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業的咽喉
A. 與荷蘭花卉生產強國相比,國內花卉發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進
國內的不足:(1)生產發展盲目,布局和品種不合理。由於缺乏對花卉產業特性的深刻認識,在「花卉是高效產業」思想的影響下,導致了生產盲目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造成布局不合理,鮮切花和低檔盆花多,中高檔盆花少,大宗產品多,特色名牌少。
(2)生產規模小,成本高,專業化程度低,經營分散。我國花卉產業整體生產水平低,生產方式比較落後,許多花卉企業還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產品質量差,經濟效益低,尚未形成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格局。
(3)生產與科研脫節。
(4)花卉種苗大量依賴進口,缺乏自有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我國花卉工作起步晚,育種工作滯後,科研單位沒有充分利用現有的花卉資源,使得國內現有花卉品種老化,缺乏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國有大型花卉企業紛紛引進國外新品種,以求獲得高效益。雖然新品種引進推動了我國花卉業的發展,促進了一些花卉龍頭企業的興起,但是種苗成本高,阻礙了生產效益的提高。同時由於我國科研與生產脫節,科研單位沒有充分利用引進的花卉資源加以品種改造,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企業的生產可持續性後勁不足。
#對我國花卉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針對國內外花卉業發展現狀、科研情況及我國花卉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建議:(1)加快培育優新品種,創立花卉品種品牌。品種選育工作是花卉產業發展的核心,也是國際市場競爭的關鍵。誰擁有新品種,誰就能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我國花卉資源極為豐富,遺傳多樣性突出,許多名花如牡丹、梅花、月季、茶花等起源於我國,花卉科技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這些豐富的種質資源,通過傳統的育種方法與生物育種方法相結合培育新品種。
(2)推廣先進技術。我國花卉科研工作已取得了多項成果,現階段應通過各種推廣體系,加速育苗、引種、栽培、產後處理、病蟲害防治等科技成果的推廣,提高生產者和管理者的技術水平,提升產品質量。
(3)建立「生產"科研」一體化模式。國外農業企業均下設科技部門,企業將一部分資金作為科研經費,形成了「企業養科研,科研促企業」的良性循環局面。實踐也證明這種模式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和科技創新。我國花卉生產與科研脫節,科技成果推廣不暢,生產中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生產"科研」一體化模式的建立既能緩解科研單位經費不足、立項不準、有了成果推廣不出去的問題,又解決生產單位有難題而求助無門的問題。
B. 關於花卉的性質和受眾以及發展方向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後,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3萬公頃。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義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
由於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佔有絕對優勢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3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佔19%,亞太地區佔5%。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哥斯大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亞。
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佔主導地位,達80%,美國佔13%,日本佔6%。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2、國外花卉科研進展概況——育種成果顯著,品種不斷更新隨著現代花卉及園藝科技的發展,世界每年推出數以千計的花卉優良品種,種類繁多,花色豐富,花形美觀,抗逆性強,使世界花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如荷蘭每年培育出數百個室內觀葉植物和球根花卉新品種。法國的梅昂月季中心,每年人工授粉10萬朵花,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種幾乎佔世界的1/3。
——花卉基因工程發展較快,生物技術應用廣泛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別是對無性繁殖的花卉仙客來、康乃馨、鬱金香、百合等研究明確了病毒的種類、症狀,病毒的分離、檢測等手段完備,配套脫毒技術先進;在花色育種方面,美國科學家將從矮牽牛中分離獲得的藍色基因導入玫瑰,獲得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藍玫瑰」;日本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種微型的土耳其風鈴草,流行於花卉市場。他們還利用生物技術大量繁殖蝴蝶蘭,用一節帶花芽的莖培育出2—3萬株蘭花苗,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3、栽培設施技術先進,花卉產量高質量優花卉生產強國荷蘭是世界上擁有現代化溫室最多的國家,溫室都根據各種花卉所需溫、光、水、氣、肥等要素裝置設施,由電腦操作管理,達到了管理的高度自動化和現代化,植株生長一致、健壯,產量高質量好,極大地提高了花卉商品競爭力。
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佔全國的80%。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雲南、廣東和上海,約佔全國的80%。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徵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後,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由傳統落後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相關報告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C. 中國的盆花產業有哪些發展
我國盆栽花卉生產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在90年代中後期得以迅猛發展。如今已逐步進入穩定的發展階段。由於國家及地方政府對花卉產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地區建立了大型的花卉生產基地。同時,現代化溫室、國外優良花卉品種的引進為產業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盆花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同時,花卉產業日漸走向興旺。如今,盆花產業呈現以下特點:第一,中高檔盆花基本實現國產化,產品品質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在盆花銷售市場占據前十名的盆花都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例如紅掌、鳳梨、蝴蝶蘭、杜鵑等,這些花卉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還有些要從荷蘭等國進口,如今已全部在國內生產。
第二,區域性分工日漸明確。例如,種苗生產區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雲南等地。盆花成品花的主要產區則主要在華南、華東和華北等地。
第三,產品數量不斷在增長。隨著消費者對花卉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盆栽觀賞花卉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一年中,除了春節以外,中秋、國慶、元旦等節日的花卉消費量也在增長。此外,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在裝飾美化居室方面,人們也越來越喜歡選擇鮮活的花卉植物。因此,應需而產,很多花卉實現了周年供應。如紅掌、鳳梨、蝴蝶蘭等在市場上周年都可以買到。
第四,分工越來越細,專一化程度提高。專業的種苗公司、專業的成品花生產企業以及專業銷售公司等,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產中選擇1~2個主打產品,以前「不管什麼品種都生產一些」的局面得到改變。在專業化程度提高的同時,品質也迅速得以提高。
第五,營銷更加專業化,產品包裝更加豐富。一些有規模的生產商在產品營銷方面通過發展代理商來銷售產品,各地的經銷商也更加註重產品的專業化營銷。市場上出現了一品紅、蝴蝶蘭、紅掌、鳳梨等專業經銷商。這對於雙方都更加方便。此外,產品的包裝也更加精緻和豐富,除了精美盆器的配合,還有經過組合盆栽等藝術形式加工,都使盆栽花卉的附加值得以提升。
D. 種植花草前景如何
現在的條件好了,種植花草人人喜歡。種植花草的前景是好的。
E. 花卉行業的現狀和機會
一、花卉行業競爭格局
從國際競爭格局看,一是花卉行業歷經多年發展,行業格局基本定型,荷蘭、日本、德國等花卉產業發達國家不斷向種子、種苗、種球和新品種研發等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上游集中。二是花卉生產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隨著發達國家土地、勞動力等生產成本的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花卉生產正在由歐美等發達國家向勞動力和土地等成本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國。三是發達國家依然保持旺盛的消費需求,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國家花卉消費潛力巨大。
從國內布局看,我國花卉行業中地區、規模和技術水平也分化嚴重。江蘇、浙江、廣東、雲南等地整體行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發展較好,東北、西北相對滯後。從花卉品種看,形成了以雲南、遼寧、廣東等省為主的鮮切花產區,以廣東、福建、雲南等省為主的盆栽植物產區,以江蘇、浙江、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安徽等省為主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等省為主的盆景產區,以上海、雲南、廣東等省(市)為主的花卉種苗產區,以遼寧、雲南、福建等省為主的花卉種球產區,以內蒙古、甘肅、山西等省(區)為主的花卉種子產區,以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山東、重慶、廣西、安徽等省(區、市)為主的食用葯用花卉產區,以黑龍江、雲南、新疆等省(區)為主的工業及其他用途花卉產區,以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為主的設施花卉產區。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花卉行業現狀調查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二、花卉園藝行業發展前景
我國發展花卉園藝產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資源、消費、就業、生產力和花文化等方面。
1、花卉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我國花卉種質資源豐富,是很多名貴花卉的起源中心和野生花卉資源寶庫,擁有高等植物近3萬種,居世界第三位,僅蘭科植物就有180餘屬1,200餘種,其中特有種達500種左右。在兩千多年的花卉栽培過程中,我國培育出了數千個花卉品種。合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狀與競爭力的花卉新品種。
2、國內花卉消費潛力巨大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城市群的興起,城市園林建設對花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鄉居民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花卉需求日趨多樣化,為花卉消費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據統計,世界人均盆花和鮮切花年消費額約20美元,而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僅0.5美元,市場潛力很大。
3、生產力提升空間很大
據統計,2010年丹麥、加拿大、荷蘭、瑞士、芬蘭等國的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頃平均產值超過50萬歐元,而我國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頃產值不到3萬歐元,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非設施栽培產品產值提升空間更大。
4、解決社會就業優勢明顯
花卉產業是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部門多、領域廣、鏈條長,需要大量勞動力參與。花卉種植可以有效吸納大量勞動力,花卉加工、營銷服務等可以有效提供就業機會。
5、中國花文化基礎深厚花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密切,不斷地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地被融進文化與生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與花卉相關的文化現象和以花卉為中心的文化體系,形成了中國花文化,在人們生活、工作和節慶中得到廣泛普及。中國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F. 花卉業想要佔據產業的上游,也就是咽喉部位,就應該生產
花卉業想要佔據產業的上游,也就是咽喉部位,就應該生產()A.種子和種球B.農葯和化版肥C.溫室和大棚權
花卉業想要佔據產業的上游,也就是咽喉部位,就應該生產()
A.種子和種球
B.農葯和化肥
C.溫室和大棚
D.容器和基質
G. 我國花卉現狀及發展前景和方向
① 我國花卉行業現狀
我國發展花卉產業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發展迅猛。從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間,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增長了27倍,產值增長了5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47倍,分別達到了43.5萬公頃、353億元和9756萬美元。
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
我國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綠化苗木、草皮等產品佔了絕大多數。據介紹,我國花卉銷售額最高年份時達到540億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觀葉植物、綠化苗木和草皮,鮮切花和盆花所佔比例有限。
產業效益低下。
與一些花卉大國相比,我國花卉產業效益還很低下。我國花卉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鮮花總量占國際市場的比例約為3%。據了解,我國大多數大中城市的鮮花六成以上都是進口的,自產鮮花的份額微不足道。由於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不少本地花卉還在節節萎縮。
產業發展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
我國花卉產業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正面臨考驗。傳統的大路貨花卉由於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純復壯,品種嚴重退化,已經難登大雅之堂。
國際市場競爭力低。
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呈現出超常規發展態勢,生產面積增長過快、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質量低、效益低,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低下。
② 我國花卉行業的發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潛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花卉消費絕大多數屬於集團消費和節假日消費,全國城鎮人口年平均消費鮮切花3枝,按全國人口計算人均消費不到1枝,個人消費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國人均鮮花消費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僅國內個人年消費總值就增加37億元以上,所以國內花卉市場的潛力巨大。
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帶動花卉市場的發展。
當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專家預測,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西部12省區僅退耕還林對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億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廣大地區的退耕還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等對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鎮建設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范圍內的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將掀起城市綠化、美化的熱潮。以廣西為例,按照規劃,「十五」末廣西的城鎮化水平將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屆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分別達到36%、30%和10平方米。這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國際花市的活躍為我國花卉業開辟了另一增長點。
目前,國際花卉市場異常活躍,近幾年行業產值(包括鮮切花、盆花、盆景、綠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就鮮花消費來說,世界人均年消費額為3美元,西歐、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費額在100美元左右。我國也已躋身世界花卉生產和消費大國行列,特別是我國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出口前景廣闊,近10年來,我國花卉出口創匯額達2.6億元以上,以後,隨著我國花卉產品的品質、規模等不斷提高,花卉出口業還將呈不斷增長趨勢。
H. 生活質量提高對花卉行業的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促進鮮花消費的逐漸興起,鮮花消費場景更為多元,日常生活中鮮花訂閱需求興起,禮品鮮花也向高端定製方向發展。花卉市場消費主體逐步由團體消費轉向個人消費,推動我國花卉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花卉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而逐漸繁榮。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我國花卉市場成交額由2014年的417.32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750.84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花卉市場成交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為675.21億元。
I. 花卉生意有多少利潤
開鮮花店利潤相當可觀。
總體來說,花卉業毛利一般都會超過60%,扣除每月的房租水電、員工工資、雜稅開支等各種費用,純利還是比較可觀的,對於一個不想再給老闆打工的人來說,出來創業開一家花店,花店帶給你的利潤可以比老闆開的工資高出好多。做得好的,一兩年就可以掙回一套房子,買一輛合資車,甚至更多。
來源五:花卉租賃業務:這個業務如果做開了以後花店的利潤會非常穩定,主要就是跟當地的政府機關單位以及一些事業單位談合作,專門給他們長年提供單位樓里的花草租賃和養護,如果規模做的大的話可以把廣告做到一些寫字樓里,需求客戶也很多,寫字樓里收費不用很貴,主要做量,機關單位這塊主要靠維系一些簡單的關系,利潤可以稍微高一點。
J. 花卉發展機會簡述
行業主要企業:花禮網、花集網、花點時間、Flowerplus花加、虹越花卉(430566)、伊甸園花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花卉種植規模、中國花卉銷售規模、花卉企業數量
行業概況
1、定義
花卉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的統稱。根據植物特性、用途等方面的不同,中國主要的花卉產品可分為觀賞苗木、盆花(景)及庭院植物、鮮切花(枝、葉)、種苗及種球、草坪、苔蘚地衣六類。
2、產業鏈剖析
中國花卉行業產業鏈分為三個環節,產業鏈上游參與主體為花材供應企業,產業鏈中游參與主體是花藝產品製作與花卉產品零售商和而下游則是花卉消費者。由於花卉行業對時效性具有較高的要求,因而中游的渠道商是花卉行業的關鍵環節,此外,消費者花卉消費意識的提升對於產業鏈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
行業發展歷程:正處於調整轉型期
我國花卉業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應運而生,並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而不斷發展壯大。30多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持續快速發展。回顧花卉產業的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碼,花卉種植被列入優勢特色種養業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花卉生產大國,花卉業既是美麗的公益事業,又是新興的綠色朝陽產業。發展花卉產業對於綠化美化環境、建設美好家園,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城鄉人均收入翻番,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作用。據此,我國多次發布花卉產業相關政策以實現花卉行業良好發展。
行業發展現狀
1、種植規模近年有所下降
我國花卉產業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至2010年花卉種植面積已達到76.4萬公頃。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數據,2010-2018年我國花卉種植面積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花卉種植面積達163.28萬公頃,花卉及觀賞苗木產業產值達到2614億元;觀賞苗木產量117億株,切花切葉177億支,盆栽植物56億盆;花卉市場數量達4162個,花卉企業5萬家。花卉產業從業人員523萬人。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花卉種植面積達150餘萬公頃,種植面積的下降與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智能化種植普及以及花卉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等有關。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
2、銷售規模逐年增大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花卉銷售額達2500多億元。2020年,花卉零售業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加速了花卉產品營銷模式的重建,眾多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紛紛開拓線上銷售渠道,不斷升級促銷手段和豐富線上銷售方式,促進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根據中國花卉協會發布的《2021年全國花卉產銷形式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花卉零售市場規模為1876.6億元,同比增加13.3%。
3、花卉企業數量與從業人員數量均有所下降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2015-2017年,我國花卉企業數量呈上升趨勢,2018年有所下降,2017年我國花卉企業數量達到峰值,為59989個;到2018年,我國花卉企業數量為53926個。前瞻初步統計2020年我國花卉企業數量略微下降,約為49540個。
2015-2017年,隨著我國花卉市場規模的擴張,花卉行業從業人員也穩步增加,2017年達到567.52萬人,2018年,花卉行業從業人員下降為523.45萬人。初步統計2020年我國花卉行業從業人員數量下降至481萬人。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區域布局劃分明顯
窩溝花卉行業的區域專業化生產布局雛形顯現。區域特色形成了「西南有鮮切花、東南有苗木和盆花、西北冷涼地區有種球、東北有加工花卉」的生產布局。雲南省是世界公認的鮮切花生產3大適宜區之一,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在全國15個鮮切花出口省份中,雲南省花卉出口總額位居第一,出口市場包括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以昆明為中心的滇中地區成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鮮切花集散中心及價格指導中心。
我國花卉業區域布局明顯優化,基本形成了以雲南、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河北為主的切花生產區域;以山東、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福建、海南為主的苗木和觀葉植物生產區域;以江蘇、廣東、浙江、福建、四川為主的盆景生產區域;以四川、雲南、上海、遼寧、陝西、甘肅為主的種球(種苗)生產區域。一些我國特有的傳統花卉產區和產品--如洛陽、菏澤的牡丹,大理、金華的茶花,漳州的水仙花,鄢陵的臘梅,天津的菊花等,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2、企業競爭:行業集中度較低
中國鮮花行業整體市場集中度低。現階段中國鮮花行業領先企業可分為三個梯隊:以森禾、錦苑花卉等為代表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鮮花品種,年產值突破億元;以花加、野獸派等為代表的品牌形象良好的鮮花電商品牌;以東方園林、嶺南股份為代表的鮮花產值較小的園林企業。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種植端:結合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智能溫室種植技術
近年來花卉溫室呈現向大型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大型化是由於大型溫室內溫濕度較穩定,便於機械化操作,且造價較低等。智能化則是受到「互聯網+」發展的推動。
溫室智能化的基礎是設施的現代化,主要表現在溫室結構標准化,栽培管理機械化,栽培技術科學化和溫室環境調節自動化等方面。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設計標准型溫室;掌握花卉生長的特點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運用機械操作實現自動化和科學管理。在現代化的基礎上,智能化溫室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協調控制各種環境因子,包括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還可以對灌溉及施肥過程進行控制。同時通過通信網路將溫室環控系統與信息採集設備、環境調控設備聯接在一起,信息採集設備採集溫度、濕度、光照等信息後發送到控制系統中,控制系統經過記錄、存儲、分析等過程後,以聲光電方式報警,指導管理人員或者直接調節環境調控設備,達到實時監控、調節溫室內溫、光、濕、水、肥的效果。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