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瓦罐插花
⑴ 煙雨江湖插花配方
煙雨江湖插花盆栽配方一覽,插花盆栽配方如下:
2.斗芬芳,花器古銅壺,花材一朵杜鵑與一朵紫丁香。
3.疏影橫斜,花器干葫蘆,花材一根雜草與一朵紫丁香。
4.相思曲,花器古銅壺,花材一朵牡丹與一朵紫丁香。
5.野趣,花器陶瓦罐,花材樹枝雜草與一朵玉蘭花。
6.佳人在望,花器青花瓷,花材一朵牡丹與兩朵玉蘭花。
7.凌波來,花器干葫蘆,花材兩朵玉蘭與一朵紫丁香。
8.雪映丹心,花器青花瓷,花材一朵杜鵑與兩朵玉蘭花。
9.照紅裝,花器青花瓷,花材兩朵牡丹與兩朵杜鵑花。
一次只能做一盆,做出來的盆栽都是一個樣,建議用前幾種消耗比較少配方。大雪山支線,限時的胭脂天宮巧,一次+10好感度。
⑵ 回趟老家撿到寶, 農村這些破缸瓦罐, 不養花虧大了!
周末回了躺農村老家,真是撿到寶了,瓦盆瓦罐瓦缸...這些東西隨處可見,沒人稀罕,配上花花草草,竟然有著驚人的效果!花花現在就帶大家見識一下這些老物件的新魅力!
瓦盆養花
在農村,房前屋後總有一處地方,堆放了廢棄的舊瓦盆,存在感很低,沒多少人正視過它,可在花花眼裡,這都是寶啊!
瓦盆透氣透水,有利於根系生長發育,適合根系敏感的多肉、芍葯、仙客來、君子蘭等花,喜濕又怕澇的花尤其要用瓦盆,比塑料盆、瓷盆養花,要省很多事~
⑶ 插花鎮的往事
安徽阜陽城東40里處有一大鎮---插花鎮,被稱為插花廟。 公元23年秋,綠林軍攻下昆陽(今河南葉縣) 王莽用42萬兵力進行反撲,城內告急,守城大將王鳳派劉秀出城聯系各地起義軍回救昆陽。
天黑之機,劉秀帶領十多名精兵悄悄出城,剛越過城池,一兵士不小心摔倒,驚醒了圍城的巡兵,這時號角齊鳴,追兵四起,不出半夜劉秀手下人全部捉住,剩下劉秀一人懷揣聯絡符,晝夜奔跑。第三日傍晚,他擺脫追兵跑到一個只要幾戶人家的小集上。人飢體乏,倒在一眼井旁便昏沉沉睡去。醒來肌腸碌碌,口渴難忍,探望井內,清水汪汪,正愁無奈,眼前一位素衣女子頭插一朵小花,手提瓦罐,正向水井走來。劉秀起身施禮,道:「大姐能給我一口水喝嗎?」
那女子把劉秀上下打量一番,見他污頭垢面,衣服襤褸,心中頓起憐憫之情,提起一罐水遞了過來。劉秀抱罐痛飲,直喝的心中暢快,精神倍增,方才罷手。這時,那女子轉身回去,用頭巾包來幾塊紅薯給劉秀。劉秀忙磕頭道謝,並一再留言:「大姐救命之恩終生不忘,有朝小弟出頭之日,定當謝。」
公元25年,劉秀在洛陽稱帝。宮廷糜爛生活,使他變得驕橫暴戾。一日酒宴,宮女輕歌曼舞,芙蓉舒袖勾起他對當年救過大命的那位頭插小花女子的回憶,忙命部下按他說的地方尋找。半月後,部下並軌,那女子曾是童養媳,叫花妮,因不滿婚姻與婆婆常生口角。去年自縊水井旁一顆槐樹上。劉秀聽完,流下兩行熱淚,當即讓部下帶上白銀火速再去此地,塑像一尊,並親筆寫下「插花女」三個大字,以示紀念。當地百姓習慣對有雕塑院落稱之為「廟」,也就延續插花廟了。
插花廟由此而得名,流傳至今。前幾年為迎合社會改革潮流,插花鎮鎮長胡顯富帶領鎮班子成員研究,決定在集鎮西頭,阜蚌路旁建造一個插花女雕塑。現已經建成,格外引人矚目。
⑷ 魯智深大閙桃花村,火燒瓦罐寺的故事梗概
《水滸傳》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話說魯智深走過數個山坡,見一座大松林,一條山路。隨著那山路行去,走不
得半里,抬頭看時,卻見一所敗落寺院,被風吹得鈴鐸響。看那山門時,上有一面
舊朱紅牌額,內有四個金字,都昏了,寫著「瓦罐之寺」。又行不得四五十步,過
座石橋,再看時,一座古寺,已有年代。入得山門里,仔細看來,雖是大剎,好生
崩損。但見:
鍾樓倒塌,殿宇崩摧。山門盡長蒼苔,經閣都生碧蘚。釋迦佛蘆芽穿膝,渾如
在雪嶺之時;觀世音荊棘纏身,卻似守香山之日。諸天壞損,懷中鳥雀營巢;帝釋
欹斜,口內蜘蛛結網。沒頭羅漢,這法身也受災殃;折臂金剛,有神通如何施展。
香積廚中藏兔穴,龍華台上印狐蹤。
魯智深入得寺來,便投知客寮去。只見知客寮門前大門也沒了,四圍壁落全無。
智深尋思道:「這個大寺,如何敗落的恁地?」直入方丈前看時,只見滿地都是燕
子糞,門上一把鎖鎖著,鎖上盡是蜘蛛網。智深把禪杖就地下搠著,叫道:「過往
僧人來投齋。」叫了半日,沒一個答應。回到香積廚下看時,鍋也沒了,灶頭都塌
損。智深把包裹解下,放在監齋使者面前,提了禪杖,到處尋去。尋到廚房後面一
間小屋,見幾個老和尚坐地,一個個面黃肌瘦。智深喝一聲道:「你們這和尚,好
沒道理!由灑家叫喚,沒一個應。」那和尚搖手道:「不要高聲。」智深道:「俺
是過往僧人,討頓飯吃,有甚利害。」老和尚道:「我們三日不曾有飯落肚,那裡
討飯與你吃?」智深道:「俺是五台山來的僧人,粥也胡亂請灑家吃半碗。」老和
尚道:「你是活佛去處來的僧,我們合當齋你,爭奈我寺中僧眾走散,並無一粒齋
糧。老僧等端的餓了三日。」智深道:「胡說,這等一個大去處,不信沒齋糧。」
老和尚道:「我這里是個非細去處。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游和尚,引著
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了。他兩個無所不為,把眾僧趕出去
了。我幾個老的走不動,只得在這里過,因此沒飯吃。」智深道:「胡說!量他一
個和尚,一個道人,做得甚事,卻不去官府告他?」老和尚道:「師父,你不知這
里衙門又遠,便是官軍,也禁不的他。這和尚、道人好生了得,都是殺人放火的人,
如今向方丈後面一個去處安身。」智深道:「這兩個喚做甚麼?」老和尚道:「那
和尚姓崔,法號道成,綽號生鐵佛;道人姓丘,排行小乙,綽號飛天夜叉。這兩個
那裡似個出家人,只是綠林中強賊一般,把這出家影占身體。」智深正問間,猛聞
得一陣香來。智深提了禪杖,踅過後面打一看時,見一個土灶,蓋著一個草蓋,氣
騰騰透將起來。智深揭起看時,煮著一鍋粟米粥。智深罵道:「你這幾個老和尚沒
道理!只說三日沒吃飯,如今現煮一鍋粥,出家人何故說謊?」那幾個老和尚被智
深尋出粥來,只叫得苦,把碗碟、缽頭、杓子、水桶,都搶過了。智深肚飢,沒奈
何,見了粥要吃,沒做道理處,只見灶邊破漆春台,只有些灰塵在上面。智深見了,
人急智生,便把禪杖倚了,就灶邊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塵;雙手把鍋掇起來,
把粥望春台只一傾。那幾個老和尚都來搶粥吃,被智深一推一交,倒的倒了,走的
走了。智深卻把手來捧那粥吃。才吃幾口,那老和尚道:「我等端的三日沒飯吃,
卻才去那裡抄化得這些粟米,胡亂熬些粥吃,你又吃我們的。」智深吃五七口,聽
得了這話,便撇了不吃。
只聽的外面有人嘲歌。智深洗了手,提了禪杖,出來看時,破壁子里望見一個
道人,頭帶皂巾,身穿布衫,腰系雜色絛,腳穿麻鞋,挑著一擔兒,一頭是個竹籃
兒,裡面露些魚尾,並荷葉托著些肉;一頭擔著一瓶酒,也是荷葉蓋著。口裡嘲歌
著唱道:「你在東時我在西,你無男子我無妻。我無妻時猶閑可,你無夫時好孤�。」
那幾個老和尚趕出來,搖著手,悄悄地指與智深道:「這個道人便是飛天夜叉丘小
乙。」智深見指說了,便提著禪杖,隨後跟去。那道人不知智深在後面跟來,只顧
走入方丈後牆里去。智深隨即跟到裡面,看時,見綠槐樹下放著一條桌子,鋪著些
盤饌,三個盞子,三雙箸子,當中坐著一個胖和尚,生的眉如漆刷,臉似墨裝,�
�的一身橫肉,胸脯下露出黑肚皮來。邊廂坐著一個年幼婦人。那道人把竹籃放下,
也來坐地。智深走到面前,那和尚吃了一驚,跳起身來,便道:「請師兄坐,同吃
一盞。」智深提著禪杖道:「你這兩個如何把寺來廢了?」那和尚便道:「師兄請
坐,聽小僧說。」智深睜著眼道:「你說!你說!」那和尚道:「在先敝寺十分好
個去處,田莊又廣,僧眾極多,只被廊下那幾個老和尚吃酒撒潑,將錢養女,長老
禁約他們不得,又把長老排告了出去。因此把寺來都廢了,僧眾盡皆走散,田土已
都賣了。小僧卻和這個道人,新來住持此間,正欲要整理山門,修蓋殿宇。」智深
道:「這婦人是誰,卻在這里吃酒?」那和尚道:「師兄容稟:這個娘子,他是前
村王有金的女兒。在先他的父親是本寺檀越,如今消乏了家私,近日好生狼狽,家
間人口都沒了,丈夫又患病,因來敝寺借米。小僧看施主檀越面,取酒相待,別無
他意,師兄休聽那幾個老畜生說。」智深聽了他這篇話,又見他如此小心,便道:
「叵耐幾個老僧戲弄灑家。」提了禪杖,再回香積廚來。這幾個老僧方才吃些粥,
正在那裡。看見智深嗔忿的出來,指著老和尚道:「原來是你這幾個壞了常住,猶
自在俺面前說謊。」老和尚們一齊都道:「師兄休聽他說,現今養著一個婦女在那
里。他恰纔見你有戒刀、禪杖,他無器械,不敢與你相爭。你若不信時,再去走遭,
看他和你怎地。師兄,你自尋思:他們吃酒吃肉,我們粥也沒的吃,恰纔還只怕師
兄吃了。」智深道:「也說得是。」倒提了禪杖,再往方丈後來,見那角門卻早關
了。
智深大怒,只一腳踢開了,搶入裡面,看時,只見那生鐵佛崔道成仗著一條朴
刀,從裡面趕到槐樹下來搶智深。智深見了,大吼一聲,輪起手中禪杖,來斗崔道
成。兩個鬥了十四五合,那崔道成鬥智深不過,只有架隔遮攔,掣仗躲閃,抵當不
住,卻待要走。這丘道人見他當不住,卻從背後拿了條朴刀,大踏步搠將來,智深
正斗間,忽聽的背後腳步響,卻又不敢回頭看他。不時見一個人影來,知道有暗算
的人,叫一聲:「著!」那崔道成心慌,只道著他禪杖,托地跳出圈子外去。智深
恰纔回身,正好三個摘腳兒廝見。崔道成和丘道人兩個又並了十合之上。智深一來
肚裡無食,二來走了許多路途,三者當不的他兩個生力,只得賣個破綻,拖了禪杖
便走。兩個拈著朴刀,直殺出山門外來。智深又鬥了十合,掣了禪杖便走。兩個趕
到石橋下,坐在欄桿上,再不來趕。
智深走得遠了,喘息方定,尋思道:「灑家的包裹放在監齋使者面前,只顧走
來,不曾拿得,路上又沒一分盤纏,又是飢餓,如何是好?待要回去,又敵他不過。
他兩個並我一個,枉送了性命。」信步望前面去,行一步,懶一步。走了幾里,見
前面一個大林,都是赤松樹。但見:
虯枝錯落,盤數千條赤腳老龍;怪影參差,立幾萬道紅鱗巨蟒。遠觀卻似判官
須,近看宛如魔鬼發。誰將鮮血灑林梢,疑是硃砂鋪樹頂。
魯智深看了道:「好座猛惡林子。」觀看之間,只見樹影里一個人探頭探腦,望了
一望,吐了一口唾,閃入去了。智深道:「俺猜這個撮鳥是個剪徑的強人,正在此
間等買賣。見灑家是個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那廝卻不是鳥晦
氣,撞了灑家!灑家又一肚皮鳥氣,正沒處發落,且剝小廝衣裳當酒吃。」提了禪
杖,徑搶到松林邊,喝一聲:「兀那林子里的撮鳥快出來!」那漢子在林子聽的,
大笑道:「我晦氣,他倒來惹我!」就從林子里拿著朴刀,背翻身跳出來,喝一聲:
「禿驢,你是當死,不是我來尋你。」智深道:「教你認的灑家。」掄起禪杖搶那
漢。那漢拈著朴刀來斗和尚,恰待向前,肚裡尋思道:「這和尚聲音好熟。」便道:
「兀那和尚,你的聲音好熟,你姓甚?」智深道:「俺且和你斗三百合,卻說姓名。」
那漢大怒,仗手中朴刀來迎禪杖。兩個斗到十數合,那漢暗暗的喝采道:「好個莽
和尚。」又鬥了四五合,那漢叫道:「少歇,我有話說。」
兩個都跳出圈子外來,那漢便問道:「你端的姓甚名誰?聲音好熟。」智深說
姓名畢,那漢撇了朴刀,翻身便剪拂,說道:「認得史進么?」智深笑道:「原來
是史大郎。」兩個再剪拂了,同到林子里坐定。智深問道:「史大郎,自渭州別後,
你一向在何處?」史進答道:「自那日酒樓前與哥哥分手,次日聽得哥哥打死了鄭
屠,逃走去了。有緝捕的訪知史進和哥哥齎發那唱的金老,因此小弟亦便離了渭州,
尋師父王進,直到延州,又尋不著。回到北京,住了幾時,盤纏使盡,以此來在這
里尋些盤纏,不想得遇哥哥。緣何做了和尚?」智深把前面過的話,從頭說了一遍。
史進道:「哥哥既是肚飢,小弟有干肉燒餅在此。」便取出來教智深吃。史進又道:
「哥哥既有包裹在寺內,我和你討去。若還不肯時,一發結果了那廝。」智深道:
「是。」當下和史進吃得飽了,各拿了器械,再回瓦罐寺來。
到寺前,看見那崔道成、丘小乙兩個兀自在橋上坐地。智深大喝一聲道:「你
這廝們,來,來!今番和你斗個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裡敗將,如
何再來敢廝並?」智深大怒,掄起鐵禪杖,奔過橋來。那生鐵佛生嗔,仗著朴刀,
殺下橋去。智深一者得了史進,肚裡膽壯;二乃吃得飽了,那精神氣力,越使得出
來。兩個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漸漸力怯,只辦得走路;那飛天夜叉丘道人見和尚輸
了,便仗著朴刀來協助。這邊史進見了,便從樹林子里跳將出來,大喝一聲:「都
不要走!」掀起笠兒,挺著朴刀,來戰丘小乙。四個人兩對廝殺。智深與崔道成正
斗到間深里,智深得便處喝一聲:「著!」只一禪杖,把生鐵佛打下橋去。那道人
見倒了和尚,無心戀戰,賣個破綻便走。史進喝道:「那裡去?」趕上望後心一朴
刀,撲地一聲響,道人倒在一邊。史進踏入去,掉轉朴刀,望下面只顧�肢�察的
搠。智深趕下橋去,把崔道成背後一禪杖。可憐兩個強徒,化作南柯一夢。正是「從
前作過事,無幸一齊來」。
智深、史進把這丘小乙、崔道成兩個屍首都縛了,攛在澗里。兩個再打入寺里
來,香積廚下那幾個老和尚,因見智深輸了去,怕崔道成、丘小乙來殺他,已自都
弔死了。智深、史進直走入方丈後角門內看時,那個擄來的婦人投井而死。直尋到
裡面八九間小屋,打將入去,並無一人。只見包裹已拿在彼,未曾打開。魯智深見
有了包裹,依原背了。再尋到裡面,只見床上三四包衣服,史進打開,都是衣裳,
包了些金銀,揀好的包了一包袱,背在身上。尋到廚房,見有酒有肉,兩個都吃飽
了。灶前縛了兩個火把,撥開火爐,火上點著,焰騰騰的先燒著後面小屋,燒到門
前;再縛幾個火把,直來佛殿下後檐,點著燒起來。湊巧風緊,刮刮雜雜地火起,
竟天價燒起來。智深與史進看著,等了一回,四下火都著了。二人道:「梁園雖好,
不是久戀之家,俺二人只好撒開。」
二人廝趕著,行了一夜。天色微明,兩個遠遠地望見一簇人家,看來是個村鎮。
兩個投那村鎮上來,獨木橋邊,一個小小酒店。但見:
柴門半掩,布�低垂。酸�酒瓮土床邊,墨畫神仙塵壁上,村童量酒,想非滌
器之相如;丑婦當壚,不是當時之卓氏。牆間大字,村中學究醉時題;架上蓑衣,
野外漁郎乘興當。
智深、史進來到村中酒店內,一面吃酒,一面叫酒保買些肉來,借些米來,打火做
飯。兩個吃酒,訴說路上許多事務。吃了酒飯,智深便問史進道:「你今投那裡去?」
史進道:「我如今只得再回少華山去,投奔朱武等三人,入了伙,且過幾時,卻再
理會。」智深見說了道:「兄弟也是。」便打開包裹,取些金銀,與了史進。二人
拴了包裹,拿了器械,還了酒錢。二人出得店門,離了村鎮,又行不過五七里,到
一個三岔路口。智深道:「兄弟須要分手,灑家投東京去,你休相送。你打華州,
須從這條路去,他日卻得相會。若有個便人,可通個信息來往。」史進拜辭了智深,
各自分了路,史進去了。
只說智深自往東京,在路又行了八九日,早望見東京。入得城來,但見:
千門萬戶,紛紛朱翠交輝;三市六街,濟濟衣冠聚集。鳳閣列九重金玉,龍樓
顯一派玻璃。花街柳陌,眾多嬌艷名姬;楚館秦樓,無限風流歌妓。豪門富戶呼盧
會,公子王孫買笑來。
智深看見東京熱鬧,市井喧嘩,來到城中,陪個小心問人道:「大相國寺在何處?」
街坊人答道:「前面州橋便是。」智深提了禪杖便走,早來到寺前。入得山門看時,
端的好一座大剎!但見:
山門高聳,梵宇清幽。當頭敕額字分明,兩下金剛形猛烈。五間大殿,龍鱗瓦
砌碧成行;四壁僧房,龜背磨磚花嵌縫。鍾樓森立,經閣巍峨。�竿高峻接青雲,
寶塔依稀侵碧漢。木魚橫掛,雲板高懸。佛前燈燭熒煌,爐內香煙繚繞。幢�不斷,
觀音殿接祖師堂;寶蓋相連,水陸會通羅漢院。時時護法諸天降,歲歲降魔尊者來。
智深進得寺來,東西廊下看時,徑投知客寮內去,道人撞見,報與知客。無移時,
知客僧出來,見了智深生得兇猛,提著鐵禪杖,跨著戒刀,背著個大包裹,先有五
分懼他。知客問道:「師兄何方來?」智深放下包裹禪杖,打個問訊,知客回了問
訊。智深說道:「小徒五台山來,本師真長老有書在此,著小僧來投上剎清大師長
老處,討個職事僧做。」知客道:「既是真大師長老有書札,合當同到方丈里去。」
知客引了智深直到方丈,解開包裹,取出書來,拿在手裡。知客道:「師兄,你如
何不知體面,即目長老出來,你可解了戒刀,取出那七條坐具信香來禮拜長老使得。」
智深道:「你卻何不早說!」隨即解了戒刀,包裹內取出片香一炷,坐具七條,半
晌沒做道理處。知客又與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鋪坐具。少刻,只見智清禪師出來,
知客向前稟道:「這僧人從五台山來,有真禪師書在此。」清長老道:「師兄多時
不曾有法帖來。」知客叫智深道:「師兄,快來禮拜長老。」只見智深先把那炷香
插在爐內,拜了三拜,將書呈上。清長老接書拆開看時,中間備細說著魯智深出家
緣由,並今下山投托上剎之故,「萬望慈悲收錄,做個職事人員,切不可推故。此
僧久後必當證果。」清長老讀罷來書,便道:「遠來僧人且去僧堂中暫歇,吃些齋
飯。」智深謝了,收拾起坐具七條,提了包裹,拿了禪杖、戒刀,跟著行童去了。
清長老喚集兩班許多職事僧人,盡到方丈,乃言:「汝等眾僧在此,你看我師
兄智真禪師好沒分曉。這個來的僧人,原來是經略府軍官,為因打死了人,落發為
僧。二次在彼鬧了僧堂,因此難著他。你那裡安他不的,卻推來與我。待要不收留
他,師兄如此千萬囑付,不可推故;待要著他在這里,倘或亂了清規,如何使得?」
知客道:「便是弟子們看那僧人,全不似出家人模樣,本寺如何安著得他?」都寺
便道:「弟子尋思起來,只有酸棗門外退居廨宇後那片菜園,時常被營內軍健們並
門外那二十來個破落戶侵害,縱放羊馬,好生羅唣。一個老和尚在那裡住持,那裡
敢管他?何不教智深去那裡住持,倒敢管的下。」清長老道:「都寺說的是。」教
侍者去僧堂內客房裡等他吃罷飯,便喚將他來。
侍者去不多時,引著智深到方丈里。清長老道:「你既是我師兄真大師薦將來
我這寺中掛搭,做個職事人員,我這敝寺有個大菜園,在酸棗門外岳廟間壁,你可
去那裡住持管領。每日教種地人納十擔菜蔬,余者都屬你用度。」智深便道:「本
師真長老著小僧投大剎,討個職事僧做,卻不教俺做個都寺、監寺,如何教灑家去
管菜園?」首座便道:「師兄,你不省得,你新來掛搭,又不曾有功勞,如何便做
得都寺?這管菜園也是個大職事人員了。」智深道:「灑家不管菜園,俺只要做都
寺、監寺。」知客又道:「你聽我說與你:僧門中職事人員,各有頭項。且如小僧
做個知客,只理會管待往來客官僧眾。至如維那、侍者、書記、首座,這都是清職,
不容易得做。都寺、監寺、提點、院主,這個都是掌管常住財物。你才到的方丈,
怎便得上等職事?還有那管藏的,喚做藏主;管殿的,喚做殿主;管閣的,喚做閣
主;管化緣的,喚做化主;管浴堂的,喚做浴主。這個都是主事人員,中等職事。
還有那管塔的塔頭,管飯的飯頭,管茶的茶頭,管東廁的凈頭,與這管菜園的菜頭。
這個都是頭事人員,末等職事。假如師兄你管了一年菜園好,便升你做個塔頭;又
管了一年好,升你做個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監寺。」智深道:「既然如此,也有
出身時,灑家明日便去。」清長老見智深肯去,就留在方丈里歇了。當日議定了職
事,隨即寫了榜文,先使人去菜園里退居廨宇內,掛起庫司榜文,明日交割。當夜
各自散了。次早,清長老升法座,押了法帖,委智深管菜園。智深到座前,領了法
帖,辭了長老,背上包裹,跨了戒刀,提了禪杖,和兩個送入院的和尚,直來酸棗
門外廨宇里來住持。詩曰:
萍蹤浪跡入東京,行盡山林數十程。
古剎今番經劫火,中原從此動刀兵。
相國寺中重掛搭,種蔬園內且經營。
自古白雲無去住,幾多變化任縱橫。
且說菜園左近有二三十個賭博不成才破落戶潑皮,泛常在園內偷盜菜蔬,靠著
養身,因來偷菜,看見廨宇門上新掛一道庫司榜文,上說:「大相國寺仰委管菜園
僧人魯智深前來住持,自明日為始掌管,並不許閑雜人等入園攪擾。」那幾個潑皮
看了,便去與眾破落戶商議道:「大相國寺里差一個和尚,甚麼魯智深,來管菜園。
我們趁他新來,尋一場鬧,一頓打下頭來,教那廝伏我們。」數中一個道:「我有
一個道理。他又不曾認的我,我們如何便去尋的鬧?等他來時,誘他去糞窖邊,只
做參賀他,雙手搶住腳,翻筋斗,�那廝下糞窖去,只是小耍他。」眾潑皮道:「好,
好!」商量已定,且看他來。
卻說魯智深來到廨宇退居內房中,安頓了包裹行李,倚了禪杖,掛了戒刀。那
數個種地道人,都來參拜了,但有一應鎖鑰,盡行交割。那兩個和尚,同舊住持老
和尚相別了,盡回寺去。且說智深出到菜園地上,東觀西望,看那園圃。只見這二
三十個潑皮,拿著些果盒、酒禮,都嘻嘻的笑道:「聞知和尚新來住持,我們鄰居
街坊都來作慶。」智深不知是計,直走到糞窖邊來。那伙潑皮一齊向前,一個來搶
左腳,一個便搶右腳,指望來�智深。只教:智深腳尖起處,山前猛虎心驚;拳頭
落時,海內蛟龍喪膽。正是:方圓一片閑園圃,目下排成小戰場。
⑸ 歇後語大全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鋌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廟。(妙)。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葯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鹹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吃餃子不吃餡--------調皮。(挑皮)。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樑----------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裏------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燒旗桿------------長嘆。(長炭)。
黃鼠狼鑽雞籠--------投機。(偷雞)。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後補)。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後)。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牆上栽菜------------無緣。(無園)。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王八肚裡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寺後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後邊扎小辮------違法亂紀。(尾發亂系)。
爐子翻身------------倒楣。(倒煤)。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網路記了你的名---妒忌(度記)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說不出」)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烈性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炭(嘆,即享受)
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為一些常用的歇後語:
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
財到光棍手——一去無回頭
盲人吃湯丸——心中有數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禮義廉——無恥
泥水佬開門口——過得自己過得人
偷雞不成——蝕把米,即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損失
茅坑裡扔炸彈——激起民糞(憤)
閻王爺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見於粵語的歇後語:
牛皮燈籠——點極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闖禍、出亂子
老婆擔遮——陰公,即可憐
老公撥扇——凄涼(妻涼),即可憐
單眼佬老婆——一眼睇曬
冬錢臘鴨——得個睇字
隔夜油炸鬼——無火氣
番薯跌落風爐——該燴
濕水欖核——兩頭唧
水瓜打狗——唔見咁截
無掩雞籠——自出自入
白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燒旗桿——有排長炭(嘆)
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結他無線(濕水棉花)——無得彈,即無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討厭
賣魚佬沖涼/賣魚佬洗身——無生(腥)氣
船頭尺——度水
亞蘭嫁亞瑞——累斗累
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舉埋年結——算數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開花(忽=屁股;烈=裂)
【歇後語—艱難類】
一分錢的醬---難燴(會)
一元錢買擔菜---兩籃(難)
一餐吃個大胖子---談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塊硬骨頭---不好啃
一碗水潑在地上---難收拾
一腳踩在橋眼裡---上下兩難
人心隔肚樹隔皮---難相識
大海里撈針---不知從何下手
才學理發就碰上個大鬍子---難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擔稻草---越擔越重
馬高蹬短---上下兩難
小孩子上樓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燒灑---夠嗆
小雞吃黃豆---夠嗆
無米之炊---難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從手插進染缸里---左藍(難)右也藍(難)
水中撈月---無處尋
火燒嶺上撿田螺---難得尋
烏龜摔在靛殼里---殼藍(可難)
火鉗子修表---沒處下手
火燒辣椒---嗆死人
烏龜爬泥潭---越爬越深
烏龜爬在門坎上---進退都要跌一跤
烏龜墊床腳---硬撐
水煮石頭---難熬
生鐵鑄土地爺---硬神(撐)
鳥入籠中---有翅難飛
絲線打結巴---難解
羊頭插在籬笆上---伸首(手)容易縮首(手)難
老母豬鑽籬笆---進退兩難
老鼠鑽牛角---步步緊
老鼠碰見貓---難逃
西山出太陽---難得
百歲養兒子---難得
地獄里活命---難見天日
竹山裡試犁---寸步難行
冷鍋煮雪---難溶
沙灘上行船---進退兩難
兩手提籃---左籃(難)右也籃(難)
蘇州的蛤蟆---南蟾(難纏)
針尖上落芝麻---難頂
泥塘里滾碓臼---越滾越深
武大郎上牆頭---上得去,下不來
肩膀上生瘡---不敢擔
岩縫里的筍---挾得緊緊的
前有狼後有虎---進退兩難
爛泥路上拉車---越陷越深
掛著臘肉吃齋---難熬
趙匡胤爬城牆---四門無路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香棍搭橋---難過
拳頭舂辣椒---辣手
高梁稈子擔水---挑不起來
熱鍋上的螞蟻---走投無路
趕鴨子上架---難呀
腦袋長瘤子---後面負擔重
婆婆太多---媳婦難當
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菜勺挖耳朵---下不去
黃鼠狼帶牛鈴---叮當(擔當)不起
腳板上釘釘---寸步難行
魚網里的山雞---有翅難飛
篩子眼裡夾的米---上不去也下不來
絮被上捉虱子---翻不盡
碓窩子做帽戴---頂(擔)當不起
嗓子里撒把胡椒粉---夠嗆的
筷子搭橋---難過
筷子穿針眼---難進
榨油房裡的鐵圈---箍得梆梆緊
⑹ 煙雨江湖給多少插花
煙雨江湖給插花配方數量;
1、斗芳菲 花器:古銅壺 花材:杜鵑花(一) 紫丁香(一)。
2、疏影橫斜 花器:干葫蘆 花材: 紫丁香(一) 雜草(一)。
3、佳人在望 花器:青花瓷瓶 花材:牡丹花(一) 玉蘭花(二)。
4、枯木逢春 花器:陶瓦罐 花材:樹枝(一) 杜鵑花(一)。
5、凌波來 花器:干葫蘆 花材:玉蘭花(二) 紫丁香(一)。
6、雪映丹心 花器:青花瓷瓶 花材:杜鵑花(一) 玉蘭花(二)。
7、相思曲 花器:古銅壺 花材:紫丁香(一) 牡丹花(一)。
8、野趣 花器:陶瓦罐 花材:樹枝(一) 雜草(一) 玉蘭花(一)。
9、照紅妝 花器:青花瓷瓶 花材:牡丹花(二) 杜鵑花(二)。
插花是煙雨江湖匯總泠月的日常之一,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技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