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藝景浮生

花藝景浮生

發布時間: 2023-03-01 22:12:47

A.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何解

原句出自佛典《華嚴經》。

釋義:個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片葉,每片葉都有自己的綠意。在花將凋零時,在葉將枯萎時。我們都應該在最後一刻將一切歸還給大地,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細節構成。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

這句話包含濃厚的哲學意味,是凡人俗世中所悟出世界中,最高境界的一句名句。

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


(1)花藝景浮生擴展閱讀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此經漢譯本有三種:

一、東晉佛馱跋陀羅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為區別於後來的唐譯本,又稱為"舊譯《華嚴》",或稱為《六十華嚴》。

二、唐武周時實叉難陀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又稱為"新譯《華嚴》",或稱為《八十華嚴》。

三、唐貞元中般若的譯本,也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為《四十華嚴》。

B. 幫忙翻譯沈復的浮生六記 閑情記趣 如下 點綴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如畫,大景可以入神那個

選自《浮生六記》講的是盆景
點綴在盆景中的花草山石,細微的景緻像畫的一樣精細,氣勢大專的景緻屬可以引人入勝。泡一壺清茶,對著盆景,可以使人入神,彷彿徜徉其中,這樣的盆景可以在寂靜優雅的書房裡賞玩。我種水仙,但是沒有靈璧石,我曾經用像石頭的木炭代替。芽心黃色的水仙,取大小不同的五到七枝,用沙土種在長方形的淺盤子內,用炭代替石頭,黑白分明,很有意思。以此方式推類推出去,趣味很多,很難一下子都列舉出來。
這是自己翻譯的,將就看吧

C. 中國插花藝術主要是繼承了古代的什麼

在古時的中國,插花是用來禮佛的,其後經僧侶傳至日本後更被發揚光大,應用到不同階層的不同角落。遠在日本的江戶時代,花藝已經十分流行,在當時的社會里,花藝的工作者,幾乎全部都是男性。時移世易,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里,女性的工作者比較多,不過花藝工作者當中,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在國際舞台上,不少有名的花藝設計師更是男性。如果你到日本觀光,遇到一個穿著傳統禮服的年邁老伯,不吸煙,不喝酒,他說他是研究花道的;一般日本人一定會想到,他可能是一位大有來頭的花道老前輩。如果視花藝為一種學問或藝術,花藝的作品視為一件作品,的確是適合任何人士的。

插花

插花,也叫花藝,和茶道一樣,也是沒落於本土,興盛於他鄉的傳統藝術之一。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先秦,於魏晉南北朝小有氣象,此時,這項藝術還多是「借花獻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窯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唐宋以後,插花漸盛。唐人羅虯在《花九錫》中,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後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稱其為「錦洞天」。如果說唐代插花還僅僅是宮廷和寺廟的高雅藝術,到了宋代,插花藝術在民間已經蔚然成風。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專著問世,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有《瓶史》,此書曾1696年被譯為日文,對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被日本插花藝術家們奉若圭臬,被推崇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中雲,「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一枝兩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鬥奢。傍拂楊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僅用了寥寥數筆,就把插花描繪得淋漓盡致。清朝關於插花的記載有:鄺璠著的《便民國纂》中的「養花法」,陳淏子著的《花鏡》中的「養花插瓶法」和「香壚花瓶」.沈復著的《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以及汪灝著的《廣群勞譜》,《紅樓夢》中對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戰亂頻仍,民生凋敝,花藝自然就荒蕪了。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與西方花藝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方重造型,中國重意態。中國花藝強調: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態,依據季節造型;人文之善——重視其敦睦人倫的社會效益;宗教之聖——花是有助悟道的聖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藝術之美——從選材到搭配,講究和諧、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藝術已有一千多年歷史,6世紀時,一位名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將很多中國傳統技藝帶回日本:字畫、雕刻、文學、戲劇、園藝……還有就是供佛的「瓶花」。從中國回來後,小野妹子開辦了日本的插花學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池坊」現在已經傳到了第四十五代。

D. 插花怎麼做

(1)我國梅花插花的歷史 我國梅花插花的最早記載,至少應在魏、晉之際。據《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風甚盛。李嵩畫有《花籃圖》,在此畫中,一個精緻的藤籃中插有梅花、蠟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豐滿、細膩。張道洽的《瓶梅》詩雲:「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陸游作有「瓶里梅花夜來香」的詩句,戴復古作有「古瓶斜插數枝春,此即吾家勸酒人」的詩句,楊萬里作有「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寞空山裡,喚入詩人幾案來」的詩句。明、清梅插花及藝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現插花的專著,如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節雲:「余之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為梅為海棠」;「品第」一節雲:「梅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為上」;「使令」一節雲:「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瓶史》很快傳入日本,並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為主,如陳書繪制《瓶供》圖,梅花與牡丹交輝,更顯得梅花插花的清麗高潔。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豐碩,如《芥子園畫傳·梅菊譜序》就有「出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之句。其他還有陳淏子的《花鏡》、沈復的《浮生六記》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應用在規模、風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舉辦的梅展,據考證,可能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成立後舉辦過九屆全國梅展,均設有梅花插花展區。
(2)插梅的構圖與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須顯出富麗堂皇;玉蘭潔白、清麗,插玉蘭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嬌艷、繽紛,插桃杏可烘托熱鬧的氣氛……梅花,不以華麗取寵,而以韻格為勝,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及風格。所以插梅的構圖與立意與眾花不同。
人們愛梅,不只是欣賞梅的外在風姿,更在於梅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的品格,人們視梅為堅貞、頑強、幸福及友情的象徵。因此,我們插花之前應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裡開花的梅花為主體,配以蒼松、翠竹,構成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或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陳亮)為題來歌頌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晉·陸凱)以寄予友人之情誼;或以「賞梅倍思親」來抒發親人團聚的願望;或以「喜迎佳節春意鬧」,象徵欣欣向榮的景象。關於梅花的插花藝術,《瓶史》中談到:十一月插紅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掛式插梅3種: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凈者均可,銅質和陶瓷的古樸花瓶更能顯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華麗的花瓶,以免喧賓奪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擺動,可剪幾根短枝架設瓶口,也可將花枝基部的中間切開,使它能夾住瓶內的小橫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較輕不易立穩,瓶中可投鉛、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紅、白、綠等色,可一色單插,也可幾色合插,但必須以一色為主,以免紛雜。插梅時也可適當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調和色彩與層次。
盆景式插梅:一種插器是淺身闊口的水盆器皿,一種是用以製作小型寫意盆景的各種觀賞淺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須藉助於花插座(也稱劍山),這是由金屬鑄制而成的,圓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較多針刺,用來固定花枝之用。根據自己的立意要求進行構圖,在插「歲寒三友」圖時,由於竹枝易乾枯,必須將它盡量低插,近於水面為好。若松枝過於笨重粗大,不能平穩放置,可先將其基部釘在方塊木板上。置於盤中後用卵石蓋壓木板,這樣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較粗,可在花枝下中間處,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應比劍山的針約長兩倍,切好後再插。挑選好橫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詠梅的佳句名言為意境,創作寓意深刻的寫意盆景,置於書房幾案,以假亂真,同樣可收到極好的觀賞效果。其製作方法為:用濕棉花或濕紗布將梅枝基部纏繞,用塑料布包好後,根據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於盆中,並適當點綴一些蕨類、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類的小配件,再用土鋪成起伏不定的山巒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體,最後用苔蘚將土體全部鋪蓋;這樣,一盆梅花寫意盆景就製成了,只要經常在苔蘚上噴些水就可欣賞數日之久,花謝後可再換梅枝。
壁掛式插梅:採用竹器、陶瓷等懸掛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長蔓,這樣剛毅的梅枝與搖曳的長藤在合適的背景前交相輝映,一剛一柔,別有風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適宜彎曲處,鋸1~2個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鞏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鮮技術 花瓶口小身高,水應盛至瓶身最寬闊處,使水與空氣有較大的接觸面。以雨水為佳,河塘水亦可,渾濁者須澄清方可使用。自來水中因有氯氣,須貯放數日再用。唯井水鹼性大,切勿使用。水溫應與氣溫相一致。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鹽或1/4000的高錳酸鉀或適量的硫磺,並注意經常換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時空氣侵入枝莖導管中,利於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擴大吸水面積,增大吸水量。在切口處多開裂縫,也可達到此目的。用厚報紙將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許食鹽或明礬的沸水中10秒鍾左右,這既可排除切口細菌,又能將導管中所存空氣排出。或者將梅枝切口用火燒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國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鮮措施,如宋代范成大雲:「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濁氣煤煙,皆時殺花。」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煮鯽魚湯可插梅。」清代陳淏子《花鏡》載:「梅宜用豬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結凍,雖細蕊皆開。」明代《瓶花譜》載:「古銅壺龍泉均州瓶,有極大高三二尺者,別無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燒折處,固滲以泥。」又雲:「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氣,可不凍。」大家不妨一試。

E. 《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中沈復為何特別愛蘭花

沈復喜歡種植花卉、製作盆景、插花花藝等雅事,可以說很多花他都喜歡,版這一段特意提到蘭花,一權來是蘭花寓意高雅,花友臨終之前送給他荷瓣素心蘭花,品種尤其難得而且意義深厚,他特別珍視;二來因為養這盆名蘭,別人羨慕索要,沈復拒絕分盆贈送後遭到報復,蘭花被人給燙死了,這件事給了善良的沈復很大的打擊,終身不再養蘭花。
沈復性格既孤高絕俗,也溫柔脆弱,對於自然美好高雅的事物,他有獨特而狂熱的鑒賞品味,不容一點雕琢玷污。比如他的園林景觀品評標准,比較接近明末崇尚自然的口味,很多揚州蘇杭名園他都看不上眼,覺得匠氣太重,但是遇到設計得很自然的山園野寺,也會流連忘返。
然而他的真善美事物一旦被世俗或意外損壞摧毀,他就會消極放棄,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是不忍心再次遭受這樣的痛苦吧?不單是淪為人際交往犧牲品的蘭花,他不是還疊了個很心愛的假山嗎?被貓碰碎後,他也認為是遭造物所忌,之後不再製作了。

F. 花藝沙龍回顧 | 遇見花開,心生美好


風從花間吹過,空氣中滿是花香和歡喜的味道,輕輕一嗅,便醉倒了世間。11月3日,在安靜悠閑的午後,一場與繁花的浪漫邂逅在多弗綠城·翠湖裡如期上演,以花作禮,共度好時光。

現場圖

G. 插花的藝術一一摘自巜浮生六記》

    唯一特別的是每年秋天的菊花了。我喜歡剪枝插瓶,以襯托秋意,不太欣賞「原態」 栽種著的菊花。其實栽種的菊花也有可供賞玩的風姿,但那得是自家花園里悉心培植而成。我們沒有花圃,只能每年到花市上買,那都是花農大片栽種的,和路邊長的雜草一樣, 沒什麼值得賞玩的。       

    插花的要義在於,花朵須是單數,不可是雙數;每一瓶只插一種,不可雜以其他顏色;瓶口要敞闊,不可窄小,瓶口敞闊則插花姿態舒展。不管是插三五七枝,還是三四十朵,最好是在花瓶中形成生機勃勃的一-束,花枝不能亂,不能散,不能互相交纏,也不要靠著瓶口,如行家所謂「起把宜緊」,或者枝枝上,亭亭玉立;或者逸興橫飛,穿插如畫。     

    花枝要參差錯落有致,其間點綴花蕊(就是說要點綴一兩朵沒有開的),避免插得圓團團的,像是玩雜耍飛刀轉盤的樣子。花葉不能凌亂,花枝以細柔為上,支撐的戳針要藏在花莖中,如果戳針太長,寧可將之截斷,以任何角度欣賞瓶花時都應看不見針,即行家所謂「瓶口宜清」。     

      擺放瓶花要根據幾案的大小,一桌最好三瓶, 最多七瓶,再多就亂作一團,主次不分,就像市面上流行的菊花屏風一樣傖俗了。   

    幾案有高有低,相差不能小於三四寸,不能大於五六寸。彼此參差起伏,互相照應,起伏要有連貫的氣勢,亦要韻致宜人。如果規規整整的中間高、兩邊低;或者前面低,後面高;或者對稱排列,那就成了行家笑的「錦灰堆」了。總之不管是疏是密,是探出頭還是藏一半, 全在擺放者心中丘壑和眼中的詩情畫意。

      至於插花的容器,不管是花瓶、小碗、淺盤甚至筆洗,都要先在底部按上膠泥花插。具體的做法是用漂青(我覺得這里應該是「鰾清」,純凈的鰾膠叫作「鰾清」)、松香、榆皮(榆皮有涎汁,黏稠潤澤,舊時常用來泡養戲妝的假發片子)麵粉和油,混人草木灰熬製成膠狀,再用銅片把釘子按在上面,尖端朝上。使用時把膠泥烤化,把銅片和釘子沾在花器底部。

      等到膠泥冷透了之後,將插花用鐵絲固定造型,插在釘子上。造型最好呈偏斜勢,不可直愣愣地支在正中間;更要注意枝葉疏朗清爽,不要擁擠。然後往花器里加水,取一.碗凈沙,薄薄地遮住底部的銅片,讓看到的人以為這叢花直接是從花器中長出,則堪稱佳妙。

    如果以木本花果做瓶插,就要講究裁剪之法一一因為這些花木不可能都是親自動手采來, 需要找人幫忙攀折,所以往往不能合意,更要著意構思。   

      裁剪花木時,先把枝條拿在手中,或橫或斜,仔細觀察其生長走勢,再或反或側,以尋找最美妙的姿態。胸有成竹之後,再剪掉蕪雜的枝丫,只留下疏朗清癯,古樸而有意趣的部分。這時再考慮怎樣插進花器中,或者彎折主幹,或者盤曲枝條,然後插入瓶中,這就能避免插好後才發現花葉遮擋或向背的弊病。   

        如果拿到花木,直接把枝幹筆直的插進瓶中,插到最後必定枝條散亂、造型生硬,花不得展示全貌,葉片則紛亂遮擋,既無法營造優美的姿態,更談不上動人的風致。

    枝幹或折或曲,都有辦法做到,把枝幹鋸開一-半, 嵌進小石子,則呆板生硬者便能曲折有致。如果枝梗倒生或太軟,耷拉下來,就用一兩個小釘子把它固定住。     

    如此這般,即使是楓葉竹枝,荊棘雜草,都能供瓶插之用。或一竿綠竹配幾顆枸杞,或三五莖細草伴兩枝荊棘。只要挑選得當,裁剪穿插有致,便別有一種出塵灑脫的野趣。     

    所以種植花木時,不妨引導其長歪長斜,放任枝葉傾斜散開,年後枝葉自然會向上生長,不會徹底長歪。但如果-開始就務必讓每一株花木長得筆直,最後就難以摘取合適瓶插的枝條。

    至於裁剪盆景中的花木,先要挑根部露出地面的,將之左右剪開,分出三個根節,造型如雞爪。沒有好的根部造型,則不成盆景,只是往土裡插了一棵樹而已。

      然後往上梳理枝幹,樹幹上每個結節上伸展出一個分枝,由底部到樹梢,或七個分枝,或九個分枝,稱為「七枝到頂」或「九枝到頂」。

      結節一定不要臃腫,那被叫作「鶴膝」,是盆景花木大忌;伸出分枝不要像肩膀接著胳膊那樣規整對齊,而是要盤旋倚側而出;枝的分布不要只在左右兩側,這被叫作「袒胸背」,也是盆景應該避免的弊病。

    有一根而生兩樹甚至三樹的盆栽,叫作「雙起」或「三起」,則樹與樹之間也要參差錯落,橫斜掩映,不可直愣愣地一前一後或一前兩後地支棱出來。

      總之,一.棵好的盆景樹修剪成型,至少要三四十年的精心侍弄。吾鄉有位名叫萬彩章的老先生,-生栽培修剪了好幾株盆景。我一輩子也就見過他一一個人有這本事。還在揚州一個富商家中,見到虞山來的客人送的一盆黃楊, 一 盆翠柏,也是難得的好景,可惜明珠暗投,主人家似乎沒怎麼珍惜在意。

      至於其餘那些所謂的盆景,或者大枝盤旋如塔,小枝蜷曲如蚯蚓,就流於庸俗匠氣了。

      而盆景中點綴的花草石子,小巧可以人畫,大巧足以人神。捧-盞清茶,對一件盆景, 不知不覺神遊其中,這才是靜室雅供清玩的樂趣之所在。

熱點內容
百合文盲女 發布:2025-09-17 16:34:30 瀏覽:553
荷花我想到了 發布:2025-09-17 16:32:26 瀏覽:493
百合番里開後宮 發布:2025-09-17 16:16:20 瀏覽:845
荷花衣圖片 發布:2025-09-17 16:15:26 瀏覽:674
窖口嶺南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17 16:09:17 瀏覽:364
櫻花小草莓 發布:2025-09-17 16:08:35 瀏覽:615
羽毛玫瑰 發布:2025-09-17 16:04:03 瀏覽:404
在櫻花日語學習大約需要多少錢 發布:2025-09-17 15:30:06 瀏覽:530
櫻花版的藍天 發布:2025-09-17 15:12:57 瀏覽:104
盆景青磚 發布:2025-09-17 15:12:07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