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海南各種花卉圖片名稱

海南各種花卉圖片名稱

發布時間: 2023-02-21 10:59:42

Ⅰ 這是什麼花看下面圖片:如題 謝謝了

紫荊花 ※有兩種常見花卉都可稱為「紫荊花」,請後來添加資料的朋友注意區別! 一:豆科紫荊花 【學名】 Cercis chinensis Bunee 【特徵】花小而密,先開花後長葉,初春開花,多分布在北方。 二:蘇木科紫荊花 【學名】 Bauhinia blakeana Dunn 【特徵】花大而艷,常綠喬木花葉同在,深秋開花,多分布在南方特別是嶺南。 [編輯本段]蘇木科紫荊花(洋紫荊) 【花卉名稱】 紫荊花 蘇木科紫荊花(洋紫荊) 【英文名稱】 Hong Kong Orchid Tree 【中文別稱】 紅花羊蹄甲、洋紫荊、紅花紫荊、艷紫荊、香港櫻花、香港紫荊花 【拉丁學名】 Bauhinia blakeana Dunn 【科屬分類】 蘇木科(另一分類為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 【產地分布】 首先發現於我國香港地區,現分布於滇、桂、粵、閩、海南等南部省區,台灣省也有栽培。印度、越南也有分布。 【簡介】 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區政府贈送的禮品《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噸,用青銅鑄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長,座落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的海邊,已成為香港的標志之一。 紫荊花又叫紅花羊蹄甲,為蘇木科常綠中等喬木,葉片有圓形、寬卵形或腎形,但頂端都裂為兩半,似羊的蹄甲,故此得名。 花期冬春之間,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粉紅色,十分美觀。紫荊花終年常綠繁茂,頗耐煙塵,特適於做行道樹;樹皮含單寧,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樹根、樹皮和花朵還可以入葯。 【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達10m。單葉互生,革質,闊心形,長9~13cm,寬9~14cm。先端2裂深約為全葉的1/3左右、似羊蹄狀。花為總狀花序,花大,盛開的花直徑幾乎與葉相等,花瓣5枚鮮紫紅色,間以白色脈狀彩紋,中間花瓣較大,其餘4瓣兩側對成排列,花極清香。 洋紫荊這種花朵貌似蘭花的植物形態優美,而且容易培植。這種西方人最初把洋紫荊喻為「窮人的蘭花」。洋紫荊樹一般高約七米,一般可生長四十年。這種植物很易紮根生長,並不需要特別環境,只要周圍空間廣闊,陽光充沛,常有和風吹拂,便可茁壯成長。 羊蹄甲屬植物品種繁多,喬木、灌木、攀緣植物凡數百種。所有品種的葉端均分裂為二,葉脈生於葉底。洋紫荊和宮粉羊蹄甲都是蘇木科羊蹄甲屬植物。洋紫荊的葉和花都跟宮粉羊蹄甲極相似,但開花時便很易識別。深紫色的洋紫荊每年十一月至三月開花。粉紅、白或黃色的宮粉羊蹄甲則在二月至五月開花。 【生長習性】 喜光,喜暖熱濕潤氣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長較快。 【繁殖方式】 洋紫荊不易結籽,宜用無性繁殖,方法如下: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荊落葉後發芽前,此時枝條萌芽能力強,採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壯健枝條,進行快繁。採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長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應在芽眼上1cm處,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莖節部,這樣有利於生根,也好識別上、下端,不致於極性倒置。用300—500PPM濃度的生根粉劑液,加沾土混勻攪成糊狀,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狀泥中,沾上糊泥漿後快繁於智能苗床.1個月後洋紫荊的離體材料下切口處有白色小點,這就是根尖,約再過半個月須很長出。平均成活率達70%以上。 紫荊花又名紅花紫荊,花瓣長達五至七厘米,四季開花,花期長,花朵艷麗,開花後即無法結果,因此紫荊花以播種、扦插、分株、壓條等方式繁殖。 扦插以一二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長度為10厘米左右,下口要斜剪切,上口要平整,如果用生根劑浸泡後生根效果更好,於春夏之交時節進行,將枝條上的小花去除,插於河沙或蛭石中生根快,注意保溫保濕,最好用塑料薄膜覆蓋,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初次要澆透水,以後要根據基質的干濕度合理澆水。溫度偏高時要通風降溫,濕度低時要噴水,當然扦插環境要以半陰為宜,不能全陽或全陰,否則不利於生根 【園林用途】 洋紫荊樹冠雅緻花大而艷麗,葉形如牛、羊之蹄甲,極為奇特,是熱帶、亞熱帶觀賞樹種之佳品。宜作行道樹、庭蔭風景樹。該花單朵花4~5天,整株花期長達近半年,洋紫荊花以行道樹在香港地區廣為栽培,該花具有花期長,花朵大,花形美,花色鮮花香濃五大特點。現在紫荊花已成為香港的象徵 。 【植物歷史】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的鋼線灣被一名法國外方傳教會的神父發現,並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S.T. Dune)判定洋紫荊為新物種, 香港的象徵紫荊花並於《植物學報》(英國及外國)第46卷,324至326頁(Journal of Botany)發表有關資料。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種加詞被命名為「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現存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標本相信是最初發現的原樹標本。 1965年,洋紫荊正式被定為香港市花。此特有種在1967年引入台灣,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 2004年,香港大學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於美國植物學會的植物學術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發表研究文章,從洋紫荊的外部、花朵及種子的形態,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與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作對比及分析,證實洋紫荊並非獨立品種,而只是前述兩個品種雜交而成的混種。提出更正洋紫荊的學名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種變種 ,nov. (nova)表示這個是新的名稱)。由於混種植物不能自行繁殖,這亦即是表示,現時香港所有的洋紫荊都是該棵於1880年首次於野外發現(亦是唯一一次於野外發現)的洋紫荊的復製品。因此,洋紫荊的基因池受到局限,這解釋了洋紫荊對病菌的抗抵力較弱的原因。

Ⅱ 花卉名稱

九里香(學名:Murraya exotica),又稱:石辣椒、九秋香、九樹香、七里香、千里香、萬里香、過山香、黃金桂、山黃皮、千隻眼、月橘。拉丁文名:Murraya exotica L.芸香科、九里香屬常綠灌木,有時可長成小喬木樣,株姿優美,枝葉秀麗,花香濃郁。根、莖、葉所含化學成分與千里香類同,產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五省區南部。常見於離海岸不遠的平地、緩坡、小丘的灌木叢中。喜生於砂質土、向陽地方。南部地區多用作圍籬材料,或作花圃及賓館的點綴品,亦作盆景材料。
中文學名
九里香
拉丁學名
Murraya exotica L.
別 稱
石辣椒、九秋香、九樹香、七里香、千里香、萬里香、過山香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芸香目
亞 目
芸香亞目

芸香科
亞 科
柑橘亞科

九里香屬

九里香
分布區域
中國雲南、貴州、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 海南等地。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環境
3分布范圍
4繁殖方法
5栽培技術
▪ 選地整地
▪ 養護管理
▪ 養護特點
▪ 盆景製作
▪ 病蟲防治
6性狀鑒別
7化學成份
8主要價值
▪ 葯用價值
▪ 各家論述
▪ 觀賞價值

1形態特徵編輯
小喬木,高可達8米。枝白灰或淡黃灰色,但當年生枝綠色。

九里香[1]
葉有小葉3—5—7片,小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兩側常不對稱,長1—6厘米,寬0.5—3厘米,頂端圓或鈍,有時微凹,基部短尖,一側略偏斜,邊全緣,平展;小葉柄甚短。
花序通常頂生,或頂生兼腋生,花多朵聚成傘狀,為短縮的圓錐狀聚傘花序;花白色,芳香;萼片卵形,長約1.5毫米;花瓣5片,長橢圓形,長10—15毫米,盛花時反折;雄蕊10枚,長短不等,比花瓣略短,花絲白色,花葯背部有細油點2顆;花柱稍較子房纖細,與子房之間無明顯界限,均為淡綠色,柱頭黃色,粗大。果橙黃至朱紅色,闊卵形或橢圓形,頂部短尖,略歪斜,有時圓球形,長8—12毫米,橫徑6—10毫米,果肉有粘膠質液,種子有短的棉質毛。花期4—8月,也有秋後開花,果期9—12月。[2]

2生長環境編輯

開了花的九里香
九里香喜溫暖,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2℃,不耐寒。是陽性樹種,宜置於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才能葉茂花繁而香。開花時可移至窗檯上,滿室芳香,花謝後仍需置於日照充足處,在半陰處生長不如向陽處健壯,花的香味也淡,過於蔭蔽則枝細軟、葉色淺、花少或無花。常見於離海岸不遠的平地、緩坡、小丘的灌木叢中。喜生於砂質土、向陽地方。[2]
冬季當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移入低溫(5~10℃)室內越冬,過早不利於鍛煉其耐寒性。室溫過低易掉葉,影響翌年生長,低於0℃就可能凍死,而室溫過高,植株不能很好休眠,甚至在室內萌芽,出室時冷風一吹,芽又縮回,待再次發新芽,則影響當年的生長。冬季室溫過高,消耗植株營養,對翌年生長開花不利。生長期間切忌陽光直射,應放在疏蔭下培養,這樣才能使九里香花繁味濃。
九里香對土壤要求不嚴,宜選用含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剛栽種或翻盆的九里香,要澆透水,先置於蔽蔭處10天左右,然後再放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養植。

3分布范圍編輯
九里香產於:雲南、貴州、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中國台灣等地,以及亞洲其他一些熱帶及亞熱帶地區。[2]

4繁殖方法編輯
1、種子繁殖,採摘飽滿成熟的朱紅色的鮮果,在清水中揉搓,去掉果皮以及浮在水面上的雜質和癟粒、晾乾備用。春、秋均可播種。一般多採用春播,春播為3~4月,5月亦可,氣溫16~22℃時,播後25~35天發芽;秋播以9~10月上旬為宜。播種前,選擇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做苗圃,深翻,碎土,耙平作畦,畦寬1~1.2米。條播或撒播均可。條播按行距30厘米,撒播則將種子與細沙混勻,均勻地撒在苗床上,播後覆土1.2厘米厚,上面蓋草,灌水。出苗後及時揭去蓋草,當出現2~3片真葉時間苗,保留株距10~15厘米。並結合除草,追施人畜糞,苗高15~20厘米時定植。
2、壓條繁殖,在5-6月生長期中,採用環狀剝皮,包白色薄膜,50天左右生根,即可下樹假植。壓條生根容易,須根發達,效果很好。
3、嫁接繁殖,用九里香實生苗作砧木,在生長期中用腹接、切接、小芽接均可。嫁接時應注意:因九里香的皮層特別厚,一定要剝離皮層,現出黃白色的形成層,否則不易成活。[3]

5栽培技術編輯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肥沃或向陽丘陵坡地,定植前需經整地、作畦和挖定植穴,也可利用宅旁、房前屋後,結合綠化栽植成綠籬。
定植
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在春季進行定植,沒有條件的應在雨季進行定植。作為香料植物,為採花方便,宜集中栽培在土壤水肥條件好的地區。以來花為主時,可適當稀植,株行距為50厘米×50厘米;以收葉為目的並結合綠籬栽培時,則可密植,株行距25厘米x 30厘米。
養護管理

九里香的圖片(20張)
栽種時,盆底應放幾塊動物蹄角片為基肥。除栽種時施放基肥外,上盆或翻盆換土時,宜在培養土中摻些骨粉或氮磷鉀復合肥,在生長期,每月要施一次腐熟有機液肥。不可單施氮肥,否則枝葉徒長而不孕蕾,4~6月為促其花芽分化,每月可向葉面噴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剩的可淋根部。因九里香原產南方,喜微酸性土壤,一年之中最好間隔施兩次「礬肥水」。但在冬季休眠期內不要施肥。如果培育幼樹,肥水可適當大些,以促其加快生長發育;盡早達到造型所需要的高度和粗度。
九里香耐旱,澆水要見干見濕,盆內不要積水,遇連續降雨天氣時,應把盆放倒或放置在避雨的地方。如澆水過多,常造成爛根,如樹葉卷縮,失去光澤,這就是爛根的信號,要引起注意,盡早採取補救措施。首先要控制澆水,觀察其變化,如2~3天後,不僅仍無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則應把植株從盆中扣出,用水沖去根部泥土,將其晾乾,再浸入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然後放到1:2000的萘乙酸生根素溶液中浸泡8小時再重新上盆。生長期間澆水不宜過多,只要能經常保持土壤稍濕潤即可。夏季高溫季節澆水不宜過多,但盆(桶)內不能積水,這時還需經常線枝葉上噴水,這樣既能起到降溫增濕作用,又有利於使枝葉油綠。冬季入室內後,應少澆水,只要保持盆土濕潤即可。
在春季應結合栽種或翻盆,進行一次修剪。對過密枝、陡長枝,應隨時進行短剪或疏剪。大的修剪應在10月下旬或11月份進行。花期不要強剪,以免影響觀賞。[4]
養護特點
九里香不宜放室內,宜放在半蔭處,夏季必須注意防曝曬;冬季需放進溫室,溫度不可低於5℃。放置處宜經常噴水,保持空氣濕度。澆水九里香喜濕潤,但生長在盆缽里的九里香,因為盆土有限,很易乾燥,如不及時澆水,就會缺水而枯死。樹木盆景固然需要不斷澆水,但也不宜過多,水分過多會引起徒長,

九里香[1]
長期盆土過濕樹根呼吸不良,易引起爛根導致死亡。
所以澆水要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一般夏季高溫期要早晚各澆一次水,春秋季可每天或隔日澆一次水,冬季可數日澆一次水,梅雨季節或雨天可不澆水。
澆水可與施肥結合進行,施追肥後要及時澆水。自來水要貯放在水缸里一天後再用,澆水工具最好用帶蓮蓬頭的噴壺。施肥盆土的養分有限,為了供應盆景樹木生長的必須養分,應注意補充適當的肥料。但樹木盆景生長緩慢,不須施太多肥,以致徒長,影響其美觀。
施肥要適量,並掌握施肥的種類和養分的含量。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主要有肥可促進枝葉生長,可促進花果生長,可促進莖乾和根部生長,所以選用肥料可根據九里香盆景的生長情況和不同生長期的需要而定。
修剪成型後的九里香還在不斷生長,樹木盆景為抑制其高生長,促進側枝發育平展,可摘去其枝捎嫩頭。[2]
盆景製作
加工:九里香適宜用修剪方法造型。從山野採掘的老樹樁,可適當進行雕鑿加工,使樹干與枝葉勻稱,但要注意不留人工切削的痕跡。自幼培養的苗木,也可對其主幹稍作攀扎造型,然後再作修剪。修剪時期以在春季4~5月進行為好。一般採用"蓄枝截干法",即將樹乾的主枝培養到適合的粗度時,每一根枝幹上剪掉一段,如將這些剪過的枝幹稱作"第一節枝",則以後在其上面生出的次枝就稱為"第二節枝"。當"第二節枝"長到適合的粗度時,再將其剪掉一段,使生出"第三節枝",以此類推,進行造型加工。通常每一節枝上僅留1~3個分枝,有長短之差。這樣經過多年修剪後,枝幹即能達到自然曲折蒼勁的效果。當然在修剪加工時還要根據造型的需要,作一些靈活處理,達到疏密有致,富有畫意。

Ⅲ 這幾個分別是什麼花

菜豆樹(學名:Radermachera Sinica),又叫:蛇樹、豆角樹、接骨涼傘、牛尾樹、朝陽花、山菜豆、苦苓舅(台灣)、小葉牛尾連、個魯(海南島)、蛇仔樹、紅花木(兩廣喬灌木名錄)、牛尾樹(樹木學下冊)、豇豆樹(雲南富寧)、辣椒樹(雲南河口)、接骨涼傘、森木涼傘、朝陽花、牛尾木(廣西實用中草葯)、豆角木、牛尾豆、蛇仔豆、大朝陽(廣西中獸醫葯用植物)、跌死貓樹(海南)等。名稱繁多,在花卉市場上又叫幸福樹、麒麟紫葳等商品名稱。
中文學名菜豆樹
拉丁學名Radermachera Sinica
別 稱蛇樹、豆角樹、接骨涼傘、牛尾樹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科紫葳科
族硬骨凌霄族
屬菜豆樹屬
種菜豆樹
分布區域中國,不丹
環境分布山谷或平地疏林
生態習性陸生植物
生活型小喬木
日 照喜光照
水 分宜濕潤,忌乾燥
溫 度喜高溫
土 壤沙質壤土
海 拔340-750米
花 期5-9月
葯用價值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工業價值供建築用材
特殊用途家居裝飾
果 期10-12月
象徵意義幸福、平安
原產地中國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習性
3分布范圍
4繁殖技術
▪ 播種
▪ 扦插
▪ 壓條
5管理要點
▪ 溫度
▪ 光照
▪ 水分
▪ 土壤
▪ 肥料
6病蟲防治
▪ 葉斑病
▪ 介殼蟲
7主要價值
▪ 觀賞價值
▪ 裝飾價值
▪ 葯用價值
8品種分類
1形態特徵
編輯

小喬木,高達10米;葉柄、葉軸、花序均無毛。2回羽狀復葉,稀為3回羽狀復葉,葉軸長約30厘米左右;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2-3.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

菜豆樹圖片欣賞(18張)
側脈5-6對,向上斜伸,兩面均無毛,側生小葉片在近基部的一側疏生少數盤菌狀腺體;側生小葉柄長在5毫米以下,頂生小葉柄長1-2厘米。頂生圓錐花序,直立,長25-35厘米,寬30厘米;苞片線狀披針形,長可達10厘米,早落,苞片線形,長4-6厘米。花萼蕾時封閉,錐形,內包有白色乳汁,萼齒5,卵狀披針形,中肋明顯,長約12毫米。花冠鍾狀漏斗形,白色至淡黃色,長約6-8厘米左右,裂片5,圓形,具皺紋,長約2.5厘米。雄蕊4,2強,光滑,退化雄蕊存在,絲狀。子房光滑,2室,胚珠每室二列,花柱外露,柱頭2裂。蒴果細長,下垂,圓柱形,稍彎曲,多溝紋,漸尖,長達85厘米,徑約1厘米,果皮薄革質,小皮孔極不明顯;隔膜細圓柱形,微扁。種子橢圓形,連翅長約2厘米,寬約5毫米。花期5-9月,果期10-12月。[1]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菜豆樹全株(1張)
菜豆樹根莖(4張)
菜豆樹枝葉(7張)
菜豆樹花果(8張)
2生長習性
編輯

性喜高溫多濕、陽光足的環境。耐高溫,畏寒冷,宜濕潤,忌乾燥。生於山谷或平地疏林中。栽培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和沙質壤土。[2]
3分布范圍
編輯

原產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多分布於海拔300米至850米(廣西、海南)、1100米至1700米(雲南中部以南)的山谷、平地疏林中。印度、菲律賓、不丹等國也有分布。[3]
4繁殖技術
編輯

播種

可於12月底,待其蒴果接近開裂、種子充分成熟時,採收長條狀蒴果,晾乾後脫出帶翅的種粒,搓揉後揚去膜質種翅碎片,將其干藏至來年春天播種。也可將其浸泡2個至3個小時後拌和於濕沙中,薄攤於棚室內的大塑料盆中,保持種、沙濕潤,經常檢查防止出現霉變,待其種粒萌發後再行下地播種。干藏的種子,於3月至4月間,先浸泡3個至4個小時,撈出後其稍加攤晾,再與沙土混合後撒播於作好的苗床上,輕覆薄土,加蓋薄膜保濕,待其種粒出苗後揭去薄膜,搭疏蔭棚遮光。出售。
扦插

扦插
3月至4月間,當環境氣溫達15℃左右時,剪取1年至2年生木質化枝,長約15厘米至20厘米,刪去全部葉片,下切口最好位於節下0.5厘米處,將其扦插於沙壤苗床上,插穗入土深度約為穗長的1 /3至1/2。在其下切癒合生根期間,應噴水維持苗床濕潤。待其長出完好的根系後,方可將其帶土團移栽上盆,最好2株至3株合栽,可及早成形出售。
壓條

可於3至4月間,在2年生壯枝或莖乾的節下,進行環狀剝皮,剝皮寬度一般為被壓條莖干直徑的2倍至3倍。在環剝口下,捆綁一塊15厘米×20厘米的塑料薄膜。水口,並將其綁靠於粗大的主幹上,以防下垂被風折斷。到了秋末,待其環剝口長出較完好的根系後,再將其切離母株另行上盆栽種。
5管理要點
編輯

溫度

菜豆樹喜暖熱環境,生長適溫為20℃至30℃。盛夏酷暑期間,當環境溫度達30℃以上時,要適當給

菜豆樹
予搭棚遮陰,增加環境和葉面噴水,或將其搬放到有疏陰的通風涼爽處過夏。秋末降臨,當環境溫度降至10℃左右時,應及時將其搬放到棚室內。越冬期間,最好能維持不低於8℃的棚室溫度,最低不得低於5℃,以免出現冷害傷葉或落葉。家庭盆栽,可將其搬放到有空調或電熱取暖器的室內,確保室溫不低於8℃,使其能平安過冬。
注意事項:冬季應保持種植菜豆樹的棚室溫度不低於8℃,否則易出現冷害, 甚至全株死亡。
光照

菜豆樹為喜光植物,也稍能耐陰,全日照,半陰環境均可。其幼苗比較耐陰,夏季要搭棚遮光。盆栽植株,在室內陳列期間應將其擱放於光照充足的窗前或室內。如果長時間將其擱放於光線暗淡的室內,易造成落葉。家庭盆栽,越冬期間可將其擺放於窗前或陽台前較高的部位,讓其多多接受光照。
水分

栽培菜豆樹,要求有一個比較濕潤的土壤和陳列環境。育苗期,要保持苗床濕潤,入夏後的高溫乾旱季節,更應重視水分供應。盆栽菜豆樹,為了使其不長得過於高大,在春季抽生新梢時,可適當控制澆水,維持盆土比較濕潤即可。在室內陳列的盆株,除要求保持盆土濕潤外,高溫季節每天還要給植株噴水2次至3次。夏、秋季擱放於室外養護的植株,一定要加強植株及周圍小環境的噴水,為其創造一個涼爽濕潤的適宜環境。冬季擱放於室內的植株,由於一般室內溫度均低於10℃,植株進入休眠狀態,不可澆水太多,以免出現積水爛根,可每隔2天至3天於晴好天氣的中午前後,用稍溫的清水噴灑植株一次,以維持其清秀的外貌,也可增加環境濕度。此外,菜豆樹還可進行水培。
土壤

盆栽菜豆樹,應選用疏鬆肥沃、排水透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培養土。通常用園

幸福樹(2張)
土5份、腐葉土3份、腐熟有機肥1份、河沙1 份混合配製。生長季節每月進行一次鬆土,確保其根部始終處於通透良好的狀態。梅雨季節,對擱放於露天環境中的盆栽植株,每次大的降雨後要及時檢查盆土,發現盆內有積水要盡快排除,並於盆土收干後進行翻盆換土。一般情況下,作為家庭盆栽的中小植株,可每年於4 月初出房時進行一次翻盆,以滿足其全年生長對土壤肥力的要求。
肥料

盆栽菜豆樹,除要求在培養土中加入適量的腐熟餅肥和 3%的多元復合肥外,還應不間斷給予追肥。生長季節可每月澆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餅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對長時間作公共場所陳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緩釋復合肥顆粒,也可用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澆施。北方地區盆栽,中秋後可連續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氫鉀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於其安全過冬。夏季氣溫高於32℃、秋末冬初氣溫低於12 ℃後,均應停止追肥。
6病蟲防治
編輯

葉斑病

在高溫、高濕通風不好的環境中,其葉片易感染葉斑病。防治方法: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都應加強通風透光,避免葉面長時間滯水,減少葉斑病發生的可能。發現少量病葉,及時將其摘除燒毀,定期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半月一次,連續 3次至4次。家庭盆栽,個別植株少量葉片上出現的病斑,可塗抹達克寧霜軟膏。
介殼蟲

在高溫高濕、通風透氣不良的條件下,特別是秋冬季長時間擱放於棚室期間,其莖干及葉片上,易出現介殼蟲危害。防治方法:加強通風透光,注意控制環境濕度。發現少量活蟲體,及時用濕布抹去,也可用透明膠帶將其粘去。生產性栽培,可於其若蟲孵化盛期,用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噴殺。
7主要價值
編輯

觀賞價值

中葉對生,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冠鍾狀漏斗形,白色或淡黃色,蒴果革質,呈圓柱狀長條形似菜豆,稍彎曲、多 溝紋。大棵的幸福樹,葉子茂密青翠,充滿活力朝氣,可以作為生旺的植物,而且它有著為人們帶來幸福的寄意。
裝飾價值

幸福樹是中小型盆栽,可擺放在陽台,卧室,門廳等處。其中陽台是家居中最空曠的地方,可以吸納外面的陽光空氣和風雨,是住宅的納氣之處。而在陽台擺放植物有化煞和生旺兩種作用。
葯用價值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於傷暑發熱。外用治跌打骨折,毒蛇咬傷,癰腫。
①《廣西中草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葯手冊》:"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治高熱頭痛,胃痛,扭挫傷,骨折,癰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傷暑發熱:菜豆樹鮮葉適量,水煎外洗全身。
②治跌打損傷:菜豆樹根一至二兩。水煎或浸酒服。
③治毒蛇咬傷:菜豆樹葉或果搗爛敷頭部囟門(先剃去頭發)處。(選方出《廣西中草葯》)
【化學成分】
菜豆樹根皮和葉中含8-羥基-2,6-二甲基-(2E,6E)-辛二烯酸[8-hydroxy-2,6-dimethyl-(2E,6E)-octadienoic acid],8-羥基-2,6-二甲基-二思慮在-(2E,6)-辛二烯酸葡萄糖酯[glucosyl-8-hydroxy-2,3-dimethyl-(2E,6E)-octadienoate],8,10-二羥基-2-甲基-[2E,6E)-辛二類醯基梓醇[8,10-dihydroxy-2-methyl-(2E,6E)-octadienoyl catalpol],6-O-4″-羥氧基-苯甲醯基筋骨草醇(6-O-4″-hydroxy-3″-methoxy-benzoyl ajugol),黃金樹甙(specicoside),米內甙(minecoside),林生釣鍾柳甙(nemoroside)I,毛子草甙(amphicoside)。
木部含荼醌類成分:拉杷醌醇(lapachol),去氫-α-拉杷醌(dehydro-α-lapchone),去氫異-α-拉杷醌(dehyroiso-α-lapa-chone),3-羥基-6-甲氧基去氫異-α-拉杷醌(3-dhydroxy-6methoxy-dehydroiso-α-lapachone),3-羥基去氫異-α-拉杷醌(3,6-dimethoxydrhydross-αlapachone),3,5-二羥基-6-甲氧基去氫異-α-拉杷醌(3,5-dihydroxy-6-methoydehydroiso-α-lapachone),2-異丙烯基荼並[2,3-6]呋喃-4,9-醌[2-isopropenylnaphtho[2,3-6]furan-4,9-qinone],菜豆樹萜內酯(radrmasinin)。[4]
8品種分類
編輯

小萼菜豆樹
1回羽狀復葉,長40厘米至60厘米,小葉5片至7 片,卵狀長橢圓形,長11厘米至26厘米,寬4厘米至6厘米。花萼長、寬均為3毫米至5毫米,花冠淡黃色。產於雲南、廣西。
廣西菜豆樹
1回羽狀復葉,小葉3片至7片,長橢圓形,長18 厘米至21厘米,寬7.5厘米至9厘米。花冠白色,花冠筒外面紫紅色,內面白色。產於廣西、廣東。
滇菜豆樹
2回至3回羽狀復葉,葉長達70厘米。小葉卵形,長 4厘米至9厘米,寬2厘米至5厘米,上面密生小白腺點,下面密生極小凹穴。花冠白色或淡黃色。產於雲南。
海南菜豆樹
1回至2回羽狀復葉,小葉長圓狀卵形,先端漸尖。花冠淡黃色,長3.5厘米至5厘米。蒴果長40厘米,徑約0.5厘米。產於海南、廣東、雲南等地。
美葉菜豆樹
2回羽狀復葉,長30厘米。小葉5片至7片,為橢圓形,長4厘米至6厘米,葉背蒼白色,葉柄、葉軸被粉狀微毛。花冠白色,長3.5厘米至4厘米,蒴果長20厘米至40厘米,徑0.5厘米至0.6 厘米。產於廣東、廣西及海南。

飛羽竹芋是竹芋科,竹芋屬常綠觀葉植物,原產於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因葉片外形手感均像羽毛,而得名。適合室內盆栽及庭院種植。
中文學名飛羽竹芋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百合
亞 綱姜亞綱
目姜目
科竹芋科
屬竹芋屬
種飛羽竹芋
目錄
1形態特徵
2繁殖
3養護要點
▪ 光照
▪ 溫度
▪ 澆水
▪ 施肥
4觀賞價值
5蟲害防治
1形態特徵
編輯

飛羽竹芋
飛羽竹芋葉緣具波浪褶皺,且密布細小絨毛,摸起來非常舒服,外形手感均像羽毛,故名「飛羽」。具有"睡眠運動」,即葉片白天展開,夜晚摺合,非常奇特。其原理是在葉片與葉柄連接處,有一顯著膨大的關節,稱為「葉枕」,其內有貯水細胞,有調節葉片方向的作用,即晚上水分充足時葉片直立,白天水分不足時,葉片展開,這是竹芋科植物的一個特徵。

花葉萬年青(學名:Dieffenbachia picta Lodd. )又名花葉黛粉葉,天南星科花葉萬年青屬植物。該屬植物約有30種原生種,主要分布於熱帶美洲。19世紀60年代傳入英國,很快遍及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全世界廣泛栽培,其栽培品種很多,已進入千家萬戶。
中文學名花葉萬年青
別 稱細斑粗肋草、銀斑萬年青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佛焰苞目
科天南星科
屬花葉萬年青屬
分布區域南美洲,中國廣東、福建。
拉丁學名Dieffenbachia picta
命名者Lodd. Schott Bunting
目錄
1基本信息
2詳細信息
3形態特徵
4地理分布
5生長特性
6園藝價值
7常見品種
8栽培技術
▪ 分株繁殖
▪ 扦插繁殖
▪ 栽培管理
9有毒成份
10葯用價值
11養護要點
1基本信息
編輯

門中文名
蕨類植物門
門英文名
Pteridophyta
綱中文名
蕨綱
綱英文名
Filicopsida
目中文名
蘋目
目英文名
Marsileales
科中文名
天南星科
科拉丁名
Araceae
屬中文名
花葉萬年青屬
屬拉丁名
Dieffenbachia
種中文名
花葉萬年青
種拉丁名
Dieffenbachia picta (Lodd.) Schott
生境
本種沒有生境資料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南美洲
國內分布
海南省, 廣西自治區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花葉萬年青全株(2張)
花葉萬年青枝葉(2張)
花葉萬年青花果(1張)
2詳細信息
編輯

中國植物物種編目資料庫條目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英文名
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
百合綱
綱英文名
Liliopsida
目中文名
天南星目
目英文名
Arales
科中文名
天南星科
科拉丁名
Araceae
屬中文名
黛粉葉屬
屬拉丁名
Dieffenbachia
種中文名
花葉萬年青[1]
種拉丁名
Dieffenbachia picta (Lodd.) Schott
生境
本種沒有生境資料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南美洲
國內分布
海南省, 廣西自治區
3形態特徵
編輯

花葉萬年青(圖2)[2]
莖高1米,粗1.5-2.5厘米,節間長2-4厘米;下部的葉柄具長鞘,中部的葉柄達中部具鞘,上部葉柄長,鞘幾達頂端,有寬槽;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7-12厘米,基部圓形或銳尖,先端稍狹具銳尖頭,二面暗綠色,發亮,脈間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斑塊,斑塊白色或黃綠色,不整齊;I級側脈15-20對,上舉,II級側脈較纖細,背面隆起。花序柄短。佛焰苞長圓披針形,狹長,驟尖。肉穗花序:下部雌花序達中部;不育中性花序佔全長1/3,花星散;子房心皮2或3,柱頭近分離。漿果橙黃綠色,[3] 2-3室。

Ⅳ 海南花卉品種有哪些

海南花卉品種如下所示:

1、蒲包花:

馬蹄蓮,是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科、馬蹄蓮屬多年生粗壯草本。具塊莖,並容易分櫱形成叢生植物。葉基生,葉下部具鞘;葉片較厚,綠色,心狀箭形或箭形。

Ⅳ 鳳凰花長什麼樣

鳳凰木(Delonix regia),取名於「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別名金鳳花、紅花楹樹、火樹、洋楹等。
網路圖片可以搜索

Ⅵ 這是什麼花,它的根部像蒜頭一樣。

你這是朱頂紅
(學名:Hippeastrum rutilum)又名紅花蓮(海南植物志)、華胄蘭(華北經濟植物志要)、線縞華胄、柱頂紅、朱頂蘭、孤挺花、華胄蘭、百子蓮、百枝蓮、對紅、對對紅等。是石蒜科朱頂紅屬的多年生草本。
朱頂紅鱗莖近球形,葉6-8枚,花後抽出,鮮綠色,花莖中空,稍扁,具有白粉;花被管綠色,圓筒狀,花被裂片長圓形,頂端尖,洋紅色,略帶綠色,喉部有小鱗片。[1]
分布於巴西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省等地,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綠植花卉圖片及名稱 誰能告訴我圖片上的植物的名字

一葉來蘭
編輯

一葉蘭(拉丁學名:Aspidistra elatior Blume.),又自名蜘蛛抱蛋,
別名大葉萬年青、竹葉盤、九龍盤、竹節伸筋等,百合科、蜘蛛抱蛋屬。多年生長常綠宿根性草本植物,根狀莖近圓柱形,直徑5~10毫米,具節和鱗片。葉單
生,彼此相距1~3厘米,
矩圓狀披針形、披針形至近橢圓形,長21~46厘米,寬8~1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多少皺波狀,兩面綠色,有時稍具黃白色斑點或條紋;主要分
布於中國南方各省區以及海南島、台灣島等。中醫以根狀莖成分入葯,是應用非常廣泛的葯材。四季可采,曬干或鮮用。能活血散瘀,補虛止咳。有助於治跌打損
傷,風濕筋骨痛,腰痛,肺虛咳嗽,咯血功效。[

熱點內容
良友花藝書 發布:2025-09-18 06:07:48 瀏覽:422
盆栽蘋果把 發布:2025-09-18 06:01:06 瀏覽:96
送女朋友什麼盆栽好 發布:2025-09-18 05:51:59 瀏覽:886
櫻花反物質 發布:2025-09-18 05:51:20 瀏覽:65
雜樹盆景圖片 發布:2025-09-18 05:50:30 瀏覽:744
墨紅玫瑰真假 發布:2025-09-18 05:43:08 瀏覽:125
長壽盆栽圖片 發布:2025-09-18 05:38:58 瀏覽:659
七夕夜穿搭 發布:2025-09-18 05:38:48 瀏覽:443
玫瑰聖母堂 發布:2025-09-18 05:38:12 瀏覽:962
金珠梅花 發布:2025-09-18 05:30:53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