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花卉市場
A. 誰能提供永福鎮調查報告
永福鎮位於福建的東南部,處於新羅、南靖、華安三縣交界,海拔700米以上,境內多以山間盆地為主,四周群山聳峙。全鎮土地總面積535.5平方公里,下轄一個居委會和27個行政村,總人口4.6萬人。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4℃,年平均日照時數1740.7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839.4mm,無霜期262天,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干濕季節界線分明,高山立體氣候明顯,垂直氣候差異顯著, 有「福建阿里山」之稱,非常適合花果苗木和蔬菜以及茶葉等各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 花卉和蔬菜是永福鎮傳統優勢產業,進入新世紀永福抓住了新的機遇,台灣農民創業園的落戶,更是讓它的經濟飛速騰飛。 永福鎮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民俗獨特,據縣志記載,北宋時就已是一大鎮;在南宋時,永福人就開始培植各種花卉,所產花卉被列為朝廷貢品,蜚聲江南。清朝嘉慶八年(1804年),永福鎮李鄒春被封為蘭花「進寶狀元」。新中國成立初,朱德總司令曾慕名派人到永福引種素心蘭。20世紀八十年代中前期,永福的茶花,蘭花等花卉聞名海內外,暢銷韓國、日本、台灣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如今,富貴籽、金子蘭等也陸陸續續馳名各大市場。 1984年春節,全國政協副主席陸定一欣然提筆為永福題寫了「永福花鄉」銘篇,永福花鄉由此得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議允許農村土地多種形式流轉,為花農們集約化利用土地,擴大種植規模,提供了政策保證。花卉生產、科研和銷售的發展,進而成立了花卉研究所,各種花卉生產公司和花卉聯合體,不斷涌現出種花大戶、營銷專業戶,花卉生產逐步走向專業化、商品化。1999年9月了花卉節的成功舉辦,從而掀起了新一輪花卉發展熱潮,花卉生產由永福鎮向全市擴張,同時吸引了一批外商和國內客商到此投資興辦花卉產業。西山村憑借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更是贏取了「華夏杜鵑第一村」的美號。目前,永福鎮專職或兼職花卉營銷大軍活躍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黃浦灘頭、珠江之畔,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營銷網點,其中杜鵑花佔全國杜鵑花市場的70%以上,北京的銷量也達到這個百分比,而且擺進了人民大會堂,擺上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十里花街,行走此間,花香鳥語,沁人心脾. 永福花卉的發展擴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當地農民因地制宜地發揮本地地理氣候優勢,組織力量進行栽培試驗,成功對比利時杜鵑進行引種、示範推廣,以比利時杜鵑為主的花卉產業迅速發展壯大。2002年種植花卉7133畝, 比 1982年120畝增長近59倍。2003年永福又利用山地開發種植花卉近千畝,同時永福花農走出永福到漳平市區及廣州、成都、重慶等地開辟新的花卉生產基地,在市區其它鄉鎮種植1300多畝,在漳平境外種植3228畝。在各地經商的永福人新近發現了貴州貴陽的各個條件都符合種植花卉,而且氣候、交通、市場還更優越,更是爭先恐後地到那大力發展。永福花農通過聘請高級專家,與大專院校以及省內外科研院所進行聯合攻關,花農反復試驗,已經掌握了杜鵑花花期調控和大棚管理技術。種植規模由家家戶戶種植向專業化、集約化發展。除積極採用國外普遍應用的無土栽培技術外,還著重研究花卉化學促控技術和生物農葯應用技術。目前又引進了組培、滴灌、噴灌等管理技術,花卉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永福花卉經歷了起步、發展、衰落,再發展的歷程,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結構,品種結構就必修合理。用市場創新策略打造花卉產業競爭力是其主要做法。盡快壯大實力,立足高起點,增強競爭優勢成為漳平發展花卉產業的經營理念。花卉品種以觀花,觀葉花卉為主,主要有西洋杜鵑、蘭花、茶花、鐵樹及綠化苗木,近年引進的金琥、等花卉新品種種植較少。據調查,現有花卉面積中,杜鵑花種植約佔90%以上,近年新增加的花卉面積中仍然以杜鵑為主,觀葉植物、鮮切花、綠化苗木及其它花卉品種所佔比例偏低,整個花卉結構比較單一。廣大花農深刻認識到市場創新是影響和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動力源泉。為此調整一部分種植茶花、瑞香蘭花等花卉;針對一些沒有品種,就及時引進,如西洋杜鵑,高山杜鵑,小葉鐵紅杜鵑,虎石紅,富貴籽、大花惠蘭,美國茶花及鮮切花,紅球、紅掌,鬱金香,康乃馨等;還收集、馴化開發野生花卉建立資源基因庫,為開發新品種貯備種源。目前全鎮擁有各類花卉資源100多類,1200多個品種。以市場看好的常規品種為導向,走集約化的產業發展之路,在加強營造環境,技術創新,營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花卉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永福鎮大力拓展山海協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沿海知青人員回第二故鄉投資和吸引外商投資,建立了澳門的寶盛花卉,投資呈現多元化格局。台灣的北岸種苗場、菲律賓的大灣桂花園及安海的康德花場等5家花卉企業,利用外資1150萬元,種植花卉面積成倍擴張.花卉業成為港,澳,台及內地客商新的投資熱點。 目前,永福擁有小葉鐵紅、紅雙喜、皇冠、二喬、玫紅,高山杜鵑等名貴杜鵑花百餘個品種, 占約國產杜鵑品種的17%,並建立了漳平杜鵑資源基因庫,與寧波柴橋鄉、遼寧丹東市形成「兩鄉一城」的全國杜鵑花生產格局。截至目前永福杜鵑花已發展到6000畝左右,產品銷往國內30個省市並打入香港、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3年永福杜鵑花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2003年4月在無錫中國第四屆杜鵑花博覽會上獲金獎。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據有關花協調查,永福杜鵑花在全國杜鵑花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 70%以上。 創新始終貫穿花卉產業發展的全過程:一是開發新品種.永福花卉除加強傳統產品的生產管理,提升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外,還積極開發、引進新品種,以滿足花卉市場的不同需求。永福花卉經歷了「茶花、蘭花、瑞香、鐵樹到杜鵑花」等多種類花卉發展的過程。目前永福已開發杜鵑花品種20多種,並在花卉造型上有所突破,如開發種植寶塔杜鵑,准備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展出。二是創新技術優勢。「永福花卉研究所」等龍頭企業帶頭對新品種進行馴化,繁殖栽培,目前已突破關鍵瓶頸,成功掌握杜鵑花花期調控、無土栽培技術,同時掌握了虎舌紅這一觀葉觀果植物新品種的栽培技術,並實現了批量生產。目前還開展溫濕度控制技術、組織培養、自動噴灌等技術研究。三是創新營銷模式。建立專業營銷隊伍。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永福花農結束了既抓花卉種植又搞花卉營銷的歷史,形成了新的分工,分化出一批具有豐富的養花經驗的營銷人員1000多人。這些花農出身的花商無疑對永福花卉售前售後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大大增強了廣大客戶的消費信心.把基地建到銷售地。為了適應國內外市場競爭需要,永福花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2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花卉基地61家,開辟花卉銷售窗口,形成產供銷一體化體系。 「一花引來萬花開」,永福花卉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一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糧經比例由1994年的58.6:41.4調整到2002年的39.3:60.7,花卉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4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8%。二是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市農村住戶調查點資料顯示:2002年花卉銷售收入人均7120元,占家庭總收入93.2%;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4年1220元提高到2002年3765元,年均增長15.1%;私人擁有小汽車近百輛,電腦200多台,永福花農從花卉產業的發展中得到了實惠;三是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空間。花 卉種植戶由1985年872戶發展到2002年的3780戶,從業人員從 800人增加到2500人,雇請外地工2000多人,專職營銷人員 1000多人,呈現出農村勞動力在種植業內部的大量轉移,形成一大批農業產業「工人」。四是產業輻射擴大。花卉生產帶動了商貿、運輸,竹木、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永福鎮區有出售化肥、農葯,花盆、椰康等花卉生產資料的商店30多家,每年的營業收入1160多萬元;每年1500多車次營運花卉,運輸收入達560萬元;每年竹木加工(花卉生產用)創產值811萬元。拓展帶動農村經濟蓬勃發展。 我市經濟的新出發點 1996年,來自台灣南投縣的謝東慶經過1年多時間考察,發現永福四周高山環峙,海拔在800米至1200米之間,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均與台灣阿里山相似,於是率先投資成立台品茶業(台灣高山茶)有限公司,開辟了千畝茶場,做出了優質高山茶。謝東慶的成功引得台灣茶農紛至沓來,迄今永福以台灣軟枝烏龍為主的台灣高山茶種植面積逾4萬畝,已投產3萬多畝。此外,在台灣茶農的帶動下,沒有種茶史的永福農民也種了1.5萬畝鐵觀音。2008年2月,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園區以實施兩岸人民交流合作、高山茶葉與花卉產業、新農村建設示範、鄉村旅遊觀光休閑、生態農業五大基地為目標,取得明顯成效。永福台灣高山茶麵積已經超過台灣精製茶園面積的一半,引進了台灣先進的種植技術、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和一流的種茶制茶人才,烏龍茶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分別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和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台商李志鴻的鴻鼎公司擁有茶園1600畝,其加工廠佔地8000多平方米,引進了南投鹿谷鄉一流的制茶師和台灣最先進的恆溫恆濕萎凋室等技術設備,還與其他台商一道實施茶樹喝「豆漿」等生態茶園技術。擁有千家直營店的兩岸著名「茶王」——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認為,永福高山茶與台灣高山茶「各有千秋」,今年永福甚至「略贏一籌」。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企業迄今創省著名商標1個、省名牌產品1個、龍岩市知名商標1個、規模企業15個,獲得各類國家級金獎9個、優質獎項30多個。創業園已有9家台資企業取得了食品企業QS證書,2家企業獲得綠標,「永福杜鵑花」獲省著名商標稱號,「台品」牌永福高山茶獲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李志鴻的「鴻鼎」、謝東慶的「台品」等品牌高山茶都能通過歐盟和日本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並在兩岸各類茶展、茶王賽中屢獲大獎。2008年以來,漳平市大力打造「大陸阿里山」品牌,取得較好的效果。兩岸主流媒體以新聞、專題、人物等各種形式報道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大大提高了「大陸阿里山」的知名度。兩岸交流合作空間不斷拓展。永福鎮與台灣南投縣鹿谷鄉結對子,簽訂了農業合作備忘錄;漳平市茶協會分別與台灣茶協會、台灣南投縣鹿谷鄉農會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建立了兩岸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兩岸交流合作空間不斷拓展。與台灣區制茶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台灣農蓄發展基金會、台灣光彩(事業)促進會等組織也建立了長期交流合作協議。花卉和蔬菜是永福鎮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名優花卉1.65萬畝、反季節蔬菜4.2萬畝,市場競爭力增強。台商投資的日本甜柿為主的短低溫水果面積達0.6萬畝,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由此,茶葉、花卉、蔬菜三大特色產業優勢凸顯。 新的契機引進台灣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經驗,一產帶三產格局基本形成。台灣擁有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豐富經驗,許多台商投資伊始就有在永福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規劃。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日益重視,永福通往廈門等沿海及周邊城市的交通主幹道等基礎設施條件大大改善,發展觀光休閑旅遊便提上重要日程。 目前,永福啟動了融休閑、度假、觀光及旅遊為一體的上林度假區及上林水庫台商戶外活動中心建設,完成了金興園藝、永福花卉研究所、鴻鼎觀摩茶廠、台品觀光茶園、翔園觀光果園、九福峰有機茶園、尚順農場等首批7個觀光農業旅遊景點建設,並開發西山農家樂、永福民俗館、千年水松、媽祖廟等一批集歷史、人文、古樹為主體的永福鄉土風情旅遊點建設。今年4月,創業園被省旅遊局正式命名為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鎮長詹崇仁說,今年還將爭取成為國家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
B. 中山火炬花卉市場的位置
目前中山市最大且唯一集生產、銷售相結合 的花卉交易中心,銷售范圍遍及全國各地專。總體規劃屬為1000畝,設有花卉貿易 高新種植、綜合服務三大功能區。為配合花木市場的發展和總體規劃,使之形 成大市場、大流通、大基地於一體的花卉綜合交易中心——花卉配套市場。該 配套市場佔地面積28畝,其中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主要經營:盆花、切花、 花肥、花土、花盆、花葯、花鳥魚蟲、工藝品、園林裝飾、園林機械、園林藝 術書畫廊等。
我們懇請您們蒞臨參觀指導及參與,攜手共創璀璨明天 。
廣東省中山市交易市場座落於文明富庶的中山市—東升鎮,毗鄰香港、澳門。並擁有發達便利的海、陸、空交通。 東升鎮是有名的花卉之鄉,亦是花卉種植、銷售和中轉集散地,是花商理想的投資場所。花木交易市場總體規劃為1000畝;首期開發500畝,實現了四通一平五配套設施,即水通、電通、路通、郵電通以及土地鋪平;五配套:信息網路、保安24小時的值班服務、植物檢疫站、大功率排水電站、,他說:想發財就去萬通商聯找優質合頁供貨商!、路燈。
C. 中國出名的花卉博覽園有哪些
我就知道廣東的,順德花卉世界,
順德花卉世界總體規劃10000畝。分三大功能區,其中:銷售區3000畝,高新種植區6000畝,配套服務區1000畝。目前,投入資金2億多元,首期開發的2000畝銷售區已經投入使用,並吸引了130家分別來自台灣、香港、澳門、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荷蘭及全國各地的專業公司進場經營。
在這130多家企業當中,有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的大型花卉企業,如台灣七巧公司、源茂公司、成美園藝公司、大漢公司,香港繽紛公司、江蘇的華盛頓杜鵑花實驗場等。更可喜的是吸引了一批科研機構前來投資設點。例如:仲愷農學院、北京農學院、中山大學、廣東省林科院、深圳農科中心、陳村的教授公司等。陳村「花卉世界」開業以後,不僅帶動了全鎮一萬戶花農兩萬畝花卉種植的發展,且逐步摸索出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有特色的花卉生產和銷售模式。
從而真正起到"龍頭企業"的作用,對廣東省乃至全國花卉的發展亦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陳村「花卉世界」成為中國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已上報國家星火計劃,是廣東省十大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還是佛山、順德市高新農業的重點扶持項目。
目前,陳村「花卉世界」內正在實施"花卉造龍"工程,推進6.8公里的花卉大道,貫通原有的2萬多畝花卉基地,形成前面批發,後面基地的布局。一批新的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中,其中有奇石根雕館、蝴蝶館、乾花館、國際蘭花交易中心、韓國花村、花卉世界園林藝術書畫廊、蔭生植物和蘭花報價中心、花卉公園、酒店度假村等。這些項目完成後,「花卉世界」將更具魅力。
廣州花博園 佔地6000畝,從1998年開始籌建,2000年正式開業,已完成第一、二期2000畝花卉交易區建設,引進國內外知名花卉企業380多家,花卉年交易額達21.5 億元,年接待遊客120多萬人次,帶動農戶9000多戶,年出口創匯450萬美元。投資3億元的亞洲最大、設施最先進的花卉拍賣中心於2003年1月18日建成完工,並於2003中國廣州花卉交易會期間(11月13日)正式開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配備了拍賣信息系統。作為花卉拍賣中心一部分的花卉超市於2003年11月15日正式開業,建築面積約50000平方米,超市有鋪位500多家,以經營鮮花為主,兼營塑料花、乾花、絲花、盆栽精品、園藝產品等。
廣州花卉博覽園位於廣州市芳村區西南端,是廣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廣東省「生態示範園」,也是芳村三大形象之一。廣州花博園規劃總投資為民8.89億元,有花卉展銷示範區、花卉科研示範區、大沙河生態旅遊區三大功能。目前建成的主要是花卉展銷示範區。
花卉展銷示範區位於大沙河以東,佔地1500畝,是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綜合性花卉大市場。從1998年7月開發至今,共引進國內花卉企業226多家,其中著名企業有台灣七巧園藝有限公司、源茂園藝、龍言園藝、上市公司英豪科教、高科技公司華力園藝、教授公司、中大丹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引進資金6.7億多元。花卉展銷區於2001年1月12日正式開業,並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芳村花卉博覽會」,同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15萬人,花卉年交易額近14億元。
D. 中國哪些城市的花市比較好哪的花最便宜
雲南昆明的花市最好,現在昆明成為中國的花卉種植基地,那裡的花卉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有一大部分出口,最具代表的花卉有蝴蝶蘭、鬱金香等mingguipinzho
E. 澳門李光記花店怎樣在競爭中經營好花店
同行如敵國,在面積小小的澳門,花店眾多,相互競爭在所難免。然而,它們競爭的方法十分簡單和老實──把產品做到最好,用手藝說話。製作鮮花禮儀產品,有一定的成本,減價只會加重花店負擔,於長遠不利。而且價格低了,用料和心思隨之大打折扣,若產品外觀惡劣,連製作人自己那關也過不了,顧客又會如何看待呢?所以李光記對價格控製得十分嚴格,為的就是給顧客送上鮮明亮麗,從而帶出歡欣笑臉,更重要的是──做出產品應有的質量和保持良好的商譽。可見,它們的良性競爭將會推動鮮花業的進步,商店和顧客雙贏。
雖然李光記可算是澳門花店界的老前輩,但它的宣傳及經營手法一點也不落伍,反而在澳門帶領了一個潮流,就是花店開設網站——李光記乃澳門第一間開通自己專門網站的花店。
開設網站的想法是李展圖先生提出來的。當時他見到其他地方如台灣的花店,很多都有自己的網站,店家可以把自家的數據如花卉種類、產品樣式、訂購方法等放到互聯網上,顧客通過瀏覽網站,足不出戶就可知道花店的信息,又可立即下訂單。李先生認為此舉頗有趣,而且在澳門也有高度的市場價值,便於2001年開通了花店的網站。
網站一成立,就引起了社會的注意。電台、報刊都邀請李先生做專訪,大家都對老字型大小花店的網站感到莫大的興趣。李先生說,開通網站的目的,是為了讓顧客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花店的各類信息,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然後下訂單。
不過,李光記網站內並沒有網上訂購的服務,顧客大多數是以打電話和發傳真的方式訂購產品。其中,電話生意佔八成。在該網站內,顧客可從「公司簡介」及「業務簡介」中了解李光記,也可獲取在本澳及海外的訂購方法,而且可以獲知各種花的花語,還可以在網站上給花店留言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