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虛花語原文

虛花語原文

發布時間: 2021-01-22 11:34:29

1. 原應嘆息的惜

賈惜春
《紅樓夢》第五回《金陵十二釵》正冊之七,畫的是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判詞雲: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這里是指惜春,《紅樓夢曲.虛花語》也作了類似的提示。惜春是賈府的四小姐,生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長姐賈元春,二姐賈迎春,三姐賈探春。其中「元」、「迎」、「探」、「惜」暗含「原應嘆息」之意,揭示了她們後來的悲慘命運。她由於年齡較小,在書的前半部還看不出性格和思想。給人印象較深的是:她能繪畫,曾受賈母之命,畫《大觀園行樂圖》。她雖不工詩,但也參加詩社,雅號「藕榭」。她在大觀園中的卧房名為「暖香塢」,來人未進暖香塢的門便能感到一股溫香拂面而來。但作者預示了她後來是「獨卧青燈古佛旁」出家為尼了,關於她後來的舉動,清人王雪香在《石頭記論贊》中曰:人不奇則不清,不僻則不凈,以知清凈法門,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負此情,與妙玉交最厚,出塵之想,端自隗始矣。是的,在大觀園中除邢岫煙外與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如妙玉、智能兒等。她的孤僻狷介是與妙玉志趣相投的內因,抄檢大觀園時她的丫頭入畫因私傳東西受到遣責,這時惜春的表態不但不為入畫辯解討請,反而頓促或打,或殺,或賣,快帶了她去。她說「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又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給你們教壞了我!」。這些說明了惜春已由極端個人主義發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實際上她只是逃避現實,以求個人的精神解脫而已。「勘破三春景不長」促使惜春最後落發為尼的是目睹賈府的衰敗,於是按作者的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過「生關死劫」,最終也仍是歸入薄命司了.以佛門之花曼陀羅比作惜春,諸位認為合適嗎?
賈惜春----賈珍的胞妹。因她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櫳翠庵為尼。
[正冊判詞之七]
畫: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
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注釋]
這一首是寫賈惜春的。
1.「勘破」句——語帶雙關,字面上說看到春光短促,實際是說惜春的三個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長,使惜春感到人生幻滅。勘,察看。
2.緇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所以出家也叫披緇。據曾見下半部佚稿的脂硯齋評語,惜春後來「緇衣乞食」,境況悲慘,並非如續書所寫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進了花木繁茂的大觀園櫳翠庵過閑逸生活,還有一個丫頭紫鵑「自願」跟著去服侍她。
3.青燈——因燈火青熒,故稱。
紅樓夢曲
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說明]
這首曲子是寫賈惜春的。「虛花悟」,意謂悟到榮華是虛幻的。「虛花」,猶言鏡中花。
[注釋]
1.「將那」句——與前「判詞」所說「勘破三春」意同。
2.桃紅柳綠——喻榮華富貴。待如何——結果怎麼樣呢?
3.韶華——大好春光。這里又喻所謂「凡心」。
4.天和——即所謂元氣。「清淡天和」,既是與自然界濃艷的春光相對的天地間清淡之氣,又指人體的元氣,因為古時有所謂不動心、不勞形、清凈淡泊可保持元氣不受耗傷的說法。所以,「覓天和」亦即所謂養性修道。《莊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5.天上夭桃、雲中杏蕊——比喻富貴榮華。唐朝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詩:「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稱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顯貴,以秋江芙蓉自況。夭桃,語本《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夭夭,美而盛的樣子。又舊時以「夭桃禾農李」為祝頌之辭,與曲子說惜春不嫁人而為尼的命運也相適合。
6.「到頭來」句——說桃杏雖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盡。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秋季來象徵人世間不可避免的衰敗。從其他線索看,原稿寫賈府之敗時在秋天,因此,這一句含義雙關。
7.則看——只見。白楊村——古人在墓地多種白楊,後來常用白楊暗喻墳冢所在。《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8.青楓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夢李白》詩說:「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這里青楓林是借用,意同「白楊村」。
9.的是——真是。
10.生關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說成是關頭、劫數。劫,厄運。
11.「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源於西域,據傳釋迦牟尼在樹下覺悟成佛的「寶樹」雖然也枝葉婆娑,但那是菩提樹,不叫「婆娑」。我國傳說中婆娑樹是有的,與西方佛教無關,也並不結什麼果。樂史《太平寰宇記》:「日月石在夔州東鄉,西北岸壁間懸二石,右類日,左類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樹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為作者一時誤寫,其實不誤,它作為皈依佛門的象徵至少在清代是周知的。如愛新覺羅·晉昌《題阿那尊像冊十二絕》之二:「手執金台妙入神,婆娑樹底認前因」,即是。(見文雷《紅樓夢外編》,遼寧一師《〈紅樓夢〉研究資料選集》第三集頁)長生果,即《西遊記》中所寫的人參果,俗傳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語,指修行有成果。這里,作者是捏合傳說以取喻,暗示惜春終於逃避現實,出家為尼。
[鑒賞]
賈惜春「勘破三春」,披緇為尼,這並不表明她在大觀園的姊妹中見識最高、最能悟徹人生的真諦。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說中非常深刻地對惜春作了解剖,讓我們看到她所以選擇這條生活道路的主客觀原因。客觀上,她在賈氏姊妹中年齡最小,當她逐漸懂事的時候,周圍所接觸到的多是賈府已趨衰敗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為自己的未來擔憂,現實的一切既對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產生了棄世的念頭。主觀上,則是由環境塑造成的她那種毫不關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這是典型的利已主義世界觀的表現。人家說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處世哲學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夠了」。抄撿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鬟入畫,而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現。所以,當賈府一敗塗地的時候,入庵為尼便是她逃避統治階級內部傾軋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對於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現實的描繪,而絕不在她們頭上添加神秘的靈光圈,這實際上已成了對宗教的批判,因為,曹雪芹用他的藝術手腕「摘去了裝飾在鎖鏈上的那些虛幻的花朵」。同樣,曹雪芹也沒有按照佛家理論,把惜春的皈依佛門看作是登上了普濟眾生的慈航仙舟,從此能獲得光明和解脫,而是按照現實與生活的邏輯來描寫她的歸宿。「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過的「緇衣乞食」的生活,境況也要比續書所寫的悲慘得多。

2. 花未眠的原文羅馬音、、急求

花未眠》選入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課本
[編輯本段]作家簡介
川端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孤獨憂郁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創作中。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 次)雜志。1924年畢業。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志,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成名作小說《伊豆的舞女》(1926)描寫一個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傷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國》(1935~1937)描寫了雪國底層女性形體和精神上的純潔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虛無感。其他作品還有《淺草紅團》(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隻鶴》(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1957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72年在工作室自殺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花未眠》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寫凌晨醒來,發現海棠花在夜晚還盛開著,從而引發的一系列關於美的哲學思考。它昭示人們,要想達成具有較高品位的藝術的美,需要三個境界。
一、對於引發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親近,去探知,去認真觀察,而不能僅憑頭腦想像。文章說:「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要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光憑頭腦想像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聽來似乎很容易,其實,邂逅取決於靈感,靈感取決於准備。所以作者又補充了一句,即「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對自然的美的「親近」與「反復陶冶」,主要在於留心觀察,仔細觀察;不能熟視無睹,無動於衷。文中列舉了許多著名藝術家的事例,諸如羅丹的《女人的手》、瑪伊約爾的《勒達像》、宗達的狗、長次郎的茶碗與繁二郎的畫,都強調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於認真觀察自然。「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說明人感受美非常艱難。發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無止境的,也許到死都無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謂最高。
二、對觀察到的事物,反復探究,反復品味,並且要納入到自己已有的豐厚文化積淀中,調動各種藝術感受能力,去感知美的真「自然總是美的」,這是作者對於藝術美的真諦的探知。當作者傳達他對藝術美的評價標准時,首先評判了真花與繪畫中的花哪種更美,繪畫中的花,固然很美,但相對於真花而言,便不「顯現」。接下來,評價了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李迪、宗達等人的繪畫受到贊美是因為能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味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納爾的作品中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宗達所畫小狗的精神在於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寫實;長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畫,美得能同真正黃昏的天空「相互呼應」。最後,作者言及了自己對嵐山美的發現過程。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歸結為一點:自然的藝術才是最美的藝術。
三、對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一旦邂逅,引發內心美的感受,就不要輕易放棄思考人有人言,花有花語,二者交流,是一種緣分,它來自於心靈上的豁達與沖淡。「一朵花也是好的」,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為「美的啟迪」,成為「美的開光」。
應該承認,日常生活中的人對花乃至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的體驗是有時間性的,善於感受和深思的人,對於偶然的巧合,絕不會輕易錯過,往往伴隨著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花未眠》在看似閑情雅趣、賞心樂事中,卻抒發了一份浪漫的情懷,作者對未眠之花的解讀,披露出人與自然如何才算真正達到精神敞開的境界。倘若人類對自然的感悟達到這種境界,那時就不僅僅限於對花的解讀了。
在表現審美情趣的同時,作者還表現了自己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盛開預示著衰敗凋謝的來臨,這是作者對生命的短暫發出的感嘆;作者以為海棠夜裡開花無人欣賞,凌晨發現它非常美麗,頓生憐憫之情,進而覺得海棠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與他孤獨、憂郁、頹喪的心理不無關系。川端康成兩歲喪父,三歲喪母,七歲那年祖母死去,十五歲那年和他相依為命的雙目失明的祖父死去。童年孤獨而不幸的遭遇,對川端康成的性格和文學風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美麗的鮮花在綻放的同時,就接受了死神的親吻;最早成熟的果子,最先掉在地上,爛在泥土裡;越是快速生長的生命,越會快速接近死亡。在強大時空面前,柔弱的個體生命是短暫而脆弱的。這就是生命的具體存在狀態,是睿智而冷靜的人們不會有意識地迴避的一個現實。故而下文中我們看到雷諾阿和米開朗琪羅,都如實地傳達出自己對死亡的接受。
「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又是作者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贊美。生命的脆弱或許渺小,生存空間的貧瘠或許狹小,但都不會阻擋生命的美麗。雖然個體生命是短暫的,並最終會歸於虛無,然而只要每一個生命個體,抓住過程的美麗,不斷豐富生命的內容,那麼個體的生存便有了意義。相對於永恆而言,短暫似乎是一種折磨,但它同時也是一種豐富。生命因豐富而不再蒼白,不再虛無。盛開的鮮花,明知下一刻的毀滅,也要在開放中成就著自己的快樂。這種從死亡角度去反觀生命的價值,頗得西方現代哲學的真髓。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昨日一來到熱海的旅館,旅館的人拿來了與壁龕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勞頓,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發現花未眠,我大吃一驚。有葫蘆花和夜來香,也有牽牛花和合歡花,這些花差不多都是晝夜綻放的。花在夜間是不眠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可我彷彿才明白過來。凌晨四點凝視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正因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無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這是我的實際感受,也是我的感嘆。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應該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畫家雷諾阿說:只要有點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這是多麼凄慘啊。他又說:我相信我還在進步。這是他臨終的話。米開朗基羅臨終的話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願表現出來的時候,也就是死亡。米開朗基羅享年八十九歲。我喜歡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臉型。
毋寧說,感受美的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較容易的。光憑頭腦想像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光,這種情況確是很多。所以說,一朵花也是好的。
凝視著壁龕里擺著的一朵插花,我心裡想道:與這同樣的花自然開放的時候,我會這樣仔細凝視它嗎?只搞了一朵花插人花瓶,擺在壁龕里,我才凝神注視它。不僅限於花。就說文學吧,今天的小說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樣,一般都不怎麼認真觀察自然。大概認真觀察的機會很少吧。壁龕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掛上一幅花的畫。這畫的美,不亞於真花的當然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是畫作拙劣,那麼真花就更加顯得美。就算畫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顯眼的。然而,我們仔細觀賞畫中花,卻不怎麼留心欣賞真的花。
李迪、錢舜舉也好,宗達、光琳、御舟以及古徑也好,許多時候我們是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不僅限於花。最近我在書桌上擺上兩件小青銅像,一件是羅丹創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瑪伊約爾創作的《勒達像》。光這兩件作品也能看出羅丹和瑪伊約爾的風格是迎然不同的。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味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約爾的作品中則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他們觀察之仔細,不禁讓人驚訝。
我家的狗產且小狗東倒西歪地邁步的時候,看見一隻小狗的小形象,我嚇了一跳。因為它的形象和某種東西一模一樣。我發覺原來它和宗達所畫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達水墨畫中的一隻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養的是雜種狗,算不上什麼好狗, 但我深深理解宗達高尚的寫實精神。
去年歲暮,我在京都觀察晚霞,就覺得它同長次郎使用的紅色一模一樣。我以前曾看見過長次郎製造的稱之為夕暮的名茶碗。這只茶碗的黃色帶紅釉子,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來的。觀賞這只茶碗的時候,我不由地浮現出場本繁二郎的畫來。那是一幅小畫。畫的是在荒原寂寞村莊的黃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亂的十字型雲彩。這的確是日本黃昏的天色,它滲人我的心。場本繁二郎畫的霞彩,同長次郎製造的茶碗的顏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時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這幅畫。於是,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黃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應,顯得更美了。
那時候,我去本能寺拜謁浦卜玉堂的墓,歸途正是黃昏。翌日,我去嵐山觀賞賴山陽刻的玉堂碑。由於是冬天,沒有人到嵐山來參觀。可我卻第一次發現了嵐山的美。以前我也曾來過幾次, 作為一般的名勝,我沒有很好地欣賞它的美。嵐山總是美的。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
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
[編輯本段]教學教案
一、理文脈
這是一篇說理散文,是從花未眠這種自然現象引出對自然美的探討,引導讀者思考關於審美的問題,具有啟發性。要解讀作者對自然美的認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脈絡,尤其要注意一些段落中的中心語句。
引子:「發現花未眠,我大吃一驚。」為什麼?因為這雖然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我」是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而且這在夜中綻放的未眠之花顯得格外的美。
慨嘆:「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中一點一滴的美都是難能可貴的,而人感受美的能力卻是有限的。
美的獲得:「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任何一件細小的東西都可能引發人的美感。
慨嘆:「我們仔細觀賞畫中花,卻不怎麼留心欣賞真的花。」忽視自然美,只去欣賞常常要遜於自然美的藝術美。自然的美是顯而易見的,需要我們去親近,去觀察和欣賞,才能創作出美的藝術品。
舉例:一是李迪、錢舜舉、羅丹等,對自然美觀察之仔細使他們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也讓人從他們的藝術創作中領略到自然的美;二是「我」的小狗與宗達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極為相像,對宗達的寫實精神、細致觀察給予充分的肯定;三是從自己觀察到的晚霞聯想到長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畫,說明與自然美相契合的藝術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與藝術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自身經驗:「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有些人看到罷了。」冬天看嵐山,人少,仔細觀察,才真正感受到嵐山的美。
結語:照應開頭,突出美是無限的,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
二、析文理
在把握文脈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看到,作者非常崇尚自然美。他反復強調自然的美是無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惟其如此,我們更應該重視一點一滴的美,要仔細觀察,從細小的事物中獲得美的感受。作者舉了古今內外很多實例,說明這些藝術家的成功,無不得益於對自然美的仔細觀察,得益於將自然美如實地表現在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從而也使欣賞這些藝術品的人從中領略到自然美和藝術美。作者以「海棠花」「小狗」「晚霞」這樣的事例來闡述自己關於美的認識,可謂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對自然美的崇尚與作家早期對藝術美的認識和對藝術的追求有很大關系。從審美情趣來說,作者很少注意社會生活中的美的問題;就是涉及社會生活中的美,也多屬於詩情畫意、優美典雅的日常生活,比如純潔朴實的愛情的美。他更多的是崇尚自然事物的美,即自然美。在審美意識中,特別重視自然美的主觀感情和意識作用。他說過:「看到雪的美,看到月的美,也就是四季時節的美而有所省悟時,當自己由於那種美而獲得幸福時,就會強烈地想念自己的知心朋友,但願他們共同分享這份快樂。」這就是他所說的:「由於自然美的感動,強烈地誘發出對人的懷念的感情。」「以『雪、月、花』幾個字來表現四季時令變化的美,在日本這是包含著山川草木,宇宙萬物,大自然的一切,以至人的感情的美,是有其傳統的」。他強調不僅要表現自然的形式美,而且重在自然的心靈美。可見,本文對美的闡述,與他對藝術的主張是一致的。
三、深探究
作者所談的美,包括自然的美、藝術的美,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也是藝術創作中長期有不同看法的問題。因此,教學本文,不光是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觀點,還要引導他們思考,能從中受到啟發或有自己的看法。探討的問題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2.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
3.自然美與藝術美。
4.藝術創作中的寫實與虛構。
解題指導
一、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分析概括能力。其中的幾種表述,有些與課文內容很接近,要注意結合上下文仔細分析和揣摩。
主旨:課文從花未眠這種自然現象引出對自然美的探討,強調自然美是無限的,美是邂逅和親近所得,藝術創作應該重視寫實,表現自然美。
前三項不符合文意。1.發現海棠花未眠,引起作者對美和審美的思考,而不是對美的感受有了新的認識。2.雷諾阿雖然認為進步則預示著死亡,這是很凄慘的事,但他並不因此而拒絕進步,所以臨終前還說:「我相信我還在進步。」3.欣賞畫中花並不是因為它比真正的花更美,只是因為畫中花是藝術品。
二、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一些富有深意的語句,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要注意結合上下文,不要作孤立的理解。
1.花兒盛開之時就預示著它已接近衰敗,所以說「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與下文所說的進步就是接近死亡,意思是一致的。
2.從一朵花想到人的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強烈的珍愛生命的意識。
3.作者寫自己觀察晚霞時,聯想到長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畫,說明藝術美與自然美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欣賞者美的共鳴。
三、這道題是重點段落閱讀,主要是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理解段落,並能夠從內容出發,發揮想像和聯想能力,完成題目要求。可以用文字描繪京都晚霞圖,也可以根據文中的描述,畫一畫京都的晚霞。

3. 關於紅樓夢中惜春的介紹 詳細點

賈惜春,金陵十二釵之一,賈珍的妹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櫳翠庵為尼(但是據紅學家考證,不可能是櫳翠庵,因為那是賈府的,歸他們管。惜春怎麼可能還呆在這里,只是高鶚自己的杜撰罷了)。曼陀羅

曼陀羅花,夏秋間開,花冠呈漏斗狀,形大色白,單生葉腋或枝叉間,多野生,也可供栽培。原產印度,花名亦系梵語音譯。《廣群芳譜》引《法華經》曰:佛說法時,天雨曼陀羅花。看來,此花與佛門有緣。《紅樓夢》第五回《金陵十二釵》正冊之七,畫的是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判詞雲: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這里是指惜春,《紅樓夢曲.虛花語》也作了類似的提示。賈府四小姐惜春,由於年齡較小,在書的前半部還看不出性格和思想。給人印象較深的是:她能繪畫,曾受賈母之命,畫《大觀園行樂圖》。她雖不工詩,但也參加詩社,雅號「藕榭」。但作者預示了她後來是「獨卧青燈古佛旁」出家為尼了,關於她後來的舉動,清人王雪香在《石頭記論贊》中曰:人不奇則不清,不僻則不凈,以知清凈法門,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負此情,與妙玉交最厚,出塵之想,端自隗始矣。是的,在大觀園中除刑岫煙外與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如妙玉、智能兒等。她的孤僻狷介是與妙玉志趣相投的內因,抄檢大觀

園時她的丫頭入畫因私傳東西受到遣責,這時惜春的表態不但不為入畫辯解討請,反而頓促或打,或殺,或賣,快帶了她去。她說「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又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給你們教壞了我!」。這些說明了惜春已由極端個人主義發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實際上她只是逃避現實,以求個人的精神解脫而已。「勘破三春景不長」促使惜春最後落發為尼的是目睹賈府的衰敗,於是按作者的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過「生關死劫」,最終也仍是歸入薄命司了.以佛門之花曼陀羅比作惜春,諸位認為合適嗎?

她是四姐妹最小的一個.
她的意義主要在於她的結局,出家作尼姑了.她出家的原因是她的三個姐姐一生的遭際給她投下的陰影所致,她感到,這個世界上無論什麼人,有地位的,沒地位的,精明能乾的,懦弱無能的,都無一能逃脫厄運,於是她對現實完全失去了信心,產生了悲觀厭世思想.她以"三春景不長"為鑒,最後拋棄了"綉戶侯門"削發為尼

4. 陸游的《沁園春雪》原文是什麼

《沁園春雪》

——陸游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夢版境,王侯螻蟻,畢權竟成塵。
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
流年改,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
交親零落如雲。
又豈料如今餘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
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閑采蒓。
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5. 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原文

三打白骨精》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村姑、婦人,全被孫悟空識破。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凶的故事,下面為大家分享了《三打白骨精》的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三打白骨精課文原文
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高山前,只見山勢險峻,峰岩重疊。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覺飢餓,就讓孫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雲端,四處觀看,見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來給師父充飢。
悟空剛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發現了。白骨精不勝歡喜,自言自語道:「造化!造化!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今天機會來了!」它正要上前,見唐僧身邊有豬八戒和沙僧保護,就搖身變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齋飯,徑直走到唐僧面前,說是特地來請他們用齋的。唐僧一再推辭,八戒嘴讒,奪過罐子就要動口。
正在這時,悟空從南山摘桃回來,睜開火眼金睛一看,認出村姑是個妖精,舉起金箍棒當頭就打。唐僧連忙扯住悟空。悟空說:「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屍首,化作一縷輕煙逃走了。
唐僧責怪悟空無故傷人性命。悟空打開罐子,從裡面跳出來幾只青蛙、癩蛤蟆,根本沒有什麼齋飯。唐僧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師徒們吃了桃子繼續趕路。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白骨精見棍棒落下,又用法術脫了身,丟了具假屍首在路上。
唐僧一見,驚得從馬上摔下來,坐在地上,不由分說,一口氣念了二十遍緊箍咒。悟空頭痛難忍,連忙哀告。唐僧喝道:「你為何不聽勸說,把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氣:「胡說!哪有那麼多妖精!你無心向善,有意作惡,你去吧!」悟空說:「師父若真不要我,就請退下我頭上的金箍兒!」唐僧大驚:「我只學過緊箍咒,卻沒有什麼松箍咒兒!」悟空說:「若無松箍咒,你還帶我走吧。」唐僧無奈:「我再饒你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點頭答應,扶著唐僧上了馬,繼續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這樣讓唐僧走了,又變成一個白發老公公,假裝來找他的妻子和女兒。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雲端看著。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髏,脊樑上有一行字,寫著白骨夫人。
閱讀答案
1 用「√」給文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1.5分)
2 「端」在詞典中的解釋有【①(東西的)頭;②事情開頭;③原因;④項目】,「端」字在「雲端」中應選第( ) 種解釋,在「白骨精詭計多端」中應選第 ( ) 種解釋。(2分)
3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上文內容。(2分)
4 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其中「笑」字表現了悟空( )。在第三次與白骨精的較量中,悟空採取的辦法與前兩次不同在( ),從中可以看出悟空的( ) 。(3分)
5 《三打白骨精》選自( )寫的名著《 》,請寫一個這部名著中體現孫悟空勇於反抗神權的故事( ) 。(1.5分)
【參考答案】
1、gu meng一聲 lun一聲
2、雲端 選擇1 詭計多端選擇4
3、孫悟空第三次識破白骨精的詭計,打死了白骨精,白骨精顯出原形。
4、成竹在胸,識破白骨精的詭計
孫悟空並沒有直接打死白骨精,讓眾神為他作證後,才動手
5、吳承恩 西遊記 大鬧天宮
[《三打白骨精》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6. 紅樓夢虛花語寫的是誰啊

賈惜春

7. 什麼花的花語是孤獨

萱草:遺忘的愛 三葉草 六月菊:別離 風信子(紫):悲傷 彼岸花(曼珠沙華):回離別.哀傷的回憶答.美麗純潔. 金盞菊:悲傷嫉妒 離別 檸檬草:說不出的愛 歐石楠 花語: 孤獨 背叛 桔梗花:花語虛無飄渺的愛 永恆不變的愛 金盞花 :失望、悲痛 歐石楠:孤獨與背叛 荼蘼: 末路的美

8. 紅樓里的「金陵十二釵」正冊中人分別是誰

★林黛玉 薛寶釵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作品注釋: 「停機德」指的是出自戰國時代燕國樂羊子妻停下機子不織布來勸勉丈夫求取功名賢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女人,稱為具有「停機德」,這里是贊嘆寶釵。 「詠絮才」指女子詠詩的才華,後世稱贊能詩善文的女子為有「詠絮才」這里喻指黛玉應憐惜。 「玉帶林中掛」,倒過來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條封建官僚的腰帶,淪落到掛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視,命運凄慘悲壯的寫照。 「金簪雪裡埋」,是指薛寶釵如圖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裡,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寶釵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鳳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釋: 「凡鳥從末世來」指的是鳳姐這么一個能乾的女強人生於末世的不幸,「凡鳥」是繁體里的「鳳」字,也就暗指王熙鳳。從鳳字拆出來得「凡鳥」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呂安對喜的典故,點出「鳳」,自然是種譏諷。畫里的雌鳳所靠著的冰山,指的就是將融化的賈府所象徵的靠山。「一從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賈璉對鳳姐的態度變化。新婚後先「從」,對她百依百順,樣樣都聽她的;「二令」解為「冷」,指的是丈夫對她的漸漸冷淡與開始對她發號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後被休棄的命運。「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棄後哭著回娘家的悲哀的寫照。在當時封建的社會中,被休棄是非常悲慘的。 ★史湘雲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雲飛。 作品注釋: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寫湘雲生於封建侯門富貴之家。所謂「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指的就是她家。但這又能怎麼樣?湘雲在嬰兒時期「襁褓之間」父母便去世了。雖然富貴而無人關心,從小沒得過溫暖。 「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雲飛」第三句「展眼吊斜輝」說的是轉眼之間,只有湘雲一人獨自面對落日感傷了。「湘江水逝楚雲飛」點出了「湘雲」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屬古代的楚國,故有楚雲之稱。湘江流逝,楚雲飛散,喻史家衰敗以及湘雲夫婦生活的短暫,用的是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之歡會的典故。 ★賈元春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官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作品注釋: 第一句「二十年來辨是非」寫元春在宮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對人世間的榮辱甘苦有了新的認識,覺得自己實到了「那不見得人的去處」,「終無意趣」。 第二句「榴花開處照宮闈」寫元春從女史到鳳藻宮尚書,直至賢德貴妃,榮耀一時,像石榴花盛開時一般火紅。在外人看來,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應該滿足了,但元春的結論卻是懂得了「辨是非」,認識到了宮廷內部的種種黑暗和腐敗,對自己的生活道路採取了否定的態度。 第三句「三春爭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個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這句意思是說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榮華富貴。 最後一句「虎兔相逢大夢歸」「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開始,所以說「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宮作妃的必然結局。作者在這里把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 (註:有些版本為「虎兕相逢大夢歸」,虎、兕都是傳說中的猛獸。) ★賈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作品注釋: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孫」的繁體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孫紹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傳》的典故,喻兇狠殘暴而又忘恩負義的人。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孫紹祖的險惡狠毒和迎春的苦難。 「得志便猖狂」寫得意後便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孫紹祖在家境困難時曾經拜倒在賈門府下,乞求幫助。後來,孫紹祖在京襲了官職,又「在兵部候缺題升」,一躍成為「暴發戶」。賈家衰敗後,孫紹祖向它逼債,任意踐踏迎春。而迎春與孫紹祖只結婚一年,就被丈夫凌辱致死。 ★賈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作品注釋: 探春是賈府的三小姐,賈政之妾趙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遠,精明能幹,清醒精敏,不被富貴蒙昏了頭。「生於末世運偏消」寫她生於封建社會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暗示探春將遠嫁邊疆,如斷了線的風箏般一去不返,出嫁時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點出她將在清明時分遠嫁他鄉,如在綜觀畫里的女子一樣在船上對著江邊「掩面泣涕」,揮別父母家人,往後只能在睡夢中與家人團聚。 ★賈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作品注釋: 判詞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長」中「三春景不長」是雙關語。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實際上指惜春的三個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這「三春」的遭際悲苦。第二句「緇衣頓改昔年妝」,緇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裝。這兩句是說惜春從她三個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好景不長,決心擺脫世俗,遁入空門。第三,四句「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具體指出賈府小姐惜春最後出家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過著「緇衣乞食」的生活。 這首判詞寫惜春由三個姐姐的不幸遭遇預感到,自己將來也不會有好結果,決定出家為尼。但這條逃避現實的道路凄涼孤獨,仍然是行不通的。詩里流露的同情與惋惜,明顯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作品注釋: 判詞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廣。「幻」是虛幻,荒誕。這句是揭露賈蓉之父賈珍和兒媳婦秦可卿之間不正當的曖昧的男女關系。 最後兩句「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指出,莫說不肖子弟都來自榮國府,開頭造成禍患的實在是寧國府的人。秦可卿也是被賈珍迫姦淫而自盡。 ★李紈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作品注釋: 首句寫到「桃李春風結子完」這里「李」,「完」暗示出李紈的名字。李紈的青春就像春風中的桃李花一樣,一到結了果實,也就衰謝了。 第二句「到頭誰似一盆蘭」與畫面一樣同指賈蘭。這句說在賈府的末代子孫中,誰也比不上賈蘭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寫李紈年輕喪夫尊禮守節,撫孤成立,這種品德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像冰水一樣得潔凈美好。「空相妒」,指雖然賈蘭中了舉,李紈也博得了「貞節」的美名,但這無法挽回賈府的衰敗,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罷了。 第四句「枉與他人作笑談」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給別人當作笑料來談論李紈一生奉行「三從四德」,是一個封建社會賢女節婦的典型。李紈最終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為封建禮教的殉葬俑。 ★妙玉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作品注釋: 此為妙玉的判詞。《世難容》中有「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跟據原文線索及脂硯齋批語,此處王孫公子指陳也俊。但「終陷淖泥中」與他無關。據專家推測,妙玉為救寶玉,風塵僕僕趕到瓜洲(《世難容》中「風塵骯臟」亦是此意),最終卻落入有權有勢的老色鬼手中,因此說「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終陷淖泥中」。 ★賈巧姐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釋: 第一句「勢敗休雲貴」意思是說,權勢已經衰敗,就不要提什麼過去的富貴了。 第二句「家亡莫論親」是說,家業已經凋零,就不要再談論什麼骨肉至親了。 第三句「偶因濟村婦」是指巧姐的母親王熙鳳曾「接濟」過劉姥姥。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語意雙關。明指湊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劉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諧音「忘仁」拐賣,幸為劉姥姥帶走,才逃出虎口。根據原文「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中,巧姐與板兒換柚子與佛手一幕,作者詳寫這一片段,極有可能是暗示巧姐與板兒的婚姻。 這首判詞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內部人與人之間的偽善關系。得勢富貴的時候,攀宗論親;勢敗沒落的時候,欺詐拐騙,骨肉相殘;完全是赤裸裸的權勢與金錢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來到鄉村,長在農家,成了村姑。比較而言,要比她姑母們幸運得多。

9. 蘇教版《三打白骨精》原文

gdfds

10. 紅樓夢一百一十五和一百一十六回的介紹

惜春.甄寶玉
《紅樓夢》第五回《金陵十二釵》正冊之七,畫的是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判詞雲: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這里是指惜春,《紅樓夢曲.虛花語》也作了類似的提示。惜春是賈府的四小姐,生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長姐賈元春,二姐賈迎春,三姐賈探春。其中「元」、「迎」、「探」、「惜」暗含「原應嘆息」之意,揭示了她們後來的悲慘命運。她由於年齡較小,在書的前半部還看不出性格和思想。給人印象較深的是:她能繪畫,曾受賈母之命,畫《大觀園行樂圖》。她雖不工詩,但也參加詩社,雅號「藕榭」。她在大觀園中的卧房名為「暖香塢」,來人未進暖香塢的門便能感到一股溫香拂面而來。但作者預示了她後來是「獨卧青燈古佛旁」出家為尼了,關於她後來的舉動,清人王雪香在《石頭記論贊》中曰:人不奇則不清,不僻則不凈,以知清凈法門,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負此情,與妙玉交最厚,出塵之想,端自隗始矣。是的,在大觀園中除邢岫煙外與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如妙玉、智能兒等。她的孤僻狷介是與妙玉志趣相投的內因,抄檢大觀園時她的丫頭入畫因私傳東西受到遣責,這時惜春的表態不但不為入畫辯解討請,反而頓促或打,或殺,或賣,快帶了她去。她說「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又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麼給你們教壞了我!」。這些說明了惜春已由極端個人主義發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實際上她只是逃避現實,以求個人的精神解脫而已。「勘破三春景不長」促使惜春最後落發為尼的是目睹賈府的衰敗,於是按作者的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過「生關死劫」,最終也仍是歸入薄命司了.以佛門之花曼陀羅比作惜春,諸位認為合適嗎?

賈惜春----賈珍的妹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櫳翠庵為尼。

[正冊判詞之七]
畫: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
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注釋]
這一首是寫賈惜春的。
1.「勘破」句——語帶雙關,字面上說看到春光短促,實際是說惜春的三個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長,使惜春感到人生幻滅。勘,察看。
2.緇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所以出家也叫披緇。據曾見下半部佚稿的脂硯齋評語,惜春後來「緇衣乞食」,境況悲慘,並非如續書所寫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進了花木繁茂的大觀園櫳翠庵過閑逸生活,還有一個丫頭紫鵑「自願」跟著去服侍她。
3.青燈——因燈火青熒,故稱。

紅樓夢曲
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說明]
這首曲子是寫賈惜春的。「虛花悟」,意謂悟到榮華是虛幻的。「虛花」,猶言鏡中花。
[注釋]
1.「將那」句——與前「判詞」所說「勘破三春」意同。
2.桃紅柳綠——喻榮華富貴。待如何——結果怎麼樣呢?
3.韶華——大好春光。這里又喻所謂「凡心」。
4.天和——即所謂元氣。「清淡天和」,既是與自然界濃艷的春光相對的天地間清淡之氣,又指人體的元氣,因為古時有所謂不動心、不勞形、清凈淡泊可保持元氣不受耗傷的說法。所以,「覓天和」亦即所謂養性修道。《莊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5.天上夭桃、雲中杏蕊——比喻富貴榮華。唐朝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詩:「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稱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顯貴,以秋江芙蓉自況。夭桃,語本《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夭夭,美而盛的樣子。又舊時以「夭桃禾農李」為祝頌之辭,與曲子說惜春不嫁人而為尼的命運也相適合。
6.「到頭來」句——說桃杏雖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盡。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秋季來象徵人世間不可避免的衰敗。從其他線索看,原稿寫賈府之敗時在秋天,因此,這一句含義雙關。
7.則看——只見。白楊村——古人在墓地多種白楊,後來常用白楊暗喻墳冢所在。《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8.青楓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夢李白》詩說:「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這里青楓林是借用,意同「白楊村」。
9.的是——真是。
10.生關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說成是關頭、劫數。劫,厄運。
11.「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源於西域,據傳釋迦牟尼在樹下覺悟成佛的「寶樹」雖然也枝葉婆娑,但那是菩提樹,不叫「婆娑」。我國傳說中婆娑樹是有的,與西方佛教無關,也並不結什麼果。樂史《太平寰宇記》:「日月石在夔州東鄉,西北岸壁間懸二石,右類日,左類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樹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為作者一時誤寫,其實不誤,它作為皈依佛門的象徵至少在清代是周知的。如愛新覺羅·晉昌《題阿那尊像冊十二絕》之二:「手執金台妙入神,婆娑樹底認前因」,即是。(見文雷《紅樓夢外編》,遼寧一師《〈紅樓夢〉研究資料選集》第三集頁)長生果,即《西遊記》中所寫的人參果,俗傳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語,指修行有成果。這里,作者是捏合傳說以取喻,暗示惜春終於逃避現實,出家為尼。

[鑒賞]
賈惜春「勘破三春」,披緇為尼,這並不表明她在大觀園的姊妹中見識最高、最能悟徹人生的真諦。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說中非常深刻地對惜春作了解剖,讓我們看到她所以選擇這條生活道路的主客觀原因。客觀上,她在賈氏姊妹中年齡最小,當她逐漸懂事的時候,周圍所接觸到的多是賈府已趨衰敗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為自己的未來擔憂,現實的一切既對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產生了棄世的念頭。主觀上,則是由環境塑造成的她那種毫不關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這是典型的利已主義世界觀的表現。人家說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處世哲學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夠了」。抄撿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鬟入畫,而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現。所以,當賈府一敗塗地的時候,入庵為尼便是她逃避統治階級內部傾軋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對於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現實的描繪,而絕不在她們頭上添加神秘的靈光圈,這實際上已成了對宗教的批判,因為,曹雪芹用他的藝術手腕「摘去了裝飾在鎖鏈上的那些虛幻的花朵」。同樣,曹雪芹也沒有按照佛家理論,把惜春的皈依佛門看作是登上了普濟眾生的慈航仙舟,從此能獲得光明和解脫,而是按照現實與生活的邏輯來描寫她的歸宿。「可憐綉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過的「緇衣乞食」的生活,境況也要比續書所寫的悲慘得多。

熱點內容
春天對櫻花樹做的事 發布:2025-09-12 23:17:50 瀏覽:227
雙色槿花語 發布:2025-09-12 23:12:42 瀏覽:477
花語學院劇情 發布:2025-09-12 23:10:49 瀏覽:161
櫻桃跟櫻花有關系嗎 發布:2025-09-12 22:49:12 瀏覽:499
種植綠植通知 發布:2025-09-12 22:31:07 瀏覽:93
盆景苗打彎 發布:2025-09-12 22:31:03 瀏覽:626
露牙插花狗 發布:2025-09-12 22:10:18 瀏覽:95
白夜花花語 發布:2025-09-12 22:09:20 瀏覽:60
甘肅山梅花 發布:2025-09-12 22:08:33 瀏覽:998
一朵三瓣 發布:2025-09-12 22:02:55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