫意的精彩筆墨。陳淳,字道復,他的簡筆水墨淡彩小寫意在畫壇佔有重要地位。他於晚年創作的花卉長卷頗有特色,有時以四季為序,有時時空交叉,頗見水墨組合的視覺沖擊力。上海博物館所藏《墨花十二種圖卷》,畫了梅花、蘭花、玫瑰、百合、月季、紫薇、秋葵、桂花、芙蓉、菊花、水仙和山茶,姿態各異,繁花爛漫,寫意抒情,水墨淋漓。上海博物館所藏《花果圖卷》、《山茶水仙圖》、《花卉圖冊》等也屬陳淳水墨華章,令人駐足。其實,說陳淳的花鳥畫貴於簡筆水墨淡彩的小寫意,這只是注重從沈周的水墨寫生至陳淳的水墨寫意的飛躍而言,實際上陳淳在晚年的花鳥佳作中已呈現潑墨大寫意的體貌。徐渭的大寫意筆墨就得益於陳淳。世稱「青藤白陽」,其實青藤亦源於白陽。論及周之冕的勾花葉兼工寫作品,也是探索明代畫派衍生之變的必然落筆之處。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源於孫隆、沈周和陳淳之法,他是集大成而用之,推陳而出新。王世貞曾對明代中期三位寫意畫家陳淳、陸治和周之冕作了評價,所謂「道復(陳淳)妙而不真,叔平(陸治)真而不妙,周之冕撮二子之長」。南京博物院藏《桂子圖》和故宮博物院藏《花卉圖卷》都是周之冕的代表作。上海博物館藏周之冕《花鳥圖冊》的花鳥傳神,「勾花點葉」,寫意中兼工筆,墨韻中見色彩,從中可以洞察明代畫派衍生的脈胳。
在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史上,盡管畫派林立,技法有異,可是在注重寫生這一點上,卻形成共識,綿延後續。宋徽宗趙佶重花鳥寫生,流傳諸多佚事。他要求畫月季花和牡丹花時仔細觀察,能畫出不同時間的變化。一次,眾畫家寫生孔雀,只重生動富麗,畫孔雀升墩為先舉右腳。趙佶告知需細心體察,發現孔雀升高時必定先舉左腳,被傳為畫壇佳話。趙佶重視寫生,使創作極受裨益,他的作品被鄧椿譽為「妙體眾形,兼備六法」。上海博物館藏趙佶《柳鴉蘆雁圖卷》,盡得高雅之氣,柳葉低垂,吟鴉自在,蘆雁嬉水,一派休閑清景。其中神韻之妙,不能說和平時重寫生、察細微無關。元代水墨寫生畫的高手當推陳琳、王淵和張中。陳琳藉助寫生,突破了傳統工筆重彩畫技法,以水墨淡彩法描繪物象,形成了富有藝術個性的勾、刷、點、染之法,造型嚴謹,筆簡意高,其《溪鳧圖軸》為花鳥畫史論所褒揚。王淵從寫生中得清淡之氣,其佳作《花竹集禽圖》和《花竹錦雞圖》對後世影響很大。張中在當時被人稱為「寫生第一」,採用水墨暈染,深得文人寫意之神韻,上海博物館藏其《芙蓉鴛鴦圖》,出筆清新典雅,鴛鴦與水極富動勢,堪稱從寫生中贏得生機。陳淳繪畫也看重寫生,其《漫興花卉圖冊》自跋中曰:「古人寫生自馬遠、徐熙而下,皆用精緻設色,紅白青綠必求肖似物物之形,無纖毫遺者,蓋真得其法矣。」他還談到少年時就「有心於此,既而想造化生物萬有不同,而同類者又秉賦不齊而形體亦異」。周之冕則善於觀察禽鳥生活動態,落筆皆有生意。其繪畫成就自然得寫生之妙。清代任頤的畫風清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重視寫生,善於捕捉生活感受。平時他留意觀察花鳥、家畜,往往聚精會神,十分專一。有一次他爬出天窗,翻到屋頂上細察貓兒打架,全神貫注勾畫速寫,客人來了,不知其去處,最後竟在屋頂上見到他。上海博物館藏任頤《花鳥冊》極富生氣,實是其對物象感受的筆墨定格。當然,古人之所謂寫生,有異於今天西畫中的寫生。「天地間,物物有一種生意」(祝允明語),生和意密不可分,寫生和寫意難以分離。不言而喻,寫生就是寫物之生氣、生意。寫生之法推動中國花鳥畫生機勃發、綿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