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開光花卉
1. 這個瓷器全稱叫什麼
照片中這件瓷器全稱為硬彩花卉開光山水紋搖鈴瓶
搖鈴瓶實際是搖鈴尊的一種,但與其它種類搖鈴尊不同的是,搖鈴瓶底部收縮。
該瓷器底款雖為乾隆款識,但從照片顯示的效果來看,圈足部分來看有做舊痕跡,且所用彩料存有疑問。
未上手只憑照片無法確認真偽,建議找內行人上手看一看才能確定。
2. 古代瓷器上每個方框里有圖案術語叫什麼
這個術語稱為開光,古人在製作瓷器的時候要畫畫,在瓷器上稱為紋飾,但是瓷畫有他的先天不足,瓷器是圓的,一眼下去,只能看到局部,這不是很愜意的事情。後來也出現了解決方案:開窗,又叫開光。在瓷器上畫出畫面的邊界,畫面可以讓人一覽無余。這樣有一個問題就是畫面小,瓶瓶罐罐本來就不大,再勾出一塊,更小了。開光就是這樣產生的,何為開光是指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畫出邊框,並在邊框中畫以山水、人物、花卉等。謝謝
3. 漳州窯瓷器之青花和五彩篇
漳州窯是隨著月港海外貿易的發展,作為外銷瓷應運而生的。通過考古調查、發掘以及大量外銷流傳到海外的傳世品的比較分析,證明蜚聲海外的外銷瓷,如「砂足器」、「吳須付染」、「吳須赤繪」、「汕頭器」、「交趾瓷」、「華南三彩」等,其產地就在漳州,但是在國內,甚至是漳州地區都較少有發現傳世品,可見漳州窯作為外銷瓷的特殊性。漳州窯作為海外貿易眾多商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月港的揚帆而遍及海外諸鄰,其獨特的文化韻味和藝術魅力蜚聲海內外,同時在對外傳播中國文化方面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目前,漳州窯瓷器在歐洲、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各大博物館及私人都有大量收藏,在國內各地文博單位收藏的漳州窯瓷器中,有很多器物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漳州窯青花瓷器
明漳州窯青花花卉紋蓋罐。(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青花牡丹紋三足爐。(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青花花卉紋盒。(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青花雙龍紋四系罐。(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青花花鳥紋軍持。(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青花雲龍紋梅瓶。(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青花錦地開光鳳凰花卉紋大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青花鳳凰花卉紋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青花花卉紋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青花仕女紋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漳州窯五彩瓷器
明漳州窯五彩洞石花卉麒麟紋罐。(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花卉紋軍持。(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花卉紋蓋罐。(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花鳥紋盒。(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開光鳳凰花卉紋大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雙鳳卷雲紋大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印章紋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羅盤帆船魚紋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開光阿拉伯文字紋盤。(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明漳州窯五彩開光花卉紋碗。(漳州市博物館 供圖)
4. 這是什麼瓷器叫什麼名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作為這件瓷器的話屬於青花釉里紅花卉紋的瓷器豆。目前來說我國河北省博物館及首都博物館各有一件相似的作品,為元代青花釉里紅花卉紋大罐。這種元代的青花釉里紅花卉紋大罐的話,目前的國際拍賣市場市場估價在一億元以上,您的這件作品的話由於其特徵的話,更加的接近於現代的瓷器特點,因此屬於現代藝術精品,祝您心想事成,開心每一天,每一生。
5. 明晚期的青花瓷器如何鑒定和出手
明晚期是指明嘉靖-明崇禎(1522-1644年)時期,期間青花器物各有特點,景德鎮王掌櫃簡單總結了一下這一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嘉靖(1522—1566年)
(1)典型器。此期器物明顯反應出入晚明時,青花瓷發生了又一次顯著變化。典型器有景德鎮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江西省南城縣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正面龍紋盤。上海博物館藏「嘉靖辛酉年制」款青花花鳥紋碗。辛酉年為嘉靖四十年(1561年)。窯址有景德鎮湖田、觀音閣、四圖里。
(2)青料。主要用回青料,呈色紫艷,不同於其他朝。常見色暈散,紋飾模糊的,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過的緣故。青花品種多,有白地青花、黃地青花、藍地白花、外祭藍內青花、外紅釉內青花、青花五彩等。
(3)紋飾。畫法多為單線平塗,好的講究填色,不流向線外,工細,差的流向勾線之外,題材有纏枝花卉、龍鳳、花鳥、魚藻等。紋飾特點:花組字。用花枝、松枝組成福、壽,還有的花枝中空白寫字,有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永保長壽、國泰平字等。八仙人物較多,有呂純陽、老君煉丹、龍紋開始有正面龍、庭園嬰戲圖,小孩子後腦勺開始變大,著長袍。龍紋開始有正面龍、螭虎龍,到隆慶、萬曆時大量使用。牡丹花葉似雞爪,八卦、八吉祥、靈芝紋飾也多用。
(4)胎釉。胎不及宣德以來的細膩,白中閃達,釉雖較細膩,但亮度強,不如中期肥厚、閃青。個別厚釉混濁。多數為青亮釉,釉面不夠平整,有隱的波紋。
(5)造型。總的風格是凝重。大件器增多。葫蘆形瓶始於正德,此時流行,還有天圓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帶蓋梅瓶等,瓶始帶活環。果盒有方勝形的。壺禎則以缽式爐為多。個別酒杯,玲瓏剔透,細薄。有八仙、文昌、壽星、真武等塑像。
(6)款識。式樣多,吉祥款有:長命佳器、福壽康寧、萬福攸同。頌語款的:富貴佳器、上品佳器、食祿佳器、富貴長春。專用款有「酒」、「湯」、「茶」等。還有東書堂、東蘿館一類堂名款。
(7)工藝。不注意修胎,瓶、罐介面明顯,有的二、三、四節相接,盤碗粗糙不工整,盤有塌底現象,碗有種底心凸起,俗稱「饅頭底」。塑像有三種方尖:手主、壓印模子次之,兩者結合少見。
2、隆慶(1567—1572年)
(1)典型器。嘉靖開始「官搭民燒」,民窯中精品與官窯不相上下。此期青花產量少,但質量不錯。典型器有南京博物院藏「隆慶二年」款青花攀枝娃娃硯。安微省歙隆慶銘青花牌位。
(2)青料。主要用回青,部分發色純藍穩定,另一部分灰淡。品種有折地青花、黃地青花、外豆青內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紅綠彩、淡描青花等。
(3)紋飾。布局煩瑣、疏朗皆有。技法為單線平塗,填色工細的不向外擴散。紋飾題材,攀枝娃娃、馬上封侯、封侯爵祿為此期流行圖案;較常見的政治家串枝龍鳳,團龍,團鳳,爬形螭龍、團形螭龍,青花和暗花結合的錄芝,蓮塘游禽,文字組成的圖案等。
(4)胎釉、造型。胎體細膩,精緻輕薄。釉面膩潤光亮,白中閃青。造型上敦厚的大件不多,除常見造型外,典型造型有多角形、銀錠式、四角、六角、八角等。文具用品有筆盒、筆架、硯台等。名貴產品有菱花形洗、帶把提梁壺、高把子高壺等。
(5) 款識。多「隆慶年制」、「隆慶年造」四字二行楷書款,「隆」字中的「生」字常寫成「正」字,款外用單圈或無框。吉祥款有:萬福攸同、福壽康寧、永保長春等。頌語款有富貴佳器、上品佳器、長春佳器、大明年造佳器等。
3、萬曆(1573—1620年)
(1)典型器。此期有明確紀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的器物相多。青花瓷以多取勝。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干縣萬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獸紐蓋雙耳三足爐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輝發城遺址出土的萬曆青花瓷。鄭州古滎窖藏出土的萬曆晚期青花瓷162件。
(2)青料。早期用回青料,呈色好的色澤藍中泛紫。後期主要用土青、石子青,發色灰暗。絕大多數青花為雙勾線分水,達2個色價以上。品種有白地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紅彩,後期淡描青花、哥釉青花廣泛使用,延續到天啟,色澤淡雅有致。
(3)紋飾。布局繁密凌亂,主題不顯,畫筆無力。題材除常見紋飾外,多見花鳥、雲龍、壽山福海、雲鶴、天馬、螭虎龍、魚藻紋等。人物故事紋飾多見八仙慶壽、老子講經、東方朔偷桃、東波夜遊亦壁、高士圖、嬰戲圖。嬰戲圖中常見攀枝娃娃。肩部邊飾多用錦地開光花卉紋。外銷瓷紋飾有異國風味。
(4)胎釉。胎土較細膩,瓷化程度好,胎薄。釉細膩,白凈,白中閃青。
(5) 造型。基本特徵是厚薄兼備,大小皆有。大的有魚缸、綉墩;小的如蟋蟀罐、小方碟。筆、硯、盒等文具多見。各種套盒、鏤孔三足、雙耳有蓋三足爐為此期特殊造型。墓誌銘亦常見。
(6)工藝。前期較工細,後期較粗糙。圈足一般不夠規正。
(7)款識。多寫「大明萬曆年造」,少數寫「大明萬曆年制」;多六字二行楷書款,少數六字三行;也有「萬曆年造」四字二行的。見有八字二行款「萬曆年制、棒日樓用」,「萬曆九年、李衙置用」。多偽托款,有書宣德、成化、嘉靖的。南京博物院件青花攀枝娃娃紋碗,內底心書「大明靖年制」,外圈足內書「大明成化年制」,字體不規正,兩款均為假款。多吉祥款、頌語款,如金玉滿堂、德化長春、永保長春、富貴佳器、玉堂佳器、沈府佳器、長春佳器、五嶽山人佳器等,有的寫在紋飾開,有的寫在底部圈足內。個別的盤、碗上,沾書「萬曆年造,德化長春」篆體款,以及「京兆郡壽房記」楷書款。
4、泰昌(1620—1621年)
泰昌朝僅幾個月。在江西省博物館舉辦的江西陶瓷史展中,有泰昌元年墓出土的青花開光花卉紋盤,應為萬曆產品。見有青花纏枝蓮花紋爐,有「泰昌元年造」款,實為抗日戰爭時北京生主的鷹品。
5、天啟(1621—1627年)
數量減少,質量下降,但小碗還較精細。
(1)典型器。江西天啟四年墓出土哥釉青花鹿松紋梅瓶。上海博物館啟元年青花團龍燭台一對。器座銘:「大明國直隸微州府歙縣滾綉鄉孝行里潭濱禮堂大社管居信士弟黃舜耕,室中孫氏,前妻程式朱式,男黃伯正,媳婦關氏,女時娥時鳳,孫女接弟招弟,喜御香案前香爐花瓶燭台一會供奉,祈保早賜男孫,合家清吉,人眷平安,壽命延長,萬事如意,福有攸歸。皇明天啟元年仲夏月穀旦立」。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一批天啟紀年題款的器物。
(2)青料。石子青為主,少量回青。石子青呈色好的細膩淡雅,大部分青中閃灰,個別青花呈色開始分深淺濃淡。青花品種多見哥釉青花、淡描青花、青花五彩。
(3)紋飾,布局疏簡,改變了嘉靖、隆慶、萬曆時繁瑣雜亂的局面。畫風草率飄逸,有生活氣息。用筆自然生動,簡筆寫意,幾筆勾勒,非常傳神,為民窯青花瓷畫佳作。紋塑除常用纏枝花卉外,多圖畫性。常見荷花鷺鷥、獅子戲球、博古圖、糜鹿、卧馬、花卉、萊菔菜、魚、龜、蟹、螺、天官賜祿、羅漢、達摩一葦渡江、吹簫引鳳、嬰戲等,嬰戲圖人物為漫畫式,極生動。吉祥圖案也多見,如連升三級、連中三元、蓮生貴子、喜報多子、靈芝托壽、狀元及第、「喜」字、「佛」字、赤壁賦等。
(4)胎釉、造型。胎薄,淡灰色胎。多數施薄釉,個別厚釉,光潔度強。造型小件器多,實用器多。碗、盤口沿薄,底心薄而下塌。碗有玉壁形底,線條柔和。盤有折沿式,多角形。琢器中觚較歷朝多見,特殊器形有青花盤龍鍾,細巧供玩賞。安微歙縣博物館收藏一副天啟元年板瓦形墓誌,很少見。
(5)工藝。粗糙,不講究修胎。碗的足根多為尖狀。琢器介面明顯。器底有粘沙,有放射性跳刀痕。
(6)款識。此朝歷7年,款的式樣比較多。干支紀年題款流行,特別是供器的香爐、凈水碗、花觚上常見,如見「皇明天啟丙寅歲吉旦立」碗,「天啟五年吳各冬」爐,「天啟元年米石隱造」花觚。偽托款有永樂、宣德、成化、天順、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偽托天順款的,只見天啟有。吉祥款有天下太平、長命富貴、萬福攸同、永保長春。頌語款有玉堂佳器、富貴佳器、長春佳器、天祿佳器、上品佳器、天上佳器等。堂名款有:於斯堂、白玉堂、竹石居等。插殊款有「宣窯」、「美」、單圈「福「字。圖記款有兔子、盤腸、方勝、銀錠、窗欞式等。
6、崇禎(1628—1644年)
(1)典型器。此朝既保持明朝味道,也孕育著清初風格。典型器為一批有崇禎紀年款的供器。如廣東省博物館藏大明崇禎年制青花羅漢圖缽式爐。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崇十二年青花山石人物凈水碗。上海博物館禎二年青花雲龍紋三足爐,呂銘:「河南懷慶府河內縣客人馮運喜奉香爐一個,祈保買賣享通,萬事大吉。崇禎二年孟夏月吉旦造關聖這君供奉。」
(2)青料。用石子青,顏色鮮艷的少見。一般呈色清淡,發青灰色。明崇禎至清初,有一批花觚、筆筒上的青花,混水濃淡層次分明,色澤向青翠欲滴方向發展。品種有青花五彩、青花釉里紅,青花加紫。
(3)紋飾。畫法為單線平塗。青花顏色向外流散,畫筆無力、草率。題材有花卉、花鳥、龍、鳳、魚藻等。寓意紋飾漸多,如喜鵲登梅、鳳穿牡丹、折枝葡萄等。高士圖有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竹林七賢、唐僧取經、西漢演義、三國演義故事等。有的碗心以細小的四字語為紋飾,如狀元及第、金榜題名、萬古長青、三元及第等。青花瓷罐上有寫「積善之家、天理存心」的。紋飾特點是:正面龍披頭散發,影響清初。紋小孩比例失調,後腦勺大,腿短。小山江邊多有簡筆小人。人物畫中的地皮景、括弧雲為繼代典型紋飾。
(4)胎釉、造型。胎色發灰,粗糙,疏鬆。釉色白中閃青,有的發灰,個別漿白釉,釉面不平整,胎體厚薄兼有,以厚為多。器型品種較單調,以供器為多。碗,口外撇,深腹,砂底,大圈足,底心厚香爐常見缽式,筒式爐的獸足短,幾乎與檯面接觸,砂底。凈水碗,龠口,深腹,小圈足。缸底有:平底、砂底,時間早;凹圈足,釉底,時間遲。
(5)工藝。做工粗糙。器口上飾醬釉開始增多。新出現上下暗花裝飾帶,中間青料繪花的新工藝。器物露胎部分多見窯紅。器底多有小砂現象,多見旋坯痕、跳刀痕。釉義施釉薄,釉不平整。砂底尖底心,足根尖,足深。有壁形底碗。
(6)款識。許多供器於器身題銘,落干支年號款。少數盤、碗、杯底心書「大明崇禎年制」、「崇禎年制」楷款。南京曾多次發現科舉考試用瓷,器底書款:「已卯科置」(為崇禎十一年,公元1639年)、「庚午科置」(為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丙子科置」((為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壬午科置」(為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應天癸酉科置」(為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堂名款有「白玉齋」、「雨香齋」、「博古齋」,為景德鎮董家塢民窯出品,可能為雅工良匠之自署。書於碗心的款有翔鳳堂、喜、貢、春、玉等,書於碗底的有信古齋、叢菊齋、清雅、長春、片玉、松石居、聚賢堂、正、雅等。花押款,大明年制款,偽托宣德、成化年號款,崇禎最多見。
望採納,謝謝
6. 瓷器,落款「乾元利造」。
您的這件礬紅開光花卉紋粉彩雙系粥罐還是很開門的!是個實用器。從粉彩的彩料來看應該是晚清,同治年間的。從畫工和胎來看是晚清瓷裡面比較精細的。「乾元利造」款是屬於齋堂款,就是現在說的商標,品牌。可惜它有點退彩了,價值有所降低。上面應該還有個蓋,要有蓋的話價值5000——6000,無蓋的話2000——3000元。
7. ,這是什麼時期的青花瓷器
年代:民國
器名:青花開光花卉紋西瓜罐(缺蓋)
為地方窯燒制,一般只有燒制當地使用。通常為仿漿胎,重量較輕,易損壞。當年很多地方窯口都燒制此類器物。現屬於民間低端收藏品,如器型完整,價格400-500元。
8. 寶地寶「物」—元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
元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
元代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1964年出土於河北保定永華南路元代窖藏,通高41cm,口徑15.5cm,足徑18.5cm。該罐採用青花和釉里紅裝飾,通體施青白釉,釉層凝厚,釉面青亮,極為滋潤。紋飾豐富,層次清晰,主題突出,全器紋飾有10餘層。該罐的蹲獅鈕罐蓋的蓋面採用變形蓮瓣紋和回紋裝飾。罐身的頸肩部為纏枝牡丹紋、忍冬紋,並有下垂的如意雲頭紋,雲頭紋內飾蓮池紋,雲頭之間飾折枝牡丹紋。腹部四面用連珠紋作菱花形開光4個,開光內裝飾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紋。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紅塗繪,紅、藍色交相輝映,具有極強的裝飾效果。
類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器物在世界僅存4件,其中兩件流失到國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館這件保存最為完整,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紅極品。
文物流傳
1964年5月的一天,
保定市建築公司的工人在永華路南小學一建築工地施工時,發現地下有一個圓形窖穴,裡面排列著一批器形高大,胎體厚重、花紋繁密、色彩濃艷的青花瓷和做工精細的藍釉描金瓷器。其中就有青花釉里紅鏤雕開光蓋罐兩件,此外還有青花海水龍紋帶蓋八棱梅瓶2件、青花八棱玉壺春小瓶1件、青花八棱執壺1件,共6件元青花,還有其他種類的瓷器5件。
文物特徵
元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通高41cm,口徑15.5cm,足徑18.5cm。
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無釉。胎體上薄下厚,胎質細膩,青花色彩濃艷,釉里紅略暗。罐蓋頂堆塑坐獅鈕。通體青花釉里紅紋飾。罐蓋繪青花 蓮瓣紋 、 卷草紋 、回紋各一周。罐身近口沿處繪青花 纏枝花紋 、卷草紋各一周。肩部繪下垂如意雲頭紋,雲頭紋內繪青花水波紋托白蓮,雲頭紋之間繪折枝牡丹紋。腹部四面堆塑雙菱形串珠開光,開光內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園景,以釉里紅繪山石、花卉,青花繪花葉,紋飾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飾青花折枝蓮花,與肩部雲頭紋相對應。近底處繪卷草紋及變形蓮瓣紋,蓮瓣紋內繪倒垂寶相花紋。罐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青花、釉里紅互為襯托,紅、藍交相輝映。造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了繪、鏤、塑、模印、貼等多種技法。青花、釉里紅在作品中互為襯托,紅、藍交相輝映,整體形成一種氣度雍容而又花團錦簇的藝術效果
文物價值
元青花釉里紅鏤雕蓋罐採用模印貼花的復雜工藝,造型厚重典雅,氣勢宏大;裝飾技法多樣,紋樣繁縟精美,色彩藍艷含蓄,彩裝飾和胎裝飾技法得到完美的結合,青花和釉里紅集於一器,白地藍花與藍地白花相映成趣;罐腹部開光紋飾採用貼花技法,使器物的平面裝飾又增添了幾分鏤雕藝術的立體效果,這種集多種裝飾手法於一器的工藝特徵,在珍貴的元代青花瓷中也極為少見,當為國之瑰寶。
青花的呈色劑是氧化鈷,呈色穩定;釉里紅的呈色劑是氧化銅,極易揮發,因此對窯室的燒成氣溫要求十分嚴格。由於青花和釉里紅是性質不同、燒成條件不同的兩種釉下彩,要使青花和釉里紅都呈色鮮艷,燒制工藝難度很大。元代瓷器是中國陶瓷發展當中的重大轉折點,在陶瓷裝飾歷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但因元代青花瓷器燒制時間短等原因使其存世量較少,元代青花釉里紅作品更是少,存世也就更為罕見。
文物研究
青花瓷出現於唐代,釉里紅則是元代的新品種。
以氧化鈷和氧化銅在白色瓷坯上繪彩,施高溫釉後在窯爐中以約1200℃的還原焰燒造而成,表面呈現藍、白、紅相間的花紋的瓷器,就是青花釉里紅瓷器。這一新的釉下彩品種的出現,是元代瓷器生產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
開光內花卉形似鏤空,其實嚴格意義上應是貼塑。已發現的此類器物很少,元代青花釉里紅開光鏤雕大罐的有幾個部分是模壓成型,然後組合粘貼完成,整個過程不存在鏤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