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花語江南
⑴ 南京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推薦
去年和父母跟團進行了一次南京七日游,全程收獲滿滿。南京,一座擁有著六千年悠久文化的歷史名城,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晉代的「桃葉渡」、東吳的「石頭城」、明朝的「城牆」、槳聲燈影緩緩流淌的秦淮河、太平軍的「天王府」、中華民國的「建築群」,無不滲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根據我的親身體驗,我推薦的南京旅遊必去十大景點是:棲霞山、玄武湖、總統府、明孝陵、古雞鳴寺、南京博物院、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中山風景區、長江大橋、雨花台風景區。
1:棲霞山
曾被乾隆皇帝稱為「第一金陵明秀山」,「棲霞丹楓」位列金陵新四十景,是我國四大紅葉觀賞風景區之一。棲霞山,總面積860公頃,主峰鳳翔峰海拔286米,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紅遍,猶如晚霞棲落,蔚為壯觀;山上古跡遍布,有遺址80多處,其中包括佛教「四大叢林」之一的棲霞古寺,是薈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質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2:玄武湖
南京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娛樂休息公園,園內名勝古跡薈萃:巍峨的明城牆、秀美的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繞其左右;玄武晨曦、武廟古閘、明城探幽、水上樂園點綴其中。著名的歷史人物李白、王安石、郭璞、郭沫若等,都曾游覽此地,留下遺跡與詩篇。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內有5個島,將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島之間有橋或堤相通,湖內種植荷花,夏秋時節,滿湖清香,景色迷人。
3:南京總統府
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景區內保存有較為完整、風格迥異的近現代建築遺存和散布其間的著名碑碣,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100多年裡,這里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是近代中國歷史的重要遺址。
4:明孝陵
5:南京高含雹古雞鳴寺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戚帆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寺廟現為尼眾學修道場,環境幽雅,寶剎庄嚴,「雞鳴春曉」和「雞鳴晚鍾」更是為玄武十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特別是雞鳴寺的葯師佛塔和櫻花,為人人談論贊美的對象。經典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中白素貞被壓雷峰塔的片段就是在這里取的景,故諸多影視愛好者前來這里尋跡。如今,集山、水、林、寺於一體,名聲遠揚的雞鳴寺,成為了南京最不可錯過的文化勝地。
5:古老笑雞鳴寺
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寺廟現為尼眾學修道場,環境幽雅,寶剎庄嚴,「雞鳴春曉」和「雞鳴晚鍾」更是為玄武十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特別是雞鳴寺的葯師佛塔和櫻花,為人人談論贊美的對象。經典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中白素貞被壓雷峰塔的片段就是在這里取的景,故諸多影視愛好者前來這里尋跡。如今,集山、水、林、寺於一體,名聲遠揚的雞鳴寺,成為了南京最不可錯過的文化勝地。
6:南京博物院
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現如今已經成為一座大型綜合性的歷史與藝術類博物館,堪稱中國第二大博物館。博物院為仿遼宮殿式建築,依照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議逐步竣工,黃瓦紅柱間巍峨壯觀。院內各種石刻文物點綴其間,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而藏品更是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多達40餘萬件,其中尤以玉串飾、郢爰、金獸、廣陵王璽、青銅牛燈、青瓷神獸尊等10件國寶級文物為最。隨著2013年11月新館重新開放,歷時近5年改造的南京博物院再披靚裝,將更完美地呈現給觀眾過目難忘的精彩。
7: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有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瓮城——中華門瓮城;有明代被稱為「南都第一園」,今「金陵第一園」的瞻園;有我國唯一的太平天國史專業博物館;有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等著名景點。泛舟秦淮,游覽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秦淮河已經成南京特色旅遊品牌,「夜泊秦淮」更被稱為南京水上游覽經典之旅。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位於南京城南,指的是景區以夫子廟古建築群為中心,以十里內秦淮河為軸線,東起東水關公園,西至西水關公園,包括秦淮河兩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跡和風景點,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
8: 中山風景區
鍾山風景區是南京城市特色的集中體現和名勝古跡薈萃之地,以中山陵園為中心,明孝陵和靈谷寺為依託,分布各類名勝古跡多達200多處,可供游覽的景點多達84個。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31處。鍾山因山頂常有紫雲縈繞,又得名紫金山,與後湖相依相望,奠定南京先天形勝,諸葛亮有「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也」的盛贊。鍾山以「龍蟠」之勢,屹立於揚子江畔,飲霞吞霧,歷經千年而鬱郁蔥蔥,納數朝君王和英雄豪傑而松青柏翠,融多元文化和數種天工而卓然於眾山之中,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國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態休閑文化、佛教文化系列於一山之中,是為「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
9:南京長江大橋
繼武漢長江大橋、重慶白沙陀長江大橋之後第三座跨越長江的最大橋梁,且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南京長江大橋不僅是重要的交通命脈,也是南京的著名景點之一,以「天塹飛虹」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10:南京雨花台風景名勝區
核心部分是雨花台,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聖地,是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游覽勝地。
⑵ 花語江南、大名城紫金九號、華僑城天鵝堡如何選
首先看你是自住還是投資。
其次,要看你運氣好壞。
這三個樓盤目前的動態:
大名城紫金九號報名已結束,11月10日搖號,中簽率12.6%。 預計11月11日左右開盤。
華僑城天鵝堡銷許已領,首付8成,驗資450萬。今天開始報名,截止明日(11月9日)上午9點。
花語江南今日領取銷許,精裝均價43200元/平,驗資100萬。明天開始報名。
大名城紫金九號,位於軟體谷腹地,周邊配套齊全,有雨花客廳、世茂國際廣場和楚翹城等商業配套,與華為研究所進一路之隔,南外雨花分校和軟體谷附屬小學均將在今年招生入學。項目即將首開437套房源(其中五套精裝),面積約89-143平,銷許均價39998元/平。
優勢:位置好、周邊配套好,戶型面積段可選性多。
缺點:毛坯交付。
華僑城天鵝堡在整個河西南在售樓盤中可以說是最高標准配置。
精裝標准,整體採用的都是一線品牌,其中室內配備了烤箱、洗碗機、電熱毛巾架、垃圾粉碎機等,還包括同層排水、中央空調、地暖、新風、凈水等系統。
商業密集:華僑城天鵝堡西面是大型綜合體華僑城歡樂濱江,西南面還有金地中心和正榮中心城市綜合體
優勢上面都說了,缺點,戶型面積段比較大,可選性比較底。首付8成,驗資450萬,門檻高。
花語江南在雨花台區,賽虹橋高架旁,距離河西比較近。
優點:這個項目是大平層,主打面積是170和220㎡,適合改善自住,五恆系統,恆氧,恆靜,恆溫,恆濕,恆潔。自住起來還是比較舒適的。
配套的話有虹悅城等。
缺點:高架旁可能比較吵,後期升值空間要看情況。
⑶ 關於南京雨花台的詩句
1.關於雨花台的詩句
1、《雨花台》
宋·唐仲友
竟夕飛花一尺圍,今朝晴色荷神禧。共尋蕭寺因乘興,直上高台是愛奇。
2、《次韻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約同登雨花台三首》
宋·周必大
歲晚相逢古帝鄉,長松百尺傲冰霜。青鞋踏遍江南岸,更賦名花似漫郎。
3、《雨花台》
宋·梁棟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樹邊。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
4、《賣花聲·雨花台》婉約詩
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5、《雨花台》
清·乾隆
據阜高台俯井閭,講經因以得名諸?維摩已是為明手糟粕,梁武真成拾唾餘。
6、《雨花台》
宋·王安石
盤互長干有絕陘,並包佳麗入江亭。新霜浦漵綿綿凈,薄晚林巒往往青。
7、《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懷古詩
明·高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8、《雨花台登山》
近代·陳三立
霽郭開吾意,孤尋瘞血岡。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石顆蛇遺卵,濠圍。
9、《雨花台》
宋·方岳
孤雲落日倚西風,歷歷興亡望眼中。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馬恨無窮。
10、《游金陵雨花台》
宋·賀鑄
迢迢朱雀航,飛蓋共淩越。東風石子岡,芳草微徑絕。生公法堂在,清夜。
11、《雨花台》
宋·劉端之
六朝宮苑帝王州,何事興衰若置郵。可是戰爭收拾後,卻將歌舞破除休。
12、《雨花台》
宋·盧壽老
輶車行曉快新游,更上雨花台上頭。看不厭人渾是景,清無極處奈何秋。
13、《雨花台》
宋·羅必元
蕭帝傾心向佛家,謾言天女墜天花。蘆僧一葉橫江去,回首梁園日腳斜。
14、《雨花台》
宋·馬之純
居士室中天女現,生公台上雨華懸。只因妙語傾人聽,非有真花墮我前。
15、《雨花台》
宋·張榘
莫說南朝勝概繁,祗今近郭已江村。台荒浪紀曼花墜,事往空餘古意存。
16、《雨花鋒槐州台》
宋·張湯
不譚仁義只譚空,一著參差在個中。台上繽紛花正雨,城邊一陣已西風。
17、《雨花台》
宋·周弼
細蘚柔莎瑣舊堆,昔年曾見異僧回。如何天上飛靈雨,不為人間洗劫灰。
18、《秋日登雨花台》
明·陳鳳
落葉山中寺,秋風江上台。鳳城雙闕迥,牛渚片帆來。繁吹暮仍急,清樽。
19、《雨花台觀月》
明·金大車
高台上與碧雲齊,坐看冰輪出海西。吳苑參差雙闕迥,楚天高闊萬峰低。
20、《雨花台宴客九韻》
明·李蓘
休衙松日高,出郭溪風送。蘭棹漾晴波,花林暖香夢。輕雲盪我胸,萬象。
21、《正月十五日同盛太古集雨花台》
明·柳應芳
郭外香台勝日登,天花曾現六朝僧。宜春猶載屠蘇酒,不夜先觀太乙燈。
22、《飲雨花台賦得落葉》
明·馬如玉
登眺台千尺,論心酒一尊。青霜侵樹抄,丹葉舞江村。逐浪同浮梗,隨風。
23、《同王忘機林子丘登雨花台過吊亡姬楊煙墓薦灑》
明·商家梅
雨花台下樹為煙,抔土於今已一年。亦有催妝舊時客,同來酹酒晚風前。
24、《同金子坤陪群公登雨花台》
明·盛時泰
紺殿珠宮結駟行,登台共豁遠游情。林花雨霽雙峰出,雲木涼生一鳥鳴。
25、《雨花台所見》
明·湯顯祖
冉冉春雲陰,鬱郁晴光瑩。取次踏青行,發越懷春興。拼知天女後,如逢。
2.關於雨花台的詩歌
南京雨花台的黃昏 (作者:金祥孔 2005年)
一抹夕陽
灑在雨花台上
投下一道道銳利的陰影
很像當年日軍步步進逼南京時
標在作戰地圖里的那道黑色箭頭
在夕陽中
我不覺走進了
黑色箭頭的
濃重陰影
轉過身來
背對夕陽
我的影子在前方拉得很長
被濃濃的硝煙掩飾
被嗆人的腥風封鎖
爆竹般的槍聲
聲嘶力竭銀蔽的廝殺聲
透過緊閉的大門
灌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耳朵
比冬日的刺骨寒風
更使人戰栗
雨花台的槍聲已漸漸遠去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開始了
想起很多人
想起很多事
想起很多慘烈的場景
想起很多無恥的暴行
想起兩個劊子手的殺人比賽
想起許多日本兵的野獸行徑
我的眼中早已溢滿淚水……
雨花台在記憶里無法寧靜
每走一步
都將踏進悲憤凄涼的往事
南京雨花台的黃昏
一群老人
默默地坐在草坪邊空盪的長椅上
掠過落日的余暉
心中系著時代的結
久久無法打開
3.誰知道有關南京雨花台的詩句
清乾隆皇帝游雨花台時所題詩句的碑刻-乾隆御碑。
乾隆弘歷是位心懷大志,胸有謀略,且瀟灑飄逸,風流倜儻的皇帝。他即位後,承襲了他祖父康熙大帝的遺業。
康熙帝曾六下江南,以鞏固對漢地的統治,乾隆帝自稱效法皇祖,也先後六次到江南巡遊。在駐驊南京時,三到雨花台游覽並題詩。
此御碑即為三次題詩的詩碑。碑高2.55米,寬0.8米,厚0.21米。碑額刻有二龍戲珠圖案,碑身正面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游雨花台所題之詩。
詩曰:
崇崗跋馬晚春情,憑覽遺台觸概情。
便果雲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碑背面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所題之詩:
聞道文樞問病由,雨花摩詰座無留。
法師便果誠能致,已落人間第二籌。
1997年,雨花台風景區在其上建四角亭,供人們瀏覽休憩;並在旁邊開辟了雨花噴泉,這是具有電動程式控制功能的噴泉,分為內外三圈上百個噴水頭,幾分鍾內可變幻出各種水流軌跡,遊人坐亭觀景,頓感清新爽快,如沐春風,似飲甘露,將現代的感覺融入古典的意境之中。
4.關於雨花台的古詩
雨花台位於南京中華門南,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之一。
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關於雨花台的詩詞。
《雨花台》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盤互長干有絕陘,並包佳麗入江亭。
新霜浦漵綿綿凈,薄晚林巒往往青。
南上欲窮牛渚怪,北尋難忘草堂靈。
箯輿卻走垂楊陌,已戴寒雲一兩星。
游金陵雨花台
詩人:賀鑄 朝代:北宋
迢迢朱雀航,飛蓋共淩越。
東風石子岡,芳草微徑絕。
生公法堂在,清夜貯明月。
回認城郭游,春華爛晴雪。
長煙動江隩,微雲泊山脅。
連檣去遲回,白鳥屢明滅。
江山信清麗,人物久銷歇。
戍堡定荒涼,投身計何拙。
塵衫與汗馬,端為老生設。
李侯朱門俊,許與盡時哲。
俛首就微班,剛腸頗摧折。
人生特眠飯,似是此身切。
歲晚賦歸田,非君復誰結。
八聲甘州 宋 · 王質
氣佳哉、煙紫石頭城,雲碧雨花台。想東山前後,望春樹綠,看晚潮回。自古英雄豪傑,無不待時來。擁鼻微吟處,山靜花開。商皓亦常如此,羨蒼生皆有,瞻望之懷。但淝河洛澗,此事偶然諧。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西州淚、千年猶濕,回望興哀。
水調歌頭(雨花台)
作者:韓元吉(南宋)
澤國又秋晚,天際有飛鴻。中原何在,極目千里暮雲重。今古長干橋下,遺恨都隨流水,西去幾時東。斜日動歌管,萸菊舞西風。
江南岸,淮南渡,草連空。石城潮落、寂寞煙樹鎖離宮。且斗尊前酒美,莫問樓頭佳麗,往事有無中。卻笑東山老,擁鼻與誰同。
賣花聲·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魚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5.求關於雨花台的歇後語和詩句
1
崇崗跋馬晚春情,憑覽遺台觸概情。
便果雲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聞道文樞問病由,雨花摩詰座無留。
法師便果誠能致,已落人間第二籌。- 乾隆
2
雨花台(七絕)2009-08-22
秋陽斜照雨花台,塑像凝眸望九垓。
烈士英魂堪笑慰,神州今已靖塵埃。
雨花台悼先烈(調寄清平樂)
南征北戰,豈懼頭顱斷。灑血捐軀奔國難,浩氣長存碧漢。 迎來解放新天,共和偉業彌堅。欲保紅旗不倒,今人莫忘先賢。
3
滿江紅(雨花台用前韻)
作者:吳潛
瑪璃岡頭,左釃酒、右持螯食。懷舊處,磨東冶劍,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無滴。這一堆、心事總成灰,蒼波客。
嘆俯仰,成今昔。愁易攬,歡難覓。正平蕪遠樹,落霞殘日。自笑頻招猿鶴怨,相期早混漁樵跡。把是非、得失與榮枯,虛空擲。
4
【作者:梁棟】
【年代:宋朝代】
【詩文】: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樹邊。
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
英雄馬鬣無餘地,氣勢龍蟠得幾年。
眼底興亡總閑事,不如有酒醉花前。
5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高啟 朝代:明
作者:高啟 朝代:明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我懷鬱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6
賣花聲•雨花台①
[清] 朱彝尊②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7
雨花台的石子------五光十色
6.誰知道有關南京雨花台的詩句
1、《雨花台》宋·唐仲友 竟夕飛花一尺圍,今朝晴色荷神禧。
共尋蕭寺因乘興,直上高台是愛奇。2、《次韻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約同登雨花台三首》宋·周必大 歲晚相逢古帝鄉,長松百尺傲冰霜。
青鞋踏遍江南岸,更賦名花似漫郎。3、《雨花台》宋·梁棟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樹邊。
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4、《賣花聲·雨花台》婉約詩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
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5、《雨花台》清·乾隆 據阜高台俯井閭,講經因以得名諸?維摩已是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餘。.6、《雨花台》宋·王安石 盤互長干有絕陘,並包佳麗入江亭。
新霜浦漵綿綿凈,薄晚林巒往往青。7、《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8、《雨花台登山》近代·陳三立 霽郭開吾意,孤尋瘞血岡。
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石顆蛇遺卵,濠圍9、《雨花台》宋·方岳 孤雲落日倚西風,歷歷興亡望眼中。
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馬恨無窮。10、《雨花台》宋·劉端之 六朝宮苑帝王州,何事興衰若置郵。
可是戰爭收拾後,卻將歌舞破除休。
7.有關雨花台詩詞
雨花台還是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吟詠之地,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台的優美詩篇。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漸荒蕪。
在雨花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從西周太伯興修水利起,便有了先人的遺跡,至明、清,更是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雪映山眉紫,煙消樹頂圓」,這些美妙的詩句,正是歷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栩栩如生的寫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8.關於南京的詩句
再過金陵 【唐】包佶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 金陵晚眺 【唐】崔塗 葦聲騷屑水天秋,吟對金陵古渡頭。
千古是非輸蝶夢,一輪風雨屬漁舟。 若無仙分應須老,幸有歸山即合休。
何必登臨更惆悵,比來身世只如浮。 金陵 【唐】杜牧 始發碧江口,曠然諧遠心。
風清舟在鑒,日落水浮金。 瓜步逢潮信,台城過雁音。
故鄉何處是?雲外即喬林。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金陵 【唐】韓偓 風雨蕭蕭,石頭城下木蘭橈。 煙月迢迢,金陵渡口去來潮。
自古風流皆暗銷,才魂妖魂誰與招? 彩箋麗句今已矣,羅襪金蓮何寂寥。 金陵懷古 【唐】李洞 古來無此戰爭功,日日戈船卷海風。
一遇靈鰲開睡眼,六朝灰盡九江空。 青陽上人院說金陵故事 【唐】皎然 君說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更多人。
千年秋色古池館,誰見齊王西邸春。 登金陵鳳凰台 【唐】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金陵白下亭留別 【唐】李白 驛亭三楊樹,正當白下門。
吳煙暝長條,漢水嚙古根。 向來送行處,回首阻笑言。
別後若見之,為餘一攀翻。 金陵白楊十字巷 【唐】李白 白楊十字巷,北夾湖溝道。
不見吳時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宮城盡傾倒。
六帝餘古丘,樵蘇泣遺老。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金陵酒肆留別 【唐】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金陵其一 【唐】李白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金陵其二 【唐】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餘後湖月,波上對江洲。
金陵其三 【唐】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並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舉目山河異,偏傷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
隨意瀏覽 月夜金陵懷古 【唐】李白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業大江流。
綠水絕馳道,青松摧古丘。台傾鳷鵲觀,宮沒鳳凰樓。
別殿悲清暑,芳園罷樂游。一聞歌玉樹,蕭瑟後庭秋。
金陵所居青溪草堂閑興 【唐】李建勛 窗外皆連水,杉松欲作林。 自憐趨競地,獨有愛閑心。
素壁題看遍,危冠醉不簪。 江僧暮相訪,簾卷見秋岑。
卻到金陵登北固亭 【唐】李紳 龍形江影隔雲深,虎勢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風驅萬里,日浮天塹洞千尋。
眾峰作限橫空碧,一柱中維徹底金。 還叱楫師看五兩,莫令辜負濟川心。
金陵懷古 【唐】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夜泊金陵 【唐】盧綸 圓月出高城,蒼蒼照水營。江中正吹笛,樓上又無更。
洛下仍傳箭,關西欲進兵。誰知五湖外,諸將但爭名。
金陵思古 【唐】羅隱 杜秋在時花解言,杜秋死後花更繁。 柔姿曼態葬何處,天紅膩白愁荒原。
高洞紫簫吹夢想,小窗殘雨濕精魂。 綺筵金縷無消息,一陣征帆過海門。
看金陵圖 【唐】齊己 六朝圖畫戰爭多,最是陳宮計數訛。 若愛蒼生似歌舞,隋皇自合恥干戈。
金陵懷古 【唐】司空曙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金陵懷古 【唐】許渾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唯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懷古 【唐】唐彥謙 碧樹涼生宿雨收,荷花荷葉滿汀洲。 登高有酒渾忘醉,慨古無言獨倚樓。
宮殿六朝遺古跡,衣冠千古漫荒丘。 太平時節殊風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金陵九日 【唐】唐彥謙 野菊西風滿路香,雨花台上集壺觴。 九重天近瞻鍾阜,五色雲中望建章。
綠酒莫辭今日醉,黃金難買少年狂。 清歌驚起南飛雁,散作秋聲送夕陽。
金陵懷古 【唐】王貞白 恃險不種德,興亡嘆數窮。石城幾換主,天塹謾連空。
御路疊民冢,台基聚牧童。折碑猶有字,多記晉英雄。
金陵圖 【唐】韋庄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金陵圖 【唐】韋庄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金陵懷古 【唐】吳融 玉樹聲沉戰艦收,萬家冠蓋入中州。 只應江令偏惆悵,頭白歸來是客游。
金陵懷古 【唐】殷堯藩 黃道天清擁佩珂,東南王氣秣陵多。 江吞彭蠡來三蜀,地接昆侖帶九河。
鳳闕曉霞紅散綺,龍池春水綠生波。 華夷混一歸真主,端拱無為樂太和。
題金陵渡 【唐】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登金陵臨江驛樓 【唐】張謂 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梁。山根盤驛道,。
⑷ 雨花台區景點
南京雨花台、南京市科技館、南京將軍山、雨花茶博物館、南京金粟庵、南京高座寺、南京龍泉寺等。
1、南京雨花台: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游覽勝地。
2、南京市科技館:總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其中主建築佔地面積3.4萬平方米。南京科技館分為展覽影視區、青少年活動區、茶園觀賞區和濕地休閑區四個部分。
3、南京將軍山:湖山掩映、林木蒼翠、山花大滾蘆爛漫、鳥鳴婉轉,漫步將軍山,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令人陶醉。
4、雨花茶博物館:位於南京雨花台風景區內,該館建築面積達820平方米,圖文、實物並展,講述了南備野京的茶文化歷史,以及雨花茶的「前世今生」。
5、南京金粟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相傳與顧愷之及瓦官寺淵源頗深。
6、南京高座寺:位於南京城南中華門外的雨花台。始建於東晉初年,原名為「甘露寺」。據《金陵梵剎志》記載,東晉初年,西域沙門屍梨密多羅南渡來游建康,為丞相王導所敬重,於是在該寺滾帶講經說法。
7、南京龍泉寺:是經國家發政部批準的永久性塔陵。整座塔陵首期佔地五十畝。依山傍水、寬暢陰陽、密林如煙、芳草茂盛、祥鳥雲集,以其自然誘人的風景而馳名中外,可謂靈山翠薇,匯集了無盡的地氣和靈氣。
⑸ 雨花台風景區的景區歷史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布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核茄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常在此地高座寺後的山頂設壇講經,有僧侶五百餘人,趺坐聆聽,講得精彩,聽得入神,盛況空前。相傳此事感動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絢麗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在雨花台上下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古聖先賢和仁人志士曾在此演繹了壯麗的人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台的優美詩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雪映山眉紫,煙消樹頂圓」,這些美妙的詩句,正是歷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栩栩如生的寫照。
南朝時盛極的高座寺於洪武初年被廢,後建築也多毀於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年間,禮部尚書胡瀅前來進香,該寺的規模尚存,只是破敗不堪。成化年間,僧人照堂廣募錢財,想要加以修繕,到弘治戊申年(1488年)臘月正式動工恢復拓建,丙辰年十月(1496年)完工,先後恢復了葯師、凈業兩大殿以及東室、西堂、鍾鼓樓、廚房等建築,寺後即為古雨花台。
雨花台風景區中,歷史上有著名景點「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古時亦稱永寧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纖湮縷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絕,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到四川任職時途經建康,登雨花台游覽,用泉水沏茶,備加贊賞,稱之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二泉題匾,「江南」二字、及之後的「第」字為後人所加,如今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建築為木結構,經白蟻常年侵蝕,已成危房。隨著雨花台風景區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風景區對二泉茶社實施整體翻修。
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蘆氏山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漸荒蕪。
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後,黨陪中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風景區的建設可分為三個時期。從1949至1979年,根據「先綠化、後建設」的方針,主要進行大規模的綠化造林工作;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陸續興建了大規模的紀念建築群,在全長1500米的中軸線上,由北向南,烈士就義群雕、烈士紀念碑、倒影池、紀念橋、紀念館、忠魂亭等依次展開。1999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上,這組巧奪天工的紀念建築群榮獲「藝術創作成就獎」。自9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景區景點建設,修復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點,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館和江蘇省國家安全教育展覽館,陸續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紀念區、名勝古跡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的建設,和游樂活動區、生態密林區的建設。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⑹ 關於雨花的詩句唯美
1.含有「雨花」的詩句有哪些
含有「雨花」的詩句有
1. 過雨花漠漠,弄晴絮翩翩。——黃庭堅《玉芝園》
2.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李白《登瓦官閣》
3. 談余天雨花,茶罷風生腋。——黃庭堅《次韻稚川》
4. 莫謾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途。——楊巨源《寄江州白司馬》
5. 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王維《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
6.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1、《登瓦官閣》唐代:李白
晨登瓦官閣,極眺金陵城。鍾山對北戶,淮水入南榮。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
杳出霄漢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氣滅,地古寒陰生。
寥廓雲海晚,蒼茫宮觀平。門餘閶闔字,樓識鳳凰名。
雷作百山動,神扶萬栱傾。靈光何足貴? 長此鎮吳京。
這首詩的詩人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2、《次韻稚川》宋 黃庭堅
平生萬里興,斂退著寸尺。向來類竊鈇,少日已爭席。
曩過招提飯,愜當易為適。食鮭如舉士,名下無遺索。
談余天雨花,茶罷風生腋。誰言塵土中,有此坐上客。
言前傾許可,胸次開堛塞。同是蠹魚痴,還歸理編冊。
長安千門雪,蟹黃熊有白。更約載酒行,無為守岑寂。
這首詩的詩人黃庭堅,字魯直,號山枝念遲穀道人,晚號涪翁,。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
3、《寄江州白司馬》唐代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途。
這首詩的詩人是唐代詩人楊巨源。字景山,後改名巨濟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
4、《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唐代 王維
無著天親弟與兄,嵩丘蘭若一峰晴。食隨鳴磬巢烏下,行踏空林落葉聲。
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天竺古先生。
這首詩的詩人王維,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5、《山居秋暝》唐代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高羨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2.含有「雨花」的詩句有哪些
含有「雨花」的詩句有 過雨花漠漠,弄晴絮翩翩。
——黃庭堅《玉芝園》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李白《登瓦官閣》談余天雨花,茶罷風生腋。
——黃庭堅《次韻稚川》莫謾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途。——楊巨源《寄江州白司馬》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
——王維《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猛李丘蘭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1、《登瓦官閣》唐代:李白 晨登瓦官閣,極眺金陵城。
鍾山對北戶,淮水入南榮。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
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杳出霄漢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氣滅,地古寒陰生。寥廓雲海晚,蒼茫宮觀平。
門餘閶闔字,樓識鳳凰名。雷作百山動,神扶萬栱傾。
靈光何足貴? 長此鎮吳京。 這首詩的詩人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 2、《次韻稚川》宋 黃庭堅 平生萬里興,斂退著寸尺。
向來類竊鈇,少日已爭席。 曩過招提飯,愜當易為適。
食鮭如舉士,名下無遺索。 談余天雨花,茶罷風生腋。
誰言塵土中,有此坐上客。 言前傾許可,胸次開堛塞。
同是蠹魚痴,還歸理編冊。 長安千門雪,蟹黃熊有白。
更約載酒行,無為守岑寂。 這首詩的詩人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
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
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生前與蘇軾齊名。
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
3、《寄江州白司馬》唐代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青雲依舊是前途。
這首詩的詩人是唐代詩人楊巨源。字景山,後改名巨濟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
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 4、《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唐代 王維 無著天親弟與兄,嵩丘蘭若一峰晴。
食隨鳴磬巢烏下,行踏空林落葉聲。 迸水定侵香案濕,雨花應共石床平。
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天竺古先生。 這首詩的詩人王維,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
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5、《山居秋暝》唐代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描寫雨花水風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4.關於雨花台的詩
1
崇崗跋馬晚春情,憑覽遺台觸概情.
便果雲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聞道文樞問病由,雨花摩詰座無留.
法師便果誠能致,已落人間第二籌.- 乾隆
2
雨花台(七絕)
秋陽斜照雨花台,塑像凝眸望九垓.
烈士英魂堪笑慰,神州今已靖塵埃.
雨花台悼先烈(調寄清平樂)
南征北戰,豈懼頭顱斷.灑血捐軀奔國難,浩氣長存碧漢. 迎來解放新天,共和偉業彌堅.欲保紅旗不倒,今人莫忘先賢.
3
滿江紅(雨花台用前韻)
作者:吳潛
瑪璃岡頭,左釃酒、右持螯食.懷舊處,磨東冶劍,弄清溪笛.望里尚嫌山是障,醉中要卷江無滴.這一堆、心事總成灰,蒼波客.
嘆俯仰,成今昔.愁易攬,歡難覓.正平蕪遠樹,落霞殘日.自笑頻招猿鶴怨,相期早混漁樵跡.把是非、得失與榮枯,虛空擲.
4
【作者:梁棟】
【年代:宋朝代】
【詩文】:
春中景物尚凄然,小立崇台古樹邊.
潮信不嫌城寂莫,山光似與客留連.
英雄馬鬣無餘地,氣勢龍蟠得幾年.
眼底興亡總閑事,不如有酒醉花前.
5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高啟 朝代:明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我懷鬱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6
賣花聲•雨花台
[清] 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5.關於雨的唯美詩句或句子
雨從空中灑向各個角落,雨滴很像一顆顆晶瑩透明的珍珠,好看極了。
雨滴從屋檐、牆頭、樹葉上跌下,就如同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最後連在一起,形成水柱。 風呼呼地刮著,雨嘩嘩地下著。
近看,街道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白白花的全是水,簡直成了一條流淌的河,上面爭先恐後地開放著無數的水花;遠看,樓房和樹木都是模模糊糊的。 風夾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著。
路上行人剛找到一個避雨之處,雨就劈劈啪啪地下了起來。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潑的一樣,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陣風吹來,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風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豆大的雨點落在了地上,濺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個個小小的噴泉。水花落在地上的時候,又變成了一個個小水泡,小水泡看起來就像一頂頂透明的小帽子。
細心看那雨點變成一個個小帽子的過程,真是有趣極了! 雨更大了,房頂上,街道上,濺起一層白蒙蒙的雨霧,宛如縹緲的白紗。這時一陣風猛刮過來,那白紗裊裊地飄去,雨點斜打在街面的積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雨中情懷 從昨天晚上開始就一直下著雨,淅淅瀝瀝,點點擊落,本來,應當是很有情懷的。可想到雨漬花落,紅散香凋,就有幾份凄迷,更有幾份感傷了。
知道愛雨的人無數,寫雨呤雨的文章更是浩焱如煙,可我也終是一個喜雨之人,對雨有不一樣的感受,也就寫了。 雨,在不同的人的眼裡,有著不同的景緻;就如眼前的山水,一千個人有一千個風景一樣。
對雨,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有人嘆息,有人痴狂,感受各異。 雨也如同花草樹木一樣,能否成為風景,還取決於人們的心情。
久旱逢甘霖,不論在誰的眼裡,都是一份美麗;而淫雨霏霏,堤破水淹,又有誰不為之而心煩? 但是,雨就是雨,它不因你喜愛而來,也不因你厭惡而去更去,更何況不經歷風雨,就不能見到彩虹的絢麗;沒有雨天的陰雲,也就沒有晴天的陽光的燦爛。 江南是多雨的,而生於多雨江南的我,對雨不能不說是熟稔之至;按說應該早已是熟視無睹,無動於衷了。
可我對雨卻偏偏有著一份驚喜和新奇。每每雨天,總愛徜徉於雨中,任由那甘甜純凈和雨絲盡情地灑在我的身上,浸入我的肌膚;淋去我心靈中的灰塵和陰暗,讓心情變得潔凈和亮麗起來。
雨是上天的恩賜,惠世的甘泉,它使萬物蔥郁,生機一片;倘若沒有了雨,那麼這個世界又會是什麼樣子?沙漠遍布,塵暴肆掠,風沙飛揚;不見鳥蹤,難覓獸影,甚至連一絲綠意也不能找到,生命也在這里消逝,那將是多麼的恐怖和可怕呀。 四時之雨,也因時節的不同,季節的變化而各不相同。
春雨當算是最美妙精緻了,有如青春少女含羞帶嬌般的呤唱;春雨也最為文人墨客所喜愛。「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天街細雨潤無聲」,「杏花春雨江南」等名句,便是對春雨的贊頌。
而《雨巷》中那水淋淋的女子,大概就是沐著春雨而來。最熱烈的當是夏雨了,它就像一個壯實的大漢盡情揮灑的熱汗,有著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來勢兇猛,去得也快,乾乾脆脆,從不拖泥帶水。
它不僅澆灌田地,滋潤禾苗,也在炎炎酷暑,為人們帶來絲絲涼爽。其功過是非,人們是瞭然於胸。
而帶有絲絲涼意的秋雨,則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它凄涼冷清,霏微蕭瑟,說它是青春已逝,韶華不再的怨婦的嘆息,則十分貼切。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秋雨中,柳永的心情是多麼地凄涼無奈。
李易安在她的《秋情》中也如是訴說著她的孤獨、悲愁、哀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其實,人之悲歡、喜怒、哀愁、與雨又有何干?冬雨似乎並多見,更少有人喜歡。可我卻覺得它猶如是一位斷腕不皺眉、一去不復返的壯士灑下的幾滴清淚,有著一種冷峻、剛毅、悲壯和豪邁。
讓人不能不由衷地生出幾份敬意來。 人世間的浮華喧囂,得意失寵,需要我們以平常心待之,對於雨也莫不如此,只有去除浮躁,多幾份平靜,才能體味出它的有趣和詩境,感受到它的精妙和美麗。
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雨還依舊在下著,就不由得又心生幾分傷春感春 的情懷來,不知不覺春深了,無聲無息夏來了。青春不就是這樣慢慢變老的嘛,夢想也是如此悄然漸逝而去…… 2.月光下的孩子們咯咯地笑起來,他們高興地跳呀跳,頭上的小草帽也跳呀跳,周圍的樹林和小河也跳呀跳。
月亮姑娘羞紅了臉,遮遮掩掩,莞爾一笑,她那顆藏起來的芳心也一定在雲彩後面跳呀跳的。 天賜的金色,天賜的月光雨,從頭頂到腳根,從外表到內里,從骨頭到靈魂,都是金色的,都是透明的,都是像綠色一樣悅目像冰片一樣清涼的。
孩子們偷來幾頂荷葉,他們用荷葉把這金色的小精靈接住,小精靈們歡快地打滾。孩子們要把月光雨放起來,等明年春天種在地里讓它們發芽、開花、結出滿樹的月光雨,然後再把這些金色的果實送給小夥伴們,送給幼兒園的老師們…… 屋檐聽雨《散文》 每逢雨季,想起屋檐聽雨,別有美感,雖不似小河旋渦的戲水,沙灘趕海的涉足,小城胡同的幽藏,但也有細雨淺唱低吟,中雨呼東道西,。
6.關於雨花台的古詩
雨花台位於南京中華門南,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之一。
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關於雨花台的詩詞。
《雨花台》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盤互長干有絕陘,並包佳麗入江亭。
新霜浦漵綿綿凈,薄晚林巒往往青。
南上欲窮牛渚怪,北尋難忘草堂靈。
箯輿卻走垂楊陌,已戴寒雲一兩星。
游金陵雨花台
詩人:賀鑄 朝代:北宋
迢迢朱雀航,飛蓋共淩越。
東風石子岡,芳草微徑絕。
生公法堂在,清夜貯明月。
回認城郭游,春華爛晴雪。
長煙動江隩,微雲泊山脅。
連檣去遲回,白鳥屢明滅。
江山信清麗,人物久銷歇。
戍堡定荒涼,投身計何拙。
塵衫與汗馬,端為老生設。
李侯朱門俊,許與盡時哲。
俛首就微班,剛腸頗摧折。
人生特眠飯,似是此身切。
歲晚賦歸田,非君復誰結。
八聲甘州 宋 · 王質
氣佳哉、煙紫石頭城,雲碧雨花台。想東山前後,望春樹綠,看晚潮回。自古英雄豪傑,無不待時來。擁鼻微吟處,山靜花開。商皓亦常如此,羨蒼生皆有,瞻望之懷。但淝河洛澗,此事偶然諧。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西州淚、千年猶濕,回望興哀。
水調歌頭(雨花台)
作者:韓元吉(南宋)
澤國又秋晚,天際有飛鴻。中原何在,極目千里暮雲重。今古長干橋下,遺恨都隨流水,西去幾時東。斜日動歌管,萸菊舞西風。
江南岸,淮南渡,草連空。石城潮落、寂寞煙樹鎖離宮。且斗尊前酒美,莫問樓頭佳麗,往事有無中。卻笑東山老,擁鼻與誰同。
賣花聲·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魚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7.描寫雨花水風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⑺ 南京雨花台屬於哪個區
南京雨花台屬於雨花台區。
雨花台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埋彎台區中華門南。這是一座美麗的小山,周圍松柏環繞。它大約有100米高,3.5公里長。頂部呈平台狀,由三座小山組成。地處長江下游,東、南與江寧區接壤,西與浦口區隔江相望,北與秦淮區、建鄴區接壤。
南京雨花台的特色
雨花台風景區位於中華門外一公里處,歷史悠久,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是江南爬攬勝的好戚扮地方。雨花台在古代被稱為「聚寶山」和「瑪瑙山」,因為它生產許多彩色的石頭。相傳「我在梁彎仔悶武帝時,廣韻大師在雨花台講學,觸天致天花落。」雨花台最初得名於此。明清時期雨花台的《雨花說》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
⑻ 雨花是什麼意思
題庫內容:
雨花的解釋
(1).雨中的花。 唐 李紳 《真娘墓》 詩:「愁態自 隨風 燭滅, 愛心 難逐雨花輕。」 前蜀 韋庄 《 江南 送李明府入關》 詩:「雨花 煙柳 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 景明 《秋日雜興》 詩之二:「雨花風葉總堪憐,海燕江鷗各 渺然 。」 (2).雨水飄散時的小水花。 唐 劉 長卿 《題靈祐和尚故居》 詩:「風竹自吟遙入罄,雨花隨淚共沾巾。」 元 乃賢 《賣鹽婦》 詩:「雨花灑鹽鹽作鹵,背負空筐淚如縷。」 明 徐弘祖 《 徐霞客 游記·滇游日記九》 :「飛沫倒卷,屑玉騰珠,遙灑人衣面, 白日 間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乾象·雪》 :「 楊維楨 《雪》 詩:龍噴胡仔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說法,諸天降眾花,滿空而下。 唐 杜甫 《謁文公上方》 詩:「吾師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鰲 註:「 《續高僧傳》 : 法雲 講 《法華經》 ,忽感天花,狀如飛雪,滿空而下,延於堂內,升空不墜。又 勝光寺 道宗 講 《大論》 ,天雨眾花,旋繞講堂,飛流戶內。」 宋 林逋 《送昱師赴請 姑蘇 》 詩:「當知舉 如意 ,寶地雨花頻。」 明 高啟 《次韻靈隱復見心長老見寄兼簡泐禪判猜師》 :「書到喜聞雙徑老,雨華新散滿瑤京。」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 之一 四七:「道場馣馤雨花天, 長水 宗風在目前。」參閱 《妙法蓮華經·分別功德品》 。 (2). 雨花台 的省稱。 清 錢謙益 《 金陵 雜題絕句》 之六:「 抖擻 征衫趂馬蹄,臨行漬酒 雨花 西。」
詞語分解
雨的解釋 雨 ǔ 從雲層中降落的水滴:雨水。雨季。 雨 ù 下雨,落下:雨雪。 部首 :雨; 花的解釋 花 ā 植物的繁殖器官, 典型 的由「花托」、「 花萼 」、「 花冠 」掘做型、「雌蕊群」和「雄蕊群」組成,有各種形狀和 顏色 ,一般長得很 美麗 ,有的有香味, 凋謝 後結 成果 實。 供觀賞的植物:花木。花草。 花匠 。 花事 (游春看花
⑼ 【大名城紫金九號,花語江南】請幫忙分析下大名城、花語江南的優劣勢,謝謝了!
大名城紫金九號
優:
1.地處軟體谷,位置優越
2.周邊有雨花客廳、世茂52+、楚翹城等配套
3.緊鄰南外雨花分校和軟體谷附屬小學
缺:毛坯交付
項目已領取銷許,今天報名,首開戶型面積89、104、118、128、143平,共446套房源(5套精裝),銷許均價39998元/平,首付4成,驗資100萬。
花語江南
優:
1.距離河西非常近,一橋之隔
2.大平層改善產品
3.五恆系統,恆氧,恆靜,恆溫,恆濕,恆潔
缺:在雨花台區,賽虹橋高架旁
⑽ 革命紀念聖地雨花台位於哪座城市
革命陪襪紀念聖地雨花台位於江蘇省南京市。
雨花台佔地面積為153.7公頃,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中華門外1公里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聖地,建有紀念性陵園。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風景名勝:
雨花台已有3000多槐埋年的歷史,公元前472年開始,雨花台一帶就是江南登高攬勝的佳地,亦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雨花台風景名勝鉛亂螞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