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夏四種花卉
1. 穆夏的主要作品
·招貼畫:
穆夏為莎拉·伯恩哈特和「文藝復興」(De La Renaissance)劇院創作了一系列的招貼畫,這些招貼隨著伯恩哈特到美國的巡迴演出而帶到了美國,影響了美國招貼畫的風格;
·裝飾組畫:
穆夏創作了不少被稱為「Panneaux décoratifs」(圍繞同一個主題創作的成套的四幅圖畫,常印刷在有韌性的紙或是絲綢織物上用來裝飾牆壁)的裝飾組畫,其中包括一八九六年的「四季」、一八九七年的「四種花」、一八九八年的「四種藝術」、一九零二年的「星辰」等題材;
·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
穆夏還創作了大量的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從餅干、自行車到肥皂、香煙),因為他所畫的那些甜美的女性形象和極端精緻的細節描繪正合乎了當時美即意味著品質的觀念;
·首飾設計:
在六年的合同期間,穆夏為伯恩哈特設計了許多珠寶首飾。一九零零年他與金匠喬治·富凱(Georges Fouquet)合作為後者的珠寶店設計珠寶;
·建築設計:
一八九九年,穆夏為次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設計了波黑展館並因此獲得了銀牌獎;
·油畫
一九零六年移居美國之後,他創作了許多油畫人像作品。
一八九七年二月,穆夏的首個個人畫展在巴黎Bodiniere畫廊舉行,展出了他的一百零七件作品。一九零二年,穆夏出版了《裝飾文檔》(Documents Decoratifs),這是一本寫給手工藝人的手冊,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將他的藝術理念傳給後人。
2. 阿爾豐斯·穆夏的個人作品
隨後的幾年是穆夏風格的成熟期,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巨大,而且跨越了多個藝術領域。他的風格多為後人效仿。
招貼畫:穆夏為莎拉·伯恩哈特和「文藝復興」(De La Renaissance)劇院創作了一系列的招貼畫,這些招貼隨著伯恩哈特到美國的巡迴演出而帶到了美國,影響了美國招貼畫的風格;
裝飾組畫:穆夏創作了不少被稱為「Panneaux décoratifs」(圍繞同一個主題創作的成套的四幅圖畫,常印刷在有韌性的紙或是絲綢織物上用來裝飾牆壁)的裝飾組畫,其中包括一八九六年的「四季」、一八九七年的「四種花」、一八九八年的「四種藝術」、一九零二年的「星辰」等題材;
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穆夏還創作了大量的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從餅干、自行車到肥皂、香煙),因為他所畫的那些甜美的女性形象和極端精緻的細節描繪正合乎了當時美即意味著品質的觀念;
首飾設計:在六年的合同期間,穆夏為伯恩哈特設計了許多珠寶首飾。一九零零年他與金匠喬治·富凱(Georges Fouquet)合作為後者的珠寶店設計珠寶;
建築設計:一八九九年,穆夏為次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設計了波黑展館並因此獲得了銀牌獎;
油畫:一九零六年移居美國之後,他創作了許多油畫人像作品。
一八九七年二月,穆夏的首個個人畫展在巴黎Bodiniere畫廊舉行,展出了他的一百零七件作品。一九零二年,穆夏出版了《裝飾文檔》(Documents Decoratifs),這是一本寫給手工藝人的手冊,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將他的藝術理念傳給後人。
3. 一場新藝術運動展覽—穆夏展
南京博物院「穆夏」展
展出時間:2018.05.18-08.28
在此之前我是不知道,
穆夏?穆夏是什麼?
是一種藝術名稱嗎?
還是一個人名?
只覺得地鐵口的展覽宣傳圖片特別抓人眼球,特色鮮明,美而令人愉快。
進館之後,才了解到,穆夏19世紀末20世紀初捷克國家級藝術家,他的創作涉及海報,插畫,水彩繪畫,油畫,劇院設計,裝飾藝術等,捷克的白獅子國徽、第一套紙幣、第一套郵票就是由他設計的。
可以看到,他的創作,尤其是海報,個性鮮明,自由而富有想像力。
他早期創作的海報大多以年輕女子為著眼點,貌美有神采,嘴唇微閉,眼睛凝視著別處出神,順著少女悠然的眼神而引人想像。從少女的神情可以窺見她們內心的豐富與篤定。
他所創作的海報大抵採用長方拱形,線條柔和,色彩多以粉彩為主,明快而愉悅。同時多採用植物花卉、藤蔓圖案,與畫中女性形象相輔相成,融洽和諧。
今天花了一整個下午時間仔細欣賞穆夏的畫作,甚是喜歡,於此同時還得知,穆夏是日本動漫的啟蒙者,日本的許多經典動漫人物,其風格就來源於穆夏的畫作。比如美少女戰士,多多少少能聯繫到穆夏的《黃道十二宮》(如題圖)。
4. 柳毅水彩花卉作品,看不見!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1939)
1
與印象主義、野獸主義或是立體主義等藝術流派相比起來,新藝術運動作為第一個真正將普通大眾當作藝術的觀眾、且時間跨度達30年之久的藝術運動如今卻似乎被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穆夏的創作經歷幾乎就是「新藝術運動」的一個縮影,他的創作涵蓋了招貼畫、油畫、雕塑、書籍插圖、建築設計、室內裝飾、首飾設計、彩色玻璃窗畫等許多藝術領域,還包括傢具和咖啡壺等日用品的設計以及大量的商品包裝畫。而其中他那些被稱為「穆夏風格」的招貼畫展現了成熟的追求極端唯美的新藝術曲線裝飾風格,幾乎成為新藝術招貼畫的同義詞。另外,不為人所知的是,穆夏竟然還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套郵票和紙幣的設計者!
2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一八六零年七月二十四日出生於摩洛維亞(Moravia)小鎮Ivancice(在現今的捷克共和國境內)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庭。他童年時是摩洛維亞布魯諾(Brno)聖彼得羅馬天主教堂唱詩班的成員,這座教堂保存著豐富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品,每次穆夏進入這所教堂,都會被這些美妙的藝術深深感染。在完成高中學業後,穆夏決心要成為一個畫家,而沒有按照他父親的意願在本地的法庭工作。
·招貼畫:
穆夏為莎拉·伯恩哈特和「文藝復興」(De La Renaissance)劇院創作了一系列的招貼畫,這些招貼隨著伯恩哈特到美國的巡迴演出而帶到了美國,影響了美國招貼畫的風格;
·裝飾組畫:
穆夏創作了不少被稱為「Panneaux décoratifs」(圍繞同一個主題創作的成套的四幅圖畫,常印刷在有韌性的紙或是絲綢織物上用來裝飾牆壁)的裝飾組畫,其中包括一八九六年的「四季」、一八九七年的「四種花」、一八九八年的「四種藝術」、一九零二年的「星辰」等題材;
·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
穆夏還創作了大量的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從餅干、自行車到肥皂、香煙),因為他所畫的那些甜美的女性形象和極端精緻的細節描繪正合乎了當時美即意味著品質的觀念;
·首飾設計:
在六年的合同期間,穆夏為伯恩哈特設計了許多珠寶首飾。一九零零年他與金匠喬治·富凱(Georges Fouquet)合作為後者的珠寶店設計珠寶;
·建築設計:
一八九九年,穆夏為次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設計了波黑展館並因此獲得了銀牌獎;
·油畫
一九零六年移居美國之後,他創作了許多油畫人像作品。
一八九七年二月,穆夏的首個個人畫展在巴黎Bodiniere畫廊舉行,展出了他的一百零七件作品。一九零二年,穆夏出版了《裝飾文檔》(Documents Decoratifs),這是一本寫給手工藝人的手冊,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將他的藝術理念傳給後人。
4
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對外形和輪廓線優雅的刻畫,拜占庭藝術華美的色彩和幾何裝飾效果,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藝術的細致而富於肉感的描繪。他用感性化的裝飾性線條、簡潔的輪廓線和明快的水彩效果創造了被稱為「穆夏風格」的人物形象。經過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顯得甜美優雅,身材玲瓏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時還有一頭飄逸柔美的秀發。他的畫面常常由青春美貌的女性和富有裝飾性的曲線流暢的花草組成。 (右圖為Salome)
與別的藝術家不同,穆夏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他利用攝影技術來輔助他的創作。他讓模特兒擺出他所需要的姿勢後拍成照片,然後以照片為基礎,在畫面上對服飾和頭發進行整理加工,經過特別的構圖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紋的裝飾,最後完成他的創作。他的很多招貼畫的素材都來源於照片,他為伯恩哈特所畫的許多海報也是來自藝術家的劇照或畫家本人為她拍的照片。這個習慣其實是來源於他成名前那段窮困潦倒的生活經歷,因為每次請模特都需要按時間付出很高的費用,窮得叮當響的穆夏根本支付不起,將模特的形象用照片記錄下來不僅可以積累素材,還可以節省不少開支。後來,穆夏就將攝影當作和速寫同樣重要的創作輔助工具。
一九二八年整個「斯拉夫史詩」系列的二十幅油畫全部完成,穆夏將它們全部捐獻給布拉格市,但他並沒有得到熱情的回應。此時,新藝術運動的風潮已經過去,正當紅的現代藝術的支持者們對所謂「十九世紀」的風格大加貶斥。在藝術界口味的變化中,穆夏成了時代的「落伍者」。盡管穆夏的作品在大眾中仍然很受歡迎,但因為他的藝術不夠「新」,藝術批評家們並沒有對他嘔心瀝血而成的作品給予多少重視。
文字來源: http://ke..com/view/339633.htm
5. 穆夏的主要作品
·招貼畫:
穆夏為莎拉·伯恩哈特和「文藝復興」(De
La
Renaissance)劇院創作了一系列的招貼畫,這些招貼隨著伯恩哈特到美國的巡迴演出而帶到了美國,影響了美國招貼畫的風格;
·裝飾組畫:
穆夏創作了不少被稱為「Panneaux
décoratifs」(圍繞同一個主題創作的成套的四幅圖畫,常印刷在有韌性的紙或是絲綢織物上用來裝飾牆壁)的裝飾組畫,其中包括一八九六年的「四季」、一八九七年的「四種花」、一八九八年的「四種藝術」、一九零二年的「星辰」等題材;
·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
穆夏還創作了大量的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從餅干、自行車到肥皂、香煙),因為他所畫的那些甜美的女性形象和極端精緻的細節描繪正合乎了當時美即意味著品質的觀念;
·首飾設計:
在六年的合同期間,穆夏為伯恩哈特設計了許多珠寶首飾。一九零零年他與金匠喬治·富凱(Georges
Fouquet)合作為後者的珠寶店設計珠寶;
·建築設計:
一八九九年,穆夏為次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設計了波黑展館並因此獲得了銀牌獎;
·油畫
一九零六年移居美國之後,他創作了許多油畫人像作品。
一八九七年二月,穆夏的首個個人畫展在巴黎Bodiniere畫廊舉行,展出了他的一百零七件作品。一九零二年,穆夏出版了《裝飾文檔》(Documents
Decoratifs),這是一本寫給手工藝人的手冊,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將他的藝術理念傳給後人。
6. 穆卡的成名
轉機發生在一八九四年。著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在畫家生活無著落的時候打來電話,邀請他為自己新排的戲「Gismonda」畫招貼畫。穆夏穿著租來的燕尾服去劇院觀看伯恩哈特的演出,然後在劇院旁邊的咖啡館的桌子上畫出了招貼畫的草圖,非常幸運的是他的草圖被接受了。他風格獨特的招貼作品隨著演出的成功很快被大眾接受,這張招貼畫的復製品銷量非常好。穆夏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伯恩哈特對他的作品很滿意,於是與他簽下了六年的合同,內容包括為她設計招貼畫、門票以至舞檯布景和戲裝。而其他的定單也紛至沓來,在巴黎苦苦掙扎了七年之後,穆夏終於在三十四歲的時候獲得了成功。
隨後的幾年是穆夏風格的成熟期,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巨大,而且跨越了多個藝術領域。
·招貼畫:
穆夏為莎拉·伯恩哈特和「文藝復興」(De La Renaissance)劇院創作了一系列的招貼畫,這些招貼隨著伯恩哈特到美國的巡迴演出而帶到了美國,影響了美國招貼畫的風格;
·裝飾組畫:
穆夏創作了不少被稱為「Panneaux décoratifs」(圍繞同一個主題創作的成套的四幅圖畫,常印刷在有韌性的紙或是絲綢織物上用來裝飾牆壁)的裝飾組畫,其中包括一八九六年的「四季」、一八九七年的「四種花」、一八九八年的「四種藝術」、一九零二年的「星辰」等題材;
·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
穆夏還創作了大量的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從餅干、自行車到肥皂、香煙),因為他所畫的那些甜美的女性形象和極端精緻的細節描繪正合乎了當時美即意味著品質的觀念;
·首飾設計:
在六年的合同期間,穆夏為伯恩哈特設計了許多珠寶首飾。一九零零年他與金匠喬治·富凱(Georges Fouquet)合作為後者的珠寶店設計珠寶;
·建築設計:
一八九九年,穆夏為次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設計了波黑展館並因此獲得了銀牌獎;
·油畫
一九零六年移居美國之後,他創作了許多油畫人像作品。
一八九七年二月,穆夏的首個個人畫展在巴黎Bodiniere畫廊舉行,展出了他的一百零七件作品。一九零二年,穆夏出版了《裝飾文檔》(Documents Decoratifs),這是一本寫給手工藝人的手冊,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將他的藝術理念傳給後人。
4
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對外形和輪廓線優雅的刻畫,拜占庭藝術華美的色彩和幾何裝飾效果,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藝術的細致而富於肉感的描繪。他用感性化的裝飾性線條、簡潔的輪廓線和明快的水彩效果創造了被稱為「穆夏風格」的人物形象。經過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顯得甜美優雅,身材玲瓏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時還有一頭飄逸柔美的秀發。他的畫面常常由青春美貌的女性和富有裝飾性的曲線流暢的花草組成。
與別的藝術家不同,穆夏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他利用攝影技術來輔助他的創作。他讓模特兒擺出他所需要的姿勢後拍成照片,然後以照片為基礎,在畫面上對服飾和頭發進行整理加工,經過特別的構圖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紋的裝飾,最後完成他的創作。他的很多招貼畫的素材都來源於照片,他為伯恩哈特所畫的許多海報也是來自藝術家的劇照或畫家本人為她拍的照片。這個習慣其實是來源於他成名前那段窮困潦倒的生活經歷,因為每次請模特都需要按時間付出很高的費用,窮得叮當響的穆夏根本支付不起,將模特的形象用照片記錄下來不僅可以積累素材,還可以節省不少開支。後來,穆夏就將攝影當作和速寫同樣重要的創作輔助工具。
5
穆夏對他的家鄉捷克懷著深深的熱愛,對於自己獲得的成功,他認為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就,更是捷克人民的成就。在美國旅居期間,波士頓愛樂樂團演出的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的交響詩「伏爾塔瓦河」(Vltava)使穆夏深受感動,他決定返回故鄉。一九一零年,穆夏放棄了商業性繪畫的成功給他帶來的聲譽和安逸的生活,帶著家人結束了在法國和美國的長期客居生活,回到了故鄉。此時,斯拉夫人民正在為爭取民族獨立而與奧匈帝國Hapsburg王朝進行著斗爭。強烈的民族感情促使五十歲的穆夏開始構思一個規模宏大的主題:「斯拉夫史詩」(The Slav Epic)。這一宏篇巨制描繪了包括捷克在內的斯拉夫民族從史前到十九世紀的漫長歷史進程的有紀念意義的場面,整個主題包括二十幅尺寸巨大(610╳810cm)的油畫作品。穆夏原打算在五到六年時間內完成,卻沒有想到整個計劃從一九一一年起前後共花去了他十八年的時間,在這個系列中他幾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因為它們蘊涵著穆夏對祖國的全部希望和夢想。他曾經這樣寫道:「我創作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要破壞而永遠是要創造,創建起一座橋梁,因為我們必須心懷這樣的希望,只有我們更好地相互理解,人類才會更加團結。」
斯拉夫史詩之《俄羅斯廢除農奴制》(The Abolition of Serfdom in Russia (1861) 1914)
盡管穆夏在商業繪畫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心中並不滿足,總是希望能夠創作一些能真正代表自身意識的嚴肅作品。「斯拉夫史詩」被穆夏視作自身藝術生涯的總結,他在這個主題上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不僅向專家請教斯拉夫的歷史,同時也對所選擇的歷史場景所處的環境和有關聯的人物做了大量的研究。二十世紀初的中歐,鄉村的風貌、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間的服飾與幾個世紀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穆夏常帶著相機和速寫本在鄉間穿行,滿懷激情地為他的作品尋找靈感和收集素材。雖然這些油畫仍然十分講究畫面的布局和細節的精緻描繪,但與過去的商業性繪畫有很大不同的是,這些油畫更多的呈現出凝重的歷史沉澱和深厚的現實基礎。畫面的主角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青春少女,而是現實生活中斯拉夫人的鮮活形像,畫面充滿了生活粗糙的質感;風格也不再是純粹裝飾性的,而更多呈現出象徵主義的氣質。這些油畫的確畫家全部藝術天賦的體現,但卻不如他的商業性作品出名。
6
一九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一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誕生了。幾個星期後的十二月十八日,這個新生的國家發行了它的第一套郵票,穆夏正是這套郵票的設計者(恐怕沒有其他哪個國家有這么一位出名的藝術家為它設計第一套郵票吧)。穆夏還為這個新生的國家設計了紙幣。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為祖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7
一九二八年整個「斯拉夫史詩」系列的二十幅油畫全部完成,穆夏將它們全部捐獻給布拉格市,但他並沒有得到熱情的回應。此時,新藝術運動的風潮已經過去,正當紅的現代藝術的支持者們對所謂「十九世紀」的風格大加貶斥。在藝術界口味的變化中,穆夏成了時代的「落伍者」。盡管穆夏的作品在大眾中仍然很受歡迎,但因為他的藝術不夠「新」,藝術批評家們並沒有對他嘔心瀝血而成的作品給予多少重視。
當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他成為被德國人拘捕的第一批人之一,盡管審訊後他被允許回家,但他的健康已經受到了傷害。一九三九年七月十四日,他因肺炎在布拉格去世,葬在Vysehrad公墓。
7. 穆夏的作品特點
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對外形和輪廓線優雅的刻畫,拜占庭藝術華美的色彩和幾何裝飾效果,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藝術的細致而富於肉感的描繪。他用感性化的裝飾性線條、簡潔的輪廓線和明快的水彩效果創造了被稱為「穆夏風格」的人物形象。經過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顯得甜美優雅,身材玲瓏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時還有一頭飄逸柔美的秀發。他的畫面常常由青春美貌的女性和富有裝飾性的曲線流暢的花草組成。
與別的藝術家不同,穆夏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他利用攝影技術來輔助他的創作。他讓模特兒擺出他所需要的姿勢後拍成照片,然後以照片為基礎,在畫面上對服飾和頭發進行整理加工,經過特別的構圖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紋的裝飾,最後完成他的創作。他的很多招貼畫的素材都來源於照片,他為伯恩哈特所畫的許多海報也是來自藝術家的劇照或畫家本人為她拍的照片。這個習慣其實是來源於他成名前那段窮困潦倒的生活經歷,因為每次請模特都需要按時間付出很高的費用,窮得叮當響的穆夏根本支付不起,將模特的形象用照片記錄下來不僅可以積累素材,還可以節省不少開支。後來,穆夏就將攝影當作和速寫同樣重要的創作輔助工具。
8. 穆夏的作品特點
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對外形和輪廓線優雅的刻畫,拜占庭藝術華美的色彩和幾何裝飾效果,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藝術的細致而富於肉感的描繪。他用感性化的裝飾性線條、簡潔的輪廓線和明快的水彩效果創造了被稱為「穆夏風格」的人物形象。
經過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顯得甜美優雅,身材玲瓏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時還有一頭飄逸柔美的秀發。他的畫面常常由青春美貌的女性和富有裝飾性的曲線流暢的花草組成。
與別的藝術家不同,穆夏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他利用攝影技術來輔助他的創作。他讓模特兒擺出他所需要的姿勢後拍成照片,然後以照片為基礎,在畫面上對服飾和頭發進行整理加工,經過特別的構圖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紋的裝飾,最後完成他的創作。
他的很多招貼畫的素材都來源於照片,他為伯恩哈特所畫的許多海報也是來自藝術家的劇照或畫家本人為她拍的照片。後來,穆夏就將攝影當作和速寫同樣重要的創作輔助工具。
(8)穆夏四種花卉擴展閱讀:
招貼畫:穆夏為莎拉·伯恩哈特和「文藝復興」(De La Renaissance)劇院創作了一系列的招貼畫,這些招貼隨著伯恩哈特到美國的巡迴演出而帶到了美國,影響了美國招貼畫的風格。
裝飾組畫:穆夏創作了不少被稱為「Panneaux décoratifs」(圍繞同一個主題創作的成套的四幅圖畫,常印刷在有韌性的紙或是絲綢織物上用來裝飾牆壁)的裝飾組畫,其中包括一八九六年的「四季」、一八九七年的「四種花」、一八九八年的「四種藝術」、一九零二年的「星辰」等題材。
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穆夏還創作了大量的廣告畫和商品包裝畫(從餅干、自行車到肥皂、香煙),因為他所畫的那些甜美的女性形象和極端精緻的細節描繪正合乎了當時美即意味著品質的觀念。
9. 阿爾豐斯·穆夏:少女漫畫和他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俗稱P站的Pixiv搜索欄輸入「ミュシャ風」(穆夏風格)時,會發現搜索結果的圖像大多具有相似的特點:將人物置於由曲線、圓或其他幾何圖形及植物紋理組成的對稱性背景之前,色彩或華麗或明快,筆觸細膩唯美,具有較強的裝飾性。
比如日本插畫師Takumi的宮崎駿動畫同人作品,因重新詮釋宮崎駿動畫中清新純朴的人物形象,使讀者耳目一新。
無獨有偶,穆夏風格的影響還可見於日本主流漫畫市場。例如Clamp大媽的庫洛牌、《魔法騎士》系列插圖,以及山田章博的插畫作品。
阿爾豐斯·穆夏(Alphonse Mucha) 對日本漫畫的影響似乎已成為公認的事實。那麼,他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什麼他的風格能贏取主流少女漫畫家的青睞,並在日本漫畫界形成一個標簽?
阿爾豐斯·穆夏生於十九世紀捷克的一個小鎮,少年時期在維也納一邊從事舞台背景繪制工作,一邊利用業余時間在夜間的設計學校進修。25歲時在贊助人卡爾•庫恩伯爵的贊助下開始先後就讀於慕尼黑藝術學院和巴黎的朱利安美術學院。然而,雖然穆夏擁有順暢的求學之路,並一直從事著美術設計工作,但作為一個藝術家,他無疑是大器晚成的。直到1895年,即他35歲那年,他才真正「一炮而紅」,成為家戶喻曉的藝術家。
給他這個珍貴契機的,不是別人,正是法國當時最為著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1894年的聖誕節,當所有的同事都休假時,他機緣巧合地接下了一個火急火燎的訂單——為莎拉·伯恩哈特的新歌劇《吉斯蒙達》(Gismonda)繪制宣傳海報。海報隨新戲宣傳傳遍巴黎的大街小巷。
端莊唯美的女主角形象,細節處精美的圖案,自然主義與象徵主義並用,這種新風格一下虜獲了巴黎民眾的心。因此,穆夏也成為「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代表人物,成為商業宣傳界的新寵。
作為穆夏的搖籃,「新藝術運動」在1895至1905年間風行歐洲世界,最突出的特點是曲線、植物、昆蟲等元素的運用,而性感的女性形象往往是畫面主體。有趣的是,「新藝術運動」除了繼承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的反工業化與自然主義,還受到了東方審美的影響。
早在17世紀初,中國的裝飾樣式傳入歐洲,東方審美的特殊性一時間獲得貴族的喜愛,英國、義大利等國的工匠開始仿效,逐漸形成了被稱為「中國風」的藝術潮流。而到19世紀,美軍的炮火打開了日本的國門,大量日本傢具、漆器、印刷物和瓷器進入歐洲,包裝紙上的浮世繪讓西方藝術界感受到新的審美沖擊,從構圖、色彩等方面影響了一大批歐洲藝術家。浮世繪由色塊、線描組成的平面化審美也被新藝術運動所吸收。
那麼,穆夏的風格又是如何傳入日本的呢?
提到明治維新運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除了教科書告訴我們的日本在政治、經濟上受到了西方的影響之外,在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也皆向西方世界看齊。1900年,日本參加了巴黎的萬國博覽會,雖是傳播了本國的文化特色,但最重要的是帶回了西方潮流,其中便包括「新藝術運動」的設計風格。
穆夏的樣式,自然也包含在內。
憑借戲劇海報成名的阿爾豐斯·穆夏,其具裝飾性而唯美的風格無疑非常適合商業海報的製作,彼時日本的插畫師很快便發現這一點。
北野恆富是活躍於明治與昭和年間的插畫家,他將西方繪畫的技法融入到浮世繪的創作中,使浮世繪原有的平面化獲得一種立體感。北野恆富為麒麟麥酒、福助足袋屋等企業繪制商業海報,而1911年,他為神戶湊川的出口商品展覽繪制的海報,非常明顯地借用了穆夏創作於1898年的四聯畫《藝術》的圖式與風格。
讓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幅海報。北野以雙圓內切的圖式作為背景,而主體是一個姿勢曼妙的女子形象,富有纏繞性和垂墜感的衣紋描繪突出了女性體態的柔美嫵媚。背景與人物的描繪手法,幾乎與穆夏的《藝術》系列如出一轍,只是在細節的處理上添加了本土的元素,例如女子的東方人樣貌,她手中所持的櫻花花束,以及背景圓圈中海灘的景象。
與此同時,文藝界也出現了對穆夏的推崇。1900年,由詩人與謝野寬主導的文藝雜志《明星》作為東京新詩社的機關雜志創刊了。雜志以浪漫主義詩歌為中心,匯集了與謝野晶子、北原白秋、石川啄木等人的文學作品。
一條成美是彼時頻繁活躍於《明星》的插畫師,他的插畫具有折衷日本畫與西洋畫的特點,多次創作都帶有穆夏極為濃厚的影子。《MIYOJO》可以說是一條成美借鑒穆夏最明顯的作品之一,分別作為與謝野晶子《雁來紅》和中濱絲子《清怨》的插圖刊登了兩回。
此作品可以說與穆夏於1897年為莎拉·伯恩哈特繪制的雜志海報一模一樣,從大構圖到人物發絲卷圈的方式都沒有區別。與其說是借鑒,不如說是直接復制。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許多。
如果說一條成美借鑒得「明目張膽」,那藤島武二則要含蓄得多。《明星》首次成刊的封面是出自藤島武二之手,圖式上帶有穆夏《黃道十二宮》的影子,但也保留了自己的風格。
藤島武二與一條成美不同的是,他自我消化了穆夏圖式的特點,以自己的理解與感受重新創作,比如他為與謝野晶子的《亂發》繪制的封面,就在以卷發、花卉、女性為主要元素的穆夏風格上重置了構圖。
藤島還主筆了《亂發》整部詩集的插圖,其中四季系列難免會讓人聯想到穆夏的四季系列,但藤島的四季不管從內容和形式看,都具有正統的日本風味。
穆夏圖式與明治時期的革新派文學,特別是其中的女性文學關系尤為緊密。對於革新派、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明星派詩人而言,不帶任何意識形態、純粹審美意味的穆夏圖式似乎非常對他們的胃口。
明星派詩人與當時冒頭的軍國主義風氣格格不入,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與謝野晶子便在《明星》上發表了《你不要死去》反戰詩,痛苦地哀悼死於戰爭的弟弟的同時,也以「天皇不會親自參加戰役」直接表示反抗,引來了好戰分子對與謝野晶子本人乃至《明星》的攻擊。而與謝野晶子的其他作品,則更多集中於對女性自身的心緒和情感的表達,歌頌青春、愛情與自由。
在日本漫畫史上,第一部少女漫畫出自手冢治蟲之手,但不過是披著少女之皮的少年冒險故事,而後便是水野英子童話式的少女漫畫。直到「花之24年組」的出現,萩尾望都、竹宮惠子、大島弓子等人所創作的少女漫畫,不只帶有濃厚的文學性,更十分注重對人物內心情感的表達。
日本漫畫批評家 大冢英志 認為,「花之24年組」的少女漫畫是對與謝野晶子為代表的注重表達女性內心與身體的文學性要素的復興。
而另一方面,1970年代,「花之24年組」的多名成員曾赴歐洲進行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旅遊考察,對於歐美文化的吸收與推崇,在她們的作品中都呈現無疑。竹宮惠子便是其中最早以歐洲世界為舞台創作漫畫的作者。
以穆夏為代表的新藝術運動的唯美表現手法經由歷代日本插畫師之手融合本土風格,成為日本美術風格中的一隅,或隱晦或顯著地被帶入到少女漫畫之中。圖式的借用只是表面,而更為深遠的影響是花卉、曲線等浪漫主義元素也逐漸成為少女漫畫中約定俗成的渲染氣氛的媒介,一直持續至今。
*,侵刪。
10. 穆卡的藝術風格是什麼
新藝術運動開始在1880年代,在1892年至1902年達到頂峰。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薩穆爾·賓(Samuel Bing)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為「現代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裡陳列的都是按這種風格所設計的產品。此藝術運動是在20世紀之初,位於大眾文化最高點的藝術和設計風格。
簡史
當時,它只是被簡單地稱為現代風格,就象洛可可風格在它那個時代的稱呼一樣。另一方面,很多小范圍團體的互相聚集,稍微改良了當時矯飾的流行風格,形成20世紀現代主義的前奏。其中包括因時髦的先鋒派期刊《青年》(Jugend)而得名的德國青年風格;維也納的維也納分離派運動,那裡的高瞻遠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脫離主流的(一年一度在巴黎舉行的)沙龍畫展,而把風格一致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展覽。在義大利,用倫敦商店的櫥窗為來源於工藝美術運動,又歸於好的現代設計,命名為自由風格。其包括新藝術運動的商業外觀,同時又保留了義大利重要特色標志。
這種風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象是使傳統的裝飾充滿了活力,表現形式也象是從植物生長出來。
作為一種藝術運動,它與拉菲爾前派和象徵主義的畫傢具有某些密切的關系,就像某些名人如奧伯利·比亞茲萊(Aubery Beardsley)。可以把阿爾豐斯·穆卡(Alfons Mucha)、愛德華·伯納-瓊斯(Edward Burne-Jones)、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讓·圖洛普(Jan Toorop)歸入多於一種風格中。不像象徵主義畫家,無論如何,新藝術運動具有一個自己的特殊形象,而且不像保守的拉菲爾前派,新藝術運動沒有躲避使用新材料、使用機器製造外觀和抽象的純設計服務。
玻璃製造使這種風格找到一個可以展示驚人表現力的領域,例如:路易斯·蒂凡尼(Louis Comfort Tiffany)在紐約的作品、艾米里·加利(Emile Gallé)和法國南西市的Daum兄弟。
新藝術運動在建築風格和室內設計方面,避開維多利亞時代折衷的歷史主義。通過新藝術運動設計師的挑選和「現代化」某些洛可可風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貝殼的紋理),代替從歷史衍生和高維多利亞風格的根本結構或寫實自然主義的裝飾。新藝術運動主張運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為創作靈感和擴充「自然」元素的資源,例如:海藻、草、昆蟲。
相應地,其開始廣泛使用有機形式、曲線,特別是花卉或植物等。日本木刻畫以其曲線、圖案外觀、強烈對比的空間和平坦的畫面,同樣啟發了新藝術運動。自此以後,從在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作品中,都能發現其中某些線條和曲線圖案成為繪畫中的慣用手段。一個重要事實是新藝術運動沒有象某些其它運動(例如:工藝美術運動)那樣否定機器的作用,而是發揮其所長。根據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使用玻璃和鍛鐵),使建築風格方面,也能找到象精雕細琢般的品質。
新藝術運動中好的一面,是其考慮了完整的風格。這意味著它無論是在建築風格、室內設計、傢具和織物設計、器皿和藝術品、燈具等方面,都有了一個等級尺度。
新藝術運動發展的最高峰是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現代風格在各方面都獲得了成功。在此後十年,新風格因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產品中迅速地普及,導致新藝術運動在大約1907年以後就開始被忽視。
就象表現主義、立體派、超現實主義和裝飾藝術運動那樣,如今,新藝術運動被視為20世界文化運動中最有創新力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