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宮廷插花解說

宮廷插花解說

發布時間: 2023-02-05 00:44:13

『壹』 茶席中的插花要素、花卉選材及插花技巧

茶席中的插花要素、花卉選材及插花技巧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於一般的宮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間生活插花。而是為體現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實秀雅的風格,並富含深刻的寓意。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茶席中的插花要素、花卉選材及插花技巧,歡迎閱讀。

【茶席插花的要素】

1、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為直立式、傾斜式、懸掛式和平卧式四種。直立式是指鮮花的主枝幹基本呈直立狀,其它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勢頭;懸崖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懸掛而下為造型特徵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個平面上的插花樣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雖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結構及部分地鋪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體茶席的點線結構得到較為鮮明的體現。

2、茶席插花的意境創造,一般有具象表現和抽象表現兩種表現方法。具象表現一般不作十分誇張的設計,而是實實在在,不留矯揉造作的痕跡,使營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現就是運用誇張和虛擬的手法來表現插花的主題。可以擬人,也可以擬物。把握抽象表現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間。

3、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礎和依託。插花造型的結構和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花器的型與色。就花器的造型來說,它既限制了花體,也村託了花體。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體簡約、精巧,同時,也決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質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編、藤編和陶瓷為主,以體現原始、自然、朴實之美。

4、茶室插花的花器有其特定要求,首先要便於懸掛和擺放,同時花器的色調和質感要與茶室氛圍相協調,常選用竹木和陶瓷花器,分為瓶、盆、缸、筒、碗、籃和自由式花器。

5、茶室插花傳承東方式插花的風格採用劍山固定和支撐花材。用於剪取花材的剪刀分板剪和小剪等各種規格。粗細鉛絲用於固定和彎曲花材。還有用於綁扎固定草本等較弱的花材的膠帶和為花材噴水的工具等等。

【茶席插花的選材】

茶室插花常採用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作品強調其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的同時色彩不過於華麗。常選用松、竹、梅、蠟梅、銀柳、桃花、南天竹、紅葉、菊花、百合荷花、紫藤等傳統花材和枯枝、根材、藤條等。選擇花材應注意掌握如下幾點:

多選用木本花材,少選用嬌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長使用期。根據茶會主題選擇花材,如告別會選用勿忘我,新年會選用松竹梅。選擇季節感強的花材,例如春天—桃,夏天—荷,秋天—菊花、紅葉,冬天—梅、山茶。在花材特性上為和茶室環境相協調,注意選擇東方風格的花材,盡量少用西洋風格花材(如蔥花、鬱金香、紅黃色月季)。一般較少選用色彩過於華麗的花材(如紅掌、紅月季)。

避免選用有濃重氣味花材(香水百合、夜來香)和有毒花材(變葉木、虎刺梅、夾竹桃等)。

插花的歷史在我國十分悠久,早在漢代就在佛教的活動中出現。在宋代,插花已經和茶、畫、香一起,被人們作為生活的「四藝」同時擺於茶席之中。以後日本出現的「花道」也源於我國。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於一般的宮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間生活插花。而是為體現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實秀雅的風格,並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特徵是:簡潔、淡雅、小巧、精緻。鮮花不求繁多,只插一兩枝便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並追求線條,構圖的美和變化,以達到樸素大方、清雅絕俗的藝術效果。

;

『貳』 插花藝術介紹

插花藝術介紹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下面我來給大家詳細講下插花藝術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展和普及。

東方式插花以日本和中國插花為代表,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主張以精取勝,手法簡練,表現力非常豐富。東方式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寡,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在日常插花中沒有刻板的公式可以遵循,然而一些通則可以借鑒,如採用平衡造型來突出沉穩。我們希望通過插花來表達自己的意境,就要考慮到各個構圖因素,然後按照自己所要求的效果來組織和安排這些因素,復雜的構圖可能會顯得凌亂,初學者應多採用簡單的構圖。

東方式插花中的花器是整個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花器與花材搭配可以更加生動的表現主題。在藝術插花中花器首先應能夠盛水,以保持花材的活力;其次花器在作品的構圖和意境的營造上也起著重要的烘托作用。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居室之內,放上一束瓶插花,可增添幽雅、清靜、舒適之感。在此為您介紹一種瓶插變色花,客觀存在能隨天氣變化而改變其顏色,別在一番情趣。

製作方法:用濾紙一張,先將濾紙在二氯化鈷溶液中浸一下,取出後晾乾,此時濾紙呈藍色。接著你可根據自己的愛好,折、剪、貼,將濾紙做成花狀。再將紙花粘到竹簽或鐵絲上,插入花瓶即成一束別致的插花。開始下雨之前,空氣中溫度較大,紙花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沾在紙上的二氯化鈷一部分與水反應變成了紅色的六水合二氯化鈷這樣就出現了紅、藍相交的紫色;雨中空氣濕度更大,紙花上更多的二氯花鈷變成六水合二氯化鈷,紙花便又呈現出玫瑰紅色。濾紙和二氯化鈷溶液,專業店均有出售。

插花藝術按插花器皿和組合方式可分為幾種。

瓶式插花又叫瓶花,是比較古老而普通的一種插花方式,喜歡花的人們剪取適時的花枝配上紅果綠葉,插於花盆布置室內。這種插花由於花瓶瓶身高,瓶口小,因此插時不需要劍山和花泥,只需將花枝投入即可,日常生活插花多屬此種。

盆式插花又稱盆花,即利用水盆進行插花,或利用其他類似於水盆的淺口器皿進行插花,由於容器較淺,需要藉助花砧、泡沫、卵石等固定物才能完成作品,與瓶花相比,盛花的難度較大,需先造型,然後再根據造型,安插花枝和配葉。

盆景式插花 是利用淺水盆創作的一種藝術插花形式,它利用盆景藝術的布局方法,使插花作品形似植物盆景。這種插花是利用插花樹枝製作而成。製作時可在水盆中放置些山石等作為背景和點綴。

盆藝插花 是將盆栽植物和鮮花花枝藝術地組合在一起,進行室內布置的一種植物裝飾藝術。所用盆栽一般是小型室內植物。以觀葉植物為例,它本身雖適於室內觀賞,但無色彩鮮艷的花果,鮮花鮮果枝配插於觀葉植物盆栽中,可以使它的色彩艷麗起來。另外,一些姿態欠佳的室內盆栽用鮮艷的枝葉花果來配插,還可以使它們的姿態完美起來。

;

『叄』 中國插花歷史悠久,那傳統的插花風格有何特點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的發源地,中國的傳統插花也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自古以來就酷愛自然,鍾情於山水和花鳥,給它們賦予別樣的意趣。 我們也是對鮮花的欣賞和應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距今五六千年的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不少彩陶盆上有五瓣、四瓣花紋, 連綿不斷, 富於裝飾性。這是當時人們對野生的薔薇、菊花之類花卉仔細觀賞或栽植後才創作出來的圖案, 也含有祈求豐收之義。有的考古學家認為, 這種以花卉的圖案為主要特徵的文化, 與以龍紋圖案為主要特徵的文化南北結合,便是花(華) 與龍的結合, 合成我們中華民族的前身。這即是今日我們所說的“華夏”子孫說法的來源。因為“華”是花字的古寫。

在這一時期,愛花之風盛行一時, 插花從佛前供花擴展到宮廷和民間。佛前供花仍以荷花( 蓮花) 為主, 樸素簡潔, 大體上為三枝錯落插制。宮廷和民間插花用花的種類也日趨豐富, 常以牡丹為主, 配置較為考究, 如牡丹只能配以梅、蘭、荷花等, 而且對花材賦予個性、格調、品性和思想內涵。宮廷插花對插花所用的工具、容器、水、擺放的場合、欣賞的方式等提出了一整套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唐中期插花藝術的發展日趨成熟, 並隨著文化、宗教等的交流開始傳入日本, 對日本花道的產生及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肆』 中國傳統插花的由來

中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 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伍』 中國傳統插花四大流派

中國傳統插花發展簡史

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戰國

中國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文明剛剛開始發芽階段,花就與祖先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銅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紋飾雕刻在上面。中國戰國時期的詩集《離騷》中有這樣的話「紉秋蘭以為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說明當時有採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時尚。以花傳情,以花明志,賦予花卉以某種寓意,可見花卉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進入了文化領域。

《楚辭·九歌·禮魂》中記載: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初級發展期——秦、漢至魏、晉、南北朝

秦漢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進步,插花藝術有了極大的發展,插花的雛形已經初步體現。據史書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後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並安排於寢榻、幾案上。可想而知, 這些「四時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東漢古墓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地插著6支小紅花並置於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 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的早期中圍插花。

到了南北朝時期,插花主要被用於佛堂前的供花。人們為了保持花朵的新鮮,開始嘗試 將花插入水中養殖。《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罵,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以花 獻佛,祈求醫病,霍然痊癒。」這是史書中關於用容器描花水養的文字記載。當時佛前供花以荷花與柳枝為主要花材,不講究插花藝術造型。

興盛發展期——隋、唐至五代時期

隋唐時代是我國插花藝術發展史上的興旺時期。插花開始在宮廷中盛行。這時中國的插花藝術開始有了系統的技術手法和規定。比如說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開時節,宮廷中都要舉行牡丹插花會,有嚴格的程序和非常講究的排場。如羅虯的《花九錫》中說:「重頂幃(障風)、金錯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貯)、雕文台座(安置)、畫圖、翻曲、美醑(欣賞,美即美酒)、新詩(詠)。」「九錫」就是九個程序。對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場所、養護水質、幾架形狀以及掛畫都有嚴格規定, 還要譜曲、詠詩謳歌,再飲美酒方能盡興。從而達到視覺、聽覺多方面欣賞的效果。

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被合稱為生活四藝
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五的「花朝節」在唐朝是個很盛大的節日,傳說是百花之神誕生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要去郊外踏青賞花,市集上也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飾品,舉行大規模的賞花盛會。在此時期,人造花的應用也日漸廣泛。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一束人造絹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組合,製作精細,花色艷麗,模擬程度很高。

五代十國時期,插花開始了藝術高雅化,從莊重講排場變成不拘一格,開始追去自然美。由於政局動盪不穩,許多文人雅士避亂隱居,吟詩潑墨,插花藝術也變成他們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開始不局限於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銅或瓷的盤盆容器,擴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擺放在桌子上,出現 了壁掛,吊掛。南唐後主李煜對插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錦洞天」是李後主的獨創。每年春盛時節,梁棟窗壁,柱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掛上橫幅「錦洞天」。猶如大型插花展覽會,千姿百態,琳琅滿目。當時還出現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盤」,既做容器,又當花插。插花作品追求自然情趣,朴實而又不失灑脫。

全盛發展期——宋代

進入宋代,插花藝術發展到極盛時期。受理學觀念影響,此時的插花藝術不只追求怡情娛樂,還特別注重構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現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節操等。花材也選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構圖突破了唐代的富麗堂皇,以「清」、「疏」的風格追求線條美。所以有人把當時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藍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韻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籃圖,花籃造型製作精緻美觀,有優美的花紋、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開或盛開,色彩艷麗,錯落有致,姿態飄逸,生機勃勃。從此開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的寓意,人倫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藝術上升到了一種對待自然的態度,體現人的操守。這也就是花道。

緩慢發展期——元代

元代插花風格逐漸擺脫宋代理學的影響,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諧音來表達作品的主題,也就產生了有人所說的「心象花」。錢選繪的吊籃式插花,在吊籃上放兩個瓷罐,罐里分別裝滿金桂和銀桂,上飄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條,暗示金貴、銀貴,不如自在如意貴。反映人們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願望。

明代是插花藝術復興、繁榮、昌盛和成熟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形成了完備的系統的體系。初期受宋代理學影響,以中立式廳堂插花為主,造型豐滿,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簡潔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點,朴實生動,不喜豪華富貴,常用如意、靈芝、珊瑚等裝點插花。

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發展到了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這時的插花藝術追求參差不倫,意態天然。講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態,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構圖嚴謹,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關系。這一時期中國插花理論日臻完善、成熟,有許多插花藝術專著相繼問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響最大,書中對構圖、採花、保養、品第、花器、配置、環境、修養、欣賞、花性等諸多方面,在理論上和技術上作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還有張謙德的《瓶花譜》、高濂的《遵生八 盞.燕閑清賞》、何仙郎的《花案》等,對花材的選擇、處理藝術,保養方法,插花風格,花性認識,構圖技巧,色彩和體量的協調,品賞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論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襲明代傳統風格,流行寫景式插花、組合插花和諧音式插花。但是縱觀清朝三百年,插花藝術始終處於一個下坡時期,得不到重視。花道在此時開始衰落。

傳統插花、古典園林,兩朵綻放在中華藝術百花園中爭奇斗艷的花朵,自古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根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廣闊沃土之中。「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一朵朵綻放於園林之中的鮮活花朵,也成為園林中最美的點綴。

又逢冬季,中國園林博物館即將推出第四屆插花藝術展,帶您走進插花藝術的殿堂,共同感受插花藝術魅力。熱愛插花藝術、喜愛生活美學的您,又對插花藝術了解多少呢?

宋代 籃花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具有端莊典雅的造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

元代 籃花

中國傳統插花吸取了園林、盆景、雕塑、書法、繪畫等傳統藝術的精華,形成了崇尚自然、重意境等獨特的風格與特徵,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在世界插花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成為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典範。2008年6月,傳統插花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代 廳堂中立式瓶花

明代 廳堂花

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先秦時期,經過了漢、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興盛發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與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個階段。在插花發展的歷史中,我國有關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氣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錫》,明朝的《瓶史》、《瓶花譜》、《瓶花三說》,清朝的《花鏡》、《浮生六記》等,為我們研究、繼承、發揚和推廣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清代 寫景盤花

清代 瓶花

作為園林中最具生命靈性的要素,花木不僅賞心悅目,其色彩、風韻也往往更具隱喻意義。或悠閑、或苦悶、或超脫、或執著,都投射於花木之上。

日本花道可以稱得上是一絕,當然中國插花藝術也是不容小覷,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也有一段很長的歷史,而且中國插花流派還分為三種,小編將為你解答中國插花習俗怎麼來的?中國插花流派有哪些?

中國插花習俗怎麼來的?

中國傳統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響,富有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認為萬物有靈性,因而常把無語無義的花草根據其生活習性,賦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願望之時,以花枝展情韻,表現花品花格,令人在擊節贊嘆之餘,心馳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別的,飲酒對自然生長的花,飲茶對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葉都蘊涵著深長的意味。

宋朝經濟繁榮,文化藝術迅速發展,插花藝術也獲得普及與進步,成就輝煌,舉國上下插花之風亦然盛行。《洛陽牡丹記》有載:"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每?醬禾於家儺惺⒋蟮幕ɑ岷筒寤ū熱饒址欠病?

文人插花別有情趣,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除琴棋書畫外,又形成插花、掛畫、點茶和燃香的"生活四藝",撰寫出不少插花詩作。

受理學影響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雋秀的時代氣質,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細描繪,以花抒寫理性的主流。插花不僅追求怡情娛樂,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內涵上則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節操,不像唐朝那樣講究富麗堂皇的形式與排場,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倫教化的表現。

在構圖中,講究線條美,常以梅花、臘梅等枝條來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麗疏朗而自然的風格。因而,許多文人士流為避現實多退隱於山水之間時,寄情於山水花草之間,以表心意。如周敦頤的學生程顥詩雲:"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對花開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中國插花流派有哪些?

池坊

日本傳統插花的開創者都是池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日本成立最早的流派,原意為池邊僧舍,許多流派都是從池坊演變出來的。原本是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皈依佛教成為高僧,駐六角堂(後來京都的一名寺)而創於7世紀。在那裡,作為禮佛儀式的一部分,規定「立花」這個插花樣式的插花准則,即一種直立的正規樣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腳瓶或細高花瓶。

草月流

草月流由河原蒼風創立,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草月流創建的意思為如草之親切、月之明亮,又稱前衛花。它突破傳統的形式,強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創造更為自由。常強調美的誇張,用抽象、富於想像的手法自由創作,達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小原流

小原流由小原雲心創始於1867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他以投入式盛花的形式為主,用平矮形盆把花插在劍山上,既保留完整的傳統手法,又不固守傳統,能貼進生活、表現生活。其作品使用的是各方面皆可觀賞花材的欣賞范圍,任何空間都可搭配。

創始人小原雲心創造的盛花表現形式,為近代插花史開辟了新篇章。其作品格調高雅、脫俗,尊重四季花草的自然之態,生動活潑,清新自然,優雅秀麗,最接近中國古典插花的風格,最能引起中國人的心靈共鳴。

『陸』 半球形插花藝術

半球形插花藝術

插花,亦可稱為插花藝術,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插花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半球形插花藝術,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具/原料:

非洲菊、黃水晶、紫色勿忘我

步驟方法: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半球形插花藝術,非洲菊、黃水晶、紫色勿忘我,三種搭配結合,下面我們一起來領略插花藝術的魅力吧!

半球形插花要求豐滿、圓滑、花形表面不能凹凸不平。半球形插花的形式一般都是由六枝花打底,花枝如果選的較長,那這樣的花型就適合展覽布置,用於賓館大堂或者大客廳使用;花枝如果選的較短,運用最多的就是餐桌、會議桌等桌飾插花了。此半球型插花適用於十人坐圓桌或小茶幾上,供四面觀看,隨著桌面直徑的增大,插花的面積也可相應增大,花材相應增多,但整體高度不能超過30cm高。

本作品紅色非洲菊、黃水晶和紫色勿忘我,冷暖色搭配對比簡潔鮮明。

作品意為:

圓滿幸福,生活紅火。

接下來教大家製作過程:

1、第一支非洲菊高度為20~30cm,垂直插於中間,其他6支將圓等分,間隔均勻地插成水平狀,花枝角度略向上,整個作品直徑為35cm左右。這一步為搭好骨架。

2、用紫色勿忘我豐滿造型,插於非洲菊構成的三角中間,勿忘我多,還可以在底層的非洲菊之間再加。

3、用海桐葉蓋住中間的花泥,並在底層的非洲菊之間再加一圈。

4、最後加黃水晶填充空間,使半球圓滿充實。

5、如果你想觀賞閃眼,更加提亮作品,就加金色的天發絲,燈光下更炫哦!

平日加水保養,花面適當噴水霧,如果扶郎花垂軟,可以拔下,放入瓶中,水位達到花頭下,3小小時後取出,花枝直挺,可以從新插回遠處,依舊美麗,這就是深水救花法,可以去看看電子教材基礎篇里的花材保鮮啊!

拓展: 插花藝術基本的`知識

插花藝術是自然美與人工的裝飾結晶,是人類對自然景物的何創造,主要是依靠生動優美的形象和作者賦予的情感給人們一種感染力。激起人們的美感。因此學習插花藝術有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修身養件的作用。

日本民間所推崇的花道的目的意義也在十此。

插花作品還有—個特點是製作方便,裝飾性強和觀賞效果好,普遍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如居室裝飾、饋贈親友、探視病人、婚良嫁娶用插花已成為當的的時尚。另外國家的重要活動,如接待外賓、歡迎貴客,在禮儀場所也普遍用插花來烘托氣氛、傳達感俏。大型會議、文藝演出和運動會也少個了插花作品。還有商業用花,如商場開業、賓館、飯店和辦公樓的環境美化,用插花來裝飾已經蔚然成風。

插花史話

中國插花歷史 學在1500年的六期時期就有插花在寺廟里供奉佛像用,後人稱之謂宗教花。到了隋唐時期就流行到皇官貴族之中,在官宦子弟之展開的斗花和穆春檻活動,唐朝李後主每到春天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密不插花作品,稱其為「錦洞天」,讓觀賞.這足以說明當插花已經普及到皇宮貴族中,後人稱之謂宮廷插花。宋朝插花流行到文人雅土之中、北宋文學家蘇拭在「惜花」中寫道「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覺關兒咳」南宋時文人張道洽「瓶梅」中寫道「寒水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後人稱之謂文人插花,到了明清時期,插花技藝流傳更廣,明朝文學家

袁宏道『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中雲.「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校雖清淡,幸可托貧家。」「一枝兩校正,二枝四枝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鬥奢」清朝關於插花的記載更多、如陳昊子著的「花鏡」中就有「養花插瓶法」和「香薩花瓶」記載,陳其年詠蝶戀花;小小哥窯涼似雪,插 一瓶煙,不辨花和葉。」足以說明插花藝術已經普及民間、後人稱之渭民間插花。中國插花特點崇尚自然風姿和風格.使插花達到雖由人做,宛如天成的藝術效果。

;

『柒』 中國插花的插花簡介

指在領導(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表現出的創造性和有效性。 藝術,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種好勝心態,也是對同類之間顯現自身能力的一種表現。
中國插花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它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社會價值、實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與西方插花相比,中國傳統插花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徵。主要表現在: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採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賦予花材豐富的內涵與象徵性;注重花材與花器、幾架、配件以及作品環境的統一;兼顧中國人的獨特賞花方式,分曲賞、酒賞、香賞、譚賞、琴賞和茗賞等。 賦予各種花木許多象徵性和寓意,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視為清凈高潔,稱為凈友,常用於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國色天香,稱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顯貴的象徵,是唐代宮廷插花的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桂花,是官運亨通、文思長進和中秋團圓的象徵;竹,是虛心和忠誠的象徵;松,是威嚴與長壽的象徵等等。另外,一些品高韻勝的花材組合一起,或根據它們的習性、或按照它們的名稱的諧音,賦予一定的寓意。如玉蘭、海棠、牡丹組合一起,名為「玉堂富貴」;松、竹、梅,名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等。漢族民間還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習俗,這些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傳統插花作品在花材自然美的基礎上又被賦予更多精神上的意義,從而更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使作品更充滿了詩情畫意的魅力。 以花枝為線條進行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線條進行造型也是中國傳統插花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木本花枝最富畫意,或柔或剛,或粗或細,或秀雅或蒼古等等。其壽命也較長又易加工整形,可以自由構圖,表現出各種優美生動的輪廓、體量、質感與動態,展現出一葉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藝術天地。中國插花藝術風格的形成和發展,深受中國佛教、道教和儒家哲學思想及宇宙觀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又受到中國繪畫、造園、文學和風俗習慣等的綜合影響。其主要風格和特點如下:

『捌』 文人插花與宮廷插花在花材選擇和花型表現方面有什異同

異同點如下:
不同:1文人插花的花材多具有象徵意義的花卉,宮廷插花的花材多用明艷絢麗。2文人插花更追求意境,宮廷插花主要起裝飾作用。相同:1都是為了陶怡人們的情操,起到修身養性的目的。2提高審美能力和自身氣質。
傳統插花藝術在形成過程中,受儒、釋、道等哲學思想及宇宙觀的影響和中國繪畫、造園、文學以及風俗等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與特徵。

『玖』 中國明代插花最具代表意義的「十全瓶花」中採用的十種花材及寓意

十種花材、佛教供花以蓮花為主,宮廷插花以牡丹、芍葯為主,文人插花有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為「四君子」;梅花、蠟梅、水仙、山茶為「雪中四友」等。瓶花十全使枝直立長10,須有二叢或三叢,屈曲且回心為妙;心為5應插得正,二支或三支插於極點,切勿綁成一株再插。注意整體的平衡感與色彩的分配。錯綜八方、色體壯厚、架構分明才有氣勢與格局。
翠竹昂揚,蒼松卓然,高枝參差之間插以百合、小菊,輔以綠葉,表現虛心向上、正氣常青,是德之和,是雅之美,亦是至美十全。小的青瓷梅花瓶中,百合挺秀,細葉舒展,自有拈花一笑的趣味。與瓶花有些形似的竹筒插花,更有草木類花器插花所特有的一種質朴感,山藤懸垂,山花爛漫,喚起了人們對山川自然的嚮往。
十全瓶花,寓意,用十種花材,象徵十全十美。

1.定枝以井字撒為正宗。使枝可插於屋漏點(宧點)或北點,視使枝的生態而定。
2.層次空間的安排是經驗體證的累積,技巧亦同;多看多插之外無非用心體會。
3.理念花端莊嚴謹,枝條須先整理,允許加架鐵絲以駕馭枝幹走向。
4.盤主體主花長為3,南面而王,傾斜角度之投影長度勿大於瓶高之半。注意三朵主花的表情安排與高低層次。

熱點內容
免費做盆景 發布:2025-09-19 00:24:18 瀏覽:517
茶花小五寶 發布:2025-09-19 00:04:25 瀏覽:475
茶花園邵東 發布:2025-09-18 23:55:13 瀏覽:589
君蘭花會 發布:2025-09-18 23:54:12 瀏覽:16
情人節入選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發布:2025-09-18 23:53:23 瀏覽:69
小學生護綠植綠活動 發布:2025-09-18 23:53:18 瀏覽:360
插花的輕重感 發布:2025-09-18 23:52:37 瀏覽:319
插花的構圖原理 發布:2025-09-18 23:43:58 瀏覽:977
貝兒公主玫瑰 發布:2025-09-18 23:29:51 瀏覽:449
夢見荷花沒看 發布:2025-09-18 23:17:00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