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語學著作

花語學著作

發布時間: 2023-01-22 23:16:27

⑴ 彼岸花花語的植物學史

學名來源
紅色的花名為曼珠沙華,英文stonegarlic。人稱「草莫見花莫見」。在日本被稱作マンジュシャゲ,發音是曼珠沙華。
名稱延伸 別稱:由於曼珠沙華在日本,在秋彼岸之時開花,因而也稱之彼岸花(Lycorisradiata);還有龍爪花、老鴉蒜、蒜頭草、鬼擎火、幽靈花、地獄花、天涯花、舍子花等稱謂。 蔑稱:不同時期開花也亦有不同,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此時為日本人上墳時節。又因它生長的地方大多在田間小道,河邊步道和墓地,所以別名也叫做死人花。 喻稱: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遠遠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紅的似火,似河流。因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佛稱:曼珠沙華,出自法華經:本名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芬陀利華、摩訶芬陀利華等等這些稱謂源於梵語佛經,曾於《大乘妙法蓮華經》中記載過。「摩訶」的意思是大,大乘梵語發音即為「摩訶衍那」,至於「衍那」就是乘載的意思,「華」在古漢語中即是「花」之意。意指地上之花。在西方,她是由神魔之血混合後誕生的。
《妙法蓮華經決疑》又雲:雲何曼陀羅華?白圓華,同如風茄花。雲何曼珠沙華?赤團華。
據《佛光大辭典》載,曼珠沙華,梵語Mañ;jusaka。巴利語manjusaka。又譯作柔軟華、白圓華、如意華、檻花、曼珠顏華。其花大者,稱為摩訶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原意為天上之花,大紅花,天降吉兆四華之一.佛典中也說曼珠沙華(曼殊沙華)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 史稱:又南朝梁代法雲所著法華義記卷一載,曼珠沙華譯為赤團花。
歷史上彼岸花在中國被叫做金燈、赤箭或者無義草、鐵色劍,最早見於唐代。

⑵ 二十四節氣花信及花語

二十四節氣花信及花語

二十四節氣花信及花語,一直以來,二十四節氣就有著指導日常生活和傳統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下面來了解二十四節氣花信及花語。

二十四節氣花信及花語1

二十四節氣裡面沒有花信,有十二花信,又叫十二花信風。所謂花信風,就是指某種節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風。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准確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薔薇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鳳仙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山茶花;十二月:水仙花。

物候與農時關系密切。最早的物候專著、西漢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農事活動,如農耕、養蠶、養馬等。此後《呂氏春秋》、《禮記》等都有類似的物候記載,並逐漸發展成一年 24 個節氣和 72 候。

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准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廿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經歷史發展,農歷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歷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二十四節氣」也就成為了農歷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花信及花語2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和意義

一、來歷:

上古時代已定出年歲及天乾地支。明代著名史學家萬民英根據我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干支為天皇時發明,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

十天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地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干支的發明標志著最原始的歷法出現,配合數字用來計算年歲。天皇的這一發明影響深遠,至今依舊在使用干支,用於歷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據文獻記載,商朝時,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周朝時,已慢慢發展為八個節氣。公元前104年的漢代期間,由鄧 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融合入該歷法。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歷》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二十四氣氣被列入農歷中,成為農歷一個重要部分形成陰陽合歷。

二、意義: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准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二十四節氣較准確反映了季節的變化並用於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

二十四節氣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氣為指導農事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節氣還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二十四節氣花信及花語3

24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節氣。經過不斷地改進後,到了秦漢年間已完全確立二十四節氣。公元前104年,由鄧 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

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歷代政府發布的時間尺度,而且是指導農業生產、預測日常生活冷暖雨雪的指南針。24節氣准確地反映了季節的變化,用於指導農業活動,影響著成千上萬家庭的衣食住行。24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的變化規律。二十四節氣巧妙地將天文、農業、物候和民俗結合起來,產生了大量相關的季節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農歷有多少個節氣

我國農歷有24個節氣,它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署、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古人劃分四季的方法,立,開始。即春、夏、秋、冬開始的意思。立春的日期為每年公歷2月4日前後;立夏為每年公歷5月6日前後;立秋為每年公歷8月8日前後;立冬為每年公歷11月7日前後。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平分。這兩天晝夜時長相等,同時,春分和秋分又把春天和秋天分成兩段。春分為每年公歷3月21日前後;秋分為每年公歷9月23日前後。

夏至、冬至:是指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已經來到。又因夏至日的白晝最長,冬至日白晝最短,因此古人分別稱之為日長至和日短至。夏至為每年公歷6月22日前後;冬至為每年公歷12月22日前後。

雨水:指乾旱期已經過去,降雨開始逐漸增多。雨水為每年公歷2月19日前後。

驚蟄:動物冬眠叫入蟄,復甦後叫驚蟄,古人認為,是春天的雷聲驚醒了冬眠的動物,故曰驚蟄。驚蟄為每年公歷3月6日前後。

清明:是指天氣清明潔凈,草木返青,春回大地的時令。清明的日期為每年公歷的4月5日前後。

穀雨:古人言,「雨生百穀之意」。此時雨水明顯增多,促使穀物茁壯成長。穀雨的日期為每年公歷4月20日前後。

小滿:指夏季的農作物開始結穗,但顆粒尚未飽滿,正在成熟期。小滿為每年公歷5月21日前後。

芒種:指有芒的大麥、小麥等農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小暑、大暑:都是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是剛開始熱的時候;大暑是最熱的時候。小暑為每年公歷7月7日前後;大暑為每年公歷7月23日前後。

處暑:指天氣轉涼,炎熱的夏季已經結束、隱藏起來。處暑為每年公歷8月23日前後。

白露、寒露:氣溫降低,夜間的霧氣已經可以凝結成白色、晶瑩的露珠了。白露為每年公歷9月8日前後;寒露為每年公歷10月8日前後。

霜降:天氣越來越冷了,水汽凝結成了顆粒狀的白霜。霜降為每年公歷10月23日前後。

小雪、大雪:入冬以後開始下雪,小雪、大雪表示落雪的程度。天氣越冷雪就越大。小雪為每年公歷11月22日前後;大雪為每年公歷12月7日前後。

小寒、大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指寒冷初期;大寒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小寒為每年公歷1月6日前後;大寒為每年公歷1月20日前後。

⑶ 關於牡丹花的花語與寓意

牡丹,國色天香,一直被國人視為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我整理了牡丹花的寓意和花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牡丹花的花語

牡丹花語:圓滿、濃情、富貴、雍容華貴。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

紅牡丹:花型寬厚的紅花,被稱為百花之王,花語是‘富貴、圓滿’,屬性火。

紫牡丹:花瓣呈紫色的牡丹,花語是‘難為情’,屬性暗。

白牡丹:高潔、端莊秀雅、儀態萬千、國色天香、守信的人,是對女人的最高贊美,是女人心中最心儀的禮物。

綠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用心付出。

黑牡丹:死了都要愛 事實上,牡丹家族中沒有純粹的黑牡丹,人們習慣上把深紅色、深紫色牡丹稱為黑牡丹。

粉牡丹:雍容華貴。

牡丹花的寓意

牡丹,國色天香,一直被國人視為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從唐代起,牡丹就被推崇為「國色天香」。牡丹統領群芳,地位尊貴。唐代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詩句。

盆景花中,牡丹花為花中之王,王者風范,系高檔次,是送給親朋好友最理想的選擇,表達內心誠摯的祝願和崇高的敬意。

白牡丹擺設在辦公室、卧室,當您看到她的美,給人以舒暢的視覺享受,睹物思人、啟迪人生,以明智遠、激發出內心深處的靈感。擺設在酒店、賓館經商之地象徵生意發達。白牡丹寓意風格:王者風范,以及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

黃牡丹:亮麗富有而華貴。

象徵意義

唐朝人更愛牡丹,曾在牡丹花開季節,舉行牡丹盛會,長安人傾城而出,如醉似狂。宮中亦愛重牡丹,詩人李正封贊它為「國色」、「天香」,唐皇極為贊賞。「國色天香」亦從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號。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徵。

牡丹花大而艷麗,一向被人們視為富貴昌盛的象徵。傳說我國第一們女皇武則天灑後醉言,下令百花於降冬時節同時盛開,諸花不敢違抗,唯獨牡丹抗旨未放,顯示出堅貞的氣節,武則天一怒之下,將牡丹貶謫洛陽。牡丹卻因此贏得更多人的喜愛與贊賞。至今,洛陽的牡丹仍極富盛名。牡丹花色豐富,喻意不盡相同:

牡丹是我國特有的名貴花卉,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素有「國色天香」之美稱,被譽為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徵。

牡丹花的歷史起源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葯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葯物學。東晉顧愷之的名畫洛神賦中已經出現牡丹的形象,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隋朝時,隋煬帝在洛陽闢地周二百里為西苑,牡丹也就是那時起,第一次被人工栽培並且進入皇家園林。

唐代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等千古絕唱描述了長安牡丹盛況。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詩賦,諸如唐·舒元輿《牡丹賦》、李德裕《牡丹賦》等。

北宋的洛陽對中國牡丹文化的形成作出卓越的貢獻。至北宋,牡丹始走出皇宮內院,進入尋常百姓家,形成了牡丹民俗,從而帶動大量新品種的出現,以及大批的牡丹著作,如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張峋《洛陽花譜》,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牡丹wg365.org)描寫牡丹的詩詞歌賦大量涌現,中國獨特的牡丹文化初具雛形。宋人對牡丹推崇備至,不僅游賞牡丹演變成鄉風民俗,成為全民參與的活動,而且牡丹已成為詩文、繪畫、瓷器、織綉、雕塑、宗教等領域的主要素材之一,由此而形成的牡丹文化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牡丹風尚超過了唐代。

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解放後,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家。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現代牡丹種植格局:從規模上講,洛陽為中國牡丹觀賞旅遊中心、菏澤為中國牡丹種植繁育中心、亳州為葯用牡丹種植中心。

「荷包牡丹」的傳說

古時,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

這里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著鴛鴦的荷包。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的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己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

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中國牡丹栽培的歷史,形成以黃河中、下游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區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隨著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隨之變換,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轉移過程為:洛陽(隋)-長安(唐)-洛陽(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4]。這是中國牡丹品種群形成和發展的主線。除此之外,還有幾個發展中心:一是長江三角洲、太湖周圍及皖東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肅的蘭州、臨夏;四是廣西的灌陽。

⑷ 向日葵的花語是什麼

向日葵的花語是忠誠、沉默的愛,也寓意著自信和陽光。

向日葵,似乎眼裡永遠就只有太陽,每時每刻都向著太陽轉動,一絲一毫都不會懈怠。就像很多人在默默追求自己的愛情,雖然很喜歡對方,卻不會刻意打擾,只會溫柔地守護對方。太陽是光芒萬丈的,永遠照耀著大地,卻只有向日葵永遠追隨者他的腳步,就像是一個默默暗戀他人的痴情人。

向日葵的養護方法:

一、土壤適宜

想要向日葵更好的生長,種植的時候就要用適宜的土壤。喜歡疏鬆,排水性好且有一定肥力的土壤,要滿足對土壤的需求,這樣的土壤環境下根系可更好的萌發。注意,土壤的粘性不可太重,否則會阻礙根系呼吸,對生長不利。

二、多曬太陽

向日葵非常喜歡太陽,在光照足的環境下才可更好的生長。栽培時就要選光照足的地塊。平時最好曬全天的光照,光照足才可積攢更多的養分,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從而長勢更旺盛。若是缺光,易徒長,會影響開花。

三、勤施薄肥

它在生長期間消耗的養分比較多,不僅在種植的時候要施加基肥,生長旺季還要及時追肥,保證養分足。肥料選擇復合肥就行,含有多種元素。注意肥量,薄肥勤施。一次過量,植株吸收不掉,容易產生肥害,根系會被灼傷。

四、適量澆水

養護期間要及時補水,尤其是生長旺季,不可缺水,要讓土壤微濕些。澆灌的水量控制好,濕潤即可,不可有積水情況,否則對根系呼吸不利。開花前要適當控水,水大會導致花朵提前凋謝,對後期的結果不利。

⑸ 關於櫻花的花語是什麼

櫻花,薔薇科櫻李屬櫻桃亞屬的一種植物,原產北半球溫帶環喜馬拉雅山地區,那你知道它的花語嗎?下面由我給大家帶來的櫻花的花語是什麼意思,希望各位喜歡!

關於櫻花

日本的櫻花品種比較多,而它的花期也因品種而異。不過,總的來說日本的櫻花大多是在3、4月開放的。因此日本 *** 把3月15日到4月15日定為「櫻花節」。其實在國內也是可以賞到很漂亮的櫻花的。比如武漢就是比較出名的一個,武漢的櫻花大致是開於三月中旬,至下旬最為鼎盛,花期較短,僅13-20天左右。

櫻花是薔薇科櫻屬幾種植物的統稱,在《中國植物志》新修訂的名稱中專指「東京櫻花」,亦稱「日本櫻花」。主要在日本國生長,也是日本的國花,日本也因此成為「櫻花之國」。花每枝3到5朵,成傘狀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

櫻花的花語

櫻花: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棄,命運的法則就是迴圈

山櫻:向你微笑、精神美

西洋櫻花:善良的教育

冬櫻花:東方的神秘

重瓣櫻花:文靜

山櫻花:純潔/高尚/淡薄

櫻花的傳說

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名叫木花開耶姬。木花開耶姬即櫻花的意思。有一年年底,她從日本沖繩出發,途經九洲,關西、關東,於第二年五,六月間到達北海道,沿途中,她把一朵朵櫻花撒遍日本各地。從此,櫻花在日本盛開千載。且年年燦若雲霞。日本人民非常喜愛櫻花。日本人民之所以將櫻花定為國花,除了它的純潔、雅麗、崇高外,還為了紀念那勤勞、善良的木花開耶姬姑娘、並以此象徵勤勞、智慧、勇敢的日本人民。

櫻花的形態特徵

櫻花是喬木,高4-16米,樹皮灰色。小枝淡紫褐色,無毛,嫩枝綠色,被疏柔毛。冬芽卵圓形,無毛。

葉片橢圓卵形或倒卵形,長5-12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漸尖或驟尾尖,基部圓形,稀楔形,邊有尖銳重鋸齒,齒端漸尖,有小腺體,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沿脈被稀疏柔毛,有側脈7-10對;葉柄長1.3-1.5厘米,密被柔毛,頂端有1-2個腺體或有時無腺體;托葉披針形,有羽裂腺齒,被柔毛,早落。

櫻花的花序傘形總狀,總梗極短,有花3-4朵,先葉開放,花直徑3-3.5厘米;總苞片褐色,橢圓卵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兩面被疏柔毛;苞片褐色,匙狀長圓形,長約5毫米,寬2-3毫米,邊有腺體;花梗長2-2.5厘米,被短柔毛;萼筒管狀,長7-8毫米,寬約3毫米,被疏柔毛;萼片三角狀長卵形,長約5毫米,先端漸尖,邊有腺齒;花瓣白色或粉紅色,橢圓卵形,先端下凹,全緣二裂;雄蕊約32枚,短於花瓣;花柱基部有疏柔毛。

櫻花的花期4月。

櫻花的核果近球形,直徑0.7-1厘米,黑色,核表面略具棱紋。2n=16。

櫻花的果期5月。

櫻花的文化背景

植物學史

櫻花,起源於中國。據日本權威著作《櫻大鑒》記載,櫻花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中國西南地區以及台灣島。秦漢時期,宮廷皇族就已種植櫻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漢唐時期,已普遍栽種在私家花園中。至盛唐時期,萬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園藝花卉的種植技術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並被遣唐使帶回了東瀛。

據文獻資料考證,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已在中國宮苑內栽培。唐朝時櫻花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詩雲:「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以及「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詩中清楚的說明詩人從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櫻花植於庭院觀賞。明代於若瀛的詩中提到櫻花:「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 唐·孟詵所著本草綱目,對櫻的定義為:「此乃櫻非桃也,雖非桃類,以其形肖桃,故曰櫻桃」。對山櫻的釋名為:「此櫻桃俗名李桃,前櫻桃名櫻非桃也」。

宋代成都郡丞何耕對垂枝早櫻的主要特徵描述得非常真實,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證據。他的《苦櫻賦》中:「余承乏成都郡丞,官居舫齋之東,有櫻樹焉:本大實小,其熟猥多鮮紅可愛。其苦不可食,雖鳥雀亦棄之」。這里他描述本實大小,而果苦不可食者決不是櫻桃而必定是觀賞櫻花無疑。

南宋時期,王僧達有詩曰:「初櫻動時艷,擅藻灼輝芳,緗葉未開蕾,紅花已發光。」由詩可知,此櫻是一株先花後葉的紅色早花品種,幼葉淺黃色而花艷麗。

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說:「本小實大,甘甜,味美可食」乃櫻桃也。又根據他所說「達條扶疏而下」之句,則可斷定這分明是一株垂枝早櫻。

清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冬海棠,生雲南山中......冬初開紅花,瓣長而圓,中有一缺,繁蕊中突出綠心一縷,與海棠、櫻桃諸花皆不相類。春結紅實長圓,大小如指,恆酸不可食。」這冬海棠即冬櫻花,現在雲南南部石屏、建水、元江等地還有很多,當地人至今仍稱之為「冬海棠」。從多種文獻

材料中可知,中國古時已確有鍾花櫻、垂枝櫻、冬海棠、山櫻等多種櫻花引種栽培。而日本栽種櫻花才千餘年歷史,比中國要晚一千餘年。

由於日本櫻花過於出名,他們曾培育出冠絕世界的品種,所以櫻花一定程度上指日本櫻花,或具有日本特色的櫻花品種。園藝育種技術傳往日本後,櫻花在精心培育下不斷增加品種,成為一個豐富的櫻家族。成為日本國花後,它更受關愛,也更受培養,出現觀賞性更強的高等品種。

然而,至今幾種起源於喜馬拉雅的櫻花還在日本生長,如喬木櫻、緋寒櫻等。雲南櫻花與日本櫻花同由原生騰沖、龍陵一帶的苦櫻桃演變而來,是一個變種,花由單瓣變重瓣,色由淡粉紅色變深粉紅色,這顏色與同為觀賞度很高的日本櫻花相區別,日本櫻花的花多為淡粉紅色。

櫻花與日本

櫻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奈良時代710~794年,說到花,就是指梅花,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櫻花成了主角,詠櫻花的歌比詠梅花的歌要多5倍。而且日本很早就有了賞櫻花的活動。7世紀,持統天皇特別喜愛櫻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觀賞櫻花。另外,據說日本歷史上的第一次賞櫻大會是9世紀嵯峨天皇主持舉行的。當初,賞櫻只是在權貴間盛行,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傳統的民間風俗。

「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乾脆,被尊為日本精神。

櫻花是最受日本人喜愛的花種,白雪似的櫻花,象徵日本武士道絢爛而短暫的美學。日本語中,「櫻時」就是指櫻花盛開的時節,也就是春天。在春天櫻花盛開的時候,到櫻花開得最燦爛的地方,一邊吃著壽司,喝著日本酒,一邊陶醉在漫天飛舞的「花吹雪」中,是日本人一年裡最重要的事情。

賞櫻花,中文語寫作「花見」。花見Hanami是日本獨特的賞花方式,每當春天櫻花季節展開之際,群聚於各地賞櫻名所,席坐粉白花樹下,大家舉杯高歌,談笑春日,盡情捕捉爛漫春光。這般原味的大和風情,「花見」一詞甚至被納為英文專有名詞,意為日人賞櫻盛宴。日本人賞櫻花的歷史悠久,一般認為源於平安時代在宮中舉行的櫻花宴。慶長三年1598年3月15日,豐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舉行的賞花會歷史上稱「醍醐の花見」,以其豪侈華麗而名標史冊。而花見成為日本平民百姓的年中行事則是江戶時代以後的事情。

4月的日本充滿了櫻花的味道,無論是公園或是街道,都遍布盛開的櫻花樹,使得如盆景般精緻的日本越發顯得嬌美了。作為日本的國花,櫻花深受日本人與遊客的喜愛。日本的櫻花種類共有300多種,櫻花的花季是4月,由南往北依次盛開,最早可以觀賞到櫻花的是沖繩島,而最姍姍來遲的櫻花則是全日本最寒冷的北海道。櫻花的花期不長,盛開的時間一般為10天,就如一片粉色的雲彩由南往北飄過整個日本。

櫻花綻放時,在公園及街道的賞花處,便可聞到淡淡的花香和欣賞到紅色、粉紅色和白色的櫻花。每當這時,日本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櫻花祭」,親朋好友圍坐在櫻花樹下,取出各自准備的飯盒,飲著香檳或是日本清酒,談笑風生,身邊還不時有花瓣隨清風掠過,賞花的人群無論是認識或是不認識的,都會不時點頭打招呼,甚至交換食品。與其說是賞花,不如說是賞花讓大家有了一個真正的「家庭日」和「友誼日」,難怪日本人樂此不疲,甚至有些公司將賞櫻花列為公司的「指定專案」。

在日本賞櫻花最有特色的地方當屬箱根了。在這個風光明媚的旅遊勝地里,不但可以一邊泡溫泉一邊賞櫻花,還可以遠眺沉靜優美的富士山。

箱根位於東京西面90公里處,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勝地之一,周圍群峰環繞。而箱根本身早在40萬年前就曾有過幾次火山爆發,形成一座與富士山相似的圓錐形火山——箱根山,後由於中央部分沉降,形成了一個大火山噴口,在火山口積存的水就形成了明眸皓齒的蘆之湖。在箱根山的中央,遊客仍可望到冒出蒸汽和硫煙的景色。而箱根作為日本指定的國立公園,還有不少的名勝古跡值得遊客觀賞。

4月,當春色降臨箱根的時候,櫻花由箱根山腳、山腰及山頂相繼開放。由於花期較長,遊客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可以觀賞櫻花,加上箱根隨處可見的熱氣騰騰、煙霧彌漫的日式露天溫泉和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的日式旅館,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遊客到此觀光度假。

春季的日本,從三月初的九州開始,直到五月中旬的北海道為止,一路由南而北,這一條「櫻花前線」推進到哪裡,櫻花就輪番張揚到哪裡,熱鬧的櫻花宴也由南而北蔓延。櫻花由全綻到花謝,只有三五天,一旦遇到下雨,燦爛櫻花可能翌日就劃下句點,雖然花期短暫,日本人還是熱熱鬧鬧地設宴慶祝,宛如一場快樂的櫻花嘉年華會,也佩服櫻花的精神。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花費百萬,將南薈路打造成「櫻花大道」。汪民介紹,南薈路總長近五百米,沿路六米寬綠化帶,經風景園林系專家論證規劃後,決定強化櫻花的觀賞性,還將種植香樟、杜英等喬木與櫻花相互映襯,打造真正的「櫻花大道」。

⑹ 雛菊的花語

雛菊花語代表一個人深藏心底的愛,糾結又感到膽怯的暗戀。

自古以來,人們常常以雛菊花瓣來占卜愛情,雛菊也代表著純潔以及天真爛漫,最重要的一種就是:「我暗戀你,那,你愛不愛我」。

雛菊就像是一曲淡雅的歌,彷彿有人在你的耳邊輕唱。「很愛很愛你,所以願意,不牽絆你,讓你向幸福的地方飛去」。正如雛菊的花語「深藏在心底的愛」。回憶里的愛情,比等待中的愛情,更令人痛苦。那是畫家惠英的雛菊花語。

無法訴說的愛情,比可以告白的愛情,來得更殷切,那是殺手朴義的雛菊花語,醒悟得太遲的愛情,比永遠無法相見的愛情,更令人悲傷。

主要價值

1、葯用價值

雛菊又叫干菊、白菊,葯用價值非常高。它還有揮發油、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黃銅的含量比其他的菊花高32%到61%,錫的含量比其他菊花高八到五十倍。

農學家張履祥,在其著作《補農書》中曾寫道:「白菊性甘溫,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有以也『』。每地棱頭種一二株,取其花,可以減茶之半,茶性苦寒與苦菊同泡。

2、觀賞價值

雛菊的葉為匙形叢生呈蓮座狀,密集矮生,顏色碧翠。從葉間抽出花葶,葶一花,錯落排列,外觀古樸,花朵嬌小玲瓏,色彩和諧。從葉間抽出花葶,葶一花,錯落排列,外觀古樸,花朵嬌小玲瓏,色彩和諧。

3、園藝價值

雛菊生長勢強,易栽培,雛菊花梗高矮適中,花朵整齊,色彩明媚素凈,可做盆植美化庭院陽台,也可用作園林觀賞,盆栽、花境、切花等。

花期長,耐寒能力強,是早春地被花卉的首選,雛菊作為街頭綠地的地被花卉,具有較強的魅力,可與金盞菊、三色堇、杜鵑、紅葉小檗等配植。

⑺ 銀杏的花語及歷史淵源

銀杏有著堅韌的身軀,即使是在冬天,那金黃的葉子飄舞的時候,就在希望中醞釀著另一個蕭瑟的秋,而銀杏葉散發著某種古老而又神秘的清香,彌漫在整個字里行間,有這不一樣的代表寓意。那麼,在植物花語中,銀杏的花語是什麼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銀杏的花語及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銀杏的花語及介紹
花語

銀杏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堅韌與沉著、純情之情。

介紹

銀杏(Ginkgo biloba L.),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後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現存活在世的銀杏稀少而分散,上百歲的老樹已不多見,和它同綱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滅絕,所以銀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稱。變種及品種有:黃葉銀杏、塔狀銀杏、裂銀杏、垂枝銀杏、斑葉銀杏等26種。

銀杏樹的果實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葯用價值。
銀杏的名稱來源
這種植物在中文的古稱為“銀果”,如今常被稱為“白果”或“銀杏”。“白果”這個名稱直接被借入越南語,依漢越音發音為“bạch quả”;“銀杏”這個名稱則被借入朝鮮語和日語中,根據韓語的漢字音分別讀作“은행”(eunhaeng)和“ぎんなん”(ginnan)。

學名的“Ginkgo”來源於日本民間,漢字在日語中常有多種讀音,而“銀杏”也可以發音為“ぎんきょう”(ginkyō)。1690年,德國植物學者恩格柏特·坎普法(Engelbert Kaempfer)成為了第一個發現該物種的西方人,他在他的著作《異域采風記》(Amoenitates Exoticae,1712年)中記錄了該物種的發音;他寫的“y”被誤讀成了“g”,而這個誤讀一直被沿用至今。

另外,銀杏葉的外型亦成為日本東京都的標志。
銀杏的歷史淵源
和它相親的植物在兩億七千萬年前就已經生成,屬於銀杏門。在大約一億多年前的侏羅紀後期,銀杏類廣泛分布於地球上。而現在的銀杏是這個門的植物中生存至今的唯一成員,因此又被稱為“活化石(孑遺植物)”。

中國人種植銀杏歷史悠久,傳說有些寺廟里的樹已經有1500年了。因為佛教認為銀杏是聖樹,所以僧侶們在廟里的栽種,而且養護上千年。歐洲人在1691年第一次見到銀杏種在一個日本佛廟花園。因為銀杏在儒學和佛教都很有名,日本和朝鮮也有很多人種植銀杏。1712年,一個德國醫生把它引種到歐洲。雖然銀杏到處都有,直到近代才在中國浙江省發現野生銀杏。但是西方有人認為這些銀杏可能不是野生的,而是一千多年前的僧侶種植的.

銀杏樹一般壽命很長,有“千年銀杏”之稱。樹可以長到很高大,貴州李家灣有一棵40米高,在甘肅還有一棵60米高。郯城縣新村鄉有一棵銀杏樹,據說有3000年歷史,公樹,在當地號稱為“老神樹”。山東莒縣莒縣浮來山下,有一棵樹齡達三千多年的銀杏樹。傳說這棵銀杏樹是西周初期周公東征時所栽。史載周公東征曾東過“龜蒙”,那麼踏足浮來山也就有幾分可信。這棵銀杏樹生命力極強,至今仍枝葉茂盛,當代書法家王丙龍先生揮毫為之寫下了“天下銀杏第一樹”的題字。樹神奇,由樹而引起的故事也極有風趣。

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莒縣東一書生進京趕考,途中遇雨,就到這棵巨大的銀杏樹下避雨,忽然興致上來,想考察一下樹到底有多粗,就用摟抱的形式來測量樹的圍粗。書生竟然摟了七摟還沒轉到起點。正在他想摟第八摟的時候,被眼前的情況嚇住了———書生量樹的起點竟站著一位年輕的少婦。原來少婦也來大銀杏樹下避雨。由於樹太大了,所以兩人誰也沒看見誰。怎麼辦呢?書生有心讓那少婦讓一讓,但不好意思開口,但又不想放棄自己的測量,於是就只好改為用手的方法,悄悄向那少婦身邊過去,數到第八的時候,正好到那少婦的身邊,那少婦竟然也沒覺察。可是,那少婦身體所佔的位置怎麼量呢?書生想不出別的辦法,就只好把少婦的體寬也算測量的一個長度。於是銀杏樹的樹圍就成了“七摟八拃一媳婦”。 幾百年過去了,銀杏樹的樹圍早已超過了“七摟八拃一媳婦”,但是,“七摟八拃一媳婦”的趣聞,卻在周圍的村莊里世世代代的流傳著。。劉勰在此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文學評論巨著《文心雕龍》。郭沫若曾來此山參拜,親手題下“文心亭”、“校經樓”。 《左傳》記載:“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可見,該樹當時已成濃蔭,成為名樹。專家考證,此樹至少已有3500年歷史。樹現高26.3米,樹冠遮地20餘畝,樹干周長15.7米, 須八人伸展雙臂方能合圍。此古樹乃冰川時代留下來的樹種,有“活化石”之稱。經國家林業部專家鑒定,為“天下第一銀杏樹”。此古銀杏歷盡滄桑,有詩曰: 驀看銀杏樹參天,閱盡滄桑不計年。 秦柏漢松皆後輩,根蟠古佛未生前。

清順治年間莒州太守陳全國立石碑題詩曰:

大樹龍蟠會魯侯,煙雲如蓋籠浮丘。 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 史載皇王巳廿代,人經仙釋幾多流。 看來今古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游。,公樹,在當地號稱為“老神樹”。

猜你喜歡:

1. 滿天星的花語是什麼

2. 世界上十大悲花的花語

3. 十大悲花和花語故事

4. 百合花語

5. 棉花的花語含義

6. 什麼花代表堅強

⑻ 萱草的花語寓意及傳說故事介紹

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中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在中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那麼萱草的花語是什麼?萱草的傳說是什麼?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萱草的花語大全與傳說,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萱草的花語
萱草的花語:隱藏的愛、忘憂、療愁。
萱草的歷史記載
萱草在中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另一稱號忘憂***忘憂草***,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萱草又名『宜男草』,《風土記》雲:『妊婦佩其草則生男』,故稱此名。

萱草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詩經魏風》中就有記載。後來的許多植物學著作中,如《救荒本草》、《花鏡》、《本草綱目》等多有記述。《花鏡》中還首記載了重瓣首草,並指出它的花有毒,不可食用。
萱草的傳說
相傳,大澤鄉起義前的陳勝,家境十分貧困,因為家中無米下鍋,不得不出去討飯度日,加之營養缺乏,他患了全身浮腫症,脹痛難忍。

有一天,陳勝討飯到一戶姓黃萱草的母女家,黃婆婆是個軟心腸,她見陳勝的可憐模樣,讓他進屋,給他蒸了三大碗萱草花讓他吃。對當時的陳勝來說,能解決飢寒交迫的萱草花是那樣香甜可口,不亞於山珍海味。只見他狼吞虎吞,不一會三大碗萱草花全進肚子里去了。幾天後,全身浮腫便消退了。陳勝十分感謝黃家母女,並表示今後會報答的。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稱王之時,他沒有忘記黃家母女,為感謝黃家母女的恩情,便將她們請進宮里。每天擺酒設宴,那無數佳餚珍膳都引不起陳勝的食慾。突然,陳勝想起了當年萱草花的美味,便請黃婆婆再蒸一碗給他吃。黃婆婆又采了一些萱草花,親自蒸好送給陳勝。陳勝端起飯碗,只嘗一口,竟難以下咽,連說:「怎麼回事,味道不如當年了,這可太奇怪了。」黃婆婆說「實際沒什麼可奇怪的,這真是飢餓之時萱草香,吃慣酒肉萱草苦啊!」一席話,羞得陳勝跪倒在地連連下拜。黃婆婆連連說:「使不得,使不得」,忙把陳勝扶起來。

從此,陳勝將黃家母女留在宮中,專門種植萱草,並時常吃它。同時,又給萱草另外取了二個名字,一名為「忘憂草」,一名為「黃花菜」。因為黃婆婆的女兒名叫金針,而且萱草葉的外形像針一樣,所以人們又叫它「金針菜」。

訊息一傳開,人們就紛紛用萱草根來治療浮腫病症,後來被郎中發現,經過反復應用成為一味常用中葯。

⑼ 花語代表溫柔、善良、堅強、友情和回憶的花

天女花的花語:勤勞、善良
仙人掌的花語 : 堅硬,堅強
風雨花的花語 : 勇敢,堅強地面對自己的挫折和困難。
百合花的花語 : 純潔的友誼
山櫻:向你微笑、精神美西洋櫻花:善良的教育冬櫻花

熱點內容
紅線百合 發布:2025-09-19 16:32:37 瀏覽:917
四季蘭花盆景 發布:2025-09-19 16:29:01 瀏覽:982
寒風里的梅花 發布:2025-09-19 16:25:22 瀏覽:375
西安買蘭花 發布:2025-09-19 16:19:27 瀏覽:234
日和坊七夕 發布:2025-09-19 15:50:15 瀏覽:757
lol的情人節皮膚有哪些 發布:2025-09-19 15:24:10 瀏覽:341
瓷圓盤盆景 發布:2025-09-19 14:48:59 瀏覽:389
情人節長段 發布:2025-09-19 14:26:57 瀏覽:974
蟑螂綠植 發布:2025-09-19 14:21:28 瀏覽:335
勿忘我蘭花 發布:2025-09-19 14:14:45 瀏覽:356