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文化與花卉鑒賞
❶ 有關花卉栽培、花卉欣賞、花文化的論文!
國是詩的王o國,更是花的國度。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z種,原產於c我國的花卉就有3萬r—8萬t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2此贊譽「沒有中6國的花卉,便不y成花園」。賞花、愛花是中4國人c的傳統美德,各種花以7其獨有的方2式深入g中5國人p的文7化1生活,中5國的文4化5傳統也g賦予4了e她們不n同的文6化3品格。古往今1來,許多名人y不s僅4觀賞花的秀韻多姿,而且更在贊美之s余,還要品嘗花的美味,領略大y自然的精靈,在食文0化0中3留下b了y許多千h古佳話。當然也g寫下s了s不q少8流芳千r古的佳句。這足以4說明國人b對花有著剪不r斷情,解不c開x的節! 中1國花文6化8情結的歷r史源遠流長0,中0國人r欣賞花,不o僅4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1所蘊含著的人a格寓意、精神力n量。陶淵明之v「採菊東籬」、林靖和之y「疏影橫斜」、周敦頤之y「出污泥而不y染」、孔0夫h子g之p「蘭當為3王m者香」、蘇東坡之l「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中8國繪畫的一t大c半兒x就是畫花卉。有的人x窮其一s生,就是為7了w把一u種或幾h種花畫好。畫好一h種花是不a容易的。中0國有多少8以1花命名的女l人d?中1國有多少3花被女r子s用做名字?這在外國人i看來,簡直不g可思議。 1、花的認7識 同世界上e所有的人w一v樣,中6國人a民也a天v生愛美,愛花,視花為0美,與d花媲美。因此視花為7美的化6身,美好幸福的象徵,已y成為7世界共同的語言。然而,中3國人e對花的認0識和情感並不p僅4限於c此,而是有更為2深刻的認5識和濃厚的情感。在中2國人e看來,花是有靈之g物。人d們賞花,除了p常識它那靜態的外部形態美之x外,還善於l觀察欣賞它那動態的生命變化1之f趣。另外,中5國人c還認3為7花是有情之r物,不c僅4娛人p感官,更撩人p情思,能寄以1心8曲。中2國人o對花的這種看法和情感是觀花之y後由悟性而得來的一o種藝z術境界。對花產生了v更深一a層的情感和精神上h的寄託。因此,中7國人f世世代代愛花賞花就是認6為4花能使人h賞心7悅目.花能暢神達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7蘊含看文0化0,花中8凝聚看中5華民族的品德和節氣8。 1、花的文4化8內0容 花文8化4無t疑是一g個k國家和民族文0化3的組成部分8,困此花文1化4的形成與p發展也c必然隨看國家和民族文1化2的興衰而起落。中7國花文8化0從2一w出現起,就深受中7國繪畫,書7法,文5學,藝o術,造園工b藝m等傳統文6化5藝b術的影響並隨之b而發展,所以3中3國花文3化7是在濃厚的傳統文1化7基礎上d發展起來的,當然也p是與k古代的神話傳說有看密切4的關系,與t歷v史上b儒、道、佛、諸家思想密不r可分8。 從1考古遺跡中2證實,在沒有文3字的原始社會里,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遠古祖先將大z自然中3美麗的花草樹木u引3入w生活中1來,在粗製的石器上e刻劃各種花朵的紋樣,甚至染上a漂亮的色彩,用來美化7生活,這可能就是中6國花文4化8的最早表現形式。到新石器時代(距今3上a萬a年以1前〕文8化4也k有了k進一e步發展,在當時花以0實用和美化0相結合成為0人c們生活中2的一h部分8。 花卉的文3字記載,最早始干p公8元l前31世紀商朝甲骨文4中0。戰國時期(公5元j前275年一r前214年),花卉在中3國人y民生活中2物質上v和精神上n都起著相當大i的作用,特別是花卉賦於d感情色彩和象徵意義n。標志著中4目花文7化7開e始走向一n個r新的發展階殷。秦漢時期(公4元a前787年一c公7元d450年),百了o插花藝u術的萌芽。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6國花卉應用的技藝k已l很高超,對花的鑒賞也q十x分6高雅,開u始步入k較高層次的藝q術享受和藝q術創作境界。至隋,唐和兩宋時期,中8國花文5化4的發展已u進入s昌盛和成熟階段。在中6國傳統文8化1中0佔有重要地位。隨著大r唐盛世的百業興旺,宋代穩定與b繁榮,帶來了o中7國花卉業的空前絕後發達,舉國上a下c種花。賣花,賞花和插花蔚然成風7。據傳。當時點茶,掛畫,燃香和插花合稱「四藝o」,成為7社會上r特別是文6人x士h大d夫r階層文7化8修養和風0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這一e時期,花卉的科技書3籍,花卉的文4學作品,花卉工g藝k品和花卉繪畫以4及z盆景,插花等藝o術品層出不q窮。成績輝煌,可稱中6國史上d花文6化2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清兩代,是中8國各類花卉著作甚多且內2容全面豐u富,科學性較強的時期。標志著中1國花卉栽培和應用理論的日0臻完善和系統化7。 清未以3來至新中1國成立前夕p,由於c統治者的軟弱腐敗,帝國主義l的侵略,中2目連年戰患,國力i下m降,經濟衰退,花卉業停滯,花田幾i盡荒蕪。直到新中1國成立以4後,隨著目民經濟的恢復與r發展,城市園林建設逐漸受到重視。花卉業得到空前發展,花文8化5又m呈現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為7社會重大z節日0和社交活動中6必有之f物,成為8城市的象徵和標志。成為4大c眾文0化8娛樂活動的一z部分8。成為7居家住戶5美化5生活的一f部分8。8000年的中4華民族歷s史,創造了t豐j富燦爛的中1國花文8化2,中8國花文7化2成為5東方2古文3化8寶庫中5一y顆璀璨的明珠。它根植於y中8華沃土p里,生長5於e大r眾生活之u中7,並深得其他姐妹文3化1藝x術的素陶和影響而茁壯成長3起來。中4國花文5化6具有濃厚的傳統文3化4基礎,富有民族風3味的特色,內7容廣t泛豐h富,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中0國花文7化8的內6容主要有以8下n幾m方2面: (8)描述歷d代社會生活中1各種花事活動的情景,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節盛況,藉以4展現繁榮歡樂的社會歲月3風0貌。 ⑵直接表見8或描繪各種名花異卉的瓊姿仙態之k美,以6展示2大n自然的美景,使人h獲得美的享受。生活的樂趣。 ⑶介3紹古今5名人a賞花贊花或育花的種種趣事,以2此增加人f們的生活知識和樂趣。 ⑷以2花為7題,借花傳情,或闡述人g生哲理,起以1教育作用,或表示6祝願,希望和祈求,或表達個r人p的種種心8態與w冥想。 ⑸介1紹花卉栽培的知識,信息。經驗以7及v科學新方2法,新技術等等供人r們學習f參考中7目花文1化5的表現形式十k分2豐q富,按大u類劃分5有花卉的專w業科研與c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產銷,有園林中1的各種應用,還有更多是以2文0學形式,以0繪畫。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眾多藝i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活潑多樣,令人c喜聞樂見1。具體的有花書7,花詩,花畫,花歌,花舞,花膳,花飲,花織錦,花工s藝c品以7及a花節,花神,花會,花語等等,各具特色。 3、賞花情趣與x特點 中5國人m視花有靈有情。隨著科學文2化3的進步與w發展,丟弄了d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滿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來的情感附之l於t花。藉以8謳歌社會和人h生中1的真,善、美,從4而形成了r特有的審美觀。首先,表現在用花,贊花和賞花的著眼點上f,中3目人m既重花卉外形之z美,也t重花的興謝枯榮的內6在之t美,更喜追求由觀花而得的心1靈感受的韻味之j趣,以5達到賞心8悅目的快感。這種審美情趣說明中7國人u贊花、賞花的目的是雙8重的既要求有裝飾美化1的實用效果,又k要求有暢神達意的精神享受。從5中7得到啟示3,激勵以2及o情操的陶冶,所以6無d論以5何種形式表現花的美,特別是花卉造形藝t術方1面,人h們極其注重形式與l內1涵的統一d和諧之a美,與y許多傳統文8化4藝v術一h樣,要求以8形傳神,形神兼備。其次表現在用花,贊花。賞花的表達方0式上h,中2目人d既喜歡有直接客觀的描,訴,詠,唱、觀等方3式表現或欣賞花卉自然之g美與a裝飾效果,但更喜歡借花明志,以4花傳情的表現主觀的感受之p情,故而常將花寓以0多種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v,使花人x格化5甚至神化1,然後採用比6興寄託的手6法,以5此通過聯想而意會其深遠的意義f。 zj」xe%o
❷ 花的文化內涵
花的文化內涵
花的文化內涵,很多人都喜歡花,花的種類有很多,花都是有相關的內涵的,不同種類的花所代表的內涵是不一樣的,以下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花的文化內涵的資料,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花的文化內涵1
曇花
有月下美人之稱,曇花只在晚間、夜裡開放,開花時美桐念麗異常,然而花期卻十分短暫虛輪御,只有短短幾個小時便凋謝。所以曇花一現常常形容剎那芳華,短暫的美麗。
曇花一現,只為韋陀。
彼岸花
學名石蒜,彼岸花的白色花開在彼岸即天國,名為曼陀羅華;紅色花開在忘川三生石邊,名為曼珠沙華。曼珠沙華,傳說是冥界唯一的花,長在黃泉路上。因其鮮紅如火,為亡者照亮通向彼岸之道。
佛家語,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荼蘼花
荼蘼花是夏季才開花,一般被認為是春季百花爭艷的最後,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荼蘼花開,亦表示感情的終結。
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春暮游小園》王淇
曼陀羅
曼陀羅跟曼陀羅華不是一種花,曼陀羅華跟曼珠沙華是雙生的.花,而曼陀羅,沙漠中生長的被詛咒的花朵,大漠中,沒有一個找到曼陀羅的人能夠安然離開。清麗,枝葉妖嬈,有劇毒。無解,也稱情花。
《本草綱目》詳細記述了曼陀羅的來歷:當佛說法時,從天空降下曼陀羅花雨。
虞美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受戰爭蹂躪的土地遍開虞美人,於是虞美人成為這次戰爭的象徵。虞美人在古代寓意著生離死別、悲歌。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李煜
鳶尾花
希臘人常在墓地種植此花,就是希望人死後的靈魂能託付愛麗絲帶回天國,這也是花語「愛的使者」的由來。莫奈在吉維尼的花園中也植有鳶尾;並以它為主題,在畫布上留下充滿自然生機律動的鳶尾花景象。
到了最後,我之於你,一如深紫色的鳶尾花之於這個春季,終究仍要互相背棄。-《鳶尾花》席慕容
花的文化內涵2
合歡花
舜帝南巡而死,他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得他托夢知道夫君已死,相傳二妃投洞庭湖而死追隨夫君,死後她們的精魂跟舜合為一體化為合歡花,差岩永世不離。自此,人們常以合歡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
江湄波濤,千年萬載,合歡繁衍,幾多春秋。-《娥皇女英》韋庄
山茶花
山茶花開花於冬春之際,花姿豐盈,端莊高雅,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郭沫若盛贊曰:「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
天龍八部里,大理世子段譽說大理有一種「十八學士茶花」,一株花上有十八朵花,顏色各不相同。
優曇婆羅
傳說中佛祖講道時說,此花極為罕見,3000年才開放一次。當優曇婆羅遍地開放的時候,便是佛陀下世傳道的時候。
《法華文句》四上:「優曇花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
芍葯
傳說中牡丹芍葯都不是凡花種,是某年人間瘟疫,玉女或者花神為救世人盜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間。結果一些變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變成草本的芍葯,至今芍葯還帶著個「葯」字。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餘春。-《戲題階前芍葯》柳宗元
雪蓮花
花語是純白的愛、堅韌、純潔、給人們帶來希望,也是聖潔的象徵。很多文學作品、武俠小說里出現的雪蓮花,都有起死回生的效用。
雲嶺冰峰素色寒,雪蓮典雅峭崖歡。娉婷仙韻無塵染,蕙質冰肌獻玉蘭。
❸ 各種花卉的寓意以及象徵
1.各種花的寓意和象徵有很多,像我們一般常見的有:紫羅蘭寓意著希望,象徵著幸運;
2.百合花寓意著純潔,象徵著一種忘我;
3.玫瑰花寓意著愛情,象徵著真情等。
4.除此之外,還有康乃馨寓意著尊敬之情,象徵著關愛;
5.水仙花寓意著一種友情,象徵著一種誠懇等。
❹ 花卉的栽培技術及花卉文化
1.澆水
平時澆花不要沒事就澆水,盆土稍微干一點沒關系,花盆最怕的事情就是每天都濕乎乎的,特別是那些花盆比較大,比較深的花盆,很多時候雖然表面幹了,其實盆底還是濕的,所以經常澆水就容易造成爛根的情況發生。
2.盆土
一般來說從花卉市場買回家的花,都帶有盆土,剛買回家不要急著換土換盆,一般需要在家養一段時間適應了之後再換盆,換盆的時候最好帶著原土換盆,這樣基本上不會傷到根系,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一般來說普及率比較高的花卉養護的難度都比較低,像銅錢草、吊蘭、綠蘿、長壽花、滴水觀音、豆瓣綠、鴨腳木、吊竹梅等等都是非常好養的花卉了,總之在買花的時候還是需要了解下花草的習性,這樣也會有針對性的養護。
❺ 如何鑒賞花卉
根據個人的愛好
❻ 中國的花卉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國的花卉文化是花卉本身由於天生的美好外在而吸引人感官的種種美的慾望,這種審美功能 久而久之形成了文化。構成中國的花卉文化的主體是花卉,是人們各種心理慾望的一種重要歸屬物。從這個意義上看,花卉應該是人們心理需要的折射與延伸。例如審美的需要,擺設的需要,修養身心的需要,心靈的寄託等不一而足。一句話,花卉應該是人類智慧與靈感交匯的集結載體,更是生活素養提高的精神消費物。中國花卉文化主要特徵:
一、觀賞啟智性。花卉文化首先注重以視覺引人。很多花卉以很強的觀賞性贏得人們的呵護。例如,白牡丹以自己的潔白直抵人的內心。再加上本身發出的濃郁的香味,更是讓人贊嘆不已。當觀賞動作遍及生活每一個角落時,人們就學會帶著欣賞的姿態來看待自己的生活,以期從中得到美好的啟迪。世界上很多有創意的消費品之開發無不得益於此。
二、陶冶凈化性 。花卉文化氛圍一旦開成,讓人一轉入其中,就深受震撼。並自然而然地激發出人本身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從而凈化提升人的靈魂。例如,當人們把荷花作為品質超群的標志物時,人們一看到她,就自然而然地萌生很多關於美好品質的追求,並激勵自己不斷向這個方向努力.形似座右銘了。
三、交際勵志性。 花卉文化,其本質意義已經不局限於上述主要傳統特徵。它還能發展當代社會人特別注重交際的作用。通過這種花卉文化精神的傳遞促進作用,使人們生活的更健康,更和諧,更有情趣。而這些變化完全是藉助於花卉這個無聲的語言內省地完成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因為,人人無法拒絕對美好事物,美好品質,美好人生的期盼與追求。花卉文化因不同的花之文化向不同的人們傳遞不同的高級文化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好花卉文化其實也是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展的助推器。例如,在各種交際為,為適宜對象送上得體的花卉,一方面,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標准,同時,也傳遞和寄託送花人的美好祝願或者對對方美好品質或者行為的很好的承認。
四、研究借鑒性。 花卉文化由於有以上品質,而這些品質特性正好是人類發展所關注的。一個地方形成的花卉文化一定是與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風俗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更是人們賴以從事美好生活的一種心理模式。也間接表徵著它的無限生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能很好地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區域的精神文化精髓..同時,我們應當提到,裡面可能還會孕育著先進的文化因子。基於這個角度,研究一個地方的花卉文化很有意義,對促進其他地方搞好這個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通過研究本地區的花卉文化特色和精髓,不僅有利於更好的推廣自身的先進文化,還可以挖掘潛力,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確保自身文化常青。
此外,好的花卉文化還可以產生其他形式的綜合效應。重視花卉文化的發展,的確有利於人們健康生活,也有利於社會物質文明的多元化發展。
❼ 什麼是花文化
中國是詩的王國,更是花的國度。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賞花、愛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各種花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入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國的文化傳統也賦予了她們不同的文化品格。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不僅觀賞花的秀韻多姿,而且更在贊美之餘,還要品嘗花的美味,領略大自然的精靈,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許多千古佳話。當然也寫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佳句。這足以說明國人對花有著剪不斷情,解不開的節!
中國花文化情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淵明之「採菊東籬」、林靖和之「疏影橫斜」、周敦頤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蘭當為王者香」、蘇東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中國繪畫的一大半兒就是畫花卉。有的人窮其一生,就是為了把一種或幾種花畫好。畫好一種花是不容易的。中國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國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這在外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1、花的認識
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中國人民也天生愛美,愛花,視花為美,與花媲美。因此視花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徵,已成為世界共同的語言。然而,中國人對花的認識和情感並不僅限於此,而是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濃厚的情感。在中國人看來,花是有靈之物。人們賞花,除了常識它那靜態的外部形態美之外,還善於觀察欣賞它那動態的生命變化之趣。另外,中國人還認為花是有情之物,不僅娛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國人對花的這種看法和情感是觀花之後由悟性而得來的一種藝術境界。對花產生了更深一層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託。因此,中國人世世代代愛花賞花就是認為花能使人賞心悅目.花能暢神達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蘊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華民族的品德和節氣。
2、花的文化內容
花文化無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也必然隨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興衰而起落。中國花文化從一出現起,就深受中國繪畫,書法,文學,藝術,造園工藝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影響並隨之而發展,所以中國花文化是在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也是與古代的神話傳說有看密切的關系,與歷史上儒、道、佛、諸家思想密不可分。
從考古遺跡中證實,在沒有文字的原始社會里,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遠古祖先將大自然中美麗的花草樹木引入生活中來,在粗製的石器上刻劃各種花朵的紋樣,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來美化生活,這可能就是中國花文化的最早表現形式。到新石器時代(距今上萬年以前〕文化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在當時花以實用和美化相結合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花卉的文字記載,最早始干公元前11世紀商朝甲骨文中。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花卉在中國人民生活中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花卉賦於感情色彩和象徵意義。標志著中目花文化開始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殷。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百了插花藝術的萌芽。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花卉應用的技藝已很高超,對花的鑒賞也十分高雅,開始步入較高層次的藝術享受和藝術創作境界。至隋,唐和兩宋時期,中國花文化的發展已進入昌盛和成熟階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隨著大唐盛世的百業興旺,宋代穩定與繁榮,帶來了中國花卉業的空前絕後發達,舉國上下種花。賣花,賞花和插花蔚然成風。據傳。當時點茶,掛畫,燃香和插花合稱「四藝」,成為社會上特別是文人士大夫階層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花卉的科技書籍,花卉的文學作品,花卉工藝品和花卉繪畫以及盆景,插花等藝術品層出不窮。成績輝煌,可稱中國史上花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清兩代,是中國各類花卉著作甚多且內容全面豐富,科學性較強的時期。標志著中國花卉栽培和應用理論的日臻完善和系統化。
清未以來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統治者的軟弱腐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目連年戰患,國力下降,經濟衰退,花卉業停滯,花田幾盡荒蕪。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目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城市園林建設逐漸受到重視。花卉業得到空前發展,花文化又呈現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為社會重大節日和社交活動中必有之物,成為城市的象徵和標志。成為大眾文化娛樂活動的一部分。成為居家住戶美化生活的一部分。5000年的中華民族歷史,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國花文化,中國花文化成為東方古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根植於中華沃土裡,生長於大眾生活之中,並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藝術的素陶和影響而茁壯成長起來。中國花文化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富有民族風味的特色,內容廣泛豐富,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中國花文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描述歷代社會生活中各種花事活動的情景,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節盛況,藉以展現繁榮歡樂的社會歲月風貌。
⑵直接表見或描繪各種名花異卉的瓊姿仙態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生活的樂趣。
⑶介紹古今名人賞花贊花或育花的種種趣事,以此增加人們的生活知識和樂趣。
⑷以花為題,借花傳情,或闡述人生哲理,起以教育作用,或表示祝願,希望和祈求,或表達個人的種種心態與冥想。
⑸介紹花卉栽培的知識,信息。經驗以及科學新方法,新技術等等供人們學習參考中目花文化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按大類劃分有花卉的專業科研與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產銷,有園林中的各種應用,還有更多是以文學形式,以繪畫。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眾多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活潑多樣,令人喜聞樂見。具體的有花書,花詩,花畫,花歌,花舞,花膳,花飲,花織錦,花工藝品以及花節,花神,花會,花語等等,各具特色。
3、賞花情趣與特點
中國人視花有靈有情。隨著科學文化的進步與發展,丟弄了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滿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來的情感附之於花。藉以謳歌社會和人生中的真,善、美,從而形成了特有的審美觀。首先,表現在用花,贊花和賞花的著眼點上,中目人既重花卉外形之美,也重花的興謝枯榮的內在之美,更喜追求由觀花而得的心靈感受的韻味之趣,以達到賞心悅目的快感。這種審美情趣說明中國人贊花、賞花的目的是雙重的既要求有裝飾美化的實用效果,又要求有暢神達意的精神享受。從中得到啟示,激勵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無論以何種形式表現花的美,特別是花卉造形藝術方面,人們極其注重形式與內涵的統一和諧之美,與許多傳統文化藝術一樣,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其次表現在用花,贊花。賞花的表達方式上,中目人既喜歡有直接客觀的描,訴,詠,唱、觀等方式表現或欣賞花卉自然之美與裝飾效果,但更喜歡借花明志,以花傳情的表現主觀的感受之情,故而常將花寓以多種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然後採用比興寄託的手法,以此通過聯想而意會其深遠的意義。
❽ 園林花卉文化與鑒賞難嗎
不難
《園林花卉文化與鑒賞》是一門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以我國傳統名花以及常見花卉的文化進行挖掘,對常見的花卉進行識別,對其文化從各個角度進行剖析,並欣賞花聞花趣,提高花卉的鑒賞和審美,陶冶情操。
❾ 花卉鑒賞與花文化 是藝術課程嗎
應該是藝術類的選修課吧
❿ 欣賞花卉應該從哪五個方面
花卉是自然的精華,是美的化身,它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但花為什麼美,美在哪裡,怎樣去欣賞,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欣賞花卉因人而異,這和每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宗教信仰,生活經歷,習慣,個人愛好以及內心情感世界都有很大關系。一般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欣賞領略花卉的自然美與內在美。
(1)自然美:
①色彩美。欣賞一種花不能不談色彩,因為花卉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鮮艷的色彩。花卉通過濃淡、冷暖的組合調和,使其色彩變化無窮。在群芳譜中,牡丹「艷」壓群芳,它可以吐露出紅、黃、紫、白、墨、綠等各種瑰麗色彩,其中紅色就因濃淡不一而分為紫紅、桃紅、粉紅、玫瑰紅、墨紅等。月季,它的花色之豐富,幾乎無與倫比,紅、黃、紫、白、藍、綠一應俱全。有的月季會變色,其中黃色就有全黃、橙黃、橘黃、乳黃、深黃、淡黃之分,而且復色品種很多,有的紅中泛黃,白中泛紅,黃底暈紅等,有的品種從開到落會變換好幾種顏色。菊花也不甘落後,菊花中有許多珍貴的綠色品種,如綠朝雲、綠牡丹、春水綠波等都是百花中較少見的。眾多的觀葉植物中,也不乏斑斕的色彩,如紅葉朱樵、紅線竹芋、孔雀竹竽、紅杯鳳梨以及龍血樹、秋水海棠類植物等,都有豐富的色彩。
②形態美。花的姿態變化多端,是形態美的另一種表現。每一種花卉都有自己的姿態,即使沒有花也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文竹,枝挺拔,體態輕盈飄逸,其葉狀枝片玲瓏清秀,層疊如雲,四季常青,幼芽初綻時,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風姿綽約,惹人喜愛。久負盛名的菊花更是儀態萬千,獨冠群芳,其花型變化之大是其他花卉中少有的。管狀花瓣式、卷抱式,飄灑若飛若舞,管瓣細長下垂,瓣端彎曲如鉤,似十丈珠簾,金絲貫穿;有的外軟花瓣平展,中央管狀花密集,猶如銀盤托掛,月明星稀;有的花瓣層層抱疊,井然有序,端雅大方;有的細管如絲,放射或馳奔如流星閃電;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似舞帶飄揚。紛繁的妙態奇姿,讓人目不暇接。
③芳香美。花的香味也有獨特的魅力,那馥郁清香也是賞花的內容之一,有人謂之嗅覺美。花的香氣往往有強大的誘惑力,不但蜜蜂,就是人也常會尋芳而至。
臘梅花染似煙,瓣薄如翼,雖無驕艷富豪之氣,卻幽香沁心,恬靜雅緻。而米蘭、桂花、梔子、茉莉等會毫不吝惜地向你散發出陣陣濃郁的馨香,使你留連、陶醉。在眾香國中,要數蘭花最為超凡脫俗,幽香清遠,被譽為「香祖」、「天下第一香」。它不僅碧葉修長,文靜素雅,清秀不俗,其香氣也獨具韻味,芳香怡人,「一枝在室,滿屋飄香」,使人猶如進入奇異夢幻般世界的感覺。
④質地美。花的質地不同也給人以不同的美感,月季花中,有的花瓣如絹似緞,有的帶有鮮艷奪目的絨光,真的反倒似假的一般。臘梅花晶瑩透亮,宛如蠟質。
一盆完美的花卉,應該足盆株、葉花比例恰當,色澤協調統一。如果一盆花植株細而高,就會給人弱不禁風的感覺。一盆完美的案頭菊,不但花要大,而且花葉的大小比例乃至株高都要協調,腳葉也要完整,哪一部分有缺陷,都會影響到整體的形象美。
(2)內在美:
花卉除了比較直觀的外在的形態美、色彩美、嗅覺美外,許多花卉在特定的環境下還具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意境,可謂之意境美。這種內在的美,是我們幾千年來養花、賞花中將人的品格賦予花卉而得來的,使得許多花卉具有了神奇的、特定的內在美。歷史上,有人把花以「客」「友」稱之,宋人張敏叔以十二花為十二客,姚寬在《西溪叢話》中載有三十客,兩宋時三柳軒增至五十客。如牡丹為貴客,梅花為清客,蘭為幽客,蓮為溪客等,荷花為凈友,梅為清友,茉莉為雅友等等,細細品味,確有妙處。只有真正鍾情於花木的人,才會有此感識,這恐怕是西方人所無法體會的,這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賦予它更深刻的內涵,使其發揚光大。
松樹本是很普通的植物,因其壽命長,常用來祝賀老人健康長壽,表達了「壽比南山不老松」的願望。但一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又賦予松樹以新的風格。
同樣一種花卉,由於欣賞者所站的立場、角度和賞花的心情不同,可產生不同的聯想,發出不同的感慨。唐劉禹錫有詩雲「紫陽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立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詩人見桃生憤,稜角分明,用桃花比喻鄙薄無節獻媚權貴而陞官的人。而杜甫在《題桃樹》中曾寫道:「高秋總饋貧人食,來歲還舒滿眼花」,作者見桃思仁,想到民食之艱,詩中說春天到來,滿樹桃花,年年開花結實,為窮人提供桃實充飢。當然還有許多以桃花比喻美女的浮艷之辭。同是詠桃,感慨卻大異。
花開花落本是常理,但在林黛玉眼中卻是:「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令人悲絕斷腸。「感時花濺淚」,詩人憂國憂民,筆下的花似也頗通人情。
可見人們賞花的情趣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古人把杜鵑作為表示深切懷念和寄託哀思的東西,把鮮紅的杜鵑花看作是「疑是口中杜鵑花。」在戰爭時期,滿山盛開的杜鵑花,使人聯想到是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山崗。而今天人們看到盛開的杜鵑,怕是很少會有人產生這樣的聯想,取而代之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是幸福、愉快、美好、蒸蒸日上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