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致富經
㈠ 去城市附近的農村養花賣,能賺到錢嗎有何建議呢
現在農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賺錢,可是農村做什麼生意最好賺錢?這是攔在很多農村人面前的難題。其實,農村賺錢的創業致富項目有很多,去城市附近的農村養花賣,能賺到錢嗎?有何建議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未來幾年的暴利項目——養花。大家可能有疑問,不過確實有很多人通過自己的雙手,在農村養花賣花,賺到錢了,那麼我們來一起看下如何才能賺到錢吧。
另外還可以開發一系列圍繞養花的產品,比如花苗、盆土、花盆、老樁等等。
不過話說回來,花卉栽培養殖還是需要一定的投資的,想要干這行的可以先從技術學起,等到資金到位,可以加大投資,只要方法合理,市場洞察力敏銳,肯定能賺大錢
㈡ 種植花卉賺錢嗎
近些年來國家大力鼓勵農民返鄉創業,隨著政策補貼力度的逐漸加大,確實吸引了很多優秀的創業者,而農村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這些創業者所帶來的種植和養殖項目。隨著近些年城市綠化和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花卉的喜愛越來越高,而通過種植花卉致富的人也越來越多。
對於農民來說種植哪些花卉品類才有前景,才能賺到錢,主要還是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以及市場等因素決定,以下介紹一些比較賺錢的花卉:
㈢ 養花創業一般養什麼花,詳解十種致富花
現在花卉市場很有潛力,有多人想加入進來,但是對養花創業一般養什麼花都不太清楚,在選擇花種的時候最好選擇那些較為珍貴,這樣市場大,有利於銷售。可以選擇養殖荷花、月季、櫻花、桂花、海棠花、香水百合、康乃馨、牡丹、玫瑰、菊花這十種,它們不僅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有一定的葯用價值。
養花創業可養這十種花
1、荷花
菊花有一定的葯用價值,拿來泡水還能夠清熱去火。在養殖的時候要注意每天的光照時間不能超過6小時,否則會導致植物開花時間推遲,為了使促使菊花生長可以把溫度控制在16~22℃之間,種植好的話,一畝的利潤可以達到6000元。
結語: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創業時候可以養殖的十種花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㈣ 掙錢的種植項目
掙錢的種植項目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區都有適合自己的經濟作物,一般來說,想靠種植業賺錢最重要的當然是因地制宜啦,只有本地能種出來而且能種好的品種才是種植致富的好選擇!當然,不僅在農村,其實城市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種植項目了,不過一般都是通過溫室栽培,比如有機蔬菜種植、觀賞花卉種植等。很多人在農村有地或者是承包了土地,想自己創業或者經營項目,卻不知道選擇什麼種植項目。農村種植什麼最賺錢呢?2017年有哪些致富好項目?下面這些掙錢的種植項目供大家參考,希望給迷茫中的你帶來一點幫助。
1、花卉種植致富好項目
現今不少人都喜歡在家裡放上植物盆景,用以觀賞和凈化環境,花卉盆景的市場相當不錯,拿蘆薈盆景為例,市場上比較好的蘆薈盆景每盆的價格達到30——40元,巨大的利潤促使了花卉種植的發展,加上它的種植風險小,銷售途徑多,所以無疑是一個賺錢的種植好項目。
種植玫瑰不錯,種一畝玫瑰一年可以凈賺2.5萬,既好看,又賺錢。那麼真的如此嗎?據相關人士介紹,根據他多年對玫瑰市場的調查發現,鮮花市場上,玫瑰,是銷量最大的花卉品種。一個十幾二十平米的小花店,一年的玫瑰銷售量,就達到20萬枝。估算了一下,種植玫瑰,一畝溫室,能種4500棵玫瑰。一年能產4到5茬,年產7到8萬枝,大概純收益為2.5萬元。
種植水仙球效益也挺高的。
水仙為多年生草本花卉,是我國傳統的名花,深受人們的喜愛。
花香濃郁、價格低廉、容易培養,是很多家庭和單位冬季常養的花卉,水仙球的培養市場容量較大。我國水仙只有東南沿海部分地區能夠栽培,北方和內地需要的水仙球必須從南方運輸,也就是說栽培水仙必須每年更換,這就為水仙球的培養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培養的水仙球必須購買,按照常年的價格大批量購買,每隻在1元左右,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每株水仙花的市場價格3---5元。在市場銷售較好的情況下,每個家庭一般可培養50004--10000隻(在城市周圍還可以擴大規模),去掉成本一季純收入在2萬元左右。
水仙球的培養是一種低風險、高收入的項目。主要風險有培養技術沒有掌握,培養失敗造成較大損失。對市場的把握不準,估計不足,運輸路程偏遠,生產的水仙花賣不出去等。
2、有機蔬菜種植致富好項目
蔬菜中富含的豐富的維生素,維持著大眾的健康,在全民養生的這個年代蔬菜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是意料之中的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蔬菜出現了,它的出現為蔬菜種植業帶來了新的生機,也為種植創業者們提供了更好的賺錢機會。
3、大棚種植致富好項目
在大棚中種植蔬菜最賺錢,水果可以不吃,但蔬菜人人都得吃,就算在供應季節比較便宜,但仍然比成本要高的多,在冬季,反季節蔬菜更加賺錢,最普通的番茄、黃瓜四五塊錢一斤都非常正常,而且買的人也比較多,非常好賣,賺錢是必須的。尤其是綠色有機蔬菜。它象徵著安全、健康、環保等,所富含的營養價值也容易被人們所認可,因此,也比較好賣。
大棚種植黃壤西瓜
黃瓤西瓜,又叫黑綳筋,這種西瓜是從台灣引進的稀有品種西瓜,瓜小,含糖量高而均勻,在市場上需求較好。據調查,這種黃瓤西瓜從坐果到成熟只有33天,一年可收兩茬,畝產3000公斤,而且黃瓤西瓜即使在六月份最低價格也是一塊錢左右一斤,冬季價格更高,有的地方黃瓤西瓜高達十元一斤。
大棚種植草莓
草莓營養價值高,酸甜可口老少皆宜,市場需求好。在冬季,草莓價格有的高達十幾塊錢一斤,在春季最低也五六塊錢一斤。春季時還有許多人去草莓園玩兒,邊摘邊吃,既可以吃到草莓,又能體驗到摘草莓的樂趣,很多人都原意去摘草莓,所以在大棚中種植草莓最賺錢。
4、果樹種植致富好項目
果樹種植在現在的市場上也是一個非常賺錢的市場,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求有品質的生活,每天飯後水果養生又美容,市場上對水果的需求量增大了,因此選擇果樹種植項目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可以選擇一些名優新特品種來發展,市場價格高的品種,像南方香蕉柑橘,北方蘋果梨子等大宗水果就不要發展了,目前一個趨勢就是第三代水果小雜果普遍效益比較高。
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選擇果樹種植賺錢投資有市場。可以選擇一些名優新特品種或者市場價格高的品種來發展,像南方香蕉柑橘,北方蘋果梨子等大宗水果就不要發展了,目前一個趨勢就是第三代水果小雜果普遍效益比較高。
不過,果樹種植作為經濟作物中效益比較高的一種行業,要真正取得好的效果,還是要具體根據各地情況來看,總的來說,每一種果樹品種都有他最適宜的生長區域,也就是說要選擇你們當地最適合生長的果樹品種,這個是首要的。
5、果桑種植致富好項目
果桑俗稱桑椹,是在葉桑基礎上選育的果葉兼用型品種,它具有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等優點,桑枝、桑葉均可入葯,從古到今被醫學界公認為名貴的保健葯品,又被衛生部列為葯食同源果品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栽植面積迅速擴大,已成為蠶桑產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林業部專家組將果桑列為「亟待開發」的樹種。果桑當年栽種當年掛果,盛產期每畝可產鮮果1750公斤、桑枝500公斤、桑葉300公斤,667平方米栽330株,株行距1米×2米。
果桑收獲期長,一般成齡桑園盛果期為20——30年。因此,栽植果桑,一定要選購優良品種。目前,主要良種果桑有無籽大10、紅果1號、紅果2果、紅果3號、小白桑、白玉王、大黑桑,以及雜交品種8632等。一般每畝產桑果1000——1500千克,桑葉1500千克。但不同品種的果形大小相差很大,小的2——3克,大的4——6克,風味各異,熟期不同,抗逆性存在差別,商品性能優劣也不一致。
那麼,在栽培過程中,我們到底應該選擇哪個品種呢?這就要根據生產目的和氣候條件來確定了。具體來說,如果以鮮食桑椹為主,宜栽無籽大10。這是因為,無籽大10果味甘甜清爽,成熟早。如果您種植果桑是以加工桑果汁等為目的,那就要選擇紅果1號或紅果2號。這是因為這兩個品種不僅果汁豐富,而且特別高產。
6、綠化植物種植致富好項目
具有較高觀賞、美化價值的樹種有:金葉國槐、金絲垂柳、紅柳、觀賞花桃、木瓜、垂爆109柳等都屬於觀賞、美化型樹種。也可以是凈化、綠化型,具有顯著的殺菌、消毒、吸附二氧化硫及鉛蒸氣等凈化、綠化環境功能的樹種有:三查樹、中林楊、84K楊等。還有一些在城市裡做綠化的四季長青型,一年四季、綠葉常青,此類樹種有:冬青、松柏、四季楊等。
7、香草種植致富好項目
香草適應性強,在我國各地均可種植,香草栽培管理粗放,地植盆栽均可,香草由播種到上盆,一般2個月就可以瀟灑上市,種子加花盆成本僅一元錢,而市場售價高達10元以上,一般每畝可生產香草盆景8千-1萬盆,可獲純收入6-7萬元,是高效益農業。
8、葯材種植致富好項目
有人說種植金銀花不錯,省事,畝收入過萬。那麼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經過調查發現,樹形四季金銀花苗木是目前國內金銀花最優良的品種,易管理、易採收、產量高、樹的壽命更是可以長達40年。這種品種管理好了當年每畝可以產乾花20到30公斤,豐產期,每畝採收金銀花干品200公斤以上,每年收益可觀。
以下是農村幾種葯材種植項目:
大紅子山楂種植
山楂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山楂除鮮食外,可製成山楂片、紅果醬、果脯、山楂酒等。一般每畝栽160株,株行距2米×2米,定植後2——4年開花結果,盛果期每畝產5000公斤以上,產值超萬元。苗價每株12元,30株起郵;50株以上10元,千株以上8元。
旱半夏種植
旱半夏屬天南星科草本,葯用地下球莖,有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的功能,對治療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嗽、痰多、頭痛不眠等有很好的效果。本品用量大,也是常年出口大宗品種。
旱半夏為我國常用中葯材,20世紀90年代前,使用的商品均為野生。90年代後,栽培品陸續上市。旱半夏用量雖大,但因分布面廣,產銷基本平衡。然而,隨著野生資源少,用量增大,供求矛盾突出,全國許多地區廣泛栽培水半夏代替旱半夏,緩和了產銷矛盾。1991年,有關部門明確水半夏不能代替旱半夏使用,旱半夏又趨緊缺,價格高漲。在高價帶動下,其栽培面積每年擴大,家種旱半夏已成商品主流。目前我國旱半夏年需求量在450萬公斤,因產量不大,加之需求較旺,貨源供應緊缺,其價格一直保持穩定。長期來看,其行情走勢依然看好,今後可持續發展種植。
旱半夏價格行情分析。椐十年來全國各大葯市及產區行情調查統計分析,旱半夏供求缺口較大,走勢強勁,已從原來的40元/公斤逐年上漲,供不應求,幾年來價格已經翻番,2017年3月清水野生貨售價在95元,選裝貨100元左右。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旱半夏種苗價格較貴。
靈芝種植
在眾多賺錢的葯材種植項目中,靈芝種植項目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不僅因為它的投資小、收益快,更重要的是靈芝種植的市場前景巨大,賺錢絕對沒問題。眾所周知,靈芝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吉祥、富貴、美好、長壽的象徵,有「仙草」、「瑞草」之稱,中華傳統醫學長期以來一直視為滋補強壯、固本扶正的珍貴中草葯。民間傳說靈芝有起死回生、長生不老之功效。因此,選擇靈芝種植絕對是一個不錯的創業選擇。
9、栗子種植致富好項目
中國栗子品種豐富,素有「乾果之王」的美譽,自古就作為珍貴的果品,福建、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河南、陝西黃龍縣都是栗子優質產地。栗子適應性強,栽培管理方便,產量穩定,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華北地區的群眾把栗子叫做「鐵桿莊稼」。
栗子產生的能量較高,是屬於堅果類,所含的澱粉是很高的。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熱量也很高。
鮮栗子所含的維生素C比公認含維生素C豐富的西紅柿要多,更是蘋果的十多倍!栗子所含的礦物質也很全面,有鉀、鎂、鐵、鋅、錳等含量比蘋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
全國板栗大體上可分為北方栗和南方栗。
北方栗:主要分布在華北地區的燕山及太行山山區及其鄰近地區。包括河北,北京,河南北部,山東,陝西,甘肅部分地區及江蘇北部。其特點是果形少,單粒平均重10克;肉質糯性,含糖量高達20%左右;果肉含澱粉量低,蛋白質含量高;果皮色澤較深,有光澤;香味濃,澀皮易剝離,適於炒食,稱糖炒栗子。
南方栗: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南部。這一地區,高溫多雨,板栗堅果果形大,單粒平均重16克左右,但含糖量低,澱粉含理較高,肉質偏粳性,多用作菜栗。我國南北板栗品種很多,且南方和北方品種群特徵及特性方面有差異。一般南方品種群品質不及北方品種好,肉質偏粳性,適用於炒菜,又稱為菜栗。
10、花椒種植致富好項目
花椒不但是高效經濟作物,而且還是圍園護院的「衛士」,特別是近年新育成的品種「大紅袍」,高產又優質,枝、葉均帶銳刺,栽植2——3年便可形成一道勝過鐵網磚砌的綠色圍牆,人畜難入,豬羊繞道。此外,該花椒樹耐熱抗寒,抗病蟲危害,各地可種。播種當年株高可達1——1.5米,以後把高度控制在3米以內,便可形成一道理想的綠色圍牆。該花椒667平方米可產葉250公斤、果實5000公斤左右,經濟效益明顯,且產量和產值隨樹齡而逐年增加。既圍園又增收,一舉多得,一次栽種,受益20年以上。按株行距2米×2.5米定株,667平方米栽130株。
;㈤ 花鳥市場創業案列分享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不斷增加,80後逐漸成為創業主力軍。不管你的學歷多高、背景如何,只要你能抓住機遇,成功的大門同樣為你打開。以下是花鳥市場創業的成功案列。
案列一
014年青島農業大學應屆 畢業 生曹會濤、柳忠海沒有和同學一樣找單位就業,而是在城陽花卉市場合夥干起花卉養殖。10月14日,記者來到城陽花卉市場見到了曹會濤、柳忠海二人,聽他們講述了合夥搞花卉養殖的創業經歷。曹會濤、柳忠海表示,現在的花卉養殖已經初具規模。記者了解到,曹會濤的父親也來到城陽,現在與兒子一起進行花卉養殖銷售。
辭了好工作,花卉搞起來
“我畢業就去北京工作了,但是一接到柳忠海的電話就辭了工作趕回來了。”10月14日,記者在城陽花卉市場見到了曹會濤、柳忠海二人 ,曹會濤表示,之所以能走上花卉養殖的道路主要還是受到了柳忠海的啟發和鼓舞。“雖然之前自己就在花卉市場打過工,但是自己干還是第一次。”曹會濤說,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要做花卉,但是在北京接到了柳忠海的電話後,自己一下就心動了。“之前也給別人照顧過花花草草,為什麼我就不能自己干。”曹會濤說,下定決心後,就從北京趕回了城陽做起了花卉養殖銷售。
短短10天不到,曹會濤、柳忠海的花卉養殖銷售就幹了起來。“我們前期投入其實並不多,但是當時選擇了一個好時機,所以開頭還不錯。”曹會濤說,春季是花卉銷售非常旺的季節,三月份畢業,自己和柳忠海的花卉銷售攤位就已經支了起來。“與其他搞創業的朋友相比,自己的創業還是相對成功的,至少現在已經能養活自己了。”曹會濤說,夏季的銷售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淡季,但是現在的市場銷售情況又好了起來,自己和柳忠海正准備摩拳擦掌在這個季節大幹一場。
哥倆一個養護一個賣
“我倆分工明確,我主要負責養殖,而曹會濤主要負責銷售。”一直忙於澆花草的柳忠海說,自己在大學學的就是園藝專業,對於養花比較有心得。“雖然我在大一的時候就來這邊花卉市場的一些攤位幫忙,但是對於花卉的養殖,柳忠海確實比我在行。”曹會濤說,自己和柳忠海是一個班的,因為二人都喜歡花花草草,所以才能一起把花卉創業做起來。“銷售方面就要由曹會濤負責了,他比較在行討價還價。”柳忠海調侃說。
“我們現在主營的是一些多肉的植物,也就是貧瘠植物。”曹會濤說,雖然秋季開花的植物多,但是我會堅持走出自己的花卉特點。“別看這些多肉植物就要一小盆,但是巴掌大的雨露盆栽就能賣到50元以上。”曹會濤表示,現在城陽市民對於花卉選擇越來越有自己的認識,許多高端稀有植物也在城陽慢慢有了市場。“既然是創業,我就要有我的品牌特點,結合實際,做好銷售。”曹會濤表示,不會僅僅將自己的花卉銷售做成一個攤位,而會努力地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為幫兒子,全家搬來城陽
“看著兩個孩子出來創業也不容易,能幫上什麼做些什麼。”曹會濤的父親曹永申說,對照顧花花草草他並不是很在行,但是為了幫兒子,還是和曹會濤的母親一起來了城陽。“現在都是他教我該如何養護,自己倒成了打下手的了。”曹永申說,現在和孩子的母親在右邊又開了一個攤位,主要負責花卉銷售。“孩子們能把一件事情做起來就很不容易,作為家長我們要全力支持。”當記者問到對曹會濤和柳忠海創業的看法時,曹永申這樣回答。
“當時我和柳忠海出來搞花卉創業的時候,並不想告訴家裡,給父母增加太多壓力。”曹會濤說,但是父親聽說後主動要過來幫忙,之後就和自己的母親一起來了城陽。“其實我知道父母是有點不放心我們兩個男孩,怕我們不會照顧自己。”曹會濤說,大學畢業那段時間都是由父母打理生意,而自己和柳忠海忙著畢業,那段時間真的累壞了老兩口。曹會濤和柳忠海表示,有了家人的支持,相信自己未來的創業道路會走得更加踏實。
案列二
一位高中沒畢業、挖過煤、干過小工、開過摩的的80後小伙,一躍成為花卉 種植 公司的總經理,拿到西安世園會100萬的鮮花訂單,時年29歲的柞水縣瓦房口鎮金台村青年農民陳盛林,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打開了自己的致富夢,也為周邊的群眾指引了快速致富之路。
租花店起家
用陳盛林自己的話來說,自己是“從小賣蒸饃,啥事都經過。”1997年,高中二年級的陳盛林便輟學外出闖世界,挖煤、燒窯、幫小工……偶然的一次幫工,陳盛林到西安明德門小區栽樹、種草,從此與花卉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覺得花卉行業市場前景挺大的,利潤空間也大,而且咱從農村出來的也熟悉這個,就想多學點。”陳盛林告訴記者,明德門的活一幹完他便有意識地去花卉公司打工,希望學到一技之長。在柏樹林的一家花卉公司里,從搬花、養花、插花等體力活到去廣州、昆明訂購鮮花跑業務,雖然每個月只有幾百塊錢工資,陳盛林幹得起勁且賣力。
2003年2月13日, 西方情人節 的前一天,青年男女流行送玫瑰花來表達愛意,整個西安市也彌漫著節日的氣氛。路過鍾樓時,陳盛林在鍾樓看到一間門面房上貼著“招租”,他動了心,趕緊與店主聯系,只租了2月13日和14日兩天,租金1000元。又找到花卉公司老闆“借”了價值5000元的玫瑰花,說好兩天後再付貨款。就這樣,陳盛林花1000元凈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9萬元。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是布滿荊棘,陳盛林說自己“折騰”過很多事:賣“秸稈氣化爐”,賠了個一塌糊塗;買了個摩托車准備跑摩的,卻不想摩托車丟了,陳盛林說,這些困境都曾讓他感覺走投無路,但都幫助他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做自己擅長的花卉生意。2003年12月底,陳盛林在西安開了個花店,雖然只有小小的4平方米,但卻是他走向成功的跳板。
建花卉基地
由於為人熱情誠實,花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可花源都要靠從南方引進的現狀制約了花店的發展。2008年,陳盛林依託家鄉金台村搞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之機,自籌資金80萬元成立了柞水縣卉豐農林開發有限公司,通過當地政府從68戶農民手裡整合120畝土地,又爭取國家設施農業的扶持資金20餘萬元,建起了120棟溫室大棚,選種百合、劍蘭、玫瑰、康乃馨、非洲菊、黃櫻等13個系列27個花卉品種。花卉基地建成後,僅2009年,卉豐公司扣除各種費用,純利潤達到180萬元,設施蔬菜純利潤也有5萬元。2013年,陳盛林帶領卉豐公司趁勢而上,籌資600萬元成立了以花卉苗木生產、畜牧養殖為主要建設內容的柞水卉豐扶貧現代農業園區。
帶鄉親致富
在經營好自己公司的同時,陳盛林還不斷給自己充電,積極參加西安、雲南等地的花藝培訓,學習插花藝術和技巧,成為高級花藝師。看到鄉親們還在從事傳統的農業勞動,依舊過著貧窮的日子,陳盛林又化身為科技特派員,幫助鄉親們致富。“只靠傳統的種植糧食很難增加收入,只有依靠科技知識、發展特色農業才能解決收入不高、靠天吃飯的問題。”陳盛林說。一方面,他吸收農村閑散勞動力110人到公司幹活;另一方面,牽頭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宣傳、實用技術培訓和信息咨詢等活動,僅2013年就培訓實用技術4期300人次,對推動柞水花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金獅村養殖嶺南黃羊30隻,建立了白山羊繁育基地,養殖白羊達300隻;西北溝發展養豬大戶2戶,戶均規模達到200頭;田豐村種植魔芋100畝,金星村種植豬苓6000窩,燈塔村種植草本葯材300畝……”陳盛林花卉基地的示範帶動作用由此可見。
今年35歲的陳盛林,是一個快速致富的農民典型,不僅靠自己的雙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花卉王國,還為促進當地農民增收開辟了新 渠道 。
㈥ 農村種植什麼最賺錢
一、農村種植哪些能賺錢?
1、蔬菜種植:現今種植綠色有機蔬菜可是很賺錢的,之前就有有機蔬菜種植大戶說過有機蔬菜收購價格比普通蔬菜高30%以上,就拿去年來說有機綠菜花收購價每斤1-1.2元,普通的菜花市場價則每斤0.7元,雖然看起來只是差了0.3-0.5元,但對種植大戶而言就不是差這么點了,畢竟1年1畝地種植兩茬綠菜花可收獲3500斤,零零總總的加在一起也是個大數字了。
2、花卉種植:要說鮮花市場最受歡迎是什麼,那非玫瑰不可了,據市場調查玫瑰是銷量最大的花卉品種,種一畝玫瑰一年可以凈賺2.5萬呢。
3、種植葯材:國內金銀花最優良的品種非樹形四季金銀花苗木不可,該品種具有易管理、易採收、產量高、壽命長等優勢,在科學的管理下每畝採收金銀花干品200公斤以上,每年收益絕對在萬元以上。
4、果樹栽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生活品質的提高,對水果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加大,因此選擇果樹種植項目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二、農村種植什麼前景好?
1、野菜種植:可以投資種植蘆筍、蘆蒿、馬蘭、薺菜等綠色野菜,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市場廣,技術含量低等優勢,而且這些都適應城市消費需要,符合國家菜籃子工程。
2、特種玉米:特種玉米具有較高經濟、特色種植營養和加工價值的專用玉米品種,通過深加工後的特種玉米可實現較大幅度的增值,有增值玉米之美稱。
3、花椒種植:花椒耐熱抗寒、抗病蟲危害強、種植地廣,經濟效益高,而且產量和產值會隨著辣椒種植年齡而逐漸增加,一次栽植,多次採收。
4、菊花種植:菊花即可用於泡茶,有可以用於葯用,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等功效,常見品種中以亳菊、貢菊、杭菊和滁菊最受關注。
5、桂花種植:現今很多工廠商出現了直入產區「搶」桂花樹的景象,主要就是因為桂花樹比較少,由此可知桂花樹的需求量在長時間內是難以滿足的。
三、怎麼讓農民致富?
1、區域經濟:根據當地生產特點和需求,開發菜一產業或產品,努力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區域經濟格局。
2、多種經營:面向市場,多種經營,提高產品商品率和市場佔有率。
3、高效農業:加速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推廣良種良法,促進農產品優質、高產、高效,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
4、庭院開發:可以利用自家庭院,抓好小菜園、小果園、小魚池、小禽場、小作坊「五小」建設,充分利用庭院大力發展經濟。
5、加工增值:圍繞農副產品資源、依託農村專業戶、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搞好農副產品的系列開發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農產品效益。
6、產品運銷:自主建立農民運銷隊伍,擴大糧食、畜禽、林果、葯材等大宗農產品的長途販運,提高經濟收入。
7、典型引導: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種致富典型,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8、發展交通:通過改造主幹線路,新修經濟路,引導農民在路邊建房經商辦廠從事二三產業,實現路通一段,致富一片。
9、股份合作:把股份合作制引入鄉鎮企業和資源開發,促進資源、勞力、資金、技術的合理流動和配置,增加企業經營活力,提高經濟效益。
四、農村有哪些致富項目?
1、掛面加工:跟市場上銷售的掛面相比,手工製作的掛面,不僅口感好,而且拉力大,深受廣大居民喜愛,因此可以開設掛面加工運用傳統手藝加工銷售掛面。
2、飼料加工:農村現在很多地方都養家禽畜,隨著人們對禽畜肉質要求的提高,可以開發新型加工飼料,比如說用蚯蚓粉、白螞蟻、蠅組粉、等富含蛋白質替代精飼料,開發前景較佳。
3、紅薯加工:紅薯具有「長壽食品」的美稱,可加工成各種樣式的,比如說烤紅薯、紅薯發糕、、紅薯果脯、紅薯粥、紅薯鍋巴、紅薯雞蛋飯等。
4、編織加工:現今編織門簾、坐墊、茶盤等手工生活用品可是國內外市場的搶手貨,在農村可以利用豐富的玉米棒皮、桑柳條等自然資源,組織剩餘勞力編織玉米皮坐墊、椅墊等,投資小,賺頭卻不小。
㈦ 20世紀80年代,斗南村種花致富主要得益於什麼
這個歷史上有名的魚米之鄉如今以花聞名:中國第一個花卉類馳名商標「斗南花卉」在這里誕生,中國第一套鮮花等級標准從這里起步。被稱為「亞洲花市」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場里,每秒交易1.56萬枝鮮切花,牽動著中國乃至亞洲鮮切花市場。
從斗南村出發的鮮花,讓無數人的沉悶生活變得充滿詩意。和這些花朵一起盛開的,還有斗南村人的生活。
一束束花長出了花農致富的希望
在斗南村,花農奮斗的起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此前,他們的地里只種蔬菜和糧食。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後,已有上百萬人在斗南花卉產業里謀生。
1987年,24歲的斗南村村民華明升從自己的責任田裡留出一分地,試種劍蘭。這些用90元從雲南省林木種苗站買來的劍蘭種球開花後,賣了160多元。華明升嘗到甜頭,年底再接再厲,借錢蓋起了大棚,繼續種劍蘭。
那是華明升的鄰居王秀華第一次看到這種花,「當時覺得真好看」。她也學華明升,借錢買種苗,騰出自家1/3的菜地種下劍蘭。「當時真是冒著風險來種花,家裡有孩子要照顧,公公婆婆也有顧慮。」王秀華回憶說,自己像伺候小動物一樣,精心伺候這些新生命。
這些闖入農田菜地的「新物種」,自此在這片日照充足、土壤濕度適宜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試種劍蘭成功後,王秀華又在田裡種下康乃馨、玫瑰、滿天星……
第一批試水鮮花市場的人取得成功後,效仿者蜂擁而上。1990年,斗南村95%的農戶都把自家菜地改成了花田;到2003年,鮮花盛開成為斗南村的「豐收」景象。當年,斗南村花卉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產量達14.51億枝。
「賺了多少錢不好說,反正我在2005年蓋了6層新房,沒借錢。」是否借錢成為王秀華和同代花農衡量積蓄多少的指標之一。在她印象中,當時,很多鄉親靠種花賺到第一桶金,「誰家的地多,種的花就多,蓋的新房就更漂亮」。
30多年過去,57歲的華明升仍沒離開花。他還會在家裡插花,向外行科普球根花卉與宿根花卉的區別,「種花不需要天賦,需要熱愛與勤勞,如果不喜歡這行,只為了賺錢,那不會做太好」。
他讓兒子加入自己的農場,「只有我們的小孩才能被稱作『花二代』」。他的兒子從小看花長大,如今,把農場里的小盆栽、空氣鳳梨等花卉銷往全國各地。
斗南第一代花農大多已告別種花,但他們關於花的記憶依舊鮮活。已經「准備迎接退休生活」的王秀華笑著回憶起過去奮斗的日子,「苦是真的苦,但賺錢就是這樣,要勤勞才會有錢掙。」
實際上,在斗南初代花農轉型的改革開放時期,勤勞致富的故事時時刻刻在發生。特有的時代氛圍與開放的政策環境里,一束束花開出了花農的致富希望,也連起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用華明升的話來說,生意最好做的時候,「花就是大家的生活必需品」。
買花人的品位高了,對花的品質要求也高了
雲南玉溪的李德敏趕上過賣花生意好的時候。「只要你搶在別的攤主前面,率先喊出高價,就有批發商來買。」
20多年前,李德敏剛到斗南花卉市場賣花時,「這個地方就是個沒有名字的市場,攤主多了,就把原來的斗南村菜市場佔下,擠走了原來賣菜的人」。
從1995年擴建為12畝的花市,到2015年佔地面積286畝的「花花世界」新市場投入運營,李德敏見證了斗南花卉市場的不斷擴容與轉型。如今,這里已擁有11棟主體建築,從單一的花卉交易市場發展為「花卉+農業創意+文化創意+旅遊創意」融合發展的國際花卉產業園區,入駐各類花商2000餘家。
花市在升級,老花商面臨的競爭也在加大。20多年來,李德敏經歷過「一紮滿天星賣40元」的好光景,也體會過「自以為手握新品種,但其實市場都在賣」的失落。在人頭攢動的「花花市場」主場館里,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即便賣了這么多年花,「還是會摸不清規律,每次交易都像在賭運氣,有的花突然就火了」。
仍操持著農場花卉生意的華明升記得,品種的變化既來自昆明植物所研究員等科研人員的引種,又有進駐斗南花卉交易市場花商的推薦。
目前,斗南花卉市場每天上市鮮花有117個大類1600多個品種,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專類花卉批發市場。20多年來,交易量、交易額、現金流、交易人次均居全國之首。2018年,69.87億枝鮮切花經斗南花卉市場銷往全國,佔全國70%的市場份額。
「市場里花商最多的時候,每一排都是滿的。」每晚8點守在攤位的李德敏發現,競爭慢慢催生出了對花卉品種、品質的高標准,「這些年,一些1元一枝的花也慢慢要求品相、色澤,以前能便宜賣出的花現在根本賣不出」。
曾向昆明植物所研究員請教花卉種植技術的華明升也看到了買花人品位和要求的變化。「以前種花的、買花的對花卉的質量標准都不太認識,要求也沒有那麼高,但現在用花的人品位高了,質量等級標准也出來了。」
如今,在斗南花卉市場的拍賣區,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百合洋等雲南花卉主打品種的產品,都是按ABCD不同等級擺放在待拍區的貨架上,這得益於斗南花卉市場2000年首次引入的國際花卉標准關鍵指標與理念,其對標荷蘭花卉拍賣協會標准(VBN),最終形成關於鮮切花產品登記分類分級的中國標准體系。
花賣得更遠,日子也過得更好
在斗南花卉市場里奮斗的,還有緊盯拍賣鍾的花商。
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花店老闆鄭軍每年至少有300天准時坐在拍賣大廳里,在與其他近千名花商的競爭中,以平均0.001秒的手速,拍下符合心理價位的鮮花,「不過節的時候,每天開一場,從下午3點開始,結束時間不等。過節的話開兩場。」
2015年,斗南花卉電子交易中心啟動運行,注冊為會員的鄭軍獲得了當時306個交易席位中的一個,依循「荷蘭降價式」拍賣方式參與拍賣。到2017年12月,面向2萬余名花卉供貨商和3100個花商的,已是兩個拍賣大廳、9口交易大鍾、900個交易席位。2018年,這里的交易總額達12億元,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拍賣交易中心。
拍賣大廳里,每天300萬-350萬枝的花卉交易量在鄭軍眼前刷新。在這里,鄭軍能拍下市面上買不到的品種來補充貨源。8月18日,熬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鄭軍,共拍下總價1.5萬元的紅玫瑰,「七夕一過,60元一枝的紅玫瑰就會掉到四五元一枝」。
5年來,這個已在雲南昆明安家的湖北人,見證了買花人的收貨地逐漸從浙江、江蘇等,擴散到海南、陝西、內蒙古等地,花卉的銷量也從日均五六百紮增長到三四千紮。
「消費水平在提高,消費觀念也在改變,鮮花消費已經成了很多場景的標配。」在鮮花走進更多家庭的今天,鄭軍想繼續在「花花世界」奮斗,讓花賣得更遠,自己的日子也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