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油畫花卉
❶ 中國有幅油畫:主題是一個女孩子捧著花瓶得,哪位高人知道這幅話叫什麼名字是哪位大師畫的
當代著名畫家謝楚余畫的<<陶>>
❷ 世界著名油畫玫瑰花的資料
《玫瑰花》是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創作的一幅油畫。
這幅《玫瑰》中流動的綠色更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主旋律。梵高用急促的畫筆在畫布上奏出了一個個快速流暢的音符,將他樸素頑強的生命激情傾瀉在這色彩交織成的音符之中。也許梵高用畫筆表達的是自己的生命狀態——「孤獨地張揚生命力的倔強,冷笑一切凡間的艷俗。」
(2)名家油畫花卉擴展閱讀:
玫瑰花的意境:
梵高繪畫追求的是一種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獷的筆觸帶來的是一種直率而又單純的表現方式,帶有一定的力量和強度,他們強調的是「神」的傳遞,而非「形」的表現,這與古典主義所追求的「忠實地表現自然」的繪畫理念有很大的差異。
仔細看來,梵高畫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帶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的,有強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畫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隨意揮灑而得來。受眾在欣賞畫面的時候也會被這種激情所浸染、震驚,會深切地感受到畫家內心的吶喊。
這種狂野的造型風格同畫家所生活的時代、環境及人物性格有著很大的聯系。因為梵高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在造型方面完全以自己的內心情感作為主要標准。
此外,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貧窮、困苦和疾病的纏繞之中,這對他的心理也產生了深深的影響,所以他畫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帶有一種扭曲變形、狂野粗放,也正是這些因素讓梵高產生了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認知。
❸ 常玉,大道至簡,一位被埋藏了50年的世界級繪畫大家
文·段宏剛
1966年8月12日,在位於塞納河左岸巴黎蒙帕納斯區的一所簡陋公寓里,人們發現一名長著東方面孔的畫家不幸離世。沒有人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他太平常了,在藝術中心大巴黎,像他這樣默默無聞的藝術家太多了。
後來,人們才得知,他是因為煤氣泄漏中毒而亡,名字叫常玉,卒年66歲,來自中國四川南充。由於舉目無親,他被潦草地安葬在巴黎郊區的貧民墓地里。
跟那個時代許多熱血青年一樣,常玉(1900年——1966年)是在20歲時懷揣著夢想,以「勤工儉學」的方式,漂洋過海來到巴黎構建自己的藝術夢想。
跟他一同來的從事藝術的熱血青年還有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算起來,他在異國他鄉奮鬥了40餘年,但到去世時,比起後兩人,他跟他們的差距太大了,他們早已成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而他依然是畫壇的無名小卒,連去世都顯得那樣無足輕重。
然而,半個多世紀後,他卻像一座奇峰平地而起,並直插雲霄。在2019年10月5日蘇富比的一場拍賣會上,他的絕筆之作《曲腿裸女》以1.98億港元成交,僅僅一個多月後,在另一場拍賣會上,他的名作《五裸女》最終以3億港元成交,再次刷新了人們對他的認知。
他的畫增值太快了,簡直比印鈔機還厲害,為什麼當初不多「撿漏」他的畫呢? 這是許多收藏家面對常玉的畫作屢屢拍出天價後,發出的由衷的感慨。
實際上,常玉的畫作從「白菜價」到天價,只不過經歷了30多年。
在20世紀80年代,常玉的畫作不過幾千到幾萬法郎,收藏者寥寥無幾。如果時間再往前推進,在常玉剛去世時,他的畫對人們來說就像是燙手山芋,人人都想拋售而快之,一幅畫被標價幾法郎到100法郎,人們也嫌貴,收藏時還要挑三揀四。
畢竟,那時的常玉,從名氣、學術地位,再到師承關系,他什麼也沒有。
跟徐悲鴻、林風眠等畫家進入法國的著名美術學院,並拜師在名家門下學習不同,常玉沒有進入任何美術院校進行深造,他在特立獨行的性格的驅使下,完全是通過自學來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
當然,並不是常玉上不起學,相反,那時的常玉,是十足的闊少,他的父親和兄長都是富商,家裡積攢的財富幾代人也花不完。他喜歡自由,不喜歡被學校和老師所約束。他也不需要靠賣畫來維持生計,家裡每月給他的資助足夠他衣食無憂了。
他此時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每天背著畫夾,在歐洲各大城市游盪,用一雙東方人的目光來審視西方人的生活,並努力地融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因為在他的思想意識和藝術觀念里,油畫是西方的文化產物,是西方人的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如果不去入鄉隨俗,經歷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即使能創作出油畫,也不過是拾人牙慧。他反對 「形式主義」 的油畫,這是他跟當時旅歐畫家的最大的不同之處。
理想固然很豐滿,但是,這個豐滿理想僅僅在10幾年後就破碎了。
在1933年,常玉的大哥因病去世,家裡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再也沒有能力繼續資助他。
常玉由於具有文人的清高孤傲,不善經商,不懂人情世故,也沒有其它技能,除過畫畫,他做什麼都做不成。自此,他陷入了長達30多年的貧苦生活,直至去世。
50歲之後,是常玉落魄生活的開始,他甚至到了「乞討」的地步。他是這樣「乞討」的:買來一塊打折的乾麵包,坐在露天咖啡館里,一邊啃麵包一邊盯著身邊的顧客,用國畫大寫意式的筆法,幾分鍾內畫好一幅肖像畫,然後,把肖像畫伸到顧客眼前,死皮賴臉地給人家討要幾個法郎。大多數顧客出於同情心,接收完他的畫,還是會賞給他幾個法郎。
不過,對待繪畫,常玉永遠是一名狂熱的信徒,他只要不被餓死,就永遠不會停下手中的畫筆。由於在創作上非常勤奮,常玉一生留下了數百幅繪畫作品,包括油畫、水彩、水墨、素描等各種類型。
常玉去世時,由於沒有任何名氣,收藏有他畫的人擔心他的畫會爛在手裡而一文不值,於是,每當巴黎舉辦拍賣會,人們都會送拍,把他的畫像廢紙一樣往出扔。
巴黎東方畫廊和西爾德畫廊看到常玉的畫作個人風格非常鮮明,並且在市場上的存量很多,於是,就在自家畫廊為常玉舉辦了兩次畫展,同時邀請了許多收藏家、媒體人、藝術經紀人、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
正是這樣的操作,常玉的影響力在歐洲逐漸擴大。
再到後來,常玉被冠以 「東方莫迪里阿尼」 ,一舉成為世界級大畫家。
回過頭來,我們再審視常玉的畫,他最被人們稱道的,最具有學術價值的,無疑是油畫。
為什麼說常玉的油畫具有學術價值?
如果了解20世紀世界美術史,就對這個問題不會陌生。
常玉出生在1900年,在他出生的年代,正是古典油畫日落西山的時候,現代油畫理念已經強勢抬頭。經過野獸派,表現主義等現代油畫理念的熏染,在20世紀20年代,也就是常玉去法國游學之際,現代油畫已經朝氣蓬勃地發展起來。
常玉的藝術思維和創作理念緊緊跟隨世界潮流,跟西方現代繪畫理念完全保持同步。因此,即使我們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他的作品依然很新潮,不但在視覺張力上很突出,在藝術理念層面也非常超前,他對藝術的認知,領先同時代國內油畫家足足有幾十年。
完全可以說,常玉是一位具有十足的探索精神的藝術家。
他最被人稱道的作品是女性人體與動物花卉。他筆下的女性人體,通常以洗練的線條勾勒成肥碩而豐滿的形象,具有一種原始的、野性的、真實的美,這些女性大多面目模糊,看不清表情,但從她們誇張的肢體語言可以看出,她們有一種高冷姿態,對世界充滿了不屑一顧,這多像常玉內心的獨白。
在表現形式上,常玉成功地打破了國畫和油畫之間的界限,善於用國畫的思維,即「大道至簡」的方式來創作油畫,給油畫賦予國畫的意境。同時,他的水墨畫在形式感上又大膽吸收油畫的元素,有效擴展了水墨畫的表現風格。
藝術理念十分超前的常玉,就像是一名孤獨的行者,很難得到眾人的理解,就像梵高當年那樣,因為不被理解,所以,沒有畫廊願意包裝他們,把他們的作品推向市場,導致他們的生活一直處在窮困潦倒之中,生前一直默默無聞,死後才大放異彩。這對那些依靠收藏他們作品賺得盆滿缽滿的收藏家和投機者,又是怎樣的一種諷刺?
❹ 請問各位大師 這幅油畫畫的怎麼樣這是畫的什麼花卉落款是誰謝謝!
一般了,看時間像是八幾年的,濃濃的蘇風,但用筆感覺不太利索。顏色從照片上來看,不怎麼樣。
落款沒看出來。
❺ 孫洪敏的油畫花花世界講述的是什麼意境。 有什麼生肖呢請大師指點~
孫洪敏的這花,富有朝氣簡約而富於色感;功夫下在色調上而不十分注重造型;一反孫洪敏嚴謹造型的技巧風格,像是脫掉了厚重的冬裝換上輕便的的夏裝,色彩艷麗,青春氣息撲面而來。如果以生肖來看,更像是三月草地上的兔子,清新脫俗。
❻ 太倉有哪些名人
太倉名人有吳曉邦、朱屺瞻、唐文治、蔣天流、邵濱孫、樂於泓、徐國棟、朱屹瞻、顧阿桃、傅煥光等。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吳曉邦
吳曉邦(1906年12月18日—1995年7月8日),出生於江蘇太倉,卒於北京,中國舞蹈家,代表作有《丑表功》、《思凡》、《飢火》、《罌粟花》和《虎爺》等。吳曉邦是20世紀中國新舞蹈藝術的開拓者,播火人。
2、朱屺瞻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1996年4月20日),男,漢族,江蘇太倉人,1892年生,八歲起臨摹古畫,中年時期兩次東渡日本學習油畫,五十年代後主攻中國畫,擅山水,花卉,尤精蘭、竹、石。生前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研究所主任等職。
3、唐文治
唐文治(1865—1954),字穎侯,號蔚芝,晚號茹經,清同治四年 (1865年) 十月十六日生於江蘇太倉,民國元年(1912 年) 定居無錫。著名教育家、工學先驅、國學大師。
4、邵濱孫
邵濱孫,原名念茲(1919—2007.8.4)江蘇太倉人,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上海市第五、第六屆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滬劇院原副院長、藝術顧問,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
5、樂於泓
樂於泓(1908-1992),祖籍江蘇省太倉縣,原名陸於泓,字仲陶,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過豫蘇皖邊區黨委宣傳部長,十八軍宣傳部長。
1952年,樂於泓擔任西藏工委辦公室主任、宣傳部部長和新華社西藏分社社長等職。經他記錄整理的周恩來、葉劍英的講話,成為中共黨史中一份難得的珍貴史料。
❼ 油畫大師們筆下的花花世界,哪一幅驚艷到了你
梵高筆下的花
梵高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在早期的時候他的畫風以灰暗色系為主,後在二十七歲到達巴黎後,他的畫風逐漸融入了鮮艷的色彩。他一生創造了多幅關於花朵的畫作,除去被世人熟知的向日葵外,他筆下還曾出現過多種其他花朵,如在1889年五月的時候,他在聖雷米精神病院畫了大量院內的紫色鳶尾,在這幅畫中不僅看到花朵的鮮麗,更能讓作為讀者的我們感受到那隱藏在背後的憂傷與孤獨,可見在某種程度上這幅畫是梵高當時的內心寫照。現在這幅畫被收藏於洛杉磯蓋茲美術館,無論是線條還是局部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❽ 你還知道哪些藝術大師和他們的作品
文森特梵高<<向日葵>> 列奧納多·達·芬奇畫作 《蒙娜麗莎》克勞德·莫奈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作品《印象·日出》《盧昂大教堂》《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保羅·高更<<布列塔尼的豬倌 >> <<雅各與天使搏鬥>> .羅中立<<父親>>
❾ 求一幅國外花卉靜物油畫的名字和作者
作者:Jan Frans Van Dael
作品名稱:靜物:玻璃瓶中玫瑰 - still life of roses in a glass vase
作品尺寸:37x46.5
作品年代:
作品材質:回油畫 oil on panel
此畫家的作品基本都是答花卉靜物
❿ 畫家曹衛星高貴典雅牡丹情
畫家曹衛星高貴典雅牡丹情
作者/張敏
牡丹,美艷端莊,國色天香。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牡丹雍容富貴的氣質象徵著繁榮興旺,深受大眾的喜愛,國畫寫意牡丹有著十分豐富的表現形式,也是近代畫家熱衷於追逐的原因之一。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蚌埠市油畫學會會員曹衛星二十年如一日堅持牡丹畫的探索創作,他的大寫意或寫實牡丹畫,筆法獨特,大氣奔放,艷而不俗,彰顯了牡丹高貴典雅雍容華貴的氣質。在當地藝術界都親切稱呼他為「曹牡丹」
曹衛星生於1957年,初中一年級時師從恩師油畫家、美術教育家蘇家祿學習繪畫至到高中畢業,五年的系統學習打下了扎實的繪畫基礎。1986年從基層單位借調重工業局工人書畫創作組從事10年專業的創作。
1996年,曹衛星獨自闖盪深圳大芬村開始職業畫家的生涯。大芬村也叫畫家村,是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下轄的一個村,曹衛星駐入畫家村後,以創作抽象派油畫為主,他以扎實的基本功,獨特的創意,油畫作品深受用戶的喜愛。他在畫家村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大芬油畫村,曹衛星繪制的油畫銷往歐美及非洲為主,遍及全球。
曹衛星是位孝子,為了照顧年邁的老母親,1999年,他謝絕了大芬村畫家村老總的一再挽留,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一邊照顧老母親,一邊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並從油畫轉為國畫的探索與創作。
曹衛星篤愛牡丹,他選擇了以國畫牡丹為主攻方向。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素有「國色天香」的美稱。從古到今,國畫牡丹的名家不乏其人,他精心研究歷代牡丹畫大師的技法,汲取百家之長並在創作實踐中顯示自己的特色。他把油畫著色的特點運用到牡丹畫的創作中,其色彩華麗,高貴典雅的氣魄並且具有通透明澈、淋漓酣暢、艷麗灑脫的意趣。牡丹品種繁多,千變萬化,他的大寫意牡丹作品總能表達出牡丹的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傳統筆墨底蘊,又合乎現代人的審美要求。雅俗共賞、層次分明的牡丹或競相盛開或含苞待放,彰顯出靈動芳香與富含生機的意蘊。
曹衛星對寫意牡丹的酷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的河南洛陽牡丹花會期間,他都親自赴洛陽,觀察並進行大量的寫生,廢寢忘食,繪制大量的寫生稿,並博採眾家之長,不斷揣摩名家的筆墨章法,他琢磨出自己的獨特畫法,即以墨色描畫枝葉,襯托紅色花頭,突出了柔媚富貴高雅之氣。在枝葉上發揮筆墨效果。用純羊毫筆,散開筆鋒。淡色鋪底,濃色在淡色上加重,淡色中水分不宜過多,盡量不讓後面鋪上去的濃色洇開,鋪淡色時盡量隨意一點,用側鋒輕輕掃出而不必太在意花瓣的形狀是否完整,鋪開花朵的大致形狀即可。上濃色時,要注意花心的位置,留出花心處淡色的空間,以花心為中心,在周圍的淡色上用濃色或掃或勾,寬、窄、細,變化多。濃色間襯著下面的淡色,盡量散碎隨意點,淡墨上點濃墨,配藤黃花蕾。或者是石綠上點濃墨,配藤黃花蕾。畫完花心,整朵花的立體感就完全烘托出來了。側鋒掃出花瓣,以花心為中心,留出花心的空間,淡色濃色錯落疊加即可,而不必太在意的花瓣的基本形狀,這就是他多年來寫意牡丹畫的精髓所在。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年來,他的寫意牡丹作品經常參加省、市美展多次獲獎並發表於省市級報刊。近三年來,他每年分別在江蘇鹽城、浙江海安、山東臨沂舉辦個展,他的作品在三地市場十分看好,被當地企業家和國畫愛好者收藏。
曹衛星牡丹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