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卉紋樣
① 寶相花有什麼寓意
寶相花是一種寓有「寶」、「仙」之意的裝飾圖案。
一般以某種花卉(如牡丹、蓮花)為主體,中間鑲嵌著形狀不同、大小粗細有別的其它花葉組成。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圓珠作規則排列,象閃閃發光的寶珠,加以多層次退暈色,顯得富麗、珍貴,故名「寶相花」。
(1)中國花卉紋樣擴展閱讀
寶相花花紋是中國古代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從自然形象中概括了花瓣、花苞、葉片的完美變形,經過藝術加工組合而成的圖案紋樣。
從花形看,寶相花除了蓮花,還有牡丹花的特徵,花瓣多層次的排列,使圖案具有雍容華麗的美感。這種圖案又被稱為寶相花。隋唐以後寶相花廣泛流行於織錦、銅鏡以及瓷器的裝飾上,含有吉祥、美滿的寓意。是一種獨具我們民族特色的圖案紋樣。
② 花卉紋樣廣泛應用於我國的傳統什麼,什麼,什麼等物體上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③ 漢族服飾中有哪些吉祥寓意的圖案
總共有十種含有寓意的圖案。
中國人對萬物都投注了情感,神秘而變化多端的雲彩,也爭先恐後地飄進圖案世界。大漢的雲,更是重疊纏繞、上下穿插、四面延展,變化多端,可謂美到極致。它們縹緲如仙,吞吐著煙嵐,被呼做雲氣紋。
寶相花、寶仙花、寶蓮花三者同一意,傳統吉祥紋樣之一。一般以某種花卉(牡丹、蓮花等)為主題,至隋唐時期,造型更為飽滿,盡顯雍容華麗之美並大量運用在服飾上。唐草紋多取忍冬、荷花、蘭花、牡丹等花草,經處理後作S形波狀曲線排列,構成二方連續圖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圓潤,也稱卷草紋,因盛行於唐代故名唐草紋。
④ 有關中國傳統花卉的概論
略論工藝美術中的花卉紋樣,稱得上奼紫嫣紅,風姿綽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與應用價值,受到人們喜愛。而作為文學與藝術的題材,由於它們飽蘸著中國的文化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審美理想標准之一,也常常是人格風范的象徵,故一直以來為人們所崇仰和追慕。文化精神規范著人們的審美創造;而絢麗多姿,蘊涵豐富的藝術形態,也反過來改造和陶冶人們的心靈。中國的花卉植物裝飾藝術,正是在這樣一種與文化的相互依存和滋潤的關系中,從遠古的萌芽時代逐漸步向成熟,向世界展現其優美而獨特的風華。 中國的農業文化與花卉植物中國人向來喜愛花卉。 從古至今,有關花的佳話和軼事,流傳既多而廣:屈大夫滋蘭九畹、陶淵明採菊東籬。 李白進章解語、杜甫感時濺淚、白居易詠蓮吟柳、林和靖梅妻鶴子……。至於中國人從事花卉栽培、並用以觀賞的歷史,可以遠溯幾千年以上。近年在河南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發現梅核。這暗示我們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不僅已經食用梅子,而且已經觀賞梅花了。因為人必先見花而後摘其子。在河南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大批彩陶器上,描繪著許多題材不明顯的花葉紋樣。雖然學術界目前對此解釋不全一致,但從審美與實踐的一般關系來看,花葉紋最具可信性。因為以採集農耕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民族,必然特別關注植物的特徵。隨著主體審美意識在生產實踐中發展,把與生產活動有關的植物作為審美對象而加以描繪和表現,最自然不過了。從字源學上考察漢族的祖先——華夏民族的
⑤ 旗袍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民國時期旗袍有什麼裝飾紋樣
1.植物紋樣。花草等植物紋樣是民國旗袍上運用得最多的紋樣。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植物被提煉出來構成紋樣元素,與女性所處的生活環境非常協調,跟動物紋樣相比顯得更加柔和,因而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傳統的牡丹、芍葯、荷花等花卉紋樣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傳統文人墨客所喜好的梅、蘭、竹、菊等題材也經常出現在旗袍裝飾紋樣之中,顯示了人們高潔的品格,和整體淡雅的風格成為一體。很多西方流行的紋樣,比如具有浪漫色彩的玫瑰花紋樣在民國時期也受到追捧,但並不是用寫實手法呈現,而是以被適當概念化和抽象化的玫瑰紋出現在旗袍上,鼓勵女性追求浪漫的生活。
⑥ 花卉紋樣的變化手法有哪些
花卉分類方法 花卉的種類極多,范圍廣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還回有苔蘚和其栽培應用答方式也盆栽花卉 是以盆栽形式裝飾室內及庭園冬季它們能在室外,近年來,花卉立體裝飾在現代城市的園林綠化中越來越受重視,而且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城市綠化的主旋律。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花卉立體裝飾的概念、特點、常用花材和發展歷史。
⑦ 《長安十二時辰》女裝中對於寶相花、卷草紋是怎樣運用的
唐代開放多元的文化環境使得其服飾圖案也豐富多彩。唐代服飾圖案既繼承了前代服飾紋樣,又在文化交流中融合各少數民族的紋樣特點。不論是花草紋還是動物花紋在唐代都應用頗多。聯珠紋、團窠紋、寶相花紋、散花紋、連珠團窠紋、卷草紋在唐代女性服飾中出現較為頻繁。《長安十二時辰》女裝中對於寶相花、卷草紋運用較多。
⑧ 隋唐時期的唐寶相花紋有什麼歷史意義
寶相花紋是一種漢族傳統的陶瓷器裝飾紋樣。將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蓮花)的花頭作藝術處理,使之圖案化、程式化。
寶相花紋不是自然界中單一的某一種自然植物的花舟紋樣,而是蓮花、石權、牡丹、等多種自然形態的花朵揉合在一起並且以四向對稱放射或多向對稱放射的形式經過藝術處理,使之趨於理想化、圖案化、具有獨特裝飾性而形成的一種紋樣,就像鳥中之鳳或神異的龍紋一樣集眾美於一身。也是一種獨具我國民族特色、應用范圍廣泛的吉祥植物紋樣,多用於銅鏡、金銀器、織錦、壁畫、陶瓷裝飾之中就是寶相花紋在不同載體上的應用。寶相花可稱得上是中國與西方意匠的經典之作,是唐代花齊紋樣的代表之一,花丼紋樣中的佼佼者之一。
它在雍容廣闊的唐朝氣派的背景下產生,擁有漢朝銅鏡中適合造型的嚴謹,而且還擁有中國古老的神蒂紋樣中花形的某些特徵,還擁有來自羅馬繁復的風格特徵。
總體來說唐代的寶相花遵循著「十」字基準圓形福射這一結構規律,但此花在唐朝一代千變萬化,絢麗多彩還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花中多留有空地,紋樣較為簡潔大方、衡稱、形象秀麗活撥。布局結構嚴謹細膩,布局與空間保持規整、等量的狀態,穩定中又可
見流動。構圖均衡而穩定,所以顯得細密精緻、井然有序。
唐代寶相花紋經歷了一個由簡趨繁、化繁為簡的變化過程,具有由忍冬紋和石榴紋演化成的"側卷瓣"、如意雲紋演化成的"對勾瓣"、牡丹紋演化成的"雲曲瓣"3種花瓣的表象特徵。各種構成形式的寶相花紋在屬性和外形特徵上都具有相似性,它反映了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唐代農業、手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其多樣的藝術形式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得到了不斷地演化和應用。
以上為相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